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一体化,提高备课有效性
教学案一体化,提高备课有效性
【摘要】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但是现在备课存在不小的弊端,备课无形中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我校开展的“学案导学”研究,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本文主要从学案与教案的区别,从学案备课的操作过程,以及学案备课的管理评价方法三个方面透视教学案一体化的备课改革如何体现备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案 过程 管理 评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它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但在平时的常规调研中,发现备课并没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1、“拿来主义”是不少教师惯用的做法。有的是抄教案集上的,有的是网上下载的,有的是以往自己老备课本上的,很少有个性的张扬,很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缺少创造性(除了一些公开课的教案是精心打磨的)。
2、注意了“显性备课”──抄写教案,应付检查;忽略了“隐性备课”──解读钻研教材,课外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等。
3、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的备课观。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把学生看作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4、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教师的教案备得详细、周到,主要目的还是应付检查,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往往会放任自流,出现了教案与课堂教学分离的现象„„无形中,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的”。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要求尽快从目前教师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放在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教案,使备课更有效开展、更富有活力。
我校开展的“学案导学”研究,用“学案”的形式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透视学案,感悟备课有效性
(一)学案的界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案”是载体,作为载体的“学案”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教参等文本信息,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汇集学科教师群体智慧设计融入教师个性教学特点而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学习方案”。
(二)教案与学案区别
传统的备课以“教”为中心,真正的备课应该以“学”为中心。一份有质量的教案,既应为教师教的服务,也应为学生的学架桥,它必然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学案与传统教案相比有它独特的魅力,从而也凸显了备课的新理念。
1、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老师工作的脚本。没有学生的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我们把传统的“教案”改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以后,学生必须在课前自主、合作完成学案,通过完成学案了解学习目标,知道了学习方法,从而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学案不会向教案那样再束之高阁,成为应付检查的资料,它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与老师,从而也使教师的备课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2、备课从教师转向学生
由教案到学案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向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的重要体现。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来。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教师由施教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3、备课从应付走向实效
现在常态的备课活动,已不再能体现备课的真正目的,大部分老师已把备课当成了一项任务,特别是有的老师照抄教案,依赖别人,只会导致教学平庸化,失去了备课的实用性。而“学案”的编写更关注内容,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的编写过程是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
二、关注过程,促进备课有效性
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学案一体化,这一备课改革,不是表面上形式的改变,而是提高教师钻研能力,合作精神的体现,它更注重备课的过程。它关注隐性备课,体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的有机结合。从我们的具体操作管理过程中,可以透视出学案备课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它是一项工程,它是一次提升,一次褪变。
(一)个体备课,钻研教材
编写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学案,课前个体备课是基础。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要的是做好每一步。我们要求教师一看,看教材、教参、作业本、以及相关的资料;二做,做一做课后作业、做一做作业本;三想,在对重点难点的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基本的教学思路,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四写,在学期前明确每位老师钻研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在个体备课时,做精一单元。单元内容分析,单元重点难点分析,课时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突破方法,设计好本单元的所有学案,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
(二)集体备课,求同存异
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我们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修改打造优质学案上。具体内容:(1)以单元为单位,由一主讲人(个体备课时已明确),就一单元的教材进行解读分析,年段组其他老师共同讨论补充,(2)讨论交流本单元学案设计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打造共享学案。(3)讨论交流反馈上周教学及学案编写、使用情况。
这样的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个体钻研的基础上,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依托群体智慧扫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个体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三)结合实际,形成个案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特点,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集体备课中形成的学案进行修改、补充、改正,形成适合本班学生使用的个性化学案。个性化学案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四)检查学案,了解学情
所谓“有备无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像没有准备的战役必败,不了解学生的起点也是课堂的悲哀。每一堂课前,都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以往的备课,比较注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学案导学”研究中,我们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案的基础,教师及时了解学案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和能力水平;了解学习新知识可能出现哪些思维障碍以及认知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和困惑„„关注了课堂学生的起点,课堂才会更有效。
(五)动态备课,实现一体
学案融教路与学路为一体,但学案毕竟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与一般的教案有一定的区别。当教师设计好学案,将预先设计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备课。也就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就教学的重点或难点突破的方法以教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动态备课,不用像老备课那样面面到,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过程与方法,或者是你对学案设计前教学思路的一些调整。可以写在学案边上,也可以另行备。
(六)教后反思,修改学案
教后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能够补充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实践后我们及时引导教师反思学案设计,动态备课后课堂实施情况,并要对学案进行总结、修改、补充,及时跟进。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三、改变管理与评价策略,提高备课有效性
备课改革必然引起备课管理的变革。过去,备课检查流于形式,局限于数量和篇幅,这种做法,脱离了对教案实用性的评价,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扼杀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改变备课形式的同时,我们的备课管理改革也同时跟上。我们具体作法如下:
(一)制度保证
要提高学案备课的有效性需要制度作为保证,我们先后出台了“‘学案导学’实施意见”、“常规补充要求”,在意见和要求中,对以上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多个操作层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集体备课,因为学校下面有好几个教学点,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开展“学案导学”研究后,学校出台了确保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定时间,双周的二四作为集体备课时间,(期初排课堂时不安排老师的课务);定地点,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集中到本部。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定内容:期初制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与方法。
(二)深度参与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课程、教师、学生外还需要学校管理的深度参与。在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虽然把认真备课放在常规管理的首位,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备课的管理放在了教学的后期或阶段进行检查。开展“学案导学”研究后,我们学校成立了“学案导学”备课管理小组,由校长亲自牵头,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任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指导落实,各年段组长任组员具体操作实施,组织好年段组的每次备课交流活动。备课的常规管理也由后期检查转变为前期及过程的深度参与。对于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保障和监督。
(三)多元评价
1、学生参与
真正的备课应该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那么真正的备课检查也应有学生的参与。我们的备课检查与调查了解学生使用学案情况相结合,通过“学案编写与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从学生层面,透视教师学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调查,了解了教师的备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了解了教师的备课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同伴互评
备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工程,除了“显性”的教案外,备课过程中的钻研教材、发现问题、搜索信息、整合资源也是看不见的备课,也就是“隐性备课”,在我们的备课检查中,我们也很关注教师在平时的一个动态备课过程,特别是在二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我们把检查的权利给了每一位参与备课的老师。通过老师的相互评价,了解教师在整个备课活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主动交流讨论,是否有自己的独特理念,从而达到相互学习、评价、监督的目的。
3、结合课堂评价
备课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当,容易使评价结论失真,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对于备课的检查有明确要求:备课检查要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因此,结合实际,我们也提出了新的备课的评价标准:备课检查与课堂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学案导学的课堂效果。重点关注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看课堂的实效性。检查备课与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从而真正体现了学校对备课管理调控的意义。
(四)激励提高
教师和学生一样,同样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备课检查中,我们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检查教师的备课时,给教师多一些鼓励性评价,肯定她参与备课改革的积极性,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评价和表扬。在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科备课表现突出的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每学期评出十佳标兵,促进学案备课更有效地发展。
变“教案”为“学案”,实现教学案一体化,是教学立足点的转移,是备课方式的改革。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学案”显现的独特魅力;明天,我们还需不断地完善,继续实践,让它为提高备课的有效,为提高备课的有效管理增添更亮丽的色彩。
第二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我的信念》(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4、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5、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学会合作、质疑,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联想想象法、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教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情景)链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士,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出示挂图:居夫人像)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科学巨人,学习她晚年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我的信念》,从中了解她得成功的原因,并体会她人格的魅力。(板书课题《我的信念》)
二、【自学导航】
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解释词语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有关的材料。【师生探究】
教师分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字词任务及整理资料。【自学导航】 小组合作探究:
梳理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
2、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即“我”的“信念”。
3、小组合作成果交流 【师生探究】
学生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小组互动合作,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然后分析归纳,再整理排列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按“宗旨”“环境”“工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排列)。【自学导航】
重点研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2、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3、“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师生探究】
小组互动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自学导航】
1、品味语言,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2、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例句: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3、居里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每个人,请用一句话,说出感受最深的一点。【师生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在结合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三、【即时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理所当然
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3、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第三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 学 案 一 体 化
——阳光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一、对教学案一体化的认识
“教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 “教什么”和“怎么教” “学案”——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教学案一体化”——将教案和学案糅合起来,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学案一体化”是国家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的课程,区别于平时一般的资料。
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
• 保证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 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1、保证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学生参照教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 1
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3、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生成性问题。
4、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生成性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下
一阶段的复习要求。
三、教学案一体化备课一些建议和设想
(一)“教学案 ”编写要求
五要素:围绕学法、教法、知识、技能、提升五个方面把握,深入研讨。五模块:预习准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疑、重点提炼、应用落实。两核心:能力核心、落实核心。
一主线:以问题的创设、探讨、解决为主线设计各环节。
两原则:心中有人、目中有纲。
1、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2)预习自我检测栏
(3)典型例题精析栏(4)课后反馈栏
(5)探究与拓展栏(6)知识方法自我归纳
(7)知识札记栏(8)学习质疑与反思栏
2、编写原则
• 教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 “教学案 ”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讲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内训练题、课外训练题等内容。
• “教学案 ”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 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或注明该检测材料所在的资料。
3、编写过程
• “教学案”的编写过程体现“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 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备课方式、参考资料和审核人,按照教学进度表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学案编写任务,备课教师应该是全力以赴,不保留,做到资源共享。
备课教师需提前一周做好备课准备,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教学案”初稿准备好。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备课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 ”修改后交备课组长审核签字,最后由备课组长统一打印并送交文印室文印使用。
• 教学时师生共用教学案,教师课后在教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传承非常重要。学期末将所有的资料整理打包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传给下一个学段的备课组。既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提高了备课组的研究起点,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二)实施教学案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到每周的每一节课,其中还包括测验安排、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时间。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体现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原则。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解题分析、方法、过程、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不在多而在透。同时教师要在讲解上下工夫,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课堂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6)课后让学生首先整理例题、复习知识,然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也就是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的结论,用适当的形式正确地表达出来。
(7)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认真地完成。教师在布置过程中,可根据班级情况灵活掌握,可增可减。第二天上交并由教师检查例题整理情况、批改课后反馈。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问题所在,并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8)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教师批改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课代表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矫正。在平时单元检测题中一些题目直接出自教学案,以引起学生对教学案的重视。
(三)实施教学案的预设目标
1、从学生角度的思考
• 应具备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 课堂学习应更具针对性
• 学习主动性应更强
• 知识应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从教师角度的思考
• 教学目标性应更强
• 教学效率应明显提高
•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度
• 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
• 应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
• 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科学使用教学案的关键
(1)科学设计教学案的框架和栏目
(2)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教学案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熟悉教学案使用程序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5)重视达标检测和反馈
总之,重视“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合一,能够激活日常教研,激活课堂教学;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由于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教学效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当然,教学合一的课改要想取得圆满成功,学校还将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的内在机制,才能形成教改的氛围,产生推动教改的力量,取得教学的高效,使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真正成为生命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第四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情况
一,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当堂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自主学习: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2、小组互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3、当堂检测: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四、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上把好讨论内容的实效性,把控好学生讨论的主题鲜明性,要做到积极参与,有效讨论,小组长做好总结。
2.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去科学的指导。
3.使用教学案以来最难把握的是时间,学案的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学的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知道按时间干活,不拖沓,但是还有一些基础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学案。还有对学生设计问题时有时候设计语言不具体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惑,这是日后工作应该注意的。
4.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打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至于作业巩固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到学案前的前提测评中,对旧知识起到了巩固目的,也是对上节课重点的提炼和检测,抽批学案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上节课掌握情况。
第五篇:教学案一体化反思
教学案一体化反思
教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学案一体化反思。其优点主要有一下四点:
1.保证了预习的效率。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好,一是规范要求做得不够,多布置而少检查。二是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就不预习了。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重点研究了学生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应学会什么,以学定教,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编制在教学案中。这样,学生参照教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对于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清楚明了,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也不讲,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老师惟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教学案后,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教学反思《教学案一体化反思》。一份教学案在手,教师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丢开课本,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3.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仓促做答,说不到点子上,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具体授课环节,因为学生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4.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就可以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案上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复习要求。
教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课堂授课环节被固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完全了解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预习时已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过程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随堂自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十分了解才能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与巩固练习,难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因材施教上略有不足。
总之,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上,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要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如何达到二者的平衡,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