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范读课文
怎样范读课文
[作者] 薛明 [内容]
范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的目的和作用是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如何达此目的,挥其作用呢?
一、先钻研,把握基调,标记符号。要范读得好,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弄清课文的几个基本东西:①作者和时代背景。不了解这些,就很难掌握当时当地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于掌握时代的脉搏,读起来就难以把握感情的尺度。②课文的结构和中心。结构不清,停顿难把握;中心不明,语调难处理。③句子的重点和难点。不明重点,重音不好掌握;难点不清,速度难处理。搞清了这些,就要给范读定一个基调,正如唱歌、演奏要定调一样。如,范读《难忘的一课》,范读的基调是要有充沛的爱国激情。然后,在课文中标记一定的朗读符号。如句中停顿的“/”、段中停顿的“‖”、显示重音的“·”、表明速度的快“<”、慢“>”、显示语气的“”(升调)、“”(降调)、“N”(曲折调)等。
二、后提示,激发兴趣,创造气氛。教师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之后,结合板书课题后的启始阶段,给学生简介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结合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讲读顺序,在整体的起始阶段,通过谈话,抓住课题,让学生搞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用启发性的话,让学生带着问题注意听老师的范读。如,范读《再见了,亲人》,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记叙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亲人在车站上告别的情景后,让学生注意听,课文中写了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与志愿军告别,她们与志愿军是怎么结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持重的课堂气氛,教师再开始范读。
三、再范读,注意语调,进入角色。学生有了听读的兴趣和听读的精神准备和气氛之后,教师按朗读课文的要求去范读课文。读中注意语调,进入角色。大纲要求,小学朗读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范读中要注意语调。语调通常是指停顿、重音、速度和语气这些朗读技巧。它依附在句子上面,可以区别句型和语义。如何注意语调呢?
1.恰当的停顿。
停顿,指语言进行中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的间隙,它不仅是人们在朗读时换气的需要,还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朗读中的停顿有三种。(1)标点停顿。就是根据文中的标点符号进行的停顿。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是: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叹号、问号、句号。(2)感情停顿。为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表达某一感情,在句子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在句子用“/”表示。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这句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如此停顿,旨在突出邱少云舍身为公的英雄形象。(3)结构停顿。这是为了表示文章层次、段落所作的一种停顿。一般来说,层用“|”标记,段用“‖”标记。间隙的时间长短为:段落>层次>句子。
2.合适的重音。
重音,指在句子中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一些。一般来说,需要突出某种感情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短句里的谓语、名词前边的定语、表示形状和程度的状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提前的宾语以及某些比喻词等,都要读重音,用“·”标记在词语下面。如《视死如归》中的这段话: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抠·掉了!”如此重读,把敌人阴险毒辣的丑态及王若飞的忠贞不渝,有对比地表现出来。
3.一定的速度。
速度指朗读的快慢急缓。朗读的速度有快速、慢速和中速三种。分别用“<”(快速)、“>”(慢速)表示,中速不标记。一般来说,快速用于表达激动、紧张、惊惧或者兴奋、欢乐的感情,或者叙述变化的事情,或者表达愤怒、反抗、斥责、质问、申辩等内容。慢速大多表示沉重、悲痛、悼念的情绪,或者叙述平静、庄重、迟疑的内容,或者是比较难理解的语句。中速一般用于感情没有多大变化的句子,或者是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句子。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这两句话:“>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
4.适当的语气。
语气指表达各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口气。也是语调的升降抑扬。语气贯穿在整个句子中间,但在句子末尾的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显著。一般句子里常常使用叹词和语气词来表达各种语气和各种感情,朗读时就需要把这种语气和感情表达出来。常见的语气有四种。(1)升调。表示疑问、反问、惊异、号召的语气,句末上扬。(用“”表示)如《海底世界》中的这句话:“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又如《手》中王新春说的话:“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2)降调。表示陈述、祈使和感叹的语气,句末下抑。(用“”表示)如《繁星》中的:“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黄继光》中的这句话:“指导员,请把任务交给我!”(3)平调。表示严肃、冷淡、悲痛或一般叙述、说明等语气,句中始终保持同样高低。(不标记)如,《心愿》中的第一句话:“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4)曲折调。表示强烈的惊讶、赞叹、愤怒、斥问等语气。句中语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表示语气先升后降,“∨”表示语气先降后升,“N”表示语气先升后降再升)。如,《将相和》中蔺相如见秦王有意占璧的一段话:“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教师在范读中,除了注意以上说的语调之外,还要进入角色。范读中的进入角色绝不是演员演戏,说台词。它仅仅是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行了,不可用大的动作,贻笑大方,而是稳中有别。如,范读《晏子使楚》中楚王与晏子的对话: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盗窃)?”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苦又小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教师在范读中,要表现出楚王嘲笑、愚弄齐人的奸诈来;对晏子的话,要读得处惊不乱,读出晏子引喻确切的大智大勇来,表现出他维护祖国尊严的凛凛正气。
第二篇: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要完整、简要。下面告诉同学们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要素不同。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写什么景色?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么特点?”对写入的文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鸟的天堂》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谁?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比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就可以从题目入手提一些问题。如: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子?爬山虎怎样爬的?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整理一下就成了主要内容。比如学习《飞夺泸定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可根据课题扩展,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草船借箭》一课,可提出“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箭借到没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向曹操“借箭“,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
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总述句或过渡句。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同学们不要着急,找到适合的方法,相信你的概括能力会很快提高的。最后申明,强烈发对抄袭《字.词.句.段》等书中的中心思想来应付哦!老师您好:我认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如下三点: 一.自读质疑法.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二.段意合并法.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三.根据文章的详略,抓重点段法.怎么归纳主要内容
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找中心句,一般是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文章就是把各个段的中心句穿一下就可以,现在我觉得基本这样就能答的差不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
我想,有些孩子学习能力之所以低下的原因可能是老师帮得太多,管得太牢。其实教学、教学,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也尝试了一些方法。我觉得首先老师要相信学生,学会放手。就像语文中的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是语文当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在以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怕学生自己归纳不好主要内容,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归纳,总是在我上课的时候,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来归纳主要内容,并记下来,但是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学生的归纳能里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一两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能学会自己归纳,但是遇到长一点的课文,还是不会把主要的意思拎出来。于是从第二单元开始,在跟朱爱娟老师讨教过后,我也尝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写主要内容,这样其实也解决了预习光看生字,不看文章的弊病。一开始只有一两个能力强的同学会写主要内容,我便用规定字数的方式帮助他们,一般课文不超过60字,段落不超过20字,这种方
式学生很有兴趣。在这期间,也有同学参考一些课外资料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讲得多了,写的多了,会写的同学也渐渐多了,原来看资料的同学就不太用看了。后来,我又想了一些激励的方式,谁的主要内容写得全对,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可以给组内加分。这样学生的劲头更高了。现在已经有一大部分的同学会归纳一般简单故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甚至比我归纳的还要好。
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简单的交代清楚就好了。。说得简单、、其实、、还有有点麻烦的说~~ 归纳学习方法主要内容的归纳方面
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全段,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记叙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文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过它,不难探寻其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驿路梨花》,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意义》、《同志的信任》等等;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2.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前者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挖荠菜》的开头就点明或暗示了全文的中心,多半是采用议论抒情为主的表达方法,抓住这些带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后者如《这不是一颗流星》、《枣核》、《春》、《挺进报》等等,分析这类文章结尾处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归纳中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例如《荔枝蜜》中:①“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②“他们(农民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如果我们找出文中全部的议论抒情句,也就理清了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特别是上引的两句已经很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合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要分析归纳文章两大部分的内容与中心,再联系起来思考,从两部分的鲜明对比中,掌握作者对自由学习生活的向往,对令人窒息的封建教育方式的无比厌恶这一中心。
5.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地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详写仅仅是作者为表达中心而用的侧笔,而作者对真正要表现的中心却用墨甚少,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作者详写此人此事的意图,发现了这一意图也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例如《夜走灵官峡》详写繁忙的工地场景,详写我与小成渝的相遇、对话等等,浓墨重彩正面描写小成渝,侧面烘托成渝的爸爸妈妈(成渝的好品质,正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由此
可归纳出本文“表现并歌颂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忘我劳动、一心为公的革命精神”的中心思想。
6.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须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例如《七根火柴》,必须联系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七根火柴的巨大作用和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重大意义,才能准确概括出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革命品格这一中心思想。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 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 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 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 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 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 下不从上。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 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怎样归纳段意 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这实际上 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
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 的。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 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 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 句的段落。
2、归并法。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
大意。
3、取舍法。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 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 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 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 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 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 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 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 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 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 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
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 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 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 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 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 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 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第三篇:怎样缩写课文
怎样缩写课文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我们把次要部分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就行了。再如第2、3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亦可删掉次要的一些语句。
二要把人物的语言写成叙述性语言。课文写武松“喝酒”的那部分,整段写了人物对话,缩写时,我们把武松与店家说的话写成叙述性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使语句“简练”。
三要简化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中,我们采用简化语言、削枝存干的方法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如何缩写一篇文章(2008-12-09 13:52:14)
一、习作要求
读了《小英雄雨来》,你一定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抗日小英雄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和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来把它改造一些,这就是缩写。缩写,一要减少篇幅,二要作适当的改写。对重点内容,有的可以适当保留,有的可以改写,有的可以加以概括;对那些不重要的内容,有的可以删减,有的可以一笔带过。比如,课文中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是课文的重点,就要多写一些;至于雨来游泳本领怎么高超,怎么从鬼子眼皮底下逃走的,因为不是重点,可以一笔带过。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四百字。
二、写作指导
怎样进行缩写呢?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还有段落顺序,表达方法也都要维持原样。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缩到多短为止,这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而定。
第三,要衔接自然,首尾贯通,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缩写的具体做法是:
1、要先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大意;
2、围绕中心弄清主要事件和材料,删掉次要情节和材料;
3、缩写语言,把具体描写的句子变成简洁叙述的句子;
4、最后要看衔接是否自然,首尾是否贯通。
三、范文欣赏
《小英雄雨来》缩写
晋察冀边区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旁有个叫芦花村的小村庄。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他常到河里游泳,而且游泳的本领很高。
秋天,雨来上夜校,跟着老师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赶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鬼子冲了进来,抓住了雨来。为了让雨来说出李大叔的去向,鬼子先用糖和金戒指哄骗他,后来又毒打他。可雨来始终都说没看见。
几声枪响后,芦花村的人们异常难过。可谁也没料到,雨来没死。
原来在敌人开枪前,他已经跳到河中,游到远处去了
缩写就是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字数,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而且能保留它的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适当删减,也就是删去文章中的次要人物、次要内容;另一种是适当概括,即把文章中的叙述、描写及对话进行概括。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运用,在写的过程可以分3步走:
第一步:缩写前要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我们在缩写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认真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和每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保留原作的要点和部分优美的词句,缩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吸引读者。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在进行缩写的时候,要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要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如:文中的对话与描写,可以改为叙述;长句可以缩为短句;也可以把几句话缩成一句话,把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但一般不要改动文体及叙述的顺序。
第三步:缩写后要对照检查。
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语句是否连贯。(蓬江区荷塘镇高村小学梁秀洁)
一、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作文缩写
作文中的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文章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篇文章。
作文缩写的方法:
1.保持原意。(主题思想不变)
2.字数要符合要求。
3.不要打破原文内容顺序。
4.不要修改段落。
5.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
6.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7.明确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例如: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天造十万支箭来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可鲁肃却私自拔了二十条船,根据诸葛亮的要求,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且答应对周瑜保密。
第一天,他没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时,诸葛亮邀鲁肃前来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开去。靠近曹军水寨时,他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军士们边擂鼓边呐喊。江面大雾弥漫,曹军不敢出兵,便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等箭射满了,曹操才知道上当了,但已经来不及追回。
箭如期“造”好,周瑜自叹不如!
[思路分析] 下面结合《景阳岗》这篇课文来说一说如何缩写 [解题过程]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我们把次要部分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就行了。再如第2、3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亦可删掉次要的一些语句。
二要把人物的语言写成叙述性语言。课文写武松“喝酒”的那部分,整段写了人物对话,缩写时,我们把武松与店家说的话写成叙述性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使语句“简练”。
三要简化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中,我们采用简化语言、削枝存干的方法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习作五 缩写课文
教案 2010-03-14 13:53:14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课前准备:
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
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第四篇:名著范读
附件一: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清单
Ⅰ、“大学之门”系列推荐书目
(1)
(2)(3)(4)(5)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年
陈春花.从现在出发——大学生的七项修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Ⅱ、“思想之魂”系列推荐书目
(一)文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
(2)(3)(4)(5)(6)史铁生.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歌德.歌德谈话录.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漓江出版社,2003年
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二)哲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上下).三联书店,1997年版(2)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3)威廉·魏施德.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
(5)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商务印书馆,1983年(6)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历史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2)(3)(4)(5)(6)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上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柏杨.中国人史纲(上中下).同心出版社,2005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年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7)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
(四)心理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2)(3)(4)(5)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 弗罗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霭理士.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
(6)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华夏出版社,2008年
(五)政治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2)(3)(4)(5)(6)(1)(2)(3)(4)(5)(6)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克里思・马修斯.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新华出版社,2003年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
吴稼祥.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强世功.中国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张五常.卖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卢周来.穷人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彼得·马丁.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六)经济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七)社会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3)吴毅.小镇喧嚣.三联书店,2007年
(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6)刘易斯·科塞.社会思想名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八)法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2)(3)(4)(5)(6)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3年
何兵.利害的分配:我们身边的法律.上海三联书店 2005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梁治平.法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博西格诺.法律之门(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7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九)管理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2)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3)吴晓波.大败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5)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新华出版社,2007年
Ⅲ、“学术之旅”系列推荐书目
(一)入门类经典推荐书目
1、化学与制药类
(1)Kenneth A.Solen, John Harb.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ools for Today and Tomorrow, 5th Edition化工概论:今天和明天的工具,第五版.Wiley
2、化学类
(2)Darrell D.Ebbing, Steven D.Gammon.General Chemistry(Ninth Edition)
普通化学,第九版.Houghton Mifflin Company(3)G.B.Sergeev.纳米化学.科学出版社
3、材料类
(7)史密斯, 哈希米.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8)齐宝森,吕宇鹏,徐淑琼.21世纪新型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1年(9)罗伯特W.康.走进材料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0)黄丽.高分子材料(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1)殷敬华,莫志深.现代高分子物理学.科学出版社
(12)Metcalf & Eddy | AECOM.Water reuse.清华大学出版社(13)尼曼.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14)罗伯特W.康.走进材料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15)陆亚珍.焊接结构分析与制造.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机械类
(1)威克特.机械工程导论.西交大学出版社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第3版)2011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涂善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4)万钢.21世纪——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展翅飞翔.机械工业出版社
5、生物工程类
(1)James D.Watson, with Andrew Berry.DNA: The Secret of Life.Alfred A.Knopf(2)William Strunk Jr., E.B.White.The Elements of Style.Penguin Books(3)Paul de Kruif.Microbe Hunters.Harvest Books(4)Rachel Carson.Silent Spring.科学出版社
6、药学类
(1)Jie Jack Li.药物考:发明之道.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1)凌关庭.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8、轻工类
(1)赵地顺.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9、计算机类
(1)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人民邮电出版社
(2)伍鸿熙,沈纯理,虞言林.黎曼几何初步.北京大学出版社(3)Morris•Kline.古今数学思想(1-4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电子信息类
(1)David Harris, Sarah Harris.Digital Design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 Second Edition.Morgan Kaufmann(2)彼得•乌夫尔.太阳能电池-从原理到新概念.化学工业出版社
11、自动化类
(1)万百五.控制论——概念、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Richard C.Dorf, Robert H.Bishop.现代控制系统(中译版第1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12、电气类
(1)J.R.Cogdell.电气工程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井出万盛.图解电机基础知识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
13、仪器类
(1)Ethem Alpaydin.机器学习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14、建筑学类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2)丹·克鲁克香克.弗莱彻建筑史(原书第20版).知识产权出版社(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5)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6)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
15、设计学类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 1999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1986年12月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佛朗西斯.人性场所 2001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张夫也.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 2003年版.宁夏人民出版社(6)林奇,海克.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土木类
(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张仁元.相变材料与相变储能技术.科学出版社(4)王如竹.制冷学科进展研究与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
(5)杨昌智 刘光大 张念平.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刘晓华,江亿,张涛.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王盛卫,徐正元.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John F.Wakerly.Digit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Prentice Hall;4th Revised edition
17、交通运输类
(1)Hilary Glasman-Deal.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2)北村隆一 编著.汽车化与城市生活.人民交通出版社(3)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测绘类
(1)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王之卓.摄影测量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19、地理科学类
(1)张军,涂丹,李国辉.3S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公安技术类
(1)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第2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孙金华,褚冠全,刘小勇.火灾风险与保险.科学出版社
21、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1)弗朗西斯·施特塞尔.化工工艺的热安全:风险评估与工艺设计.科学出版社(2)丹尼尔·克劳尔,约瑟夫·卢瓦尔.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2、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朱幼棣.后望书.中信出版社
(2)杨慧芬,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3、数学类
(1)Malada.G.S.Rao.C.R..金融中的统计方法.格致出版社(2)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4)卡塞拉,贝耶.统计推断.机械工业出版社
(5)古扎拉蒂 波特.计量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N.Gregory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Cengage Learning Asia(7)Finney等.托马斯微积分(1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8)S•韦斯伯特格.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
(9)R•柯朗, H•罗宾,I•斯图尔特.什么是数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0)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重庆出版社
24、物理学类
(1)西蒙•纽康.通俗天文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科学出版社
(3)艾•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25、工业工程类
(1)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商务印书馆(2)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6、电子商务类
(1).马云内部讲话.红旗出版社
27、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钟彼德.管理科学(运筹学):战略角度的审视.机械工业出版社(2)周小桥.突出重围—项目管理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
28、工商管理类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14版·全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全译珍藏版).华夏出版社(3)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上、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9、经济学类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3)张五常.经济解释.中信出版社
(4)(5)30、(1)(2)
31、(1)
32、(1)
33、(1)
34、(1)(2)
35、(1)(2)(3)
36、(1)(2)(3)(4)(5)丹尼尔•F•史普博.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卫东.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类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济与贸易类
托马斯•L•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纪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社会学类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法学类
博西格诺.法律之门(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7 公共管理类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能源动力类
吕太.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Martin O.lL.Hansen.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Tony Burton,等.风能技术.科学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类
Ea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Vintage Classics 张佩芬.黑塞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 川本皓嗣.日本诗歌的传统.译林出版社
窦文.陪伴你一生的经典美文.中国宇航出版社
(二)深造类经典推荐书目
1、化工与制药类
(1)John M.Prausnitz.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Fluid-Phase Equilibria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Prentice Hall PTR(2)Warren D.Seider, J.D.Seader, Daniel R.Lewin.Process Design Principles工艺设计原则.John Wiley & Sons, Inc.(3)Octave Levenspiel.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3rd Edition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Wiley(4)William L.Luyben.Distillation Design and Control Using Aspen Simulation, 2nd Edition 利用Aspen模拟蒸馏的设计和控制,第二版.John Wiley & Sons, Inc(5)McCabe, Warren L.Smith, Julian C.Harriott, Peter.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单元操作.McGraw-Hill College
2、化学类(1)T.W.Graham Solomons, Craig B.Fryhle.Organic Chemistry(Tenth Edition)有机化学,第十版.John Wiley & Sons, Inc.(2)Michael B.Smith.Organic Synthesis(Third Edition)有机合成,第三版.Elsevier Inc.(3)Catherine E.Housecroft, Alan G.Sharpe.Inorganic Chemistry(Second Edition)无机化学,第二版.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4)Robert G.Mortimer.Physical Chemistry(Third Edition)物理化学,第三版.Elsevier Inc.(5)David Harvey.Modern Analytical Cheymistry 现代分析.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6)Carl H.Hamann, Andrew Hamnett, Wolf Vielstich.电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7)Mackenzie L.Davis, David A.Cornwell.环境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8)W.Carruthers.当代有机合成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9)Brian S.Furniss.沃氏使用有机化学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材料类
(1)阿斯克兰.材料科学与工程.宇航出版社
(2)金格瑞,鲍恩,乌尔曼.陶瓷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3)袁润章.胶凝材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5)Challa S.S.R.Kumar.Nanocomposites.Wiley-VCH(6)Shu-Lin Zhang.Polymer Composites, Volume 1, Macro-and Microcomposites.Wiley-VCH(7)Kalyan Sehanobish.Engineering Plastics and Plastic Composite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SAE International(8)肖翠蓉,唐羽章.复合材料工艺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9)塔德莫尔,高戈斯.聚合物加工原理,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10)周其凤,胡汉杰.高分子化学——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科学出版社(11)George Odian.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John Wiley & Sons(12)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不锈钢(腐蚀与防护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3)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化学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腐蚀与防护全书)(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14)吴宇平.锂离子二次电池.化学工业出版社
(15)曹楚南.腐蚀电化学原理(第3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6)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石油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腐蚀与防护全书)(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17)余永宁.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8)麻蒔立男.薄膜制备技术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 2009年(19)曹立礼.材料表面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基泰尔.固体物理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21)凯里斯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2)陈裕川.焊接工艺设计与实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3)杜则裕.焊接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4)闫久春,杨建国,张广军.焊接冶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5)张启运,庄鸿寿.钎焊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6)尹士科.焊接材料及接头组织性能.化学工业出版社
4、机械类
(1)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郑文纬.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邱宣怀.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4)Gene F.Franklin.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Prentice Hall(5)Andrew Parr.Hydraulics and Pneumatics.OBJMND(新加坡)(6)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7)王毅.过程装备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8)张早校.过程控制装置及系统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9)邓建强.化工工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0)于新奇.过程装备机械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11)Donatello Annaratone.Pressure Vessel Design.Springer(12)庞剑.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3)米奇克.汽车动力学(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康拉德•赖夫.汽车电子学(第3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5)葛如海.汽车安全工程——现代道路交通安全技术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6)周庆辉.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7)庄继德.计算汽车地面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5、生物工程类
(1)K.C.Nicolaou, T.Montagnon.Molecul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Wiley-VCH Verlag(2)Jocelyn Krebs.Lewin's Genes X.Jones & Bartlett Learning(3)J.E.克雷布斯,E.S.戈尔茨坦,S.T.基尔帕特里克.Lewin基因X.科学出版社
6、药学类
(1)Mark P.Fridelander and Terry M.Phillips.免疫系统:与体内疾病作战的大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Conrad J.Storad.艾滋病的内情:HIV病毒侵袭免疫系统.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3)塔马斯•巴特菲, 格兰姆•V.李.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邱怡虹.固体口服制剂的研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1)荫士安.现代营养学 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宫智勇.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郑州大学出版社(3)胡爱军.食品原料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4)Thomas J.Montville.食品微生物学导论 第2版.科学出版社(5)张慜.食品工程的创新:新技术与新产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轻工类
(1)Warren S.Perkins.Textile Coloration and Finishing.Carolina Academic Press(2)Tyrone L.Vigo.Textile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Preparation, Dyeing, Finishing, and Performance.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Books(3)Heinrich Zollinger.Color Chemistry: Synthes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Dyes and Pigments.John Wiley & Sons(4)Paul C.Hiemenz.Principles of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Third Edition.Taylor & Francis(5)辛忠.轻化工产品合成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9、计算机类(1)Gerard Tel.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Algorithm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人月神话.清华大学出版社
(3)Andrew S.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10、电子信息类
(1)David L Buchla, Thomas L.Floyd.The Science of Electronics: DC/AC.Prentice Hall(2)Thomas L.Floyd.Digital Fundamentals(10th Edition).Prentice Hall(3)Robert L.Boy lestad, Louis Nashel sky.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 Theory(11th Edition).Prentice Hall(4)Alan V.Oppenheim, Alan S.Willsky, with S.Hamid.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英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5)Alan V.Oppenheim, Ronald W.Schafer.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第三版,英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6)Proakis J.G..Digital Communications.电子工业出版社(7)C E Shannon.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Vol.27(8)Govind P.Agrawal.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A JOHN WILEY & SONS(9)樊昌信.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0)Theodore S.Rappaport.Wireless Communic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电子工业出版社
(11)黄春辉,李富友,黄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2)彭英才,赵新为,傅广生.低维量子器件物理.科学出版社
(13)S.A.Maier.Plasmonic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14)伍国珏.半导体器件完全指南(原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15)亚里夫,耶赫.现代通信光电子学——光子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11、电气类
(1)James W.Nilsson, Susan A.Riedel.Electric Circuits(9th Edition).Prentice Hall(2)陈熙谋,陈秉乾.电磁学定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3)Ned Mohan, ToreM.Undeland, William P.Robbins.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s, Applications, and Desig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Prabha Kundur, Neal J.Balu, Mark G.Lauby.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
(5)A.E.Fitzgerald, Charles Kingsiey,Jr.Stephen D.Umans.Electric Machinery(Sixth Edition).McGraw-Hill(6)Bimal K.Bose.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C Drives.Prentice Hall
12、自动化类(1)Karl J.Astrom.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Prentice Hall(2)孙优贤 邵惠鹤.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应用篇).化学工业出版社
13、仪器类
(1)Bradley L.Jones, Peter Aitken.21天学通C语言(第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Creed Huddleston.智能传感器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14、建筑类
(1)克里斯托弗•亚力山大.建筑模式语言(上下).知识产权出版社(2)爱德华•T•怀特.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凯文·林奇.城市的意象.华夏出版社(5)John M.Levy.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9th ed.).Pearson Education(6)计成,陈植.园冶注释(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Geoffrey & Susan Jellicoe.The Landscape of Man: Shap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Day.Thames & Hudson Ltd, 3rd Revised edition(8)威廉·M·马什.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设计学类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
(3)西蒙兹,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 上下册)2002年9月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7)约瑟夫 阿尔伯斯.色彩构成 2006年10月版.重庆大学出版社(8)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2012年4月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9)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2012年6月版.广西美术出版社
(10)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1998年3月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1)戴维斯.艺术哲学 208年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2)王琥.中国设计全集(套装共20册)2012年版.商务印书馆
(13)Robin Williams.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3版)2009年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4)Tom Kelley, Jonathan Littman.创新的艺术 2013年版.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恰安,沃格尔.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 2004年版.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上、下卷)2012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7)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2007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8)胡德生.故宫经典明清宫廷家具 2008年版.紫禁城出版社(19)日本建筑学会.世界的建筑 城市设计:空间要素 2009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贡布里希.秩序感 2000年版.湖南科技出版社
(21)西蒙兹,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4版)2009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1985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Albert J.Rutledge.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1990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4)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2006年版.天津大学出版社
(25)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2007年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6)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2008年版.广西美术出版社
(27)费雷德·S·克莱纳,克里斯廷·J·马米亚.加德纳艺术通史 2013年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28)巫鸿,郑岩.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 2005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9)金维诺,刑振龄.中国美术全集 2010年版.黄山书社
16、土木类
(1)R.克拉夫, J.彭津.结构动力学(第二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范立础,李建中,王君杰.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丛书(共四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沈聚敏,周锡元等.抗震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Andrew H.Buchanan.Structural Design for Fire Safety.JOHN WILEY &SONS,LTD(5)普瑞斯特雷,等.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人民交通出版社(6)帕拉理查米.土木工程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7)M.David Egan, Victor Olgyay.建筑照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Ronaid P.O' Riley.电气工程接地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任会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0)陈国兴.地震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11)朱合华.地下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3)周景星,李广信.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宰金珉.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钱七虎,陈志龙王玉北.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6)李广信.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人民交通出版社
17、地质类
(1)龚勋.全球最美的地质奇观.重庆出版社
(2)於崇文.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上下册).地质出版社(3)李廷栋.地质科学探索.河北教育出版社(4)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
(5)张倬元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地质出版社
18、交通运输类
(1)迈克尔•D•迈耶,埃里克•J•米勒.城市交通规划(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安德里亚•伯德斯,托德•利特曼,戈彼纳•梅农.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培训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马强.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张庆贺.地铁与轻轨(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5)(6)(7)
19、(1)(2)(3)20、(1)(2)(3)(4)
21、(1)(2)(3)(4)
22、(1)(2)(3)
23、(1)(2)(3)(4)(5)(6)(7)(8)(9)(10)(11)
24、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 刘统畏.铁路工程.科学出版社
夏禾.交通环境振动工程.科学出版社 测绘类
Bernhard Hofmann-Wellenhof, Helmut Moritz.Physical Geodesy.Springer Verlag GmbH Guochang Xu.GPS-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 Heidelberg Wolfgang Torge.geodesy.Walter de Gruyter & Co 地理科学类 Christian Harder, Tim Orms by, Thomas Balstroem.Understanding GIS.ESRI PRESS Paul A.Longley, Michael F.Good child, David J.Maguire, David W.Rhind.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cience.Wiley Michael Zeiler.Modeling Our World: The ESRI Guide to Geo database Design.ESRI Press John A.Richards.Remote Sensing Digital Image Analysis.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公安技术类
孙金华,王青松,纪杰.火焰精细结构及其传播动力学.科学出版社 詹姆士G.昆棣瑞.火灾学基础(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科学出版社 杜兰萍.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案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王洪德,丛波.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及技术研究.中国石化出版社 王丽琼 冯长根 杜志明.有限空间内爆炸和点火的理论与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宇德明.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储运过程定量风险评.中国铁道出版社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郝吉明, 马广大, 王书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Jerry A.Nathanson.环境技术基础:供水、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
Mackenzie L.Davis, David A.Cornwell.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清华大学出版社
Clair N.Sawyer, Perry L.McCarty, Gene F.Parking.Chemistry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清华大学出版社
埃恩格.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第1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卡姆.生物炼制(上下卷).化学工业出版社 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陈洪章.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森迪,桑滕.可再生资源催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物理学类
(1)(2)(3)
25、(1)(2)(3)(4)(5)(6)(7)
26、(1)(2)(3)(4)(5)(6)(7)
27、(1)(2)(3)(4)(5)(6)
28、(1)(2)(3)(4)(5)(6)(7)(8)(9)(10)倪光炯.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凯华.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昆.固体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数学类
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科学出版社
Thomas•H•Cormen.算法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Donald•E•Knuth.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R·柯朗, H·罗宾,I·斯图尔特.什么是数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S•韦斯伯特格.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 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技出版社 马拉特.信号处理的小波导引.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工程类
Wayne C.Turner.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System Engineering, 3rd Ed..清华大学出版社
James A.Tompkins, John A.White, Yavuz A.Bozer.设施规划(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Wayne C.Turner.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巴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精益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 库斯玛诺,延岗健太郎.超越精益思想.商务印书馆 大野耐一.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商务类
施奈德.电子商务(英文精编版·第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特班.电子商务:管理视角(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昝辉.网络营销实战密码:策略、技巧、案例.电子工业出版社
奥弗希,得希.电子商务教程与案例: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安德森,斯威尼,威廉斯.商务与经济统计(第11版)(含光盘).机械工业出版社 Peter Morville, Louis Rosenfeld.Web信息架构(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罗伯特•D•奥斯汀, 理查德•L•诺兰,香农•奥唐奈.Adventures of an IT Leader.Harvard Business Press 劳顿.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1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Peter Morville, Louis Rosenfeld.Web信息架构(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夏皮罗,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eter Ingwersen, Kalervo Järvelin.转折--在情境中集成信息查寻与检索.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戴维•R•安德森.数据、模型与决策:管理科学篇(原书第1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斯坦.房地产及其开发经典读本(中文导读版).水利水电出版社
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吉多,克莱门斯.成功的项目管理(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翰觉克森.建设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尼尔G•巴尼.FIDIC系列工程合同范本——编制原理与应用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9、工商管理类
(1)凯罗•肯尼迪.管理思想精粹—世界顶级管理大师告诉你(第4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4)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信出版社(6)斯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7)肯•布兰佳,斯宾塞•约翰逊.一分钟经理人.海口出版社
(8)肯•布兰佳,艾伦•伦道夫,彼得•格雷齐尔.一分钟经理人团队版.东方出版社(9)唐纳德•基奥.管理十诫.中信出版社
(10)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11)葛家澍,刘峰.中国会计大典――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2)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3)于玉林.现代会计哲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4)余绪缨.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戴尔•卡耐基.卡耐基成功之道.北京燕山出版社(16)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17)金贤廷.遇见未来的自己.中信出版社
(18)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天津教育出版社(19)柯友辉.塔木德大全集(珍藏版).新世界出版社
(20)奥格•曼狄诺著.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世界知识出版社 30、金融学类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3)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博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1、经济与贸易类
(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3)普可仁.创新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
(5)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信出版社
32、社会学类
(1)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
(3)斯科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4)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5)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33、法学类
(1)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12年
(3)(4)(5)(6)
34、(1)(2)(3)(4)(5)(6)(7)(8)(9)(10)
35、(1)(2)(3)(4)(5)(6)(7)(8)(9)
36、(1)(2)(3)(4)(5)(6)(7)(8)(9)(10)(11)(12)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公共管理类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戴维•奥斯本.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府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译文出版社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文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能源动力类
斯蒂芬•李柏.即将来临的能源崩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赫尔曼•希尔.能源变革:最终的挑战.人民邮电出版社 达道安.空间低温技术.中国宇航出版社 Maurice Stewart.Heat Exchanger Equipment Field Manual Common Operating Problems and Practical Solutions.Elsevier press, 2012 吴志军等.工业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工业出版社
挪威船级社.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导则(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芮晓明,柳亦兵, 马志勇.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勒古里雷斯.风力机的理论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叶杭冶.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类
Emily Bronte.Wuthering Heights.Kaplan Publishing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Non Basic Stock Line J.Michael O'Malley,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Routledge George Yule.The Study of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钱文彩.汉德语言实用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爱米丽雅•伽洛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riedrich Schiller.强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ertolt Brecht.四川好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许鈞,穆雷.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講談社 戴季陶.日本论.九州出版社
第五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读懂一篇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呢?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懂”的标准,一个是“懂”的方法。“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所谓读懂了一篇课文,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达到7个“标准”:①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②理解句子,特别是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句子。③认识结构,即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④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认识中心,即弄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⑥体味技法,即文章的写作特点。弄清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标准”,下面就是“读”的方法问题了。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仍要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应做到“三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
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其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结合看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我们自学《卢沟桥的狮子》的时候,勾画了生字、生词、不懂的地方之后,再看看课题,便会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和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这是对课文的整体认识。
二、细读课文,局部认识。这个“局部”,指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认识。
如何去做呢?应分三步走:①理解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所谓“字词的含义”指包蕴在字词中的意思,它并不拘泥于字典、词典中的解释。如,《小站》中“春意”一词,仅仅从字典中去看,认为它是春天的意思,这便大谬了。再联系上下文去看,才能理解它的含义,此“春意”,指工作人员的精心布置、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旅客带来的温暖的春天的气息。②读懂句子。指弄明白句子说的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如,《卢沟桥的狮子》中的最后一句话:“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句话写的是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的意思是: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它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国耻,认识振兴中华的极端重要性:落后便要挨打,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不受人欺侮,我们必须强大起来。在读懂句子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那些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中心句、重点句,如上面那句话。③弄清结构。通过读懂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自然段,进一步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集中讲了一个什么意思,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弄清课文的结构。为此,这里我们主要要掌握常见的5种分段法:a、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b、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文分段。c、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d、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e、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文章结构去给课文分段。在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的时候,主要抓住段中说的是“谁”或“什么”,再分析其“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去归纳段落大意。这样,段意的语句就会精炼些。以上三步总的来说,是对课文的局部认识。
三、精读课文,回到整体。
在局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精读课文。所谓“精读”,既指细心地读,又指有重点地读。这一遍读课文,要达到三个了解和明白,从而从整体上认识课文: 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的方法有二:a、用“段意串联法”认识课文主要内容。即在分段、概括段意后,用自己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我们读了小语八册《中国石》一文,课文第一段讲战士们经常拣石头,并举行“赛石会”;第二段讲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讲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将这三段的段意用我们自己的话串联起来,我们便可以说,《中国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经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一天,他们又发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战士们非常喜爱并精心保管它的事。b、用“问题归纳法”认识课文重要内容。如,读了《挑山工》一课,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问题去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是“我”在泰山上发现挑山工身担重物,比游人走的路程大约要多一倍,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二是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三是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因为“我”需要挑山工这种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向上登攀的精神。这些方法,都可以让我们较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按小语九册新教材的说法,文章的中心思想,指文章集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的时候,要做到“二看”:
一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意图。如《挑山工》一课,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倡导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的中心思想便可以概括为:讲“我”登泰山遇到挑山工的事,从而给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干什么事件,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就能达到目的。
二看人物表现、事件意义、事物特点。也可以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飞夺泸定桥》,写的是我们红军指战员的无畏精神,讲了飞夺泸定桥对北上抗日的意义,此事物的特点在于“飞”速、强“夺”。认识了这些,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讲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
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用什么技法去表达中心思想的。在这方面,适合于我们小学生用的方法有两个:a、借鉴法。就是平日注意老师对一篇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分析,从观察、中心、选材、组材、选词造句、语句修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自己读的这篇课文,通过联想、对比、对照去认识。b、读写例话法。为了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读写知识和技能,教材在3——6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都安排了一些“读写例话”。我们学了读写例话之后,可用从读写例话中学到的读写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如,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因为看到这时作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且把这件事又写得很详细,联想学过的《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的读写例话,我们便可以说,这篇课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便是“真实、具体。”再看看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变换的顺序去写的,再读读课文所在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这篇课文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段与段的联系紧密。
按照以上的“标准”和方法,我们就可以读懂课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