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汇总

时间:2019-05-14 20: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汇总》。

第一篇: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汇总

“德育管理类”征文

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

武义县邵宅小学

钟晓勇

***

至2011年本人结缘小风筝中队起,本人携小风筝中队紧随武义县区域推进班集体创优的大旗,着手班集体创优工作。小风筝中队不断成长。回顾小风筝中队的成长之路,总结了三点经验——“找准带班理念”、“针对学生实际”、“科研引领创优”,以此与大家共勉。

一、找准阳光教育理念,走出了班级特色

正确的带班理念是优秀班主任的灵魂。本人以阳光教育理念指导班集体创优工作。阳光教育理论创立者和阳光教育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阳光教育的内涵是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的每个角落,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从巨大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这是阳光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

本人结合本班实际形成了自己的阳光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阳光沐浴下健康成长。营造阳光般的环境,沐浴学生,塑造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具有自信的品质;善于与人合作和交往;能经常反思,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疏导,保持良好的、愉悦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本人秉承“坚持全面育才,培育阳光少年”的理念,带领小风筝中队走出了阳光教育之特色。“育阳光少年”在小风筝中队不再是个口号,“阳光少年”在小风筝中队得到诠释、细化、落实。

小风筝中队以队员的特点、特长、共同爱好为纽带组建小队,以小队为单位开展阳光教育活动。他们用自己的技能传递阳光、表达阳光。有些同学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可是他的内心是火热的。他们可以用运动来表达自己的阳光!有些同学默默无闻,但是很有责任心,也可以去感染别人;有些同学幽默开朗,善于交往,这更是他们性格阳光的表现。总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阳光教育,互相感染,互相提高!这就是阳光教育特色班集体的魅力!

两年来,小风筝中队围绕“阳光教育”主题组建了六个小团队。分别是“我运动,我阳光”的“篮之梦”小队;“用阳光日记传递正能量”的“风儿”小队;“富有责任心”的“云朵儿”小队;“树阳光心态,做阳光少年”的“星星”小队;“扬国学经典,做阳光少年”的“彩虹”小队;“学习雷锋,关爱他人”的“雨点儿”小队。各小队可以分散行动,却又因“主题”而连结在一起。各小队围绕阳光教育主题开展了各具特点的活动,在阳光沐浴下,队员们互相合作,小队员间相学习、互相感染,最终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下面着重介绍“风儿”小队:

冯涛同学是五(5)中队的写作高手,他组建了8个队员成立了“风儿”小队专门写阳光日记。这是五(5)中队的最大的小队,阳光日记是五(5)中队亮点中的亮点。阳光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人与人之间的阳光故事,记录自己追求阳光的心理历程。该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阳光日记的写作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践行关心他人、将心比心等人类的优良品行。

“风儿”小队的队员们用阳光日记表达阳光言行、阳光心态、阳光情感,记录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在阳光日记的引领下逐渐成长,感知孝顺、明礼、守纪、以诚待人、将心比心等优良品质。有的队员设计了精致的阳光日记本,日记本上写下阳光宣言——如,小信诚则大信立。有的队员为优秀阳光日记编辑的图案;有的队员敏锐观察,写下了好多好人好事,如宽宏大量的平旭辉同学,有勤奋学习的薛月霞同学。

“阳光日记交流会”是小风筝中队队员们最热衷的课堂。“阳光日记交流会”是“风儿”小队为主导的日记展览、宣读活动,对阳光日记中的阳光行为给予宣扬、表彰,甚至可以表彰阳光日记中所记录的校外人员;对阴暗、不当的行为展开讨论。“阳光日记交流会”每期都有主题。如,“亮点与缺点”、“理解与宽容”、“给予是快乐的”、“感受亲情”、“同学情深”、“生活的感悟”等等。阳光日记正班风、扬正气,它是引领小风筝飞向蓝天的一缕阳光。

二、针对外来学生实际,挖掘德育资源

小风筝中队全部是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活动的开展必须考虑到外来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中挖掘德育资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外来相对学生活泼淘气,学生的自律能力差。但是可以肯定,外来学生虽然顽皮,但不是纨绔子弟,他们都能吃苦耐劳、体质好,如果能科学引领,一定能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外来学生的德育资源丰富,作为小风筝中队的班主任,本人已经尝到了挖掘丰富德育资源的甜头。

(一)中队文化设计处处体现外来学生的情况

1.我们的队名是“小风筝中队”。设想:我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民工子女,犹如风筝飘忽不定,但我们勤奋刻苦,有风筝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辅导员老师的牵引下,我们会飞得更高,寻找自己的梦想!

2.我们的中队目标是:会自律、能勤奋、展阳光

3.我们的口号:五5,五5,最强队伍——放飞梦想,采撷阳光

4.我们的班级励志诗

我们来至五湖四海

像风筝一样飘忽不定

与天空的云朵一起流浪!

老师说,我们不是富二代,我们的资本唯有勤奋

我们是46只积极向上的小风筝

老师牵着细长细长的线

我们带着欢乐和信念出发。

沿着风去的方向,一路翩飞,一路歌唱。

去追求蓝色的梦想。

5.我们的班徽

班徽设计思路:蓝绿色图案背景代表梦想,蓝绿色图案中有一只活力四射的风筝,风筝旁边的太阳代表“阳光教育”理念。在辅导老师的阳光沐浴下,小风筝积极向上、放飞梦想、采撷阳光。

6.我们的班歌:《小风筝》

班歌《小风筝》表达了一种班级风貌,一种追求!我们用音乐营造着积极向上的氛围。

歌词:小风筝,飞天空,穿白云,过彩虹,越飞越高不回头,去找我的一个梦。

6.我们的班服

我们的班服是蓝色调的,是蓝天的颜色,一梦想的色调,队员们怀揣梦想,不懈努力!

(二)欢送学生例会,洋溢着班集体浓浓的情谊

外来学生的班级流动性很大,学生的组成几乎每个月都会不一样。他们今天来、明天走,来去匆忙,甚至有些同学突然回老家,不与老师、同学打招呼。担任外来学生的班主任经常会感叹学生的漠然。在小风筝中队里,却洋溢着浓浓的情意。思量形成这样的集体温暖原因,“欢送学生例会”功不可没。这项工作在小风筝中队里开展了两年之久了。

每当得知有同学即将离别时,小风筝中队的同学们就早早地准备各种告别的小节目:一首诗,一首歌,一番话,一个温暖的表演......这已经成了队员们的习惯。因为,同学离别那天,他们摸准了班主任肯定会组织一场”欢送会”。

案例:《再见,简春兰》

那天,简春兰同学要转学回贵州读书了,她下午离开,但是早上还是赶了回来。因为,她舍不得这些陪她度过欢乐的伙伴们。我一走进教室,她便走到我身边,双手很神秘地搁在身后,望着我说:“钟老师,我要今天走了,我送你一样礼物。”我接受了她纯真的诚意。原来她给我的是一颗棒棒糖。我从来不喜欢吃糖果。于是我直言相告:“钟老师不喜欢吃糖!”.我略作停顿,同学们也痴痴地看着我,我几乎哽咽地一字一句地说:“但是,我......今天要......把它......吃了!”话音未落,掌声想起!

于是,我即兴给简同学写了一首诗:

你永远是那只绚丽的小风筝

——再见,简春兰 同学 起初,我们有五十多个兄弟姐妹 像五十多只追求梦想的风筝 一路嬉戏,一路翩飞

空中洒下我们的汗水、泪水、欢笑 如今,你即将离别 奔向远方,相见似无期 你成了小风筝中队的记忆 但愿,这一切 也化成五彩的记忆 记住

你永远是小风筝中队那只绚丽的风筝 但愿

你在他乡将会飞得更高

班主任——钟晓勇

我作诗完毕,深情倾诉,接下去同学们纷纷登场:有的留言,有的送诗,有的表演......场面异常感人。

简春兰同学回贵州后,她经常和同学念叨着回武义读书,她很想武义的学习生活。

(三)富有特色的家校合作受好评

家长会往往以班主任为主题的灌输式的,有没有想到过让家长走上讲台,教育学生呢?我们的“家长故事会”就做到了。小风筝中队的家校合作工作要根据“外来民工”的班情,灵动、不拘一格、讲实效地深入推进,走出了特色。案例:《倾听家长的故事 感恩父母的艰辛 》

倾听家长的故事 感恩父母的艰辛

——记一场感恩教育家校合作活动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感恩。我们虽然是外地人,但是武义这方热土是我们创业、学习的地方,他也养育了我们。......”这是一位外来民工孩子家长——安银飞爸爸在小风筝中队“感恩教育家校合作活动”上的一番独白,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同学和家长。

感恩教育资源往往源自书本,教育方式往往以班主任为主角的灌输式的,有没有想到过让家长走上讲台,用自己的故事教育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得到感恩之心呢?我们的“家长故事会”就做到了。小风筝中队根据本班全是“外来民工家长”的班情,灵动、不拘一格、讲实效地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工作,走出了特色。

给孩子讲自己的故事,胜过多少本别人的书。4月1日傍晚,六(5)小风筝中队结合自己班级是外来学生的特点,利用外来民工家长的资源,开展了“倾听家长的故事,感恩父母的艰辛”的家校合作活动。外来学生家长因为经常加夜班,没有空闲照顾自己的孩子。小风筝中队的辅导员发现同学们在业余时间爱玩手机,沉迷小游戏,过渡上网聊天......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方式很不健康,这与父母在武义艰辛的打工生活形成了反差。于是,辅导员思量对策。何不利用外来学生家长的打工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呢?父母亲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练,是我们这些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他们的这笔精神财富,会让孩子们的情感倍受熏陶,从而激发感恩之情。

于是,在一个星期前,辅导员老师就发出了短信:“你在武义工作中遇见过挫折吗?知识文化的缺乏对你的人生造成什么遗憾?你有孩子所不知道的辛酸生活吗?工作的你是否感觉生存压力大而依然在学习技能知识呢?你有什么心理话想对孩子说吗?你有什么生活故事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能让孩子励志努力学习吗?……诚邀你参加六(5)中队的“家长故事会”,讲出自己的励志故事或者人生艰苦、挫折、奋斗的故事,以此感染学生。”六(5)中队十四位家长接受了辅导员的邀请,他们精心准备,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们那真实、可以触摸、朴实的故事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

吴健弘妈妈得知六(5)中队的同学很多是贵州籍的,但是同学们大多出生武义,对贵州了解甚少,于是,她用略带贵州口音的普通话讲述自己小时候在贵州农村的艰苦劳作故事;何徐老爸是个早餐店的小店主,他经营早餐店起早摸黑,甚是辛苦。可是这经营早餐店也是来之不易,他初来武义不知打了多少工,换了多少活,最终才能稳定经营此小店!他所经历的挫折另同学们咋舌;胡政妈妈也讲述了她那鲜为人知的曲折求职故事,因为知识有限找不到好工作,处处碰壁……别看他们是外来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他们讲起励志故事却有模有样,多位家长还是完全脱稿讲述的。他们时而激情昂扬,时而温柔委婉,时而动情哽咽,同学们的双眼直溜溜地盯着家长。

安银飞老爸是一位终身学习型的且富有爱心的外来打工者。他来自河南省鹿邑县,他向孩子们讲述了在武义打工期间,他从一个农民工走到一个企业的技术职员,从一个操作工到现在的办公室职员的经历,这一切都是他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争取到的。安银飞老爸还把八本“职业资格书”的,六张“学习结业合影”带到家长会现场,这都是他从2006的春天开始学习数控以来的足迹与见证。作为一个靠打工生存的农民工来讲,挤出业余时间去学习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勇气。安银飞老爸说:“……我在学习技能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八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武义职校给我提供了学习机会,并且免费提供教材,不收学费。当时,我还是面临着很多困难,我要上夜班。但是为了学习,我和我的转班同事协商,我天天帮他打扫机床,清理废料,请求他帮助我。他被我的求学精神感动答应了我。于是,我上白班,晚上去职校学习制图。我也坚持了80天的白天上班,晚上骑单车学习的紧张生活。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从仙洞到武义职校,来回25公里……。”

安银飞老爸在讲述艰辛学习经历的同时,还不忘记教育同学们要感恩武义这片热土。他从诸多证件中抽出三本红色的献血证,几乎哽咽地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感恩。我们虽然是外地人,但是武义这方热土是我们创业、学习的地方,他也养育了我们。我是不会忘记武义职校的,因为他提供我N次的学习机会,而且都是我工作当中所需要的知识。请同学们也不要忘记“邵宅小学”还有班主任老师。我对武义的奉献是,四次无偿献血,每次是400ml,我们平时喝的一瓶牛奶是250ml,相当于每次献出一瓶半的液体……”

同学们听呆了,这是让人意向不到的,一个外地民工,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民工,居然有如此爱心!同学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末了,安银飞老爸情至深处,他还不忘“推波助澜”,他把多年埋藏心底的秘密告诉了同学——他的梦想是“守业”,他要守住一幢厂房或一个企业,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安银飞老爸要求同学们胸怀梦想,励志人生!他还激情昂扬地带领同学们们跟他宣誓:“我一定能行!”今日,安银飞老爸的表现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学校的阶梯教室里的掌声一波又一波,这完全是情不自禁所致。在家长讲故事的环节中,本次家校合作活动还穿插了五位同学进行“感恩父母,发奋学习”的主题演讲,他们的演讲发自肺腑。同学们的演讲与家长的感人故事互相呼应,彼此感染,产生了心与心的碰撞的美妙情景。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唐本川同学突然变了样,他演讲《感恩母亲》时像小绵羊一样温顺,他预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完全没派上用场,他几乎作了即兴演讲。他望着会场里的妈妈,数着妈妈头上多出来的银发,诉说着自己在学校淘气、不求上进的一幕幕,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对不起”,一句句发誓努力学习的誓言,无不让人感动!部分女同学情绪难以自己,眼角闪出了泪花。此时,平日里对他有意见的同学也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小风筝,飞天空,穿白云、过彩虹、越飞越高不回头,去找我的一个梦!”这是小风筝中队的班歌,这是去年陪伴队员们走过班集体创优历程的一首歌。今天,家长会结束时,同学们又唱起了这首歌。此情此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感恩之情在心中荡漾。经过这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这美妙的旋律准能永远萦绕在小风筝中队队员的心中,激励队员越飞越高。

3.科研引领创优,工作螺旋推进。

创优反哺科研,科研引领创优,会让创优工作焕发出生命力。本人用科研的眼光审视创优工作,并且付诸实践。2010年以来撰写了德育、心理健康、少先队论文10余篇获奖。在这两年获奖的“阳光教育”主题科研作品有:

《外来民工小学生“阳光日记”教学策略》——武义县二等奖;

《写阳光日记

做阳光少年》——金华市二等奖;

《阳光日记传递正能量》——金华市二等奖;

《基于小团队合作的阳光教育实践》——武义县一等奖;

《外来民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资源利用实践》正在实践。

今年正在研究课题《以阳光日记为载体的阳光教育实践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所在的五年级组携手课题《班集体特色创建实践研究》推进创优工作。五年级组以课题为交流沟通的纽带经常性的组织创优工作例会。本人还为教师们进行了两场班集体创优的相关培训。在去年,五年级组的创优成绩显著,各个班级特色鲜明,两个班级被评为县优秀班集体;三个班级被评为街道优秀班集体!五年级组的抱团工作得到了校长的高度赞赏。本人作为五年级的年级组长,不但创建了优秀的班集体,还创建了本校五年级优秀的教师集体。

第二篇:关爱外来民工子女

关爱外来民工子女奏响校园和谐乐章

岱山县东沙镇泥峙工业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我们的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身影,他们的数量已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大部分班级的外来民工子女的人数达到了班级的三分之一,有的班级甚至在一半以上。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本地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关怀,所以我们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对特殊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关爱,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健康,才能让他们把这儿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

一、重视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缺乏学习进步的根本。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会成为其他学生印象中“不好学,不上进”的代名词。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民工子女学生也将成为同班学生潜意识里排挤嘲笑的对象。

作为低年级学生来说,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端正应该是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项。因此,我把“作业的完成”作为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每个学生发一本家庭作业记录本,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记录在上面,让学生和家长一目了然。让家长在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之后签好名,以保证作业的数量。第二步,我要求班级学生每人选出自己作业中自认为最出色的一页。撕下,并装订成两个分册,由学生轮流将展示册带回家,让家长与学生共同评选出分册佳作五份。这一活动让民工家长同他们的孩子在比较中知道差距,确定了学习赶超的目标。第三步,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如果说第一步做法的最终追求是学生学习的量,第二步做法的最终追求是学生的质,那么,第三步则是引导学生学习时追求效率。以作业为依托,要求学生在某一个时段内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戒除外地民工子女在完成学习活动时常见的拖延和磨蹭的坏习惯。

二、重视增强外来民工子女的自信心

外来民工子女家长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变动性,他们大多从事的是当地人不愿干的脏、累、重的工作,职业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父母自身的生活信心不足,同时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不太关注,大多数家庭对孩子是只养不教,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和专制型,很难做到与孩子平等、民主的相处。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专制的方式极大的压抑了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这样做:

1、榜样教育,唤起自信

众所周知,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模仿榜样的行动去做,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在班队活动中,我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在挫折中成才的事例教育学生,鼓励民工子女学生树立自信心。如: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然而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但他三做小板凳的故事却说明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又如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虽然半身瘫痪,但是她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并告诉他们,人无法选择“生”的环境,却可以努力拼搏以改造“活”的环境。通过教育,使外来民工子女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抓住“闪光”,树立自信

魏书生老师说:“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外来民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更应该根植于“长处”的土壤上,让其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发现、抓住他们的点滴闪光时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全班的赞许和表扬。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要信任那些外来民工子女学生,让他们做事。对做事认真细心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出黑板报、班务记录、公物保管等,使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自我价值感,激励他们前进,又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对于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周记中私下表扬,也可以说一些“做得好”,“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这样的孩子”„„之类的激励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才会得到强化。

三、重视让外来民工子女融入集体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和集体的作用,帮助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外来民工子女间彼此真诚地伸出友谊和温暖之手。如:开展“星星点灯”的爱心传递主题活动,自觉地把爱传播给周围的外来民工子弟学生。让本地学生每天给外来民工子弟学生一个鼓励,一句赞扬,一次帮助,一个微笑。如结成“一对一”、“一帮一”的帮教小组,或倾听各自的烦恼,共同协商对策;或耐心讲解,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促进同学间的交往、同伴间的帮助,让他们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尽早消除来自不同区域外地生间交往上的隔阂。

还开展了“夸夸我的家乡”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事先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发言稿。在主题队会上,本地生满怀自豪地介绍自己家乡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民工子女学生呢,把他们喜欢的家乡的歌谣、习俗,甚至方言等介绍给大家,他们的发言既描绘了家乡,更表达了自己想念家乡、亲人、同学心声。这是一次学生深受教育的班队活动,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重视加强与外来民工家庭的联系

家庭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阵地,在教育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校这些外来民工学生的家长大多都是在工厂上班,没有时间、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的只是一味的埋怨、批评,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在外来民工子女学生进入班级后,及时通过问卷、谈话、家访等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并建立“家校联系卡”,指导孩子制定家庭自我服务目标,通过家长督促检查并协助孩子实现目标,从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同时,要求家长多和学校、班主任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加强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发挥学校家庭配合教育的最大合力作用,以达到家校合力培养好孩子的目的。现在我与这些家长已经形成了很大的默契,在平时,他们会主动与我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为我们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协助作用,孩子的思想只要稍有偏差,我也会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选择有效、科学的教育方法。经过长期的沟通,他们已经都能明确地认识孩子的教育因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大事、而不仅是某一单方面的事。

五、重视物质鼓励,享受同城待遇

外来民工子女中也有不少学业优秀、品德高尚的学生,我从不另眼看待,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每学期的“优秀学生”参评活动。我们学校还特别照顾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民工子女,按条件申请享受学校“温暖工程”和上级爱心营养券补助的待遇。

去年学校在放寒假前专门组织召开了全校外来民工子女座谈会,让每个学生谈谈来校学习的感受,特别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意见和想法,学校领导都认真的听取和记录。会上还为优秀学生发放了奖励物品,为每位学生分发了慰问品。座谈中,学校领导还要求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认真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命运。学校的关心、班主任的呵护、同学们的照顾,如同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田。在学校元旦文艺演出中外来民工子女的演出——《感恩的心》赢得了师生们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歌声,这掌声让我们的心在这一刻紧紧地拉近了,我们分明听到校园中正奏响着一曲和谐的乐章!

参考文献:

1、《让儿童学会交往》杨奕

2、《创新教育案例全书》刘斌主编

3、《民工子女自信心的培养研究》海盐县庆丰小学课题组

第三篇: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当中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这种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管好、组织好、引导好,把学生教好、培养好,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工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如何形成班级凝聚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形成班级凝聚力,必须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个体组合而成,由于他们的情感态度、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不同,所以要把这些个性不一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并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就必须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目标,学生就没有了奋斗的方向。从而使学生缺少了对集体的热情,缺少了共同前进时所需的动力,我们也就难于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

目标有大有小,有长期目标,有短期目标。要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优秀团体,这是大目标,是长期目标,也是共同目标。为了实现大目标,就先要产生各种不同的小目标,如常规评比优秀,作业评比优秀,考试优秀,运动会拿了名次,庆祝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大扫除干净漂亮等等。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共同目标也就是建成优秀班级的目标也就达到了。我在班级建设过程当中,通常会给学生100%的自主权,一个任务下达下来要达到怎样的期望值,我基本上都放在班上进行集体讨论,然后以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向学生征集要达到这些目标可以采取些什么措施方法。同学们对这些形式感到亲切,觉得有号召力,愿意在集体的力量下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班级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记得那年学校举行体操比赛,比赛的通知下达后,我就将之在班上宣布,学生个个都很兴奋,讨论得很激烈,但不久大家就沉默了,眼光停留在一个男同学身上,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者,因为患病他腿脚不是很协调。过了很久,体育委员站起来说话了:“老师,你放心,我们是一家人,不会让他落下的,保准给您争气,一定拿到前3名。”为了实现前3名这个目标,同学们自发地进行训练。下课后,放学后都能见到学生们为纠正一个动作而一遍一遍的练习,而那位身残志坚的学生更是付出了比别人大得多的努力,同学们帮他纠正动作,他铆足了劲,憋红了脸,一丝不苟地演练。看着这一群学生我不由得心生敬意,也坚信,拥有自信心的他们,一定为了班级共同的目标兑现自己的承诺。后来比赛结果公布出来了,我们班不仅拿了第3名,而且还获得了“精神鼓励奖”。大家围在一起欢呼雀跃。班级的凝聚力就在这样的奋斗过程中悄然形成。

二、抓好班委领导班子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措施

毛主席曾经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所以要在出主意、用干部上下工夫。为了出好主意,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有系统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有集体的决定,有命令和指示。要抓好学生干部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识别班干部,使用班干部,爱护班干部,轮换班干部。”。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

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我在开学伊始,就拿着学生的学生手册,进行仔细地研读。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以前担任过班干部,且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通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对他们全面了解。然后我再提出班干部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班里选举。我选择班干部的标准是:①作风正派,办事公道;②以身作则,能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③肯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有一定声誉;④有一定组织能力。在使用班干部时,我经常帮他们出主意,在他们上任之初认真,耐心,细致入微地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让他们明白做的目的,找出方法,协助他们去做好这些工作。以后则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尊重他们对问题的处理意见,让他们放手工作,使他们敢于负责。这样一来班主任的担子就轻了许多,像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我班的节目我几乎从不用操心,而是班干部自行安排解决,节目的设计,服装安排,排练,等等都是他们想方设法在搞。但效果却很不错,总会拿点什么奖回来。我对班干部也格外爱护,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干部因为同学不听劝告而发生冲突的,那就应该轮到我上场了。学生干部,不能固定不变,必须要经常轮换。有突出表现的我往学校推荐;表现较好的,做适当留任;表现一般或差的,特别是缺乏工作能力的,要加以适当调整;对于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我都安排机会让他们当一下干部,让每个学生都去尝试一下当干部的滋味,充分选择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对原先的干部来说,也适当地调整,照顾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学习负担,也不会滋长那种干部特殊地位的思想;对广大学生来说,利用人人当干部达到人人关心班集体的目的。干部轮换制的前提是班主任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好了,班集体就坚强了,班风就正了,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要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班主任对学生要格外关心

作为“一家之长”,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是班主任的职责;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班级凝聚力则会得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魂,一位教师写道“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浩日月齐放彩。”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上海教委在教师中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回答“爱”;然后向这100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彼此之间要间要建立深厚的感情连接,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台湾作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对学生的爱却是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后“信其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所有的措施,管理方式,班级所制定的各种制度,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听之信之,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当然爱也不是迁就、纵容,当学生有问题时,该严就严,这个一定不能手软,否则他就会像《病梅馆记》里面的病梅畸形发展了。我曾在邵东的创新学校任教,她和金海一样也是一所民办的寄宿制学校,我带02班,我接手时班上是40个学生,毕业时班上38个学生,有两个学生是因为家长调动工作而离开。学校曾问:“你们班的巩固率为什么这么高”我的学生回

答:“择校不如择师,老师对我们好,我们喜欢我们的老师,当然不愿换学校。”我则说:“人心换人心,半斤换八两,我只不过是做了点感情投资”罢了。一个学生得了阑尾炎家长不能及时赶来,我在医院里陪了学生两天两夜,等家长赶来时,学生已经快痊愈了。初3时他家里做生意亏了,有人劝他别把孩子放在创新了,毕竟那里的学费太高了,家长也动摇了,但学生却坚持说:“除非老师走了,否则我会一直跟着她,我喜欢老师喜欢我们的班级,在这里学习我很快乐。” 一个学生病了,我到他家去家访,顺便帮他补了一下课,尽管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应该做的,但学生却不这么认为。这位学生家长竟然给我写了感谢信,学生也周记中写道“老师,你是好人……谢谢你”。这两件事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关爱,我想没有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四、要使班级有凝聚力,好的班风是必要条件

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班主任的人格放大。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都能使得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自己的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自己的人格。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我头上不知何故落了一朵野花,班上同学以为我是故意放上去的,一个个模仿起来。于是我们班人人都头顶鲜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此,我更加感到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的表率,在生活中,学生很多地以我们为典范,效仿我们,班主任拥有高尚的人格,这种人格魅力会辐射到你周围的学生。另外,良好的班风与集体的舆论也是紧密相连的,班上要树立正气,使班级里敢于坚持正确的言论和行动,抑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和行动,这种在心理学中叫做“社会助长”,“群体压力”和“个人从众”的现象。为此,我们班主任就要逐步培养和形成班级的正确集体舆论。舆论从哪里来,当然是由班主任导演而成的,而班干部就是形成正确舆论的基本力量。没有班干部作为舆论基础,正确舆论的形成是一句空话。这样从班主任的决定,变成正确的舆论,从正确舆论占上风发展到有压倒一切的正确的集体舆论,这时,就形成了良好的稳固的班风,班级凝聚力就自然而然形成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记得我第一次任班主任的班级原有52人,有7个人在学生处挂过号,但由于我们班干部队伍有力,班风正,集体舆论有威力,所以并没有因为这些学生的存在而受影响。第二年拆掉两个兄弟班,我们班新来了10名同学,其中3个是全校闻名的,且在学生处有案底的。由于我及时抓两头,利用班干部和班上已经形成的正风正气对他们进行制约,做点“感情投资”凡事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这样,使我们班级仍保持在年级的前列。使班级没有一个掉队者,直至毕业。

五、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还必须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

特色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这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相当重要的。我国早期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记载。《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并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要求学生学习与休息相结合,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可见精心组织必要的活动是多么的重要。在我担任班

主任的几年中,我一直坚持这样,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特色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知能并长,体悟生活,受到教育。城市的孩子不事稼穑,对于农事这一块知之甚少,虽说书上有一些记录但“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所以,我决定带孩子们去农村体验生活,我向学校请了假,和我在乡下的叔叔联系好,那时正是栽中稻的季节,我要他暂时留一块地空着,留给我们学习插秧。几十个人下到田里,热闹非凡,虽说已经告诉他们怎样做了,但结果可想而知,回到学校后学生感慨颇多,有感慨农民辛苦的,有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也有说中国农业状况落后的,也有说要珍惜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的,等等。我想这比我在课堂上给他们灌输东西更贴切。我也曾带学生到永州的浯溪公园游玩,因为路途较远,再加上颠簸的厉害,来去的途中,不少同学晕车了,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公园里有关柳宗元,陶铸的事迹,而是在车上同学们的那种互帮互助的情景,没晕车的忙着给晕车的递水,递毛巾,拍背,累了的就靠在旁边的同学身上休息。连我都不例外,因为晕车,我一直被学生们照顾着。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一个班级而是一个真正的家。被爱包围的家。我也曾带着学生参加过县里举行的拔河比赛,因为没取到名次,同学们含着热泪相互鼓励,当所有参赛选手手拉手走出比赛场地时,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从相容到相亲。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的意识,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我也是计算机专业,当年做班长时也是这样,后来分析出一些原因,给你参考一下。我们班不到40人,农村户口20+,贫困生4人,而且全部都是山东人。这是同学们没有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我跟所有的同学关系都很好,很了解他们在宿舍的表现,都是相当开朗的。但无奈的是,一到教室或公共场合,这部分农村的同学就一句话都讲不出来。开始我以为是像楼上说的那样,他们不熟悉环境,但后来发现这不是主要原因。直到毕业,这些同学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保持着公共场合保持沉默的优良作风。

当时我的做法是,组织起班干部,在所有系级、校级评比、评优中得第一。因为我的学校不是什么重点大学,所以管理就比较严一些,评比也比较多一些。我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的班干部非常能干,他们一个人做了很多人要做的工作。只要是为班级争荣誉的工作,同学一起做,好说;同学不肯做,全部由班干部做。班干部很辛苦,同学们很幸福。当然,我不能让他们白辛苦了,荣誉和奖学金都少不了他们的。只用了一个学期我们班就成为了系里名副其实的尖子班,几乎所有成绩都是第一。从大二开始班里工作就顺利多了,不管什么活动都能组织起人来了。我们班每个学期都有活动,像什么2+1篮球比赛(两男一女),旅游,中秋节包饺子等等。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什么都好说。

另外,班干部下力可不是白下的。干了多少活,别人都知道。我们班当年“创业”得六名班委,想进学生会的,后来全都做到学生会部长级的职务。

以上是我的经历,不知道你看懂多少。毕竟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制度,具体做法也会千差万别,只希望对你来说能有一些帮助。你告诉他,你在班长的位置上,你就应该放弃一些东西.这样才能得到同学的响应.回想一下:

第一,放弃名利!你不可以和同学去争这个东西.第二,身先表率,当然,这点我做得不是很好.我们班长做得不错.这也是我长这么大最佩服的一位班长.

第三,不要自己让自己说的话没有效果.如果你知道这句话说出来没有什么效果,那最好就不要说.特别是开始的时候.

第四,要有一点人气,无论什么事,只有一些个同学给你帮帮腔.那就成了.这也是非常主要的一点.有了这一点,你们班会和我以前的班集体一样.可以集体去打架了(但是这不是好事,最好不要这样干,这样会影响集体的团结.)

以上四点,希望对你有用.

第四篇:摄影心得——成长印记

摄影心得体会

——触碰成长的印记

我已经习惯那冻结画面的"咔嗒"声,而是在此之后沉淀下来的美好,一种记忆的定格。而当我再次唤醒回忆,在这样的一段系统而丰富的摄影学习后,我顿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用快门记录生活、记录美。通过这段摄影课程的学习也纠正了我分析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习,每个人又会有不同的方式去完整这个过程。从陌生到纯熟,从畏惧好奇到探索钻研,也都伴随着成长。

一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算太长,但在我的摄影生涯中却画上浓浓的一笔,从“心”开始摄影之路。

今年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了摄影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摄像曝光时间、焦距、亮度、感光度等调整渐渐合理化了,这样在实践中有了更好的效果。每当一幅新的作品诞生,我自己也为之自豪,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老师教导我们真正好的照片是需要高清晰,还原原生态的场景,而做为一门艺术,一幅摄影作品还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就需要摄影者善于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所以,在拍人物、景物时还需要与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和你的相机成为一体。

除了景物摄影,最近学习加强了纪实摄影的学习,而在学习中慢慢我也喜欢上了纪实摄影。在杭州的实践中,王老师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同学们也顺利完成课程,加强了对摄影的认识。一年的学习,真正提起我对摄影的兴趣的是,它能将我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文学是抽象的表达,而摄影是具体的表达。我看过《读者》杂志上面那许许多多的纪实照片,一张张那么的震撼!多么神奇!这促使我更要加强学习,渐渐我知道用相机留下孩子与母亲相拥的温馨动人画面,也可以去展示家乡那桃源仙境般的画面,还可以记录那些人生中重要时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一幅幅照片慢慢的展现。我今年摄影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间段,该是时候来整理以前散漫的思绪。过去我总是认为好的作品在前头,只要不停的学习就能做到,可是经历这些年却发现失去了不少机会,前途茫茫,在心里像影像一样倒带回忆这段学习,我学了什么、拍了哪些、老师讲了什么、我能做到哪些„„最后我学了、拍了、思考了、按部就班了,一切都在顺利着,顺利着也就是在意味着平淡了,我忽略掉了创新的价值。先前还自信满满的默赞着自己的“先进、独到”,然而看到别人对材料应用的突破,形式的不拘泥的巧妙,才顿悟,清醒总是来的太慢,慢的让我感受到了压力和惶恐的侵袭。此刻这般,才体会到了“居安思危”的深刻,或许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却也能诠释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懈怠的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身上永远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我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能放纵思想上的懒惰。

摄影,不仅仅是拍照,记录下场景,更是一种述说,一种灵魂的述说。摄影也是门艺术,它是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这就是我对摄影从“心”的定义,是我成长的一次触碰印记。对!是带给我快乐的成长记忆。

第五篇: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关于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北蔡镇中心小学

一、背景现状: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社会背景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态度、政策转变,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期间经历了“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的过程。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2006年3月28日,在经历了一年多调研基础上,中央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明确提出“两为主”的原则,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全日制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04年2月转发市教委等七部门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学校对就学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要一视同仁,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等方面,应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2008年—2010年上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各区县根据文件要求,已2008启动了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规划,据统计,截止2008年12月,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总数为401747人,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5.91%,其中农民工同住子女为343231人,占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85.43%。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学校背景现状: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本校农民工子女比例为35%以上,其中一至三年级的比例分别为:57%、52%、48%。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具有吃苦耐劳、质朴坚毅等特点和优势,但同时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因素影响,在文明礼仪、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意识和水平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异,如何让这些农民工子女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教育环境,已成为学校热切关注的新课题。

二、结论观点:

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定群体。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必将会极大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推动城

乡共同繁荣。同时,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人的现代化、全民现代化才能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学校应从全局和长远方面认识新上海人中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努力为他们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关孩子一辈子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对其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落实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培养,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对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改进工作:

(一)改进目标:

学校将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由党支部连同德育室共同以课题研究方式入手,进一步调查研究并分析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好习惯养成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切实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我校自1996年以来连续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农民工子女与原住民子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因此原住民子女养成教育方面形成的原有经验、方法和途径不适应直接引用于农民工子女,他们与原住民子女文明习惯相比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学校将通过同伴互助、师生共进、家校互动等策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形成优势互补。

(二)具体措施

1、循序渐进策略。根据新农民工子女不同年龄特征,制定由低到高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2、情感渗透策略。依据不同对象,为他们创设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并将情感艺术性地渗透在其中,以期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3、自主磨炼策略。积极引导农民工子女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4、知行一致策略。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更富有理性,更容易取得成功。积极为农民工子女搭建交流、合作、实践、展示的平台,在获得丰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巩固、优化自身行为习惯。

5、师生共进策略。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教育合力;通过班主任专题培训,提高育德能力;通过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学科教师育德意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师资,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同伴互助策略。教育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更要发挥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作用,形成悦纳、友爱、共进的良好成长氛围,体现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精神。

7、家校互动策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现实中农民工往往忙于生计而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或是缺少教育的方法。因此,学校将通过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加强对于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校教育热线、家长沙龙等方式增强家校互动和沟通。

下载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外来民工学生班集体的成长印记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教育讨论 - 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外来民工的参与和支持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流动......

    【工作总结】军训 成长的印记

    军训 成长的印记 ——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军训总结 兼班 黄晓冰 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人生没有挫折磨难就不再坚强。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

    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

    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 ---刘士芳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班集体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班集体 我深刻知道,一个好的老师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一个好的集体能改变这个集体里的所有的人。因此,我时刻鞭策自己,对“教书育人”的理念也牢牢记在心里。......

    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

    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王珩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依靠力量的组织保证。作为一名刚刚从事班主任工作的青年教师,我深深地感到......

    70-关于绍兴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外来民工子女

    关于绍兴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外来民工子女 “入学绿卡”申请受理工作通告 根据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绍兴市教育局、越城区文教局已就2009年秋季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绿卡......

    培养外来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策略研究.

    培养外来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策略研究 太仓市浏家港中学 张慧英 一,课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一......

    毕业论文-外来民工子女的小学教育管理

    外来民工子女的小学教育管理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而外地民工的增多,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国务院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