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青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交流论文》 作者: 张芳欣
摘要: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双语教育的概念问题;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双语教育的条件;影响双语教育有哪些主要因素。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双语教育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双语教育;双语教学;民族地区;语言
一、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分析
人们对“双语”这一术语的认识并不一致,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术语,是开展双语教育研究的必要前提。马学良、戴庆夏认为:“对‘双语’涵义的认识,虽然目前还不一致,但大都认为双语是个人或集体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1]他们还进一步说明:“‘双语’一词应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⑴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的国家里。⑵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处的社会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同,双语现象的发展也不平衡。⑶双语是就语言使用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共同现象而言的,即指使用语言的状况,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民族接触和民族交流。⑷所谓‘操双语者’是指已具有熟练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1]崔吉元在《开展多学科的朝鲜族双语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双语即指操两种语言,也可指双语制度、双语现象、双语问题。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包括制度、功能、交替与干扰。并主张在研究一个民族的双语时,双语的定义应该是“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2]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双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阶段,同时进行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使用两种语言。双语教育不是两种语言的机械相加,而是在两种语言教育同时进行的条件下所构成的整体[3]。严学窘在《论双语制的合理性》中认为,双语教育即使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4]。孙若穷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中认为我国的双语教育是指民族学生进行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文教育,他还指出,学习第二语言一般有两种目的,—是学习第二语言本身,如学习外国语言;二是通过掌握第二语言来学习其他课程。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目的主要指后者[5]。盖兴之认为“双语教育是指我国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中享有本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言文字的教育权利,因此在学校中并列实行本族语文和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叫双语教育”[6]。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世界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加拿大的M.F.麦凯和西班牙的M.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为双语教育下的定义,“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7]。此外,双语教育这一概念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都可称为双语教育。如我国部分学校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授课,是英、汉双语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我国学者通常称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8]。可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双语教育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设的双语教育形式。
关于“双语教学”的概念有过几种主要的观点: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学体制问题,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学方法问题,认为“双语教学”既是教学体制问题、也是教学方法问题,认为应扩展“双语教学”的概念,或用“双语教育”这个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更为宽泛的术语代替“双语教学”[9]。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民族中小学有计划地以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两种语文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其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民族语文,又能在此基础上掌握汉语文的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与学习的技能,尤其是运用汉语文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成果的能力[10]。有的学者认为,在家庭语言过渡型双语教育的框架内,除了‘民族语言辅助教学’类型外,‘双语文教学’这一术语指在少数民族社区的部分学校里部分班级增设少数民族语文课,同时教授少数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两门课程;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少数民族文字教学后,用少数民族书面语为汉语注音释义,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它指的是语言学科的教学,而不是以两种语言(即两种语言的口头和书面形式)作为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校课程的教学媒介语的意思[11]。周庆生在《中国双语教育类型》中提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育,而“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形式。由此可见,双语教育是包含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12]。笔者认为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教学,但其中一种语言为主另一种语言为辅助语的教学。
二、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双语现象客观且较普遍地存在着,各个少数民族中都有一部分人使用着汉语。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中兼用汉语的约有1806万人,约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人数的37.7%。[13]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情况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然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据预计,在中国 120 种语言中,未来20—50年间将有近20%的语言不复存在。[14]不管是本民族语言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濒危语言的民族还是不会使用或极少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都需要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这两方面的双语教育。此外,还有一些人对双语教育持怀疑态度,认为双语教育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双语教育是保存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双语教育可以通过传授母语使得民族的语言得以延续下来,同时,民族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传统等信息也得以在双语教育中传承下来;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有利于掌握主体民族语言从而更好地吸取、接受主体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威廉·冯·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是生存所必需的“呼吸”(Odem),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完整地铸刻下来,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特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民族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是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作为民族特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民族之间、民族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传承文化和知识经验、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媒介,促使民族成员之间在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产生同质性和一致性。随着各民族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在我国随着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们普遍认为只有本民族语言才能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它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渗透着民族精神,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它可以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个性。因此,一部分转用其他语言的人们又强烈地要求本民族语的回归。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一些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延续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威胁。伴随着一些濒危语言即将失传的危机,一些民族文化和传统特别是大量保存在口头文学中的重要的民族史料和传说也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需要
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汉语之所以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交流语言,成为全国通用语言,是由它的社会文化价值、使用范围及其影响等因素决定的,一个民族如果不通晓汉语,就无法与外界交流,当然也很难发展。如果不加强汉语的学习,那么语言交际方面的不适应性会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会引发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障碍,尤其在走出少数民族地区后,由于语言的不通使他们很难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使他们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也无法融入当今社会。因此,少数民族需要注重汉语的学习,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更好地为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与主体民族语言——汉语的巨大功能相比,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均具一定局限性,显得势单力薄,容易造成一种母语不重要的假象。必须承认,在不同语言的接触和竞争中,有少数语言尤其是使用人数少又没有自己文字的语言会处于劣势,甚至最终会转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情况,会随着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缓解。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民族语言是不可取代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将通过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发智力,交流和学习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里民族语言仍要发挥其重要的交际功能作用。
(三)双语教育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语言理论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事实上普遍存在着的双语使用者使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理想的环境中,儿童的双语乃至多语的同时习得是完全可能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母语的学习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非对立的。本民族语水平越高,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帮助越大。对少数民族来说,本民族语的学习有助于第二语言即汉语的学习和掌握。早在八十年代,我国就在壮族和彝族中做过双语教育试验,结果证明,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在通过实施双语教育后,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汉语。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和记忆在复习、巩固汉语教学中所学到的东西。实验证明,凡是认真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学生成绩都高于非双语教学的学生。此外,双语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他们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与表达思想的能力,它还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儿童的智力。1986年实施的“白—汉”双语教育的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双语教育也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汉语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处理新时期的民族语言和汉语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在通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以民族语言为主、兼学汉语,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 实施双语教育,执行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不仅尊重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为各民族培养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保证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这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开展双语教育的条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其中有29个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对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是他们最古老、最辉煌的成就,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创造能力的主要表现。民族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内部交际的媒介,而且还是同一民族的人们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语言中已经积淀了一个民族长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语言和文化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只有口头语言的民族中,他们的文化主要依靠口头语言来保存和传播,因而口头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仓库,也是民族文化的桥梁。民族语言的丧失就会造成文化空虚,而别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民族语言的作用如此重要,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语言的功能在逐渐降低。以我国的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着双语现象,即他们既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也需要使用汉语。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才可以且应当进行双语教育。当然,各个民族地区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来开展双语教育。
此外,须对双语教育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以双语现象为前提的双语教育是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这反映在师生的认知、情感、个性与行为等各个方面,他们接受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心理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参与双语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也在心理方面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对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育;反之,如果师生准备不足,双语教育的成效则甚微。
四、影响双语教育的主要因素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由于社会变革、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历史地理、人口分布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双语教育各具特色。影响双语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对双语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民族语言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的民族语言政策是否具有平等性、建设性,对该国的语言使用现状与未来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民族的文字应该成为第一种文字。”我国实行的是“民汉兼通”的语言、文化方针与政策。“民汉兼通”是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由于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复杂性,导致民汉双语教育的复杂性。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和有利于各民族平等繁荣发展原则。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里,坚持“多元一体”的“民汉兼通”语言教育政策,将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任务。
(二)语言文化环境对双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民族或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地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特点,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使用需求。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中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但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北方若干个语言文字较完备、历史文献较丰富、语言文字统一性、普及性较高,语言文字使用人口较多、语言文字使用区域较大的少数民族为代表的长期保持性双语教育;另一类是以南方一些人口相对较少,有语言无文字或文字不完备、历史文献相对不丰富、语言文字统一性、普及性较低、语言文字使用人口较少、使用区域较小的少数民族过渡型双语教育。在民汉双语教育中,把语言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民族语还是汉语上,这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语言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语言人口数量、质量与分布类型对双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麦凯和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中指出:在描述一个双语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作为第一语言所拥有的使用人数。原则上说,说某种语言的人数越多,它的社会地位就会越高,尽管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说一种语言的个体数量和所在人口总体中的比例终将要发生变化。其中一种因素就是生育率,它在所有语言群体中可能并不相同。另一种因素是移民,它可能有利于一个群体而不是另一个群体。最后,双语环境中的社会压力的相互作用可能改变不同语言习得的速度,增加或减少使用每种语言的个体数量。这些情况放在一起,能随时显示语言的分布状态并能进行预测。还应该记住,不同语言的使用人数在地域或各种社会层次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它能够并且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每种语言使用人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都有极大的不同,不同社会层次之间也同样各不相同。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持双语者的人口数量占该群体总人口的比例对双语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持某种语言人口数量又受婚姻、出生率、移民以及双语社会压力的影响。持某种语言族群群体与个体的人口质量,即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制约着双语教育。持某种语言的人口分布类型对双语教育的影响,而这又必须考虑语言聚居区、杂居区、城镇与乡村、不同社会阶层等因素。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民族融合和人口流动成为影响双语教育突出的因素。
(四)双语教育中师资和教材成为双语教育的显著影响因素
实行双语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师资问题。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只有这样,双语教育才会有成效。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主要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而高等教育为双语教育提供的双语师资非常有限。双语教育师资紧缺成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教材的开发问题也是双语教育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环境的差异和各民族的意愿,编写不同程度的语言教材和参考资料,使少数民族的学生掌握和使用汉语和民族语。此外,要根据城乡社会差异和东西部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编写适合个少数民族的教材,制定不同的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以适应少数民族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五、结语
澄清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涵义,是双语教育研究的前提。双语教育对于我国民族地区以及我国多元文化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适当适宜的开展双语教育是可行的。在开展双语教育时,应注意到影响它的一些重要的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顺利的开展。
注释:
[1],.[J].,1984[2].[J].[C].成都:,1986.[3]转引自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4]学窘.论双语制的合理性[J].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论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5]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杜,1990.[6]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P47.[7][加]M.F.麦凯,[西]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1989.[8].[J].,1998(2).[9]转引自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10]李谨瑜.试谈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1992(4).[11]转引自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12].[J].,1991(3).[13]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双语使用和双语教学备忘录[J].中华民族,2002(10).[14]吴铮,闻静.近二十年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述评[J].长江学术,2006(3).参考文献:
[1][加]M.F.麦凯,[西]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杜,1990.[3]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多元文化与西北民族教育研究丛书[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5]滕星.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J].民族教育研究,2000(2).[6]燕国材.质疑双语教育[J].探索与争鸣2004(8).责任编辑:孙增余
第二篇: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年论文
题 目: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 生 姓 名 :
扎吾任·江阿别克
学
号 :
1204010151 所 在 院 系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
小学教育
届
别 :
2012届
指 导 教 师 : 黄芳 职称(学位):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1 前言................................................................1 双语教育的定义......................................................2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3 调查结果............................................................3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3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3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4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4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4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4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5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5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5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5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5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5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5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5 结语................................................................5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学生:扎吾任·江阿别克(指导教师:黄芳)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融入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在教育方面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共生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不仅能学好自己的语言文字更能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官方用语的汉语。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双语教育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待完善之处,对双语教育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完善双语教育。新疆是一个民族自治地区,生活着十多个少数民族,新疆的教育水平相对其他省份是落后的,发展新疆教育水平对于发展全国教育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新疆双语教育,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发挥双语教育的作用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的责任。本文将结合新疆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完善新疆双语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疆地区 双语教育 教育模式
Abstract: China is a multi-national state, with 56 nations living and developing together.The nation Han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orities, vice versa.In terms of education, teaching with mandarin and that with minor languages co-exist.Schools with minor-language-teaching were established in regions abundant in the minorities.The emerg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not only helped the minorities master their own mother tongue, but also assisted them in learning mandarin,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It normally takes some time to develop, so it is bilingual education.Xinjiang is a typical multi-national autonomy where more than 10 minorities live there.However, its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ehind that of the rest of provinces, and its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boosting education nationwide.I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study and better exploit the potentials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o further explore measures to enhance it.[Key words]: Xinjiang region, bilingu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
前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不同。我国民族的分布基本上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肯定大多以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在这个地区也会有不少的汉族,如果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那么你很难与少数民族朋友交流,而少数民族不会说汉语也很难与汉族交流,毕竟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方式。在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下,同时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少数民族一定要掌握作为我国通用语和官方用语的汉语,新疆世居民族有十三个,除了回族没有自己的
语言文字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教育水平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反过来,不断的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的国家就会得到发展,所以发展、完善双语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像新疆这样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必然要开设双语学校,并且不断完善、改进,以达到最佳效果。新疆双语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双语教育的研究会使新疆的教育不断发展,会是教育事业上的最有意义的事儿。
双语教育的定义
双语教育广义上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上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M.西格恩等在《教育与双语制》中提到:“双语教育,是描述各种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教育计划。在某一时期,同时或连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非一门学科”。在《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传授科学、数学、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不提国际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W.F.麦凯和M.西格恩在1987年写的《双语教育概论》一书,在国际双语教育界颇有影响。各国学者在对双语教育下定义时基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将双语教育看作一种较特殊的教育体系或一种较特殊的教育制度;二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同时或间隔性地使用两种语言教授非语言学科;三是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学生双语能力的发展。综合上述,我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是以至少两种语言教语言以外的科目,以达到更
好的学习语言能力的教学方式。
对新疆双语教育的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学生家长对哈巴河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见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的帮助双语教学的开展。调查问卷总共6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以下是调查问卷的内容: 1.你认为双语教学:
A.没有必要 B.有必要,但必要性不大 C.有必要 D.非常有必要 2.你认为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是:
A.闲的没事儿干 B.教育局规定 C.提高学生汉语水平D.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没有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有帮助 D.很有帮助 4.你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 A.学前教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5.你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采取的教学形式是:
A.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 B.部分课程汉语教学 C.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言课程
6.你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学: A.愿意 B.非常愿意 C.不愿意
7.你认为双语教学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8.你认为哈巴河县双语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结果
通过对哈巴河县100名学生家长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的数据如下:
1.有63%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非常有必要,2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9%的家长认为必要性不大,7%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
2.有28%的家长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局的规定,有69%家长认为是为了提高学生汉语水平,3%的家长认为是吸收国外先进教育。
3.有38%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43%家长认为有帮助,11%家长认为有一点帮助,8%家长认为没有帮助。
4.有88%家长认为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阶段是学前教育,有12%的家长认为是小学。
5.有72%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应该是汉语教学加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有21%的家长认为部分课程汉语教学的模式更适合,有7%的家长认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加设汉语语文语言课程更适合。
6.有34%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64%的家长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2%的家长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7.对于双语教学对孩子带来的最大收获,绝大部份家长的回答是提高汉语水平。8.对于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家长认为哈巴河县目前只有双语幼儿园,没有双语小学、初中、高中,一部分家长提出教师水平差,汉语口语不标准等等问题。
9.对于改进哈巴河县双语教育家长们提出的意见是,加快建设更多的双语学校,提高双语教师的水平。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双语教学的,家长们也提出了关于发展哈巴河县双语教育的不少意见。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
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
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三、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
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汉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汉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
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维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维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
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汉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
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
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汉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
面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
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采取的主要是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如“语”字可以教给学生采用左右结构记忆出汉字的字形。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汉字,多听多写。
二、鼓励学生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多用汉语
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提高学生兴趣,转变教学形式
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哈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五、养成听汉语的习惯
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六、加强学生纪律意识
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结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参与到其中,政府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牵动着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双语人才,对于建设新疆有着很大的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是教育事业 的关键点,虽然偏远地区因各种因素会有不少的困难,但是,相信在政府、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三篇: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思考
摘 要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双语教育对于少数民族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云南双语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双语教育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1双语教育内涵
关于双语教育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朗曼语言学辞典》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主课。”世界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指出:“ 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体制,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
我国学者严学窘认为:“双语教育即使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此外,双语教育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两种语言的教育体制,我国学者通常称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可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双语教育中常见的形式,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设的双语教育的重要形式。
2云南省双语教育的基本情况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首先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达1415.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3%。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次是地处边疆,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有16个跨境民族。第三是民族自治地方多,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元素是云南最基本的省情。
在经济社会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少数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处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都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云南不同民族之间甚至一个民族内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极不平衡的发展。
在语言方面,全省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余的民族共使用26种语言。1997年,省民语委对2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总结了三种类型:一是母语型,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二是兼语型,既使用本民族语言也使用其他民族语言;三是汉语型,完全使用汉语为交流用语。
在教育方面,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类型大体也分为三种:一是解放前学校教育发展就较好。这部分以白、回、纳西、蒙古和部分彝、壮族等为主,他们经过长期的民族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为本民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原有教育基础较薄弱,现在教育事业仍然不发达。这部分主要是哈尼、傣、藏、阿昌和部分彝族、壮族等,虽然傣、藏族主要靠小乘佛教、喇嘛教传播民族文化,但学校教育基础差。三是原有教育比较落后,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仍然比较差,这部分主要有苗、瑶、佤、景颇、傈僳、布朗、怒、德昂、基诺、独龙和部分彝族。
正是以此情况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民族特点,也决定了云南民族教育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正是因为如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3云南省实施双语教育的措施
为了继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各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共同发展、繁荣和尊重。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制定了推行民族语文教育的具体政策。1953年,由教育部、中央民委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少数民族教育会议”,并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学校应使用本民族语言,在各种学科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本民族语言。条件具备了的要立即采用民族语文课本,用民族语讲课;条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1980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最重要的是,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汉文。为此,必须加强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出版工作。民族文字内容一定要注意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要适应多种形式办学的实际需要。”为获取双语文教育的经验,从1982年开始,云南省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学校或班级,开办了10个民族、12个文种、14个民汉双语双文教学实验点。这些实验点都紧密结合当地语言的实际情况,将双语教学与识字理论紧密结合。1988年,省教育厅规定,学习民汉双语的小学生在升学考试时,其民族语文成绩可记入语文总分。在通行少数民族语文的地区及相关的部门,少数民族语文成绩可以作为招生、招干、评职称的条件之一。
4双语教育的意义
实施双语教育是开发少数民族儿童智力的最佳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依靠语言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用儿童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他们就能很快地吸取知识,得到有效的发展。双语教育是传递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世代累积下来的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生产经验等宝贵的资源,都是通过民族语言来记录和传承的。所以学习和使用自己本族的语言,就是学习和继承本族文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云南民族语言文字温习现状调查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 苏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1).[3] 邓佑玲.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1).[4]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0.[5] 严学窘,论双语制的合理性[A].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论集[C].民族出版社,1990.
第四篇:对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的思考
在少数民族干部中推进“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繁荣民族经济文化,巩固各民族团结。同时,少数民族干部通过熟练地掌握汉语知识,可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服务广大群众的本领,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量。阿勒泰是新疆西北地区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近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疆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8.03万人,占总人口的39.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10.12万人,占总人口的60.26%。在这样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域中,如何开展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双语”教学,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对象的学习实践环境困难。一是教学对象年龄偏大。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少数民族干部,年龄都在30岁到60岁之间,这些干部因从小就在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对汉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甚少,加上年龄偏大,所以导致现在学习汉语的困难很大;二是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缺乏。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大多数是在偏远少数民族农牧区工作,由于农牧区地区聚居偏远,这些地方不具备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他们在工作单位、家庭、同事以及朋友等周围环境中很少用汉语言交流。这些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同志交往、相互学习机会也很少,就是在很短的“双语”培训中学到的汉语知识也很少有机会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得到很好地运用;三是接受汉语知识的能力弱。由于少数民族干部大多数都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工作,他们参加“双语”强化教学培训班培训时间有限,就是参加培训每次最长的培训也是脱产三个月的学习。在强化汉语培训期间,每天两节或三节的汉语授课时数难以达到预期的汉语教学目的,在课堂上学到的一点汉语知识使用的范围小、运用机会少,遗忘性很大。少数民族干部接受汉语言能力弱,也成为制约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
“双语”教学师资不足 教材缺乏。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教学师资不足,是在阿勒泰地区各县(市)、乡(镇)都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农牧地区“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语”教学的教材的编写要通俗易懂、实用,便于掌握。此外,“双语”教材的编写还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而定。目前阿勒泰地区干部“双语”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多而杂,又不规范。这也是导致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成效偏低的一个原因。
“双语”学习的兴趣不浓。我区少数民族干部还存在着认为学习汉语的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畏难思想,加上周围又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搞好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创造学习条件,优化学习环境。环境的好与坏对学习结果的好与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生活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来说,营造好的学习“双语”语言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各级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为学员学习汉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条件。如:加大投入,更新手段,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购置教学媒体资料,配备实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在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培训重点应放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上。因为中青年少数民族干部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也快。
少数民族干部“双语”培训时间最好不要少于半年,每年都应定期举办“双语”培训班加以巩固。各级部门还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在部门、单位中设立“双语”学习小组,启动“一帮一”甚至“一帮多”的你教我学等活动,把学习结果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努力营造学习“双语”的良好氛围。
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编写“双语”教材。鉴于阿勒泰地区“双语”教师缺乏的实际,首先,可以广开门路地聘请专业的“双语”教师担任“双语”教学的任务;其次,经常派在职“双语”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努力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编写“双语”教材,应该注重联系实际。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会同县党校、教育局、广播局等单位,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专门抽调13名“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编写组,联合编写了《万名农牧民党员双语培训实用教材》一书,并将此教材内容制作成了视频教材。这套教材通俗易懂,操作性、实用性强。少数民族干部使用这套教材以后,普遍反映不错,“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积极多方面培养学员学习汉语的兴趣。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对此有了兴趣就可以说距离成功近了一大步,那么,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充分认
第五篇:关于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在一个多语的社会或国家里,构建双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双语在中国确属新生事物,其目的、任务、规律、趋势等还没有被充分认识。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新疆“双语”教育的投入,形成了从中央到自治区、从各地州到各县、乡、村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双语”教学的新局面。双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双语教育;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27-01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所谓‘双语教育”,是实施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方法。从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都可称为双语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就是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这两种语言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学中其通常称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①。我国是实施多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为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区经济得以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当地少数民族语和汉语为教学目标的“双语”教育。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新疆开始了双语教学,近几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加大了投入,双语教育已经落实到幼儿园至大学。结果表明,只有培养出双语小学生,才会有双语中学生,才会有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学科型双语人才。
本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各民族从小学好汉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新疆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1、形成国家一体化教育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民族种类繁多而高度统一的国家,在这样一个拥有多语种、多元文化的国家里,为了使各民族能够在各领域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整体,必须建立一种各个民族可以通用的语言,于是处于我国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作为统一语言来形成多元经济、文化交流的语言工具,对多远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使作用。事实证明,只要坚持我国双语教育的实施,才能得以我国各民族上千年积累下来的价值体系、文化财富、历史经验等相互、广泛传播,更加体现国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进一步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化的历史与现代的光辉历程,更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双语教育促使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理念、各民族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渗透、各民族利用统一语言的教育模式。只要学习就会有进步,只要加强相互交流,才会有共同的发展。因此学习汉语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树立整体的思想理念与爱国意志,是实现中国梦的长远要求。
2、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民族与民族、民族地区与国外边境的贸易交流也不断增多,汉语是我国区域间与民族间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也是已逐渐成为国际交流市场的重要媒介,不学汉语就根本上无法面向当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法面向全球化科技交流竞争趋势。新疆少数民族想要扩展视野,适应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就要好好学习和把握汉语言文化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加发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能力优势,为新疆经济与全国同步发展具备强有力的知识才能。
3、对发展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双语教育有着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中优秀文化的功能,是党和政府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展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②,通过少数民族本族语言与汉语的交融,加快了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迈进,同时也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得以发扬和传承下去。因此双语教育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汉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样是一种传播文化的途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树立祖国共同体的的理念,学会奔着各民族共同的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与各民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
三、施行双语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③。但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民汉兼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总结和归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的经验,评估新疆以往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对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未来新疆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的问题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④。
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就离不开教育,而教育过程的完成是通过父母、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本人各方面的努力而实现的。那么,教育是怎样进行的呢?它的首要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汉语在我国是各民族之间交际的桥梁。新疆的“双语”教学培养应该是既掌握母语又能熟练掌握汉语的“民汉兼通”人才,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社会、充分享受教育机会、提高参与意识和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乃至于新疆的经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⑤。只有全面推广“双语”教学,才能缩小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不均衡和差距;只有全面推广“双语”教学,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充分享受教育机会,为新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只有全面推广“双语”教学,才能使新疆的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可以说,“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