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时间:2019-05-14 02: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第一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作业一:文件解读(2016年11月27日)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1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02);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36号)。

解读:1)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以前城市的发展过程缓慢,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按照人口的基本规律来进行预测,可以很好适应城市的承载力;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的提高,城市化的进城极速的发展,以前的城市规划的规模设计明显不能满足现在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血管,神经和内脏,是提高城市的承载力的基础。

2)基础设施的保护线的划定:对于现在的城市的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其实主要的矛盾是在解决水资源的问题,那么对于水源,本地水源是主要,也是水系景观的主要资源,水资源的保护线的划定就很重要

3)基础设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先锋:根据最新的经济发展研究,未来城市发展肯定是向更大的方向发展,最近看的《大国大城》一书就解释了中国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是城市承载力的问题。而城镇化是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的市民化一开始所居住在棚户区,而棚户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多规合一与基础设施规划:在中国的传统规划中,基本都是各扫门前雪,就会造成施工的反复性和矛盾,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而现在提出的多规合一,很好的解决现有的矛盾。但是现在也会出现矛盾,因为很多地方现在是基于现状的基础的补缺,不能实现多规合一。怎么实现多规合一,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而基础设施在这中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6)环境承载能力: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目前政策是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但实际上是人口还是不断向城市涌入,而对于基础设施的匹配,还是应该作为我们对基础设施的规划的依据。

7)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全面推进区域热电联产、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明确供热采暖系统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技术要求,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大力推行采暖地区住宅供热分户计量,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

8)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城市经验,逐步推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管线敷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各城市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在年度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并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管廊正常运行。

9)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加快实施改造。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加强设施运行管理。建立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1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11)推进污水大气治理: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抓紧治理城区污水横流、河湖水系污染严重的现象。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以中水洁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污水利用率。

12)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思想的提高,可以提升整体的垃圾治理。

13)在这个建设的意见中,规划引领,民生优先,安全为重,机制创新,绿色优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加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水平,优化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环境,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和规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4)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中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发展的原则,推行各类交通设施的协同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另外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绿地功能。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达到城市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与现在提出的海绵城市相匹配。

15)、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以规划先行,突出以民为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在规划中达到相应的适应性,既能满足生活需求,又不浪费资源。

16)、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在建项目,要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定工期内完成。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统筹研究、做好用地规划安排、提前下拨项目前期可研经费、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实现储备项目与年度建设计划有效对接。

17)、确保政府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等现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确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和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政府应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创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

作业二: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不同规划层级(总规控规修规)在设计和管理两方面的一些观点。(1)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顶层设计,注重战略性和系统性,勾画“山水林田湖”生态格局。主要是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加以明确,并在现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框架下,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目标和相关指标,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将有关要求和内容落实、协调到各相关专项规划中,并在下一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为用地和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前置条件。主要的观点如下:

1)多层次保护并完善水系:基于降水和地质条件等本地条件,在区域范围内识别、完善、并规划自然与人工的水系统,优化循环路径和机制;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坑塘、沟渠、湿地等需要划定蓝线的对象进行分析,提出蓝线控制的宽度,划定城市蓝线,以保护城市河湖水系。城市蓝线划定时应考虑与雨水的源头径流控制、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2)科学划定水生态敏感区:在城市用地选择中,科学分析城市规划区内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尤其是要注意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纳入城市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分析识别城市局部低洼地区、潜在湿地建设区、内涝高风险地区,并尽可能划定为城市限制建设区。

3)综合建构控制目标:从“源头、中途、末端”三个阶段,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明确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规划控制指标和要求。

4)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的大分区:切实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根据地区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状况和实际需求,重点依据降雨、土壤、地形等客观条件,结合用地布局,划定海绵城市大分区,如渗透能力较弱的地区,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目标、措施等。(2)是专项规划

从横向专业深化角度,海绵城市的总体理念和思路需要通过各类专业规划进一步分解和落实,同时,从横向专业协调角度,海绵城市以水系统和水生态的切入点,也为统筹各个专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方法。这部分专项规划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水系规划等。1)道路交通体系规划注重控制污染物外排量: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应以消减地表径流与控制污染物外排量为主,雨水收集利用为辅。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2)绿地体系规划注重雨水消纳和生态净化:城市绿地主要具有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及保护和控制城市结构无序扩张的功能。城市绿地对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具有较强的雨水渗、滞、蓄、净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载体,应在保障其吸热、吸尘、降噪、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因地制宜的规划径流路径,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复合生态净化功能。

3)城市水系统规划注重水生态循环和水系统整合:所谓城市水系统,是指城市供水、节水、污水与再生利用、排水防涝、防洪、河湖水系等城市规划范围的涉水系统总称。建设海绵城市,一定要将完整的水系统规划进行统筹,通盘考虑,不能肢解,也不能各做各的,供水不管污水、污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洪水、污染治理不管资源利用、资源利用不管综合防灾。从城市水生态本底修复的角度,同步规划低影响开发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注重水系统的网络化、毛细化、以及离散化,实现城市水生态多重循环和自我修复。(3)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和项目落地的重要抓手,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要求;描绘了地块层面上的生态愿景,同时,也点明了诸如源头控制的重要性。它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提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并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并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实现指标控制、布局控制、实施要求、时间控制这几个环节的紧密协同,将顶层设计和具体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衔接在一起。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划定海绵分区,明确各分区低影响开发策略,指导指标落实和技术措施应用;分解和细化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总中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具体指标及要求; 落实蓝线,明确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及控制要求,保护水文敏感区域;落实绿线,提升绿色开敞空间的生态品质,融入雨水的渗、蓄、滞、净、用等复合功能;结合排水防涝(雨水)综合规划,明确内涝风险地区,采用综合措施达到排水防涝的规划标准;结合道路红线及本地道路雨水径流水量与水质,提出适宜当地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横断面形式。2)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通过建设条件分析、场地的平面布局与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交通设计、绿地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等布置手段,落实和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发控制指标以及低影响设施的类型、布局等要求,以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不同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根据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修规深度,分别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到修规的不同编制内容中。

(4)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规划

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体现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同时也强调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综合方法。但规划内容则依附于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分散到各层次、各类型的规划之中,并未完全形成独立的规划体系,其中也遇到了一些疑惑。例如,各个专业规划中有关海绵城市的内容是否能用于控制指标的考核?具体而言,绿地系统或水系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是否可被考核?又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分区指标又怎样与专业规划的海绵城市内容衔接?

为此,本研究认为,如果能够从城市的整体层面,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编制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规划能够更加有力的引领和推动各层级规划的落实。该综合规划强调以规划步骤为主线,强化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编制流程。总体规划包括七步骤:前期调查、问题明晰、规划定位、目标建构、空间布局、专项协调、措施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四步骤:海绵分区划定、空间优化、地块控制指标分解、规划条件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四步骤:场地勘探和分析、场地设计优化、设施组合、项目评估。借助上述规划步骤,初步构筑综合规划的雏形,“以器载道”,系统性地体现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重塑城市的水生态文明。

作业三: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设计和管理是怎么做的?

一、低碳生态城市提出的背景

对于现在生态城市的设计,中国的城市发展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前期中国更多在经济的发展,对于低碳生态设计的统筹没有考虑,当然可能是没有能力去考虑,但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矛盾。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城市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75%,低碳生态的提出与关注更多的来源于全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本上,所以现在全球在寻求节能减排措施,从政策、交通、建筑、生产、生活和消费等方式上进行深入考虑。

二、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

1、低碳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

2、低碳生态城市构建的生活应该可以支撑当地的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

3、低碳生态城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恢复城市和农村健康的生态系统;

4、低碳生态城市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的“脱钩”发展,减少贫困和失业,通过有效的城市管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5、低碳生态城市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及合理的平等基本理念。

三、低碳生态城市要解决的问题

1、系统化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实现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低碳生态城的关键,但目前实践中比较成功的经验都是基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区域;

2、目前大多数城市关注的重点是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很多城市将人均能耗或碳排放量作为主要控制指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都难以实现。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将其进一步分解到具体的子项控制目标中;

3、交通是十分关键的问题,采取公交优先的策略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同时鼓励慢行交通已成为共识,要实现这一策略需要对城市的功能空间、道路以及换乘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4、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生态指标体系的各类指标势必也很庞杂,数量众多,面对如此繁杂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才有可能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到落实。

四、节能减排的模式

1、城市规划中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与节能节能减排;

2、对于城市工业结构升级,要分类指导;

3、以低碳生态为目标,实施城市工业空间转移和布局优化;

4、区域规划层面的低碳生态空间按结构;

5、总体规划下的低碳城市空间结构。

五、低碳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

城市建设现状信息、城市规划编制信息和规划审查信息等。生态城市设计的内容,一般集成于城市规划编制信息,因此,这里集中就城市规划编制信息进行阐述。在城乡规划信息平台“一张图”中,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法定信息库、参考信息库和现状信息库。

1、法定信息库主要包括了法定规划层面的内容,即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部分城市设计的内容,通过法定规划的内容,在此反映出来。

2、参考信息库包含了专业规划、规划咨询等内容。专业规划包括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生态城市设计的内容主要在参考信息库中体现。

3、现状信息库主要包含了基础地形现状信息、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建筑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市政管线现状等内容。

建筑规划管理阶段的生态城市设计实施的核心,是落实用地规划管理阶段提出的包含有生态城市设计内容的土地利用条件。建筑规划管理阶段主要职能是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审核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划定建筑核位红线,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审核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来进行,除当前规划管理的必要审核外,还包括:针对上位生态规划及规划用地条件要求,审査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生态要求、“五线”控制、土地评价下的用地性质、总建筑面积及分项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植物配置、生态适宜性等技术指标要求。是否满足建筑日照,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界面、幵敞空间是否有利于生态保护等。生态城市设计,尤其是局部生态城市设计和街坊生态城市设计可作为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的依据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项目,结合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有不同方式,落实生态城市设计要求,在用地规划管理中,转化为土地利用条件,作为项目的规划、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建筑规划管理中,结合具体报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以判例式的个案审査予以落实,直接控制和指导微观、具体开发建设,在“一书两证”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系中落实生态城市设计。

六、总结

全球没有人能够置身于气候变化的挑战之外,气候变化已经把人类首次凝聚起来应对共同的敌人。我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进城中能源集约化使用的巨大压力,大局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机遇,不仅可以推动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思路的全面创新,而且我们可以借机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低碳生态城市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管理衔接,进一步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要求,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实施的范畴。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应该将规划管理“一张图”以及三维数字地图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生态城市设计中,落实生态城市设计的管理与实施。在城市规划管理的流程中,用地规划管理阶段,生态城市设计内容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得以落实。建筑规划管理阶段,生态城市设计内容涵盖于土地利用条件中,并以此为依据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第二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迄今为止,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建设部1998年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基础设施定义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其中,“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含设施、产品(服务)和产业三种形态。设施一般指城市基础设施自身的物质形态,既不是产品,也不是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又称城市工程规划,一般包括如下具体内容:(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城市给排水规划(3)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规划(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城市绿化系统规划(6)城市通信工程规划(7)城市防灾工程规划(8)除上述几种专业规划外,还包括各种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下图是与人体生理系统相比,来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对

表1城市基础设施与人体生理系统的类比

资料来源:郭功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提

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城市交通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城镇布局与交通走廊、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网络、有效连接各类服务区、轨道交通布置、交通枢纽和换乘中心、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多层立体车库、人行交通以及城市交通环保。

面临国民经济的增长、城镇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从2000年开始,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就推出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城市给排水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水厂和输配水作出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主要对城市排水规划范围和排水体制、排水量和规模、排水系统布局、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与利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 是区域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既要满足城市高质量、可靠供水的需要, 又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的现有条件, 对城市的发展提出调整和制约的要求。

3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规划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和暖气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等。

3.1 城市电力规划

编制城市电力总体规划内容包括:预测市域和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用电负荷;确保电力平衡;确定城市供电电源种类和布局;确定城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确定城网中的主网布局及其变电所容量、数量;确定35KV及以上高压送配电线路走向及其防护范围;提出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电力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及进度安排。

城市电力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地区动力资源分布、储量、开采程度资料;城市电源、电网资料;城市用电负荷资料;其它资料,包括: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总体规划图及城市分区土地利用图等。

3.2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应从分析现状开始,研究目前城市的气源种类和可能取得的气源途径,以及现有燃气设施存在的问题,根据近远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合理的参数指标,预测燃气负荷,选择合适的气源和相应的供应方式,按照城市用地布局情况布置各项设施和管网。

城市燃气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预测城市燃气负荷;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和供气规模;确定气源厂、储配站、储灌站等主要工程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及位置;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线压力级制,调峰方式;布置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区域调压站的设置,主干管系统布局)。

3.3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热负荷;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3.4作用与意义

城市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问题。城市能源结构具有时代特征,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要素。城市能源的合理规划与优化配置是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能源短缺矛盾,协调城市化进程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和精神享受的同时, 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中国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环境问题首先在城市中显示出来,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使城市的发展潜力日益减小,城市环境规划显得格外重要。

5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城市绿化系统指的是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具体内容如下:调查与分析评价城市绿化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研究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参与综合研究城市的布局结构,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用地布局;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指G1、G2、G3)的位置、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指“生态景观控制区”G5);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城市绿化系统可以改善气候,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暴雨积水,涵养水源,蓄水防洪、防灾功能;显著改善城市景观,城市节能。通过攀缘绿化,屋顶绿化和庭荫栽植等,冬季挡风、夏季庇荫,城市绿化可以减少城市热辐射,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6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是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预测通信需求;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主体程序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至确定城市通信系统规划目标,后阶段又分成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三部分主体程序。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设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初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与措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对城市主要致灾因素进行识别,开展灾害风险基本评估、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防灾安全利用的布局方案和对策措施(土地利用防灾规划)、分析居民区灾害风险以及减灾方案和对策措施(居民区防灾规划)、研究城市救灾避灾场地、场所、设施的需求以及布局方案和建设要求(避灾场地场所规划)、制定城市应急救灾避灾保障设施系统建设方案并提出技术要求(应急保障设施系统规划)、提出专项防灾规划编制指引原则。

编制和实施综合防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和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规划的落实,实现城市抗灾基本防御目标,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细化。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侵占了大量的农田、水面、绿地和森林,大量的垃圾、废水、污水和废气等造成各种病毒滋生、大气和水体污染、土质酸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最终导致城市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城市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只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才能将防灾专业的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克服目前城市防灾能力脆弱的局面,全面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第三篇: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分析

据统计,与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民间投资相比,政府投资规模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渐减小。但是,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十分显著。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安排政府性资金对民间投资主体同等对待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1580号)(下简称通知)指出,各地方、各部门在安排政府性资金时,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符合政府性资金支持方向的民间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等领域的投资。

2012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强调“不对民间投资另设附加条件”“凡是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民间投资”“为民间资本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其中政府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本期就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利用政府性资金、资金管理,及项目投融资进行探讨。※城市基础设施民营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严重阻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化推进的诸多因素,其直接因素是投入资金缺口较大、投融资主体单一,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及其他行业仍遇到“玻璃门”、“弹簧门”。

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一条主线,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年3月联合国有关部门发布《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增至2010年47%,预计2025年将达59%。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在中国,这预示着未来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将提高约1个百分点,每年将新增1300多万城市人口。社科院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2010年发布的《中小城市绿皮书》推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而一个农民转入城镇的投资成本是7万元。可以预见,城镇化将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共计将超过30万亿元。

然而,投资需求虽然巨大,但由于土地收入难等因素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而地方政府债务又很重,所以仅以地方政府财政投资将难以完成城镇化这个巨大任务。同时,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适应城镇化资金需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城市建设资金仍然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形式的投入为辅,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规定,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行市政项目建设债券。为此,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让更多民资和外资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已由1978年前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逐步向城镇维护建设税、公共事业附加、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特殊政策类收费等多种渠道拓展。其中,预算内资金占城建资金的比重较大。

然,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建设困难重重,以前改革的很大障碍是国有企业不愿意改革,而现在是市政公用行业被看作是有稳定现金回报的资产,地方政府希望控制市政公用行业为其融资服务,这成为民营资本难以进入的障碍之一。尤其2009金融危机后,基础设施领域正弥漫着一股“国进民退”的潮流,由于经济刺激计划投资的着力点在于包括市政公用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企业又是国有企业,客观上造成财政供给和信贷资金供给同时倾斜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虽然也分得了一杯羹,但相较于国有企业来说,其受惠程度明显较低,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政府部门从主观上抱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迫切愿望,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扶持力度明显强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进民退现象,从而,国有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挤占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新36条”规定,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及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等。“新36条”传达的信息就是,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这次的重点就是市场准入,就是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然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仍遇到“玻璃门”,和国有资本竞争处于不对称地位,在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比如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原先由民间投资占主导的竞争性领域,也出现了国资快速进入,进而挤出民间投资的情况。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国资背景企业同样如此,比如四川省2011年7月成立公司制产业投资基金: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以庞大的募集资

金规模300亿元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并迅速在南部(王俊杰注)等地域签约。北控水务集团等企业依托国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攻城掠地。

为此,垄断国有资本扩张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压,融资渠道的短缺等压在民营企业身上,天然利益联盟难以割断,地方政府与国有资本的觥筹交错,“新36条”难以落实。

今年各部委落实“新36条”的细则相继出台,重点解决的就是民间投资如何得到公平准入的问题,如何让民间投资在各个领域的准入环节能够得到公平待遇。然而,出台的配套细则多数条款无实质性内容,多是以往政策的汇编,原则性仍然大于操作性。为此,要真正落实“新36条”和实现各部委实施意见的政策目标,需要为民企和民间资本提供导向性政策优惠,比如有更加优惠的贷款条件、补贴资助和更加便捷的审批程序,形成民企和民间资本的实质“利好”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监管层和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这些政策和措施,避免出现利好政策的打折;与此同时,决策层还需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发力,根除垄断的根源,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引进民间投资,除消除“玻璃门”,不折不扣地落实“新36条”及细则,平等对待民间资本和国家资本,还需要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通过财政投资调动社会投资,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城市基础建设资金来源及相关政策 一.政府性资金 1)财政预算内资金

财政预算内支出项目之一为:经济建设支出。政府预算内支出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两项资金”和地方财政拨款三个部分。

“两项资金”是指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污染防治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

金由企业上缴排污费的80%组成,污染防治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组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相关规定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主要用于:污染防治项目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研发广应用项目。

预算内资金含国债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根据国家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其中国债专项资金实行与地方配套资金、银行贷款和其它资金同比例拨付的原则。使用国债专项资金的建设项目必须开设“国债专项资金专户”,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省级财政部门应指定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本地区建设项目“国债专项资金专户”的开户银行。国债专项资金的相关规定有:《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拨款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通知》《关于印发〈国债转贷地方政府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等。

国债资金应当用于的建设项目:

(一)农林水利投资;

(二)交通建设投资;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投资;

(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五)其他国家明确的建设项目。使用国债资金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的项目,财政部门有权缓拨或停拨资金。国债资金期限一般为15年,并按规定及时还款。2)专项建设资金(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

城市自筹资金包括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费、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出租车牌照有偿使用费、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公用事业附加费等。

土地出让金的适用范围:城市建设支出,即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相关规定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国有土地使 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等,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府发[2003]18号)《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 厂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发[2007]53号),城市土地出让金应主要用于市政公用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污水处理设施作为重点工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用于城市建设支出的资金,要安排部分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维护费的资金来源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征收依据为《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指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为筹集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强制征收的政府性基金(见财综函[2002]3号,不同于发改办价格[ 2009 〕 1243 号定性的行政事业型收费)。

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以下简称国外贷款)即借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及与贷款混合使用的赠款、联合融资等。

国外贷款属于国家主权外债,按照政府投资资金进行管理。国外贷款主要用于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境内企业、机构、团体均可申请借用国外贷款。

国外贷款主要规定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项目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组织 贷款项目管理的通知》等。4)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创业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基金本身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业务。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的投资收益与担保收益等。

引导基金主要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实现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特别是通过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弥补一般创业投资企业主要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和重建企业的不足。二.社会融资 1)民间投资

在市政基础建设领域,自《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计投资[2002]159

1号)作为第一个系统提出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以来,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比例逐渐增大;民间投资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垄断行业和公共事业领域投资中的比重一直较低,但随着民间投资‘新36条’和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实施,近期这些行业的民间投资增速明显高於同期行业均值。

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招标、拍卖、政府采购等途径引入民间资本,投资方

式以BOT、TOT居多。交易标的一般为特许经营权、股权、资产。2)银行贷款

国内贷款占1999年我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24%,成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第二大来源。

在市政基础领域,以特许经营权进行质押为贷款的主要方式。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1)73号)中规定,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创造条件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项目和城市环保项目(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探索逐步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19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 》(银发〔2012〕51号)等文件中亦规定,按照政策规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

基础设施贷款期限一般在15年左右,根据《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可放宽至10年;对其他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放宽至15年。

银行贷款除上述收费权质押外,还可以项目公司股权、固定资产进行担保贷款。除了争取商业银行贷款,国家还有政策性银行贷款。

国家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

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目前,具有政策性的银行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商业银行。国开行的战略重点为支持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3)社会融资

所谓市政债券是指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或授权机构发行的一种债券。1994年,我国推行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实行“分税制”,自此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但是,从我国财政运行的现实矛盾来看,地方政府缺乏筹集资金的权利,却面临艰巨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因此,当地方政府以常规的方式难以解决自身的财力不足的问题时,借鉴世界上许多国家经验,就应当通过适度举债方式筹集必要资金,市政债券应运而生。市政债券在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主要代表,目前,我国也具有一定市政债券性质的券种,较典型的有上海浦东发展建设债券、重庆城建重点债券和1997广州地铁建设债券。

地方政府进行融资主要通过城投债的方式,按照《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发行企业债券。4)外资投资

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股份制企业及合作开发)和外商其他投资(含外商购买中方的股票及其他)。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利用外资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事业中长期规划。吸收外商投资应遵循《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对外开放要早于对民间资本的开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外资即通过BOT方式进入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如成都第六水

厂扩建工程项目即为国内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首例BOT试点的外商投资项目。2000年5月,原建设部还专门制定了旨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利用外资暂行规定》。总体而言,目前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广度和深度要超过民间资本。按照有关部门最新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几乎所有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都属于鼓励或允许外商投资的范畴。显然民间资本要面对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待续)

第四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科学支撑

山东公务员考试: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科学支撑

【来源:联创世华 编辑:yangyuhui 更新时间: 2012-6-8 9:50:23 点击数:80 】

便利背后有科学,这早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近些年在城市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便利生活的科学性。为什么有的地铁人满为患、有的地铁线路门可罗雀?为什么步行不超过20分钟的距离,开车却要绕好几公里?为什么划了斑马线、安了红绿灯,步行的人却害怕过马路?为什么好心好意建起了保障房,却没多少人愿意申请?这其中都有规划不够科学、决策不够细致的因素。[山东公务员考试]

某国际知名快餐店在选址之前,要对拟选区域内的人流线路进行精确调研,人从地铁出来后往哪个方向走的人多,在哪个路口拐弯的人最多等等,这些都要派人去掐表、去测量,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之后才能确定地址。这家快餐店从追求商业效益出发,在追求顾客消费便利上不遗余力,引入统计学方法。而实际上,顾客方便了,快餐店自然客源滚滚来。

商家为了追求营业额,在提高顾客消费便利上不遗余力,尊重便利背后的科学规律,说到底就是尊重自己盈利的权利。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是一项公共事业,如果我们在进行这项公共事业的时候,也能像商家那样,尊重科学规律、利用科学规律,说到底也是在尊重个人、城市和谐发展的权利。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科学支撑,不仅会导致使用率降低、便利度降低,而且会扰民,有时甚至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前不久北京一行人落入热力管道被全身烫伤致死,导致这一惨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热力管道设施未能科学地避开人行通道,这样的高危设施一旦出现故障,即便采取了隔离措施,也极易伤及人群。[山东公务员考试]

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固然需要增加生活设施,也需要对生活设施合理规划布局、精细运行管理。城市规划是一门新学科,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统计学、传播学、人体工学等等新兴交叉学科的运用必不可少。建中央商务区,不应是地方领导“赶时髦”,而应是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细致分析后的科学决策;新地铁的路线,也不应是决策机构召集相关单位开个会就决定,而应是对人流、客流进行充分调研统计,并经过反复论证甚至听证后的科学规划。不仅大的城市功能区规划、交通路线规划需要科学支撑,社区垃圾站、公共厕所等小型公共设施的布局,也需要引入科学手段,对使用率、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只有这样,城市的快速发展才不会让人感到“大城市还不如小城市”,政府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才不会让市民发牢骚说是“花架子”、“糟蹋钱”,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第五篇: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

(2013年6月1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7月7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公布 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包括独立建设或者与大型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居住区等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枢纽站、首末站、中途站、调度中心、专用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出租汽车营业站、出租汽车候客点、出租汽车专用服务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信号、公交专用加气站及其它与公共交通相关的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按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财政、发展和改革、公安交通管理、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将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设施用地、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给予保障。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征求交通运输部门意见。

城市建设应当优先规划实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七条 按照规划,需要配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住宅、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设置要求合理配建。

第八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鼓励社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以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条 新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现有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开发。

第十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设置规范》,并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哈尔滨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设置规范》由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办理涉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时,应当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筑规模、功能和形式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征求市交通运输部门意见。

第十二条 配建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属于分期开发建设的,应当在首期建设项目中完成配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十三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并通知市交通运输部门参加。

第十四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建管双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建管交接手续。

第十五条 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和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管理和维护,发现损坏的,应当及时维修,确保发挥正常使用功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性质,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和占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占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处以二百元罚款;

(二)擅自迁移、拆除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改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性质的,属于经营行为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属于非经营行为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其他规定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实施处罚。

第十八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未按照规定编制专项规划、审批、验收等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由具有行政处分权的部门依据《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实施问责。

第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一)枢纽站,是指几种运输方式或者多条公交线路交会衔接转换的场所,主要是市内公共交通与铁路、长途客运、水路客运、航空客运的换乘节点,也包括市区内商务区、办公区等区域公交线路较为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的大型公共场所;

(二)首末站,是指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始发站和终点站;

(三)出租汽车营业站,是指设置在乘客集中区域,具有运营、停车,驾驶员餐饮、休息等功能的出租汽车营业活动场所;

(四)出租汽车专用服务区,是指具有供驾驶员休息、就餐、如厕、车辆清洗、维修等功能的出租汽车专用服务场所。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封城市现行规划分析

    开封城市现行规划分析 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即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源,又受害于其频繁的决溢、泛滥、改道。也是因此,我们看到了一座古城是怎样由于河流的影响从贫凡走向繁荣,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刘严萍,何继新,王磊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在城市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

    实习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

    市政工程实习报告 规091 邓啸骢 周一主要围绕的是给排水工程来进行的课程的,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几个有关给排水的视频。例如:北京市自来水第九水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及兰州自......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格式

    一、总论1、项目名称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3、拟建地点: 4、建设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二、市场预测1、供......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格式

    三门峡中国海关项目建议书资料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格式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规......

    黔西南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oc

    黔西南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等重点投入,并向西部地区倾斜,这些政策为我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05-2009年我州共争取......

    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背景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演进 城市是人类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城市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日益影......

    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考研试题学5篇

    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考研试题2005年基础设施一、论述题1、问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元素的功能2、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的城市在给排水设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