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推动东莞贸易发展研究(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2:3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贸易推动东莞贸易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贸易推动东莞贸易发展研究》。

第一篇:对外贸易推动东莞贸易发展研究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对外贸易推动东莞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作 者 姓 名 张 胜 东 所 属 系 部 经管生化系 导师姓名及职称 唐 娟 专 业 班 级 国际贸易0902班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6月6日

I

目 录

摘要...............................................................IV 关键词.............................................................IV 第1章 东莞外商投资概况..........................................1 第2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 2.1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 2.1.1 增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3 2.1.2 扩大就业...................................................3 2.1.3 增加税收...................................................3 2.1.4 增强地区经济实力...........................................3 2.1.5 促进地区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4 2.1.6 提高地区市场开发能力.......................................4 2.1.7 提高广大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4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4 2.2.1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4 2.2.2 所在地区中方配套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展.....6 2.2.3 盲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容易造成相互间的竞争...................6 2.2.4 对民族经济有一定的冲击.....................................6

第3章 进一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7 3.1 端正利用外资的思想认识.......................................7 3.2 积极制定地区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7 3.3 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于创汇农业基本建设和其他行业.............7 3.4 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地区经济发展.............................7 3.5 进一步开放竞争性产业有计划且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8 3.6 保护民族工业,实行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8

第4章 东莞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10 4.1 东莞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0 4.1.1 规模庞大,产业体系齐全......................................10 4.1.2 制造业发达,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地位突出........................10

II 4.1.3外向带动明显,国际市场参与程度高............................10 4.1.4产业集群化程度高...........................................10 4.1.5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0 4.1.6

名牌产品不断涌现...........................................10 4.1.7

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0 4.2东莞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1 4.2.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1 4.2.2

内外源经济发展不够协调.....................................11 4.2.3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带来生产要素的低效消耗.....................11

第5章 加快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12

第6章 加快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措施......................13 6.1 创新发展环境...................................................13 6.2 创新发展能力...................................................13 6.3 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13 6.4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3 6.5 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13 6.6 强化行业服务体系建设...........................................14 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III 对外贸易推动东莞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摘要

当前,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主流趋势下,提升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挑战的焦点就是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作为提升竞争力关键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倍受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如何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已成为提升本地区、本国竞争力的代名词。本文以我国当前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所面临的挑战为宏观背景,系统地探讨了区域产业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并对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作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深入分析了东莞市产业结构的各个主要构成要素,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变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东莞市产业结构的演进,揭示了东莞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了优化东莞市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东莞投资,外商投资,国际贸易。

IV

第一章 东莞外商投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发挥地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走廊之间的区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策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迅速发展为初步工业化的城市、国际加工业基地之一,与中山、顺德和南海并称为广东经济“四小虎”,其重要原因在于积极引进外资。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相对来说东莞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迅速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其惊人的速度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

广东省东莞的情况,东莞地理位置优越,是沟通广州、香港及珠江口两岸深圳、珠海的交通枢纽,拥有人流物流快捷便利的优势.东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东岸。东莞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

外商投资,东莞从“三来一补”起步,逐步发展以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装配为主的多种投资方式。到2001年末,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0亿美元。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3500多家,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2家,500强企业有30家,跨国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全市投资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设备价值在5000万港元以上的来料加工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近200家。

在东莞投资的企业大部分从事工业生产,也有投资商业。生产的产品涉及电子电工、机械机电、建材、电脑、通讯、橡胶塑料、化工、轻工、家具、服装服饰、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领域,种类众多、齐全,特别是电子工业和电脑资讯产品。

2001年东莞社会主要经济指标:有GDP:578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16%。这些增长指标均居全广东省第一,财政收入120亿元,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00亿元,1 居全省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344.5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89.89亿美元,连续第六年紧随深圳、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从现实情况看,外商直接投资在外商投资占有绝对大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了也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第2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1.1 增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

在所在地区本身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若想发展高新技术,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无疑解决了资金问题,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外商带来的资金是雄厚的,给所在地区注入了大量的投资资金。2002年东莞市利用外资高达21.48亿美圆,外商直接投资额度在当地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从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1.2 扩大了就业

外商直接投资会给所在地区提供相应数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移。中国劳动力较为廉价,一方面可以为外商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也给所在地区提供就业机会,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为当地政府减轻了负担。目前, 东莞当地户籍人口155万,外来就业人口500万。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不但安置了东莞当地的富余人员,而且也安排了其他地区的剩余劳动力。

2.1.3 加了税收

外商直接投资必然会给所在地区缴纳税款,一般来讲,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在市场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经营状况很好,上缴当地的税款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所在地区的税收。

2.1.4 加强了地区经济实力

近些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在全省21个地(副省)级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GDP增长率(1998年)居全省之首。东莞经济增长中,外资的贡献率达到62 5%,带来的GDP增长率高达12 8%,在全省各市中占据首位。外商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东莞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占广东省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 6%增加到1998年的16 4%。目前,东莞是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最多的地级市,1996-2001年东莞市外贸出口总额849.18亿美元,连续六年居深圳、上海之后,在全国排名第三,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2.1.5促进地区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都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在技术、信息、管理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给所在地区带来了新产业、新信息,提高了本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也带来了市场经济和竞争的意识、观念,在管理方式上同样起着示范带头作用,培养了一批先进的科学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力量。这样就易于促进所在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东莞20000多家企业从全国各地吸收并培养了人数约30多万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熟悉中外企业先进管理运作模式的、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

2.1.6 提高地区市场开发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可以充分地利用其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良好的金融信誉、集中的资本和物资,以及遍布世界是销售、信息网络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以此引发新的需求,借此不仅可以开发新的国内市场,还可以进占国际市场。东莞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设备生产基地,全市有2800多家企业从事电脑资讯产业, 能配齐一台整机电脑95%以上的零配件。是世界电脑机箱的最大产区,清溪镇生产电脑机箱1500万台,占全球份额的30%,居世界各产区之首。是全国第一个镇级主办的国际性服装交易会,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每届成交额均超10亿元,为虎门镇争得“中国服装名城”。还是全国最大的外资家具制作基地,大岭山镇外资企业家具出口总值达12亿美元,约占全国外资企业家具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

2.1.7

提高广大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在范围和程度两方面都能拓展,使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其价值得以实现,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没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任何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都将失去动力。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2.1 产业结构容易造成不合理

投资结构不合理,产业倾向性严重。外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而且主要分布在电子、服装、机械等行业,而一些急需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的领域,如创汇农业、城市基础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等产业和领域未取得重大突破。

东莞三大产业结构比例:1978年第一产业占44%,第二产业占44%,第三产业占12%;2001年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56%,第三产业占39%。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例加大,主要在电子、轻工产品行业投资较大。而在第一产业(农业)和城市基本建设等外商直接投资较少,容易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明显的行业偏向性,由于受到技术、管理水平、营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外资竞争力的行业偏向性较大,一般主要投资于电子和轻工业产品。与其资本投入专门化程度和劳动要素密集程度的线性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仍能从中反映出三者之间一定的偏向关系。也会给地区经济带来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使地区的发展规划难以顺利实施。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主要遵循市场规律的法则,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很少关注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由于所在地区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而大多实施许多优惠的引资政策,使得政府很难再以计划的手段来调整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当外资在该地区的某个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时,就会左右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所在地区政府以前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将会难以付诸实施。在东莞的一些工业行业中已出现了这种情况的先兆。由于外资企业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具有超强的竞争优势,当外资大量进入该行业时,就很可能形成垄断,这对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外商投资虽然使GDP增加,但是其宏观效果和效益并不理想。在利用外资实践中,注重外商投资的货币资本功能,过分强调这种资本功能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未能从总供给的生产角度,详细地分析、研究和判断外商投资对资本形成的作用与影响,对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与影响,以及这些作用与影响对经济发展中技术变革的综合效应及其长期性。就目前的利用外资来讲,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贡献虽是不可低估,但其负面效应也应值得重视。其主要问题是引资管理缺乏规范化。对每一个引资项目的审查工作不是很具体,求“资”心切,重视数量,忽视了项目的投资是否与当地行业的经济发展规范相适应的研究。

2.2.2 所在地区中方配套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展

普遍反映很多合作项目由于中方缺乏配套资金而搁浅;有的签约项目因为中方许诺的资金到不了位,不能正常开业和生产经营。在东莞有许多项目由于当地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无法确定,影响了外商投资的迅速发展。

2.2.3盲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容易造成相互间的竞争

地区政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容易盲目审批项目,造成同样企业重复建设,过量开发类似产品,抢夺当地、中国、国外市场,造成相互间竞争异常激烈,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损失。从产品的销售来看,由于很多三资企业产品是外销的,外资过分地集中,一方面造成产品销售会过分地依赖于外方市场本身的容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同出资国厂商共同竞争海外市场的局面。

2.2.4 对民族经济有一定的冲击

大部分外资企业是由外方控股,而且外方独资企业日渐增加,外方凭借其系统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控制了国有企业和一大批协作配套企业。外商在直接投资时,选择的是基础好、信誉高的企业的厂牌、市场等,而为了能更多地利用外资,低估了这些企业的内在价值,致使国有企业资产隐性流失的现象时有出现。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三资企业引进的技术并非一流,管理手段也不先进,一些三资企业的管理出现了“国产化”、“乡镇企业化”的现象,这有悖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目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以追求最大利益为主要宗旨,在市场竞争中与民族企业展开竞争,争夺市场,他们雄厚的资金、高技术水平、独自的市场销售、信息网络,还享受有较为优惠的地区政策,在同民族经济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产品价格竞争力优势又对中国相同或相似产品向海外其他市场出口时形成竞争压力。对民族经济造成一定的威胁和压力。

第3章 进一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3.1端正利用外资的思想认识

利用外资首先是将国外的资金、技术、资产、设备等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地方的企业发展。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只想依靠自有资金发展,那么,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样一种企业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的,迟早要被淘汰。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要想在激烈竞争、不断发展的现代国际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积极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利用别人的资金技术发展自己,缩小同先进国家的差距。而利用外资不失为一条快捷的途径。在思想意识上要克服那种把合资、外商独资看成是一种时髦或当成一种政绩的做法,要有长远的、端正的思想认识。

3.2积极制定地区适当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要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地区经济政策,给予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适当的优惠条件,简化办事手续,当地政府积极为外商企业服务,帮助解决相应的问题,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实现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3.3 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于创汇农业基本建设和其他行业

就是要使吸收的外资能用在刀刃上,能够用在我们经济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和部门。在国家、本地区最需要利用外资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以及基础的原材料、农业、技术改造等,我们要积极鼓励外资进入;而一些过去我们已经重复引进了很多生产线、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领域要严加限制;对于环境污染比较厉害的一些项目,或者是影响我们国家、本地区安全、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些项目我们就必须严加禁止。所以,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产业导向目录实施好,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修改,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政策,使外商直接投资真正能够更多地发挥积极效应,真正达到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目的。

3.4 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参与地区经济发展

目前东莞的外资流向不尽合理,今后,在利用外资方面应更多地将外资投向能源、基础设施及农业方面。东莞是广东的重要城市,它的基础设施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长期的问题堆积,远远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最近国家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关税免税待遇,对外资的进入有一定的影响,但这适应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总的来看,东莞的投资环境比改革开放初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不够,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要朝着三资企业的国民待遇这个方向来发展。

3.5 进一步开放竞争性产业有计划且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

服务贸易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有步骤、有控制、积极稳妥;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旅游、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一些服务贸易领域可以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

3.6 保护民族工业,实行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

在现实的特定的条件下,保护国家的经济独立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民族企业应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部门应由民族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只能居于辅助地位。二是具有较高资金利润率或较高积累率的部门,不能由外商垄断或支配,而应保护民族企业享有相当份额,以保证民族资本的积累和扩大。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企业在整体实力上要弱于跨国公司,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和企业自身很难与跨国公司展开有效的竞争,因此,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要实行扶持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一方面鼓励它们联合,加速兼并,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在人财物上给予优惠,使其与跨国公司相抗衡。

制定正确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将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鼓励民族企业联手以企业集团形式参与竞争,抗衡外企的垄断。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盟在竞争政策上采用的双重政策,即对国际竞争比较激烈的产业(如远程通讯、新材料、电子、汽车、航空、计算机、化学和医药等)里的国内企业的兼并、联合放宽限制或鼓励联合,而对受外来竞争压力不大的传统产业则施以较严格的反垄断管制,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中多数已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间联合的积极性不大,且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和价格串谋行为。与其它政策相比,制定并运用竞争政策 8 来对付外企垄断行为针对性更强,矫正市场扭曲的作用更大,因而更为有效。逐步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各个经济主体在一个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地区政府积极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逐步使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更加成熟、更加合理,使民族企业逐渐摆脱不平等的待遇,在统一、公平、优良的环境中参与竞争,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实他们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果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就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同样也会给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很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应力求全面地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相应的地区对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第4章 东莞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4.1 东莞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自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良机,通过大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紧紧依靠外向带动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市工业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成就显著,工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市工业产业结构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4.1.1 规模庞大,产业体系齐全

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东莞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4470.0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2%,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均衡的工业体系[1]。

4.1.2 制造业发达,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地位突出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制造业占6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业、电气机械业、塑料制品业和造纸业位居前列。200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5.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3%;实现利润39.92亿元人民币,增长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32.1%。

4.1.3 外向带动明显,国际市场参与程度高

东莞广泛吸引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2005年第二产业投资263.59亿元人民币,增长66.7%,其中港澳台和外商经济投资175.38亿元人民币,增长54.6%。

4.1.4 产业集群化程度高

涌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特色产业基地,虎门服装、厚街和大岭山的家具、大朗毛织、长安五金模具以及清溪、石龙、石碣、长安、黄江电子信息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体系,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4.1.5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东莞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由简单加工向生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升级,雄踞世界经济相关行业的重要地位。

4.1.6 名牌产品不断涌现

东莞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69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54个。

4.1.7 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东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5亿元人民币,增长34.1%,授权专利3114 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96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100家,均位居广东省前列。“技术是企业的底气”这一理念深植人心[2]。

4.2 东莞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东莞工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创造了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但是,在新形势下,按照中央和省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4.2.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劳动密集型占多数,资金、技术密集型较少,产业层次仍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产业链条不完善,OEM比重过大,销售、研发、服务环节薄弱,明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特点;结构偏向轻型化,重化工业发展水平低;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3]。

4.2.2 内外源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外源型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出口值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0%以上,对外依存度过高;民营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大型民营企业过多集中在酒店、房地产等非制造性领域,民间资本对制造业的投入相对较少,拥有自主技术、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对国内外市场的开发有待加强。

4.2.3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带来生产要素的低效消耗

一些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产业和项目未能及时退出,土地资源消耗过快,水电供应紧张,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环境污染代价过大,社会治安矛盾突出,给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在东莞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以工业为主导的阶段,产业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种种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东莞发展的后劲,其根本症结在于以往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及其带来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因此,如何面对经济转型,如何探索新的思路以加快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关系到东莞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5章 加快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

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导,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目标,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完善的工业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新兴支柱产业为支撑,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新型工业格局。第6章

加快东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措施

6.1 创新发展环境

首先,深化改革,创造富有活力的体制环境,重点改革投资体制,加快放开投资领域,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法律尚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其次,加强监管,培育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再次,大力推进民主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改善人民群众、企业员工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东莞的生活质量。

6.2 创新发展能力

首先,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在发明创造和自主创新上有新突破;在产学研联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上有新突破;在引进高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并推动外资企业研发环节本土化上有新突破;在培育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上有新突破;在提高产业竞争力上有新突破的科技强市战略。

其次,实施以提高育才能力、聚才能力和用才能力,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数以十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把东莞由人口大市转化为人才强市为目标的人才强市战略。

再次,实施以建立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形成满足全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品牌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社会化、社区环境学习化、教育合作国际化,打响“学在东莞”的品牌为总体要求的教育强市战略。

6.3 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

首先,重视规划先行,促进产业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其次,完善产业规划体系,对一些尚未制订规划的重要产业,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

再次,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要重视考虑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产业的区域集聚,优化产业分工和链条。要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成为全市产业技术升级的龙头、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及其高端技术力量集聚的重要载体,把虎门港建成为全市物流、临海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

6.4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首先,推进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生产制造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生产和管理现代化。

其次,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区域性网络化制造协作平台的建设,使其成为东莞制造业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支援协助的平台和技术的依托。

6.5 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提高各级政府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企业提高上市意识和积极性,培育和扶持一批企业上市。

其次,支持现有上市公司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强化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建设,鼓励上市公司参与行业并购以及东北三省、中西部等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制,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扩张。

再次,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银企合作的条件和环境,创新融资方式,畅通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6.6 强化行业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加快行业组织发展。按照政府引导支持、行业自主发起、企业积极参与的原则,对那些条件成熟的行业、支柱产业、新兴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等,要尽快成立行业协会,不断扩大全市行业组织的覆盖面,完善行业组织体系。

其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既要支持行业组织发展,又不干预行业组织合法的正常运作。要把政府不该管、不该办的事尽快交给行业组织去管、去办,尽量多地让行业组织承担行业管理的职能,参与政府有关行业发展和管理事务,提高行业组织的地位,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再次,加强行业组织自身建设。行业组织要提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既要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行业规划和管理,推动行业结构升级,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政府分忧,又要在开展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改革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要完善行业信息、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品牌推广、市场开拓、人才招聘、员工培训、会议展览、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服务。

结 束 语

外商对于东莞的投资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政府政策的扶持也给东莞的经济的发展提供方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东莞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在它迅速崛起的时候许多的弊端将暴露无遗。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和扶持,扶持卖家经营并鼓励消费者购买。东莞的工业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成就显著,工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但随着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竞争的加剧,单靠要素扩张已难以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升级。我们要把握好这次机遇,努力的去应对挑战,使国家地方的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强!

参考文献

1、马 宇:《关于外商投资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考》(对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外国投资与民族经济》,2008年2 期;

2、傅江景:《外商投资企业与私营企业劳工权益受损的经济分析》,《当代财经》,2008年11期;

3、刁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兴办外商投资企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2008年2期;

4、鲍灵光:《朝鲜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涉外税务》,2008年2 期;

5、《葫芦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1期;

6、邹健:《外商投资企业外贸结构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3期。

7、陈辉.我国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黑龙江对外经贸[J], 2009-12

8、.李光亚,牛瑞瑞.电子商务基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2

9、.吕建生.电子商务与我国的国际贸易.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2-5

10、.李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1

11、.陈艳林.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科技进步与对策[J], 2009-2电子商务

12、.200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东莞市统计局,2006-1

13、.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14、.张炳申,周文良.珠三角工业转型分析-以东莞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2005-10

15、.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东莞日报,2006-04

16、.莫安达.东莞经济结构调整障碍及对策分析[J].南方经济,2003-2

致 谢

十分感谢唐娟老师在这段时间对我论文的指导,从论文的中心主旨点到内容的侧重点的指点,确实使我受益匪浅。虽然修改了很多次,但是,有不足之处,我就应该认真修改。这本来就是生活中的段重要的经历。感谢,十分感谢。愿唐老师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能够一帆风顺,事事顺心。

第二篇:对外贸易税收论文 贸易合作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税收论文贸易合作发展论文

有效利用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摘要:出口退税政策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手段,在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台了包括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的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出口退税的理论基础入手,回顾了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探讨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利用出口退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对外贸易;促进;发展

出口退(免)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出口货物在报关时免征国内或区内间接税和退还出口货物在国内或区内生产、流通或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一项税收制度。出口退(免)税是为了平衡税负,使本国出口货物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货物具有相对平等竞争的税收条件,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出口,扩大出口创汇。目前,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加入WTO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自由空间相对缩小,在一定范围内出口退税可以成为一种相机抉择的政策手段,通过对外需的调节而对整个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这样出口退税政策就可以被看做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在鼓励外贸出口、优化经济结构、促

进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总共经历了五个时期:早期发展时期(1949—1957);停滞时期(1957—1978);初步恢复时期(1978—1983);形成时期(1983—1994);建立与调整时期(1994至今)。

1994年中国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随之出口退税政策进入建立与调整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也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当年依据国际惯例,中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出口货物税收实行零税率的政策,对从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出口货物实行退税率为17%和13%的政策;对从小规模的纳税人购进的特准退税的出口货物实行退税率为6%的政策。出口退税和零税率政策执行不久,由于在进出口税收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少征多退、出口骗税和中央财政出口退税财力不足等问题,1995年和1996年国务院先后两次调低了出口退税率,即由原来的17%和13%下调到9%、6%、3%,综合退税率从16.63%下调到12.86%,下调3.77个百分点。1997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外贸进出口遇到困难,其增长速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为了抵消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1999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提高一些大类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9%、6%和3%提高到17%、15%和13%,退税率从12.56%上调到15.51%,上调了2.95个百分点。2007年,为了进一步抑

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中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同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 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为支持外贸出口,提振经济,保证就业,国家连续六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以缓解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冲击。

从前几次调整的经验看,出口退税率与出口增长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如1995年7月1日,中国的出口退税率从16.63%下调到12.86%,下调3.77%,相应地,当年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的44.2%急剧降为下半年的8.8%,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出口弹性系数高达9.39。1999年7月1日,中国将出口退税率从12.56%上调到15.51%,上调了2.95%,相应地,当年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下降4.7%提高到下半年的增长15.8%,增幅提高20.5%,上调出口退税率的出口弹性系数为6.95。由此可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增长的影响非常明显,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手段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服务是目前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中国的对外贸易也

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影响,这对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无异于是一次地震。为尽量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上调出口退税率就是其中的一项政策。

(一)应对金融危机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为支持外贸出口,提振经济,保证就业,国家从2008年下半年起,已经连续六次提高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分别是2008年6月13日、8月1日、11月1日、12月1日、2009年1月1日、4月1日。相关统计显示,出口退税率提高后,中国实际办理的出口退税明显增加,不仅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部分调高出口退税率的产品还表现出跌势趋缓的积极现象。

(二)出口退税率上调的积极作用

1.减轻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据了解,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每上调1个百分点,即可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获得76亿元人民币的退税额。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8月和11月,国家先后将纺织品、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了2个和1个百分点,很快纺织工业产品出口形势就得到好转,2009年1月在工业出口下降了17.6%的情况下,纺织工业出口却能基本与2008年持平,仅下降0.2%。此次将纺织品、服装的退税率提高到16%,对于相关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将带来实质性利好影响。

2.配合产业调整规划,提振企业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

指出,可能是受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2008年12月实现小幅加快增长。11月出口同比下滑3.8%的纺织纱线、纤维和相关产品,12月出口同比增长0.4%,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类出口12月份分别同比增长10.9%和23.6%,较11月4.8%和21.8%的同比增速有所上扬。2009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表示,上调出口退税率,是为了配合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在之前出台的调整振兴规划里就已经提出了通过增加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关税的办法来减轻负担。因此,上调出口退税率是中国主动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缓解出口企业困难,恢复出口企业信心。

(三)出口退税上调的局限

1.出口退税率上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进出口形势。退税率上调对出口来说只是一个短期利好,并不能彻底改变外贸形势,因为中国进出口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需求决定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后,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大幅缩减,企业出口订单锐减。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迅速调整产品出口方向,将出口方向从欧美日转向南美等国家,有的企业也确实已经重新拿到订单、开工生产,似乎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每次出口退税上调后,很快就会收到外商提出降低产品报价的要求,导致企业并没有真正获得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政府补贴了外商,使得提高出口退税率实际效果有限。

2.出口退税率再上调的空间已非常小。目前中国的增值税税率

为17%,按照国际贸易组织有关公平贸易政策出口产品零关税的内容,企业出口退税率最高可至17%,一些企业人士和专家都表示,希望将出口退税率一次调整到位,甚至有些行业可望与国际接轨,实现零税率。但是在经历了近一年连续六次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高,大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继续上调空间都非常有限。

3.出口退税率上调可能使贸易出口摩擦抬头。国际贸易对一国进出口政策十分敏感,由于出口退税率的上调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使得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得以加强,影响了一些国家国产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可能造成贸易摩擦抬头。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了解到,2009年1月末,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平滑辊和铝箔产品,发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要求利害关系方在2月27日前向该局表明立场。2月份又传出消息,加拿大对从中国进口的铝挤压材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终裁,认为中国铝挤压材行业不属市场导向行业,并裁定高额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日前加拿大、印度等国已经开始向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三、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为使中国尽快走出出口大幅度下降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困境,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上应该加强出口退税机制的法制化建设,确定最优出口退税率。

(一)加强出口退税机制的法制化建设

中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机制一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等。

中国加入WTO后,将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到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去,我们在享受世贸成员权力的同时,也将不可推卸地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尽快建立和完善与WTO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税收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定主义原则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税法中的一条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目前,中国出口退税立法级次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和执法效率,也使税法缺乏透明度和稳定性,有悖于税法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在中国经济已驶上高速发展道路并已融入国际大循环的今天,这样的税收法律级次着实让人感到有点落伍。不仅退税资金长期不到位,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即使是日常的退税管理各个地区也自成体系,出现了大量的外部不规行为,使出口退税管理失去了统一性和规范性,也使中国出口退税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导致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扭曲,产生负效应。另外,也正是由于这种管理缺乏统一性,导致了出口骗税的屡屡发生。出口退税是促进对外贸易的财政手段,而外贸出口又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将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快出口退税的立法步伐,在加快中国税收基本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程序法的 立法工作,创造良好的退税外部环境,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将是目前中国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加入WTO后认真、严格贯彻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迫切需要。

(二)确定最优出口退税率

进口征税、出口退税的消费地课税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世界贸易组织也鼓励各国通过进口征税、出口退税的办法实现自由贸易,并且强调各成员方不得将出口退税视为出口补贴。当然,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国对出口商品退还已征的国内商品税,但是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全部退还。这就给各国处理出口商品已征的国内商品税留下了较大自由决定的空间,即各国可以自行确定退税的程度,如全部退还或部分退还,甚至还可以不退还。税收政策的目的是追求国家福利的最大化,最优出口退税理论就是研究在不违背经过国际协调的国内商品税课税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多大程度的出口退税能够实现国家福利的最大化。

最优出口商品税税率是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倒数,其经济学含义在于: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低,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出口征税引起的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反应越差,那么其需求数量变化就小,越利于出口国将出口征税转嫁给国外,这样最优出口商品税税率就越高(最优出口退税率越低)。反之,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最优出口商品税税率就越低(最优出口退税率越高)。如果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无限大,本国对出口

商品征收出口税无法使外国消费者接受更高的价格,出口征税只能使本国的福利减少,此时最优出口商品税税率应为零(最优出口退税率为国内商品税征税率)。

从中国出口产品的性质上看,很多出口产品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需求弹性比较大,只有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甚至占有垄断地位,需求弹性很小。根据最优出口退税理论,考虑行政管理和实践的可行性,确定中国出口退税程度的基本思路应是:大多数产品实行完全退税政策;对少数国外需求弹性很小的产品,如工艺品、土特产品和稀有矿产品等实行不完全退税或不退税政策。

参考文献:

[1]李时凯.金融危机的冲击与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率[J].税务研究,2009,(1).[2]谷永芬,吴倩,陈文勇.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8).[3]陈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4]程晨,曾繁银.出口退税调整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以黄山市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佚名.4月1日起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N].中国税务报,2009-03-30.[6]武长海.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EB/OL].新华网,2009-01-20.[7]杨晓燕.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师,2009,(2).[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Z].财税[2008]111号,财税[2008]138号,财税[2008]144号.

第三篇:《云南烟草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研究》

《云南烟草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通过调查云南烟草对外贸易现状、市场定位、年销售数量、各国贸易政策、与各国贸易关系、物流运输等,来发现云南烟草在对外发展的所出现问题,以及提出适度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一、云南烟草简介:

云南烟草的产品类型:云南烟草驰名中外的原因主要是其香味纯正浓厚、洁净不染、烟丝光泽鲜明,有油性而发亮。1914年云南便引进了美国烟草种子和栽培调制技术资料,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合、发展、乃至辉煌时期之后,全国有四分之三的的名烟几乎都来自于云南。例如:“云烟”、“红塔山”、“红山茶”、“石林”等,1981年在云南烟草大辉煌的时期,全国乃至东南亚都在热捧云南烟草,甚至有的地区出现脱销的状况。现在,云南烟草正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二、云南烟草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1、在发展机遇上:1998年次区域国家(指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也叫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通过降低关税,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等措施吸引外资,对云烟开拓东南亚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再加上云南积极参与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去,所以现在云南的经济协作和次区域的开发合作均已经建立了良好地合作机制。

2、在技术上:在烟草的选种、遗传育种、高产栽培、以及在资源的保护上,云南到占到较大的优势。

3、在关税上:由于烟草业属于低成本高利润的原因,有的国家甚至以出口烟草为生,导致有的盛产烟草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烟草生产商的利润,将本国烟草税率减低,将进口的烟草税率上升到100%。所以云南烟草在这些具有本国生产商保护政策的东南亚国家的烟草市场上将面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碍云南烟草的对外扩张。

4、在目标市场上:

1)、富裕国家:东南亚国家当中,虽然文莱和新加坡都属于比较富裕有较强购买力的国家,但是这两个国家都不种植烟草和不支持吸烟,在这两个国家发展烟草业显得有些心有余二力不足。尽管他们大部分的烟草都依靠进口,但是由于云南烟草定位不算于高端市场,所以利润也不会太高。以缅甸为典型例子。

2)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以菲律宾为典型案例,在其人口与国家经济发展力上来看,菲律宾拥有较庞大的吸烟群体,长久的吸烟史致使菲律宾在本国生产烟草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大部分的烟草依赖于进口烟草,才能满足国内烟草需求。所有菲律宾的政策里面对于进口的烟草较为“宽容”,不会对其征收太高的关税。按照越南贸易部颁布的:“关于2001—2005年进口产品管理规定”,越南对进出口产品发出进口限令其中就包括烟草制品的进口,但是允许未加工烟草进口,关税为30%,雪茄香烟为100%。

三、云南烟草对外贸易的问题:

1、外部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都不怎么富裕,难以实现大规模、大资金的都

购入,缺乏足够的资金。澜沧江—湄公河河域最近不够安全,军事防备较弱。云南烟草的跨国运输风险性较大,保险费用高,矛盾突出。如果再加上次区域合作多方介入,竞争就会异常激烈,协调会很困难。

2、内部问题:

云南本地有很多烟草厂家,就会造成很大的松散性,再加上各地方政府会有地方保护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各种利益冲突会造成更大的挑战。

3、物流问题:

云南的物流业发展不是很发达,由于烟草容易受潮、易燃的特点,运输时既要注意其天气情况又要注意道路交通问题,致使烟草的物流运输费用成本很高。所以烟草行业长期以来都是定点专卖的销售方式。但是没有健全的物流系统怎么可能将云南烟草发扬光大呢?物流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重点,这个不仅仅是关乎烟草行业的发展了,它甚至牵制了整个国家的电子商务和经济发展速度。

4、烟草病虫害问题:

注:(来源于百度搜索)主要病虫害的类型及比重

注:(来源于百度搜索)

越来越多的烟草病与新型变异的烟草害虫正在威胁着每一家烟草农户的烟草中,由于有的地区的条件不足,难以做好预防与治理烟草病虫害的侵袭。造成重大损失。

5、各国文化差异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就连抽烟也是一样的。他们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而对于烟草的需求,但是现在云南烟草的口味仅仅以亚洲人的口味为主,难以适应国际的发展需求。导致大部分的潜在消费者流失。

6、云南制造业的科技实力和全国相比,特别是沿海相比,还是十分欠缺的。由于云南制造业长期以来在体制上公有制比重过大,在品牌、用人管理、市场竞争、科技进步中缺乏活力。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国际经济中很难脱颖而出。

7、云南本省烟草品牌多而杂,没有形成一个有强大的顶级标杆企业。

四、分析云南烟草的周边环境及发展策略梗概:

注:王世录,《东南亚报告2006—2007》,云南大学出版社

部分资料)

注:王世录,《东南亚报告2006—2007》,云南大学出版社

综上数据可以平衡好云南烟草发展的侧重点,如以下所述:

1、缅甸市场:(巩固发展)

中缅政府历来重视发展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到现在为止,缅甸已经先后在中缅边界开建了7个边贸口岸。与中国加强合作。

2、越南市场:(拓宽)

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又允许未加工的烟草进口,云南烟草可以考虑在越南建立附属烟厂,或进行投资利用其优惠的劳动力和当地资源逐渐打开当地中越合作制烟的市场。

3、老挝市场:(全方位发展)

老挝经济落后属于最不发达国家,很多产品依赖于进口,对于中国的进口税下调了50%,方便了云南烟草进入老挝市场。

4、泰国市场:(突出重点)

尽管泰国政局前几年持续**,但中泰的友好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双方之间继续保持了密切的高层接触,所以对于中国的进口产品,泰国政府给于的关税较为理想,5、柬埔寨市场:(重视开发)

中柬两国目前虽然经贸联系不怎么多,但是很有潜力,因为柬埔寨长期的战乱严重影响了其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柬埔寨的国民很支持使用中国的日用百货,所以趁此有如此大的开发潜力,真是云南烟草进驻柬埔寨的好时机。

五、立于现实、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1、加强云南烟草的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只要管理到位,就能够提高烟草配送效率,在客户面前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

2、政府措施:

1)建议将昆明作为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主要联络点之一,支持发展云南企业。或者实施制定“中国(云南)—东盟产业合作计划”;消除非关税壁垒,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向次区域国家提供优惠关税;形成贸易合作低税率合作。

2)建议国家加强与东盟进行磋商,加快泛亚铁路东线建设,并将泛亚铁路的中线、西线尽快列入建设计划。

3)把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五个国家发展层次较低的东盟成员国,现阶段作为次重点,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在贸易方面以发展服务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为主、把新加坡作为云南省企业走向海岛东南亚各国市场的窗口。](注:引于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

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

3、烟草农采取的措施:

根据政府的宣传防治烟草病虫害手册做好,培育烟草优良品种,注意不要用药的时间不当。烟草不同的生长阶段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种类及规律各不相同,用药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注意不要用药种类不当。应对烟草发生的病虫害“对症下药”。还要注意用药。更要注意施药的器械质量差。尤其是喷雾器的喷嘴质量不过关,只喷水、不喷雾。

4、对于出口国家的贸易壁垒:

云南烟草应该以国际颁布的质量标准化体系来完善且内部的制造条件,制造设施、改善自身的卫生条件,加大烟草优良新品种的培育,通过质量认证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以满足各国消费者对于烟草行业的质量要求。提高烟草经营者和企业的知名度,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以政府的政策为导向,将云南的所有的烟草企业联合起来,打破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对云南企业散漫的印象,团结起来打响云南烟草企业名声。尤其是云南烟草的品牌效应要加以宣传和建设,除进行原产地认证、地理标示注册外,还可以进行各目标出口国的产品质量认证,比如烟草的出烟量,以及有害物质的比例控制,强化产业、产品品牌声誉和品牌影响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掌握烟草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通过预测来把握经济发展或者未来市场变化的有关动态,以防止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可能遇到的风险,是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5、建立强而有力的品牌力度:

坚持“4p”原则,就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将烟草产品多样化(以适应每位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尽量减少污染物、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健康为前提)、价格灵活化(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采取不同的价格政策,但是要注意防止窜货现象)、渠道尽在掌握中(在不违反出口国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控制好渠道,方便又省时省钱)、促销品位化(在促销过程中,既能够提高烟草产品的销售量、又不要降低产品的品味,塑造的有品位品牌形象)

六、云南烟草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在通过政府的努力改善机制、各国贸易政策的合作和烟农、烟草企业的不懈努力,我相信云南的多民族特色会伴随着云南烟草品牌走的越来越远,甚至跻身于世界烟草行业的前列,并能够自主研发优良烟草的种类,自主生产出废物排量低、口感好、健康的烟草!让每个人都能够知道中国云南的烟草是最好的!

注:参考书籍罗列:

1、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云

南人民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投资环境报告》,2006,3、李义敢,《大西南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云南民族出

版社

4、王世录,《东南亚报告》,2006-2007,云南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研究》目录

目录

前言 ………………………………………………………………………………1 1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研究综述 ……………………………………3

1.1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3

1.2比较优势与中小企业 ………………………………………………………4 2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6

2.1中小企业与泉州经济发展 …………………………………………………6

2.1.1泉州中小企业的特点 ………………………………………………………6

2.1.2中小企业在泉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

2.2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成效 ………………………………9

2.2.1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9

2.2.2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成效 ……………………………………11 3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 ……………………………………14

3.1缺乏国际化人才 ……………………………………………………………14

3.2技术创新能力弱 ……………………………………………………………15

3.3缺乏品牌意识 ………………………………………………………………16

3.4出口成本优势受到威胁 ……………………………………………………17

3.5企业融资困难 ………………………………………………………………17

3.6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出口面临考验 ………………………………………18 4促进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策略 ………………………………20

4.1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 …………………………………………20

4.2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国际化品牌 ………………21

4.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宽融资的渠道 ……………………………………22

4.4熟悉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壁垒,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22

4.5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 ……………………………23

4.6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23 5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 A 译文 ……………………………………………………………………29 附录 B 外文文献 ………………………………………………………………38

第五篇: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

导言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中,人们已经不再将贸易对象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范围之内,“文化产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相当巨大,例如美国的影视、音像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航天航空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早在2000年其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此外,英国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接近600亿英镑,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32]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仅仅占到非常微小的比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实施改革,那么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将带给我们的收益将是不可限量的。在本篇论文中,我选择了文化产业中的一方面——出版行业,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我国出版行业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分析贸易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会对中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为中国出版业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经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对外贸易进行过各种研究,特别在近些年中国加入WTO后,面临各种贸易政策的改变,中国出版业应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成为了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中国出版业的特征贺剑锋在其文章中总结了如下特点:规模优势不明显,行业集中度低;运输成本过高;高库存。[1]除此之外,贸易版权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讨论。王燚在其文章中提到:近十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图书及音像制品的版权输出,但由于受国内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版权输出一直处于停顿或缓慢发展的状况,无论是从输出规模、输出内容还是输出地域来看,都难尽人意,巨大的版权贸易逆差就一直存在。[8] 虽然原始的出版业技术起源并兴盛于中国,但是现代出版业的成熟与发展则发生在西方国家。借鉴外国出版业成功经验是发展中国出版行业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法,李胜利在文章《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战略选择》中分别对美、英、德、日四国的出版业从行政、立法、政府职能以及集团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并介绍了全球四大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新闻、皮尔森、汤姆森的经营战略以及品牌树立经验。禹建强在其文章中介绍了著名出版集团贝塔斯曼集团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其集团运作中跨媒体经营和全球化战略的理念。

在本篇论文中,通过各种数据的搜集总结出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面临的一些现实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出版行业及出版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以及经营策略,以经济学及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为理论支持,从中总结对中国出版业的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因此本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在于出版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外国成功出版业(或出版集团)的相应解决策略,在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13]2 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出版业总体概况

从近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国内出版业各种出版物的总量呈上升趋势。仅以2006年全国共出版的图书为例,总数达到233971种,这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5.17%。

出口方面从总体上看也有所增长。2006年全国各类出版物累计出口1597447种次、1113.11万册(张)、金额达到3916.43万美元,与2005年相比,除个别出版物(报纸、录音带)外,无论从出版物的种次、出口数量还是金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具体数据如下:

表1 2006年我国各种出版物的出口统计

图书 期刊 报纸 录音带 激光唱盘 种次

数量(万册/

金额(万

种次增幅

数量增幅 金额增幅

万份/盒/张)美元)

1437462 49777 1341 64 58350

735.63 216.46 55.7 218 405395 237007 320402 90272

3191.99 305.58 133.87 0.05 69.43 64.92 87.49 63.1

+25.2% +9.86%-3.94%-71.43% +363.98% * +65.08% +4.19%

+42.1% +39%-5.6%-99.89%

+9.28% +33.52%-2.61%-99.89%

+113.72% +51.99% * +11.15% +35.13%

* +4.58% +79.97% 高密度激光视盘 18963 数码激光视盘 电子出版物 25560 5930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资料来源:全国新闻出版统计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OL]

附录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中,人们已经不再将贸易对象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对象,“文化产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相当巨大,而在中国,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国家,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仅仅占到非常微小的比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中国本身的竞争优势来看,在文化产业这个领域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如果我们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实施改革,那么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将带给我们的收益将是不可限量的。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包括很多方面: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网络文化;休闲娱乐业;文物保护;园林业等。在本篇论文中,我选择了其中一方面——出版业,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并主要研究中国出版业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追溯历史,书籍的出版和印刷技术都起源于中国,并兴盛于中国。但是现代出版业的成熟与发展则发生在西方国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我选择这个题目的意义之一:总结中国出版业面临的一些现实的问题。一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包括诸多方面,宏观方面,例如:国家政策或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微观的包括一个具体的企业的具体经营策略等。

选题的第二个意义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论文中我准备借鉴国外出版行业及出版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以及经营策略进行比对分析,以经济学及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为理论支持,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因此本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就是出版业的问题及外国出版业(或出版集团)的解决策略。在 19 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探索“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问题”上有着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新的世纪中国出版业正处于全球化、电子化以及市场化的重要转型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既缺乏宏观竞争力,产业组织存在诸多缺陷,同时也缺乏微观竞争力。传统出版物图书市场竞争力弱;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进入将使我国出版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从世界出版业发展的角度看,组建集团,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走出版产业化之路已成世界潮流。在我国,出版产业化还刚刚起步,组建集团、建设现代出版物流通体系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尚在摸索实践中。

(一)中国出版业存在问题

1、规模优势不明显,行业集中度低

贺剑锋在其文章《出版产业经济特征探析》中写到:“一个国家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主要是由这个国家大型出版集团来决定的。我国出版业缺少的就是这种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因为图书制作并不需要太多的协同,组稿、审稿、排字、校对都是个体性很强的劳动,优势不明显,规模优势也不明显。多个人为同一木书组稿,可能反而会降低效率多个人为同部著作审稿,从总的社会劳动时,反而会多于一个人审稿所用时间,因为多头审稿以后,必须有人统稿。”

2、版权贸易问题

王燚在文章《版权贸易: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中提到:近十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图书及音像制品的版权输出,但由于受国内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版权输出一直处于停顿或缓慢发展的状况,无论是从输出规模、输出内容还是输出地域来看,都难尽人意,巨大的版权贸易逆差就一直存在。

3、运输成本过高

贺剑锋在其文章《出版产业经济特征探析》中写到“由于图书是低价物品,所以发货时往往品种多、数量小、地域广,一般运输单位对图书也没有优惠政策,所以运输费用居高不下。由于图书的高运输成本,而社会化的物流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国的出版业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可以想象,如果社会化物流体系不能建立起来,出版社又不能均衡分布,全国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可能没有图书供应。”

4、替代品抢市场

沈玲在其文章《论中国出版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要性》中提到:“我国出版业正在形成传统出版物图书比重下降,多种媒体出版物拼抢读者的新态势。除了图书这一传统出版业的主导产品外,还包括了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立体阅读的需求呈增长态势,这势必对传统出版物—图书的需求造成相当的冲击。”赵立涛也在其文章《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二)国外出版业成功经验

李胜利在文章《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战略选择》中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四国的出版业从行政、立法、政府职能以及集团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并介绍了全球四大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新闻、皮尔森、汤姆森的经营战略以及品牌树立经验。张勤在《版权产业与版权贸易的发展:从美国经验看中国》中介绍了美国出版业成果能够经验以及日本漫画产业的成功案例。夏卡莉在其文章《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分析研究》中举例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博洛尼亚等国例子,说明以国际合作为平台的版权合作如何取得成功。黄永华在文章《立足全球经营的英国出版业》中介绍了英国出版业在全球取得的成功,其主要经验在于立足全球市场计划;国家政府鼓励版权输出,增加版权收入;利用其语言优势进行扩张。

禹建强在《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中详细介绍了德国著名出版集团贝塔斯曼集团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其中重点阐述了其集团运作中跨媒体经营和全球化战略的理念。胡凌霞则在《跨国传媒集团的全球化传播战略——兼析贝塔斯曼的实战案例》中介绍在中国发展的十 21 年历史。在贝塔斯曼的传播战略中,本土化的经营内容是其整个产业链的源头。2002年,贝塔斯曼与国内著名的文学网站——“榕树下”结成战略联盟,填补了在内容环节上的缺失。“借助“榕树下”这个文学网站上海量的本土化内容,贝塔斯曼可迅速地占有市场,扩大影响力。因此,只有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实施本土化,即实现全球化思维与本土化操作的融合,促进全球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打造一个全世界平等沟通交流的平台,才能真正完成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的全球传媒事业,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1、出版业集团化

杨永龙在《我国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中建议我国出版业要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出版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世界潮流。出版在国外是比较完全的市场化经营,出版企业经历了从私人公司向公众公司的转变,出版企业的扩张也由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方式转变为发行公众股份联合兼并的发展方式。目前,收购与兼并己经成为出版集团扩张的主要方式。具体的措施可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激励机制的整合,文化的整合。

2、加强版权收入

夏卡莉在其文章《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应以各种方式加强版权贸易,以增加版权收入。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培养“版权产业的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版权的对外贸易,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第二,积极的营造品牌概念,增强核心竞争力,构造产业链。第三应该加强版权保护,提高全社会的版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最后就是在相关方面的立法和执法。

3、经营中注意“本土化”问题

朱静雯在文章《中国出版业的全球化战略》中提到:“我国文化资源丰富而又深厚,是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中国出版业要以民族性为基点,立足国内市场,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征的出版资源,占领、扩大国内出版市场,积累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建议中国的出版业“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出版市场”,包括“积极开拓海外中文图书市场,实现中文出版多地化,22 占领全球中文出版市场的制高点;针对国际图书市场需求特点,与国外出版商共同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武术、中医、旅游与风俗类,适合外国工商界人士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类的选题;实施出版英文化策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世界出版经济大循环;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论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搜集相关的数据,找出与论文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进行总结与比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也是论文的核心,即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国外的政府或公司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方式,从而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以及这些其实是否对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将问题与经验及解决对策意义对应即为论文的重点。

四、论文内容的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针对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并分析国外出版集团成功经验是否符合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论文提纲

1.导言

2.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出版业总体概况 2.2 我国出版业出口竞争优势

2.2.1 加入WTO后给我国出版业带来的机遇 2.2.2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出版业的积极影响 2.2.3 全球范围“汉语热”推动出版业对外贸易

3.中国出版业存在问题

3.1规模优势不明显

3.2版权贸易逆差严重,存在语言及文化壁垒 3.3 运输成本过高 3.4 其他问题 国外出版业成功经验与借鉴

4.1集团化运作

4.1.1 新闻集团 4.1.2 皮尔森集团 4.2打造品牌效应

4.3以本土化为基础的全球化战略 4.4 注重版权贸易收入 5.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5.1 出版业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扬长避短 5.2 建立版权意识,加强版权收入 5.3 分析国际市场,打造品牌效应 5.4 完善物流体系

6.结论

致谢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中国出版业对外贸易研究》终于完成了。虽然其中的过程漫长,但是收获还是很多。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小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到最后的定稿,刘老师在每一次指导修改的过程中都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启发。每次的修改都很仔细,并且重点突出,无论文章的整体构架还是段落中的遣词造句,刘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点和帮助。

另外,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我在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这里还要感谢经济学院所有的授课老师,尤其是国贸专业的所有老师。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都对我的论文完成有很大的帮助。谨此向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致谢!

下载对外贸易推动东莞贸易发展研究(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贸易推动东莞贸易发展研究(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五篇范文]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描述,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最后就如何改善我国贸易现状提出对策。关键词:......

    承诺书-东莞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

    承 诺 书(转让方) 东莞市拍卖行: 遵循诚实守信、合法交易的原则,为维护贵行运营的东莞市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的正常交易秩序,我司谨向交易平台承诺: 一、我......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基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院 08国贸一班 蔡妃0850510001)[摘要] 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

    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姓名:刘黎院系: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班学号:20091091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湖南把“开放带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贸易总量逐年增长。2003年湖南进......

    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摘要:本文阐述了香港回归中国后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揭示出其发展的一些特征,总结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些启示。同时,通过对香港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精选合集)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从总体上和长远看,加入世贸组 织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2008-10-13 10: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况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总结 近三年,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说法很流行,这确实体现了西方世界的话语权,遗憾的是许多中国人也跟着这样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经济学家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