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共5则)

时间:2019-05-14 02:5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第一篇: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标志设计的角度出发,就品牌文化的功能、表现形式,对高校的品牌形象文化建设进行阐述。一方面为高校标志设计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为高校的形象特色建设提供良好途径。

关键词:视觉形象识别 标志设计 高校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品牌形象是高校被社会公众所感知的印象,是学校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中的情感反映。在其形象系统中,高校标志是将学校理念经过艺术凝练,以具体的图案形式表达出来以便公众直观接受的视觉符号。高校标志作为学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元素,是学校视觉形象的灵魂,在学校品牌的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标志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加辐射度。

一。高校品牌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

通过高校品牌文化对高校师生起引导作用,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价值观念等的指引,即把师生引导到高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

约束功能

成文的或约定俗称的规范纪律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不是硬约束,而是软约束,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制。

凝聚功能

高校品牌文化以育人为本,尊重情感需求,从而在高校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奋发向上、互相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高校的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高校文化所确立的共同价值和信念所起的作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师生都感到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融合功能

高校品牌文化能潜移默化师生的思想、性格、情趣。一个新生入学后,通过耳濡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学校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二.高校标志设计对品牌文化的表现

文化是精神、是力量、是引导行为的思想与哲学、也是唯一无法被科隆的竞争要素。而高校标志作为其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是以上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的途径。高校标志不仅是视觉传达设计,更重要的是办学理念的体现。标志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去构造一个整体的有机组合体,给师生以某种信任、某种荣誉、某种个性、某种感情上的满足。高校的办学理念是高校形象的基础,要创造对内能凝聚师生、对外能赢得社会大众的成功形象,“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在导入标志计划中,必须重视与强化高校办学理念的开发与传播,才能真正实现标志设计的根本使命。

如今中国大陆高校的标志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文字型

汉字本来就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代表,其形象富有艺术性和美感。而大多数采用汉字及其变形作为标志的高校中选择篆字比例较高,一方面与其学校的悠久历史形成统一,另一方面也使其标志极具表现性。以复旦大学标志(图1)为例,“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其标志选择鲜亮的橘色,配以篆字体,一种文化内涵的沉淀,光明的象征,正直的代表,希望的彰显,与其建校的宗旨准确贴合。

图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释意型

释意型高校标志具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和感情色彩,往往寓意较为深重,并且表现手法多样。例如上海同济大学(图2)的标志:其内部为几个人物划船的图案,暗喻着“同舟共济”的思想。从当今欣赏角度来看,它还传达了团队合作的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在具体表现时,作者省去时代、种族和地域的特征,用简洁的手法来突出同舟共济这一理念的旷古与永恒。

图2

突出教育特性的

突出教育特性的高校标志体现了学校的行业特性,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教育性质的学校。以专业性学校为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图3):标志整体是一个舞蹈着的人物姿态,简洁明了,主题明确,分辨率极高,同时也展示出来舞蹈的一种自然与活力。

图3

突出地域特性

高校作为一个省区或市区范围内的最高学府,是地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校的历史和建立基础都与当地的历史和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有些高校的标志设计从所在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出发,表现当地的特色。以三峡大学为例(图4),它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标志简洁明了的体现了三峡地区的典型特征,直观的表明了三峡大学的所在地,代表性极强。

图4

标志性建筑物

高校标志设计中另一典型的手段就是以校园内坐落的具有历史或现实意义的建筑物为主体元素,用以体现该校的人文风气和历史特点。这种类型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代表性。例如天津理工大学(图5)为例,其标志主体采用的是天津理工大学的主教学楼变形,辅以其建筑主体色,搭配协调统一,整体简单明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图5

新颖独特的标志类型

随着文化交流的普遍和便捷,标志设计的风格也越来越显丰富,独特的形式屡见不鲜,重在凸显其学校的个性。这类型的学校多以艺术或设计院校居多,例如山东艺术大学(图6),抽象的艺术表现,传统文化的融合,极具个性的表现,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

图6

三.品牌形象力的构建

从专业的品牌学中的品牌形象战略而言,品牌定位是品牌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梳理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强势品牌,就要从一开始该建立和实施品牌定位战略,为日后的品牌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品牌定位战略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品牌战略,能够进一步推动品牌的健康、长远发展。

品牌形象力的构建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品牌形象的性格魅力是品牌形象力塑造关键

就品牌的形象力而言,品牌的性格魅力是最重要的,它是与众不同的体现。所谓魅力,意味能吸引人的力量。品牌形象之所以有魅力,主要是源于贴切的品牌形象定位、准确的品牌内涵表现,从而升华了品牌的形象体系,达到与特定目标形成相同的价值共识和审美共识。

品牌形象的审美力是品牌能否拥有性格魅力的关键

品牌形象的魅力离不开品牌想想应具有的审美力。这可以从两点来说明:第一,从艺术的角度上说,品牌形象的设计必须是美的作品,必须是符合当下审美情趣和审美心态的艺术作品。第二,从发展的角度说,品牌形象设计的审美力还存在着引导审美趋势、提高什么能力的目的。满足往往只是审美力的初步体现,引导才是审美力更高境界的提升。当目标人群对品牌形象有了认同感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品牌审美意识和标准的影响,使其品牌生命有所延续。

品牌创造力是品牌形象力形成的核心

如果说品牌的性格魅力离不开审美力的支持,那么品牌审美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提升就离不开品牌创造力的拓展。品牌的创造力体现在品牌形象系统的而设计从过程中,也体现在品牌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之中。创造力是品牌形象力形成的关键,而独特则是品牌创造力的关键。

高校品牌形象力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高校品牌形象力,是在当今高校数量迅猛增长的情势下,高校迎接时代挑战的一个有效途径。这种途径不仅能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能够让人对众多高校中进行准确分类和定位,有助于高校选择适当的人才进行培养,也为考生和在学校学生提供更明确的选择标准。

从完善高校的品牌形象力角度进行高校标志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设计突出学校特色

高校的品牌形象和标志设计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唯有个性的突出才能完美的体现学校创新精神。高校品牌形象的独特性是教育体制发展到竞争时代的产物。不同特色的高校形象特征和个性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二)遵循现代标志设计和使用的规范

高校标志的设计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前瞻性眼光。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在时间中不断进步,整合定位,以适应全球化大环境的变化。

(三)重视高校的社会性质

高校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在推动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学校的宗旨和服务就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其标志设计所蕴含的思想特色、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也必将以其特有的方式作用于周边的环境,对社会产生着巨大辐射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林采霖品牌形象与CIS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旭贤论高校品牌形象中的标志设计 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0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丁嘉明品牌标志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

[4]朱仁洲 吴海红 张瑜论高校UIS设计中的VI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四有”公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分析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来看清我国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挑战,以便更好地应对。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国家对高校投入力度不断地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上,不断发挥其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的丰硕成果。

制度上:由于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更自觉的认识,高校校园学生文化工作呈现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趋势。许多高校已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保证。物质上:高校中教学大楼,图书馆,操场,体育馆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化活动中的问题:看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娱乐活动”占得比重多,学术类思想性活动比例较少,这些偏向娱乐性的活动并不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以师大为例,仅12月就有三次以上的联谊交友活动海报挂出,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偏少。很多活动组织进行时存在无序混乱等问题,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文化或教化的作用,这是文化建设中应努力避免的。组织的文化活动采取的形式也较为固定,缺少创意,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涉及学生思想建设的活动举办的频率比较低,看起来像是完成上级任务,并未认真加强。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学生中仍存在不爱惜公共财物,不遵守基本道德公约的现象。以师大为例,尽管洗手间都贴有“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标语,不遵守的人仍大量存在,自习室图书馆研究间更是常见乱丢弃的垃圾,这证明了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没有必然联系,高校的文化建设不应该侧重于文化活动的举办,而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化”不是在别人能看到时做到彬彬有礼,而是强调在没有监督时也能自觉地做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高校中科学文化建设已十分重视,而思想道德建设更不能忽视。

此外,高校学生中“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仍存在,采用网络等新形式传播的“迷信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这些都是文化建设中需要警惕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上述现状可看出,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其存在的问题可看出未来仍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多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识记表层,随着市场经济、科技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正不断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重塑着一些基本观念。从一个语言学专业学生的角度,近年来很多新词新语的出现能生动及时地反映人们思想状态的变化。高校学生中普遍使用的很多新词新语很多有低俗化的趋势,如“屌丝”“穷挫丑”“土肥圆”“穷癌”“懒癌晚期”等,有些词本是用来调侃搏大家一笑,而过于广泛使用以致很多人用这些词自称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这些词语背后代表的一种草根的无奈和自嘲。随着微博的流行,很多微博段子手显得十分机智有才,往往能在社会热门事件发生后迅速编出应时的段子针砭时事,这固然有好处,而有些段子讽刺的现象后究竟是在“针砭时弊”还是只是无奈地应和。

柯震东吸毒事件曝出之后,多少人在其微博下留言“没关系我们还支持你”,网友调侃同样是吸毒,李代沫吸毒后其微博下大多是骂他“骗子人渣”的评论,于是感叹道,“这果然是个看脸的世界!”很多大学女生竟调侃称要去北京监狱外排队见柯震东,调侃归调侃,如果这样的言论多了,该给主流价值观造成怎样的冲击?

词汇语言最能及时生动地反映人们思想状态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受各种资讯的来源也更加多样化,各种信息通过多种媒介迅速传播,且夹杂着他人的评论和看法,当所有人都在大声说话时很难听到自己内心思考的声音。人心越是浮躁,高校学生就越应该保证头脑清醒,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不同的信息观点采取辩证批判的态度。一些貌似机智实则心术不正,甚至助长歪风邪念的段子或话语背后体现的是人们信仰缺失,价值观受到冲击。

多元价值观对“集体主义”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在高校中同学间“互助团结,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不常见了,继10年前的朱令事件后,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再次让我们寒心。前阵子上海某法院二审仍维持对被告林森浩的死刑判决,其以“愚人节开玩笑为由”的投毒行为引人深思,多元的价值观可能导致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诱惑变多,部分学生为求异于他人更是会做出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事。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网络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其作为大众传播载体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网络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当其成为高校学生接收、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很多网页广告包含大量三俗内容,这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侵蚀。

网络的发展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渗入的方式更隐蔽更多样。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在思想领域展开攻势,企图通过网络这种虚拟传播手段向我国主流社会进行渗透,强烈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标准。通过网络看剧或玩游戏是高校学生课余放松的主要消遣活动。部分美剧、韩剧中体现的不健康的价值观易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侵蚀,世界观、价值观被扭曲,因此广电总局已明文推迟引进部分美剧,韩剧。事实上,应对此种挑战最好的方法应是我国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努力制造优秀的文化产品,公平地与外来文化产品进行竞争。真正优秀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外来作品还是值得推广的。

(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往往造成消极、落后的国民习性,即所谓的“劣根性”,一些沉淀在人们心中的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林语堂先生上个世纪30年代在《吾国与吾民》中就系统分析过国人性格中圆熟、忍耐、冷漠、老猾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等特性,单看“冷漠”这一特性,今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是需要加强克服的。很多学生仍是只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并不热心公益。中国社会在古代长期处于的“人治”社会,中国百姓的自由没有法律保障,导致人们不敢发表政治言论,“只有模棱两可的冷淡态度最为稳妥安全”。而在有了法律保障言论自由的今天,国民性格中“冷漠”的因子就减少了吗?联想到近年来发生的“摔倒老人没人敢扶”及其他不断挑战我们道德底线的事件,高校文化建设中更是应该加强此类“顽疾”的应对。

传统文化中的“迷信”的因子也在以其他形式出现。如社交平台上常见的“锦鲤大王”转发可佑全家的转发,还有一些星座运势等,对待这些应仅将其看作娱乐。

三、小结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一环,从离我们最近的校园文化建设可看出其面临艰巨的挑战,似乎也对一些看似可笑的行为采取稍稍理解的态度。如前阵子广电总局删节了某剧一些暴露的镜头引起超过95%被调查网民的不满,“删节”的举措正体现了文化建设事业艰巨。当然,各部门还应看清哪些是主要挑战,哪些是次要。通过多种活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最艰巨的任务。

第三篇: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式,是全体校园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合,是一种团体意识,是维系学校团结的一种精神力量。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前提,这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保障其传播优秀的思想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保证学校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同时,在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得到传承。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校园文化相关理论概念

(一)文化

国外对“文化”的研究很多,较早给它做了相对精准解释的是英国学者泰勒,接着许多学者都对“文化”做了解释,但未形成统一定论。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整理了相关164个解释,整理分析后认为“文化”很难进行解释,勉强作了一个自己的解释,即文化是“一种源自行为的抽象概念”。

在我国,“文”本义为各种交错的纹理,随时间的变迁,引申出其他内涵。一是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象征符号,二是由伦理之说引出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三是在前两个意义基础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和字面意思都是改变,从开始的事物形态的变化逐渐发展为教行迁善之义,而将两个词合在一起是在西汉以后。现代我们所用的“文化”概念,是19世纪末从日本转译而来的。现在我们更多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的总和,是全体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

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社会活动。这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课外活动,所有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第二,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人创造的各种校园综合环境的总称。这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所有成员的意识和观念的总和。第三,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些学者认为在学校的生活中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来进行补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在教书育人这个主体环境下,以师生为主体,以教育为导向,以学校支持和管理为辅助,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由全体校园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及其创造的全过程。按照表现形态把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高校物质文化、高校精神文化和高校制度文化。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1.目标一致性。以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来教育鼓舞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为校园活动的顺利执行提供保障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主体,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素材的方式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校园文化也作为途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提供了有效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目标一致。

2.文化同质性。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定具有文化属性。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下产生的,反应师生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文化属性,在课堂中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在社会实践中提取的理论精华。这些思想都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3.功能互补性。高校要发挥其育人功效,更多的是通过精神文化来实现的,它引导学校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同时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贡献,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存在交叉,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但也有互补。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接受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当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后,就会建立起相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学校部分成员的价值观、行为取向和标准出现偏差时,校园文化就会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2.创新功能。创新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本身具有的创新因素及对其中生活的成员的创新意识的激发。一方面,校园文化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知识内容,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灵感。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情感、兴趣、等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巩固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融合功能。当一种价值观念在校园中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后,就会使师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会把全体师生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激发其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使精神情感化为巨大的合力。

4.规范功能。规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为其成员提供为人处世的规范和准则。总体上看,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基本是正确的,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认识的水平上,实际行为不尽人意。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保证当他们离开校园的时候,也能符合社会的需要。

5.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可以活跃师生的生活,调节生活节奏,增加生活乐趣。师生在学习和工作劳累的时候,通过参加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来协调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更加有效地投身到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高校的领导和决策者没有给校园文化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的作用,也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目的结合在一起来理解它的重要性。当然也有很多高校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有了几个负责人还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情况,这就导致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不能及时顺利开展,校园文化的多方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有时,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费用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保障,影响校园的整体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

校园文化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保证其生机和活力。部分高校未能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只是对优秀文化的简单套用,这就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没有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对本校定位的深刻认识,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的雷同、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同。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对学校整体的规划,这样就导致大量的面子工程、劣质工程的出现。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各种指导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对上级文件要求的简单修改和调整,这就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精神文化建设未得到重视

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是精神文化的承载,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存在的意义体现。校园文化发挥其作用主要还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来实现的,但是在经验中不难发现,许多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校在校园景点、文化场所和设施方面的投入大,对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投入不够。还有部分高校在评价系统的促使下,只关注可以直接衡量和体现的校园物质文化,而没有给校园精神文化应有的关注度,也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只存在形式上。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成果不显著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学校的总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很多高校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缺乏足够的思考,在实际的建设中没有给校园精神文化应该有的重视和关注,也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统一起来,更没有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上。首先,教师没有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有学校团委和宣传部的工作,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被闲置起来,没有发挥其应该起的作用。其次,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单一,水平层次不齐,这就不利于他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要求高校必须制定先关的制度和发展规划,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高质量开展。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为了使高校校园文化的长期规范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全体校园人都为之自觉行动,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标准。从目前校园文化的现状来看,并没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比较随意,没有标准和规章可以遵循。首先表现在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领导和相关人员对其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关的建设体系。另外,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成果的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也无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做出合理的指导。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途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必定以学校的主流文化为基调,体现民主平等的形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当代高校校园建设,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其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

十八大提出来“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绘制了蓝图,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就必须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全面发展四项任务作为根本目标和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实际、师生实际出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侧重点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四有人才”作为大学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效果。由此看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1.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效用。高等学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当中,将马克思主义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有效无缝地结合。

第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具体的校园文化实践。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法论根本观点来指导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路线和方向不断深化和强化,反过来高校校园文化反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开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不动摇,并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依据和根本内容。学校是天然的学习场所,尤其是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思想教育工具,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路线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价值目标。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创造可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生存并茁壮成长的文化土壤和校园环境,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积极的、正确的、宏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扎实本领,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伟大事业中去。

3.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时代观念。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为旗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凝聚起师生的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宣扬爱国主义、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主要方向,重点是宣传在近代百年来全国各民族反压迫、反侵略、反封建的重大胜利以及全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的一条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的康庄大道,以此来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其主动参与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全方位投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处理好不同文化现象、不同文化形态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不同文化形态共存并相互促进的方法,保证不同文化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大格局中都能和谐有序的得到发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成长不可缺的精神食粮,有健全人格、激励人们不断发展、引领向上的功能作用,在高校中更应重视文化的诸多功能作用,以此来营造积极向上、发展规范、有序严整的良好气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优化高校校园建设。

1.坚持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不走样。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场所是高等学校,而主要群体是大学生,我们要坚持在高校中积极培育土壤、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严谨务实的工作和学习作风,不唯心、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加强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回归到教学工作的本源,教师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以努力学习、成才报国为根本追求。

2.坚持物质文化的基础地位不走样。物质文化的建立健全不应追求享受和奢华的标准,而是要以有利于于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为目标和原则。高校在做整体规划时,要有长远的眼光考量一段时间内的建筑布局、建筑内涵、建筑特色,要将新建的建筑同已有的建筑形成一个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在高校当中加强园林景观、绿化美化的建设,以增强学校的“美”的氛围,体现历史的美感和厚重感;加强运动、娱乐、休闲场所及设施的建设,增强师生体质,倡导团结协作,增加艺术性、趣味性;加强网络媒体、学校社交平台的建设,规范网络文化,抵制恶俗文化,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通过组织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为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注入活力。

3.重视制度文化的重要保障作用。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建设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制度文化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实施高校依法治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章程来办事,要在高校内开展有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章党规的教育活动,保证大学生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大事项民主研究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公示接受民主监督,保证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以实实在在地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工作学习以法律为准绳,在遇到不公正对待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卫合法权益。

4.以行为文化为衡量标准。在所有的大学文化活动中,行为文化是最能直观体现大学文化的,行为文化活动是衡量一个学校文化水平的一把尺子。现在大学中开展的绝大多数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可称作是行为文化,如学术宣讲、公益服务、科技比赛以及体育竞赛等,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从学校的传统出发,要以本校特色为主要依据,挖掘并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特征的高校风气。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合力度,并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活动的题材和样式,要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相结合,开展富含趣味性,促进运动健身益智和团结协作的活动,在活动中要能体现和反映出来多种素质并有侧重,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汲取营养,全面提升自己、促进身心良好发展、提升想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充实精神生活。

(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当今高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依法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者合而为一。高校校园文化是综合评价大学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经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社会共识,它是高校建设的软实力,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它学校的最明显的地方。人们接受一种文化形态,并受这种文化形态影响并施加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化形态碰触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一个点,使得人类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向其靠近,接受并认可这种文化形态,形成归属感。而要想形成这种文化的归属感,那么就必然是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具备,也只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才能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本校特有的一定是传统,而传统的才有可能成为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在我国要想规范高效优质地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遵从高校的特殊实际情况,宣扬本校自建校以来所存在并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以之为本校的独有特点并将之不断完善发扬才能使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并认可,以本校传统文化特色为基础,不断总结和提炼学校发展进程中新的特点特色,海纳百川,吸纳其他高校的有益的符合本校特征的文化形态,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才能永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本校最根本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才能形成本校区别于它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智圆.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8,10 [2]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0(10)56 [3]常丹.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14 [4]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4 [5]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44 [6]李国泉.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27 [7]徐佩红,翁礼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0)96 [8]何祖锋.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8)122 [9]王蕊.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索[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12 [10]郑竹萱,朱方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J].改革与开放,2016(1)12

第四篇: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多种独特的正向功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想思政治教育和提高师生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思考,使校园文化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办学质量的的重要动力。

(一)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师德教育,积极建设“厚德博学、善思致用”的优良校风。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

(二)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

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比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四)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使校园的规划、景观、环境呈现一种和谐美。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积极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文明系处的评比活动,清除校园

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上赌博等情趣低下的活动,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五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人文素质的天然教育功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同无形的力量,对广大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价值导向。建设好校园文化是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根本,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产生认识偏差,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1.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内在动力,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而发奋学习,努力成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熏陶、凝聚广大师生员工,激发他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热情。

2.坚持三种文化形态协调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

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校园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

3.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不同时代每个高校都会留下许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底蕴和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要总结挖掘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且要发扬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既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研究和继承文化是高校的基础性活动,而创新文化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是繁荣校园文化,永葆校园文化先进与活力的基础。

4.积极探索高校定位,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探索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从高校的具体校情出发,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新目标,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色既可以从高校历史轨迹中归纳,又可以从未来的发展方面中能动地营造。既可以从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得到启发,又可以以高校已经成功塑造出的社会形象作为蓝本。营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使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

四、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高校应把其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每一位高校管理者都应该提高文化意识,树立起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科学化管理,创建高雅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真正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浅析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导读: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

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人自觉的行为过程。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我国社会的发展,客观上对高校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的要求。这种客观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我国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高校提供与之相适应甚至适当超前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思想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都有赖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无论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看,还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现状看都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因而,如果不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完成好我国高校对社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第三,从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上看。近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的办学水平。哪个国家有高水平的高校,那个国家的经济就迅速腾飞,那个国家的社会就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对高校办学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以传统文理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综合性大学,还是以单科性技术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偏理工大学等都需要拥有能与时俱进的一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因此,要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四有”功能的需要

功能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对高校的任务、宗旨、目标、作用的集中概括。发表论文。正确认识高校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对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现代高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实现现代高校这四个方面的功能,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人才培养所需的是育人文化。高校通过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育和塑造“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过程形成的文化就是育人文化。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是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的理念,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创新的学术氛围,开展创新活动,这个过程所形成的文化就是创新文化。发表论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创建一流高水平大学的今天,建设创新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研究、创新、传播、吸收高深领域的知识,归根究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在进行以上诸方面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就是服务文化。发表论文。建设育人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引领文化的功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其实质是为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世界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引领的是地方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个性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的素质提升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本。而文化是人创造和拥有的。高校要实现应有的功能,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能够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校人。而

要培养出能够引领先进文化的高校人,丝毫也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只有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高校校园具有一致性。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要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根本问题是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在和谐高校校园的建设中,主要是建设教学系统内部的和谐,科研系统的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谐等。而这诸内容的和谐建设,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健康而又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引领。换言之,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谐高校校园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因此,要建设好和谐高校校园,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下载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看高校实力

    如何看清高校实力每位考生,总希望考上大学,到办学实力强的高校或专业就读,以求的更高质量的培养将来有更好的发展。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学校的实力呢,这里提出若干考察项目,供考生参......

    浅论高校品牌建设(合集五篇)

    浅论高校品牌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作为我国现行教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必须积极推进品牌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讲话稿

    文章标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讲话稿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组建**理工学院奠定基础(2007年3月1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我校即将和**大学合并组建**理工学院的前夕,**工业高专......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专题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书 专业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 小组组长石竟成 小组成员金昌浩 完成日期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班级”是学校......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一、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相关概念1、高校公寓文化概念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活动的一种新兴文化,是以公寓园区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文化,......

    关于高校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

    关 于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建 设 和 高 校 践 行 先 进 文 化 建 设 的 几 点 思 考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感想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2009级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2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外塑形象、内砥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