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读课文录音
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五、拓展延伸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
2、(略)
3、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4、⑴ 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⑵ “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⑹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⑴ 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⑵ “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谈》)⑷ 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⑸ 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的语调写出,“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与“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四、课内精读
1、深根 依然 喧腾 是海吗 翻 攀 海呀 照亮
2、⑴ 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⑵ 执著追求3、⑴ 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⑵ 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4、①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 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5、略。
五、课外阅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母亲 新娘 对比 思念故国的情怀
第二篇:听录音感想
心得
听了这次录音感受良多,沟通是有技巧的,并不是说的越多越好。我们要掌握患者的心里,要让他们迫切的想治病,只有来我们医院才行的潜意识。所以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说话的方式语气等等不同的音调说出的话就不同,例如“你好”这两个字,你好(二声调)就是问候的意思,你好(四声调)表达出来的就是你不好的意思。我们跟患者的沟通就是用电话,两个人看不着,关键的就是语言,而电话的最大弊端就是对方非常容易拒绝,因为隔着电话,所以拒绝不会有压力,不像人与人面对面对谈,一般都不好意思正面的拒绝。所以我们说好的语气和态度还有心情都会传递给对方。
打电话时和听录音时截然不同。话务员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我们百分之99的患者都是通过打电话来的。这些人决定着我们的业绩。
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出击,不可能打一次就来的,后期的跟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既然打进了电话那肯定是想治病的,更何况有的患者并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医院给人家打电话,我们还有其他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的服务态度决定了患者的选择。竞争对手
第三篇:听录音总结
听录音总结
北京总部老师的咨询方式整体感觉很专业,很有耐心,说话准确到位,一针见血,让家长得到了所以想知道的信息。
针对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三要素是:1,孩子的情况到底严重不严重,学大能否有信心帮其解决;
2、学大的具体服务流程的合理化,专业化,人性化;
3、学大的收费到底能不能接受;——面对这些问题咨询师要事先想好不同的回答策略,因为家长的类型不一样就要选择不同的回答;
针对麻雀型的家长:这类家长的关注点比较多,喜欢不停的讲述自己,叽叽喳喳不停,所以主要是以倾听为主,让其尽情的说出孩子的所有问题,咨询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在适当的时候抢话说出问题的根本点,让家长认可赞同;还有就是三要素的回答一定要详细到位,让其感受到我们的人性化,合理性;觉得我们的服务是物超所值的,比如我们的方案量身定制,教师团队的配合实施管理教学,免费自习陪读答疑,班主任全方位管理制等,一旦让其觉得占了便宜,一定可以拿下家长的心理需求;对于一对一的收费,只要咨询师把学大的服务说得细,举例子说明效果,家长不会过多计较,因为市场上一对一价格差别不大!
针对老虎型的家长:这类家长很强势,习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事事都要自己做主,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除非让家长非常认可的见解性的建议,所以面对这类家长不绕弯子,一定要直接给其想要的答案;一问一答式为主要模式,否则家长会不是很开心,似乎是咨询师占了主导地位,一定要让家长舒心,同时也要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学习的紧迫性;
报价: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也就是前期一定要把学大的优质服务讲述的详细到位,充分展示学大每位老师都会为这个孩子付出精力,百分百关心!当家长表示认可和信任时最适宜报价;如果家长上来就问价格,就引导其先讲述自己孩子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定价格;如果家长还只是问价格,而且态度不耐烦,可能是探子; 师资:明确我们是专职老师,会为不同的孩子匹配适合的老师,秉承适合才是最好的,老师都是严格帅选,经过一层层考核,试讲合格后才允许初步代课,而且也会面临淘汰制,所以来合肥4年多的老师都是一层层帅选出来的,而且一般趋于稳定; 课时安排:目前还不能确定,因为我们还没有见到孩子,还不清楚现在基础如何,落下 的知识点多少,要用多少课时才能基本保证需求;所以需要家长先带孩子到校区来做测试;
邀约时间:一定是当天引导,比如今天某某时间,可以过来;或者二选一的方式让家长选择;总是主动提出确定时间,否则家长会看时间来定就不好再次预约了;最好可以把路线,具体地址都短信告知,体现我们的专业化,人性化!
第四篇:小学英语听读录音作业落实的一点做法
小学英语听读录音作业落实的一点做法
徐家店中心小学 于天华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英语口语。英语课时少,如何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让学生能做到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地道自然呢?这就成了英语老师关注的话题。一般老师布置的英语家庭作业是:反复的听课本磁带和朗读课文。而此类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却不尽人意。老师无法了解每个学生是否都完成了听和读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如同虚设,这也是我们老师们面临的难题。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做了好多尝试,比如: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学生在家的听录音情况由家长帮助我们监督,但是我们周边大多数的家庭来源于农村,从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说,一到农忙时节家长坚持不下来;设计了听录音记录表,学生听音作业坚持不下来当然这个表格也形同虚设了;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结束要求学生录制朗读磁带,有的学生没有听音的欲望导致语音语调不怎么准确,当然也羞于张开口录制,班上只有一半的学生完成;还有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或是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程度,根本就没有录音机;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听读录音工作行之无效。
这学期,我们针对这个工作又做了深刻教研,讨论出比较有实效的方法继续加强工作力度,力求让纯正的英语课文录音真正的起到帮助学生口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我们教研组成员一致认为要有实效就必须狠抓落实,同时要兼顾工作的方式方法,因为单调的机械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厌倦,单靠家长监督也不是个好办法。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我们要想办法保持这一源泉。所以在设计听读录音作业时就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
一、听录音的时候
1)一般是学过之后布置回家听、读,这时,我们会这样布置:请大家回家听录音,尽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朗读,下节课开始我们会评选“今日朗读之星”。(我们会把评选出的“小星星”名字写在班级黑板上保留一个周,并在班级红花园奖励5朵小红花。)这样,既保持了学生的“动力”,又做到了检查作业,老师做到了心中有数。(课下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评选朗读好的学生参加班级评选,评选出的“今日朗读之星”所在小组下次有权利推选两人参加班级评选。)2)预习的时候,我们会这样布置:请大家回家听录音,尽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朗读,预习成功的好孩子在下节的英语课堂上就有资格做一回“今日小老师”。
二、录录音的时候
录音的时候我们也是抱着如何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做这件事想办法,以往布置录音作业时我们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交不上来,可以调整学生的心态,给他们布置任务时就让他们有想展示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成为“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英语节目。学生们会很愿意尝试并参与录音活动。录音完毕后的近几节英语课最后5钟设立“优秀英语小广播栏目”,用来展示录音作业优秀的学生录制的磁带,这样我们把录音作业变成“录音工作”了,学生们很乐于参与这个“事业”。同样,“优秀小广播”也将得到小红花奖励和“张榜”公布一周的奖励。
三、检查和反馈的力度要加大
每次的录音如同一次口语检测和口语展示,通过检查可以随时发现发音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如果老师忙不过来,可以叫上“朗读小明星”和“优秀小广播”帮助,做到及时正音。允许学生重新录制。
老师将学生录制的磁带带到课堂上放,互相鉴赏,互相交流。这样也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口语,自然就会主动地听磁带,模仿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学生养成了在家里自觉朗读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相互对比中得到提高,让学生轻松、愉快作业,乐学、乐做。但是这个做法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尊心比较脆弱的学生,所以适宜在班级口语水平比较高,“全面开花”的时候操作。
第五篇:“听”“读”“演”相结合,有效地开展童话课文教学
“听”“读”“演”相结合,有效地开展童话课文教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近说:“孩子们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点是幻想,幻想贯穿着整个童年的生活。” 童话体裁课文发生以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的特点,深爱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它能让孩子们在理想世界里畅游,这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国的大门。但是现今我们很多教师教学童话时习惯于深入文本,习惯于微言大义。他们往往抓住一两句话大做文章,意图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童话,是完全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致全无,教学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话教学实效性是发展中低段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建议采用“听、读、演”教学模式,以便更大地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让小学生真正地走进童话,感受童话中的真善美,提高学习童话课文的实效性。
一、以听激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们所教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瑕的孩子,他们的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但他们的感性思维丰富,他们爱唱、爱跳、爱动、爱表现。他们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童话故事中白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丽,魔镜的魔力,圣诞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教学童话课文过程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激起学生的兴趣可采用听故事的形式。一次班会上偶然发现学生对听看故事饶有兴趣,于是我决定在讲授《巨人的花园》前先录制好《聪明的小裁缝》课件给学生讲这个故事。有精彩图片与课前的充分准备,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结局是凶狠的巨人自食恶果。这时我发问:孩子们,如果当初巨人知错了,他以后的日子会如何呢?今天老师也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另一个巨人的故事,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勾起孩子气的好奇和兴趣,课堂就在孩子们浓郁的兴趣中展开了。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在音乐的衬托中听听课文,在听之前要求孩子们要认真听,听完说说:你听懂了什么呢?你觉得巨人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便能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音乐的衬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朴。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在朗读教学中,不妨像电视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那样,把语言的音调作一些有趣的夸张,学生会兴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学生读书的热情,想读书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间的感情就行了。我们可以运用了富有变化的朗读形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读的实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满童趣地读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灰黑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一段对小蝌蚪群体娇态的描述,迎合着儿童对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读时要语音亲切丰厚,语气新奇谐趣。具体地说,“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三个短语的朗读速度要逐个加快。这样,不仅可以使儿童听者对小蝌蚪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形象,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小蝌蚪妩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闻乐听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读
童话故事可以有很多种读法,其中分角色朗读是童话教学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内容的情境,还可以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童话中所蕴涵的意义。如在学习《去年的树》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所扮鸟儿、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当语气,并在读之前适当提示: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急切、失望以及寻找到“大树”时和即将离开时悲伤的语气;“树根”、“门先生”、“小姑娘”要读出难过和同情的语气。使学生在这样的反复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增强语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感受到鸟儿对朋友最真挚的感情。又如《黄鹂和山雀》课文中小黄鹂对老黄鹂所说的话例:“妈妈,给我吃,给我吃!”,读音要细而高,以形象小黄鹂的小;读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黄鹂急切要食的神态。对于小黄鹂与山雀所说的话:“山雀阿姨,您怎么吃树皮呀?”要用细而高的语音读,以表现小黄鹂幼稚、短见、多奇的特点。对于老黄鹂所说的话:“这是卷叶虫。这种害虫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叶卷起来,自己躲在里面吃叶肉。”和山雀所说的:“孩子,你们不知道。这不是树皮,是梨椿象。它们专门偷吃果汗,坏透了!”读音要低而混厚,速度要慢一点儿,以形象“长辈人”坦诚稳重,识多见广,和声善气。这种灵活恰当的语音变换,可以使文章中角色的个性明朗,给儿童的感受真切、新奇、深刻,使之越听越爱听。
(三)感情分明地读
不管是故事童话,还是寓言童话,在内容中都有是非、爱憎的对立情感,要想把这些对立的情感表达清楚,朗读时必须首先把握住褒贬的对象,然后再针对褒贬对象确立褒贬语气。褒贬语气的种种表现,是立场情感表达的主要依托。例
1、《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自恃坚硬很骄傲,于是不断挑衅陶罐。例中作者对铁罐的骄傲是鄙视唾弃的,所以,对其要使用贬斥的语气:文中的“骄傲”,“傲慢”是对铁罐品行不佳的强调,要用重读慢语速表现:“陶罐子,你敢碰我吗?”要用高语音强力度较快语速读出贬意语气。“谦虚”要用低度音轻读,以示陶罐子的坦诚和郑重,“住嘴”高音快读,以表现铁罐的气急败坏与无礼。如果用低音轻读的话,产生的情感立场就会颠倒了。又如例2《狼和小羊》中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么去的”。
这段内容充满着对狼的蛮横无理的憎恨和对小羊温柔可爱的同情。朗读时,对狼蛮横无理的话不能绘声绘色地读,必须用带有否定色彩的佯音读。即,力度要弱,语音要低。如果用强力度、高语音读的话,就会在客观上起着宣传赞扬“狼气势汹汹”的效果。那样的话,憎恶的语气就一点也不会有了。但,语气又能落重,并且用升语调,否则的话,狼指问的口吻、强横的情态就表现不出来;对于小羊的语言,要用平力度慢语速读,以形象小羊的据理力争、弱不畏强。只有这样调配,狼“强暴蛮横”的嘴脸,小羊“弱小理辩”的形象才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四)有表情地读
也就是边演边读,以演辅读。演读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在表演中朗读,在朗读中表演,在演读中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迁移和运用,培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堂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童话课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开发去挖掘,去拓展去想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受学生喜爱。如《小木偶的故事》就最适合用演读的方式,这篇童话故事中包含许多描写表情的词语。学生通过表情的演译和朗读,帮助理解词意的同时也感受到小木偶被小红狐欺负,被黑熊警察误会,被小白兔取笑,老奶奶指责的种种无奈和有苦不能诉的痛苦,进而体会到课文的主旨:“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以读促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将朗读训练与培养语感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童话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张边读边悟,读出情趣.。由于童话中的故事主人公大都是人格化的,本身就使儿童很感兴趣,他们迫切需要读而且喜欢读,教师要尊重他们读的需要,满足他们读的需要,让他们充分地读。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地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指导,如在读中感受形象美,在读中鉴赏意境美,在读中体会情感美,在读中追求创造美。多读,指导学生读,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更多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技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范读能感受语感。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陶罐和铁罐》是褒贬鲜明的课文,教师通过范读,把铁罐的蛮不讲理和陶罐子的谦虚表现出来,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把握了课文感情的同时又感悟到作者价值观和评价。
(二)演读能体现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朗读片段,借助表演课本剧,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语感,演中感悟,催化体验。
四、以演促悟 表演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简洁生动,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来对待童话,是儿童对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把玩方式。所谓课本剧表演,即把童话情节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表演代替教师的分析讲解。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故事的重点词语,用神态、动作来表现,把重点词语的“神”外显,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演又分有声的演和无声的演,也就是哑剧。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是中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孩子们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之前可以先让他们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俱全,还可以顺着童话故事情节的发展,展开想象续讲,这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强化记忆,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了说话能力。做完这些工作后再演会让孩子们的思路更为清晰。讲完《巨人的花园》后,我们决定来演一演这个课文剧。孩子们带上自制的头饰与工具,讲演故事时配上夸张的语言,神态与动作,让我们时而为巨人的粗鲁而气愤,时而又为巨人的真心悔改变得欣慰。在一旁的我甚至觉得他们演得比课文讲得更精彩。是呀,让孩子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尽情地放飞。通过演对教材的再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主动投入的故事剧情中。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并有了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迸出了创新的火花。又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就可以采用哑剧表演。哑剧,就是脱开语言的交流,用神态和动作等来表现内容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在学习中的领悟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要同学们只是读关于小木偶由于不会笑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出小木偶内心的悲伤和委屈的,教者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哑剧《小木偶的遭遇》。当表演者演到小木偶在向熊警察解释书包被抢的经过却因为自己的笑而得不到他的理解时,作为表演者的那种痛苦的表情以及很无助的神态让同学们都为他而感到着急,大家也才真正体会“人世间只有笑这一种表情往往是不够的,要想得到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还得具备更多的表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领路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者,是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实践者。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不同的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让童话课拥有永久的魅力!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积极采用“听”“读”“演”三结合,让学生学得层序渐进,学得兴趣盈然。因此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与游戏,运用学生感兴趣方式帮助课堂教学,激活课堂,让学生学习快乐,快乐学习,提高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