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方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好中求快 快中保好
努力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大方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6月27日)
尊敬的如培书记,各位领导:
正当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推动毕节试验区加快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的关键时期,如培书记在百忙中召集我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调度,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根据会议安排,受在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县委书记卢林同志委托,现将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认真贯彻落实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精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5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召开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吹响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集结号”。全区各兄弟县市围绕“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奋斗目标,都在加压提速、奋力争先,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在全省、全区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上级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县委、县政府不自满、不懈怠、不折腾,于5月23日及时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学习5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毕节召开的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精神。6月16日县委召开了全委会,再次传达了大会精神,认真研究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安排部署了《大方县关于推进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五个试点方案》有关工作。6月20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再次对《大方县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改革的试验试点工作方案》、《大方县关于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方案》、《大方县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方案》、《大方县关于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方案》、《大方县关于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方案》五个子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确保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完整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续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召开后,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提高、发展大提速的热潮。截止6月20日,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9.45亿元,占预算数的66.08%,同比增长48.21%,增收3.07亿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7.40亿元,占预算数的72.03%,同比增长56.03%,增收2.66亿元;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48个,签约资金约480 亿元,落地项目12个,到位资金32.48 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54%。元至6月15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1亿元,占地区任务数80亿元的46%;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9.76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42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8.78%,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生产原煤256万吨,同比增长61.61%;大方电厂完成发电30.65亿度;水泥产量完成3.29万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451元,同比增12.11%;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完成645元,同比增长10.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1.12亿元,各项贷款38.62亿元。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区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精神,努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
6月20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彻落实全省、全区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精神。针对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慢等问题,6月22日,县委、政府有关领导率工作组对县城20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入实地调研,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6月23日县政府安排一天的时间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有关工作。为破解征地拆迁难题,进一步解决失地农民近期生活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问题,会议再次对经多次讨论和修改的《大方县城市规划区内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和《大方县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近期通过召开群众会听证后即可出台正式文件,用于指导县城规划区内征地拆迁安置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等工作。
(一)固定资产投资进展顺利。元至6月25日,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1亿元,占地区任务数80亿元的46%,其中:省地重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9亿元,50万元以上非省地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43亿元,50万元以下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48亿元。今年全县在建重点项目82个,总投资478.46亿元(省级8项25个总投资424.15亿元,地区5项23个总投资41.73亿元,县6项34个总投资30.6亿元)。全县在建项目251个(不含预备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15个投资255.68亿元,安排新开工项目136个(不含预备项目)投资222.78亿元。年初预计全年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7个,目前已实现开工71个,开工率为92.2%。第三季度预备1000万以上开工项目17个,预计总投资14.2亿元。
(二)金龙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如培书记关于“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指示精神,努力加快新区建设步伐: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近期规划:2011年至2015年,人口达15万人;远期规划:2015年至2020年,人口达35万人。截止6月24日,共计征地3300亩,兑付征地款5800万元;搬迁坟墓946冢,付款290万元;丈量房屋650户135000平方米,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已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已完成总投资3.3亿元。
1、迎宾大道:预计投资1.2亿元,建设规模为长1.92公里宽52米,已于4月25日开工建设,完成1500万元。
2、杜鹃大道:预计投资6.2亿元,建设规模为长5.98公里宽40米,目前征地工作已结束。
3、九驿大道:预计投资 亿元,提升改造原运煤路,长6.14公里宽42米,双向六车道,其中从贵毕公路大方站匝道修建一条长约500米宽14米与大纳路石关的连接线,专门用作运煤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已经地区发改局批复,目前在搞施工图设计,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
4、大纳路零公里至东关收费站接杭瑞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投资估算约7.5亿元,改造长5公里宽50米(含人行道),城市主干道一级,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中间5.5米宽的绿化带,设计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项目工可已经地区发改局批复,目前正加紧施工图预算和预算审查,全部工作6月底结束,预计今年内启动实施。
5、丰登大道:预计投资7750万元,长1.53公里宽32米,初步设计已经发改局批复,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预算及审查工作,预计8月份启动实施。
6、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程预计投资1.5元,总用地面积50577.9平方米,主楼层高19层,建筑面积36900平方米,副楼层高九层,地上建筑69620平方米,地下建筑11389平方米,绿化面积16357平方米,室外广场10680平方米,室外道路10750平方米,室外停车场4490平方米,设计工期3年,目前在进行地勘工作,力争年内实质性动工建设。
7、安置点建设:目前启动金鱼安置点、石关安置点场平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要求,采用BT模式推进安置点建设进度,将新区安置点建设与商品交易市场充分结合,引导群众走经商之路,切实解决失地农民近期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问题。
8、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2008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160套8000平方米(实建156套7800平方米),于2010年底竣工验收;2009年新增1300亿中央投资建设2000套99987.1平方米,已完成580套29000平方米的主休工程,72套3600平方米进行第三层墙体施工,72套3600平方米第一层主体工程施工,其余1096套54000平方米进行基础工程施工;2010年的1500套75000平方米于2010年9月12日动工,分6个标段建设;2011年的880套44000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已完成总投资0.8亿元。
9、污水处理厂:投资为3246.13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7000立方米、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污水管网收集工程,工程于2009年12月26日投入试运行,截止到目前,完成投资3440万元(其中,建污水管网29.367公里,投资1640万元;厂区投资1800万元)。
10、新客运站: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80亩,规模及旅客吞吐量按一级客运站规模建设,于今年5月15日开展场平,计划于2012年12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完成投资80万元。
11、其它项目:奢香酒店总投资5亿元,已完成0.25亿元;方鑫机动车监测站总投资1.5亿元,已完成1.1亿元,已投入试运营;六小、新庄中学、思源中学总投资1亿元,已完成0.2亿元;其他工程完成投资0.95亿元。
(三)旧城改造和古城恢复同步实施。按照如培书记关于“努力打造中国古彝文化高地,再现历史名城风采”的指示精神,努力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1、古城恢复情况:完成4.5平方公里的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古城先期启动的1平方公里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投入2500万元启动宣慰府室内装修;投入900万元用于奢香博物馆陈列布展及园林环境整治,文物征集工作已全面展开;核心景区之一的斗姥阁恢复重建工程即将竣工;启动建设长700米、宽18米的顺德路;投资1900万元用于顺德路仿古建筑立面改造。
2、丰登大道:长410米宽22米,改造目标为将原来的水泥路改造为沥青路面,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3级,今年4月竣工通车。
3、惠民天桥:天桥由二跨简支钢构相梁13.47+13.47米及单跨27.5单跨22.5米成工字型布置,桥面宽4米,梯道2.5米,总投资577万元。由省建筑设计院设计,今年4月份竣工投入使用。
4、和谐广场亭台建设:投资约50万元在和谐广场的后方建设三个亭子及40米长、2.4米宽的回廊,供市民休闲娱乐,于今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
5、背街小巷道路改造:投资3100万元用于县城14条城区干道改造和沥青油化工作,目前已竣工5条,6条路面工程结束,将进入铺油阶段,其余有序推进。
6、县城美化亮化情况:投入508万元用于解决奢香大道、人民路、银杏路等形象设计等经费,本月底开展评审工作后即可启动实施。
7、平安大道:平安大道是老城区连接奢香大道的主要道路,2000年来多次都没有打通,今年县委、政府痛下决心全程贯通,项目投资2200万元(其中工程投资733万元)建设长660米宽22米,计划7月1日铺油通车。
8、云龙路:预计投资2477万元,建设里程1.8公里(其中主线长1.2公里,两条支线分别为0.3公里),道路宽度20米,前期各项工作已经完成,将于6月24日完成招投标程序,定于6月28日下午动工建设。
9、云龙山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20公顷,预计总投资为8114万元(其中,一期投资4078万元,二期投资4036万元),已委托成都园林土建设计公司规划并通过评审,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
10、大海坝公园:总面积210.0公顷,预计投资为8031万元(其中,一期投资3804万元,二期投资4227万元),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
11、杜鹃广场及街道建设:总投资2350万元,总面积18749.05平方米,广场面积9268平方米,休闲绿地3931平方米,商铺建筑面积6867平方米;投资2663万元建设长529.68米宽32米的南北大道、长480.38米宽22米的华屹大道、长495.43米宽22米的锦城大道、长393.9米宽11米的广场西路。预计今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12、奢香公园:总面积28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82平方米,总投资3200万元,目前征地已结束,于4月22日开标后,施工单位已正式进场开工建设,目前已开挖孔桩70多个,园内道路正在铺设和硬化,共完成20%工程量。
13、垃圾填埋场:投资5422万元,场区占地229亩,于2010年9月6日开标,目前已完成90%工程量,完成投资4500万元,预计在6月底竣工投入运行。
(三)工业园区建设提速前进。一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面积共计56.56平方公里。包括:(1)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新铺(小屯)工业园区:计划投资50亿元的大方火电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贵州能化公司和易高环保公司合作计划投资5亿元开发煤层气(瓦斯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的岩下园区:投资5.34亿元的永贵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40万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于今年元月28日点火试运行;投资2.97亿元的润丰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8万吨硫酸项目首条生产线已于今年3月23日点火试运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大方安泰建材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的孵化园:完成征地930亩,搬迁坟墓215冢,已完成土石方59.4万方,占计划完成总数66.1万方的89.39%;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规划设计已结束,其中一期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厂房于近期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水处理器生产加工厂和1.08亿元的西南家具生产线已开工建设,投资1.3亿元的聚氯化铝、硫酸铝、石油催化剂等化工企业目前正开展场平及道路建设,投资1亿元的石材加工厂近日开工建设,投资1.6亿元的打火机及塑料制品厂、1亿元的免烧砖厂、1亿元的节能灯生产线、8000万元的金山纸业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4)规划面积7.76平方公里的金门陶瓷工业园区:目前已与乌海市海美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5亿元建设5条生产线的意向性投资协议。(5)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的新技术开发区和25平方公里的竹园物流园区正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毕节试验区(大方)食品药品产业园区:申报毕节试验区生物产业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于今年5月4日通过省级专家组的评审;累计投入1.46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征地1900亩,兑付资金5485万元;投入4500万元,推进三通一平工程;完成了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园区规划面积15.34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测绘、项目库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预计投资8100万元建设长为3.24公里的同心大道、投资3900万元建设长为1.46公里的神农大道动工建设,计划7月中旬完成建设任务;计划投资5300万元建设长为2.8公里的蓝雁大道、投资5700万元建设2.5公里的振兴路开工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标准化厂房全面启动,力争今年底全面建成;计划安置580户的首期安置小区全面启动,同时投入580万元启动安置房建设12套2080平方米。园区共引进企业10个,共计引资13.95亿元,其中已开工建设5个:投资6.8亿元的四川蓝雁集团大方农牧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投资1.4亿元的大方金维宝刺梨公司开工建设,场平工程完成75%;四川新荷花饮片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成立的贵州金质药材有限公司已在园区注册,并正在进行药材基础建设;浙江天健集团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1.5亿元的“香精厂”进场施工;哈尔滨圣泰集团出资500万元与大方县共建“毕节农工同心职业技术学校”,计划9月份开学。已规划选址5个:贵州威门药业拟投资2亿元在园区建设2个药厂,已进行规划选址,占地200亩;地奥集团总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建设两个制药厂进场开展工作;投资5000万元占地50亩的辣椒制品厂已入园选址;深圳君安华投资公司计划投入1.5亿元, 计划建设制药厂一个、占地150亩,进场施工;大方县工厂化育苗中心计划投入2000万元,占地20亩,已入园选址。
(四)县城供水得到保障。如培书记和吉勇专员十分关心和关注我县县城群众吃水问题,有网民反映用水困难,如培书记两次批示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群众饮水问题,确保群众有水吃;吉勇专员多次电话调度,要求我县做好群众供水保障工作。面对县城群众吃水困难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到位。2010年干旱期间,投入450万元修建了双龙洞应急供水工程;今年年初,再次投入1595万元修建敞口龙滩供水工程。目前,从县城供水状况看,每天正常供水需7000—8000 m3,虽县城原主要供水的小箐沟水库(总库容123万m3)、宋家沟水库(总库容73.5万m3)水库均已处于死水位状态,不能向县城供水,但当前双龙洞供水工程每天向县城供水2000 m3,敞口龙滩供水工程每天向县城供水4500 m3,加上县城水井提供一定的供水,目前县城供水基本饱和。对于网民的反映,我们也跟了帖子,具体说明了县城供水有关问题,同时也感谢广大网民对大方县城群众吃水困难的关心。敬请如培书记和吉勇专员放心,我们将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群众存在互相攀比心理。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4月28日批复同意了《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明确将大方县的大方镇等13个乡镇列入总规范围,但根据地委、行署2010年批复的统一年产值标准规定,大方镇的金鱼等11个村征地补偿标准按31000元/亩执行,其它村及乡镇补偿标准按27669元/亩执行。为此,被征地群众心理不平衡,征地不支持、不配合。
(二)拆迁补偿标准与市场差距大,群众期望值高。目前我县商品房价格普遍在2500—3000元/平方米之间,而按照有关规定,我县原出台和执行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均在1000--1800元/平方米之间,与群众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为此,征拆时出现部分群众阻工,延缓了建设进度。
(三)安置补偿标准有待健全完善,群众存在后顾之忧。我县在金龙新区、工业园区和毕节机场建设中均规划了搬迁安置小区,但因建设方式和补偿机制尚在讨论和征求意见中,同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也刚刚建立,还需加大规范和落实,群众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保障困难,因此在征地拆迁中不积极配合,甚至出现个别阻工现象。
(四)投融资难度大,工作推进缓慢。为加快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县在2007年成立了建设投资公司,并先后向农发行等部门融资贷款4.3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奢香大道、运煤公路、环东路及一大批通乡油路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自去年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我县拟实施的杜鹃大道、迎宾大道等新建道路只能通过BT方式选择施工单位。
(五)土地审批缓慢,商业开发无法启动实施。由于全省用地指标十分紧张,今年,我县金龙新区、工业园区开发已按要求上报了五个批次共161.6693公顷用地,但至今全部都没有审批,我县只能依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特殊政策,解决部分小项目急需用地,为此,商业开发用地就不能实施,想通过土地增值收益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实现。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关于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精神,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作为头等大事,结合“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广泛推进学习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抢抓发展的意识,努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
(二)按照地委、行署的安排,根据省政府最近批复的《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区内的补偿标准进行调整规范,争取尽快实现同城同价。
(三)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结合群众生活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拆迁补偿实施方案》、《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方案》等,加大落实力度,努力解决群众生活、生计保障的后顾之忧。
(四)加大融资贷款力度,尽快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紧紧抓住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有实力、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参与大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将已具备开工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BT、BOT等方式选择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五)进一步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努力缓解用地指标不足压力。一方面,从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全县34个乡镇同时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争取通过多轮验收指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省、地下放土地审批权限的机遇,加大与省、地国土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争取尽快多审批城市开发用地指标。
(六)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城市建设队伍建设。根据当前工作需要,拟组建房屋征收局(正科级)和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副科级),分别负责城市建设的房屋和土地征收工作;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提高城市建设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加强规划执法队伍建设,坚决制止违法违章建筑滋生蔓延。努力形成领导干部开动脑子会干善干,甩开膀子大干快干,沉下身子苦干实干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城市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关于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情况的汇报
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省住建厅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形成了以市财政直接投入为主,公用事业改革和BT模式融资为辅的融资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现将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
(一)投资结构。2010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 2443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5491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834万元,BT模式融资35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753万元。
(二)融资主要渠道。除财政投入外,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奖补带动、公用事业改革、BT模式融资为主要渠道。在“两气一水”工程建设中,市政府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加快管网建设,2010年“两气一水”工程共完成投资1.1亿元,政府奖补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6110万元。在城市集中供气方面,2003年,我市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外资,与中国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企业改制工作。采取BT模式引进山东星通电讯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建设共用地下弱电管网,并于2003年由山东星通在我市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济源市星通城网共用管道有限公司,加快城市地下弱电管网建设,2010年共投资弱电管网建设357万元。
(三)组建投融资公司。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2011年3月份,我市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隶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管理,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融集、项目开发、建设经营和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工作。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壮大资本实力,增强融资能力,建设“借、用、管、还”的一体化投融资公司。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思路
(一)充分利用融资平台,拓展项目融资渠道。一是壮大融资公司实力,我市计划对住建局下属部分单位进行国有资产整合,整合后的净资产纳入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目前已确定整合工作方案,整合后进行企业注册,实行企业化运作;二是开发融资项目,我市计划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城市污泥处置建设项目,虎岭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采取BOT模式进行招商引资;三是申请银行贷款,计划利用市政道路、桥梁项目和廉租住房项目申请农发行贷款。
(二)实施公用事业改革,推动公用事业民营化。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出发,总结我市中裕燃气公司改制的成功经验,继续改革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采取TOT模式将其存量设施或新建设施和经营权进行限期转让,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采取公开向社会招标形式选择经营单位,获取的资金重新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转让—收益—投入”的良性循环。
(三)整合供热资源,规范城市供热管理。针对我市现有两家供热企业同时供热,管理困难的现状,政府计划对两家供热企业进行合并,采取政府收购经营或出售给一家经营的方式,规范城市供热管理。
虽然我市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融资公司注册资本主要为土地、房产,现金注册比例较低,加上主要承担公益性项目,没有经营收入,偿债能力差;二是受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高,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三是在融资平台的经营管理上,缺乏良好的运作机制,投融资专业性人才欠缺,项目的洽谈、实务操作能力较差。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融资公司经营管理机制。政府部门要牵头出台投融资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投融资公司在筹建设立、经营决策、业务运作、内部控制、债务管理、外部监督等环节的要求、职责和责任主体,指导融资公司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运转机制,促进融资公司的高效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一是财政部门应增加现金量补充融资公司本金,推动公司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格局;二是改变投入方式,扩大投资规模。对于能带动社会投资的项目,可采取财政贴息、投入资本金等形式,以较少的公共财政支出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三是建立债务偿还保障机制。政府应拨款设立长期稳定的偿债基金,或将每年超预算收入作为偿债基金,以解决公益性项目的偿债问题。
(三)融资规模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政府要依据经济发展实力和可支配财力,考虑本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规模要与地方财力
相适应,投资规模要控制在政府财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特殊情况下,负债建设虽有必要,但也要考虑今后的还款能力。
(四)建设投融资专业队伍。应加强学习外地市先进投融资经验,大力引进投融资专业人才,加大投融资理论及实践培训力度,组建专业投融资队伍。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百里杜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汇报材料(最终版)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汇报材料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以来,一直本着“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统筹规划”的理念,以有效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景区资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措施,用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促进管理,严格保护景区资源,促进百里杜鹃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现将百里杜鹃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规划工作基本情况
(一)统筹推进,抓好各项景区规划编制工作。
百里杜鹃于1987年正式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由毕节地区建设局、黔西建设局、大方建设局联合编制完成《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2010)》,并于1995年10月获省政府批复。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后,为提高风景区总体规划对景区发展的指导性,在省建设厅和行署的指导下,2008年初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93总规进行修编,据实调整了规划范围,科学确定了景区数量,规范编制了篇章结构,明确了花海文化城的选址,在2010年10月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总规修编获批后,百里杜鹃立即着手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是高标准编制花海文化城规划。总规确定花海文化城建设选址并通过评审后,立即委托国内外(十四家选五家)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编制花海文化城概念性规划,经地区、管委 1
会相关专家及领导评审、比选,最终选定了香港UDI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的规划理念,并由该公司和深圳城市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同时作了8个专题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11年7月获行署批复。花海文化城路网规划已由佛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启动实施。花海文化城控规获得批复后,按照低碳、生态、环保、园林等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进行旅游服务中心、生态移民旅游精品示范村,教育卫生等各项规划设计等建筑施工工作。
二是积极启动其他建设项目规划。根据修编后的总规,编制完成了百里杜鹃大草原游客接待中心(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景区游步道规划等多个景区详细规划;组织编制了辖区内的四个乡总体规划和景区内的重点村庄整治规划,并于2011年7月下旬组织了评审,规划已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二)领导重视,加强规划资金保障。
百里杜鹃管委会专门设立规划编制专项经费,不断加大规划力度和规划投入。2008至2010年规划编制总经费达711.38万元,其中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80万元、旅游服务功能区概念性规划24万元、旅游服务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28万元、旅游服务功能区城市设计25.38万元、四个乡和十一个村规划154万元等。2011年用于规划编制的总费用达904万元,其中普底彝族风情古镇改造规划618万元,村规划及其他规划286万元。2012计划启动22个村规划以及花海文化城部分单体建筑规划设计、百里杜鹃四个乡以及花海文化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规划设计工作,预计规划资金200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在认真编制各项规划的同时积极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实施花海文化城1、2、3号主干道、5号次干道和五号支线建设、花海文化城行政中心建设、景区景点提级改造、东门景系统建设、西门景系统建设、普底彝族风情小镇市政改造、百里杜鹃国际度假中心、旅游精品示范村、旅发大会主会场建设、会展中心建设等项目,使景区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三、近期建设规划
按照党工委、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加快百里杜鹃城镇化进程的相关工作部署以及百里杜鹃“十二五”规划工作要求,近期规划主要建设入口旅游服务区、中心综合服务区、水西特色住区一二期、文体活动区、花卉研发区、商务酒店区、主题酒店区、文化会展区、行政办公生活区以及花海文化城市政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见附件一)。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92.38公顷,其中居住用地86.04公顷,行政办公用地10.68公顷,商业用地39.97公顷,旅馆业用地13.28公顷,文化娱乐用地6.17公顷,体育用地8.97公顷,医疗卫生用地2.54公顷,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09公顷。
四、存在的困难
(一)体制机制不顺。百里杜鹃行政区划还没有通过国务院
审批,没有真正的“户口”,很多项目都要借助黔西和大方才能落实,景区建设难度大,很多行政许可都无法进行,景区管理开展难。尤其是在建设进程中规划执法管理、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方面受到很大制约。
(二)季节制约明显。目前百里杜鹃的旅游项目现主要是观
赏杜鹃花,而杜鹃花花期一般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单一的杜鹃花观光旅游项目季节性特别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百里杜鹃的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相应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难度。
(三)工作基础薄弱。一是百里杜鹃所辖四个乡都是原大方、黔西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乡,各项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基本没有旅游服务设施。二是四个乡都没有经过评审的规划,给景区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三是四个乡和重点村庄的规划建设刚刚起步,各项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基础薄弱。四是人才匮乏制约各项工作开展。
五、下步打算
(一)全力抢抓机遇,破解发展和季节瓶颈。
目前毕节市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发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13号文件《关于加快毕节实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毕节撤地建市的契机,百里杜鹃抢抓发展机遇,力争解决行政体制和机制制约因素,同时借贵州省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百里杜鹃召开强化科学规划引领,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积极在辖区内探索开发具有长期性度假型的旅游项目,加大白龙洞、大霄洞、百里杜鹃湖、百里杜鹃大草原、米底河景区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景区旅游业态,按照“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生福地,避暑天堂”的目标打造百里杜鹃四季游,破解季节制约的难题。
(二)强化招商引资,落实规划蓝图。
加快花海文化城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着力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强花海文化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高品质旅游服务功能区,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四个乡“五古”彝族风情小镇打造和沿街立面的改造,加大精品示范村的规划建设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集镇和村庄,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百里杜鹃旅游大发展。
(三)强化管理执法,建设和谐景区。一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配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管理班子,配齐人员,抓培训、抓养成、抓作风、抓规范,做到管理不越权越位、不违纪违规,确保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的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二是尽快申报行政执法资格。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切实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的行政执法资格的申报工作。三是加强协调管理。以依法管理,合理管理为基础,以文明管理,和谐管理为核心,确保管理规范化、人性化。
(四)强化部门职责,加快发展速度。
鉴于体制机制因素,目前城乡建设规划局职能职责覆盖建设、规划、房产、城管等,下一步工作将尽快成立质监站、安监站,并积极对接联系房屋产权证的办理事宜。
二〇一二年三月六日
第四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刘严萍,何继新,王磊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在城市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双重压力下,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实例,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关键词:基础设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管理模式;中新天津生态城
一、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虽自2001年以来,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在欧美国家产生,并成为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被视为解决城市因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一个系统化途径,但其更多地侧重于规划层面。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日益具有现实意义。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现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开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市场化进程,概括而言: 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和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一般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进行建设项目管理。按照2015年6月1日正式施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具体可以采用投资-建设项目-运营-移交、投资-建设项目-拥有-运营-移交、投资-建设项目-移交-运营等方式。
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目前政府直接投资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和保障,因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是很完善,各城市的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都处于探索阶段,基本表现为政府自己组织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政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两种模式。
以上两类基础设施的管理均出现了诸多弊端:(1)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不能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项目本身对城市环境和公众利益所带来的破坏;(2)面对多种性质类型的基础设施项目,部门间的组织体制关系纷繁复杂,管理不善;(3)公众发挥外部环境破坏的监督作用的途径和信息有限;(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忽视环境效益,因而出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经济与环境效益不协调的局面。
因此,城市率先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对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界定
绿色供应链管理(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1]。
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并无统一定义。综合国内外文献[2-5],本文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中,由政府、企业根据系统内外部环境,共同制定和完善城市建设项目所用原料、施工、运营、回收技术的质量和环境管理标准,并进行内部质量和环境监督,同时协调公众等外部监督主体的整个管理过程,通过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规划、协调和优化控制来实现项目利益相关方在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课题来源:2015天津建委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建设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体制机制与政策激励体系研究)作者简介:刘严萍,(1979-),女,河南汝南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研究。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2015年5月,天津市政府出台《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方案》,重点研究实施“创立、改造、限制和废止”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资源行动,推进产业绿色化。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6,7]。综合而言,中新天津生态城最适合作为推进建设领域供应链管理的试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许经营方案实施流程必须遵照《办法》,基于此,并结合基础设施不同类型项目各自的特点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具体情况,现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探索,表述如下:
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天津市绿色供应链管理指导小组级别应设置在财政局、审计局、规划局、建委、国资委以上,和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应处于平等协作地位,共同协调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并具有最终调整权和决定权。
城市基础设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平衡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保证各主体服从统一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的调整,因此必须依靠行政力量,政府理应成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首要核心主体,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工程合同、环保法规、绿色采购及建造标准等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而项目管理公司是市场主体,不具有保障环境效益的行政权力,应处于政府指导下的供应链核心主体地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作为二级管理的主管单位,是市政府下设的直属部门,是二级层面上的首要核心主体,作为公共利益的体现者和维护者,必须从根本上负担生态城内所有基础设施绿色建造的指导和管理责任,对上向天津市绿色供应链管理指导小组和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负责,向下指导中新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项目和管理。为此,必须建立绿色建造项目信息发布平台,网上公开供应链信息,统一市场准入,公平择优确定投资人,披露城市基础设施在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项目、绿色运营阶段的相关管理信息,与审计部门共享信息,保护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各类资本平等参与、投资回报合理、运作透明。
中新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在政府监管下,实施公司法人负责制的专业化管理,接受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接受规划、土地资源、建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接受公众对于生态城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到建设项目运营全过程的环境效益的监督。通过中新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的管理,可将所涉及的勘察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制造供应商、供应商和物流方,甚至银行、基金机构等金融支持方纳入到一个供应链中。首先,中新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和政府之间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的项目合同,明晰各自的权责,不达绿色标准则须承担相应责任。
公众肩负绿色供应链的推进过程的外部监督的社会责任,是城市管理多主体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重要推动力量。
五、结论
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实例,探索性地提出政府与亚太经合绿色供应链中心共同引导、投资与管理分离、审计与社会监督结合、经济与环境效益并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参考。参考文献:
[1] 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铮.国内外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57-160 [3] 柯洪,尹贻林.公共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7):149-152 [4] 杨耀红.我国建设项目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探究 [J].经济师,2005(7):143-145 [5] Koskela L.Application of the new production philosophy to construction [R].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1992 [6] 蔺雪峰,汪波,冯剑丰.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城市治理研究 [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84-288 [7] 纪泽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项目与管理的多元共治模式探析--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 [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4):20-23
作者联系方式: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严萍,邮编:300384 手机号:*** E-mail: liuxiawy@126.com
第五篇:黔西南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oc
黔西南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等重点投入,并向西部地区倾斜,这些政策为我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05-2009年我州共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29.5亿元,主要投资向为农林水利、民生工程、社会发展、交通、高新技术等,极大的改善了我州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7县供水工程,除晴隆县水源点困难外,其于县城供水能力达到100%,建设规模为日供水11.9万吨;建成日处理3万吨兴义市桔山污水处理厂和日处处理2万吨的兴义市下午屯污水处理厂;除安龙县外其他县(区)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建成1247套廉租住房;兴义市城市道路油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兴义市遵义路立交桥、兴义市民航大道、兴义市弯塘河治理工程、兴义八一公园、兴义老城区人行天桥、贞丰县金丰大道、安龙县城区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兴仁县兴仁大道一期等工程,建成兴义市威舍镇、兴义市郑屯镇、安龙县德卧镇、册亨县丫他镇四个重点镇的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兴仁巴铃、望谟打易、册亨冗渡等重点镇供水工程。目前延安路改造及那坡立交桥工程完成总投资的26%,西南环线完成总投资的16%,峡谷大道主体完工,文化路完成总投资的79%,宜化大道完成总投资的56%,民航大道完成项目总投资的91%,栖霞、坪东大道延伸段完成项目总投资的65%,东环线道路工程完成项目总投资的38%,桔山路完成总投资的48%。重点规划建设了顶效、威舍等一批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