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礼旭老师:中学常面对的学生问题
蔡礼旭老师:中学常面对的学生问题
发布:心源 [空间 留言]
日期:2010-10-23 19:23:00
阅读:159
繁體
我要收藏
您好,我们是来自孟加拉国惹国中的老师,我们从老师的光盘中,得知理智人生观是从结果中找原因,但若其原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我们要如何解决?以下是我们在中学常面对的学生问题,希望老师能帮我们解困,谢谢您!
这个开头开得很重要,理智人生观,是要从结果把原因找出来。就跟大夫治病一样,你要把病根找出来,才能治病。这是中学生所面对的问题,中学生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诸位家长、老师,家长排第一位哦,是吧?现在为什么问题难解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都冰冻三尺了,然后在那里点个蜡烛,怎么不融,怎么不融?那不可能啊,它得要有时间再把它转过来。
而教育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应该肖老师有提到了。大家《礼记•学记》有没有带在身上?我们复习一下。我们看到中间那一段,有一段“大学之法”,教学重要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就是要预防,坏习惯还没有起来,好习惯已经起来了。就像那天跟大家写到的,他有仁孝了,他怎么会自私自利呢?他有责任感了,他怎么会依赖?怎么会不负责任?他有恭敬了,怎么会傲慢?你要先长他这个好的。他诚信了,怎么会虚伪?怎么会应付?怎么会欺骗呢?所以不好的东西还没起来,要把好的已经种下去了。
比方我们想,现在国中生,脾气暴躁的不少。没教他温柔,没教他柔和啊。什么时候开始教他柔和?他妈妈怀孕的时候就要教了,这是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啊!谁懂?华人都应该懂。但是刚好这两三代,传得不是很理想,都不懂了。还说胎教,哇,西方传过来胎教,听古典音乐。有个妈妈做胎教,把一个录音机绑在肚子上面,“孩子,认真听啊,妈妈打麻将了。”这个都是对道理做个表面功夫,没有从根本心境去体会。
我们真的遇过家长,喜欢打麻将,怀孕的时候都打麻将。结果那个麻将不是打的时候都“铿”,都有那个声音,牌子跟牌子撞的声音。结果她那个孩子出生以后,要听麻将声才睡得着。所以大家注意哦,这个错的习惯以后,一下对的,他不能接受啊。
好,从教育的角度,第一个,有智慧的话,“禁于未发”,从胎教就做起。但是人总要安住在现在的情况,现在他已经国中、初中了,你就不要在那里跟他妈说,妳胎教都没做好。有一个重要的态度叫:既往不咎。事情都过去了,你还在那里骂了老半天,赶紧怎么改善比较重要了。这个时候要用另外一个成语了,叫“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很多,我在跟大家谈夫妻关系的时候,谈着谈着,一下课,有一些朋友就过来了,“蔡老师,你讲这么多,我都已经结完婚了,来不及了。”这个态度就不对了。还没结婚的,要学判断、智能,选好的对象。已经结婚的,就不要记这一段了,就要记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要这种心态才是对的,不要去指责,不要去抱怨。
所以从胎教到家庭教育,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以至于延伸到他的幼儿园、小学的教育,这些都是根本原因所在。先能够尽心尽力了,这些果相慢慢的就能够改善。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就很自然的生起对国中老师无尽的一种崇敬的心,他们所面对的考题还是比较大。
我们接着看,第一个问题提到:
学生的态度偏差在哪里?第一个,急功近利;第二,暴躁;第三,沉迷网络;第四,乱搞男女关系;第五,自残。
我念到这里,有没有五、六年级的老师说,现在就有,不用等到国中。哦,所以大家冷静去看,再不教伦理道德这些做人的道理,一年不如一年,在往后退。好,第一个问题是急功近利的问题。
后进生往往来到学校就睡觉,养足精神准备放学后去打工,赚零用钱。他们的父母一般也赞同孩子要花钱就自己赚。孩子的急功近利除了受父母的影响,教育制度不注重人文教育、外界的诱惑,也是他们堕入欲望深渊的原因。孩子立的志是赚大钱,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和学生见面的时间只有区区几个小时,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后,但他们回到家里又受父母和科技无孔不入的不良影响,试问:道如何斗得过魔呢?
这位老师问的最后一句话,“道如何斗得过魔呢?”这一句话是整个问题最核心的重点。为什么?信心坚不坚定?邪能胜正吗?假如我们心里都没这个信心,我们讲出来的话能给人信心吗?“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信心是根本,我们老师,我们推展伦理道德教育的人是根本,我们信心都立不住,别人也很难受我们感染。
比方说你拿本《弟子规》,然后愁眉苦脸,“《弟子规》不错,你试试看”,人家吓都吓得半死了。你假如每天乐呵呵的,哎呀,真好,生命真美好,人家每天看你笑呵呵的,“欸,借我看一下吧。”自己的信心,自己的受用,愈学愈得利益,人生愈过愈好。所以道能不能斗得过魔,就要看我们自己下的功夫了。自己真的道能斗得过魔,就有信心。
那现在下一个问题来了,魔在哪里呀?心魔心魔,其实说穿了,整个世界的问题„„我的师长曾经参加了澳洲和平学院的探讨,全世界有八所,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增加,八所和平学院,专门针对世界冲突做解决、探讨。从以前的政治、武力,慢慢觉得行不通,打仗愈多的国家愈不安宁,慢慢在那里思考,怎么解决。后来刚好知道我师长在新加坡,让九大宗教和睦相处,他们很感动,就请我师长到他们学校去做一个和平的探讨。结果后来,我师长跟他们谈说,现在我们要解决和平问题,首先,就像大夫治病,你得把病根找到。哪里是病根?病根,在夫妻不和。这些澳洲的教授听懵了,他这一辈子搞世界和平工作,没想到说,世界和平跟夫妻关系有关。
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关?请问,一个人,他的人格、处世态度受谁的影响最大?父母。父母都不和了,请问他相信谁能和?是不是?父母不和了,他就觉得,哎呀,人跟人吵,太正常了。他怎么会相信能和平?他的信心问题,包含,他处世的态度、习惯,也受他父母影响。假如他父母都是,只要有一个人发脾气,另外一个马上能够忍,他就知道如何化解冲突。假如是一个一吵,另外一个吵得更凶,那他学到的就是怎么用声音把人压下去。
所以这些澳洲的专家一听,闻所未闻,世界和平跟夫妻有关系。接着老人家又跟他们说,这还不是根本问题,最根本的,是一个人本善跟习性的冲突。人顺着习气了,顺着脾气大、顺着傲慢了,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一个人都被习气控制的时候,他连跟自己相处都不和平。大家有没有看过现在的人气自己气得半死,捶墙壁的有没有?有哦。不要说跟别人相处,连跟自己相处都不行了。
假如自己的本善能不断提升,能调伏,能对治得了自己的坏习惯,自己就会坚信一个真理,叫:正能破邪,道能破魔!我们连自己的习气都打不过了,我们能相信道能破魔吗?当一个人他的正气、他的德行,能降伏自己习气的时候,他很自然的就能告诉别人,如何降伏习气的方法。假如我们自己都没有这个功夫,说实在的,给人家谈叫纸上谈兵,甚至边说,心里还有点发虚。“哎呀,你夫妻相处,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吵架嘛”,然后心里想:昨天才跟我太太吵架。你愈讲愈虚啊,你那个言语没办法给人信心,没办法给人方法。所以老祖宗的教诲,那句句都有很深的含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好,那在这个时代,尤其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要守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疏导,不要防堵。大禹治水,用疏导。他一防堵,那个水的力量一直冲过来、一直冲过来,最后就挡不住了。要顺势而为。你对青少年,就是一直批评他、一直批评他,然后他就说“我就偏这样,你管我!”就跟他硬碰硬了。因势利导。
要赚大钱,“很好啊,有这样,人生就是要有目标。但同学,你知道怎么赚大钱吗?”是不是?你说,“赚什么钱,好好读书!”你就挡到他的意思了。你不只挡了他的意思,还挡了家长的意思,是不是?“赚大钱很好,有这样的人生目的,你一有钱,可以孝顺父母,可以做很多好事啊!”是吧?“你这么讲义气的人,可以帮助很多人啊!”你没有否定他。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叛逆,就是,都没人相信他。
我昨天听到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老师到一个学校去,跟二十几个国中生上课。这二十几个都是学校已经没法管的了,就请一个《弟子规》老师去上三堂课。结果上到第三堂的时候,其中有五个人,就是特别顽劣,不想学了。那老师一看,算了,也不要强求他们。“那给你们选,你们是要到图书馆去看书,还是在这里听课?我不强求你们。”结果他们五个就去图书馆了。为什么?有冷气可以吹。
结果去了以后,被校长、老师看到了。他们说,老师叫我们选的。结果那个校长跟老师说,说谎!一定是你们逃课、不学习。结果就被罚去在太阳下拔草了。拔了一个小时,被抓进教室,“跪下!”五个大男生,叫他们跪下。“给老师跪下!不乖、不听课。”他们拔草拔得满身大汗,然后那个老师很坚持,没办法,五个人就心不甘情不愿就跪下去了。结果这个《弟子规》老师就吓坏了,怎么会这样呢?赶紧,刚好那时候是放个影片给同学们看,她就跑到后面来,把事情问清楚。
这五个人就很无奈,非常难受,不高兴,“我们都讲实话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相信我们啊!”而当我们都不相信他的时候,他怎么可能跟我们会有好的关系发展呢?都一定会有情绪抵触嘛。结果这些学生就觉得很冤枉,很委屈。这个老师说,“你们没有错,是老师错了,不是你们要处罚,老师该处罚。”结果这个老师啪就跪下去了,“是老师不对,老师应该罚。”结果这五个学生当场就吓坏了,“老师妳没有错,妳没有错,我们出去了,人家都不相信我,这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妳的问题。”结果老师很坚持,是她自己没有安排好。
结果,前面影片放完了,接着老师要上课了。五个学生,“老师妳上课吧,妳上课吧。”这个老师说,“我有错,就要处罚。我跪着也可以上课。”就这样接着给那些学生上课。
上了没多久,其中一个孩子痛哭了,良心发现了。然后这五个的头儿,就是最大的那个大哥,其实他们五个都是大哥啦,就是都是他全校里面带头的,而五个里面,其实他们也讲伦理,那个最大的大哥就说,“我改”,我们改了,他说“老师啊,你以后再来给我们上课。”这个老师也就讲,“以后能不能来上课,这要看学校安排了。但是你们假如肯把《弟子规》这些教诲记在心上,老师随时都跟你们在一起了。”
结果这个老师,刚好他们当地很多老师每个礼拜都聚会,互相探讨这些教学心得。结果讲着讲着,底下有一个教务主任听了之后很感动,因为他也是国中的教务主任,就很感动,隔天,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全校国中的学生听。结果讲到说那个老师觉得自己有错跪下来的时候,他自己讲不出话来,感动得讲不出话来了。结果他讲不出话的时候,底下几百个学生鼓掌,给老师掌声。
结果这个老师讲完以后,学生要求:可不可以请那个老师到我们学校来讲课?而这个老师真的去了这个学校,给几百个学生上课。然后这个老师就告诉这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能一起学习老祖宗的教育,是谁成就了这个因缘?是那五个孩子成就的。那五个孩子的善心发出来了,感动了你们的教务主任,觉得这个教育对你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面对一些有情况的孩子,我们老师还是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然后先顺着引导他,不要先否定他。“你要赚钱,怎么赚大钱?”老师赶紧讲故事。“现在我们马来西亚,或者世界上有名的成功者,他们为什么能这么成功?因为„„(他的自传里面都会写),因为懂得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同学们,你们不要只赚小钱,现在不学到这些生活的本事、能力,你要一辈子都只能赚小钱啊?老师觉得你们以后应该是能赚大钱的人,就要赶紧把这些基础扎好。”引导孩子。
再来,引导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这些做人做事,他有责任感,他懂事了,他以后才能赚大钱;而且,他以后才懂得奉养父母、奉养老人。他现在没学到这些做人道理,只想着赚点钱花,都是想到自己的欲望、享受,他以后怎么会想到要养你们呢?”跟家长沟通,跟父母沟通,疏导这些思想。
而这个老师,他也讲到一个重点:教育制度不注重人文教育。
这是我们教育从业人员要调整的部分。事实上,什么时候是教道德?老师假如把这些做人的道理都放在心上,学生每一天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教育他道德的时候。甚至教不同的科目,都是教他做人的机会。包含音乐课,包含英语课,都可以的。
我记得我那时候学物理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不少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句,就是我这个老师讲的:“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骨气”。其实你教这些知识性的课程,教个十分钟,来个故事,让学生放松放松,挺好的。你教这些知识的东西,一压,四十分钟、五十分钟,嗒嗒嗒嗒嗒,都没停,他听到最后会头晕。是不是?要宽猛相济,紧一下,要松一下,紧一下,松一下,他反而吸收状况会比较好。
那这里也讲到,外界的诱惑是他们堕入欲望深渊的原因。
这一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救下一代、救社会,所有的人都得动起来了。孔子讲,“里仁为美”,住的那个地方,有仁德的风气,这是太美了,这个环境太好了。我们自己住的小区、大楼,能不能充满着伦理道德的氛围?那你的孩子每天在这里成长,就感染了。那怎么让我们的小区变成注重伦理道德?还是从今天开始打着灯笼出去找,哪里很好,我搬到那里去。不要再往外求了,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从我自身做起。
大家假如要参考怎么把小区变成一个大家庭,可以上网去找一个网站,台湾三重市耕心莲苑。有两个老师在那里奉献了十三年,现在那里非常和谐,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整个小区。台湾的教育部社会司,负责社会教育的,以他们学校为全台湾小区学校的样板、榜样,做出很大的贡献,耕心莲苑。好,我们面对现在的社会,种种情况,我们不要去要求,也不要去指责了,都想着怎么从我做起、怎么来改善,这个重要。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3194.htm)
第二篇:观蔡礼旭老师讲座有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管理学院 461201班 学号:46120110 姓名:邝晓睿
形式与政策课后作业 观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很庆幸这学期有一门《形势与政策》课程,庆幸能有一个老师带领我们一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感谢王幼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一门《幸福人生》的讲座,让我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开始真正爱上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珍宝,让我开始以中国的道德观念寻找幸福。
“弘扬传统文化”一直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喊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到弘扬传统文化?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而蔡礼旭老师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位令人尊敬的传承与弘扬使者。说实话,按照今天的审美标准,蔡礼旭老师并没有一个俊朗的外表,普通话也不是那么标准,但蔡礼旭老师却吸引来了如此庞大的观众群,魅力何在?我想这都是因为蔡礼旭老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灵魂里,一个与传统文化为伴的人从一言一行中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中国学者的魅力。
蔡礼旭老师以古代圣贤留下的经典《弟子规》为基点,结合列举生活中的小事,为我们证实老祖宗留下的思想文化才是最适合我们用来做人处事的。列举的实例让我们觉得贴切又熟悉,很容易从中产生共鸣。蔡礼旭老师还不断将演讲内容扩展,广泛引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各部经典里的名言,以此来在我们心中重新树立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以此来教导我们依照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道德思想行事,以此来揭示日常生活中难以理解的疑惑,以此来引导我们参悟经典里老祖宗总结出的人生智慧。
当下许多矛盾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着:老人跌倒后社会的漠视;本 科高材生犯罪现象多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笑的极端物质追求;父母对孩子无底线的满足,孩子对父母无节制的索取。这些背弃我们传统观念的社会现象的存在一直让我困惑。在看了《幸福人生》讲座后,我终于想明白,这些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便是:我们在传承了5000年华夏文明的中华大地上却大力推行着西方思想。然而中西方文化是存在诸多冲突的,这些冲突让人们的思想变得矛盾。许多传统道德在西方自由思想,资本主义追求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冲击下,慢慢被人们抛到脑后,人们开始变得物质,变得狂躁。然而,传统文化才是我们幸福人生的思想支撑啊。正如蔡礼旭老师说:“人要幸福,首先一定要把错误的观念导正过来才行。”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二十四个字,在上王幼英老师的课程之前,我仅仅是当作顺口溜一般看看。在王幼英老师的讲解下,我才发现这都是圣哲人几千年来荜路蓝缕,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血汗,累积的这么宝贵的资产啊!《弟子规》何止二十四个字那么简单。再观《幸福人生》讲座,蔡礼旭老师又进一步为我们阐释了这之中的大智慧。《弟子规》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这也是我观蔡礼旭老师讲座感触最深的一点。
在当下,在父母无私的给予下,我们总是自然而然的认为父母无私的给予是父母的义务,我们本该接受父母的一切。也因此,我们向父母索要的变得更多,甚至变本加厉。老师讲的那个一少年把父母毒死的故 事却是让人瞠目结舌。孝道在那个少年心里分量到底是有多低,才能做出这样的事?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虽然没有做出这般境地,但相对古人那般的孝道也相差甚远。在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我在父母心中是最宝贵的,他们都要为我付出,都得为我服务,我就是他们的中心。听了蔡礼旭老师的话,我努力把自己从这个偏激的思想泥潭里拔出来,去理解父母有自己的生活,而我是父母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中心更不是全部。我不能霸道的认为父母就应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呼之即来,而不需要的时候挥之即去。父母因为对我的爱才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我要求父母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的爱好、口味、习惯。却不曾想,我了解父母的爱好、口味、习惯吗?我要求父母在我刚回到家就有一桌的热饭菜等着我,却不曾主动为父母奉上一杯热茶。
小时候父母经常不在我身边陪伴,导致我一直怨恨着他们没有陪我度过我的童年,留我一人独自长大,留我独自羡慕着他人的父母能在他们身边陪着他们玩乐,陪着他们聊天,为他们解难,给他们依靠。这样的怨恨导致我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对他们越来越冷漠,甚至对父母的热切关怀也以恶劣的态度作为回应,就更别提主动去了解父母的生活喜好了。在内心,我对他们建起了一堵厚墙,不让他们来碰触我的真心。父母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听了蔡礼旭老师的演讲,我不禁反思,父母他们生活也不易,要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打拼,要给我一个安定的家,一个充实的物质生活,他们在客观原因下不得不留下我去外地工作。作为父母,谁会愿意错过孩 子最美好的童年呢?如果条件允许,哪个父母不愿意亲眼记录儿女的点滴成长呢?而作为儿女,如《三字经》所说要“首孝悌”,就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要理解父母的难处。百善孝为先。如蔡礼旭老师所说,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行孝道要注重细小,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而与我而言,孝道要从推翻那堵厚墙开始,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的生活和睦幸福。让自己的言行不要让父母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多了解父母的生活爱好。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其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做出一点点关心父母的事,父母便会觉得很幸福。父母累了,多为他们分担些家务,主动给父母奉上一杯热茶,主动为父母做一份早餐,不要拒绝父母的关怀。懂得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冬则温,夏则凊」,从点滴小事中践行孝道,暖父母心比物质更重要。
如蔡礼旭老师所说:从基本的孝道开始,做好子女本分,才能经营出一个幸福的人生。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我们每个人都在最求幸福,却总与真正的幸福背道而驰。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往往只是别人认为的幸福—华丽的外表、显赫的权势、丰厚的家产等,却忘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幸福,终究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生活。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太多的浮华,才会使幸福的距离显得那么遥远。其实幸福很简单,听从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便是幸福,让父母健康快乐便是幸福。作为子女的我们,守孝道,让父母幸福,这便是幸福。
第三篇: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一)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将心比心。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看了《细讲弟子规》,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细讲弟子规》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二)初读《细讲弟子规》就真的感觉是一本好书,说的虽是平常的事,讲的却是不一般的道理;细细品味《细讲弟子规》,直悔自己接触的太晚、太迟,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之前怎么都闻所未闻?
《弟子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他能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蔡礼旭老师又对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深剖细解,才能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症结一一找到可以处理的方法。
一场好梦、好戏需要智慧,智慧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沉淀。“养子使作善也”,当孩子有颗“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看别人家的孩子,在我眼中,皆为十全十美,而很清楚自己孩子并非十全十美,要达到十全九美都很难。但现在读完《细讲弟子规》,我很清楚:教育孩子有颗善良的心,用智慧沟通,用德育引导,孩子一定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晚上散步的时候,我给孩子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寓意,也告诉他“瓜田李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希望他为人处事可以不让别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延伸到“入虚室。如有人。”到同学、朋友、亲戚家,要做到,入无人之室,就如有主人在一样,不乱翻主人东西。看时下热播电视剧《龙门镖局》时,剧中的“大当家的”被一系列的所谓的巧合弄的伤痕累累时,告诉孩子“宽转弯。勿触掕。”“事勿忙。忙多错。”那么,这些“巧合”是绝对可以避免的。在游览北京清华大学时,有两个导游为排队等候参观的事大打出手,告诫孩子“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远离是非恩怨,避免恶俗污染。
在饭店等人吃饭时,孩子吵吵饿,告诉孩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再给他讲一个德育>故事:宋代有一个叫陈昉的家族,一家十三代同居,七百余口人,同时吃饭,就连他家里的一百多条狗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样,绝对让他记忆深刻。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细讲弟子规》中学到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上,“父母呼,须应承。”“父母责。须顺承。”“步从容。立端正。”“衣贵洁。不贵华。”在学习上,“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在做事上,“此未终。彼勿起。”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能做到此,一定不会“失诸正鹄”的。教育孩子以“德”为本,且勿宠溺孩子,“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上行下效,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第四篇:读蔡礼旭有感
读蔡礼旭有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过:“人人都希望过上美满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这让我想起了蔡礼旭的 老师「幸福美满的人生」讲座,一个人幸福与否,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正确,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如此,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才会有幸福圆满的人生。
他一句句幽默的话语,一段段的引经据典,让人找到了“聚精会神”这个平常词的内涵。在一次不经意中观看了蔡礼旭VCD讲座。随着讲座的延续,我的心灵一次次得到震撼,一次次得到共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西方人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墓。他们不注重孝道,人到高龄后,每天在养老院里面坐吃等死。没有天伦之乐的老人,内心很孤寂,很空虚。”而我们东方的中国人呢?我们的童年是拿来积福的,成年时要懂得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晚年才能享福。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规划。这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我们向往的归宿是天伦之乐,父慈子孝,夫妻和睦,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还记得蔡老师在《弟子规》中讲过“人的潜力就像冰山,要用哪兩把钥匙才能开发呢?蔡老师给孩子讲课时画了一个冰山,但只能看到他百分之五,大多部分都被海水埋没了,蔡老师告诉孩子们:“人的潜力就跟冰山一样,大部分都埋没了。那么怎么把这九十五开发出来?老师今天送你们两把钥匙把它开发出来。第一把是孝顺,第二把是礼貌。礼貌其实本质就是恭敬之心。”在孝 顺父母的基础上,礼敬所有的人,这样心量自然会放宽,量大福就会大,当心理没障碍时,智慧自然就打开了。”
我读了这段话心里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小皇帝或小公主,在父母百般疼爱中成长,大都缺乏孝敬父母和礼貌待人的意识。但是,孩子如果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没有礼貌待人的心,将来长大做事、待人就不会宽宏大量,也永远干不成大事业。而我们却一点也不体会我们的父母,把他们当仇人,认为他们把自己喜欢的生活强加给我们,我们是悲哀的,但是今天蔡礼旭老师让我们读《弟子规》,真的让我感到脸红,有多少件事我有做过啊。
因此,我们的父母不要在生活上一味的疼爱孩子,在学习上让孩子整天忙着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要在品行上时刻教育孩子从小必须孝敬父母,讲礼仪懂礼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所以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弟子规》。我们做教师的要带领学生认真诵读《弟子规》,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让每个学生牢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用圣人训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力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懂礼貌,讲诚信,排除心理障碍,用好两把钥匙,刻苦学习打开智慧之门,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对我们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很容易伤害我们最爱的人,所以我们要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
教科院088班
朱丽芳
2081634211
第五篇:蔡礼旭老师简介 - 海南省技师学院
嘉宾老师简介
凌孜(叶剑英元帅的女儿):第十一界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普及推广工作。
蔡礼旭: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老师、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海南省监狱系统特聘德育教师、云南省道德大讲堂顾问。2003年与爱心人士共同创建“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2006至2008年担任安徽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训导长,2009年起受邀担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十多年来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千余场,深受欢迎。著有《弟子规四十讲》、《群书治要大讲堂》、《幸福人生十八讲》等出版物十余种。
李越: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主任兼主讲老师,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老师,海南省监狱系统特聘德育老师,海南省公民道德与法建设促进会副会长。2006年开始,带领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的老师,协助海南省司法厅监狱系统开展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唤醒服刑人员浪子回头,效果显著,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其经验得到相关部门肯定和推广。2013年应邀为香港《群书治要》论坛授课。著有:《礼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常礼举要学习分享》等多部讲义和出版物。
靳雅佳:主讲课题《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立志用自己的歌声来唤醒社会大众的善心善行。她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是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特约专家,云南省连续三次道德大讲堂首席宣讲专家,海南省强制戒毒局特聘德育教师,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音乐教师,并多次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所到之处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好评。录制作品《德音雅乐》孝亲专辑。
郭文斌,現任銀川市文聯主席,《黃河文學》主編。為中國作協全委。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有暢銷書《尋找安詳》《〈弟子規〉到底說什麽》、小說集《瑜伽》、散文集《守歲》等十余部。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外文。近年來針對現代人的焦慮,提出了安詳生活的理念,受邀到北大、清華、中大、深大等高校和全國公益論壇以《尋找安詳》《正能量與中國夢》《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等為題進行演講,受到歡迎。
张发:现任海南省公民道德与法建设促进会会长、预防犯罪研究会执行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曾任解放军某野战师政委,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正厅级)。在兼任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期间,将中华传统
文化植入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同时充分利用监狱警示教育资源对社会各界交流分享。近四年来应全国各地邀请授课350多场。
淡利锋:海南省司法厅政治部警务教育培训处处长、三级警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在陕西省警官学院任教,在海南先后担任过海南省凤翔监狱政治处主任,海南省监狱管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监狱管理局(罪犯)教育改造处副处长、处长。特别是在担任(罪犯)教育改造处副处长、处长期间,潜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并运用到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实践中,亲自讲课,培训师资,取得了丰硕成果。策划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部适合服刑人员思想教育的传统文化教材和辅导读本。
陈旭: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海南省戒毒管理局戒毒管理处负责人。曾任戒毒中队长、大队长、戒毒所政委、所长。司法部全国个别教育能手、第四届海南省优秀青年卫士。1996年起从事戒毒教育工作至今,获得司法部全国论文征文一等奖,曾在《中国药物依赖杂志》及《法制日报》《法制时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有关戒毒教育的文章,在海南省戒毒系统致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