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

时间:2019-05-12 16: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

第一篇: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

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

壮族:家家户户讲究在院里点燃一堆火,彻夜通明,名曰:“迎新火”,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温暖,生活兴旺、吉祥。

蒙古族:讲究在除夕之夜阖家席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新年,午夜时,全家欢欢喜喜饮酒进餐。并且比平日格外多吃多喝,还特别讲究酒肉剩得越多越好,以示来年生活富足有余。侗族:全家人都要喝一碗稀饭,以此盼望新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鄂温克族:女人不外出,只在自己家唱歌跳舞,共庆新的一年。

苗族:把春节称作“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拷酒打烃,围坐吃团圆饭,祭祖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族:举行励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高歌欢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普米族: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庭院内,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晚上全家围坐吃团圆饭。

彝族:同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哈尼族:妇女忙着做糍烃,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全家守岁,年初一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挑水,谁挑回第一挑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达斡尔族:全家围坐守岁,清晨起早打扫庭院,大门口堆起干牛粪堆。天黑点燃。刹那间家家焰火,户户生辉。长者把肉、馒头、饼子等春节食品扔进火中,火焰越烧越旺,象征着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土家族:饭酒进餐举行摆手舞令,这是土家族最流行的古代舞蹈。

畲族:全家拜“盘古祖图”,年长的人向全家讲述祖先的历史传说。

鄂伦春族:先给本民族的祖先以及近亲长辈斟酒叩头。随后人们就端着桦皮盒环绕马圈行走,嘴里叨着“马合马合”(祝福声),还举行赛马活动。

傈傈族:“阖家”饮酒进餐,许多人背着米烃、水酒到温泉沐浴,洗涤一年陈旧,以求健康、长寿。

阿昌族:围坐吃团圆饭。人们穿上节日的艳丽盛装,杀猪宰牛款待亲友,还要演出文艺节目,邻近村寨的人都前来观看,非常热闹。

独龙族:人们身穿最好的服饰,各户及亲友之间互相邀请,共同祝贺,并以酒款待客人。

纳西族:各家各户都要在自己房前栽上松树、柏树和黄栗树。松柏长青,象征幸福常存,黄栗坚实挺拔,象征耿直,用植树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篇: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范文)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篇一: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壮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 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祭大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篇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畲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珞巴族 篇三: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

铜鼓节 农具节 吃立节 花婆节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侗族

姓氏节 侗年 花炮节

水族

卯节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彝族

开年节 唱哈节 护林节 跳弓节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达努节

朝鲜族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 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中国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护士国际节(5月12日);

儿童节(6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

记者节(11月8日)。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

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第三篇:我国的少数民族教案范文

第二课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执教者:檀圩镇中心小学 谢燊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2、通过对这五个民族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1、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二、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第7—9页,完成表格。

1、学生自学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相关图片和完成表格填写。

三、阅读与思考

1、读一读,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什么?想一想,回族男子通常会戴什么颜色的号帽?

2、看一看,从这三幅图中你了解了什么?

3、想一想,蒙古族的“马头琴”名称的由来,是否与马的头部有关系?

四、探究与体验

1、情景对话。

要求:两人一组扮演这节课中认识的民族,相互介绍有关民族的节日和习惯。

2认一认邮票上的民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分布、人口以及传统节日。几千年以来,我国的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族同胞的努力,所以我们各个民族更要团结一致。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团结一致 藏族 维吾尔族

第四篇: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

篇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摘自现代公共关系学

一、藏族

新年称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1月1日开始过年,藏历年节约3—5天。传统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又叫“转山会”;6月14日前后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的“达玛节”;6月30日吃酸奶子的“藏戏节”,又叫“雪顿节”;8月1日举行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

二、苗族

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是苗族新年。四月初八是苗族青年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的日子,现在成了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也是布依族的节日之一。

三、蒙族

一般一年一次的“那达慕”大会,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是自治区、盟、旗都举行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唱歌、舞蹈等。

四、回族

开斋节,回族又叫过小年,每年9月(伊斯兰教历)戒斋,10月初开斋。凡戒斋的人,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天饮食,期满20日是,寻看新月,见月即行开斋(如不见则封满30日),次日为开斋节,恢复正常饮食。新疆各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尔代节。每年从“开斋节”那天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回族又称过大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把“古尔邦”节作为他们的新年。这个节日,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10个民族的宗教节日。

五、傣族

泼水节是在清明节后的4月13日至15日,此时傣历为6月,是傣族新年,盛大活动就是泼水,所以叫泼水节。

六、壮族

歌墟(歌婆节)是壮族人民盛大的歌舞节日。节日活动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现在“三月三”的规模最大,少则两三千人,多则过万,参加歌唱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老年歌手,壮歌一般分五言、七言两种,每首都是四句,既是游戏又能传递感情。

七、白族

三月街也是“观音市”,在每年3月15日至20日是,是云南及邻县各族人民大的集市和节日,人们汇集大理,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

八、彝族

火把节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延续两三天。晚间,男女老糼点燃火把,察看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火把游行过后,青年男女开始欢乐地歌舞直到天明,被称做“阿细跳月”。

九、哈尼族

新年有两个:一为6月,一为10月。6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

十、水族

过端,水族话叫“借端”,意为过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岁首,每逢“亥”日,按习惯互相往来庆祝。自1959年以来,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一个亥日,举行传统的赛马和群众性的文娱活动。篇二: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 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

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

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

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篇三: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 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

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兄妹俩向祖

娘诉苦。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要他们再去奋斗。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鸟兽又来偷食。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祖娘,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并祝瑶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

第五篇:瑶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

瑶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2007年统计,广西瑶族人口152.8万人,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06%,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2%。在广西81个县市中,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六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大分散、小聚居是瑶族分布的特点。

瑶族自称有“优勉”、“金门”、“布努”、“拉珈”等。瑶族因居地不同,语言有别,文化差异,支系较多。主要有尤棉(盘瑶)、金门(蓝靛瑶)、布努(背篓瑶)、格劳(白裤瑶)、拉珈(茶山瑶)、藻敏(八排瑶)等。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6省(自治区),人口213万多人(1990),广西约占 61%。呈大分散,小集中,多与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他称有“盘瑶”、“过山瑶 ”、“山子瑶”、“八排瑶”、“坳瑶”、“茶山瑶”、“白裤瑶”等三十余种,新中国建立后统 称为瑶族。

瑶族先民在秦汉时期称为长沙武陵蛮,魏晋南北朝时期称莫瑶,隋唐时称莫徭,宋以后称瑶。宋以后有徭之称出现。从其原始居民追溯,与古代蚩尤之“尤”部落有关。长期居住山区,迁徙频繁,从事刀耕火种游耕农业,是南方山地民族之一。古代逐渐向南迁徙,明以后部分又向西徙居。汉代,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起兵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元时曾爆发湘西南吴天保起义,规模较大。明代爆发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斗争持续100多年。清时湖南江华以赵金龙为首的瑶民起义,给封建王朝沉重打击。1933年桂北瑶民起义斗争,影响也很大。瑶族有3种语言(见瑶语)。崇拜多神,受道教影响较深,祖先崇拜甚笃,奉仰盘王。1950年后,刀耕火种游耕农业得到很大程度改变,逐 步定居,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瑶族聚居的乡村,大多数修通公路,彻底改变“跣足步行”、“ 兀负背驮”面貌。

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绝大多数瑶族居住山区,东部有大瑶山,西部有都阳山,南部有十万大山,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为主,森林以松杉为多,经济作物有桐油、松脂、茶叶、香草、八角、药材等,林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

新中国建立前,瑶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如 都安、巴马、富川等地;第二类以林为主,兼营农副业,如金秀、龙胜、兴安等地瑶山;第三类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如广西西部部分石山区、十万大山中心地区、大瑶山、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区除耕作制度原始、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外,人们大都过着狩猎和采集经济生活。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瑶族地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基本改变,有的地区已使用机耕和化肥。

宋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设置土司制度,民国年间在大瑶山设立“化瑶局” 和“设治局”,后来改设保甲制度。大瑶山还存在着原始的瑶老制和石牌制,大瑶山的石牌 制组织及其习惯法——石牌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了一定作用。

下载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少数民族的除夕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

    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5篇)

    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的饮食。牧区以肉、奶及奶制品为主,粮食为辅;农业区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肉食以牛、羊为主,也食猪肉、鹿肉、黄羊肉。各种奶......

    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孟立军 社会主义时期,是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为我国当前社会......

    少数民族

    1.满族 门前插柳枝和熄灯祭扫 2.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

    少数民族

    1、 满族;2、朝鲜族;3、赫哲族;4、达斡尔族;5、鄂伦春族;6、鄂温克族;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

    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和未识别民较少,习惯上被称......

    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青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交流论文》 作者: 张芳欣 摘要: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双语教育的概念问题;开展双......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1、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