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研究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研究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突出合理、公平、公开和公平竞争的特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当中,注重加强保护群众利益,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制度反腐
邓小平曾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加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党的十七大更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它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基本任务,这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弘扬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充分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经验,涵盖各种廉政法律法规制度,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进步和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和价值是务实、为民、清廉。
人在思想上的蜕化变质是腐败的开始和心理动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思想反腐建设,引导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完善廉政文化体系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系统总结概括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创立和发展的一系列廉政建设理论,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资源,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廉政文化作品创作,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容。要加强对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发展廉政文化思想和廉政理论,培养人们的廉政文化习惯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廉政文化教育的主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减少因盲目行事、盲目从政、盲目执政影响廉政建设或者腐败问题的产生。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坚持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化,创新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主题教育形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健全法规制度,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
从反腐倡廉的实践看,以完备的反腐倡廉法规体系为基础和保障的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真正将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处理好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的关系,在与国家法律基本精神一致的前提下,加强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健全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和程序,凡应由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策的事项,必须进入常委会和全委会讨论决策程序。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要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要细化《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配套制度,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强化上下级之间、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解决下级对上级、普通党员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难的问题;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二)加强违纪行为惩处制度建设。要从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相统一出发,在制定完善全面性、概括性和规范性基本制度的同时,对基本制度细化,做到严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制度的抽象化和模糊性。因此,要完善对违纪行为惩处的实体性规定,如规范党政机关人员行为方面的法规,惩治腐败方面的法规,规范反腐机构职能和权限方面的法规等,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配套规定,解决处分的法律依据问题。
(三)加强反腐倡廉立法工作。要充分体现反腐倡廉的基本要求,在国家立法中适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反腐倡廉具体制度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或修订一批法律、法规和条例,如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规定,研究论证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规范国家公职人员从政行为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改变实践中以党纪政纪处分取代其它处分的不良现象。当然,反腐是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系统工作,有些方面如果马上进行全国性立法,条件可能还不完全具备,要从满足反腐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不与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相矛盾时,地方可以根据本地反腐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突出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地方立法。在全国立法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央根据各地先行立法的原则,在各地立法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制定出适合全国范围内反腐的法律法规。
三、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权力科学合理有效运行
防止权力的异化和腐败,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约结构,这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一)健全权力制衡制度。权力制衡的本质在于对权力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权力制约权力,达到权力的基本平衡,使权力真正做到依法、有序、规范运行。要不断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以公正、廉洁、高效为目标,加强对权力的分解和重组,科学设臵机构和岗位,明确其职权范围、运作程序、权力使用标准,明确权力相对应之职责,防止出现无责之权或无权之责,同时,加强相互间的监督制约,严格控制越权行为,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权,形成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避免权力的重复行使或“权力真空”,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和空间,使权力行使获得预期效果。要处理好权力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对于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来说,权力集中不一定绝对坏,权力分散也不是绝对好。有些环节权力过于集中,有些环节权力过于分散,都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应按照分工和效率原则,科学划分和配臵各项权力,使一把手与副职之间、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依法享有权力,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当前,重点是要强化集体领导制度,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否则追究个人独断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公开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本身就是一种监督。要按照公共政策和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在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选人用人公开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阳光政务建设,拓宽权力运行特别是行政审批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干部人事任免等公开透明的深度,对公众关注度较高、公益性强和公共权力大的部门要实行重点公开,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重大事项票决制、公示制,实行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制度和审计结果社会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滋生蔓延。要按照公开、民主的原则,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借鉴县、乡人大代表直选的方式,探索并逐步推行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真正体现民情民意;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普遍推行党组织领导人差额选举制,逐步实行党代表直选制,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内罢免、弹劾制度等,真正树立起党代会在党内权力机关的权威,确保选准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一府两院”组成人员任免上的权威性,扩大知情权,强化监督、弹劾、罢免权,把好权力运行主体任免关;全面推行公开考试选拔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加大选拔标准和程序的透明度,确保权力主体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要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社会讨论、群众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
(三)加强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制度建设。政府是众多社会稀缺资源的实际掌控者,如果在稀缺资源的配臵上只注重发挥政府的绝对主导作用,而忽视市场在资源配臵上的基础性作用,这会使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也会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就应该把政府掌控的社会稀缺资源根据其性质,尽可能地通过市场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来配臵,打破政府垄断、协议转让。重点要不断完善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把更多的资源纳入到市场配臵的轨道上来。要健全阳光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探索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消除职务消费的腐败黑洞。要培育和规范中介组织,运用市场手段优化社会公共资源配臵,避免部分掌握公共资源的部门和人员出现权力寻租的现象。
(四)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涉及“权、钱、人”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动态监管,完善权力运行的责任规范、责任制度和责任机制,培育充分体现责任性的现代权力运行意识,是防范权力滥用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干部人事权行使的监督,健全对用人考察失察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推荐提拔干部德才情况的审查把关责任,并抓好经常性监督,防范被推荐干部出问题;探索权力双向交叉管理制度,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和重点部位,推行同一职能由两人或两个部门以上双向(必要时多向)制约行使,并针对条块之间可能出现的职能缺位等,加强条块交叉管理,强化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轮岗等制度,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关键部门和重点领域的反腐制度创新,建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大决策制度保廉体系,改革监督管理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对政府投资等活动的监督管理;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行业作为反腐制度供给的重点,在教育、卫生、交通、电力等部门加大反腐败制度供给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整合监督资源,拓宽监督渠道,在完善党内、人大、政协、政府、审计、司法、舆论、群众等原有监督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权力监督主体,使民间机构、媒体等更多、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氛围;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载体,扩大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改进群众参与监督的方法,使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中,消除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真空地带”。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切实加强投诉中心和举报中心建设,加快举报立法,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要加强对立法权的监督,构筑违宪审查制度,扩大司法审查范围。现行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规定可能会成为权力部门立法腐败的一种保护伞,只有让法规规章接受司法审查,才能有效防止权力部门通过立法争夺利益的活动。
(六)重构党内监督体制和司法体制。一是改革现行的纪委对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负责的体制,确认纪委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它受代表大会的委托,实施对党的执行机关的监督制约,与执行机关具有平等的地位。中央纪委应直接归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地方各级纪委应归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上级纪委领导。同级党委应协助、配合同级纪委开展工作,与同级纪委不是领导关系。在纪委内部实行垂直领导的体制,其经费来源、干部使用等由纪委系统统一安排,以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并适当扩大纪委的实际权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党内监督职能。二是以立法的形式,将腐败案件的公诉权保留在检察机关的同时,将检察机关的反贪部门与行政监察机关合并,将反腐职权赋予某一部门,扩大其对腐败案件的侦查权,授予其特殊侦查手段权力,从而建立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独立专职的反贪执法机构,把法律变为现实的力量。三是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臵,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要求,改变司法机关人财物等资源的供给和管理体制,在体制上实行垂直领导,上下自成体系,人、财、物由上级机关管理,切断资源供给部门对司法的控制和影响力,只向上级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同时赋予其足够的有别于其他党政机关的自主权甚至特殊权力来查处腐败和倡导廉政,使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第二篇: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邬守景
(洛阳师范学院纪委 洛阳 471022)
【摘 要】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各高校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以加大反腐败力度,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些制度和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腐败现象在高校能够滋生蔓延。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推进制度建设,致力于构建具有更强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廉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依靠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建立起我国高校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长效机制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我国高校在做好反腐败工作的同时,要致力于长效性的根本制度建设,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上下力气解决腐败问题。要靠制度来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反腐败工作,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石。
一、我国高校廉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缺乏长效性
随着高校反腐工作的深入,各种腐败现象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在制定制度时,因为缺乏充分调研、论证,只是对业已暴露和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力量制定相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但这种制度缺乏长效性,不能有效地对将来出现的各种新的情况进行规治,避免各种腐败现象的产生,所以现实中有些制度在运行不到一年甚至半年就被废止了,使得某些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2.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
从现行某些制度建设来看,好多只是应急措施,相互间缺乏关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还可能出现制度与制度间的相撞现象。从根本上讲,某一制度的出台,如果缺乏相应制度的配套,制度的作用将受到限制。如“招投标、集中采购”等,如不采取措施,健全配套制度,招标办、采购中心集审批权和采购权于一身,又没有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很可能变过去分散的小腐败为集中的大腐败。
3.制度建设缺乏程序性
我国法律和各项法规、条例的制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实体是公正的就认为是公正的。目前高校廉政建设制度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规定应当禁止进行某些行为,提倡进行某些行为,而未详细规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程序性保障,缺乏对落实制度的程序性规定。由于原则性规定多,保证制度落实的程序性规定少,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弹性比较大,使得好多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 作用。
4.制度建设缺乏执行力度
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仅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就有6000余件。综合分析我国高校目前廉政制度建设状况,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制度得不到严格的执行。一些单位执行制度时没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一些领导干部把制度变成教育别人的工具,一些领导干部法律法规意识不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高,致使诸多制度束之高阁。
5.制度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高校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但是由于体制、机制、领导等方面原因,监督机制实际上存在“缺位”、弱化或责任主体不到位等问题,人为地导致空间、权力失控,缺乏预警机制。再者,随着反腐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腐败现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时难以发现,也就不能查处。腐败问题的惩处也存在失之过宽,有失严密。
二、高校廉政制度建设的对策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这是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也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着力 [1] 点、重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思路。依靠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将为十七大以后反腐倡廉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更广阔的道路。这些都体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鲜明特征。
1.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机制
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制度宣传不仅要针对制度涉及到的相关群体,还应针对全体教职工,以营造了解制度、宣传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校园氛围。在抓好对机关职能部处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制度宣传的受众群体,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创新制度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全校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学习制度、遵守制度的校园环境。
建立有效的教育保障制度,严格教育纪律。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干部廉政课程培训制度、推行高校重大经济活动廉洁意识教育提前介入制度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内容贯穿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
坚持开展各种反腐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各种专题片,参加反腐专题报告、参过监狱、各种反腐图片展等形式,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在工作中,筑牢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对待自己,正确把握人生,在结合本职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2.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 [2]这是具有重中之重位臵的执行层面的制度,因为它关系到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是抓总的。要对反腐倡廉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探索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分工负责、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具体形式和落实措施,完善反腐倡廉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落实责任追究的措施和程序,形成事事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局面。[3]
3.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高校反腐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制度。严把干部进口关,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遵循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民主公开、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干部选拔工作。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决策制度,推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等做法,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4.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按照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原则,学校以校务公开为重点,建立校院两级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凡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均由代表大会讨论,并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意见。广开信息渠道,建立公示制度。学校的干部人事任免、招聘招生、教育收费、行政管理等重要信息均予以公示,为教职工更多地了解学校工作,更多地享有知情权,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力,参与监督提供了保证。5.实施重点环节招标、审计制度
高校出现腐败的关键环节是教材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大宗物资、医药购销、工程建设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招标办法和审计制度是遏制这一重要的环节的举措,着力推进“阳光工程”,防止关键领域出现制度缺位。确保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证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的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是监督的最后一个关口,逐步推行效益审计,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坚持和完善纪委、监察、审计与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沟通监督信息,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
6.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预警机制
高校应建立以教育、预防为主的发现、预警、告诫机制,做好群众信访举报工作,建立网上纪检监察信箱制度、领导干部情况报告制度、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干部定期轮换制度,注意研究新情况新动向,如:科研经费管理失查失范、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公款旅游、学术腐败等,视其发展趋势应有预测、防范、控制,予以告诫。
三、高校廉政制度执行的对策
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各种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死而复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也有制度不贯彻、不落实的问题。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不仅要抓制度的健全完善,而且更要抓制度的贯彻落实。
1.加强制度贯彻落实机制的建设 一项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工作程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针对目前有些制度执行难的现象,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的进程中,要着力加强制度的运行机制建设,建立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制,完善以自查自纠、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及其运作程序和规范,真正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要求,把外在的制约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真正推动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2.建立制度运行反馈评价机制
反馈评价机制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它在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延伸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检验制度能否适应时代要求和掌握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运行情况的反馈评价机制,需要通过专项调查研究、民意测验、座谈以及对反腐倡廉综合信息的归纳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的缺陷,适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出新的更趋完善的制度。
3.创新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力
创新制度运行监督的方式,提高监督效力。要坚持规范在前,预防在先,着眼防范的原则,实现由事后被动监督向事前主动监督的转变,由程序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通过专项调查、经济责任审计、公开述职述廉、廉政测评、交流轮岗等措施,实现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的转变,确保制度监督的时效。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效力。通过廉政专题网站、E-mail、短信平台、举报电话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目标、制度、过程、重点、舆论等立交式网络化、现代化监督体系,这一监督方式的特点是快速、便捷,使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通过身边最便捷的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实时监督,降低了成本,缩减了中间环节,扩大了群众的参与面,调动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能全方位、高效能地提高监督力度和效果。
4.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动员学校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是推进高校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要深化校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群众讨论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凡是应该让公众知道的各类文件、条例、法规、决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切实加强投诉中心和举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
5.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
严格责任,细化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考评,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通过量化考核,使工作任务刚性化。
推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制度。对落实目标责任、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勤政廉政、评先入党干部人事工作纪律、重大事项申报、个人礼品登记等方面全面加强对每个干部考核,全面掌握每个干部的廉政状况,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督促干部廉洁自律。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定期听取单位
[4]责任人的汇报,查看责任目标完成的资料和实绩,召开群众评议会议,对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做出廉政评价,并归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提高规章制度护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月明.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5.2 [2] 梁秀萍.高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 牛瑞杰.构建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6 [4] 张孟英.对高校制度反腐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7 9
第三篇: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连续三年以制度建设年、制度建设推进年、制度建设提高年为载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领导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有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省委对加强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明确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并在中央颁布《实施纲要》之后,迅即制订我省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精神的《具体意见》,按照2005至2007年的序时进度,把《具体意见》中涉及的24个方面工作、112类具体任务、189项工作要求,分别落实到有关部门。省委还把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整改措施之一,要求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最近,又提出以陈良宇等案件为反面教材,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权力的合理配臵问题。这
推进制度建设,较好形成了一个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利于使制度建设覆盖到权力运行的各领域、全过程。
(三)紧贴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展源头治理领域,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保障。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制度防治机制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源头治理措施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财政体制以及资源配臵方式的改革,对遏制腐败的发生正发挥着作用。特别是把公开引入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取得很好效果,有利于更好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维护。有关生产安全、食品卫生、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等一批制度规定的出台,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问责体系。针对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有关限定收费、加强定价管理等措施的推行,也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各地还开通了“政(行)风热线”,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受到了普遍欢迎。三是通过推进制度创新,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出台有关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行政效能投诉等规定,形成高效率服务体系,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投资环境,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的认识。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展开,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才能奏效;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标本兼治、渐次推进,才能最终解决深层次问题;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在先,往往代价最小,效果最好;制度建设的成效要从政治、经济、建设情况作一次检查,对2005至2006没有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补上。对2007安排的工作,要尽快着手去做,务必不拖全省制度建设的后腿。目前,省纪委根据中央纪委的要求,正在起草2008至2010年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各地各部门也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特别要按照省委最新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加强有效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体制机制,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框架,让制度要素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规范权力运行,科学界定权力职能和作用范围。要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公共权力的配臵问题。当前,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一个突出现象值得注意,就是有时候腐败问题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有制度,但不起作用。权力的过于集中,制约权力的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力,往往是导致制度失灵的重要原因。从制度的角度来说,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和制度上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就有行动自由。对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而言,授权之外,即为行动禁区,表明除法律和制度明确授予的权力,绝对禁止再以公职人员身份做任何事情。因此,权力的过于集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滥用行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厘清权力界限,控制越权行为。各地各部门根据这样的要求,都要着手对现有权力运行情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依法用权、有限用权、公正用权。
(三)把公开引入监督,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阳光是天然的杀毒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运行,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着力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将权力运行流程图逐项加以固化,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同时要同步建立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全面监督网上权力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南京等地开展,其他地方也要着手推开。省级机关各部门尤其是涉及人财物权限管理以及执法执纪等部门,也要开展这项工作,实现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数字化、流程标准化、流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下一步待条件成熟,党务公开工作也要纳入阳光运行机制之中。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还要求在制度建设上走“阳光立法”道路。过去一些制度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制定制度时,对实际问题不甚了解,对存在的问题研究不透,缺乏应有的民意基础。“阳光立法”就是走群众路线。特别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切身利益的法规制度,更要注意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真正使制定制度的过程,成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过程。
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当前,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这种制度要素的竞争。哪里的政府管理规范,廉政环境好,办事效率高,哪里就能吸纳到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例如,在昆山,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效能建设大会,并明确提出把效率和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昆山以占全国千分之零点一的土地,吸收占全国千分之二十三的外资,投资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韩国的海力士有一个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在无锡落户,再次深刻说明这个道理。为了争取这个项目,无锡不是比拼土地、税收的优惠,而是通过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实实在在地改进服务质量,使外商确信在这里投资能够获得成功。这说明好的制度确实能发挥重要的带动效应。各地各部门在制度建设中,都要努力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不断挖掘制度潜力,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开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新局面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围绕改革和发展进程,不断加以探索和推进。当前,我省制度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较好基础,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积累还不够。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下更大功夫。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门对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臵,形成整体合力。制度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在手上。要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业务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最了解,因此,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制度建设的规划和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能和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建设任务按时保质地完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作用,督促各有关单位抓好制度落实。要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努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结构严谨、运转协调的反腐倡廉制度系统,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当今社会,腐败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我们的党和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
这一点,尽管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但腐败现象在我国非但没有彻底铲除,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在当前的国有企业当中,腐败现象正处于高发期、多发期。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笔者根据
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制度建设是最好的反腐倡廉策略。因为制度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程序性、稳定性的特点,在反腐倡廉中能发挥规范指引、预见制约、惩罚威慑功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用了大量篇幅阐述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工作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在基层实践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党的制度就是把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体现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的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上升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规章、条例、规则的总称。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制度建设。
1、制度建设是时代新变化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制度问题,在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胡锦涛同志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如“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学习贯彻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为我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败的根本
党的十七大以法定形式确立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根本性”地位。不仅是因为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而且还是因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同样是最根本的。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指出:“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机制上找原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
多年的实践表明,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地位决定了:制度建设靠得住,反腐倡廉建设才靠得住。党的制度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深刻影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廉洁性得以充分体现的重要保证。因而,面对日益加大的反腐强度和日益严峻的反腐形势,制度建设既是反腐倡廉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度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经验。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进程,从依靠“群众运动”反腐到运用权力反腐,再到走制度化、法制化反腐之路;从刹风整纪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再到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依靠制度反腐的理念逐步确立,党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有效抵制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防止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适应当前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要适应反腐败形势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出路,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贯彻党中央新时期反腐败战略方针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创新体制、强化监督之中,通过制度建设夯实教育这个基础,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保证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建立健全与企业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要强化制度的科学性。要以前瞻性思维做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总体设计、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使制度建设科学有序。要立足全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制度的对接和联系上,努力形成一种既能发挥各项制度作用,又能让各项制度协调配合的制度分工格局。要把制度的原则性要求具体化,凡出台的制度,及时制定配套办法,提出细致、明晰、可操作的具体要求;把实体性要求程序化,着力完善执行的配套制度和违反规定的惩戒制度。要建立制度审查和后评估机制,制度出台前要由业务部门与监督部门共同审查和会签,看是否符合制度规划的要求;要定期分析现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存在的运作缺陷,及时做好调整修订工作,使制度建设进程与反腐倡廉进程相适应,制度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党内制度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协调,形成比较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要强化制度的科学性。要以前瞻性思维做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总体设计、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使制度建设科学有序。要立足全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制度的对接和联系上,努力形成一种既能发挥各项制度作用,又能让各项制度协调配合的制度分工格局。要把制度的原则性要求具体化,凡出台的制度,及时制定配套办法,提出细致、明晰、可操作的具体要求;把实体性要求程序化,着力完善执行的配套制度和违反规定的惩戒制度。要建立制度审查和后评估机制,制度出台前要由业务部门与监督部门共同审查和会签,看是否符合制度规划的要求;要定期分析现
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存在的运作缺陷,及时做好调整修订工作,使制度建设进程与反腐倡廉进程相适应,制度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党内制度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相协调,形成比较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四.要强化制度的适用性
根据企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深入研究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使企业制度建设可行、管用。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要强化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1.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从教育这个基础入。
加 强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教育是基础。国企要着眼于实际,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的思想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探索反腐倡廉教育规律,建立健全具有国企特色的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发展、新变化,特别是要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针对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思想观念变化、利益格局调整对企业员工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客观实际,及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要以学习贯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为重点,强化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教育。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提高制度执行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反腐倡廉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国企中层以上领导人员、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任职前和任职期间的反腐倡廉定期教育培训机制,根据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新情况,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国企专职纪检监察人员的能力素质,筑牢国企领导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完善新任领导人员廉洁谈话、廉洁承诺等制度。做到警钟长鸣,及早提醒,增强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四是完善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多渠道征求意见,深刻剖析领导人员自身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做好落实情况的反馈工作。
2.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从监督这个重要环节发力。
监督是加强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对此,国企要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完善权力运行的制衡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决策、经营、监督等规章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的相互监督制衡,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明确集体决定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履行签字程序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二是加强对人事权行使的监督。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领导人员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制度,强化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实行公开选聘、定期轮岗等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人员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理;三是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四是完善领导人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领导人员廉洁档案制度,逐步扩大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申报范围,自觉接受职工群
众的监督;五是严格执行国企领导人员薪酬管理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国企领导人员基本年薪,使其收入与本企业职工收入保持合理比例,严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国企领导人员收入及职务消费公开制度,保证个人收入及职务消费的公开透明;六是推进效能监察制度化。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权交易、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效能监察长效机制,强化过程监督,促进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在企业的落实。逐步建立各项效能监察制度,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抓好效能监察建议和决定的落实,保证效能监察成果的转化。
3.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从预防这个前提着眼。
国企要定期分析本企业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环节、部位,通过查找风险部位、评估风险指数、界定风险等级、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做到事前预防,及时化解风险,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减少和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要坚持和完善领导人员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免谈话等项制度,对涉及领导人员廉洁自律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早解决,做到关口前移。要切实提高国企纪检监察部门对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好各监督主体的作用。要建立健全产权集中交易制度,加强对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降低权力集中和垄断造成的制度风险,努力形成一套有效的预防腐败制度。
4.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以惩治这个核心为本。
在反腐倡廉中,惩治腐败具有治本功能。要以惩治制度建设为依托,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国企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查处案件协调机制,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人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法违纪案件。建立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执纪部门的职能作用。要通过案例剖析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制度建设,从发生的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不能腐败”的问题。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推荐)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正党的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贺国强同志提出的“出台一批法规制度”的要求,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今年是建党90周年,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既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又是一部反腐倡廉、不断纯洁队伍、提高战斗力的斗争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用了大量篇幅阐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工作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讲话,倍感鼓舞人心,倍感激励斗志,倍感责任重大。在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基层实践中,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就要在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上、在抓住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上和在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上狠下工夫。
一、在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上狠下工夫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党的制度就是把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体现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的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上升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规章、条例、规则的总称。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是时代新变化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制度问题,在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胡锦涛同志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如“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学习贯彻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领域不断拓宽,成效不断显现,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进行。但也清醒看到,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贯彻落实得还不够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腐倡廉建设因此受到影响。为此,我们一定要要切实增强抓好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二)制度建设是党建总布局的核心
在得出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结论以来,在党的建设中,制度建设开始日益得到重视,最终在党的十六大上作出了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方面建设之中的新论断,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中也具有了独立、突出的地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重要党规党法的颁布实行,表明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可以说,近年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关注、投入及取得的成就是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不能比拟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15000多字,“制度”一词出现了65次,整个《决定》最富新意的地方,几乎都涉及到“制度建设”的内容,并都体现和落实在“制度”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犹如五个子系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这五大方面、五个子系统并非是处于同一层面的简单并列关系。在这个总布局中,制度建设因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
和长期性,地位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要真正取得实效,归根结底要依托于制度建设,否则就势必落空。
(三)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败的根本
党的十七大以法定形式确立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根本性”地位。不仅是因为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而且还是因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同样是最根本的。多年的实践表明,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地位决定了:制度建设靠得住,反腐倡廉建设才靠得住。党的制度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深刻影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廉洁性得以充分体现的重要保证。因而,面对日益加大的反腐强度和日益严峻的反腐形势,制度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保障性建设,必须贯穿始终,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二、在抓住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上狠下工夫
目前,制度建设作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性措施,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抓制度完善,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
科学原则实质上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制度建设中的集中表现,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度建设的首要条件。不符合科学性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制度。一项制度,无论它制定得如何合法周密,如何全面系统,如果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就是无用的。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反映时代要求,符合科学精神,而且要使必要性与可能性相统一。制度的修改和废止,必须谨慎、严密、周全。在注重制度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梳理,滞后于实践发展的要进行修订,有明显缺陷的要及时完善,过于原则的要尽可能细化,需要制度约束的要进行补充,以使各项廉政制度规定彼此衔接、互补互济,着力提高制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发挥制度规定的整体合力。坚持实用、科学、效能的原则,以党务政务公开制、民主集中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督查考核奖惩制为重点,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工作规程规范、民主决策、党风廉政、监督检查
以及党支部工作、绩效管理、内部管理等制度,使各项廉政制度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二)抓制度落实,着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作为规范组织和个人言行的制度一旦实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它的制约之下。制定一份好的制度不容易,把制度落到实处更不容易。有了好的制度,关键是抓落实,要在落实上花气力。一要有落实的决心。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就是法规,规定了的东西就必须坚决落实,努力形成领导敢于执法、群众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二要有落实的办法。抓落实也是一种领导艺术,也需要动脑筋想办法。比如吃喝问题,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地到高档消费娱乐场所转一转、查一查,就比只下文件有效果。三要有落实的措施。要善于抓关键环节、抓公平公正、抓刚性措施。抓不住关键环节,就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公平公正,同样的问题有的处理很重,有的不闻不问,不仅会导致制度推动不力,而且还可能助长腐败;政策措施有弹性,处事就不公,群众就不服,最后会导致整个制度不落实。
(三)抓制度创新,着力增强制度的适用性
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借鉴,从廉政建设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制定出一些新的好的制度,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部门各单位的廉政建设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廉政制度,努力做到行政管理权力和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要紧紧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创新,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漏洞;要紧紧围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制度创新,从制度上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和空间;要紧紧围绕党务、政务、厂务、村务、事务公开推进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三、在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上狠下工夫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着重强调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问题。事实一再表明,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抓好制度执行,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是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下工夫抓好制度执行,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效用。
(一)狠抓制度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注重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贪婪是万恶之渊。贪婪加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戒贪婪、守清廉,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是防止腐败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因此,每一位干部都必须牢把思想防线,特别是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干部,特别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要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制度,用反面典型案件及身边血的教训经常进行警示教育。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集中教育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真正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二)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肃性。
维护是保证,制度的尊严不受侵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项制度出台、一项工作部署传达后,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总结提高,调整深化。要坚决杜绝和纠正把单位或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对上级重大决策和制度要求只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的现象。要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机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解决谁来检查、如何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考核考评工作,做到科学、可行、合理、及时、有用。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
(三)建立问责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履行制度的约束性。
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健全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措施。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因此,必须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任重道远。顺应人民的真诚期盼,回应时代的迫切呼唤,适应形势的客观需要,要求全党同志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坚定决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迎接建党90周年。
参考文献:
[1]徐家林、邓纯余、陈静、卞莉莉主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2]刘金平主编,《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理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3]窦效民、王良启主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越秀电大、11秋行政管理1班、姓名徐文辉
性别、男汉族、汉出生年月、1993.7.10
联系方式: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