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作品分析
在济南市区东部,历城区洪楼广场北侧,有一座教堂,它不仅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这就是洪楼教堂,全称为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因其建筑雄伟、规模庞大,洪楼教堂已经成为济南文化带的一个重要象征,也为中国近代宗教建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观其形态,穹顶高塔冷然傲立,仿佛从中世纪油画中走出的一抹瑰丽倩影,尽管青灰色外衣已经傍身百年,却是愈显庄严肃穆。岁月无损它的美,时光积淀了它沉静悠然的仪态,它就这样静静伫立在喧嚣都市中,为浮躁的心提供一处栖息之地。有人说,原汁原味总是最好的,比如漂洋过海的唐人街,改良后的西式快餐,终究失了韵味,而在中国这样一个融合能力极强的国度,舶来品却是极易被同化,这时候坚持真我最是可贵。如今的济南俨然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摩天楼、玻璃墙,建筑总是少了自己的特色。于是,完美呈现了西方哥特建筑风格的洪楼教堂就像一缕春风拂过干涸的心湖,给人以视觉上的先行享受。
洪楼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建成于1904年,与世界闻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作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洪楼教堂结构合理,细部处理精细,给人精雕细琢、富丽堂皇之感。教堂双塔接近60米,顶部十字架高耸入云,大有接天飞升、穷尽奥义之态。
然而走近细看,大众网记者发现,这样一座典型建筑中却又于细微处体现着中国元素:教堂主厅屋顶的中国传统小黑瓦、中门两侧的石雕龙头、教堂内部穹顶与石柱相接处的国画纹饰……然而,中西结合的元素并未使它显得突兀,反而加重了这份美感:黑瓦青墙演绎出一派端庄素雅,龙目圆睁、龙嘴大张的雕刻尽显古典沉淀,而高山流水、松鹤延年的国画也承载了人类的美好寄愿。拜伦诗中说,你哭,似一朵紫罗兰上垂露,你笑,赛过蓝宝石的火焰,无论欢乐哀愁、西式国风,洪楼教堂都有它独特的美。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诗歌《美》中,对美做了终极定义:无法形容你的美,因为你本身就是美,而站在午后金色阳光下的洪楼教堂则很好地诠释了这段诗句。
洪楼教堂高耸直立,气势恢宏,平面为不等比拉丁十字形,代表了宗教中的耶稣受难,立面则为典型哥特风格。教堂坐东面西,前窄后宽,多棱多角,多门多窗,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正面两侧为尖顶分立式钟楼(塔),塔顶耸立,高48米,左右为穹窿式尖券顶,因整体剑直叠高,也称为高直式风格。教堂的一切都充满了向上的动势,星罗棋布的细长尖塔和狭长窄窗,更显其陡立。而左右两座钟楼(塔)夹着中部教堂大厅的山墙,底层三个正门均为尖拱形,门上饰有层叠雕花,教堂后端还有两个约35米高的尖塔,这样前后四塔交相呼应,更显其伟丽。
步入教堂内部,40余根巨型石柱纵列排开,上接穹顶,下压基台,米黄色的墙面有繁复植物花纹自穹窿顶部蔓延下来,石柱基台则雕有葡萄纹。面朝祭台一步步走去,拂过一排排红棕色的连椅跪凳,教堂两侧石柱之间是二十余盏巴洛克风格的金色水晶吊灯,在画满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映衬下,顿有金碧辉煌之感。祭台之上,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养父的白色雕塑分列两侧,中间则是天使环绕下的耶稣君王像,白色石膏细腻柔滑,阳光透过西方彩窗泼洒进来,给神像染上一层玫瑰金的色泽。这就是美,外在端庄素丽是美,内里堂皇富丽是美,一砖一瓦、一光一色,皆是对美的终极诠释。
建筑背景
洪家楼天主教堂全称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一般简称洪楼教堂,为济南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济南文化带的重要象征。教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区东部,历城区洪楼广场北侧,东邻山东大学老校,以洪家楼村而得名,是济南市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在中国近代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筑概况始建年代
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建成于1905年(也有说法为1904年),是中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1906年扩建,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威严高耸,蔚为壮观,基本属于欧洲12至16世纪初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闻名世界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极为相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西结合
洪楼教堂的屋顶是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尖尖的屋顶,中世纪的欧洲人认为,这种高耸的屋顶会让他们离上帝更近,屋顶的上方树立着十字架,屋顶的四面墙上是长条装的窗户,钟楼是方形的,钟楼南面的墙上挂着一面钟表,钟表数十年如一日的转着。洪楼大教堂已成为济南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济南文化带的象征。
洪家楼天主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设计,于一百年前的1906年完成,高60余米,面积达1625平方米,可容纳千人作弥撒,蔚为壮观。洪家楼天主教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教堂。教堂1901年动工,1904年建成,1906年,扩建后的教堂面积达1625平方米,教堂体量高大,气势宏伟,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坐东朝西,教堂的两侧立着两座石砌方形钟塔楼,塔顶高高耸起。两座钟楼塔夹着中部教堂大厅的山墙。塔楼上布满了细长的尖塔和狭长的窗户,更增加了塔楼的高大。大厅山墙上挤满密挤的窗户,底层的火焰门扇上刻满生动的雕像,一切都充满了向上的动势。教堂的大厅十分高大,进深很长,大厅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洪家楼天主教堂,建筑结构合理,建筑质量极高,细部处理精致,整座建筑给人气势如虹、精雕细刻、富丽堂皇之感,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术、传统工艺可以建造任何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精细的建筑。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比较纯粹的西方建筑,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细部看出中国传统的影响。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门两侧上部石墙雕有两个石龙头,龙嘴大张,怒目圆睁,雕刻生动夸张,显然借鉴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建设背景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顾立爵神甫在济南东郊的洪家楼购地兴建教堂。1900年,发生庚子之乱,6月27日,山东巡抚袁世凯要求外籍教士赴烟台、青岛躲避,中国天主教徒集中到城外洪家楼教堂,“以便保护”。7月5日,历城知县李祖年带兵查封洪家楼天主教堂,将聚集于此处的华人天主教徒遣散。7月6日,义和团开始破坏洪家楼教堂,挖掘教士坟墓。历城知县闻讯派兵镇压。
1902年,天主教山东北境教区的方济各会荷兰籍主教申永福(Ephrem Giesen)在得到庚子赔款以后,主持在洪家楼动工兴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由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设计,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外墙用石块砌成,西面的正立面有两座高大的尖顶钟楼,还有众多的小尖塔。教堂内部布满了天主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刻,大厅可容纳800人。其施工者为孙村著名石匠卢立成,在他三十多岁时(1904年)由德国人特意聘请为工程的总施工、总监管,带着本村一百多名石匠,总管着工程的一千多人施工,按其提供的图纸对采购、石雕以及木、瓦工等活进行安排调度,历时三年终于使工程竣工。
建国后1966年,在文革中被关闭。1985年4月,政府拨专款对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画、圣像、地面、跪凳、祭台、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了修缮,使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天主教堂焕然一新,同年12月25日圣诞节,已经关闭近20年的教堂恢复开放,并举行盛大弥撒。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凡留世经典者,必都熬走百年孤独、挺过战火纷飞、看惯世态炎凉、独守遗世寂寞。洪楼教堂于1901年开始修建,其施工者为孙村著名石匠卢立成,由德国人聘其为总施工、总监管,带领本村100多名石匠,共1000余人共同施工,历时三年完成。由于当时在中国修建教堂的均为外国传教士,并无正规建筑师,他们带着图纸,请来中国工匠,按照图纸理解修建,也因此这些建筑都有中国工匠的智慧和心思蕴藏其中。1966年,洪楼教堂在文革中被关闭,内部事物除石柱外均遭破坏。1985年4月,政府拨专款对教堂内6个十字架、96处石花雕塔和教堂的壁画、圣像、地面、灯具等设施全面进行修缮,使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天主教堂焕然一新,同年12月25日圣诞节,已经关闭近20年的教堂恢复开放,并举行盛大弥撒。
如今,2012年又做修缮的教堂于今年春节开始使用,五一之后已经正式开放,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供市民参观。教堂内还有教友义务为参观市民讲解教堂和宗教历史,一名教友介绍,目前洪楼教堂义务讲解团共有7组,每组6到7人,年龄跨度从40岁到70岁,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来教堂服务,为参观市民提供详实的讲解。同时,教堂还可以承办婚礼等仪式,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雪莱说,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唇上。那么,人类建筑的瑰宝就像文化与文化糅合于智慧的土中,巧手捏造,终成传奇。远望夕阳下的洪楼教堂,完全浸润在金色光晕下的墙体仿若发出圣洁的微茫,又好像变成金色的不是这座教堂,而是自己的眼睛。飞塔穹顶、竖钟窄窗,不论离开多久,眼前似乎还有那一抹挥之不去的哥特魅影。
形体特征
外部形象处理
该教堂体量高大,气势宏伟,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建筑风格。教堂坐东面西,前窄后宽,多角多棱,多门多窗,建筑面积约为1625平方米(另一说法为2600多平方米,可能为占地面积),可容纳千人作弥撒,圣坛
设于东端。正面两侧为尖顶分立式钟楼(塔),石砌方形,塔顶高高耸起,高48米,左右为穹窿式尖券顶,具有典型的高直作风,一切都充满了向上的动势,其上布满了细长的尖塔和狭长的窗户,更增加了塔楼的高大。两座钟楼(塔)夹着中部教堂大厅的山墙,其上排满密挤的窗户,底层的三个正门均为尖拱型,拱门上面层层雕花,装饰美观;教堂后端也矗立着两个高约35米的尖塔,前后四塔相互对应,皆为青砖、料石砌垒,垂直挺拔,使整个教堂更加雄伟壮观。其屋顶是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尖屋顶,中世纪的欧洲人认为这种高耸的屋顶会让他们离上帝更近,屋顶的上方树立着十字架,四面墙上是长条装的窗户,钟楼南面的墙上挂着一面钟表,钟表数十年如一日的转着。
内部空间营造
教堂主厅高大宽敞、富丽堂皇,中央通廊高大,进深很长,地面用青条石铺就,堂内设两排方形纵柱(约40余根),柱头雕刻着镂空花卉,圆顶和墙壁上绘制的精工图案、雕饰和文字。高耸的穹窿顶上绘满了宗教壁画(多为色彩艳丽的花卉图案),细长的柱身布满玲珑的雕刻,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给人以深深的震撼,使人顿有庄严、肃穆、伟丽之感。教堂里面的采光也很充分,其窗子是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出强烈的光色效果。尤其是在日出时,东端圣坛处霞光灿烂,五彩缤纷;日落时,西面入口处则是光彩四溢,满目生辉。在教堂的南侧,还有一处以钟楼为中心的二层环廊建筑群,方形尖顶的钟塔有四层高,东西两侧各建有二层西式环廊建筑。据悉,此院为一独立建筑院落,原为华北总修道院。
空间塑造
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 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木 的功绩,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哥特式教堂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它利用一系列拱型的尖顶组成教堂整体结构,尖利的顶端高耸入云,直插穹窿。许多垂直的平行线条本身就带有某种节奏,轻灵的线条如一组石头的丛林,锋利,直冲苍穹。不仅所有的顶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势。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仅顶上尖塔就有135个,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结构既体现信徒对天国的向往,体现了独特的宗教精神,也表现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使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这是教会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给人一种崇高肃穆的精神体会,那是对超升的向往,要向上帝接近的如饥似渴的欲望,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结构形式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飞扶壁(Flying Buttress)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门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束柱
(beam-column)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哥特式建筑技术高超精致,又带有艺术性,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建筑装饰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重视外部装饰,雕刻的人物和装饰花纹布满了教堂内外,大量的雕刻正是体现了这个阶段造型艺术的突进。尤其是雕刻家在作品中追求世俗情感的表现,开始突破了传统模式的约束,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这使雕刻艺术提高了一大步。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的关系已不同于罗马式教堂与装饰雕刻的关系。罗马式教堂中的装饰雕刻完全服从于墙的平面,使人物的表现受到很大的局限;哥特式的装饰雕刻则跳出了墙的平面,创造了许多半圆雕和高浮雕。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第二篇:经典建筑作品分析任务书2015
建筑学院2014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
课题:经典建筑作品分析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经典建筑作品实例的分析,掌握认识及评价建筑的标准,并从中理解经典建筑作品的特有品质。
2、进一步认识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及它们在建筑造型、空间组织中的应用。
3、学习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分析图的绘制,掌握用建筑师特有的语言“建筑图示”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的方法。
4、通过模型的制作,领会建筑空间从二维向量转换为三维向量的原则和过程,并掌握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意图的技巧。
5、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分析内容
在全面收集所选经典建筑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下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分析角度。同学们可依据建筑师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建筑师个人的设计思想倾向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方面来分析,甚至可以在分析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1.时代背景:社会环境 / 艺术思潮 / 技术发展··· 2.建筑师:经历 / 设计思想 ···
3.建筑:基地 / 功能 / 空间 / 结构 / 光 / 视线 / 交通 / 形体组织 / 材料运用 / 细部设计 ······
三、作业要求
以2~3人为一小组,在教师的辅导下选择一幢建筑实例,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相关资料,加以分析,鼓励小组内以及各小组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
成果要求:
1.搜集所选建筑的照片或效果图,以水彩渲染的方式进行表现。成果为一张A2(594X420)图纸。
建筑学院2014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
2.可揭示模型(比例视建筑物大小而定,鼓励表达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材料不限,但要有一定的强度。
3.分析图纸一张A1(594X840),墨线用器。其中包括分析图,模型照片(不少于两张),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表现方法及构图自定,需整体、统一。
四、经典建筑作品实例(供选择)及相关材料
1.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 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 , 1958-59年 2.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Town House of saynatsalo,1950-52年 3.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肯尼迪图书馆,John F.kennedy Library,1979年 4.齐康
1931--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 5.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1938-盖蒂中心,Getty Center,1997(任选其中一个建筑)6.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教堂三部曲
——风之教堂1985-1986、水之教堂1988、光之教堂1989(任选一个)7.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1950-慕尼黑哥兹美术馆,Goetz Art Gallery,1994 8.隈研吾(Kengo Kuma)1954-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Great Wall——Bamboo House,2004 9.张永和1956-长城脚下的公社——二分宅,2000-2002 10.刘家琨1956-鹿野苑石刻博物馆,2000 11.王澍1963-五散房,2005
建筑学院2014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
五、进度安排
作业完成时间:四周
六、参考书目
1.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安藤忠雄等。2.《型和现代主义》,贾倍思著,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Key Hous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Colin Davies,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4.《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分析》:(英)巴克 著,王玮 等译,水利水电出版社
5.《设计与分析》:(荷)卢本 著,林尹星 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6.《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克拉克,(美)波斯 著,汤纪敏,包志禹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丁沃沃、冯金龙、张雷 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建筑体验》,拉斯姆森/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9.国外杂志:《EL》、《AD》、《a+u》、《Architectural Record》等 10.国内杂志:《建筑师》、《时代建筑》、《世界建筑》、《新建筑》等
七、参考网站
1.http://www.xiexiebang.com 2.http://www.xiexiebang.com 3.http://www.xiexiebang.com 4.http://www.xiexiebang.com
2015-04
第三篇:《药》作品分析
《药》
鲁迅先生是我们所熟知的作家,他的一生是一个斗士的故事。鲁迅先生的创作有很多,杂文、小说尤为著名。杂文犀利异常,针砭时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小说寓意深远,反映现实,揭示国民性,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的小说大多收入《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之中。而我将要分析的就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呐喊》中的《药》。
中学时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初学之时对小说的主题不甚理解,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华老栓的亲子之爱,有的认为是革命者的英勇气概,甚至把这个“药”看作鲁迅拯救国民性的良方。《药》是一篇短篇小说,而其内涵不可谓不深。我们先从小说的主题开始分析。
小说的主题并不是谈亲子之爱,也不是表现革命者的英勇气概,而是表现了一种莫大的悲哀——革命者不为群众所理解的悲哀。小说中的革命者夏瑜被杀害时,有围观的群众伸长了脖子来看,有老实善良的华老栓前来求人血馒头,有康大叔的炫耀,有茶客的不以为然。这些群众正是鲁迅时常提到的“看客”,一种国民性。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的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革命者的牺牲不为群众所理解的主题就是出于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产生的。夏瑜就义时,周围聚集了一批麻木的看客,没有同情,没有义愤,却都伸长了脖颈看热闹;华老栓是个善良老实的人,却用多年的积蓄去买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
从作品的结构来看,作品的独特结构在于:它是由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织而成的。其一是华老栓为儿子求药治病,体现了下层人民的老实善良和愚昧;其二则是革命者夏瑜的牺牲,体现了革命者英勇就义却不为人理解的悲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详略得当,通过华老栓买人血馒头治病引出了革命者夏瑜这条暗线。小说写夏瑜的死并不是着力于如何英勇就义,如何的英雄气概,而是透过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只言片语把夏瑜隐隐地表现出来,以至于我们甚至连夏瑜的面貌都一无所知,但这样写也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这样的结构使人们的注意力不禁转移到
人们对于夏瑜的死的言谈,更鲜明地显现出了革命者不为群众所理解的深刻现象和悲剧。
从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具有代表性。老实善良的华老栓也有着其愚昧的一面,他肯为自己的儿子买“药”治病而拿出所有的积蓄,却又愚昧的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这正是广大下层人民的代表。围观夏瑜就义的群众正是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形象描写。康大叔的贪财和爱出风头,花胡子老头的维维是诺。小说的革命者夏瑜更是在现实中有原型,正是鉴湖女侠——秋瑾,夏、秋同是季节,瑜、瑾同是玉,这是名字的衍化。再加上秋瑾被杀害的地方恰恰是在绍兴丁字街头古轩亭口。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塑造人物有其独特之处,他并不脱离原型,在他的作品中,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等都是人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可见其功力之深。鲁迅塑造人物往往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从小说构思方面,《药》的构思方法受安特莱夫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这是我资料上查阅到的。一个作家的创作形成之前必然离不开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或作品,而且他的创作中也会带有一些他人的印记。鲁迅小说创作所受的外来影响主要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和日本文学。而这篇小说的构思与安特莱夫的《齿痛》及屠格涅夫的《工人与白手人》有关。安特莱夫的《齿痛》写一个耶路撒冷商人般妥别忒患了齿痛病,用了各种药方、偏方都无济于事,这时耶稣背着十字架,将要被钉死,他对耶稣的死无动于衷,知识看热闹而已,但由于注意力一分散,牙齿也就不痛了。其实是他将耶稣受刑当做药来使用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与白手人》也有同样的启示作用。文中写了一个革命者因为长期关押在牢狱之中,有一双白净的手,还因戴了六年的手铐而有铁锈的味道,却被工人视为异类。当他再次入狱,处以绞刑时,工人却要设法弄一段绞死他的绳子,认为这会给家里带来极大的好处。他们都表现了这种“不理解”的主题,《药》也正是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主题。
从作者的思想来看小说,鲁迅的思想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他的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的个性主义等,但他不是照搬而是从自己反封建的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有所选择、改造。而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
他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他的杂文、小说中无不体现对国民性改造的探索,《狂人日记》表现了“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阿Q正传》中鲁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深刻的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而这篇小说《药》也是如此,革命者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和“不理解”正是革命失败的根源。小说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一个老实善良的农民,但却愚昧,亦表现出了鲁迅对农民命运的探索。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的作品是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号角。”这是毛泽东对鲁迅的一段评论,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第四篇: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看的《平凡的世界》,大学时候再次翻阅这部近百万字的巨著,心中多了几分思考,这本书是不是就在写路遥自己,在写那些陕北的乡里乡亲,是不是就在写普通你我的真实生活。而当翻阅那本不怎么厚的《人生》的时候,书中高加林的再次回乡种地,不正是路遥的革委会主任被撤职的时候。
作为路遥的成名之作,《人生》这本书我看到了一样平凡的高加林。路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正是在与命运赛跑,虽然《平凡的世界》字数与写作时长远远超过《人生》,但是路遥的早早逝去,却与这本《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遥在短短的十几个昼夜就将这部中篇完结,那种一气呵成的魄力是在中国的文坛是少有的,能在十几个昼夜中写出这部作品,路遥的生活体验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对只要是稍稍写点东西的人或者稍稍看点东西的人来说,文学本来就是生活,是作家的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作家周围人的生活。那种没有生活基础的文学,终究是不长久的。回顾路遥的一生,当他与北京知青恋爱的时候,不正是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恋,而当路遥将人生的重心从政治转移到文学的时候,不也是高加林被揭发回乡务农的时候吗,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往常看过的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中,总会一稿二稿与审稿定稿。但是在路遥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文学的霸气。在《人生》出版之前,路遥就曾坦言,“要么是巨大的成功,要么是彻底的失败”,在《人生》出版之后,路遥就这样一下子火了。
但真正让路遥达到文学巅峰的还是这部《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前后六年中将自己的生命燃料燃烧殆尽,当1988年路遥扔掉那支伴随了他六年的圆珠笔时,这个不到四十岁的陕北汉子更像是一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就路遥四十三年的一生来讲,这个时候也确实是到了暮年。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的几年,路遥一直是在与病魔做着抗争。路遥的一生也确实印证了他自己的那句话,如果他的一生能有所成就的话,那肯定是在四十岁以前,但路遥自己肯定不会想到在书写完的三年后的一个平凡的日子,自己会与这个平凡的世界说再见。
而在《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当中,在看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介绍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作家们都会说的话,“文学来自于生活,但高于于生活,”路遥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曾为了写孙少平的在煤矿中的工作经历,亲自到煤矿上体验生活,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但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路遥还是经过长期的生活考察的。在很多与路遥接触人的回忆当中,路遥像一个取经的僧人,每每等到劳累过度的时候,才回到宾馆或是随便的一个地方休整一下,待到体力恢复,接着为了这部巨著奔波忙碌。在查阅了很多关于路遥的背景资料后,我感觉书中的那个孙少平就有很多路遥的影子。虽然不能说孙少平就是路遥,但是那种在小小年纪就要因家庭贫困背负的自尊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据路遥的老师回忆,路遥在上高中时候的状况跟孙少平几乎是一模一样。虽然后来路遥很荣幸的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但是在书中其他人物的身上还是能看到路遥的影子,可以这么说路遥更多的是在记叙陕北平凡人,而书中现实主义的痕迹更是非常的清晰。
我对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感悟是,人无完人。虽然孙少安和孙少平都已经够优秀,但是人感情的那种丰富性被路遥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书中所谓的配角,像王满银这样的混蛋,生活中也是随处都能发现的,人们都说红楼梦将人写活了,写的非常丰满,但平凡的世界是将真正的人拉到书中来,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王满银,孙玉厚,田晓霞。甚至是双水村的那个傻子,我们的周围都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可能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就是那个王满银,那个孙玉厚,在某些方面连那个傻子都不如。
路遥的作品是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讲,他的作品会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生。
第五篇: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1.消息:字数限制在1200字以内。
2.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时评、述评、短评等,字数限制在2000字以内。
3字以内。
1.2.3.4..通讯:包括新闻特写、新闻综述、新闻调查等,字数限制在3000.消息:时长4分钟内的新闻报道。.评论:包括以评论为主的述评性节目,时长15分钟内。.新闻专题:时长30分钟内。题材重大,题材新鲜,题材典型。深度报道、分析性新闻、思辨性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好。新闻背景强。
5.提法准确、写作精细、制作精良。
一、消息的特征及其分类
消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新闻体裁,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地传播新闻事实。
体裁特征:具有消息头,即发布单位、地点和时间的说明,包括电头、本报讯、本台消息等
共识:一般动态消息、非事件消息、新闻素描、新闻述评等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篇幅短小,最主要的消息种类。
非事件性消息:包括综合消息、典型报道等。
前者围绕某一主题对新闻事实的综合处理。思想性、指导性强,时效性不如动态消息;
后者是对某些方面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进行报道,达到传播经验、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目的。
新闻素描:利用现场的新闻事实说话,主要手法是现场观察,注重描写和细节的呈现来反映活动中的新闻事件。
新闻述评: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二、消息分析的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
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和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
(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准确贴切:
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7、结构分析
(1)内部结构(内容与主题的谋篇布局)
金字塔式:先主后次
编年体式:完整地将新闻事实以故事性的方式表达出来。适用于报道复杂、线索单一的事件
散文式:写法自由、行文富于变化、文采
悬念式:层层递进吸引受众
是否简要清晰,易于受众理解:
灵活多样能够,富有创新性。
(2)外部结构分析
导语
精练的语言反映最新鲜、最具本质的、最有意义或价值的内容,突出精华 能驾驭全文、提纲挈领
能使最广泛的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愿望
主体——导语的解释者:
对导语中最主要的事实注释、补充,解释为什么、怎么样;补充导语未提及的事实;避免将主体写成导语的重复;层次分明、主干突出、内容裁减得当。
背景 发挥对比烘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结尾:一般无刻意的结尾,不强加,通盘考虑;总结式、评论式、对比式、展望式、抒情式
消息作品一、一般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对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最新发生和发展变化进程的动态进行及时报道
1、要善于选择新闻背景材料与报道角度
2、主题集中,一事一报。
3、开门见山,忌写套话。
4、客观叙事,舍弃细节。
5、注意变动,致力追踪。
6、题材广阔,应用广泛。
二、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很强的指导性。写作要求:
1、占有材料,明确主旨。
2、合理剪材,发掘本质。
3、点面结合,事实说话。
4、注重根据,交代来源。
5、客观叙事,注重分析。
三、短新闻
简讯:用最经济的文笔,通常以一二百字,甚至一两句话、数十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地迅速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快讯:用最快的速度、简洁的一两句话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别重要的新闻中最重要内容。快讯一般用于特别重大的新闻。
基本特点是:
1、结构简单
2、叙事简明。
3、一般一事一报,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不旁生枝蔓;
4、要求简而不陋,文字虽短而意思明确
5、叙述尽可能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五、新闻述评
1、定义: 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以分析事实或评价事实为目的,因此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2、特点是:有述有评,边述边评,述评结合。它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六、精确新闻
1、定义: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以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meyer,1973)。
目前新闻界最经常使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民意调查。(罗文辉,1987)在大陆,也有人认为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报道。(姜秀珍,1998)
2、特点:
以数据来报道新闻事件,更显客观、公正,更具说服力
时效性差,不适合突发性事件,比较适合社会问题的报道;
缺乏人情味,不生动,不容易吸引受众;
需要一定文化水平,需要动脑筋,读者面较窄;
不能确保数据一定真实地反映了现实。
3、精确新闻的公布原则
第六章 评论分析的基本视角
一、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
1、定义: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
2、特征:
新闻性: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论说文的根本特征。
论理性:
公众性/群众性
3、分类
分类标准/类 别
体裁规格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按语、专栏评论、述评
论证方式
立论性 驳论性
评论主体
代表编辑部,代表读者
评论对象
政治评论、经济评论、体育评论、文娱评论
是否署名
署名评论 不署名评论
二、分析视角
1论述范围。
(一)选题分析、选题: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评论的对象和、怎样评析:(1)是否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2)是否具有思想性
(二)立论分析、定义:形成或提出结论或观点。、怎样评析
1)立论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2)立论必须有新意
3)立论要有预见性
(三)要素分析
1、论点分析
(1)论点的提出必须尊重客观、直面现实,不能把荒谬、悖理、歪曲事实的东西作为论点。要准确使用概念和判断。
(2)论点要有新意
(3)论点要鲜明全面
2、论据分析——论据要真实、准确;典型充分;与论点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
3、论证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基本原则:论证要准确地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评论具有逻辑性。
(四)结构分析/形式分析——言之有序
评论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
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文章评论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关系、发展变化规律,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
2、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按照受众的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结构。
(五)文风分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孔子语)
1、评论语言的通俗首先表现在质朴自然上。
“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以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起好的作用。”
2、恰当地运用修辞
3、语言充满真情实感
第七章 主要评论类型的分析
一、社论
1、定义:代表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言论。社论具有制度性,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原则认识。
这些文字是我自己写的,但却未必无折扣地表达出我的意思。因为文字既要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地方又是在国难前线的天津,写文章时便不得不顾虑到地方的环境和刊物的地位,尤其是报上的“社评”,文章既由报馆负责,写文章的人便需忘掉了自己。(《大公报》主笔王芸生)
选题 风格 周期、发表频率
机关报 重大、政论本位 政论色彩,庄重、规整、平衡、稳定 长、低
市场化报纸 范围广,新闻本位 时评色彩,个性化 短、高
2、社论评析的视角:
选题恰当,选题范围逐渐扩大,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扩大到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着眼于实际
说理透彻:抓住事物的矛盾和关键环节,以理服人。
文风平易近人,短而精萃,质朴感人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
本报评论员一般认为是中型评论,重要性仅次于社论。与社论只是规格上的区别,没有原则性区别。
评论员文章分为署名和不署名
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而来,主要是加重作者的身份。篇幅较长,也被称作“超重型评论员文章”(3、4千字)
三、专栏评论
发表在各种评论专栏里,个人署名的评论。这类评论选题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见闻,都可以议论;形式活泼,长短自由,个人风格明显。
四、短评
短小精悍的评论,有署名和不署名之分。不署名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一般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和时效性强;署名短评一般代表个人意见。总体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论题单一,篇幅短小,分析扼要。目前,由于专栏评论的兴起,一般纳入各种专栏评论,单独发表的不多见。
五、编者按
编者按是一种最轻便、最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只有一两百字。大体分为两类:
评论性——提炼文章的思想,或加以发挥
说明性——介绍背景、意图。
特点:依附性,不是独立的文体;精炼——直接发表意见,不论证;灵活简便,及时。代表编辑部表态,多用于慎重场合,必要处,不可滥用。
编后:一般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报道的基本态度,借题发挥,因事议论,深化主题。
第八章 深度报道分析
一、深度报道的基本知识
新时期中国深度报道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电视深度报道兴起。
1、定义:
(1)西方视野的深度报道本(indepth reporting)“三层报道”概念
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意义。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在“五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的内涵加以扩大。
(2)《新闻学大词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2、特点:
(1)题材的重要性。(2)背景的广阔性。
(3)材料的详尽性。(4)内涵的深刻性。
(5)体裁的综合性。
3、分类:
(1)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与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
◆独立文体:
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组合文体:
整合报道
系列报道
(2)全国好新闻评委会/中国新闻奖报道分法:
◆系列性报道
◆组合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
(3)在内容的结构组织形式上,可以分:分析性报道、综合性报道、跟踪性报道、说理性报道和探索性报道5个种类。
◆分析性报道
◆综合性报道
◆追踪性报道
◆说理性报道/研究性报道
◆探索性报道
二、分析视角
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二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
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
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见。
第九章 经济新闻分析
一、经济新闻概述(economic journalism)
1、定义
◆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
◆ 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的报道。
经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狭义的经济新闻专指经济消息。
2、特点
◆内容专业性强:它涉及到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专业知识
◆报道范围广,全球化
◆服务性和实用性
◆前瞻性
3、问题
肤浅
刻板
笼统
二、写作要求与分析视角
1、抓核心事实,开门见山
2、通俗易懂,拒绝晦涩
3、数据处理巧妙合理
“省略尾数法”(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
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
用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
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有说服力。
4、选题视角:“当下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是经济新闻”
5、注意挖掘事件之间以及事件所涉及因素之间的关系
态度
资料
预测方法
6、通过报道人来反映经济问题,以人带事
7、让枯燥的新闻幽默起来
第十二章 西方新闻作品分析
一、消息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分析性报道。
◆揭示原因为主要内容
◆用背景性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
纽约时报星期日版主编莱斯特 马克尔:解释是以充分的背景为依据的客观的加工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评论。而发议论是一种受观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解释是新闻的组成部分,而发议论则几乎应该严格地限于社论文章。
2、调查性报道:专门的揭露性报道,也称揭丑式报道。
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
新闻性: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而且是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科学性:依靠客观、准确、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
3、预测性报道:依据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新闻事件、某一重要问题或重要领域的发展前景所进行的分析性报道。前瞻性和预见性是主要特征
◆内容上
◆表达方式上
◆报道结果上
4、服务性报道: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也称实用性报道,对消费者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实用性 :研究读者的具体需要,排忧解难
◆新闻性:广义上包括专栏中的服务性文章
◆读者立场
二、特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按新闻价值标准分
(1)新闻性特写
(2)趣味性特写
(3)实用性特写/服务性特写
2、按内容分
人物特写
风貌特写
事件特写
3、特写与通讯
◆选题
◆结构
◆写作风格
◆表达手法
三、西方新闻作品的分析角度
1、报道题材
2、报道角度
3、钻石式报道结构:从个人的经历、具体的事件出发,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写完再回到个人、具体的事件上。有时也以总结、悬念的方式收结。
4、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