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 物称与人称
第五章
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are out of the picture,hiding themselves 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G.Leech和J.Svartvik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Formal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style:i.e.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but avoids the pronouns I,you,we. Som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impersonal language are passives,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introductory it,and abstract nouns.”该书以图书馆的一则通告为例:
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
近来已注意到本馆存书惊人地减少,此事令人关切。现要求学生不要忘记借书还书规则,并考虑其他学生的需要。今后凡借书逾期不还者,必将严格按章处罚。
英语写作教科书常常劝告作者不要滥用这种非人称表达法,认为这会使文章缺乏“personal reference and human touch”,失去“people-to-people relationship”,显得“abstract and official”,甚至"cold and inhuman”.上述一例若多用人称表达,则可显得不那么正式:
The number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going down.Please make sure you know the rules for borrowing,and don't forget that the library is for everyone's convenience.So from now on,we're going to enforce the rules strictly.You have been warned!
虽然如此,非人称表达法仍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如公文、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种表达法往往使叙述显得客观、公正,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
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当人称可以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方面。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英语可用人称主语表达,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如:
1)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啦?
2)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3)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
4)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A.S.Hornby)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5)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
他们欣喜若狂。6)Alarm began to take entire possession of him(W.Thackeray)他开始变得惊恐万状。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同时又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其谓语,因而这种句式往往带有拟人化(personification)修辞色彩,语气含蓄,令人回味,反映了英美民族的幽默感。O.Jespersen指出,“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the poetic tendency to personify lifeless things or abstract notions, for instance to apostrophize Death as if it were a living being,and the related representation in plastic art of such notions,are large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s with sex-gender,chiefly,of course,Latin.’’汉语虽然也有用拟人法来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无生命的事物,如“什么风把你吹来的?”,“爱情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但这种表达法较常见于形象的比喻或轻松的文体,无论从使用的语境或出现的频率来看,都远远不及英语。汉人较缺乏幽默感,注重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往往用人或比较确定的事物作主语。如:
1)From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side.(Hewlett and Nowell Johnson:To China at Ninety)一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受到关怀与照顾。2)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 我兴奋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3)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Joseph:English 3200)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4)The happiness——the superior advantages of the young women round about her, gave Rebecca inexpressible pangs of envy.(W.Thackeray:Vanity Fair)丽贝卡看见她周围的小姐那么福气,享受种种优越的权利,却有说不出的眼红。
5)The forty years,1840—80,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merica.(P.Bromhead:Life in Modern America)
从1840至1880这四十年中,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6)The little chap’s good—natured honest face won his way for him. 这小伙子长相老实,看上去脾气也好,到处有人缘。
7)My good fortune has sent you to me,and we will never part.(H.Andersen:The Little Mermaid)我很幸运,能够得到你,让我们永不分离吧。
8)Friday started with a morning visit to the modern campus of the 22,000-stud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nearby Ann Arbor,where the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 joined students in the cafeteria Iine for lunch and later played an exhibition match.(“China U.S.Table Tennis”)
星期五那天,中国乒乓球队一早就到安亚伯附近去参观拥有两万两千名学生的密执安大学现代化校园。他们和该校学生在校内自助餐厅排队取午餐,然后举行了一场表演赛。
英语这类非人称主语句采用“无灵主语”(inanimate subject),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但谓语却常常使用“有灵动词”(animate verb),表示人或社会团体的动作和行为,如see,find,bring,give,escape,surround,kill,deprive,seize,send,know,tell,permit,invite,take,drive,prevent…from等。英语用“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的句式比汉语多,使用因为的场合也比汉语广。汉语的“有灵动词”一般只能与人称搭配,根据汉人的思维习惯,人或社会团体才有这类有意识、有意志的行为,非人类的、无生命的事物一般只能有一些无意识、无意志的状态、运动或变化。汉语“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通常用作一种修辞手段——拟人化: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星光很早以前就踏上了旅程。
The light from the stars started on its journey long long ago.在汉英转换中,用“物称”代替“人称”常常是一种有效的手段,1)一看到那棵大树,我便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The sight of the big tre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2)近来忙于其他事务,未能早些复信,深感抱歉。
I am very sorry that the pressure of other occupations has prevented me from sending an earlier reply to your 1etter.
3)恕我孤陋寡闻,对此关系一无所知。
My total ignorance of the connection must plead my apology.4)凭良心讲,你待我礼貌有加,霉却受之有愧。
My conscience told me that deserved no extraordinary told me that I deserved no extraordinary politeness.
5)五四运动以后,开始了“新红学”时代,代表人物有胡适、俞平伯等这样一些学者。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 saw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Redo1ogy”,represented by scholars such as Hushi and Yu Pingbai.
6)小梅心地善良,性情温和,对她朋友这种没有心肝的行为,实在看不顺眼。
Xiaomei’s kindly and gentle nature could not but revolt at her friend’s callous behavior.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代词“it”除了用来代替除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之外,还广泛用作填补词(expletive),如:
1)用作先行词(preparatory “it”),代替真正的主语或宾语(“to represent a whole group of words which it would not be convenient to put in the place required by the ordinary rules of word一order without causing ambiguity or obscurity”),如: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我从来也没有想到她这么不老实。
It is not our view that the substance or the tone of his remarks this morning will contribute to creating a lasting peace in the Middle East.
我们认为,他今天上午发言的内容和口气都无助于在中东建立持久的和平。
2)用作虚义词(unspecified “it”),代替的主语是难以言明的现象或情形,如用以表示自然现象、时间、空间以及用于惯用语之中:
It’s only half an hour’s walk to the ferry.
只要走半个钟头就可以到轮渡。
How is it with the sick man?
那病人怎么样了?
3)用作强调词(emphatic “it”),引导所要强调的成分,也是一种形式主语:
It is in the hour of trial that a man finds his true profession.(B.Shaw)
人总是在面临考验的关头,才发现自己的专长。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proverb)
人有失误,马有失蹄。英语的非人称代词“it”往往使句子显出物称倾向,汉语没有这类用法的非人称代词,因而常用人称,或省略人称,或采用无主句。此外,英语的“There be”句式及用不定代词“one”作主语的甸子也具有非人称倾向,汉语则采用比较具体的人称或事物作主语,或不用主语:
In 1958,there was a strike participated in by five thousand workers. 1958年,五千个工人参加了一次罢工。
One must be a servant before one can be a master.(proverb)要当主人,先当仆人。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英语的被动式,尤其是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impersonal passive),如it is believed,it is felt,it is thought等,往往不说出施动者(doer或agent),而让所叙述的事实或观点以客观(objective)、间接(indirect)和婉转(roundabout)的方式表达出来。G.Leech和J.Svartvik指出,“The by-phrase containing the agent of a passive clause is only required in specific cases(in fact,about four out of five English passive clauses have no agent).The passive is especially associated with impersonal style(e.g.in scientific and official writing),where the question of who is the agent(i.e.who performs the action described by the verb)is unimportant and often irrelevant.这种不提及行为者的被动式(agentless passive)最常见于公文文体(bureaucratese)、科技文体及新闻文体,其非人称倾向可以使口气显得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作者也可借此“drowsy passive smokescreen”而免于承担可能有错的责任(a pusillanimous shrinking from responsibility).正如 F.Crews所指出的,“Those who don’t want to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actions or opinions have an intuitive fondness for the passive.”例如: A current search of the files indicates that the letter is n0 longer in this Bureau’s possession.It is noted that the letter was received two months ago,and after study,re-turned to your office.In view of the foregoing。it is regretted that your office has no record of its receipt.If the letter is found,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this Bureau was notified at once.我们最近查找了卷宗,发现本局并无此信。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于两个月前收到此信,经研究后,已寄还贵处。鉴于以上情况,贵处仍无收信的记录,我们感到遗憾。如果你们找到此信,请即通知本局,不胜感谢。
汉语没有英语这类多重被动式,没有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也少用被动式,而较多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这与汉人的主体思维甚有关系。汉人的思维习惯重“事在人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做的,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去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因而表达时往往要说出施动者,常常采用人称表达法;若无法说出确定的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人”、“人们”、“人家”、“大家”、“别人”等;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人称(如“无主句”);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采用隐称——省略人称。即使是被动式,也常常指出施动者,虽然现代汉语有省略施动者的倾向。王力指出,“中国正常的被动式是必须把主事者说出的。”吕叔湘、朱德熙也指出:“在形式上,‘被’字底下一般要有宾语,表示主动者。”汉语若要表达类似英语那种被动式的客观口气,则常常采用无主句(subjectless sentences)、主语省略句(subject-omitted sentences)、祈使句或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passives with no grammatical marks)。如:
1)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2)看树看果实,看人看作为。
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and a man is known by his actions. 3)必须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4)只要知道电压和电流,就能确定电阻。
The resistance can be determined provided that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are known. 5)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时,电子便从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
Whenever two objects are rubbed together,electrons are transferred from one object to the other.
第二篇:人称物称代词练习题
练习题
一.把小括号的人称代词翻译成英语
1.Theseare他们的)flowers.2.Those books are
4.Isthis(你的)photo?
5.eyes are blue.6.is my mother.(她)
bag?
(她的)?
10.I don’t like
11.are lazy pupils.shoes are old.13.The old shoes are
15.That tomato is(你的)(我的)potato.17.That is(你的)tomato.18.(他的)bike is red.19.He will catch up with.21.I am worried about他)22.That eraser is 的)
23.classroom is big and bright.24.These are not 康康的)shoes.They’re(王伟的).(我们的).二、填上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1._____ is my friend.他是我的朋友。
2.My dog likes _____.我的狗喜欢她。
3.Who is there? It’s _____.是谁啊?是我。
4.This is _____ father.这是我的爸爸。
5.Come with _____.跟我来。
6.______ are Chinese.我们是中国人。
7.These are ______ photos.这些是我们的照片。
8.____ like ______ car.我喜欢他们的小汽车。
9._____ like ______ very much.他们非常喜欢它。
10.Let _____ give _____ a book.让我给你一本书。
11.I want to buy some balloons for ______.我想买些气球送给他。
12.Is that bike ______? Yes, it’s ______.那辆自行车是你的吗?是,它是我的。
13.______ classroom is bigger than _____.你们的教室比我们的要大。
14.Our school is here, and _______ is there.我们的学校在这儿,他们的在那儿。
15.Whose bike is this? It’s ______(= _____ ______).这是谁的自行车?是她的。
16.Is that car ______? Yes, it’s ______.那辆车是你的吗?是的,它是我的。
张小姐是康康和王强的中文老师。
school uniforms..这些是Kate和Maria校服。
第三篇:人称代词及形物名物的用法5份
人 称 代 词
一、含义:表示我(们)、你(们)、他/她/它(们)的词叫作人称代词。
一、人称代词有:I 我you你、你们 he他 she她 it它 they他们 we我们 me(我)、him(他)、her(她)、it(它)、us(我们)、you(你、你们)、them(他们、她们、它们)。
二、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单数形式:I-me,you-you,he-him,she-her,it-it
复数形式:we-us,you-you,they-them
三、人称代词在句中的作用
1)主格作主语。如:
I am Chinese.我是中国人。
2)宾格作宾语,放在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还可以在口语中用作表语。如:①I don't know her.我不认识她。(动词宾语)
②What's wrong with it?它怎么了?(介词宾语)
③Open the door,please.It's me.请开门,是我。(表语)
四、人称代词并列用法的排列顺序
1)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其顺序为:
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即:you and I;he/she/itandI;you,he/she/it and I(但表示认错或承担责任时,I应放在首位)
2)复数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其顺序为: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即:we and you;you and they;we,you and they
五、特殊用法:国家、城市、可爱的小动物等,用she来代替;体积庞大的动物或
猛兽,用he来代替;小孩、婴儿或性别不明的人、天气、时间等用it来代替。注:you既是“你”或“你们”的主格,又是它们的宾格;her既是“她”的所有格,又是它的宾格。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属于主格、所有格还是宾格。
and是一个我们常用来连接两个词的连接词。它虽然与介词with有同样的意思,但它的前后可以是人称代词的主语,也可以是人称代词的宾格,而with只能跟人称代词的宾格。
如:You and I are going to school.You are going to school with me.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英语人称代词,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人称代词分主/宾,只有八对要区分。
你(们)、它主/宾同一形,其余主/宾须分清。
谓语之前主格填,动/介之后宾格跟,口语运用最灵活,表语也可用宾格。
人称代词并列现,注意顺序礼貌见,二一、三一、二三一,第一人称最谦虚,若把错误责任担,第一人称须当先。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
一、概念:物主代词表示“„„(人)的”,表所属关系。
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 my, your, his, her, its, our(我们的), your(你们的),their(他们的)。名词性物主代词有:mine, yours, his, hers, its , ours , yours , theirs.三、用法点击:
(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不能单独使用,后面必接名词,它具有形容词的特性,作定语。.如: • my pen我的钢笔your bag你的书包his bike他的自行车
her desk她的书桌its name它的名字Is that your bike? 那是你的自行车吗?Those are our books.那些是我们的书。
注:①如果名词前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就不能同时用冠词(a, an,the)或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修饰此名词。
[正]This is my pen.[误]This is my a pen.[正]This is a pen.[误]This is a my pen.②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形容词一起修饰名词时,要放在形容词之前。
如:his English books 他的英语书
their Chinese friends 他们的中国朋友物主代词
(二)名词性物主代词
1、名词性物主代词常用来代替前面已经提及的代词,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 例:This is my book.Where is yours?
My book is different from yours.Your bedroom(=yours)is big.Mine(=My bedroom)is big, too.你的卧室大。我的卧室也大。
2、名词性物主代词可用在of后面与of共同作定语。相当与“of+名词所有格”表示带有部分概念或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例:he is a friend of mine.<这句话常考》s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s3、名词性物主代词可用作主语、宾语、表语。
a.用作主语That isn’t my car.Mine is at home.b.用作动词宾语I have broken my pen.Please give me yours.c.用作表语This book is hers.d.书信中用作礼貌用语Yours sincerely
例:
1.This new computer is ______, I must look after ____ computer.A.my, mineB.mine, myC.my, myD.mine, mine
2.–Is this new bag _______?--No, it’s _______.A.his, hisB.his, hersC.yours, myD.hers, your
3.–Is Tom a friend of yours?--Yes, he is a friend of.A.IB.meC.myD.Mine
物主代词用法歌诀
物主代词两类型,形容词与名词性。
形容词性作定语,后面定把名词用。
名词性要独立用,主宾表语它都充。
第四篇:be动词与人称代词练习题
Be动词与人称代词练习题
一、小练习
1、写出下列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 I______ you______ he______ she______ we_______ they_____ 2.单项选择
(1)____ is a good student,All the teachers like____ very much.A.She;her B.Her;she C.He;her D.she;him(2)Mary,please show ___your picture A.My B.mine C.I D.me
二、动动脑: 1.I a girl.A.am B.is C.are 2.He a boy.A.am B.is C.are 3.We boys.A.am B.is C.are 4.My father a doctor.A.am B.is C.are 5.Tom and Jack boys.A. am B.is C.are 6.This a desk.A.am B.is C.are 7.They late.A.am B.is C.are 8.You clever.A.am B.is C.are 9.The cloud white.A.am B.is C.are 10.I a student.You a teacher.A.am is B.am are C.is are 11.We friends.A.am B.is C.are 12.He____my father.She_____ my mother.They______ both doctors.A.is is are B.am is are C.is is am 13.________(我)am a teacher.14.My father is talking with _______(我).15._______(你们)often read English.16._______(他)often plays basketball after school.17._______(我们)buy a pair of shoes for _______(他).18.Please pass_____(我们)the ball.19._______(他们)are listening to the radio.20._______(她)likes to send food to_______(他们).21._____ is my friend.他是我的朋友。22.My dog likes _____.我的狗喜欢她。23.Who is there? It’s _____.是谁啊?是我。24.Come with _____.跟我们来。
25._____ like ______ very much.他们非常喜欢它。26.Let _____ give _____ a book.让我给你一本书。27.__________ are all Chinese.你,我,他都是中国人。
28.I want to buy some balloons for ______.我想买些气球送给他。
第五篇:记叙文人称
记叙文中人称的作用
(一)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
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进行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显真实。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见闻、感受,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之事给人的感觉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信息,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显亲切。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好处有三点: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握记叙文的人称 孙振兴
【技法讲解】
记叙文的人称分为三种情况: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文章,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故事情节。用第二人称叙事的文章比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偶尔也有文章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情况最为普遍,多用于一些情节曲折、篇幅较长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装》一文。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准确地把握人称呢?
一、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气,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自己。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但文学作品里的“我”往往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重要人物;有时则是次要人物,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有的甚至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物。
用第二人称来写的文章较少。
用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向读者叙述故事。第三人称的写法非常灵活,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自己不露面,而是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语言叙事或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什么内容都可以反映,而且写作时什么表现手法都可以运用。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用第三人称来写的。
二、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显真实。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见闻、感受,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之事给人的感觉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信息,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显亲切。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好处有三点: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学即练】
阅读《青菜》一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摩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选自《现代文阅读》)1.本文是用第几人称来写的?
2.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举一例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把握记叙文的人称》
即学即练:1.第二人称。2.(1)便于感情交流;(2)起拟人化的作用。例如:“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
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称 李永兵
【概念阐释】
我们要把握好记叙文中的人称,首先要搞清楚人称的概念。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第一人称是指自己的代词如“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如“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你谈论的不在现场的人称代词,如“他”“她”“他们”等。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
【阅读技法】
在阅读或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叙述的角度和人称的优劣方面来把握记叙文的人称。
一、把握叙述的角度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2.“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二、明白各种人称的优劣
1.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2.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
阅读时我们要看文章是用什么人称来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心理、表现主题的。在阅读中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文章主题,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思考作者对人称的安排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法。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我们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更有利于学习和考试。
【例题讲解】 零点降生的女孩 乔叶
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在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子里就有一个零点降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之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天然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极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蛮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母亲怔住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你太浮气,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个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八年之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二十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八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惰于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是多么愚蠢。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为自己创造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福之泉。
(选自《幸运之泉》,有改动)
阅读思考
1.从文中看,你认为作者用第几人称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解题指导]这道题意在对记叙的人称进行考查,因为文中是以“我”的口吻来叙述的,所以是第一人称。
[参考答案]第一人称。
2.第五段中“我哭了”的原因有(1)________(2)_________
[解题指导]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要从“我”在学习上的表现和“我”对母亲的不理解中去体味。
[参考答案](1)为自己对母亲的怨恨而哭。(2)为自己在学业上的无所事事、自暴自弃而哭。
3.有人说,第九段中作者一会儿用“我”一会儿用“你”的人称,使人称发生了变化,这样做不仅造成了人称的混乱,而且使读者不易理解。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解题指导]记叙文中的人称是可以转换使用的。这一点,在解题时应该明白。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记叙文中,人称是可以转换使用的。作者从第一人称“我”变为第二人称“你”使得说理更宽泛了,不仅警醒了自己,还包括看到文章的人——读者。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拓展训练】 倔犟的仙人掌 白小云
女人看见路边蹲着一个挑担的老头儿,他身边的筐里装着满满一筐嫁接的仙人掌,高高的底座像一座独立秀挺的山峰,山峰顶部是形状各异的红、黄、绿各色仙人球。女人拿起仙人掌仔细地挑选了很久,价格不贵,与花鸟市场上的相比便宜许多,她便挑定了自己喜欢的两盆,准备一起买。
老头儿布衣布褂,黑褐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操着极生硬的普通话,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这植物的种种优点,什么如何好看好养了,什么净化空气了。末了,他搓着厚皮疙瘩的手爽快地说:“你要两个,那就算你小批发好了,再便宜你一块钱。你看咋样?”
“你这是真嫁接上去的,还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这样的价钱,女人总觉得心里不安,指着山峰顶部的红黄绿颜色的仙人球满脸怀疑地问。蛮好的花买回家后发现居然是新种没根的,这种事情不止一次了。老头儿的脸腾地红上来,紧锁眉头,瞪着浑浊的眼睛说:“怎么可能是插上去的?怎么可能呢?这可都是我一棵一棵亲手栽起来的啊!”老头儿本不地道的普通话,这时更是结结巴巴得有点南腔北调了。
“是吗?”她抬起眼皮,瞟了他一眼,反问道。这样的看似暴怒的伪装她也见多了。倘若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何必这么着急,她心里想着,不再吭声。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因为这一问停了下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老头儿的脸涨得更红了,忙不迭地解释。而他越是叽里咕噜得絮絮叨叨,她就越觉得他不可信。
忽然,老头儿停了下来,从筐里拿起一棵茁壮的仙人掌,没等女人反应过来,使劲一拉,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然后一手一半举到女人眼前:“你看,你看!有牙签吗?”他用力地问她,眼里似乎也冒了火。没有牙签,扁扁的巴掌形的黄绿色软刺仙人球从它的底峰上被拽了下来,而它的底峰上生生裂开了一道绿色肉质沟壑,本已长在一起的首尾两截,就这样被硬硬地扯开了。
面对这样的场面,女人呆呆地怔了一会儿,低下头去付钱。老头儿一脸自尊,挺着胸膛收钱,三块钱一个,五块钱两个,又从布衫口袋里摸出装钱的塑料袋,该找多少还找多少,也不计较身首异处的那一个仙人掌。老头儿娴熟地把东西包扎好,放进女人的车筐里。转过身,捡起地上已成两截的仙人掌,一起放进她的车筐里。
“别扔了,一起种进泥土里,两截都能活。”老头说。
女人脸红了,羞愧地点了点头。老头倒笑了起来,露出锈蚀的牙齿,又用他那东倒西歪的普通话安慰她说:“放心好了,这东西最耐折腾,刚才那点事算不了什么,只要有点泥,就能长出根的。”
两截还能活,这不假,但女人看着老头儿只是觉得心里生疼,仿佛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而是别的什么。那别的什么像一只小手,躲在她的胸膛里,一下一下,揪得她的心生疼。那疼隐隐约约地从老头儿脚下的那对仙人掌里传过来,从他那鬼样的普通话中传过来,从他那已经装在布衫口袋里的塑料钱袋里传过来,疼得她直想落泪。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探究练习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女人挑了两盆嫁接仙人掌,准备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人付钱买下,老头儿把扯断的仙人掌送给了她。
2.请你细读文章第八段的开头“女人脸红了,羞愧地点了点头”一句,根据女人的表现猜测其心理,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写一段文字来表现她的内心感受。
3.为什么文中女人觉得“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而是别的什么”?
4.文章最后两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称》
1.示例:女人怀疑仙人掌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老头儿扯断仙人掌证明给那个女人看。2.示例:我怎么能因为上过几次当,就对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呢?太不应该了。我今天竟然因为自己的疑虑而伤害了那位大爷。唉!我以后一定要用心去呵护这种美好的情感——信任。3.因为女人误解了老人而感到自己粗俗与渺小,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4.最后两段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写出了女人的愧疚心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我们应该坚守人性中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