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黛溪中学
为创建高效课堂加强集体备课的补充措施
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备课的基本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个人备课应在熟悉课标、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的处理想法,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做好课堂内的落实。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智慧,发挥团队精神。然后再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时要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补充和完善,对个人教案进行修改。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提高、再创新的过程。
三、集体备课的要求与流程。集体备课只是教师个人备课的有效补充和检查督促,它不应该是备课的主流方式,更不应该代替教师的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有实际价值,其前提就是教师事先认真完成个人备课,并在集体备课之后再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集体备课的精髓灵活机智地运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
集体备课要求全备课组教师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例题、统一练习、统一测评),是以备课组长为龙头,确定中心发言人,全体教师参与计论,各教师再写教案的一种备课方式。学案是配合教案和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在以往,教师既要写教案,又要准备学案,难以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为更有效地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提出并实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一体化”集体备课是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的集体备课,备课时要考虑教师的教,还要考虑学生的学,其备课流程为:
1、自研教材,分工主备: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备课组长的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查阅资料,写出发言稿;
2、集体研讨,取长补短:个人对主备内容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名师、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3、整理详案,形成系列:在形成最佳课时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学案(但要留有一定空白),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学案;
4、修修补补,因材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学案修改和补充,成为自己的课时教学案,然后施教;
5、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学后记,备课组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教学案一体化”集体备课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全组老师同时钻研,分工主备,能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凝聚集体智慧。形成系列的教学案可有效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能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同一课时方案中得到体现,能让教师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课后复习有依据。在每周课时安排上,该校教务处为每个备课组腾出了半天的时间用于集体备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教学案一体化”集体备课进行检查和督促。
四、加强集体备课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舒尔曼对“反思型教师”的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反思型教师并不是被动地考察自己,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
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在一个班上完课后可以立即进行调整、修改,往往是后两个班的课上的效果要比第一个班上的效果要好许多。
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想想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可将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教师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一时解答不清的难点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触、体会等及时记录在该课的备课笔记上,以便自我鞭策和提高。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的评议。我比较珍惜每一次的公开课机会,特别珍惜老教师以及教研员们对我的课所给予的评价,针对我的优点和不足,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改正缺点,以不断取得进步。
4、及时记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后记中一般要有选择地记录,比如: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学生好的见解和教学再设计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用怎样的心态和行动来备课呢?我认为那就是终生孜孜不倦地学喜相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读教育理论、学术专著及相关学科书籍,永远把自我学习当作自己终生的追求,当作精神第一需要,不断地丰富知识、充实头脑、拓宽视野,提升修养,尤其是在自己所教授的那门学科里要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在自己知识的海洋里,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应当永远是沧海一粟,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我们教师必须要有一缸水。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丰富;才能使我们的备课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具个性。
教师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合作反思的作用,集体备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集体反思探讨碰撞的大舞台。首先反思的是教学内容,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我们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们,由于教师间的教学行为具有个性,而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缺乏个性,个性的教师用共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这往往造成教学的事与愿违。由于我们组的教师在集体中反思,在反思中备课,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了保障。
2011.9
教导处
第二篇: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备课、上课、评课初探》学习资料
负责人:张莉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级组成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网上交流,发表博文,在QQ群中讨论都可以。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只要有一位教师有问题提出,两三个教师便在一起争论、探讨解决问题。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五、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像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活动后,张颖老师就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的教情和学情,设计了教学方案,在群众性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效果很好,体现出她自己的教学为风格。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第三篇: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刘立芳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塘沽十三中
刘立芳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1 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上周盛岸实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同题异构”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天游峰的扫路人》为教材,同年级七位老师集思广益,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两种教案。两位执教者再结合个性特点,修改教案,反复试验,最后成功展示。其他几位教师全程参与视角、展示过程,过后各人作了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浅。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2
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五)、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3
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两点基本认识
我们对“集体备课活动案例”的形成和与呈现,形成以下两点基本认识:
1、常常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不足、学校组织不当等方面的原因,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实效性不佳,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诸多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中小学备课组按照“问题诊断→制定方案→个人备课→集体研课→上研修课→反思备课、形成案例”的基本程序,开展集体备课,突出同伴互助、行为跟进、实践反思,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实践证明,这样开展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技能和教案反思技能训练,解决了一些备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效性。
2、我们的做法把备课、说课(无生上课)、观课、议课融为一体,在实践、反思中,不仅做中学、研中学,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而且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案例”形式,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集体备课活动案例”不同于教学案例4
或教学设计案例,应突出“活动”过程,强调“问题”解决。典型的“集体备课活动案例”充分体现了研究性,突出了问题解决,引导教师经历发现备课问题、探究备课问题,进而解决备课问题的过程,这是教师进行教案反思与研究较好的体现。“集体备课活动案例”记载着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过程,其形成过程是教师进行备课研究,提升教师备课能力,从而加速自己专业发展的历程。
第四篇: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育质量
【摘 要】 认识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构建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效益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之路。
【关 键 词】 集体备课;运行机制;管理策略;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 辛祖煜,宜都市姚家店镇中心学校教研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有效平台,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于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当前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大家看法很多,褒贬不一。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集体备课,我们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了“怎样认识集体备课”的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为推动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如姚店小学张校长在教师培训会上所阐述的: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有效的形式,使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把握教材、钻研教法、提升素质。
1.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剖析某些集体备课形式的弊病。
教师们在讨论中认识到,集体备课如果步入误区,极易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第一,滋生教师的懒惰情绪。有些形式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结果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第二,泯灭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时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往往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后装订成册,使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第三,阻扰教师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是集体研讨,但事实上,有些集体备课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往往是任务分配之后,水平高的、资料多的教师就在教案中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较为实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资料少的教师就照抄教学参考,应付了事;集体研讨时也就是中心发言人“独领风骚”,根本无法达到思维碰撞,共同提高的效果。
2.大力宣传实施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在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各校充分利用理论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大力宣传集体备课,强化了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和现实性的认识,使全体教师达成了思想上的统一:第一,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更需要同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第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怎样平衡差异,弥补差距,在较高的层次上优化课堂教学,在一定的范围内打造一个教师交流提高的平台,集体备课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来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
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和交流,全镇广大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集体备课需要教师的热情参与,同样需要学校的有效组织。
二、强化措施,努力构建适合具有校本特色的集体备课运行机制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有效地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使集体备课发挥其思想碰撞、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姚家店镇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确立了以中心小学为龙头,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阵地,辐射带动学区完小的工作思路,强化了以下一些工作措施:
1.把握集体备课内容,规范操作流程。
首先,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学法指导。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应达到的要求应遵循“个人初备――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教学实践――教后反思”的模式。
个人初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前每名备课组成员要根据备课内容深挖教材,研究课标,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学思路,准备交流。
主备人说课谈思路:主备人将个人精备的教学方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过程,介绍设计理念、方法。
集体研讨议思路:参与教师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和互动交流,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修改完善成教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本班学生实际,对“共案”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教学实践再改进: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学情教情及时调整,搞好课堂教学的二次备课,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方案。
教后反思写心得: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做到一课一得,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
2.落实集体备课要求,提高活动实效。
集体备课要做到优化“两法”、坚持“四定”、保证“四有”。
优化“两法”:优化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坚持“四定”:定时间,按期初拟定的计划严格实施;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学区完小要针对本校的实际问题向学科中心教研组提出申请,以利统筹安排;定主讲人,要周密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讲人,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
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突出了“回顾、检查、研究、整理”的操作要领。回顾论得失,讨论上次集体备课的得失,学区完小要重点思考如何解决本校集体备课的组织、规模和效益问题;检查看修改,检查教师教案修改的情况;研究重互动,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编写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案;整理抓提高,在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时,引导教师结合学情,进行增减,形成具有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特色个案。
第五篇:加强集体备课 提高教育质量
湖北省宜都市姚家店镇中心学校 辛祖煜
【摘要】 认识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构建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效益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之路。
【关 键 词】 集体备课;运行机制;管理策略;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 辛祖煜,宜都市姚家店镇中心学校教研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0-0105-03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有效平台,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于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当前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大家看法很多,褒贬不一。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集体备课,我们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了“怎样认识集体备课”的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为推动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如姚店小学张校长在教师培训会上所阐述的: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有效的形式,使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把握教材、钻研教法、提升素质。
1. 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剖析某些集体备课形式的弊病。
教师们在讨论中认识到,集体备课如果步入误区,极易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第一,滋生教师的懒惰情绪。有些形式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结果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第二,泯灭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时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往往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后装订成册,使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第三,阻扰教师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是集体研讨,但事实上,有些集体备课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往往是任务分配之后,水平高的、资料多的教师就在教案中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较为实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资料少的教师就照抄教学参考,应付了事;集体研讨时也就是中心发言人“独领风骚”,根本无法达到思维碰撞,共同提高的效果。2.大力宣传实施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在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各校充分利用理论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大力宣传集体备课,强化了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和现实性的认识,使全体教师达成了思想上的统一:第一,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更需要同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第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怎样平衡差异,弥补差距,在较高的层次上优化课堂教学,在一定的范围内打造一个教师交流提高的平台,集体备课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来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
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和交流,全镇广大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集体备课需要教师的热情参与,同样需要学校的有效组织。
二、强化措施,努力构建适合具有校本特色的集体备课运行机制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有效地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使集体备课发挥其思想碰撞、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姚家店镇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确立了以中心小学为龙头,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阵地,辐射带动学区完小的工作思路,强化了以下一些工作措施: 1.把握集体备课内容,规范操作流程。首先,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学法指导。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应达到的要求应遵循“个人初备——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教学实践——教后反思”的模式。个人初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前每名备课组成员要根据备课内容深挖教材,研究课标,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学思路,准备交流。
主备人说课谈思路:主备人将个人精备的教学方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过程,介绍设计理念、方法。集体研讨议思路:参与教师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和互动交流,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修改完善成教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本班学生实际,对“共案”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教学实践再改进: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学情教情及时调整,搞好课堂教学的二次备课,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方案。
教后反思写心得: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做到一课一得,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
2.落实集体备课要求,提高活动实效。集体备课要做到优化“两法”、坚持“四定”、保证“四有”。优化“两法”:优化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坚持“四定”:定时间,按期初拟定的计划严格实施;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学区完小要针对本校的实际问题向学科中心教研组提出申请,以利统筹安排;定主讲人,要周密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讲人,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
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突出了“回顾、检查、研究、整理”的操作要领。回顾论得失,讨论上次集体备课的得失,学区完小要重点思考如何解决本校集体备课的组织、规模和效益问题;检查看修改,检查教师教案修改的情况;研究重互动,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编写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案;整理抓提高,在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时,引导教师结合学情,进行增减,形成具有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特色个案。3.实施“三个结合”,优化集体备课策略。
一是集体备课与“高效课堂”创建相结合。我们把集体备课作为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集体备课的环节中,我们突出了教材的研究处理和教学的过程设计,这样既体现了“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题,也提高了“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效。我们认为,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缩短备课与上课的距离,使集体备课更加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实际。二是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整个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强化了集体备课和教科研工作的整合。各课题小组定期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以“围绕课题说课——凸现课题上课——深化课题议课”的集体备课模式开展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形式,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效益。
三是集体备课与微课题研究相结合。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设置了一个个话题,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科及教材开展了诸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转化低差生”,“如何设置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情景”等微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其共同特点、处理策略、解决方法等规律性问题,达到研究一课解决一类,突破一例带动一片的效果,实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重视管理,不断提高集体备课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
众所周知,优异的教育质量取决于优质的课堂教学,而优质的课堂教学来源于高效的集体备课,为使全镇的集体备课能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建立了一系列集体备课的管理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领导,建立分层负责的集体备课管理网络。
一是设立中心学校、学校、教导室三级行政管理体系;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四级业务实施体系。校长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实施,教师共同参与。中心学校设立语、数、综合学科中心教研组,负责指导、协调各学校备课组的活动,重点解决小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艺体等学科以及中心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心小学承担相应区域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按语、数学科,以年段为单位,其他学科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成立备课组,设备课组长。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做好本组的考勤登记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备课组长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负主要责任。三是要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备课活动,并发挥引领作用。其效果将直接运用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核评优和津贴的发放。四是要求不断完善备课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每次集体备课都要认真填写好《教研组工作手册》和《教师工作手册》,做好备课记录,并定期做好相关分析和总结。2.因地制宜,建立和谐高效的集体备课运行机制。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引导各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尝试。一是倡导网络交流探讨。姚店小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优势,开辟集体备课专题网站和教师博客、论坛,设立集体备课交流区,利用校园局域网和教师信箱,在网上开展研讨活动,既拓展了时空,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增强了实效。二是推行“师徒结对”。杨守敬中学考虑到学校规模和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备课组中试行跨年级、跨年龄段或骨干教师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既有利于老教师更新观念,也有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有效调控活动时间。时间也是制约集体备课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首先得为大家“减负”。如果要求各科教师周周都走“规范化”集体备课的路子,便过于呆板繁琐,尤其是不合乎各科实际。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各科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形式给予了区别安排:语数两科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科学、艺体等学科每三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求各备课组组长及时了解成员在教学实践中的疑难或偶发性问题,加强“随机式”集体备课,形式可灵活多样,地点可灵活多变。如此,因科制宜,不搞“一刀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便得到了更加突出的发挥。3.立足发展,完善激励创新的集体备课评价体系。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完善了集体备课的考评制度。在校长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中,增加了校长对集体备课的组织领导、跟踪督导及实施效果的考核评价。各学校均成立了集体备课工作领导小组,设定“推门”检查活动,由校长及班子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旁听集体备课活动,随时进行监督、指导。姚店小学每月组织一次阶段总结会,并分月填写集体备课工作小结,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份专题总结、一份优秀教案、一份优秀案例,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组织一次总结表彰会,组织评选集体备课先进个人、优秀备课组和优秀备课组长,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备课组及备课组长进行表彰和奖励。杨守敬中学在推行“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的模式下,尝试实行“捆绑式”集体性评价,即对同一备课组内教师的教学成绩的量化增设协作奖,以此推动整体质量提升。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的系列改进和完善,有效营造了集体备课的和谐氛围,为团队精神的打造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了精神基石。集体备课是推行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