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卡的双边市场、外部性
银行卡的双边市场、外部性
• 什么是双边市场?
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Armstrong,2004),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
双边市场涉及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用户,每一类用户通过共有平台与另一类用户相互作用而获得价值。
双边市场的特点: • •
双边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较为广泛。许多传统产业如媒体、中介业和银行卡系统都是典型的双边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的双边市场形式,如B2B、B2C电子市场、门户网站等。
平台型企业(platform businesses)的特点 • • •
双边市场的案例
双边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较为广泛。许多传统产业如媒体、中介业和银行卡系统都是典型的双边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的双边市场形式,如B2B、B2C电子市场、门户网站等。市场必须有两组或多组独立的客户群体。
将这些独立客户群体中的成员联系或协调在一起,应该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通过借助一个中间平台来协调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使得每个群体都能受益。存在两组参与者之间的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发生在两个市场之间,在某一特定市场上生产的产品效用随着对另一市场所生产产品的需求数量而变化,反之亦然。
采用多产品定价方式。中间层或平台必须为它提供的两种产品或服务同时进行定价。
银行卡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双边市场
银行卡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双边市场
• • • •
双边市场:考虑一个对每次交易收费的平台,向买者和卖者分别收取aB和aS的费用。如果已实现的交易量D仅依靠总价格水平a=aB+aS,即交易量对总价格水平a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再分配不敏感,那么双方之间交易的市场是单边的(one-sided)。相反如果a保持不变而交易量D随aB变化,那么市场是双边的。3.1 正的外部效应
(1)发卡市场卡片吸收的存款,应用在其他业务领域,存在资金运用的收入外溢。也就是说存在着银行卡资金运用的收入外溢,是直接网络外部性作用的表现。
(2)发卡市场产品的支付结算功能,带动其他业务的客户的发展,存在拉动作用的业务外生。(3)发卡市场新产品新项目投入成本,由其他业务领域承担。3.2 负外部效应
(1)发卡机构对持卡人提供服务中,由于利益不平衡而引发的服务问题。
(2)不确定性增强,信用卡业务业务风险加大。外部性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不确定性,由于外部性带来的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经营市场环境不稳定,持卡人信用状况获得的难度加大,对于恶意透支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给发卡机构资信审核、信用额度的审批等都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
银行卡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一边是发卡市场,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构成;另一边是收单市场,由收单机构与商户组成。卡组织是提供发卡和收单业务转接的平台企业。商户受理银行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光顾商场的持卡人的规模。同理,持卡人刷卡的需求(或者发卡机构发行卡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受理卡片的商户的数量。
银行卡产业的核心产品是银行卡提供给消费者和商户的服务,这种服务是由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平台上共同向消费者和商户提供的产品。
银行卡产业市场涉及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发卡银行;商户,为商户提供服务的收单银行以及银行卡组织。
消费者和发卡银行组成发卡市场,商户和收单银行组成收单市场,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市场的复杂网络。
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性质, 这种双边市场性源于网络外部性、使用外部性和联合需求性。
解决罢刷现象
在现有条件下,想以大幅度调整价格水平来促进卡市场发展,从而化解供求之间的矛盾是不现实的。
对商户 POS 交易采用差别定价方式是我国信用卡产业改进定价方式的最佳选择。在交换费实施差别定价之后,商户 POS 交易价格也会随之而定。交换费差别定价不仅是合理平衡商户与银行收益的要求,也是信用卡支付服务的客观要求。而且这一措施是可行的:信用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特征决定了这一产业具有很高的市场集中度。银行和银联没有追求短期利润,而且价格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差别定价不会损害到商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类型商户的利润率、风险水平、银行卡交易的获益水平来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实行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具体的方案可以是累退制定价方案和二部制定价方案,以保护商户的受卡积极性,扩大商户的刷卡交易量,从而促进信用卡产业健康地发展。
第二篇: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初探
中石化江汉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张兴发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沃土。在油气开发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管理也已由“经验管理”逐步向“文化管理”迈进。加强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正是为了梳理企业的远景、目标、使命、理念,把员工的兴趣、远景、需求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打造具有江采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为“走出去”凝聚一切力量之源,真正实现“服务一方市场,传承一方文化,拓展一方天地”的目标,使“走出去”步伐更为更加稳健。
一、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外部市场作为企业市场运作的主体,其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取得所依靠的是自身强健的体魄和睿智的大脑,企业文化正是流淌其中的血液。笔者认为,加强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实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的迫切需要。从企业现状来看,我们江汉采油厂作为“靠油吃饭”的油田开发单位,“人多油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势必要“走出去”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战略的转型实施中,企业文化无疑是展示企业文化形象和软实力的一张最佳“名片”。从企业管理发展来看,当今石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由粗放型转向了精细化,管理范畴也从油气资源开发延伸至文化资源开发。要适应这一形势变化,就必须认真按照油田“实施六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大打“文化牌”,把富有江采特色的道德文化、班组文化、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着力推向外部市场,渗透到生产环节,融入到日常管理,普及到员工个体,并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从而提高企业整
合、调配和运用内外部文化资源的整体能力,形成“文化聚力、文化兴企”的经营管理格局。
江汉采油厂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过渡,正处于以“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新跨越。特别是近几年,全厂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充分展示了“诚信、开拓、夺油、奉献”的企业精神,提升了“江汉采油”的品牌价值,为“走出去”谋发展增添了竞争优势。回顾外部市场的运作历程,我们既有“抢滩”之战的胜利喜悦,又有外闯市场的深思之处,解剖和透视“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之道,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丰,切身感到企业文化建设在整个市场运作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制胜作用,谱写了“走出去”开展生产管理承包和技术劳务服务的新篇章。
二、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受人文、地域、风俗、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外部市场企业文化的孕育形成过程更为漫长和艰难,仅靠本土文化的直接移植往往难以“成活”,必须突出“三个相融”,精心“嫁接”,交融共振,才能焕发出企业文化的蓬勃活力。
(一)外部市场文化建设必须与市场拓展相融共进。大凡优秀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他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战屡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底蕴厚重、脉络清晰、根深蒂固的文化体系作支撑。企业没有文化就缺乏精神灵魂,就如同无水之舟,行之不远。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江汉采油厂秉承“市场拓展,文化同行”的理念,在跨入外部市场大门的同时,就把“江采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于外部市场的轴心,使其在天南地北得以繁衍生息,并衍生了与“江采文化”一脉相乘的“椰岛文化”和“腰英台文化”,以此增进了甲方对我厂的了解,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使我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
些年,江汉采油厂在新疆吐哈油田、海南福山油田、吉林腰英台油田等外部市场中递交了一份“油气产量上升、管理规模扩大、外部市场扩充,服务项目增值”的优异答卷,外部市场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3个,技术劳务外输人员从14人增加到384人,谱写了江汉采油厂“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崭新篇章!可以说,江汉采油厂的每一次跨越,都得益于“依靠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的高瞻远瞩,受益于抓企业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二)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管理创新相融互促。抓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实现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最终达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从这一层面上去理解,企业文化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纽带,自始自终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密相连,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决定了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向。这些年,江汉采油厂大胆尝试将文化创新融入到管理创新中,通过创建“星级井站”和“星级班组”,开展以标准化设备、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和标准化现场为内容的“四标四创”竞赛,实行“日查日改”现场达标管理,评选“每月一星”,争创“双十佳”班组,引导员工创先争优,自主创新,使各项开发技术及指标均达到甲方的要求,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江汉采油厂外派队伍负责管理的福山油田,自然递减率由交接前的40%降至目前的25%左右,各项开发技术及管理指标得到大幅提升;腰英台项目组发挥自身优势,协助腰英到采油作业区摘取了产能建设先进单位及中石化银牌采油队的桂冠,整体工作得到甲方、油田和总部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文化的引导力与管理创新力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外部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行业文化相融互通。外部市场地域风情和人文理念差异较大,如何实现文化上的相融相通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准企业自身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共融点,梳理提炼出符合企业实际、体现企业个性、代表员工意志的企业精神,从中找出与石油行业文化有共性的特质,既要突出企业文化个性,又要体现行业文化的共性。例如江汉采油厂倡导的“诚信为本、开拓进取、夺油为先、无私奉献、和谐为根、凝心聚力”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石化“精细严谨、务实创新、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行业理念,做到了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要继承传统,还要勇于创新,汲取先进文化的新鲜养分,为我所用;既要突出共性。还要兼容个性,使之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优化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把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做精、做强。
三、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并服从于开辟市场、巩固市场、拓展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准则,这是评价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亦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笔者认为,确立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的群体共识为基础,根据外部市场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培育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激励员工团结拚搏、开拓进取的内在动力。
2、树立市场观念。作为独立作战的外部市场,既置身于市场,必须具有市场竟争的意识,一切想着市场,一切为了市场,围绕开辟市场、巩固市场、拓展市场建设与特定市场相关联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文化。
3、建立甲方至上观念。作为以技术、管理、劳务输出为生存之本的外部市场,必须以甲方为中心,培育品牌文化,提高品牌忠诚度。一是要根据甲方要求和意见提供优质服务,把甲方的即
时要求转化为及时的服务;把甲方的潜在要求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即符合甲方要求的人才、人员、设备等。二是建立沟通渠道和互动机制。把互利共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相互参与对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某一阶段性工作或某一项活动,或共同组织开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联的活动达到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提升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与方法
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它需要一个聚集沉淀、厚积薄发的培育环境,需要一个精耕细作、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更需要完成一个从“孵化”到“成形”的艰难嬗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统筹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与市场拓展统筹兼顾,同步发展,重点是制定工作规划和建设目标,抓好督导落实,促进外部市场企业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1、确立“一个目标”。全面实现企业的文化管理,达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把江汉采油厂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型”企业。
2、构建“两个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提炼一批能够指导和激励员工不断超越自我,富于形象化的企业理念体系;同时,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取向的制度体系,增强企业在外部市场中的生存拓展实力。
3、把握“三条原则”。其一,坚持继承创新原则,弘扬传统文化,吸收同行先进文化精华,培育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特色文化。其二,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开展创建工作,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深植于全体员
工的头脑中,增添企业发展后劲。其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纳贤举才,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拓展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渠道
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加大宣贯力度,创新文化载体,使其成为凝聚队伍、激励斗志、推动工作开展的精神动力。
1、广泛宣传普及企业文化理念知识。大力开展以“企业创名气”、“服务创信誉”“员工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两创一塑”活动,在办公驻地、生活基地、班组岗位等重要场所悬挂张贴宣传“江采文化”理念的标牌标语,并充分运用班组文化栏、内部报刊、网络等宣传渠道,做好企业文化理念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切实增强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引导员工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在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中,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强化员工对企业精神的认同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局域网资源,在外部市场建立网上“江采文化吧”,开辟“企业文化大家谈” 专栏,发动外输人员献计献策,同时,要开展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培训一批企业文化的“形象大使”和“传播大使”,组建企业文化宣讲团深入外部市场巡回宣贯,通过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典型案例中等方式,让理念人格化、故事化,多角度向员工诠释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员工的感性认知和记忆印象。
3、选树典型弘扬企业文化精髓。典型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标榜,对员工的影响力强大持久。要通过评选“市场开拓明星”、“优质服务明星”、“技术攻关明星”、“爱岗敬业明星”、和“文化传承明星”,挖掘选树一批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丰富
企业文化典型案例,塑造出江汉采油人“吃苦耐劳、恪尽职守、诚信务实、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
4、创新企业优秀文化展示传承载体。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和“科学管理示范井(站)”,继续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金点子大赛,深化“五标素质工程”达标活动,评选“月度五佳”员工,举办健康向上的业余文体活动,使员工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士气得到提高,向着企业倡导的文化方向发展。要统一规范外部市场的徽标、工作服、请柬、纸杯、信封等标识,免费赠送一批企业形象光盘和宣传画册,使员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是看得见、做得到的,进而增强实践企业文化精神的自信心,提高塑造、维护、发展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运行机制
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一系列的工作运行机制作保障,才能确保企业文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请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共同参与组织策划,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品牌集成。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以“油田是我家”为主线,扎实开展“打好市场攻坚战、保卫战”专题形势任务教育和“江汉采油品牌在我手中”等主题讨论,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制度文化层面,以创建“科学管理示范井(站)”活动为契机,强化“三基”工作,修订完善各项制度规范,使企业文化的引导力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合二为一;在物态文化层面上,以“比学赶帮超”、“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发动员工义务奉献,积极改变厂容厂貌,美化工作环境,维护企业声誉,达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目的。
2、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实行企业文化建设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和人性化激励保障机制,对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及时进行评估
认定,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年评比”的考核激励机制,真正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发展,人人维护企业形象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树立企业文化“就是无形资产,就是生产力,就是巨额财富”的观念,加大对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外部市场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将之纳入预算管理,大力实施企业文化“精品工程”,增强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上的胜势,推动市场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4、建立研究创新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探索针对性强、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研究制定符合外部市场实际、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始终保持外部市场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企业文化是开拓外部市场的烫金“名片”,只有用好它才能真正激发企业发展的文化动力,增强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生存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外部市场服务创收效益。
第三篇: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 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
定义
-------------外部性
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
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
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
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内在化
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矫正税
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
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
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
外部成本
-------------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
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
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
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范与社会惩
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内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
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 性的私人方法
-------------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
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1、外部性是()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对企业外部顾问支付的报酬
E、以上各项都不是
2、负外部性引起()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正外部性引起()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B、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D、以上各项都不是
4、(没有内在化)负外部性引起()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5、(没有内在化)正外部性引起()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6、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反应将是()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7、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
A、为了使与工业污染相关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B、为了使与技术进步行业相关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C、为了有助于刺激解决技术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D、通过向高技术行业发放可交易的技术许可证
8、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9、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应该确保()A、每个污染等量地减少其污染
B、减少污染成本最低的污染者减少的污染量最多 C、对环境的任何污染都不能被容忍
D、管制者决定每个污染这应该减少多少污染
10、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D、政府要求他们相互谈判 E、有大量受影响的各方
11、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A、禁止生产引起外部性的物品
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一单位的价值为零 C、补贴这些物品 D、对物品征收
12、以下哪一种情况不是在为消除污染外部性的谈判过程中各方引起的交易成本()A、减少污染引起的成本 B、由律师费引起的成本 C、实施协议引起的成本
D、由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人数太多引起的成本 E、以上各项都可以作为交易成本
13、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A、Bob继续放音乐是有效率的
B、只要Tom有安静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C、只要Bob有大声放音乐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D、无论谁有声音代谢奥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都是有效率的
14、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如果Bob有大声放音乐的权利,而且,如果没有交易成本,下列哪一种关于外部性问题有效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
A、Bob将支付Tom100美元,而且,Bob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B、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 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C、Bob将支付Tom150美元,Bob继续大声放音乐
D、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将继续大声放音乐
15、以下哪一个关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表述是正确的()A、矫正税比可交易的许可证更能使污染减少到目标量
B、只要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C、为了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污染量,管直至必须了解污染权需求的方方面面 D、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都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市场 E、以上各项都正确
16、对耗油极大的新车征收汽油消耗税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A、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科斯定理的应用
C、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D、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17、污染的矫正税()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18、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19、富有的校友向母校提供了慈善捐助,以减少现在学生支付的学费。这是一下哪一项的例子()
A、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B、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C、矫正税
D、命令与控制政策
20、假设一个行业产生了污染这类负外部性,而且,可能把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是命令和控制政策、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如果要经济学家根据效率、实施的容易程度以及对该行业在未来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激励对这些负外部效应内在化的方法排序,他们很可能按以下顺序给这些方法排序(从最有利到最不利)()A、矫正税、命令与控制政策、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命令与控制政策、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矫正税 C、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矫正税、命令与控制政策 D、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命令与控制政策、矫正税
E、所有方法排序相同,因为任何一种政策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
四、简答题
用下列信息回答1——3题
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
民区。
1、这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解释之
2、如果这种外部性没有内在化,市场是过度生产苹果,还是苹果生产不足?一种物品的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是什么意思?
3、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
4、对外部性的两种公共政策是什么?描述这些政策。经济学家偏爱哪一种?为什么?
5、矫正税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效率?为什么?
6、为什么可以认为在减少污染中可交易的许可证优于矫正税?
7、假设一个人喜欢培养草坪,而且培养了许多草坪。他用杀虫剂控制病虫害,有害的残留物殃及邻居。他对使用杀虫剂评价为1万美元,邻居对清洁空气评价为1.5万美元。利用科斯定理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
8、在第7题中,为了保证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私人解决方法,需要多大的交易成本?
9、当受影响各方努力消除外部性时,交易成本的来源是什么?
10、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有哪些类型?
答案:
一:5、8、3、7、6、4、1、2 二:
1、错:正外部性是归旁观者的利益,负外部性是归旁观者的成本
2、对
3、对
4、错: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5、对
6、错:科斯定理表面,如果没有交易费用,私人各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7、错:可以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减少污染的量应该多于要以更高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
8、对
9、错:庇古税可以使市场更有效率
10、错:对空气的产权的初始分配并不影响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11、对
12、对
13、对
14、错: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个针对污染的市场将最有效率地减少污染
15、对
三:
1、C
2、A
3、B
4、B
5、A
6、D
7、B
8、D
9、B
10、C
11、C
12、A
13、D
14、B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四:
1、负外部性,因为生产苹果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苹果的私人成本
2、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生产了真实成本大于真实价值的单位。生产不足是没有生产出真实价值大于真实成本的单位。
3、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
4、命令与控制政策是禁止某种行为的管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使私人激励与社会效率一致。经济学家偏爱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因为这些政策更有效率,而且为进一步减少外部性,比如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提供了激励
5、它通过吧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移动到真实社会成本曲线或价值曲线,使市场解等于最优或最有效率的解,提高了效率
6、管制者并不需要为了设置污染目标而去了解有关污染需求的方方面面
7、无论个人拥有使用杀虫剂的权利,还是邻居有清洁空气的权利,结果都是不用杀虫剂,而且空气是清洁的。或者是个人将不能购买污染的权利,或者是邻居将对个人进行支付,使其不再污染空气
8、潜在利益是15000美元-10000美元=5000美元。如果交易成本大于这个量,就没有私人解决方法
9、律师费,实施成本,当存在引起效率的价格区间时谈判破裂,以及利益方人数众多
10、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事业,受影响企业的合并,以及受影响企业之间的合同、
第四篇: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
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
摘要:理性地看待事物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大的,但是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看到高加分政策的可取之处,也要分析它的不足之点,以便消除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高考加分政策外部性来理解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以及分析完善高考加分的权宜之策。
关键词:高考 加分政策 外部性
一、相关定义界定
1.高考
高考,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的教育考试制度,它既是连接高中与大学的枢纽,更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桥梁。高考作为“举国大考”,不仅关系到千百万青年学子的前途命运、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基础教育的改革,更承载着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期望,承载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任。
2.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是指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招录取中根据种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规则。
[1]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考制度“一刀切”的弊端,引导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计实施的。
根据规定,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上述七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有三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分别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此外,还有其他可加分和优先录取的相关规定,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贸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认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影响。依据作用效果进行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2]正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说的直白点就是一个事物或者一种行为会对外部环境或者人员产生
1有益的东西。负外部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减损的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行为或一个事物会对环境或者他人造成一定损失。
二、考加分政策由来
1.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这阶段加分政策并不太明显,主要是在分数相同或相近时进行优先录取。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2004年。此阶段优惠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
[3]2004年以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与之前相比,加分项目不断调整并细化。高考招生加分政策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规定每年制定一次,其加分政策也在上一年政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小幅度调整。
2.对高考加分政策引发的争论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有没有取消的必要?
第一种观点:虽然高考加分政策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对其公平性进行保障,不如干脆取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与其让变了味的加分政策继续走偏下去,演变成带有功利目的的工具,不如干脆回到原点,取消加分政策,让所有的学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孩子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为了取得加分,家长从孩子几岁时就策划,送孩子上奥校、接受各种体育、艺术、科技的“技能性”训练,以取得能加分的奖项和资格,这些一心为了加分的功利行动更加助长了“分数决定论”。加分过程就埋下特权的种子。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又有多么艰难。虽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却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第二种观点: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应当缓行。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惯性的,过去的政策影响的是现在,而现在的政策影响的是将来,所以取消高考奥赛加分,最好不要骤然行事,而必须顾及政策的惯性。这也是家长们反对取消奥赛加分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取消奥赛加分,请给学生和家长们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第三种观点:调整加分政策应该从长计议。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有人认为应该立即取消高考加分制度;有人认为加分政策应该取消但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有人觉得应该整改高考加分制度完善不足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各有各的理由和说法。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因为绝对的公平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有必要照顾真正的高考弱势群体,因而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制度是权宜之策。
三、高考加分政策的外部性
1.正外部性分析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已将近30年,在实施该政策的初期,这项政策的确为国家选拔特殊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体现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实质精。这项政策不仅能照顾到弱势群体、特殊贡献的群体(例如少数民族和烈士子女),维护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而且也能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特长生开辟成长的“绿色通道”,使他们不会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等原因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特殊人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精神。
2.负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教育不公平、高考身份作假行为、奖励凭证作假行为、教育腐败现象等。政策本身没有错,而是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鱼目混珠,扰乱和破坏了高考招生秩序。
目前形势下,高考加分制度显然已经弊大于利,到了不得不进行修正的地步了。其一,加分制度加剧了高考制度原本就存在的地区性不平等。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许多边远贫困地区的考生别说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从小就有条件接受系统而全面的艺术培养和熏陶,就连正常的课程也难以维持,他们参加高考被录取的难度本来就比发达地区以及城市考生要高得多,而所谓的特长生加分的好处实际上基本都落在本来就处于优越地位的发达地区和城市考生头上。其二,加分制度实际上只不过把已经备受诟病的应试制度发展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也许这个优惠政策推出的初衷的确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已经把加分当作一种升学的捷径,本意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但却成了把教室扩大化,现在从小学起就有各种提高班、尖子班和特长班,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而很多学生参加的各种特长训练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也并不是因为真的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和特长,而是在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走上了一条毫无快乐可言的道路。其三,特长加分被过分看重,无形中极大地加重了教育成本。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能博得加分的一技之长,不惜血本遍寻名校遍访名师,而目前社会上各种提高班、特长班收费普遍高得惊人,家长在这方面的经济负担甚至比正常的学费要高出好几倍。其四,加分的优惠政策也为各级学校录取学生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创造了更多的客观条件,也为教育界的行业不正之风大行其道开了方便之门。每年都有报道揭露,基于对加分优惠的垂涎,一些考生及家长不惜弄虚作假,动用关系,以换得加分资格。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为了人才的公平选拔和培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要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这一制度带给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四、消减高考加分政策的负外部性的对策
1.整顿清理虚假
“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这是媒体
报道高考加分乱象时,经常被引用到的数据。根据统计,有些地区加分项目纷繁复杂,但有些地区能获得加分的人数在该省考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这一对比与那些加分大省频频爆出的丑闻和质疑,构成了整个高考加分乱象这一现实图景,不论取消与否,清理整顿高考加分已势在必行。
加分政策之所以屡被质疑,这些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也是原因之一是分数是考试制度的“生命线”,加分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在1分都是救命分的情况下,5分、10分、20分的加分幅度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更大群体的不公平。高考加分本被认为是源于保护特殊群体和弥补高考选才制度缺陷的需要。现在加分名目繁多,似乎指向了数量庞大的普通考生,而非真正需要加分特殊群体。
2.规范行为
甘蔗没有两头甜,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人看到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端严重,因而主张要把高考加分统统取消,这恐怕不是好办法,实行起来也不太现实。其实,高考加分思路本身并没有错,关键看管理工作是不是能跟上去。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多半是由于管理上的放任自流造成的。因此,拿出一点铁腕劲头,对高考加分制度加以严格规范,才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做到的事情。
3.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因为高考制度具有一套严密的规则体系,所以它能有效抵抗权力、金钱与人情关系的干扰。相反,那些规则体系不完善的制度,则有可能受到侵蚀而成为腐败的温床。20世纪90年代保送生制度被诟病为“荐官不荐民”、艺术类招生中的诸多腐败问题,都与制度规则体系不严密有关。高考加分若要走向公平公正,就必须在制度规则、实际操作以及制度监督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明确高考加分的对象与标准。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将高考加分与降分投档对象明确限定为12类,其中加分对象有8类:省级优秀三好学生、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奥赛省级一等奖以上者、青少年创新大赛(以及明天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电脑制作)一二等获奖者、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获奖者、重大国际与全国性体育比赛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自谋职业与荣立二等功的退役军人。高考降分投档对象有4类: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三侨”子女与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定向生。高考加分与降分投档的幅度不得超过20分,符合多项加分或降分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4]高考加分主要体现公平理论中的按照贡献分配的原则,而高考降分投档主要体现对高考处于不利地位群体的保护弱势原则。但有关省(市、区)确需要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经本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并报教育部核准备案后便可向社会公。这一条款为各省出台各自高考加分政策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使得各省高考加分项目层出不穷、不易控制。
其次,严格高考加分的操作过程。仅仅制定了高考加分的制度规则还不够,必须对高考加分的执行步骤和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和固定,明确规定各步骤执行的要求,并将这些步骤及相应的规则要求公开,以便于执行人员按要求操作和社会的监督。一些高考加分项目的认定权并不是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如少数民族考生、国家二级运动员、侨生、见义勇为者等项目,各部门的认定标准宽严不一,也存在因部门利益而放宽标准的可能。在制定严格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这些项目的认定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高考加分项目公平。
再次,建立高考加分的公示与监督机制。即使在最严格地遵循规则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保证在每一特定的案例中都会产生公正的结果。即使有了严密的制度规则和具体的执行程序,也不足以保证高考加分执行结果的公平。必须建立高考加分的公示制度与监督机制,在行政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的作用。当
然,道德良心对于保证操作的公平性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最终解决问题之道在于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2.[2] 外部性[EB/OL].[3] 万永生.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4).[4] 高考加分引发争议,如何才能防止政策走偏变样[EB/OL].http:///ynce/site/main/article005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先进事迹
XXXX信用社2014年银行卡业务开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三大工程”,支持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手段,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切实提高网点覆盖率和服务便利度。2014年,XXXX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指导意见,紧密结合省联社“转型提质”年整体发展思路,统筹兼顾,合理规划,通过提升服务、加强宣传、拓宽渠道等方式,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在当地农村及社区的覆盖范围,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网点布局与服务方式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竞争有序”的思路,不断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对农村金融需求旺盛的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社区保证物理网点设立到位,对于不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的自然村,在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以布放助农取款服务终端的方式,设立简易便民服务点。
xxx共有自然村xxx个,其中人口3000人以上自然村23个。截至2014年年末,我区信用社工设有营业网点xxx个,覆盖xxxx人以上行政村xx个,覆盖率达到xxx%。在未设立营业网点的乡村,我部通过发行福农卡,设立助农取款便民服务点的方式,不断延伸柜台服务范围,截至12月末,全区共在xx个自然村,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网点xx个。覆盖金融服务空白自然村xx个,连同物理营业网点,信用社服务范围覆盖的自然村达到xx个,服务覆盖率达到xx%。同时,我部还结合xxxxx不锈钢工业园区整体规划,与园区管委会达成合作意向,在园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营业窗口,进一步加强了政企银三方对接,实现业务、服务一站式办理,满足了园区业务发展需要,并为今后的深入合作打好了基础。
在服务方式方面,我部辖内各信用社针对乡镇以下地区和金融服务空白区,注重加强交流对接。辖内各信用社通过明确服务职能定位,对周边自然村实行指定专人,分片包干联络制度,深入开展业务调研、产品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在信用社与农村之间搭起一条牢固的纽带。截至2014年12月末,全辖信用社共有xxx名职工被指定为包村服务负责人,全面负责xxx个自然村的沟通协调工作,服务覆盖面达到了84.5%。
二、电子机具布放
在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方面,我管理部发挥收单业务平台可以促进发卡业务的特点,从推进终端布放和扩大业务量入手,带动银行卡业务协调发展。
截至2014年12月末,我部共设置自助银行网点xx个,布放ATM设备xx台,覆盖xx个行政村,在xxx人以上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3%,全区共发展POS特约商户xx户,布放POS终端xx台,其中xxx户分布于全辖xx个自然村,覆盖率达到xxx%,涉及餐饮、百货、烟酒、等日常消费行业,以及油类、金属机械制品等生产加工批发企业,有效填补了周边地区银行卡受理服务的空白。助农取款网点方面,共发展网点xx个,覆盖xx个自然村,覆盖率达到xx%。对解决群众小额 现金存取、转账、查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以及使用银行卡消费的渠道拓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宣传营销
我部通过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志愿服务小分队等方式,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和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布局优势,广泛宣传普及银行卡、POS机具、网上银行、无卡支付等多方面银行卡业务知识,帮助农户提高用卡意识,培养用卡习惯,逐步优化农村银行卡使用环境,不断提高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程度。2014年我部先后开展了“迎新春刷卡有好礼”活动、“银联卡跨行有奖”业务宣传、“自助有好礼”等营销活动,通过海报、短信平台等宣传方式覆盖持卡人超过2万人,扩大了xxxx品牌影响,带动了银行卡使用率和手续费收入的增加。
四、现代支付渠道推广
从省联社新一代电子支付业务上线以来,促进业务推广应用,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够及时、方便地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充分享受现代科技金融服务成果,一直是我部银行卡业务中的工作重点。我部在通过彩页、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强业务宣传的同时,不断加大业务推广拓展力度,我区信用社通过办理银行卡时建议开通无卡支付、银信通、网上银行的打包式营销思路,积极扩大业务规模和服务覆盖面。至2014年末,个人网银累计开户xxx户,行内业务xxx笔,金额xxx万元,跨行业务xxx笔,金额xx万元,企业网银累计开户xx,行内业务xx笔,金额xx万元,跨行业务xx笔,金额xx万元。
五、农村发卡
我部将拓展农村地区发卡,形成长效推广机制,2014年年末,我区信用社发行信合通卡普卡累计发卡量达到xx张,在xxxx户农户中,发卡覆盖率达到xxx%,福农卡累计发行量达到xx张,发卡覆盖率达到xxx%。针对农村地区的优质客户,我部注重加强营销拓展,将优质用卡体验传达给高端客户,2014年4季度,全区共办理信合通VIP卡xx张,其中金卡xx张,钻卡xx张,有力地带动了银行卡存款增加。
六、队伍建设与业务创新
2014年我部门共组织业务专题培训3次,参加培训人员84人次,培训课时累计10课时,培训内容涵盖了IC卡业务规范、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专题研讨、网上银行等。在不断增加业务培训广度、力度、深度同时,我部门还注重改进工作方式,通过组织技能大赛等多项具体工作措施,营造学习氛围,改善学习效果,搭建风采展示平台,调动广大职工学习新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为银行卡业务水平的提升形成助推。
2014年8月,我部门积极落实省联社银行卡业务产品创新和营销方案设计大赛有关安排,以此为契机为广大职工搭建业务拓展和风采展示的平台,在全区信用社组织开展了银行卡业务创新演讲比赛。该项活动得到各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年轻职工踊跃参与,他们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趋势,大胆创新、精心策划,认真编写创新方 案。有xxx个方案入围xxxx第二轮选拔,最终不锈钢园区分社推荐的营销活动设计方案“银企服务沙龙”,获得xxx营销方案设计优秀团队奖,并该项方案已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的良好评价。
2014年9月至11月,我部门落实省联社安排,在全辖信用社开展了银行卡知识竞赛。根据全省知识竞赛逐级选拔的规则,在本次大赛的不同阶段,分别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旨在通过知识竞赛的举办在促进业务知识普及和培养业务骨干争创比赛佳绩这两大目标上都能取得佳绩。省联社决赛阶段,市办决定由我区选手xxxxx代表xxxx参加全省比赛。3名选手在比赛中沉着应对、出色发挥,最终取得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获得全省比赛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二等奖的先进表彰,为xxxxx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