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
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的饮食。牧区以肉、奶及奶制品为主,粮食为辅;农业区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肉食以牛、羊为主,也食猪肉、鹿肉、黄羊肉。各种奶制品是辅助品。饮料有牛奶、羊奶、马奶和用牛、羊奶制成的奶茶,此外,还有奶子酒。米食有
米,面食有馍馍、面条、炸制的蒙古果子、油茶、饺子等。蔬菜不多,有马铃薯、白菜等。招待客人最高的规格是吃羊头和羊尾。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早餐多是奶茶、奶油、米、油炸制品或糕点。午餐无固定时间。晚餐吃肉,最后在汤内放少许面条。爱饮红茶,喜白酒且饮量大。蒙古族一年中有四个节目,即:春节、中元节、端午节和重阳节。此外,还有传统的“那大慕大会”,会上有民族式的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游节活动,并进行物资交流。
二、回族。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回族在饮食方面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也不吃动物的和自死的或非伊斯兰教徒屠杀的牲畜。水产品只食有鳞鱼无鳞鱼及水鱼,海参等类均忌食。回族很注意卫生,在主食方面大都与汉族相似,但每逢节日要炸油香、散子及各式各样的油炸制品;糕点要吃清真的;肉食方面吃牛、羊、鸡肉;饮料方面喜欢喝茶。回族人民的民族节日主要是“
节”,又称开斋节,还有“库尔班节”,此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即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这一天要杀牛、羊、骆驼;此外还有圣诞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是纪念的节日。回族在礼俗方面,反对不敬
者,禁止用食
开玩笑,不能用禁止的东西作比喻。在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十个,除回族外有
柯东乡族、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在接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民族风格和食俗习惯。
三、藏族。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人口近三百万,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几省的部分地区。藏族人民历史上多信奉喇嘛教。藏族人民的食俗也很讲究,主食是糍粑,即用炒熟的青棵或碗豆磨成的炒面。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喜受的饮料。一般早点吃酥油茶、点心、糍粑;午饭吃“哲色”、肉包子、馅饼等;晚饭一般吃手抓肉、面条、面片等。菜的花样不强调多,但量要精。烹调口味以菜为适宜。忌食鱼、虾、螺、驴、狗肉,不喜欢吃海味。
四、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新疆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人口约五百万,占自治区人口的五分之三。维吾尔族及其它新疆少数民族一样,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或高兴时,欢乐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表现了人民开朗、活泼、乐观的性格。维吾尔族是很讲究礼貌的,对长者尤为尊敬,不论走路、讲话、入座都要先请长者先行。维吾尔族在食俗方面讲究主食,对副食不太注意。主食的种类很多,如手抓饭,此外还有包子(蒸包和烤包)、、面条、汤面、拌面、炒面及玉米糊(维吾尔族又称“吾吗汁”)等。菜肴主要是牛、羊、鸡肉和蔬菜。炒菜必须加肉,很少吃素菜。对维吾尔人民来说,“无肉不算菜”,吃菜一般不超过三个。炒菜不用酱油、麻油,只用盐、花椒、胡椒、洋葱等佐料,多用羊油菜要丰满。手抓羊肉、包子、抓饭最好用大盘,哈萨克族就餐可摆刀叉。饮料一般都是奶类,喜欢喝奶茶,也喝茶水。维吾尔族习惯一日三餐。餐毕,要做一个简单的仪式,叫,然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即为失礼。在饮食方面,禁止吃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骆驼肉,在新疆还禁止食马肉、禽类,禁食鸽肉。维吾尔人睡觉时,禁忌头东脚西四肢伸直仰睡。维吾尔族和回族一样,主要是肉孜节和库尔班节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还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区)之一,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13个主要民族。此外,还有东乡、壮、撒拉、藏等共47个民族。由于这些民族的风俗各异,他们的服饰风格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城镇,散居伊犁、北疆、东疆和乌鲁木齐市。勤劳勇敢的维吾尔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姿的服饰便是维吾尔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
维吾尔族民族男装,是以“袷袢”式服饰为主要款式,“袷袢”常用彩色条状绸作面料,这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传统式衣料,名为“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织造细密,衣质轻软,是缝制“袢”的好面料。冬季穿着皮制“袷袢”,十分保暖。
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爱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缝制,常见的有大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裙装,内穿淡色衬裙。她们偏爱本民族独创的“爱得来斯绸”缝制连衣裙。
“爱得来斯绸”即扎染绸,织造工艺独特,色彩变化多端,纹样若断若连,错落有致,可根据图案需要
染成各种颜色,争奇斗艳,绚丽多彩,整体纹饰既抽象又浪漫。“爱得来斯绸”堪称维吾尔衣裙质料精品,每逢假日或喜庆佳节,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着不同花色、纹样的爱得来斯绸缝制的花裙。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艳华丽。
维吾尔男女老少有戴帽冠的习俗。都喜爱戴“朵帕”(四棱小花帽)。帽冠上的图案纹样装饰绚丽多彩。维吾尔花帽不仅选料精良,且工艺精湛。花帽的图案与纹样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这与地域环境有关,南疆喀什地区花帽样式繁多,尤以男花帽显著,它是以黑底白花纹为主,采用色彩对比强烈、格调典雅的“巴旦木”图案,按纹饰的线构成,棱角突起而显出立体感。和田、库车地区的花帽则以优质的丝绒作面料,又配以色彩各异的丝绒线缝织,吐鲁番地区的花帽则以色彩艳丽著称。伊犁地区的花帽则突出线纹的流动感,花帽造型扁浅圆饰,纹样简洁概括。维吾尔妇女戴小花帽,平时常披各色彩色头巾。冬季包厚实的大头巾。
维吾尔人的鞋多为牛皮面制作。在农牧区生活的劳动者大都自己制鞋,也有制作鞋、靴的民间工匠。穿皮制鞋靴是维吾尔人传统的习惯。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吾尔人的衣装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维吾尔年青人。他们选择了西服、茄克衫、T恤衫等现代衣着,特别注重服装与鞋帽的搭配。现代维吾尔妇女对于衣料的选择非常注重,夏季,选质地轻柔发亮的乔其纱、闪光绸、真丝或进口花瑶,冬季则是毛料呢绒制成的西服大衣,款式新颖华贵,内衬薄花呢裙服或羊毛织成的连衣裙,穿丝袜、高跟皮鞋,衬出她们丰满健美的体型。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生活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牧民居住在随着季节转移牧场的毡房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哈萨克人则逐渐定居。
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人的衣装,主要质料是毛皮,其特点是宽大,厚实。皮大衣白板朝外,毛朝里,不装布面,腰束宽皮带,附系生活的小物件,适应放牧需用。如遇出门走亲访友办事,则穿富有民族特色的、带有装饰韵味的皮大衣。大衣款式别致新颖,用黑羔皮挂里,大衣面料是结实的黑条绒布,考究的也用绸缎作面,衣长过膝,无扣,腰间扎镶银饰,宝石的腰带,佩挂小刀,配上精美的镶饰宝石的刀鞘。
由于地域环境,气候温度的差异,哈萨克族帽呈现不同类型。阿勒泰山区牧民,冬天戴尖顶四棱狐狸皮帽,皮帽两侧有护耳扇,帽后沿垂下,帽冠呈三角形状。
哈萨克牧民为了骑马放牧方便,下装以长裤为主,裤腰、裆部宽松而耐磨,多用青布或黑色条绒为裤料。年青牧民穿大口裤,裤的边缘绣饰草叶纹,或几何纹图案。窄口裤则是为了套靴便利。
连衣裙是哈萨克妇女的日常着装,她们喜爱红色,艳丽的连衣裙,妇女们穿着红艳艳的连衣裙,外罩镶花边的坎肩(背心),胸前缀饰彩色扣、银饰等装饰品,走亲探友或逢节日则套上一件长过膝的坎肩,质料多选择金丝绒、彩色平绒,胸前缀饰宝石、金、银饰片。
回 族
回族人主要居住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以及伊犁、霍城等地区。
回族男装多为黑色、深蓝、深驼色的对襟短装,长及腰部稍下。裤长及脚面,内穿白布衫或外罩黑色坎肩。老辈人在冬季穿青色长袍、长裤,扎白色裤腿,戴白色圆形软帽,或黑色平绒圆形小帽。
回族妇女爱穿短装,款式为右袄大襟短袄,质料以绸缎,花布为主。常穿深蓝、青色长裤,有的在裤角边绣花。绣织的花纹寓意深长,有的象征吉祥、美好愿望的百鸟朝凤、菊花、凤仙花、月季花,手艺精细。城市居住回族妇女也爱穿连衣花裙。
回族是讲礼仪的民族。外出时,必须衣冠整洁、戴帽、穿鞋都非常讲究。
蒙古族
新疆的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着镶边、宽松长袍。袍服下摆有开衩与不开衩式样,腰间束红、黄、绿色大绸巾。
蒙古族女袍款式独具,为立领、对襟或大襟衣袍,质料多为彩色绸缎,袖口、领口边缘镶边饰,袍服喜欢用紫红、金黄、深绿等颜色。
蒙古族牧民重视鞋靴制作。从选择皮料到鞣皮以及皮靴的式样,要经过周密的考虑。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的克孜勒苏自治州,部分散居南疆的乌什、阿克苏、英吉莎、塔什库尔干等县及牧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人从事农业、手工业。
柯尔克孜族大部分牧民逐水草而居,夏季居住毡房、冬季则安居在气候较暖的山谷地带所筑的四方形土屋内。服饰的特点具有草原牧民的共性和本民族服饰特征。
柯尔克孜族多从事畜牧业,所穿着的衣装大都取自牲畜的毛皮或家织毛布。男装用家织驼毛布或棉布面裁制成一种无领,对襟,无扣,长过膝,袖长过手指,黑布缘边的长外衣。冬季穿皮大衣或皮裤。年青牧民,穿着的长外衣或短装衣裤,在衣袖口、臂肘部、领口外绣上鹿角纹、羊角纹、驼形纹、山鹰纹样,保持了古代传统的、具有草原牧民纹饰的特征。夏装以绣花圆领衫为主,或束绣花腰巾,套上镶边饰的黑色坎肩,再穿青布长裤、戴上白色毡帽。色彩对比强烈。
冬季,柯尔克孜族男人戴的帽冠以优良皮质或细毡制成的高顶、方形卷沿帽,两侧的护耳特别长,外出可卷上帽沿遮蔽阳光,遇有风沙则将帽沿垂下。“托甫”是柯尔克孜族人一年四季常戴的帽冠,它以红、绿、紫、蓝等色的灯芯绒制成,既防沙、外观也美。
柯尔克孜族女装多姿多彩。妇女爱穿鲜红、明艳的连衣裙,裙的质料多是绸缎,花色鲜艳,边饰缀一圈茸茸的绒毛,显示华丽而富有。她们的帽冠非常有特色。新嫁娘的帽冠被姑娘视为珍贵的首服。此帽冠以金丝绒或红色平绒作面,用上好的水獭、旱獭皮制成帽冠,形状呈大圆顶型,帽冠四周镶饰串珠、金、银饰片,或缀饰缨穗,珠饰与羽毛,其特点是色彩明丽,晶莹闪亮,引人注目。
平时,妇女们戴红色、绿色、紫红色头巾,喜戴装饰品。
锡伯族
新疆的锡伯族,是1764年由清政府抽调来的东北锡伯八旗兵丁一千多人及随军家属约3千多人,他们在伊犁地区驻防,西迁的锡伯族先在这里定居,繁衍逐渐发展成现代的新疆锡伯族。他们大部分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锡伯族男装与满族人有相似之处,但也保留本民族特色。锡伯人常穿对襟长袍,下摆左右开衩。质料以丝绸或布料为主,以青、蓝、棕色为主色调。中老年妇女仍保持传统式的旗袍装,款式多吸取满族旗袍装与其它民族特点,质料以色泽鲜明的绸缎或方格布为主。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帕米尔高原。“塔吉”一词,在波斯语中意为“王冠”。能歌善舞的塔吉克人,享有“世界屋脊居民”、“高山之鹰”、“云彩上的人家”的美誉。
塔吉克人大部分聚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散居沿喀喇昆仑山脚下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的高寒地区。多从事畜牧业,种植青稞、豌豆等耐寒作物。
体魄健壮的塔吉克青年与老人,都有一套优质的皮装。夏季,为适应高山多变的气候,也穿皮装或絮驼毛大衣,戴白色翻毛皮帽,脚穿用羊皮制成的鞋帮、牦牛皮作底的长筒皮靴。穿上皮靴,过冰川、攀雪岭,行走自如。
塔吉克妇女肤色白皙,俏丽健美,喜穿红色或绣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塔吉克少女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绣制的圆形帽冠。帽沿四周饰金、银片和珠饰编织的花卉纹样。帽的前沿垂饰一排色彩鲜艳的串珠或小银链。
塔吉克姑娘都精于刺绣,她们不仅重视衣饰胸前、领口袖口的装饰,还特意装饰身后,使衣饰的整体协调。
第二篇: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
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第三篇: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蒙古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回族:回族男子服饰“回回帽”,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是很有特点的。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三大节日。
藏族:肥腰、长袖、大襟是藏装的典型结构。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
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维吾尔族:维族男子喜穿长袍──“袷袢”,右衽斜领,不用纽扣,用腰带扎腰;妇女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男女都喜欢戴称为“多帕”的小花帽,穿皮靴。妇女的饰物有耳环、手镯、项链。最爱吃羊肉。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苗族:一是衣服、胸围镶边用的锦边,苗语称为“耕”。二是锦带,宽2至3厘米,用作裤带、袋带、背带等,青年男女恋爱时,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织的锦带赠送给情哥。三是锦幅,苗语称为“伦”。锦幅多用作背面、背带兜等。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族的狗,彝族的酒”。
第四篇: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
云南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而这些少数民族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一些民族的祭祀活动、婚嫁风俗、丧葬习俗等可谓有趣而怪异,但是又各不相同,还有千万别忽略了他们的特色美食和服饰。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一些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的有趣而怪异的生活吧。
1.我们首先去看看人口最少的独龙族的婚嫁习俗吧。
独龙族的男女青年如果相爱就会相互赠送定情信物,女方给南方的是独龙毯,而男方给女方的则是一把锄头或者背篓。
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婚人,说婚人必须带着茶壶、茶叶、香烟和茶缸。到了女方家中,不管女方家人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旺旺的,放上茶壶,然后取出茶叶和茶缸,把女方家的碗拿出来,做好泡茶准备。女方家人不管同不同意,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女方的父母,然后是女方的兄弟姐妹,最后才是女方自己。接下来才开始说婚事,说到一定的时候,如果女方父母将茶一饮而尽,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女方自己也喝了茶,那么说明这门亲事成了,如果女方家人没有喝,那么需等到第二天晚上再来,第二天不行就第三天晚上再来,如果三天都没有喝,那么就要等到来年再来了。
一旦结婚,就不能离婚,如果女方抛弃男方,就由女方家里的未婚姐妹来抵,如果没有,则要退回所有彩礼。而如果男方抛弃女方,女方只能少退或者不退彩礼。
这就是独龙族的婚嫁习俗。
2.说到独龙族婚嫁习俗不得不提到一个更为有趣的婚嫁习俗—走婚。
走婚是摩梭族的独特习俗,摩梭族是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它以母系氏族为社会主体。这里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
男女双方如果互相爱慕便会约定幽会信号,每当夜幕悄悄降临后,男方家庭中成年男人们就出去了,他们当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东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女方)家。对方的姐妹们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到来。她们晚间特别忙,当家长的母亲更是双肩重担,既要打点舅舅和兄弟出门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与小孩们,还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来幽会。女方家中成年姐妹众多,但来幽会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会暗号和传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会让他进自己的闺房,姑娘的闺门一定要对好暗号她才会轻轻打开,大木摞平房母屋里住着年老妇女与儿童,她们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他们这种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的婚姻风俗就是走婚。所以摩梭人根本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情爱观念与道德标准,与我们完全是两码事。一生中男人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落个两袖清风。一旦他的女朋友关门拒绝,或者男人们喜新厌旧,往日情意便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场春梦,这也是一个迷。
3.说了两个有趣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也不不能不提的。说道丧葬习俗,大家首先一定会想到“僰(bo)人悬棺”。
其实云南的土家族在古老的时候也有悬棺这种做法,今天他们的丧葬习俗主要是火葬、天葬、土葬。
火葬 人死后用布条缚为蹲状,双手合十,拇指撑于下颌骨,盖上布日瓦(遮尸布,颜色因亡者年龄有异,老人为黄色,青年人为白色),装入木制坐棺。
在葬礼期间,请喇嘛念“指路经”。亲友前往祭奠,祭奠品一般为烧纸、馒头。若是女儿、外孙,另加哈达一条、油饼12个、茯茶一包。送葬之日用坐棺抬到野外,取出布日瓦,将尸体面向西方,置于用一百二十片土块砌的塔布(焚炉)内,砸碎坐棺以柴火焚化。三日后将骨骸拣入长棺彩骨灰盒中,暂埋它地。第二年清明节移入祖坟。非正常死亡者则埋于外阙。
天葬 将亡人置于山野中,让鹰鹫啄食。如三日不见来食,则请喇嘛诵经焚香祈祷,或挪于它地以吃完吃尽为止。此种葬式多用于孩童。
土葬 棺材式样与汉族相同,多用柏木做成。葬仪必请喇嘛念经,治丧期一般为五至十天,家中老人亡故后,男子要翻穿褐衫,腰系麻带,脱帽。妇女不穿红着绿。从埋葬后的第三日起,家人每天下午要带上柏叶、烧纸、炒面、茶水去奠祭,一般以49天为朔。当年春节不能贴红窗花,改贴绿窗花。
4.这就是土家族的丧葬仪式,而普米族的丧葬习俗与土家族又不尽相同。
普米族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在人病危时,要通知近亲来探视;死时,要鸣枪放炮,通知村内各家;在死者面前放置供品,点上青油灯。村邻人闻丧后,便携带一个饭团、一个鸡蛋、半寸宽的一圈猪膘,前去吊丧,物品供死者。
人死以后,必须洗尸:把樟脑树皮剥下,放入水中煮沸,加入香料,用其对死者浑身进行洗刷,并在面部、鼻、耳、眼等处抹上酥油,据说有防腐、防用。同时在死者口中放入一块银元。洗尸完毕,将尸体摆成曲肢坐式,上肢交叉,男双手扶肩,女则双手交叉在胸前,以白麻布从上捆到下。捆尸缘由,是将死者恢复成原来出生时的状态,便于再生成人。
捆尸完毕,将其装入白麻布袋中,然后再装入一呈长方形的棺木中,棺上画有图画,盖上有圆形花纹,前后左右刻画着死者归宗的路线图和生前饲养的牛马家畜图,供死者享用。停尸期间,亲友邻居都来吊丧,送上礼物。主家则将客人送来的衣物挂在室内,并悬挂死者子女送的名叫“达珠”的开路经,其上标明了死者寻找祖先的路线。
普米人死了实行火葬,火葬的日期由巫师选定。每个村寨都有一个火葬场,事前在火葬场准备好烧尸的木柴,将其搭成房屋的形状,中间堆入松明。送葬那天的鸡鸣时,就开始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请来的喇嘛和韩规首先要到火葬场念经。然后送葬的队伍便出发,最前头由一人牵马引路,一人拿着火把,一人拿着送魂路线图,四人抬着棺木跟随其后,最后面是送丧的亲属。到了烧尸场把尸体从棺木中取出,架在柴堆上,棺木也拆散放在一起焚烧。烧尸时,首先由喇嘛从四角点燃,然后由烧尸人负责焚烧,母系制地区是由一母系血缘的两个男子担任,父系制地区是由男方家族中的两个男子烧尸。他们以尸体烧得快为吉利,否则,就认为死者留恋家里的财产,遇到这个情况,家里人就需不断把衣服、粮食、猪肉、食油、酥油等,投入火堆,认为这样才能满足死者的要求,加速焚化。
普米族火葬的破费很大,穷苦人家当时若无力举办火葬,就将棺木存放在深山,几年后再补行火葬仪式。焚尸时,注意不使遗骨全化为灰烬,第二天由死者亲人亲自去收取十三根焚剩的骨头,装入骨灰罐中,其余的骨灰撒掉或就地掩埋。灰罐的形状是小口凸肚,放进骨灰后,不封罐口,盖上松毛,在罐的底下开一小孔,作死者灵魂出入的地方。
来自
罐罐山是普米人的习惯称呼,原意是埋骨灰罐的山,也即普米人的坟地。按普米人的习惯,同一氏族的骨灰罐都集中在一个坟山上。一般地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罐罐山,选择在陡峭的山坡上;这里的森木茂密,人迹罕至,周围的树林是受到保护的,树木长得好,意味着吉祥,子孙兴旺。
如果要把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都介绍一遍,那么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除了婚嫁和丧葬习俗,他们的祭祀活动和各种礼仪、饮食习惯、服饰文化等等也是有趣和怪异,这些有待大家继续探讨。
第五篇:各少数民族的谚语
哈萨克族 一勺勺积累起来的东西,不要用桶倒了出去.不出毡房的人,当不了好牧民.不是为了打狼,而是因为怕狼吃羊.回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走平路要仅防绊脚的石头,过丰年要想灾荒的年头.饭后百步走,胜开中药铺.白族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不怕巨浪再高,只怕划浆不齐.饭焦没人吃,人骄没人爱.景颇族 刀不磨快不好砍柴,孩子不教育不能成材.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喜欢出头露面高于谷穗的植物,是人人讨厌的稗子.塔吉克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维吾尔族 无能的猎手总是怪猎枪不好.手鼓响声虽大,鼓心却是空的.大蛇不死,后患无穷.珍宝中最贵的是金子,语言里最美的是谚语.---蒙古族 最干净的是泉水,最精炼是话是谚语.---哈萨克族 格言是学者智慧的结晶,愚昧的人则难以理解,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猫头鹰则变成了瞎子.---藏族 不受苦,就得不到幸福.---壮族 长辈种下树,后代好乘凉.---哈萨克族 水滞船不走,人懒事难成.---壮族 只怕懒汉不耕,没有黄土不生.---保安族 阴暗的夜晚别只贪睡,办事的时候别辞劳累.---蒙古族 没有干劲的人好吃,没有思想的人好睡.---蒙古族 闲时做来急时用,渴了挖井不现成.---维吾尔族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藏族 懒媳妇爱打扮自己,勤媳妇爱打扫屋子.---哈萨克族 志大的好汉,身心不闲;手巧的妇女,手眼不闲.---蒙古族 说了的话不要推翻,做了的事不要中断.---蒙古族 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蒙古族 能在空中高飞,不是羽毛之力;福气全靠劳动,并非土地之功.---维吾尔族
勤劳的人肚子饱,懒汉只说命不好.---柯尔克孜族 聪明人事事先动手,愚蠢人事事落人后.---哈萨克族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蒙古族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理.---朝鲜族 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蒙古族 懒驴总嫌驮子重.---维吾尔族 话语用道理衡量,行为以实践检验.---蒙古族 鹰看高飞,人看行为.---蒙古族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补钉能补洞,却补不了烂.---藏族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苗族 宰只羊一瞬间.养只羊得一年.---哈萨克族 信心加决心,打开聚宝盆.---满族 不敢翻越高山,哪能到达平原.---藏族 只要比赛就有一胜,只要肯学就有一成.---蒙古族 走千里路,看第一步.---仫佬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塔吉克族 不见,上山看;不懂,问老者.---门巴族 不怕不知,就怕不学.---土族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壮族 生存的价值在于战斗,青春的可贵在于学习.---维吾尔族 只有孜孜以求的人,才能够获得知识.懂得知识的价值者,才是有知识的人.---满族
功夫到家,石头开花.---朝鲜族 好射手不是他的箭出名,而是因为他射得准.---苗族 学习不温习,雨过湿地皮.---彝族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毛难族 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乳.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塔吉克族 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朝鲜族 聪明的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哈萨克族 骑马不研究马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骑手.---藏族 骑马要有缰绳,学习要有机灵.---蒙古族 金子不生锈,智慧不退色.---柯尔克孜族 闲聊等于假死,思索等于磨石.---蒙古族 雨勤水草好,口勤学问高.---蒙古族 大河是安静的,有学问的人是谦虚的.---蒙古族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壮族 有理不在高声,有才不在宣扬.---回族 有知识的人,在人前不说都懂;无知识的人,在人前都说学过.---哈萨克族
自己不知道的问别人,大人不知道的问小孩.---哈萨克族 蠢汉话大,牛粪堆大.---纳西族 还未长毛就想飞,肯定跌落在土堆.---朝鲜族 别把自己看成聪明伶俐,别把别人看成傻瓜笨蛋.---蒙古族 学无老少,能者为师.---纳西族 空袋子竖不起来.---乌玫别克族 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人前听.---满族 走路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蒙古族 眼睛望着天,走路会跌交.---乌玫别克族 想向别人传道,先要自己懂经.---藏族 知识渊博的人,只讲知道的事.---维吾尔族 高高在上的人算得什么英雄?浮萍只会在水面上飘摆游动.---维吾尔族 流水冲不走重石头.---乌孜别克族 早不起能误一天的事;幼不学能误一生的事.---布依族 寅时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蒙古族 知道一分钟确实可贵,就应该珍惜每一秒钟.---回族 在千百只黄羊群里,如果无目的地放枪,可能一只也打不中.---藏族 好马全凭强壮,好汉全凭志强.---蒙古族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景颇族 能力同肌肉一样,锻炼时才能生长.---藏族 卓越的人受到挫折,能使他更加倍努力.---藏族 少时易变,青年易错;有错不改,错上加错.---僳僳族 在他偷公鸡的时,不给一点教训,将来他会偷牛.---珞巴族 向上抛石头,留心自己头.---蒙古族 小树容易弯,青年人易错.---藏族 三天路强作一天走,走完了至少躺十天.---朝鲜族 火气一来,智慧走开.---乌孜别克族 飞鸟因贪食而被捕捉.---乌孜别克族 求人诚意,教人诚心;行行有学问,事事要用心.---蒙古族 白天的行动,夜间扪心检讨;明天的工作,今天周密计划.---鄂温克族 拉烈马缰绳要长,争问题肚量要宽.---藏族 成事惟有多远虑,败事都由少思考.---鄂温克族 肚油从何来?吃得肥;教训从何来?吃过亏.---蒙古族 脚勿踏两船,心勿摆两面.---壮族 喝酒不过量,玩笑要适当.---柯尔克孜族 话多易错,线长易断.---藏族 说话要真实,招手要有事.---藏族 若只庇护自家狗,定与邻里不和睦.---蒙古族 制服猛虎非英雄,抑制脾气真好汉.---维吾尔族 一怒之下踢石头,只有痛着脚趾头.---朝鲜族 土地长粮就好看,牲口长膘就值钱.---彝族 上阵的骏马,勒紧缰绳还想奔;睡觉的懒猪,驱它吃食也不动.---藏族 对牛生气没有用,向马动脚无益处.---瑶族 用时不爱惜,就要损坏;做时不慎重,就要失败.---蒙古族 老人经历过什么就讲什么,小孩看到什么就讲什么.---壮族 耳有一双,话只一句.---维吾尔族 好马一鞭飞驰,懒马千鞭不走.---维吾尔族 见不到坏蛋,辨不出好人.---藏族 肚里没毛病,哪怕饮冷水.---蒙古族 青蛙常常忘记,它曾经是蝌蚪.---朝鲜族 要有三条妙计,狮子也能当马骑.---蒙古族 看见蚊子拔剑.---朝鲜族 聪明人量力办事,糊涂人想一步登天.---哈萨克族 莫把别人的赞赏当作财富.---维吾尔族 马打滚的地方,一定会剩马毛.---维吾尔族 夸奖好人,好人会得到勉励;夸奖坏人,坏人会不知高低.---乌孜别克族 顺坡泼水,水哪有不流的呢?把话说透,人哪有不懂的呢?---蒙古族 登山没有背石的,下水没有揣纸的.---蒙古族 热粥难喝,人心难摸.---壮族 想估好一件事,要把一年当一天;一件事要失败,只在一时刻之间.---傣族
过河要掌握水性,少出闲力;说话要抓住中心,少说废话.---藏族 鲜花嫩草的美丽,牛是从来不知懂的.---蒙古族 允诺要慢,履约要快.---回族 彩虹虽美是现象,惊雷虽响是空声.---藏族 慢慢熬出来的茶味道好,慢慢讲出来的话意思明.---藏族 艰难时需坚强,欢乐时需谨慎.---蒙古族 空勺塞到嘴里没味道,空话听到耳里没味道.---维吾尔族 有酒大家喝才好,有话当面说才好.---回族 批评人当面好,夸奖人背地好.---蒙古族 性情爽快的人朋友很多,躯干笔直的木材用处大.---蒙古族 和好人交朋友,遇事有好帮手;和坏人交朋友,到头来挨石头.---乌孜别克族 朋友好与坏,困难时候便分晓.---蒙古族近邻不可断,远亲不可疏.---藏族 做事不要光在嘴上,还要在手上;看人不要光看脸上,还要看心上.---彝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常.---维吾尔族 辣子不会甜,好汉不会乖.---傣族 骑快马的,觉不出路远;朋友多的,觉不出困难.---鄂伦春族 只知道追求情人的美貌,终究会受到人们的讥笑.---壮族 结亲之前多思考,结亲之后多关照.---乌孜别克族 好女人凭双手,坏女人凭嘴头.---乌孜别克族 选婿莫选金钱,选女莫选容颜.---维吾尔族 互相信任才算好伙伴,互相关心才算好家庭.---维吾尔族 看人要看他的心眼,买马要试它的步伐.---珞巴族 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柯尔克孜族 一个博学家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藏族 三人省力气,四人更轻松;众人齐合作,百事能成功.---珞巴族 家中不睦,外事无成.---藏族 只要真理一到来,虚假自然不存在.---蒙古族 别看是温顺的小狡兔,急了也许咬你的指头.---鄂伦春族 不能把狼当羊看,不能把敌人当自己看.---维吾尔族 不要怜悯豺狼的嚎叫,那是反扑的信号.---彝族 脸黑是晒的,心黑是坏的.---蒙古族 你把贼不认为贼,你就将变成为贼.---维吾尔族 毒蛇不在粗细,坏人中在高低.---蒙古族 胸中燃烧炽烈的火焰,也别使鼻孔冒出浓烟.---蒙古族 狐狸向着猎人微笑,目的想从身边溜走.---藏族 凤凰乌鸦不同音,香花毒草不同根.---壮族 你老虎口大,我野牛颈粗.---藏族 怕则不作,作则不怕.---鄂温克族 勇敢的人只有一次死,胆小的人却有十次死.---蒙古族 老虎凶猛只有三跳之力,野猪厉害只有一冲之力.---佤族 多施肥料苗儿壮,苗壮自能多打粮.---蒙古族 栽花要栽月月红,种树要种不老松.---满族 羊是草包,越吃越好.---蒙古族 养牛没有巧,水足草料饱.---苗族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苗族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满族 睡多得疾病,哭多烂眼睛.---壮族 眼睛害病是从手上得的,肚子害病是从嘴里得的.---哈萨克族 糊涂虫不知聪明的可贵,健康人不知患病的痛苦.---维吾尔族 房子再高是人盖的,力气再大是锻炼的.---白族 懒惰催人老,勤劳可延年.---壮族 最好的药是草原上的空气.---哈萨克族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维吾尔族 话虽好听,多说惹人厌;食物虽好,多吃伤肚子.---藏族 孩子有了牙,再莫嚼着喂.---维吾尔族 马的本领露在牙齿上,人的本领藏在眼睛里.---维吾尔族 山高显得威严,水清才算好看.---蒙古族 占卜者不知自己的死日.---维吾尔族 没有神的地方,从来不会有鬼.---蒙古族 乌鸦高歌,自得其乐.---壮族 鱼儿游在水中,两眼却在外边.---维吾尔族 生在磨盘下的老鼠,还怕打雷的声音吗?---维吾尔族 有老人的家庭有黄金.---乌孜别克族 怒来理智失,疑生信任消.---维吾尔族 只要脑袋在,头发还会长出来.---乌孜别克族 水无爪子刨下坑,话没箭头射烂心.---回族 在树梢的不怕落,在树脚的却怕死.---壮族 十二岁的孩子,做了才想;六十岁的老人,想了才做.---彝族 煮饺子要水多,蒸包子要猛火.---维吾尔族 病没有好病,手艺没有坏手艺.---哈萨克族 花瓣经不起风霜,短见经不起风浪.---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