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九(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二)
(一)【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恩赐)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 意思。
①引喻失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二)【甲】亲贤臣,远小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给馈饷,不绝.粮道()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 是()
①
a当世之.事
b百万之.军
②
a决胜于.千里之外
b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 a未知其.二
b以彰其.咎
④
a可计日而.待也。
b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成语: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2、翻译下面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甲文中诸葛亮自叙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4、乙文中诸葛亮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5、甲文事中有情,乙文理中有情。请简要说明作者的情感特点。
(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五深入不毛„„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由是感激..()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
2.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面问题:
(1)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3)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
(五)【甲】侍中、侍郎郭攸之„„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2.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六)【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 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夙.夜忧叹
()
(2)深入不毛.
()(3)至于斟酌..损益()
(4)向. 者不知虚实()
(5)纵使更. 战
()
(6)获止不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3、【甲】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八)【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
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 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此则.岳阳之大观也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安陵君其.许寡人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九)【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②不耻. 劳辱()A.臣.本布衣
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
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
徐庶 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十)【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_________。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_______;“身”的意思是______。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__________,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十一)【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1、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并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赞颂的人是,其中的“先主”是指
,“后主”是指。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 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君之力,吾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
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
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
徐庶
4、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5、从甲乙两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①
②
(十二)【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地。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A、虽千里不敢易.也()
B、长跪而谢.之()C、吏二缚一人诣.王()
D、坐.盗()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甲文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激烈。
4、两文都主要运用了
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乙文表现晏子
的性格特点。
5、历史上不辱使命的名士很多,请仿照例子再写一例。
例:诸葛亮——舌战群儒。
(十三)【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②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③三百闾,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注释:①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 [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③ [临淄]齐国国都。④[袂]衣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晏子使.楚()(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3)傧者更.道()(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睢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睢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6.读了甲、乙文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十四)【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耳 抢:
②天下缟素
缟素:
③以勇力事鲁庄公。事:
④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甲乙两文,你认为唐雎、曹沫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唐雎:
曹沫: 译文及答案
(一)译文:墨家的人中,有个钜子腹,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年老了,只有这个儿子,我已命令官吏不要杀掉他。先生你就听我的吧!”腹回答说:“墨家的法规:„杀人的处死,伤人的要受刑‟,这为的是要禁止杀人、伤人。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人公认的法则。大王虽然恩赐于我,命令官吏不要诛杀我的儿子,但是,我不能不执行墨家的法规。”腹
不同意秦惠王的意见,于是杀了自己的儿子。给予,是人所私爱的,忍心杀掉所爱的儿子而执行公认的法规,腹
可说是公正无私了。
答案:
1、(1)C
(2)恰当;道义、正义
2、(1)略
(2)忍心杀掉偏爱的儿子来行正义,钜子真可说得上是大公无私啊。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结合‚严明赏罚‛言之有理即可
(二)译文:高祖说:“你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要知道在军营里决策定计,遥控千里之外的战事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一指挥百万大军每次作战都打胜仗,每次进攻都拿下预定的目标,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不过善于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范增却不能很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答案: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断
2、C
3、(1)略
(2)这就是被我所擒拿的原因。
4、甲文:计日而待、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乙文:运筹帷幄
5、善用贤人;
亲贤远佞是从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汉高祖刘邦因善用韩信、萧何、张良等人而得天下,蜀汉后主刘禅因亲信小人而失天下。在当今社会亲贤远佞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译文:①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②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下来,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像残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答案:
1、亲自;身份低微,见识浅陋;显明,明确;完成,成就。
2、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显示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希望后主能够明白创业之不易,亲贤远佞。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示例:甲文自叙身世,情感真挚;乙文诫勉外甥,语重心长。
(四)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
答案:
1、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④辅(辅助,协助)
2.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
3.(②)
4.(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开放题。答案略。
(3)①忠心耿耿、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五)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答案:.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2.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六)译文: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到了南方的中部,所到之处,凡打仗的都胜利了。听说有叫孟获的人,被南蛮人和当地汉人所信服。因此下命令生擒他。已经成功了,诸葛亮使他参观汉军的兵营阵列,说:“这些军队怎么样?”孟获回答说:“以前不知道虚实,因此失败。现在承蒙您恩赐让我观看兵营阵列。只是这样,是很容易战胜的!”诸葛亮笑,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放了他使他继续作战。七次放了七次活捉。但诸葛亮还想放了孟获。孟获说:“汉军威镇天下,南方人再不反了。”于是诸葛亮进军直到颠池,南方平定。随后把他的部下还让他带领,全部使用本地民族的头领担任官吏。
答案:
1、(1)早上;(2)庄稼;(3)掌握分寸
(4)早先
(5)再,又;(6)离开
2、(1)先帝了解我处事把握有度,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现在承蒙你让我观看了军营的部署,如果只有如此,我一定可以打败你们。
3、“南方已定”指诸葛亮七擒七获孟获,使“南人不复反”。七擒孟获发生在前。
4、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知恩图报,心胸宽阔,有远见卓识的人。启示略。
(七)译文: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答案: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2.D 3.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4.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八)译文: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答案:1. C
2.A 3.大 功 既 举 /人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皇中和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5.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6.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九)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答案:1.①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
2.左右皆笑之。3.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4.通假字:研
本字:砚
5.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
(十)答案:1.先帝
2.zhòu 亲自 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4.“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十一)答案:1、诸葛亮
刘备
刘禅
2、B
3、D
4、甲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乙文:诸葛亮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
5、三顾茅庐
6、示例:①岳飞 精忠报国 ②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二)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答案:
1、A 交换
B 道歉
C 拜见
D 因为
2、略
3、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4、对话;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机智善辩
5、蔺相如——完璧归赵
(十三)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答案:
1.(1)出使(2)做,设置(3)改(4)适宜
2.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3.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地维护国家权益。
4.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或秦王发怒(蛮横霸道)并威胁。
5.唐睢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6.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十四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做鲁国的将军,跟齐国人作战,多次战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遂邑的地方(给齐国)来求和。(鲁庄公)还是又让(曹沫)做将军。
齐桓公答应跟鲁庄公在柯地相会并结盟。齐桓公和鲁庄公在坛上结盟以后,曹沫手持匕首挟持齐桓公,齐桓公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动,(齐桓公)于是问曹沫说:“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可是你们强大的齐国侵略鲁国也已经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注:此处极言齐国侵占鲁国地方之多】。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吧。”齐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国土。(齐桓公)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坛,面朝北方回到群臣的位置,脸色没有改变,说话跟原来一样(若无其事)。齐桓公很生气,想违背约定。管仲说:“不能(这样做)。(如果为了)贪图小利来使自己痛快,(就会)失去诸侯们的信义,(最终)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给他们。”于是齐桓公就割让所侵占的鲁国土地(归还鲁国)。曹沫多次战败所失去的土地全部回到鲁国手中。
答案:
1.①撞
② 替„„做事(或侍奉)
③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④结盟(会盟或订约)2.①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3.唐雎:不畏强暴,英勇无畏 曹沫: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
第二篇:八上文言文课内外阅读
八上文言文课内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3)诚不可缺 诚:(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
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答案:10.(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答案:
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答案:7. D 8. A 9.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
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19.B(2分)20.A(2分)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22.B(2分)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第三篇:九上文言文
晏子使楚
晏子要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 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 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古今异义词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真实情况。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右表方位,概数(如:600字左右)。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患病。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今义:学习。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动词。延:古义:迎接 今义:延迟,表示拖延的意思。今方来,方:古义:将要,今义:方,一种形状。叶徒相似,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学生。入楚则盗,则:就涉及成语及特殊句式.齐人也,坐盗.盗:古义:偷窃,今义:强盗.通假字
“熙”通“嬉”,意思是:开玩笑。“曷”通“何”,意思是:什么。涉及成语
举袖成云:张开袖子就是一片云。形容人多。挥汗如雨:挥洒汗水就如同下雨,形容十分劳累或热得汗出得多。摩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改变。智慧评点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晏子的话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还是因为晏子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撑着他。
袂:衣袖。宜:应该。将:将要。使:出使。闻:听说。之: 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为:在这里相当于“于”。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曷:同“何”,什么。避,离开。席,座位。闻:听说。之: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生长。则:就是。则为:就变为。为:变为徒:只,仅仅。其:它们的(代指前面的橘和枳)实:果实。味:味道。不同:不一样。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
对曰:回答道。耶:语气助词,“吗”?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
西门豹治邺
译文: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祝巫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注释
5、行视:到处物色
6、小家女:贫穷人家的女儿
10、间居:单独居住
12、幸:希望,荣幸
13、豪长者:地方豪绅
14、所:左右,表示约数
15、趣:同„促‟,催促
16、白:禀告
17、磬折:像磬的形状一样弯着腰,形容十分恭敬
18、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百姓可同他们一起享受成功,不可与他们商量事情如何开始
19、利:利益20、给足:即家给人足,家家富裕,人人温饱 给:丰足
21、且:将
22、是:这23.即:假如,如果24.告语:告诉25.即:马上26.状:看样子27.奈之何:怎么办
2、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 娉,通“聘”;取,通“娶”; 娉取:聘娶②复使一人趣之 趣,通“促”,催促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傍,通“旁”,旁边,侧边。④所,通“许”,表示约数。⑤单衣,通“禅衣”。⑥几,通“岂”,难道
陌上桑
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黑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以期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埋怨自己,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漂亮的女孩。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为人清廉,长得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难读字音
隅(yú)敷(fū)笼系(xì)倭(wō)堕(duò)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
髭(zī)须 著帩(zhuó qiào)踟蹰(chí chú)姝(shū)宁(nìng)可 共载(zài)不(fǒu)千余骑(jì)骊(lí)驹(jū)系(xì)马尾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
〔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但):只是。〔颇〕:稍微(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骊):纯黑色。〔白皙〕:指为人清廉,注:不可翻译成“皮肤洁白”,原句句意为:他为人清廉,而不是他为人皮肤洁白。〔置辞〕:同“致辞”,即答语。
【古今异义】
1.但坐观罗敷(坐),古义;因为。今义;坐下。2.使君谢罗敷(谢),古义;请问。今义;感谢,道谢。3.宁可共载不(宁可),古义;愿意。今义;表示选择关联。【词类活用】
1.罗敷善蚕桑(蚕桑),{名词作动词;“采桑养蚕”} 2.青丝为笼系(系),{动词作名词;“络绳”} 3.罗敷前置辞(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诫子书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激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后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吗?那时候再有想法学习哪来得及啊!
(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9)广才:增长才干。(10)成:达成,成就。(12)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13)险躁:暴躁、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15)与:跟随。(17)日:时间。(18)遂:于是,就。(19)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23)接世:接触社会,为社会所用。
重点句子;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西湖游记两则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如饮醇酒;水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都做不到,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农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朦的早晨和傍晚的山气。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一个接一个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年轻妇女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
湖光染成绿色的精巧、雾气笼罩山峦的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给那些为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墨池记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缓缓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长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这是荀伯子的《临川记》所说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确实这样吗?当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做官的时候,他曾游遍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在山水之间使自己心情愉快。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所擅长的,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么学习下的功夫本来怎么可以少呢!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第四篇:人教版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复习
(一)【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 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 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二)【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1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秦王怫然怒()
..③以头抢地耳()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
3、文段(甲)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2分)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①,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存赵国()
.③愿君之忘之也!()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译文:
6、【甲】【乙】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两语段的异同。(4分)
(三)【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
②布衣之怒()..
④天下缟素()..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④唐雎谓信陵君曰().
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5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③谓为信然()....④尝辍业投笔叹曰()⑤安能久事笔研间乎()..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⑶抚百姓()
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平而 劝 戒 明 也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9.[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
(一)1.(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B.唱:同“倡”,倡导。C.谓:告诉;对„„说。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2.(2分)D 3.(2分)(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4.(2分)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5.(2分)C 6.(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参考答案
(二):
1、(4分)①盛怒的样子 ②平民③撞 ④穿丧服
2、(3分)你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3、(2分)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4、①保存,使„„保存② 对于③希望④告诉,对„„说
5、别人讨厌我,我一定要知道,我讨厌别人,不可以让别人知道。
6、(4分)(1)相同点: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2)不同点:主要是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
【甲】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乙】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三)17.(5分)①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③确实这样
④停止 ⑤怎么(每词1分)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19.(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20.(2分)通假字:研 本字:砚(各占1分)21.(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
(四)【答案】
25.D(2分)
26.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4分)27.咸畏而爱之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28.(4分)
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2分)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2分)
29.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第五篇:九上语文文言文翻译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是(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勇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人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允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下来给予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的时候),先帝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众人评议,举荐任命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使军伍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从那时以来,已经有21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人烟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取得成效,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正确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陈涉世家》翻译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
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同伴们说:“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于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小头目。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就去占卜。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威服众人啊。”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笼罩着火(装鬼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提出要逃走,使将尉恼怒,使(将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剑拔出鞘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并杀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zhi、cuo、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起义军)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国家,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隆中对》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人,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形式坚固,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二郡,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敢不用箪筒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关羽、张飞等非常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好得很;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
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何会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