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教育美文赏析之《发现身边人的价值》
发现身边人的价值
一位街头卖艺者,在地铁站里演奏小提琴曲。45分钟过去了,他赚到7.17美元。
没人知道,这个拉小提琴的,是约夏·贝尔——当今世界上最伟大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巴赫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他平时每分钟演奏酬劳是 1000美元。
仅仅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坐在剧院里聆听他在地铁站演奏的同样乐曲,得花一二百美元。
《华盛顿邮报》把它写成新闻,获得了普利策奖。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实验呢?他们想向社会提出三个问题: 1.在平凡的地方,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 2.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 3.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实验表明:这三点,我们都做不到,远远做不到。是当地人的素质太差,欣赏不了这样的音乐?
事实上,演出地点位于华盛顿城区核心地带,出入者多得是戴着响亮头衔的人物:政策分析师、项目管理员、专家、顾问等。
实验的结果,与人的素质、欣赏水平无关,只和人性有关。
同样的美,供在高堂之上,就是无价的;放在脚边,就是廉价的。这是人类的通病。凡是够不着的,永远觉得了不起;凡是触手可及的,永远觉得没价值、没品位,唯恐避之不及。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第二篇:安全经验分享之身边人身边事
安全经验分享之身边人身边事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每天行走于公司的管线之上,穿行于配套小区之间。几乎所有配套户都认识他。他也几乎为每一户人家进行过安检,耐心、细致、娴熟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一直好评和信任。对于仍顽固使用直排式热水器的居民,他熟记每家每户的门牌号,定期上门走访安检,同时不忘进行安全理念的灌输。每次安全考试他都会名列前茅。他常说:我睡觉都总是提着半颗心,生怕哪儿一疏忽出了漏子。我们这行就这样,事关老百姓的安危,只有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他,×××公司××。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全年365天,甚至大年三十,他每天八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检查前一天的巡线安检安装记录,安排今天一天的工作。在每一个抢修现场,每一个疑难安装现场,每一个小区通气现场都无一例外的会出现他的身影。他总是说,我们挣得就是这份操心的钱,所以事无巨细务必小心谨慎。他,×××公司××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关心着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安全。酷暑高温,他会张罗机关人员慰问巡线安检人员,及时补充各种防暑降温用品。每一个节假日前,他都会提醒各位同事出门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雷雨时节他总是会在大家伙都离开公司后检查每一个插座开关,关闭电闸,然后再默默离开。每一次出行,他都会要求开车人员在达到目的地后发个短信报个平安。他,×××公司××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公司的安全平稳运行是他的头等大事,高过于女儿的高考,父母妻子的生日。他走过公司的每一寸管线,检查过每一个配套小区,打开过每一个阀井,巡看过每一个调压箱。打开他的相机,全部都是他走过这些管线、设备时拍下的备忘相簿。多年的燃气行业经历让他深深明白,安全就是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他也总是告诉大家伙要腿勤,嘴勤,手勤,多走走看看,多做做安全贯宣,多写下巡检备忘。他,×××公司××
这就是我要说的发生在我身边的,关于安全的故事。我相信,在每一位读者的身边都有着我所说的这样的人。他们是你、我、他身边最为平凡,普通,却功不可没的一员。安全无大小,无关乎性别、年龄、岗位、级别。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安全。
安全隐患像个幽灵,总是以一种客观、无时无刻以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而存在,总是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演变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但是,这些不安全因素何时能演变成事故,以何种方式演变成事故,演变成事故的后果如何,危害性多大等等方面,却有着不确定性。它会躲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静静的等待我们疏忽大意的时候。安全不是小事,构成安全的却都是一个个小事,点滴之间的举手之劳汇聚成坚韧的安全之缆,保障着安全之舟的乘风破浪。这些小事,说出来矫情,不说出来悲情。做出来琐碎,不做出来破碎。
2010年年初,我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撞车事件。在医院的ICU病房里的几十个小时,是我永生难忘的。在此之前,我只会浅薄的感慨时间的匆忙事实的无常以及生命的软弱,却从未如此深刻过。硕大的病房被生命仪隔成了一个个狭小逼仄的空间,我被固定在床上,只能眨眼望见头顶的十六块天花板。灯火的通明让你忘记了时间的流转,剩下的只有痛苦的呻吟和抢救室匆忙的脚步声。那几十个小时,有人永远的走了。那个人或许几分钟前还在你的隔壁,你还能感受到他微弱的生命气息,听见他的生命仪工作时发出的嘀嘀声。可是就在一瞬间,他的世界就只剩下了空白。那种恐惧感是油然而生的,是凉彻脊梁的。
生命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性和短暂性。这个世间最残忍的两个词莫过于物是人非和天灾人祸。我们拼其一生所奋斗所博取的不过是善终二字。那些躲在角落里的隐患带着若有如无的气息等待着我们的疏忽大意,然后仰天长笑的看着一出出的悲剧,空留下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我们最不愿最不想的事情。小细节承载大安全,我们能做的最多的,最好的不过是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路灯,雷雨时候关闭电源,远离树木,离开家时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行车时不疲劳驾驶,一个温馨的提醒,一个善意的搀扶,这些都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庄严承诺。做好身边事做细身边活,让生活更美好。
这就是我要说的故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第三篇: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总结
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
教育活动总结
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第二税务分局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分局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活动。
一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通报近一年来发生在本系统的违纪违法案例,用身边人发生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进一步提升廉政教育针对性,切实起到深刻的警示教育作用。
二是组织集体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再次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增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
三是组织专题研讨。组织党员针对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谈体会、讲认识,使党员干部对自己所在部门和岗位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进一步警醒,汲取教训、引以为戒,提高遵纪守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是开展常态化提醒教育。逢会必讲廉政、谈话必谈廉政,做到常提醒、常打预防针,时刻紧绷廉政弦。
第二税务分局
2020年3月27日
第四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20xx年x月xx日,xx派出所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活动,作为此次活动开展的参与者,我看到此类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看到少数公安干警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走向了犯罪的深渊,结果令人痛心,我对此感受很大,启发很大。
一、坚定信念,以案为鉴,构筑防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坚定信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失去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xx等人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下,在金钱、官位、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道理;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等现象。在当前新时代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2、以案为鉴。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认真分析了xx等人的情况,自已的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作了反思:一些领导干部不注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踏上了不归路。通过这些例子说明,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我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应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增加“四个意识”、加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果为人民谋利益之外的事做多了,会出大事,轻则政治上死亡重则生命上死亡。如果是这样,怎么能对得起党组织的培养,对得起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对得起关爱自己的家人。过此次教育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映教材中汲取了数训,从点点滴滴要求自已。
二、找到差距,认识不足,认真做到防微社渐
1、在理想信念方面。按照党的高标准,严要求衡最,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要求不严,特别是看到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放松,认为世界观改不改造就这么回事了,改造好了没人说好,改造差点也没人说坏。
2、在宗旨信念上。不求进取,意志衰退。认为年龄大了,提拔没有咱的事,好事没有咱的份,得罪人的事别靠近,再干一些年头就回家,所以在工作中有些事差一不二就行了,什么创新、争上游的精神没有了。
3、在作风建设上。在廉洁自律上也有放松之处。
4、在政治学习上。学习坚持不经常,认为学得再多没啥大用,能维持工作现状就行了,所以,学习不求深,满足于知道精神就行了,更谈不上经常学习。
三、明确目标,积极整改,永葆公仆本色
通过此次警示教育活动,认识到了我自己的不足。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克服和纠正。
一、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
要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要克服学不学没用的思想,持活到老学到老,克服退坡思想。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件与一面教育相结合,注意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标准。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组织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要彻底转变作风,尽职尽责地工作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堅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工作质量。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树立清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改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要求自己,持为政清廉。不以党内存在腐败现象而气馁,不以一个人改变不了现实而颓废,不以法不责众而放纸,要从自我做起,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第五篇:法律电影赏析之造雨人
1.老太太遗嘱问题的案子
2.白血病青年的赔偿案和与老练律师的周旋
3.克莱尔的家庭暴力案及其与鲁迪的感情进展
三条主线是交织在一起进行交代的,但整体看上去却又杂乱,因为他们不无联系:老太太要定遗嘱,鲁迪在过程中租用了老太太的房子,鲁迪同情白血病青年并带他出去游玩,途径老太太家并让其与老太太下棋,克莱尔因受家庭暴力影响,而鲁迪又与她有过同样的经历,他们产生了感情,鲁迪把她安置在老太太家避难等等等等。总之,三条线无时无刻不出现微妙的联系.
而法庭一战,是本片的精华所在,面对强力的对手.他作为一个才刚毕业的年轻律师,经验,资格,人气,他要什么没什么.而支持他最终获得胜利的,可能只有一条:良心. 而这,也是最终他放弃律师这个行业的原因.他无法抹杀自己的良心,无法面对一个恶贯满盈的当事人而却还要花费权利为期辩护.而自己却又没有扭转整个行业的这种力量,到此,为了在将来的生活中不迷失自我,为了不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他无奈,他惟有放弃.
银行家的名声近几年来有点臭名昭著,他们被看做是贪婪、奢侈和不诚实的代表,更别说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不过相比起银行家们新近几年才获得的臭名声,律师们大概已经习惯了公众对他们的揶揄嘲讽了。像电影《造雨人》中所说的那样,有关律师的笑话不胜枚举,律师们对此其实还有点引以为傲。
这其实有点令人好奇。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律师所扮演的角色和需要承担的义务其实非常重要,对正义的维护和追求离不开专业法律人士的努力和付出。电影《造雨人》改编自美国著名畅销小说作家John Grisham的同名小说,所要探讨的似乎也是这个问题。作者没有否认律师的重要性,而更多的是在批判律师们在工作中利欲熏心、被金钱驱动而逐渐丧失了年轻时的理想。他把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律师,和一群资深律师做了一番最直接的对比,让他们直接在一个法庭上为两方完全相反的利益代言:一个代表着弱势群体,另一个则代表着大企业,这种对比和反差极其强烈。
我觉得电影本身排得不错,很紧凑很精彩。但故事所要讲述的寓意却有点肤浅和简单化。片中那位年轻律师的理想和热忱确实非常感动人,也很宝贵;然而我们更应当注重的不是他选择为谁、为哪一种利益代言,而是他对工作的认真仔细,以及他面对当事人时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司法体制本身讲究对抗性,事实和正义只有在通过观点的交锋之后才能更清晰地浮现,没有一个律师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先对当事人进行一番审查,然后才决定自己是否愿意为其代言。事实上,这样明哲保身的行为其实是非常自私的。反过来说,再罪恶、再丑陋的个人或组织也应当有权利享受到司法制度公平公正合理的对待,而律师作为司法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在任何情况下、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有责任履行义务、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这是律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更何况,为魔鬼代言不意味着你自己也要变成魔鬼,为骗子辩护时你还是能够只说真话。我记得大一在上《英国司法制度》的时候,专门有一课讲司法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对律师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是所谓的“Cab rank rule”:律师和当事人,就如同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关系,或者说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律师不能拒绝为任何人代理,就如司机不能拒载、医生不能看到病人是个杀人犯就不救一样。
当然在现实中,更多的律师恐怕是因为代理费太少而不愿为某些当事人申辩。大企业、大公司财大气粗,有钱请到众多优秀的律师为他们主张利益;而很多穷人可能就无法负
担高额的诉讼费用,风险代理于是也就应运而生。传统的律师一般都是计时收费,费率当然也取决于律师的声望、经验和水平。而风险代理律师,则预先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费用,只有当其为当事人打赢官司、获得赔偿后,才按比例从中抽成。电影显然是非常支持风险代理这种方式,因为它为穷人打官司开辟了捷径,正义似乎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但实际上除美国以外,很少有国家允许风险代理。一个原因也许是风险代理可能鼓励一种不健康的诉讼文化:当事人打官司的成本接近于零,而可能获得的收益却很高,于是像喝咖啡烫到舌头之类屁大点的小事也要闹上法庭,弄不好甚至还能搞到一大笔钱,但整个过程中却严重浪费了已经非常有限的司法资源、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而且风险代理之所以能在美国如此成功,也与美国另一个特殊的法律制度——惩罚性赔偿——有关。全世界也很少有国家像美国那样,在个人对抗企业这样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允许所谓惩罚性赔偿的存在。传统的司法理论一向认为,当一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法律有责任纠正错误,返还原告受损的利益,但仅此而已。例如若被告偷了原告一块钱,那在民事上最合理的司法补偿就应当是让被告返还那一块钱。而惩罚性赔偿则会要求被告在那一块钱的基础上再向原告赔偿一笔钱作为其行为的惩罚。这其实在逻辑上是有点说不通的:若说在刑事案件中个人的权利在面对强大国家机器时还应该得到更多的保障的话,在民事纠纷中他们的权利义务应当完全平等才对。若被告犯了一个错误,让他纠正这个错误就是,若要惩罚也是国家通过刑事审判程序对其惩罚,为何要强迫他向原告进行超出义务范围之外的赔偿?这样做难道不伤害到了被告的权利?法律的天平应该保持完全的公平,不应向原被告任何一方倾斜,即使是看起来更弱势的一方。
所以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风险代理的流行提供了基础。因为个人有可能在民事纠纷案件中获得超出正常赔偿额度的赔偿,风险代理律师们才会甘冒分文不取的风险帮客户打官司,期望通过提成来获得更大收益。电影中把初出茅庐的风险代理律师描绘得品德高尚、充满理想,其实是有点简单化了这种律师的形象:事实上在美国,成功的风险代理律师的收入可能是所有律师中最高的,甚至超过华尔街的金融律师。而他们的名声其实也并不怎么高,说实话他们可能真的非常像中国古代被人鄙视的所谓“讼师”: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煽动陪审团开出天价赔偿,从中捞取油水。
而这也体现了美国司法制度中一个经常被人诟病的问题。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在许多方面它运作确实非常完美。但只有在美国的民事纠纷案件中,陪审团不但可以对案件结果做出裁决,甚至还能决定赔偿的金额——也就是说,陪审团不但对案件进行裁决,还可以量刑。如果说裁决本身还能算是在专业人士引导下,普通人可以凭常识做出的决定,量刑可就是一个高度仰赖经验的专业技能了。只有一个对其他类似案件都非常熟悉、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也有充分掌握的专业法官,大概才能准确拿捏分寸,做出一个合理的判罚。否则每个陪审团给出的赔偿金额南辕北辙,而且常常更取决于律师们煽情的成功与否而不是先例或法律本身,那公平性又何以维护呢?这也难怪美国的惩罚性赔偿会不断爆出数千万乃至数亿的天价赔偿,风险代理律师们也赚得盆满钵满了。
根据保险条款的不同性质,通常有基本条款和附加条款,法定条款和任意条款之分。基本条款是指保险人根据不同险种规定的关于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本事项,它通常印制在保险单上,构成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附加条款是指在基本条款的基础上,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对权利义务的补充规定,它通常对基本条款的内容加以扩大或
者限制。例如,扩大承保责任、减少基本条款规定的除外责任或者承保范围等,以满足投保人的需要。通常,保险人事先印制附加条款的相应格式,在与投保人就特别约定的事项达成一致并填写完毕后,将其粘贴在保险单上。法定条款是指法律规定必须明确规定的条款。法定条款的内容包括:保险人名称和住所,投保人、被保险人名称和住所,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保险标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保险价值;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支付办法;保险金赔偿或者给付办法;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订立合同的年、月、日。任意条款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自由约定的条款。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前条规定的保险合同事项外,可以就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事项做出约定。通常,任意条款也由保险人根据实际需要订入保险单条款,如人身保险中对保险金额加以限制等。编辑本段保险条款-谨防“霸王条款”
2004年,中消协公开征集保险业的不平等条款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后,在年底提出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4条寿险和6条车险点评意见,被媒体称作保险业的十大“霸王条款”。这些条款主要涉及免除保险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和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等方面。保险作为极具专业性的一个领域,保险公司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享有制定格式合同天然优势的商业企业,利用自身的“专业”和“优势”制定一些有利于己方获取商业利益的显性的“霸王条款”。保险业利用立法的不完善而制定的“隐性的”“霸王条款”正在成为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合法利器”,在保险消费者合法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保险业的诚信、商业道德也在被质疑,成为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羁绊。修正不合理、不公平的“霸王条款”应该成为保险消费者与保险业共同的愿望,当然,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确的行使保险合同审查权,同样会促进和缩短“霸王条款”回归公平与合理的进程的与期限的。
点评线索一:随心所欲调费率,单方变更不协商
条款:《××重大疾病保险条款》第七条:“保险费率调整本公司保留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之权利„„本公司进行保险费率调整后,投保人须按调整后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
点评意见: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非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任何一方无权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要修改费率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保险公司不能独享费率调整权,也无权强迫原投保人接受变更后的保险费率。
点评线索二:理赔扣除互助款,只讲利益无信誉
条款:《个人住院医疗综合保险附加特约条款》第七条:“保险给付削减。
若因意外伤害或疾病所致住院费、住院手术费和医院杂项费可依法律及政府之规定而有所补偿,或从其他福利计划或医疗保险计划(包括社会医疗保险中从个人医疗账户中扣减部分)取得部分或全部补偿,保险人仅负责补偿剩余部分,并以保险金额为限。”
点评意见:投保人从互助补贴中受益不能作为保险公司减免自己责任的理由。
如果适用补偿原则只给部分报销,必须在订立合同时明确告知消费者,由其自愿选择是否投保。
点评线索三:文字、口头双限制,住院津贴难求偿
条款:××保险公司《住院××保险条款》第八条:“被保险人每次住院天数须超过十五天者,须事先向保险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保险人同意后,保险人方对超过十五天的住院天数部分给付住院医疗津贴,否则,保险人对每次住院的住院医疗津贴给付以十五天为限。”
点评意见:被保险人因病住院,住院天数应由医生诊断后决定,保险公司只能对此进行“核实”,核实后属于保险责任的必须依法赔付。
但这种进行核实的“义务”却被保险公司擅自改变为自己的一种“权利”,并由此获得了对承担保险责任住院期限的单方决定权。
点评线索四:理赔须知事后给,自我免责无效力
现象:一些消费者反映,有的保险公司在签订保单时,只提供保险单,对于《保户理赔须知》、公司理赔规定等在出险后才出示给消费者,并以此为依据少报医疗费。
点评意见:《保户理赔须知》、保险公司理赔规定等,是出险后理赔的重要依据,在签订保险合同前,保险人必须提供并作明确说明。如事先未进行明确说明,根据保险法规定,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的条款不产生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