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回顾
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回顾 姜艳柱 2011年3月3日
自2009年11月开始进行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大体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11月到2010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案的设计和作用,回答了什么是学案,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回顾。
“第一,学案告诉给学生的是“学什么”。这个问题来源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是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铺垫性知识。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自学的时间,一般认为25分钟。这是学生有效注意时间。要考虑设计基础性的问题,也就是全体学生能够完成的基础题。要考虑梯度性问题,就是要解决上课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铺垫性知识。这是一个关键,如果这个问题设计好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有效果。
第二、学案显示的是告诉学生“怎么学”,也就是说学案中体现学法的指导,这是一个学案必要的东西。有时把学法与教师的一个提示、一个启发、一个示范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思考。同时要注意问题呈现的方式,如以趣味性、情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案中呈现的方式要与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方式进行有机转换,从而避免呈现的单一,避免使学生失去新鲜感、新奇感和思维的刺激性,降低学生求知欲。
第三、学案要有学生学习的程度的检测。也就是说要有学生可做的适量的习题,教师要有意识的检查,对于做不上的问题,要写一些心得,比如是没有思路还是想到了一部分。这些需要教师有一个长期的指导,学生会分析了,也就会思考了,学案中注意的问题。第一要做好教案、学案的衔接,既不能把教案中的东西拿到学案里全部变成学案,也不能把学案当成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第二教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链条,不要人为的割裂开。第三教学案就是所说的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教师应该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
第二阶段(2010年5月到2010年11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案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学案设计的效度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回答了“怎么一体化”
“一体化”,就是为了实现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实质是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的过程中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体化”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的转化,教学案一体化不是另搞一套教学方案。也可以理解成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问题。这和传统的教学理论不矛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搞教学案一体化?因为在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教学的这对主要矛盾,表现在过于强调教师的教,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采用灌输式教学法,采用题海式训练法,致使课堂教学无效、低效。这里有一点说明,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在于学生会做多少个题,而在于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的形成,也就是学生会学、能学。如果这种评价观不树立、只盯住学生的分数这个唯一的指标,也就势必不能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事实上,我们的现状大多如此。所以我们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可见“一体化”是实施这个实验的关键点。因为“一体化”就是要从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这对基本矛盾出发,使教法学法更加有效的结合,更加注重学生在将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构建性,就是新课程改革提到的新的学生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落实,就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基础,教学反思《教学案一体化实验回顾》。
1、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学案就是有目的的预习(有学法指导)→学案不是教学内容的复制→学案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搭梯子→学案是为了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做铺垫。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2、教学案一体化追求的目标主要体现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就在课堂上,就看你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什么是高效呢?从效果上说,高效就是高效益,高效率,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好,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考、活动、有一定的见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表现在时间上,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没有时间就谈不上学生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活动。就谈不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创建的模式就是“25 双10”模式。“25”指的是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达到25分钟,这是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以后这个时间要逐步延长。双“10”指的是教师讲授不超过10分钟,学生的检测、谈收获时间不低于10分钟。这个时间为编制教案时的时间纵轴提供了依据。
要想学生达到25分钟的自主时间,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周密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体现在“学案”上。这里的25分钟,绝不是把预习、复习、朗读算作里面,应该是学生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有效的合作、有效的探究的时间。有了这个时间,就能够实现:多放手,少代办,努力使学生眼、耳、手、脑运转起来。多引导、少定论,重在把学生带入对知识的认识状态。多研讨,少讲解,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第三阶段(2010年12月到现在)
提出了“三导”教学体系和“三级教研”两个体系,形成以备课为抓手的课前、课中、课后长链条的课堂教学系统和教学研究系统。回答了“教学案一体化实验究竟是什么”
我们提出的“三导”。即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辅导。
课前指导,就是要求全体教师要有目的的要求学生预习,预习要做到有内容、有方法、有检数。教学案实验的教师落实在学案上。
课堂引导,就是积极构建“25+双10” 课堂教学模式。“25+双10”模式中的“25”指的是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达到25分钟,这是目前我们能够做到的,以后这个时间要逐步延长。双“10”指的是教师讲授不超过10分钟,学生的检测、谈收获时间不低于10分钟。这个时间分配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咒,规矩着成佛,成了“佛”以后就会自然消失了。
课后辅导,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直接辅导,这里既有学习方面的、更注重心理、思想方面,把养成学习习惯、反思习惯做为要点。(应该体现在辅导记录、错题更正上)
三级教研是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实现“自主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一级”教研,就是学校层面的专业引领,一方面通过校级的观摩课、示范课等提高授课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写好反思、案例。
“二级”教研,就是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就是我们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等。
“三级”教研就是教师自身的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一方面表现在围绕小问题进行研究上,另一方面要落实三种备课制度。
几点启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其次,教研是教改的活水,没有教研的跟进,搞教改就是空中楼阁
第三、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专家的点拨、同行的交流讨论
第四,获得教师的支持,要从教师的价值方向进行引导,构建平台,从而获得成就感
第二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我的信念》(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4、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5、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学会合作、质疑,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联想想象法、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教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情景)链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士,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出示挂图:居夫人像)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科学巨人,学习她晚年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我的信念》,从中了解她得成功的原因,并体会她人格的魅力。(板书课题《我的信念》)
二、【自学导航】
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解释词语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有关的材料。【师生探究】
教师分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字词任务及整理资料。【自学导航】 小组合作探究:
梳理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
2、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即“我”的“信念”。
3、小组合作成果交流 【师生探究】
学生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小组互动合作,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然后分析归纳,再整理排列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按“宗旨”“环境”“工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排列)。【自学导航】
重点研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2、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3、“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师生探究】
小组互动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自学导航】
1、品味语言,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2、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例句: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3、居里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每个人,请用一句话,说出感受最深的一点。【师生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在结合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三、【即时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理所当然
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3、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第三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情况
一,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当堂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自主学习: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2、小组互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3、当堂检测: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四、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上把好讨论内容的实效性,把控好学生讨论的主题鲜明性,要做到积极参与,有效讨论,小组长做好总结。
2.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去科学的指导。
3.使用教学案以来最难把握的是时间,学案的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学的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知道按时间干活,不拖沓,但是还有一些基础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学案。还有对学生设计问题时有时候设计语言不具体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惑,这是日后工作应该注意的。
4.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打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至于作业巩固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到学案前的前提测评中,对旧知识起到了巩固目的,也是对上节课重点的提炼和检测,抽批学案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上节课掌握情况。
第四篇:教学案一体化
教 学 案 一 体 化
——阳光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一、对教学案一体化的认识
“教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 “教什么”和“怎么教” “学案”——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教学案一体化”——将教案和学案糅合起来,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学案一体化”是国家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的课程,区别于平时一般的资料。
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
• 保证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 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1、保证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学生参照教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 1
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3、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生成性问题。
4、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生成性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下
一阶段的复习要求。
三、教学案一体化备课一些建议和设想
(一)“教学案 ”编写要求
五要素:围绕学法、教法、知识、技能、提升五个方面把握,深入研讨。五模块:预习准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疑、重点提炼、应用落实。两核心:能力核心、落实核心。
一主线:以问题的创设、探讨、解决为主线设计各环节。
两原则:心中有人、目中有纲。
1、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2)预习自我检测栏
(3)典型例题精析栏(4)课后反馈栏
(5)探究与拓展栏(6)知识方法自我归纳
(7)知识札记栏(8)学习质疑与反思栏
2、编写原则
• 教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 “教学案 ”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讲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内训练题、课外训练题等内容。
• “教学案 ”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 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或注明该检测材料所在的资料。
3、编写过程
• “教学案”的编写过程体现“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 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备课方式、参考资料和审核人,按照教学进度表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学案编写任务,备课教师应该是全力以赴,不保留,做到资源共享。
备课教师需提前一周做好备课准备,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教学案”初稿准备好。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备课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 ”修改后交备课组长审核签字,最后由备课组长统一打印并送交文印室文印使用。
• 教学时师生共用教学案,教师课后在教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传承非常重要。学期末将所有的资料整理打包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传给下一个学段的备课组。既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提高了备课组的研究起点,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二)实施教学案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到每周的每一节课,其中还包括测验安排、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时间。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体现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原则。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解题分析、方法、过程、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不在多而在透。同时教师要在讲解上下工夫,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课堂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6)课后让学生首先整理例题、复习知识,然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也就是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的结论,用适当的形式正确地表达出来。
(7)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认真地完成。教师在布置过程中,可根据班级情况灵活掌握,可增可减。第二天上交并由教师检查例题整理情况、批改课后反馈。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问题所在,并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8)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教师批改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课代表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矫正。在平时单元检测题中一些题目直接出自教学案,以引起学生对教学案的重视。
(三)实施教学案的预设目标
1、从学生角度的思考
• 应具备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 课堂学习应更具针对性
• 学习主动性应更强
• 知识应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从教师角度的思考
• 教学目标性应更强
• 教学效率应明显提高
•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度
• 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
• 应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
• 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科学使用教学案的关键
(1)科学设计教学案的框架和栏目
(2)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教学案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熟悉教学案使用程序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5)重视达标检测和反馈
总之,重视“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合一,能够激活日常教研,激活课堂教学;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由于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教学效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当然,教学合一的课改要想取得圆满成功,学校还将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的内在机制,才能形成教改的氛围,产生推动教改的力量,取得教学的高效,使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真正成为生命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第五篇:教学案一体化反思
教学案一体化反思
教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学案一体化反思。其优点主要有一下四点:
1.保证了预习的效率。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好,一是规范要求做得不够,多布置而少检查。二是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就不预习了。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重点研究了学生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应学会什么,以学定教,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编制在教学案中。这样,学生参照教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对于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清楚明了,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也不讲,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老师惟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教学案后,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教学反思《教学案一体化反思》。一份教学案在手,教师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丢开课本,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3.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仓促做答,说不到点子上,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具体授课环节,因为学生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4.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就可以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案上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复习要求。
教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课堂授课环节被固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完全了解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预习时已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过程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随堂自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十分了解才能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与巩固练习,难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因材施教上略有不足。
总之,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上,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要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如何达到二者的平衡,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