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倾城之恋》中的爱情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倾城之恋》中的爱情
著名的女性写作代表作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一生经历坎坷的小艾,有性格扭曲的曹七巧,有离过婚的白流苏,有红玫瑰娇蕊,有白玫瑰烟鹂,有女学生葛薇龙,有痴情与不幸的曼桢……张爱玲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都免不了描写她们的爱情生活,甚至有很多女性形象就是通过她们的爱情生活塑造起来的。
《倾城之恋》,从小说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猜到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但这并不是一部纯真唯美的爱情故事,虽然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但故事的经过却是使人揪心的。这种揪心不是因为轰轰烈烈的爱情受到外界的阻挠而演绎的你死我活。恰恰相反,这种揪心是因为人类崇高的情感遭到了世俗的践踏。《倾城之恋》中,张爱玲所描写的爱情是苍凉的,她的苍凉弥漫在整部作品之中。
《倾城之恋》讲的是范柳原与白流苏之间的爱情,但他们的爱情并非出自真心,他们的恋爱,都有着各自的目的。徐太太原本给范柳原介绍的是白流苏的妹妹宝络,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白流苏被宝络死劲拖了一同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白流苏认识了范柳原。这次的见面原本是介绍宝络给范柳原认识,不想范柳原将宝络冷落在一旁,却和白流苏打的火热,几次邀请白流苏跳舞,白流苏也屡次应邀。范柳原对宝络没兴趣,却对白流苏有意思,那么白流苏呢?她也对范柳原有意思?如果没意思,那她为什么屡次应邀范柳原,和他跳舞呢?按理说,自己妹妹相亲,自己不应该太过张扬,就像四奶奶说的:“人家问你,说不会跳不就行了?”三奶奶也说:“跳了一次,还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但白流苏似乎是故意要引起范柳原的注意,难道他们是一见钟情?我们说当然不是的。范柳原是一个海外华侨,家产丰厚。那么,白流苏一开始是不是就想为自己找一个终身依靠,所以屡次向范柳原讨好呢?我想,这种可能也是很小的,虽然后来她是有这种想法,并去努力实现,但在第一次见面时这种想法应该是微乎其微,因为徐太太在忙着把宝络介绍给范柳原的同时,也替白流苏无色了一个姓姜的。白流苏之所以这么做,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报复家里人。小说一开始就说到白流苏在家里所遭受到的冷遇,白流苏因为丈夫待她不好离了婚回到了娘家,娘家人便觉得白流苏是一个累赘,她哥哥们把她的钱盘来盘去盘光了,四奶奶却说是她的错,说她是天生的扫帚星,败坏了婆家,现在又来败坏娘家。在这样的家庭压力下,白流苏积了一肚子的怨气没处发泄,现在好不容易找到机会,也难怪她要报复一下她的那些哥哥嫂嫂们。
在第一次见面之后,范柳原就开始垂怜于白流苏,并通过徐太太将白流苏带到了香港。在去香港之前白流苏也想到了这一切可能都是范柳原一手安排的,但她还是去了。她之所以去香港,难道她也喜欢上了范柳原?其实不然,这时候的白流苏之所以愿意不远千里去和范柳原见面,并不是因为爱情的力量,她自己也知道范柳原对自己并不是真心的,然而她还是去了,因为她想借此逃离残酷的家庭。另外,如果她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也可以出尽她胸中的一口恶气。
在香港,范柳原花言巧语,想方设法要得到白流苏。那么范柳原是真的喜欢白流苏吗?范柳原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像白流苏自己认为的那样“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他对白流苏花言巧语,无非是想将白流苏据为己有,只想把白流苏当成情妇那样养着,他对白流苏并没有真心。在浅水湾饭店的时候,他自己也说过:“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他对白流苏的感情就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他处处地方希图推卸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另外,范柳原之所以不肯对白流苏付出真心,不肯娶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相信白流苏是真心爱他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可能也猜到了白流苏要跟自己结婚的真实目的。小说中,范柳原说到:“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白流苏第二次去香港,是范柳原发电报叫她去的。这次她会去香港也并不是因为她离不开范柳原。她屈服了范柳原,并不是为范柳原的魅力所屈服,而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是经不起老的,另外内中还掺杂着最痛苦的成分——家庭的压力。
白流苏第二次来香港的当天晚上,范柳原就和她发生了关系。第二天,范柳原就对白流苏说他一礼拜后要去英国,并拒绝带白流苏一同去,范柳原终究还是得到了白流苏,而白流苏虽说没有得到范柳原,但“她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
眼看着白流苏就要终身成为范柳原的情妇。然而,一场战争改变了这一切,以至范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战争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转折点。战争让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死,改变了他们对彼此的态度,让他们的个人主义无处容身,战争成全了他们的婚姻,让他们试着彼此去真心相爱。如范柳原所说的:“鬼使神差地,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但范柳原始终还是范柳原,他那花花公子的性格始终是无法改变的,虽说他和白流苏结为了夫妻,但他对白流苏并不能做到一心一意,他将省下来的俏皮话说给旁的女人听,虽说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将白流苏当自家人看待,然而白流苏还是会感到有点怅惘,我们还是感到有点遗憾。
白流苏与范柳原都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们之间的爱情掺杂着太多的世俗成分,他们都抱着各自的目的来谈恋爱,他们之间如其说是在谈恋爱,倒不如说是一种交易。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是令人心酸的。然而这种爱情的产生并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的。
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不顾一切。白公馆里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恨不得将白流苏赶出家门。徐太太因为自己的丈夫和范柳原有业务上的往来,为了讨好范柳原不惜牺牲自己的亲戚。而白流苏为了逃离家庭,让自己有一个终生依靠,毅然决然选择了范柳原,虽然她知道范柳原对她并不是真心的,但她还是决定去香港赌一把。
范柳原垂怜的是白流苏的美色,对白流苏并没有什么感情。他那花花公子的性格作风,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封建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时期,那些封建恶习还残存在社会风气中并肆意蔓延。范柳原从小家境殷实,现在又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自然会沾上这些恶习。他不相信白流苏的爱情也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中也有说到“范柳原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无数的太太们急扯白脸的把女儿送上门来,硬要推给他,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这一捧却把他捧坏了。从此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正是因为这种社会风气,一方面促使范柳原形成了花花公子的性格作风,另一方面也使范柳原觉得所有接近自己的女人看中的都是自己的财产,因此他不肯轻易地相信一个人女人的爱情,也不肯轻易地真心去爱一个人。他不肯娶白流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男权社会时期,白流苏作为一个结过婚又离了婚的女人是被当时的社会所瞧不起的,是不能为当时的男权社会所接受的。
张爱玲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善于写女人,这使得她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明显的女性气质,这种女性气质表现在她的小说中往往是一种苍凉的爱情。
第二篇:从《倾城之恋》解读张爱玲
从《倾城之恋》解读张爱玲
文法学院
10级文秘三班
李孟娟
20104426 【摘要】张爱玲在二十世纪横空出世,以她的小说给辗转在战火中的人们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旧式 大家族中的传奇,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支奇葩。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她那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使其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有人说,她的创作中无不透露着较为浓厚的苍凉意蕴。【关键词】
苍凉
悲悯意象
爱情主题
理性形象
【正文】
张爱玲的小说,看不见像冰心那样歌颂“爱的哲学”,更找不出如冯沅君、苏青那样追求婚恋自主、个性解放的创作宗旨,她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倾城之恋》为张爱玲小说中唯一一篇结局完满的小说, 但在这看似圆满结局的背后, 却充满着苍凉的色彩,传达着作者本人内心底处的那份对现实的人性的 “吟唱”。
传奇而苍凉的身世和坎坷多难的经历使张爱玲用其特有的方式把男女之间的爱变得透彻起来,平凡男女曲折、跌宕的悲欢离合成了构成了生命底蕴。亲情、爱情的失落,成为她的小说表现的主要内容。她于轻描淡写中,勾勒出人性的本质,透露出作品中较为浓厚的苍凉意蕴。苍凉的意蕴表现在人的生存境况的尴尬,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以及人性的虚伪丑恶,集中体现在爱情与亲情的消解上。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倾城之恋》进行分析从而解读张爱玲。
第一,书中的悲壮的情调和意象
张爱玲曾这样说过:“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它像葱绿配红桃,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张爱玲在小说的主题表现上,较多写的是家庭、婚姻中千疮百孔的感情。在对亲情、爱情描写的同时,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探寻人物内心世界,透过剖析他们的行为,演绎了一幕幕人性遭受摧残的悲剧。因而她的小说中,始终笼罩这这样的基调:苍凉。而且她往往以繁华的都市和大家族为背景,透过这些传奇的繁华的背景,我们总能感受到她心中隐隐的悲哀和作品中挥之不去的苍凉。可以这么说她的小说世界更多的是近似于《红楼梦》繁华衬托下的荒凉,是再现日常生活细节后,对失去繁华的一声叹息。在她眼中“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的,引入入胜,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的观察却指向虚无。”张爱玲始终远离激烈的政治斗争,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她的笔去回忆过往的繁华,生活也在她对细节的琐屑描绘中显示出巨大的感动力。因而,她的作品也就在繁华的衬托下显示出人生的悲哀和苍凉。张爱玲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一些颇具悲剧意蕴的典型意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是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她把旧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相统一,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现象,使意象常新,努力发掘月亮这一象征符号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张爱玲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女性的命运、性格及多重本质,予以重新体认,感悟与思索。月亮是女人命运的镜子,她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月光下的悲剧。月亮在与女性叠印的同时,与爱情婚姻发生密切的关联。月亮为烘托小说的氛围、刻画人物的心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个是镜子意象。镜子正是这个时代与悲剧的一个映衬物,镜子的冰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流苏与白家人的那种因为金钱而牵扯的利益里的亲缘关系,冰冷但还是有些许余温。易碎象征着流苏与柳原那似有似无的爱情神话,在那个战争年代苟且的断断续续的维持着。镜子还具有相隔的特性,镜子的两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镜中人与镜外人始终保持着距离,他们始终是相隔的,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体,镜里的它永远不是真正的彻底的自我,镜里镜外的两人既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虚幻。镜中人与镜外人是相隔的,两人的心也未必不是相隔的。这就如流苏和柳原两人的感情,各怀不同心思的俩人就那么的亲近着。镜子还具有虚空的特性。镜之产生也许与水有关,水之特性及其形态之多变恰与镜照之虚空相通,故有“水月镜花”之说。镜本身虚空明亮,镜中之像似真为偶然的战争的外力所促成。所以,镜中的流苏似乎从范柳原那里得到了真实的爱,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镜子是虚空的,流苏的心更是虚空的:“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正因为镜子的这种变形、冰冷、易碎、相隔、虚空的特性所以使得它成了表达男女之间苍凉情感的很好道具。
第二,书中的情殇易逝的爱情主题
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英雄的人物和悲壮的主题,有的只是些不彻底的人物的生存琐事— —爱情,婚姻以及家庭生活。他们没有脱俗的思想,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人的毅力,没 有超凡的美德。他们只不过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常识处世行事,好与坏都被性格的平庸限制着,干不出惊人的事情,只配领略平淡无奇的生活。唯其普通,体现在这些人身上 的人性在张爱玲看来才带有普遍的意味,在他们这些普通人身上才可以咀嚼出浓稠的人生况味,窥探人生的苍凉本相。和五四以来许多表现恋爱婚姻的作家相比,张爱玲独树一帜的地方就是她一走上文坛,就带着她对爱情幻象不屑的冷嘲。张爱玲曾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出“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现实比起虚幻的理想要残酷得多,“生在这世上,没有哪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爱情也不例外。于是在她的笔下,没有一桩爱情是完美的。男女间无真情,他们都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进行着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可以说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曾说过:“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她的作品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个荒凉的世界,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余;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似乎整个创作渗透着悲凉的阴气。
《倾城之恋》其中透露着张爱玲的世俗爱情观。它表现的是爱与残温的主题:乱世中“爱”的残存。胡兰成在回忆录《今生今世》中曾说道,张爱玲“破坏佳话,所以写得好小说”。但似乎《倾城之恋》是个例外。这部小说描绘的是一对男女有血有肉的、充满现实情感的爱情故事。是一个绝世的“传奇”,然而这场“传奇”却有着“一场倾城的战与恋”的过程,“兵荒马乱”贯穿着一个名叫“白流苏”的女人,所遭遇的像一场冗长的战争,惊心动魄;所遭遇的亦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情、婚姻与人生经历着各种嬗变。可是无论如何,加上“倾城”二字方休。
从诉说苍凉的胡琴开始,道出白流苏,一个离婚女儿,寄人篱下,受尽兄嫂冷嘲热讽。备受煎熬的白流苏饱尝着辛酸,在家中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包括母亲,她的人生苍凉的继续着,看不到今后的路。在这一战场之上,她要与太多的人搏斗,个中滋味说不出言说。回想张爱玲的童年,家庭生活的冷落和凄凉曾给予敏感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痕,过早积累对世界的敌意与恐怖,小说白流苏的遭遇也依稀透露着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许不经意间就擦肩而过,但是为了逃离娘家的嫌弃,寻觅一位有钱的支持下半生的男人,白流苏抓住了机会。徐太太的出现,一次见面,远赴香港,再归上海,又返香港。来来回回,范柳原一个世故而狡猾的男人开始若即若离的暧昧不清在流苏身边。矛盾的恋情等待着一场倾城的战争来解构这个无解。“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是啊,范柳原在思想上没有传统的背景,只是容身于浪荡浮华的空彀里。对于他的描写,作者没有大量铺陈,几乎全是侧面描写,于是乎,他便成了看不清的人,究竟如何难以一言蔽之,这便是小说人物塑造的高超。“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白流苏如是说,可见她也不看好这个男人,只是自私地勾勒着属于自己的蓝图。当她发现那晚已不在是梦,躺在这个或许能依托人生的男人的怀里时,他第二天告诉她,“他一礼拜后就要上英国去。”而且要留她在这,安顿好要她等上一年半载。流苏独自尝尽空虚与寂寞,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战争正悄悄袭来。
一场倾城的浩劫的来临,也带来了一场倾城的恋情。说是绝望也并不完全,至少濒临死亡的流苏正经历生命的挣扎,这时候范柳原开着卡车把她带到了浅水湾。战争中“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一场战争反而豁达了俩人的自私,为对方担心。因此,说战争成就了在地老天荒的困境中对人类家园的想象性回归也不为过。战争把范柳原的人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唤醒,流苏也有了看待婚姻的转变。也许没有香港的战乱,极其偶然地成全了白流苏,那么她最好的结局不过是成为范柳原长期而稳定的情妇。小说将更为悲剧,也要乏味而平淡的多,就是在白流苏的生命所经受战争的同时出现了这次真正的战争,才使得结局完满些。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还是安排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也许这便是张爱玲对爱情的一点依稀的寄寓,或许就是对爱情透彻之后的一点宽容。这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言“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倾城之恋》的题目看上去,人们会认为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然而极具讽刺的是,范柳原对白流苏的追逐,更多的带有调情的成分,而并不希望有婚姻的约束,所以他将“生死契阔,与子成说,”说成“生死契阔,与子相悦”。而白流苏从一开始就有清醒的盘算,在她与范柳原的调情背后是生存的焦灼与无奈,她的目的是能够“成说”,能有一直婚契。作为女性的流苏,功利的成分是远远大于爱情的,流苏对这场情感游戏本来毫无把握,最后的结局确是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她真的与范柳原结成了夫妻。倾城在这里已与传统意义上的美色无关,而真的是现实中一个城市陷落了,正如书中所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从这个角度来读,《倾城之恋》虽有圆满的收场,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个苍凉的故事。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的爱情神话的嘲讽。第三,书中倾注了自己的理想中的很多形象
同是写“家”的蛀虫,张爱玲推出了一系列萎琐无能、昏庸懦弱的遗老遗少。在张爱玲笔下,“父亲”头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所剩的是丑恶、堕落与孱弱。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裂隙”。在传统文化中,父亲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不仅表现一个男人在家族血缘中的位置,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特权:对家庭的主宰、对女性的占有。
另外想到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然而胡兰成没有能真正懂得,所以,他终不能慈悲。张爱玲也终于默默隐退、渐渐枯萎。胡兰成曾评《倾城之恋》时说范柳原:“他和她好,但不打算和她结婚。这样的人往往是机智的,伶俐的,可是没有热情。他的机智与伶俐使他成为透明,放射着某种光辉,却更见得他生命之火已经熄灭了。结婚是需要虔诚,他没有这虔诚,他需要娼妓,也需要女友,而不要妻。”其实说的是自己,只是更冠冕堂皇点罢了。“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小说最后并没以皆大欢喜结束,它带给人想象的空间,今后的生活又当如何„„挥不去,拂还来。
小说在极其深刻的心理勾勒中,把人物潜意识深层心理的洞幽烛微发掘出来,细腻真实的环境营造,叙事上贯注一种苍凉的生命体验与人生启示。但是,对于,流苏“没念过两句书”的情节构置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一个内心精神分析厚重的人,居然是一个文盲,多少有些背离现实性。
作者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塑造自己的生活现实中所留存的人和事,来表现自己的那份真实的情愫,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对男人的依赖等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的再现了,这就形成了张爱玲作品的自己独有的特色与很多的不足之处。张爱玲的作品适应“五四”以后的平民文学,又对“左翼”文学保持很宽的心理距离。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悲剧化的感悟,表现中国文化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尴尬,并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荒凉与毁灭的焦虑。张爱玲的小说在艺术上的缺憾与不足题材偏窄,技巧饱和,给人以“繁富为累”的感觉。其作品是一个灰暗苍凉的世界,没有崇高,没有光亮,也没有希望,充满了“淡漠的贫血的感伤情调”,对人性的脆弱邪恶似乎多了一份无奈的认同。过于创新:单凭着丰富的想象,逞着一支流转如踢踏舞的笔,不知不觉走上了纯粹趣味性的路。最无谓的俗事用繁华、典雅的语言来描述,不免繁缛累赘,枝蔓过多,文胜于质。过于袭旧:对于旧小说语言、套路的袭用,更是几乎陷入“俗套滥调”之中。人物的对白,情节安排,描写过于受《红楼梦》的影响。过于狭窄的题材,很少变化的古典风格:张爱玲小说创作的题材狭窄使作品有重复、雷同感。
【结语】“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暗示了本文的苍凉之基调。封建没落的白家实际上只是那个时代封建思潮与新思想的冲击下的一个牺牲品。在那样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这么一个“倾城”的爱情传奇,我们其实可以预见它的结局的,可是我们还是得到了意外的惊喜,惊喜中却留存着对张爱玲的爱与同情。张爱玲的那抹为人们所欣赏的忧与真还是时时的牵绊着我们的心。
【参考文献】
张爱玲《传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 年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9 年,刘峰 杨杰 于泽通 《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杨泽《 阅读张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胡兰成《今生今世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第三篇:《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
利用寒假,我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一本短篇小说。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搬回上海开始研读《红楼梦》《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1995年逝世于美国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这本短篇小说对我印象深刻,尤其是白流苏柔弱却又强悍的矛盾性格让我琢磨不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白流苏是家里的老六,她跟当代的其他女性一样,顺从了母亲的安排,成就了自己的第一段失败的婚姻。不幸的婚姻,顽劣粗暴的丈夫,使她迫不得已回到了娘家,却得不到大家的关心与爱护,相反,却把她当做嘲笑的对象。
白流苏,我认为她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但是面对现实和家人的冷酷,她只能靠自己。她决定嫁个男人,生存下去。范柳原的出现,给了流苏一线生机。他的财富是令人羡慕的,他的外貌是迷人的,两人因为妹妹的相亲而相识。从此,流苏开始了新的生活。
白流苏存在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身边有没有男人,有怎样的男人。所以,白流苏的抢婚和去香港,其实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
起初,她似乎不爱他吧。即使是爱了,这爱的成分中,一半是来自经济上的安定,另一半是为了摆脱家庭。她要的,其实只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婚约,一个可以托身的家。就是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她将自己赌了出去。“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范柳原,因为父母婚姻问题导致的对建立家庭不抱希望的公子,对白流苏似乎有那么几分真情真爱。毕竟他在商场和交际场上混的很好,真正的爱情,似乎不该过多地被使用。他一切挑逗词的背后,都是精心的算计。他也绝对没有想过要给她一个名分或者家庭,他想要的只是她,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爱,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爱。
一个自私的男人,一个自私的女人,都在为自己精心地盘算着,都在试探着对方对自己真心。
可是,日本人的战火在此时烧到了香港。白流苏现在的这一段,与她的过去毫不相干,她甚至不知道她将怎样继续她的生活,因为这么多年来,她所仅有的一点学识,全是应付人的学识,现在,似乎全都用不上了。可是,就在这时,范柳原出现了。一时间,两个人拥抱在一起,没有了情妇之间的暧昧,像一对重逢的夫妻。这似乎就是真正的相爱。“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也终于意识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他们把彼此看的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无论怎样的开始、怎样的过程,经炮火这一轰炸,白流苏和范柳原终于得到了一个平凡的归宿。
合上书本,禁不住去想,两个自私的人,因为一场战争终于安分了下来。但是
十年八年以后的事,又有谁知道呢?
于是,我明白: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越忙着去做,越会有种排斥感,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不经意间完成。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给我一种说不出的喜欢的感觉,让人不禁想到,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只能靠自己。
“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也终于意识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他们把彼此看的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
第四篇:《倾城之恋》影评
电影《倾城之恋》改编自张爱玲的经典小说,剧情描述了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富户白家的养女流苏,嫁给一纨绔子弟,婚后不久因夫妻不和而离异,流苏带着首饰和钱财回娘家居住。此时,白家已经败落,经济拮据,流苏的所有资财,数年间被兄长花光。自此,她在家中的处境日渐困苦。
白家好友徐太太,为白家七妹宝络做媒,介绍南洋华侨范柳原。范留学英国,后返沪经商,生活浪漫不羁。相亲之日,宝络央求流苏作伴。不料范却钟情流苏,整晚与她共舞,而将宝络冷落一旁。宝络婚事无望,家人怪罪于流苏,流苏有口难言。两人互相倾慕,发展出一段华丽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柳原因公去香港,徐大南迁时邀流苏同行,流苏与柳原在香港重逢,坠入爱河。风流的柳原并没有结婚的打算,流苏不甘妥协回到上海。柳原来电请她来港相聚,为情驱使的流苏赴港与柳原同居。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在漫天烽火下,柳原去不了英国,两人遂在报上发了结婚启事,倾城的香港繁华美梦虽尽碎,却造就了陷落中的范、白在香港暂过平淡的同居生活。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作者自述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的而又尽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朽的家庭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是庸俗。
战火硝烟的年代,炮火纷飞的无情轰炸,珍贵的生命随时都有在顷刻间毁灭消失的可能。生命是脆弱的,在强大而又无知的军火面前。然而,一种命中注定的宿命感情压迫得他和她无法停止对她和他的寻找,哪怕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灰飞烟灭于任何一个未知的瞬间。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停止,无法不如此执着地忘却了自己的存在。疯狂的追寻是因为无法想象这个世上倘若没有了他或她时的情景,惊恐的不再是炮弹,也不再是战争,却是对方万一,即使只是万一也不能的,先自己死掉,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该如何活得下去?所以,我情愿被炸死,情愿被毁灭,也无法不去找你。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恐惧得连呼吸都是一种奢侈,她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他的名字——柳原,柳原,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你呀?到哪里去找你呀?血色的火焰,弥漫的烟火,此时于白流苏来说只是一种悲哀绝望的画面背景而已,她早忘却了它们的可怕与凶恶。最是那动人心肠的一瞬,范柳原犹如狂风骤雨式的从背后抱紧了白流苏,生命的意义在这一刻得到深刻而伟大的凸显,它超越了世俗的爱情。假如白流苏未曾确认背后抱她的人是范柳原,那么她会宁愿永不知道背后的人是谁的好,这样,她至少还可以残存一丝念想——也许身后的人应该就是他吧。不过,即便不问,她也是可以确认的。因为,这个世上,会那么紧张她,能抱她那么紧的人除了范,还会有谁呢?那真真是“死生契阔”啊,岂是一个失而复得可以形容万分之一的?那种波澜壮阔,生死相随的情感真是只能感,莫能言吧。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6 17:11
白公馆是一个现实得让人寒冷的呆不住的地方,唐家的婚姻也无疑是失败的。同样的,范柳原与洪莲最后无疾而终的爱情也只是一个错误。只有他俩才是命里注定,天造地设的一对。她嫁给谁都是错误,而他爱上谁都不对,这一辈子,她只是为了遇上他而存在的,他也只是为了爱她才来这个世上的。人生,真爱如此,夫复何求?一场华美而凄凉的爱情盛宴,盛开在一座城市的毁灭中,“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般刻骨铭心的爱恋,幸福两个字已不足以表达这样一份感情的珍贵。想来,毁灭中残留的东西是最可贵的,就连爱情也是。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6 17:18
剧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前十几集中,只在各自的生活圈子里或喜或悲,或酸楚或甜蜜地过着不相干的两种陌路人的生活。说实在的,过于冗长,反而男女主人公白流苏和范柳原的交集部分则太过轻了。当然,前面的部分都是编剧有意加的,后面的精华部分才是张爱玲小说的主体部分,不消说是更加具有魅惑力的。
看过该剧的同学都说电视剧拍得不及小说写得好。个人认为该剧还是拍得极好的。单不说剧中各式各样的旗袍很是一个亮点,活生生地折射出了一个张爱玲的时代。就连演员陈数(饰演白流苏)和黄觉(饰演范柳原)也是配合得极好的。不是说陈数有多倾城倾国,美若天仙,《倾城之恋》本也不是因为女主人公的美貌而命名的,而是因为一座城市——香港的倒塌成就了白和范的爱情,但她的气质的确是相当符合张爱玲小说里塑造的白流苏形象。尤其是她低头的那一瞬,真的像徐志摩诗中所写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水莲花般娇羞,让人着迷,看着就醉了。黄觉算不得帅,虽然剧中刻意称他长得很帅。但从他坚韧,正直,善良,富有正义感,智慧,痴情等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男子汉气魄中,我却领略到了作为男性的另一种无可挑剔的完美。在他身上有一种力量,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得范超越了小说中定位的形象,我认为,这是该剧的另一成功之处。
剧中,白流苏曾不止一次地幻想范柳原来到自己的房间,几乎无一例外地,她想着范柳原都要吻她,而她不曾拒绝。当然这一切都止于她的幻想。虽然两个人都在心里煎熬,却又都在骄傲,谁也不肯首先屈服,却宁愿各自在房里挣扎、期待。无疑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流苏对范柳原的渴望,虽然表面上抗拒着,矜持着,但内心却在犹豫着。深受传统的观念影响的白流苏是不愿意没有婚姻的名份而甘做情人的角色的。而范恰恰不愿意结婚。于是两个人就这样干耗着呗,对门的两个房间里,电话成了核心,同是望着电话,只是一个是等待,一个在犹豫,成熟的爱,多么幼稚的举动。
第五篇:1从企业文化管理角度来看
一、选择题
1.从企业文化管理角度来看,下面哪一项不是企业文化的内容?(C)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激励
D.企业形象
2.《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的作者是哪位?(A)
A.特雷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
B.威廉·大内
C.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
D.劳伦斯·米勒
3.首先提出“小球斜坡理论”,主张不断强化“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建立了一个有利于每个人发挥潜力、发挥特长的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里找到适合于发展自己才能的位置。这是我国哪家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B)
A.宝钢
B.海尔
C.长虹
D.邯钢
4.主要解决办企业是为了什么、企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进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企业文化的哪项内容?(A)
A.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B.企业精神
C.企业伦理道德
D.企业风貌与形象
5.企业文化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新的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几个里程碑?(D)
A.第一个里程碑
B.第二个里程碑
C.第三个里程碑
D.第四个里程碑
6.下面哪种企业文化是从发育状态上划分出来的?(C)
A.国有企业文化
B.目标型企业文化
C.成熟型企业文化
D.民营企业文化
7.下面哪种企业文化是从内容特质上划分出来的?(B)
A.国有企业文化
B.目标型企业文化
C.成熟型企业文化
D.民营企业文化
8.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是从哪个角度划分的?(D)
A. 企业性质
B.内容特质
C. 发育状态
D. 市场角度
9.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C)
A. 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
B. 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
C. 实际模式和目标模式
D. 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
10.下面哪一种不是拜昂对团体感情状态所做的基本假设?(D)
A. 依属性假设
B. 攻击——逃避型假设
C. 配对假设
D. 不配对假设
11.“怀疑一切,不信任别人”属于领导者与下属关系中的哪种病态变化(A)
A.幻想型风格
B.强迫型风格
C.戏剧型风格
D.压抑型风格
12.从事飞行员工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甚至要冒生命危险,这样引起的焦虑是(C)
A.基本存在的焦虑
B.认知焦虑
C.次生性焦虑
D.深层焦虑
13.下面哪种企业价值观不是从纵向系统考察的?(D)
A. 员工个人价值观
B. 群体价值观
C. 整体价值观
D. 社会价值观
14.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精神的取名方式?(D)
A. 形象比喻命名式
B. 人名命名式
C. 内涵提炼命名式
D. 外延扩展命名式
15.“别具一格,勇于创新”体现了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什么原则?(A)
A. 个性化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D. 战略性原则
16.CI战略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A)
A.企业理念识别
B.企业行为识别
C.企业视觉识别
D.企业精神
17.企业正向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的哪一方面?(A)
A. 主体内容
B. 形态特征
C. 载体基础
D. 发展机理
18.公司进入稳定发展期时期后形成的公司文化称为(B)
A. 企业创业文化
B. 企业守业文化
C. 企业败业文化
D. 企业求实文化
19.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环境的特性?(D)
A. 稳定性
B. 不确定性
C. 复杂性
D. 简单性
20“加强质量管理”体现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哪种精神?(D)
A. 实业报国
B. 服务社会
C. “人和”精神
D. 严细精神
21.下面哪一种不是企业文化传播应遵循的规律(B)
A.同构易播规律
B.整体传播规律
C.异体传播规律
D.异构传播规律
22.突出个人能力和强调理性主义,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文化之特征?(A
A. 美国
B. 欧洲
C. 日本
D. 中国
23.下面哪种文化不是欧洲国家的文化特征(B)
A.追求精神自由
B.亲和一致的精神
C.人文主义和追求民主
D.强调理性与科学
24.公司的奠基者和创始人通常被称为(A)
A.共生英雄
B.造就的英雄
C.情势英雄
D.全能英雄
25.下面哪种作用不是企业楷模所表现的作用?(C)
A. 榜样作用
B. 聚合作用
C. 主体作用
D. 调节融合作用
26.“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反映了企业家哪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能力?(B)
A. 才能方面)
B. 特征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
D. 成熟个性方面
27.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只求办实业。这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哪种基本素质和能力?(A)
A. 基本职业追求
B. 基本职业修养
C. 基本职业意识
D. 基本职业能力
28.积极向上,努力把事情办得最好,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哪项基本原则?(B)
A. 目标原则
B. 卓越原则
C. 绩效原则
D. 亲密原则
29.塑造“四有”新人,是中国有特色企业文化的哪种文化背景和价值源泉?(D)
A.时代精神
B.民族文化传统
C.企业优良传统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0.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正确的经营理念,这一点反映了理念识别的什么功能?(A)
A. 向导功能
B. 制约功能
C. 凝聚功能
D. 激励功能
1. 试述企业精神的表达方式及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步骤。
(1)企业精神的表达方式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群体意识的精华,是企业价值观的精髓,它不能自发地产生,也不能由外界强加,它需要一个由分散到系统、从现象到本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概括、升华的提炼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将始终处于一种自发、散乱、不自觉、不系统的状态,无法升华为企业精神。其表达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准确而深刻;第二、要有个性特色;第三、要简洁而生动。
具体表述企业精神主要的方式方法有:第一、目标表述式;第二、经验荟萃式;第三、特点整合式;第四、传统继承式;第五、人格升华式;第六、名人名言式;第七、单一警句式;第八、复合多句式。
企业精神提炼出来后,还应该给其命名(有的企业精神十分简单明了,不另外取名也是正常的),取名的方式大致有:
1、企业名称命名式;
2、产品商标命名式;
3、形象比喻命名式;
4、人名命名式;
5、内涵提炼命名式。
(2)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步骤
企业精神的塑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任何其他事物的运动规律一样,它也有本身的运行规律。从过程上来讲,它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企业精神的确认阶段、树立阶段和深化阶段,三个阶段密切关联,层层递进。这三个阶段是塑造企业精神培育的一般过程。这是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回到群众实践中去,并通过群众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试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除了新创办企业外,多数企业建设自身文化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都是非零起点。所以选择建设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必须从企业现有文化状况出发。
(1)从企业内部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
如有些企业产品质量不高或服务水平较差,竞争能力不强;有些企业管理混乱,浪费惊人,效率低下;有些企业员工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生产需要;有些企业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有些企业人际关系不协调,相互拆台,能量内耗等。从解决企业面临的上述某一方面主要矛盾入手,倡导某种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企业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企业风气,纠正偏离企业文化目标模式的思想和行为,这样做,容易引起全员的共鸣和反映,增强企业文化的实用价值。
(2)从企业的优良传统入手
企业的优良传统是企业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精华和闪光点,包括经营管理经验、习惯、风俗、传统和领导人的特殊工作作风及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总结这些优良传统,宣传模范人物的事迹,并在实际工作中把这些闪光的东西继承下来,容易抓住企业文化生长的根基,促使企业特色文化的形成。
(3)从企业的重大变化和组织结构的重大改组、制度的重大创新入手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市场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企业正在进行着急剧的重组,原有的企业有的迅速崛起,有的发展,有的转产,有的被淘汰,有的被兼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的企业,其规模和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恰恰是植入一种新文化或发展某种特色文化的极好时点。
案例一靠文化和发展吸引人才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鲁灵敏介绍,从去年开始,联想加大了从社会上引进初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力度。这是企业更加开放化的标志,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需的。这说明联想可以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才创造发展的空间。今年前两个季度联想从竞争对手包括知名外企中引进了60多名员工,主要是一些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联想吸引人才主要跟联想文化的发展有关,从一开始创业期文化、规则导向文化到如今的亲情文化、包容性文化,说明了联想的企业文化变得越来越成熟。在包容文化的影响下,联想会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能够容纳不同教育、工作和文化背景的人才进入联想。
问题:结合上述案例,请你进一步谈谈,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答案要点:案例分析提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联想集团对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很重视的,这主要通过吸引有用人才来体现。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由广大员工创造,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又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他们具有那劳动和创造作为自身本质的需求,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企业主人的角色意识和行为,员工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联想集团积极引进人才很值得肯定,但进一步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更加重要。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应该是政治水平、业务技术水平、身心健康水平都很高,善于在复杂环境下处理各种问题的队伍。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首先,在人员聘任时就要采取公开、自愿、考核、择优、务实的原则,使各类优秀人才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脱颖而出,以便把出类拔萃的人才推向重要的岗位。
其次,要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是企业通过教学或实验等方法促进员工在知识、技术、道德等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其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与任务,因此它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再次,要做好长远的员工培养规划,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员工培养规划,包括企业自我培养和委托社会培养、脱产培养和岗位培养的计划等,从而既能保证员工适应并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又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案例二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主管大连三洋制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王东经理曾告诉我们:企业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建设。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是自发产生的,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在成立伊始,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
公司刚成立时,人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的是下岗后被招聘来的,有的是来自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还有的是国有企业派来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在此情况下,如何使公司走上正规呢?当时我们借鉴了国有企业中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有效的管理经验,也借鉴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使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即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公司针对方方面面不利的因素,开始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并设定了严格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方针和目标。通过严格管理,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把公司制度变成了自觉的规范,进而统一到共同的价值取向上来。
在价值取向的建设当中,公司在成立时就设定了把贡献人类和地球,优化地球环境和照顾人民生活,以及公司的经济发展和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存,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共存,以及企业要和顾客利益共存,企业要和劳动者共存这样一些价值观念。通过培训,要在教育和规范大家行为的基础上,把公司共有的价值观念,融入到管理和工作中去,使员工的价值观念达到一致。
如何把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合资企业中得到实施呢?这就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既是我们的管理基础,又是我们企业管理的灵魂。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了个人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公司也把立足于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和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实施和推广,把公司员工立足于自我改善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生产现场的165名生产工人当中,没有一个质量检查员,这完全依赖于我们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员工的高质量意识和我们企业文化的运行,使得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成为质量管理的主体,他们是生产者,又是产品质量保证整者和确认者。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的有效循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而能够带动起企业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平,企业的高效率,进而回归到员工的高收入上,这是我们员工价值的充分体现。通过几年来的运行,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正如美国学者介绍的那样: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企业文化,三洋公司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问题:结合本案例说明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
答案要点:案例分析提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做好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组织文化建设,既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又是组织管理的灵魂。有了组织文化,员工就可以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感情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合资企业文化并使其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他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地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的有效循环。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者重视、调节和控制。如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
基础建设来抓。
(2)领导者对重大事件和企业危机的反应。
(3)领导者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和培训。如使员工立足于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