第一篇: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近几年在许多课堂中光有热闹的景象,其实却缺乏成效。每每公开课老师都要用到小组合作形式,学生看似忙碌地准备,小组看似热闹地讨论,阵势很足,但都是花架子,老师让学生在不该讨论处讨论,在不需合作处合作,毫无意义;而学生也根本不会合作、不会交流。很长一段时间,我为这些困惑着。
之后我对于学生的合作交流作了一个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儿童合作交流能力发展经历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我发现让学生“经历”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会合作交流实属正常,但重点是要培养,如何培养,那就是要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来发展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我积极倡导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方式,始终坚持从儿童合作交流的经历入手来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技能,努力为儿童的合作交流经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儿童的合作交流经历作科学的引导和培养,重点围绕优化培养儿童合作交流的兴趣、习惯、方法等,来坚持让儿童在经历中体悟,在经历中内化教育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合作交流能力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验中还存在的一些困惑与不足之处,有待我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1、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太不现实了。如何使他们的层次不要拉得太大?
2、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可以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如何有效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家长也成为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3、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
一、定性的方法评价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如何科学的把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总之我认为我在对学生合作交流的评价方面还有待摸索和改善。
第二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一、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1.把班级的桌椅排成若干堆,让学生团团围坐,便于小组合作活动的进行。
2.要不断让学生接触合作学习,逐步树立合作意识
例如,课改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教学时教师引导同桌的学生互相数一数,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听,看谁数得好,并随之对学生说;“哪对同桌愿意在数完后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数的,老师要奖励数的最完整、最棒的同桌一颗合作星。”于是,孩子们数得非常认真,你数木马、我数蝴蝶,你帮我检查、我帮你改错,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后的每节课,教师都设计一到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回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教给合作方法,激发交流愿望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失去了它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讲得细一些。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再进行尝试。不要怕这样做耽误时间,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愿结合合作三种方式。
1.同桌合作。
(1)同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学习,有了倾诉对象,学生往往都愿意说一说。强烈的表现欲使他们的思维相对活跃,而且可以相互启发,学习效果比较好。
如《比一比》一课,在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什么时,学生只是看一看而已。教师让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思维就活跃起来。在相互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观察、描述的过程,同桌两人还能相互启发,观察起来比较细致、完整,能把图中客厅里有哪些物品以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说清楚。在此基础上,再来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学生便能相对流畅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提高。
同桌学生除交流汇报学习成果之外,让他们相互检查学习情况也是一个好办法。学生在相互检查的过程中,所学知识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巩固。
如教学实践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时,让学生数一数果园中苹果一共有几筐,梨一共有几筐。在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昕的同桌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检验自己和同桌是否数对,更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得到启发,除了一筐一筐地数,还可以用加法计算:3 3 3=9,2 2 2 2=8。实践表明,同桌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同学喜欢吃哪些水果,以便决定元旦茶话会该买哪些水果。小组长请同学准备好水果图片就可以发问:谁喜欢吃西瓜。喜欢吃西瓜的同学马上把西瓜图片摆到桌子中央。小组同学立即统计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的人数。这样,全组同学齐心合力,可以迅速、有序地统计出本组同学到底喜欢吃哪些水果,从而做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不能只由一人担当。应采用轮流制,在小组讨论后,每天尽量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发挥。
3.自愿结合合作。自愿结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由于学生大都选择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交流,所以这种合作方式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如学习20以内的减法,在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还需要在大量练习中进行强化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堂课上,教师都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愿结合,进行用数字卡片练习加、减法的游戏。由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兴趣特别浓厚。在自主、充分的练习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显著提高。
三、选择最佳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并非多多益善。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展开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呢?我们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学
认图形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还要研究不同的拼法。对于一般学生来讲,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动手,合作交流,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观察同一类积木的面,虽然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但形状是相同的,发现形状相同的面,并概括成平面图形时,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表象”过程,是认识平面图形最关键的一步,从物体的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常不能感知形成的表象,这时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搭积木,分积木,摸一摸,拿形体画图形的活动,往往恰到好处。同样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从学生抓画片的游戏开始,女孩抓了8个蓝色的花片,男孩抓了13个红色的花片,显然红花片多。“多多少个”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把两种花片排一排,就能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这是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但例题的教学重点是用减法计算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可学生很难想出用减法计算,通过“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寻找算法,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可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最终得出问题的解答方法。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某些侍馍婕爸疃嘁蛩?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这时组织恰当的合作交流,使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往往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教学“假日小队”开放题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交往互动,通过小组交流,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样,教学“估算”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后,可以较完整地归纳叙述,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因此,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互说想法,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到进步和发展。
第三篇: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情趣、实践、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似春风、恰春雨,吹拂滋润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有幸投身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使我受益颇深,现将我最大的收获与各位共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记得有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和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摒弃高高在、唯我独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所以我总是把自己的微笑留给学生,把自己的“阳光”一面留给学生。尽量表现自己的亲和力。
2、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然而,多年来数学教学受“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七八怕数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必不能再忽视了。为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并在1—9年不同学段划分出了具体的子目标体系,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1)、教师情感修养。
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此外,要加强同学生的课外交流,主动找学生谈心,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还要挤时间同家长联系,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
(2)、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 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 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 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 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 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 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过程中,数学 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 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 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 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 “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 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 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 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现代数学教育 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 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 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 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 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 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 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 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 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 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 “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 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 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 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数学。这就是以往所 说的“上课昏昏昏,回答问题慢吞吞,考试得几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 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 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 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 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 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 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 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 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 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
(3)要增加教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同类项”这节课中,课前准备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抗战时期有个小情报员,党组织让他去送封信,信封上只有A2B字样,当他到送信地点时,居然有两个信箱。一个信箱上标有A2B字样,另一个信箱标有AB2,请帮小英雄选择应把信放在哪个信箱里。当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好,这样从创设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了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一方面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另一方面较好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的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精心设计例题,撩起学习兴趣。
(1)、利用有趣的数学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有关“水流问题”的应用题学生很难掌握,于是我找这样的一道例题: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学生学习兴趣高,记忆深刻,我想比直接学习有关问题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民间数学欣赏,让学生看到民间竟把数学题编得如此精彩,从而也让学生了解人民的聪明与伟大。例如:鸡兔同笼问题。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几何图形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美,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例如;七年级上册有关“视图”的知识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特别是正方体,把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自己动手,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开设“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激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享受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数学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在办报的过程中,要选文、编排、设计、绘图等,这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美与欣赏美的快乐。
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激发学习潜能。关于合作,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品尝数学的果实。我设计过这样几个探究问题: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家中所有家用电器的功率,每天使用时间,一个月的用电量,然后根据所在地的电价计算出一个月家中的电费,然后与家中当月电费进行对比,看谁误差小。在这个问题中,电费的计算方法要学生自己去解决,有物理学公式要请教。同时根据家中用电情况,给家中提供改换节能灯的建议。
2、结合实际问题的讲解,让学生收集整理名人趣事与数学有关的,然后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成长事迹,了解数学历史,丰富知识,增加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于是找到了类似明代吴敬的“从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盏盏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计算塔顶几盏灯”这样的数学问题。
3、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机会的快乐,培养兴趣。让学生解决“牛吃草而草在长”的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告诉学生当问题研究到“山穷水尽”之时,也就到了“峰回路转”之时。同时类似问题我向学生提出了“管涌”问题,学生努力探索,教师及时点拨,问题迎刃而解。
4、另外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比如七巧板拼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出不同图案,有火箭、有塔、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真是非常好。
总之,新课程要求每位实施者,深入挖掘教材,体会实质,新的教学理念又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点。
(注:红皮书《走进新课程》、《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之星教学资源站)
第四篇: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工作严谨、求真务实、讲求时效、有创新精神
具有很强的团对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热情而又沉稳,开朗而又稳定,乐观向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我已具备了胜任工作和生活的以下五个条件:
一个健康的身体,让我具备了为公司服务的的基本条件;
一个永不改变的梦想,是我在前进中不竭的动力;
一颗感恩的心,使我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而可更好的去团结其他人,并可以在遇事时能够去冷静的分析;
一个独特而不脱离实际的思维理念,是我具备了创新意识,必将使我在工作中永远有主见,永远不会感到心灵孤独和寂寞;
一项专业知识与其他业余知识,使我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可以用专业知识为公司创造财富;丰富的业余知识,提高了我的综合适应能力,从而,使我最大化的为去开发自己也全身心的去公司服务,
第五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教育局 刘淑梅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用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熟字加一笔,熟字去一笔,熟字换部件,谜语记忆法等。一时间,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了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从“要我记”转变为“我要记”,从“学生字”发展到“会学生字”。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敢于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评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