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诵读裸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 2013.1.15

时间:2019-05-14 21:1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经典诵读裸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 2013.1.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经典诵读裸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 2013.1.15》。

第一篇:让经典诵读裸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 2013.1.15

让经典诵读课成农村小学生的快乐之旅

广西岑溪市马路镇中心小学

“经典古诗文”是文学宝库的瑰宝,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是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每一节经典诵读都成为农村小学的快乐之旅呢?我的做法是: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诵读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而经典诵读课应从关注学生的兴趣人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兴趣较难持久,只有让诵读经典充满情趣,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如教学时,我重点抓《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和“过能改,归于无”这两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教学 “凡是人,皆须爱”这句话时,我从猜字谜“人”宇人手,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目 的,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进人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接着;我给学生讲“爱心”故事,告诉他们,有爱心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孩子。教学“过能改,归于无”一何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做过的错事,并想想是故意做错的,还是无意做错的,想好后跟教师、同学说说。这 样,通过讲述亲身经历的事自然而然地引出要教的内容,学生既感兴趣,又从中受到了教育。

二、诵读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课堂是否精彩、成功的前提。在给 一年级的学生上经典诵读课时,我主要选择《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弟子规》《三字经》中的一些浅显易懂的句子和有 关学习、孝敬父母的经典名句进行教学。如教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习兴趣盎然,因为父母是他们最亲近、最熟悉的人。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家里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并自由表达、交流,让那些不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的孩子,有了榜样可效仿。然后,让他们谈谈身边或广告中有关孝顺父母的例子,这些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乐于接受,乐于表达。

三、教师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就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要我学”。诵读时间内容每周星期一的晨读时间读古诗文,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在读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或快或慢,或唱或吟,或带读,或默读,或接龙,或当场试背,或集体读、或个人读,或赛读,或提问式抢答都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保持对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新鲜感,读出,读准,读得有感情。读得好的同学我会表扬,或是打一个很高的分数。也可以是物质上的鼓励,如奖励五角星、小红旗、小卡片、本子或奖状。读得愈好的学生就会越喜欢读,用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来维持学生必要成就感。记得我班每个学期开展“经典读诵古诗文”比赛,陈焱清、李家琳、曾伟财等几个同学在朗读荣获得一等奖,还发了奖状和奖品,他(她)们高兴得开 了花,这些学生对古诗文诵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教案,让课堂焕发情趣和魅力。教学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课前,我通过“我爱记经典名句”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小组抢答赛的游戏,学生表现很积极,于是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奖励,进而巧妙地引入新课。课上,我通过小组比赛、接龙读词语、摘花朵等游戏活动开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愉快地、主 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

五、课前师生做好充分准备

精彩的课堂,只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因此,我十分注重备课环节。如《孝顺父母大家谈》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复习一年来积累的有关孝顺父母的经 典名句,让学生了解父爱、母爱的无私,学会感恩。尽管经过一年多的经典诵读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许多关于孝顺父母的经典名句,但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前我还是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收集并整理有关孝顺父母的经典名句,抄写在“经典诵读积累本”上,并要求每名学生都收集有关孝敬父母的广告和 故事。我也准备了歌曲《游子吟》的光盘和相关的材料,同时认真撰写、修改教案,并进行模拟试讲。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超过了预期。

比如:罗关孔同学平时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无故离家出走,父母拿她实在没办法,经常打电话向我求助。在一次家访活动中,我特意叫上罗关孔一起参加随访。罗关孔被家访对象陈丽萍家庭艰苦的条件震撼了:两兄妹和一个年过花甲的奶奶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兄妹相依为命,靠低保来维持生活。但陈丽萍对生活充满信心,性格开朗乐观,学习成绩很好,跟同学相处融合,有空就自己编织箩筐等来维持生活,左邻右舍都夸她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罗关孔在经历了这次家访后,改变了任性散漫,开始刻苦学习,成绩在有进步,也孝敬父母了。

六、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是我教学经典诵读课的又一策咯。我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通过经常的、轻松地大声朗读,让学生自然成诵,不是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我还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不葫聂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演讲比赛、接龙比赛和擂台比赛等,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本节课的诵读之星。一个学期中,枝评为10次诵读之星的学生,期末就可以评芳年级 甚至是学校的诵读之星。这一做法鼓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七、从教室搬到室外 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要求 等,到室外开展经典诵读课。在树荫下向学生讲述诗人的生活故事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在玩丢手绢游戏时,同时进行经典名句接龙比赛,接不上的学生要表演节目;我和学生一起听录音,一起读古诗,一起唱歌曲,一起模仿古人的动作等,把经典诵读教学渗透于活动中,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潜移 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对经典诗文的兴趣。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冲充分感受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这种”处处皆课堂“的诵读环境也促进了诵读教学的有效落实。

八、让亲子经典诵读,持之以恒。家庭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最直接、最有效的途经,我们在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的同时,也将经典诵读活动中延伸到家庭,让家长们开展营造书香家庭,陪孩子感受美好的亲子诵读活动。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纷纷参与到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创作了一幅幅优美的诗配画作品。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申有诗“。一首首好诗就像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我每次上完古诗,一般都会依据诗歌内容画一幅画,或出示一幅图画让学生配上合适的古诗,或让学生为古诗词配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开展古诗拓展阅读对孩子人格的养成的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风雅,将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九、日常学习不忘诵读经典诗文

平时,我们常常把诵读经典诗文融会到日常学习之中,每天坚持诵读。-

1、课前诵读3分钟。该活动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积累,同时还能使班级的课前准备更有序。

2、我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小朋友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诗歌推荐给学生,还列出明确而详细的背诵一览表,督促学生背诵,并根据背诵情况给予奖励。在早晚读的时间或者自习课里,我经常对推荐的古诗文进行穿插介绍、组织吟诵。

3、每周,我都会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背诵。

4、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优美诗词后,我都会叫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通过书写摘抄,提高审美情趣和积累语文知识。

5、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适时而巧妙地运用经典诗文名句,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引用经典名句,对弓用恰当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十、练习书法和诵读经典相结合 在上书法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经典诗文临摹本》,让学生先诵读临摹本中的经典诗文/然后讲一讲作者的经典故事,最后才指导书法练习。通过练汉字、写书法,学生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到古诗文的精彩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十一、日常生活与诵读经典紧密联系

我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已在某个节日或节气到来时,学习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会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如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到来时,吟诵《弟子规X人则8,出则,涕”部分;在春意盎然、杨柳依依的春天,介绍学生诵读贺知章的《咏柳》和朱嘉的《春日》;清明时节,师生一起学习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让学生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东兄弟》;元旦前后,可学习壬安石的《元日》等。组织学生外出游玩时,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分析所见所闻、吟诵相关诗词。

经典诵读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被动为主动;为他们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一节经典诵读课都成为农村小学生的快乐之旅。

第二篇:让日记成为学生心灵的爱之旅

快乐驿站 童心描绘

——怎样让孩子爱上写日记

城关一小 卜军娥

日记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是自我倾诉的一种好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可是,长期以来,写日记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为什么在日记中没有一点欢笑,没有一点感动,没有一点思考,即使很快乐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笔下也显得枯燥无味。难道是我们的孩子患了“感情残障”?怎么能让写日记变得轻松、愉快又高效呢?从上学期开始,我就在这方面下工夫、想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精心设计日记本———书写真情的自留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完成一次实践作业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自己的童年编一本有保存价值、与众不同的书。这对学生极富有挑战,他们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因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自主设计封面

学生对编书这项活动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书名、封面都是学生花了很多心思才设计成的,那精美的图案设计、意味深长的书名令人耳目一新,如:《书生记》、《忘忧草》、《童心世界》、《一点一滴》、《成长的足迹》„„每一本书名,都是学生个性的写照,充满着孩子的灵性,学生在设计中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

2.精彩纷呈的“序”:

学生在书的扉页写下了五花八门的“序”,有的介绍自己,有的对编好书提出具体要求,有的介绍本书的内容„„尽管笔墨幼稚,却也真实感人,读来趣味横生。编“书”的过程中,学生的书写工整多了,文章的版面也更美了,学生因为有了这本精美的日记本,也喜欢上了写日记。

二、幽默点评——为学生表达的生活注入活水

陶行知说:“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确实,高高在上的师者教育抵不上朋友式的,极为轻松的建议。一次,一位同学为了偷懒,日记草草了事,整篇日记从头到尾除了结束时一个句号之外,都是逗号,让人看得晕晕乎乎。帮他一次修改之后,发现第二次还是如此。确实令人生气,恨不得狠狠批评一顿。但我深知批评无大益,就在日记旁写了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开了一个逗号公司,怎么没到老师处注册商标?没有营业执照,这可‘违法’的事!”第二天,这位同学的日记本上附着一句话:“老师,对不起。我以后坚决不做‘违法’的事!不过,长大后我如果开什么公司,一定让老师第一个知道。”真是个调皮的孩子。仔细看看他的日记,确实有很大进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有一位同学的日记全文找不到几个标点,全文一气呵成,似乎文思汹涌,不可阻挡,其实是偷懒之果。这位同学写道:“妈妈总是那么疼

爱我下雨天不忘帮我拿来雨伞生病时给我喂药盖被子有什么好吃的总是放在我的碗里令我感激不尽,我长大后要报答妈妈不辜负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在旁边这样点评:“你对你妈妈的真挚感情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可也要注意歇口气,不然,泛滥成灾可不好。”这位同学更有趣,日记当中写道:“老师让我知道不加标点是会爆发自然灾害的,谢谢老师,我一定注意,因为我不想成为天下的罪人,更不想因为读完作文后窒息而死亡!”幽默是语文教师个性的展现,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只要注意这些幽默的日记点评,你会发现你一直认为木呆呆的学生也会变得幽默,活泼,而他们的日记也充满了乐趣。慢慢的,学生也会以日记而乐。这也是亲近孩子,走进孩子心灵世界所创造的奇迹。

三、让日记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学生毕竟是孩子,需要不断地给予新的东西,不断地注入“活水”,才能让他们永葆新鲜,与活泼。进入四年级,我在日记中开辟了“悄悄话”栏目,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日记中将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出来,老师及时恢复并保密。这样,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也真正开始了。四年级的孩子,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烦恼,不想告诉父母的,不想跟同学说的,又想寻求答案的,这个栏目就来得很有必要了。开始,他们都不敢跟我说,怕我笑话他们,但是有几个大胆的孩子还是说了,我就非常认真地进行了回复。慢慢地,大家对我的信任增加了,翻开他们的日记本,最后总会有悄悄话。“老师,我认为某同学太自私了,她在跳皮筋的时候总是赖皮,你说这样好吗?”“老师,我的同桌上课爱讲话,影响了我听课,你看怎么办?”“老师,你小时候学习好吗?当过班长吗?”„„心里话越来越多了,我可是一点也不敢马虎,每次都认真地给予回答,给他们最大的鼓励。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孩问我:"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我就信口说了一下:“巧克力。”第二天,课间的时候,她竟悄悄地塞给我一块巧克力,那一刻,真的好温暖哦!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次日记本刚发下去的时候,我们班的李玲,将日记本蒙在脸上,幸福地笑着,我知道,我的脸上也有遮不住的笑。

每个人都需要交流,交流让孩子们感到有朋友的幸福。心灵的交流使孩子深深的爱上了写日记,把它当成自己的宝贝,一本用完了,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买一本新的,继续心灵的爱之旅。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情智之旅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情智之旅

[内容摘要]作为语文,她生命之所在便是情感。笔者认为,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既需要有真挚的情,也需要有灵动的智。课堂上,有了情与智的参与,必能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天空,学生便可以恣意地驰骋于这片绚丽多彩的天空。

[关 键 词] 情感 智慧 恣意驰骋

[正 文]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故而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是语文。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选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而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情感。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情感就不算是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而如果没有智慧则培养不出能够创新的学生。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有情有智的教师。我们从事的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是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的教学。正如语文教育家周一贯先生所说:‚语文的本体有了情感和智慧这‘两翼’的舞动,又怎会不‘鲲鹏展翅九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呢?‛ 那么,教师的情与智究竟该如何渗透语文教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吧!

一、发挥教师的情感功能——以情传情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把自己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堂之上,并传导给学生。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渲染得情景交融,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教师情感运用得巧妙,就会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感情,做个播火者——点燃许许多多的火堆,引发学生的情感燃烧,最终让学生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的审美享受。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它成功地反映或表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负荷‛着‚生动的感情力量‛。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的感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所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为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地发挥自身的情感功能,竭力地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当播放完部队出发的录像后,我便激情地导入:‚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为了争取时间,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齐说:大江保 卫战)(教师及时板书)。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而此时,再看看学生,个个神情严肃,呼吸急促,好像也成了抗洪队伍中的一员。就这样,我把自己对文章产生的情感传达给孩子,让学生真切地走近文本,为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围,为他们领略课本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做好铺垫,最终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

二、探索文本的情感底蕴——用情激情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结合话题认真地阅读,反复地揣摩,仔细地推敲,积极地品评,走进言语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触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景和情感。在静思默想、切己体察的基础上学会沉潜到课文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语言蕴含着的情感,那么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备课时,我首先用心地读了此文,几遍读完,我发现从未到过海边的我却与海是那么地近,我似乎听到了海的心跳。那壮观、秀丽的意境,那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画面如现眼前,伸手可 触。怎样才能把文本蕴涵的情感传输给学生呢?于是,针对四季的不同特点,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大家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她用她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今天,让我们借助作者的笔来用‘心’感受一下烟台的海对我们深情地呼唤,看一看烟台的海给我们带来的激情的震撼,好吗?‛(生齐答:好)‚大家的回答声让我觉得海水就在我的血脉中奔流。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章,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动情。‛通过这么一激发,学生激情洋溢,纷纷投入朗读的热潮中……读毕,我问:‚你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我喜欢冬季烟台的海,我觉得她很壮观;我喜欢夏季烟台的海,我觉得她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我也喜欢夏季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游弋于优美的文字当中,显而易见,他们已经透过文本的语言入情入境了。

就这样,我以‚文本之情‛为纽带,去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的意识。让文本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在课上形成了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的情感场。

三、诱发学生的情智共生——恣意驰骋

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以设想,我们的教育过程如果失去了情感与智慧,那是多么的苍白枯燥、令人生畏。儿童时期是情感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去培育;用明辩善思的智慧去激活、去点化。由此看来,有情有智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儿童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情与智未开垦的世界,需要我们教师用情去唤情,用智去启智。情能生智,同样,智也能生情。课堂是自由的、开放的,是一个让情感与智慧伴随着创造的,如春草一般恣意生长的‚牧场‛。要想驰骋于这片辽阔的‚牧场‛,既需要教师的情,也需要教师的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而学生的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这就要靠我们教师来传导,来激发,来引领。就这样,在每一次情感之旅中,学生的情感开始丰厚了。课堂上,有了情感的积淀,学生们必能大胆质疑,思维活跃,小脑袋里就经常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想法是荒谬可笑、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了就是学会了思考,在思考中就会不时激荡起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让思维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

近十年的教学,一路走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呼唤充满活力、充满情智的课堂。课堂上有了情与智的参与,学生的思绪便可恣意驰骋,收获学习语文的乐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置身于母语的土壤中,在宁静、祥和的情感世界里进行一场漫长的情智之旅吧!(2008.8.30)5

第四篇: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摘要】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关键词】德育;自我教育;个性教育;主体

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有鉴于此,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一、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德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将学生当成德育教育的主体,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事例为标本,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难于接受。尤其对小学生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就起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个案,将他们作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总结、学习,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能够明辨是非,作出道德判断,去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从中受到德育教育。

比如,我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活动课,创设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难题的办法,并展开讨论,各抒已见。如我在一节班会课提出:“你看见自己的好朋友拿了别人的铅笔,你会怎么办?”“你看到别的同学在吵架或打架,你该怎么去做?”“操场前的水龙头没有关,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发言、争论,达到共识。因为这些事情确确实实会每天都在他们身边发生,结果学生们反映很强烈,踊跃发言,作出是非判断。他们从而得到教育,这样就达到了德育的预定目的。

二、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力求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生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接受的部分会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此看来,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

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他今后会主动重复这些行为。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方面。

很多老师都会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对他进行表扬、奖励,但他们往往会忽视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进行教育,没有让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受表扬、奖励的学生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奖励,包括受表扬、奖励的学生自己也没有更深一步的得到自我教育。

例如,当我发现一件好人好事时,我往往不急于给他表扬、奖励,甚至不判断他的行为得失,而是先集中所有的同学,将事件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判断、评价,也让这个道德行为的主体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同时接受教育,也会使受表扬的同学更有荣誉感,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更能使他在今后的学习中规范

自己的道德行为。

这时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只是从提高认识入手,讲明为什么要表扬,以增强受表扬者的荣誉感、上进心,促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使之产生带动他人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

生功利观念,就好像有学生将自己的钱当成捡到的钱交给警察一样,目的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享受,才能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是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更具主动性。

比如,有时我发现某位同学帮助了另外一位同学,我并没有大张旗鼓去表扬这位同学,而是私下找受帮助的同学和其他同学,要他们以各种形式去肯定这位帮助人的同学的行为,要他们去感激甚至是回报那位同学,让那位同学从中获得一种崇高感、幸福感、享受感。

在我进行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自己去列举、总结哪些是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加以引导,使他们明白哪些才算是好人好事,再让他们去做,并要求他们做完后去体会感受。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做自己认为该去做的事,才会从中获得一种享受感。

四、要注重德育主体的“个性”。

坚持“个性”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与老师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体。

当今学生的越来越有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也就越来越重要。前不久有报道称,某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学生,特地购置了大批军大衣免费发放给贫困学生,但几乎没有贫困学生去领、穿这种军大衣,原因是穿上了军大衣就等于你时时刻刻向其他同学暗示你是贫困生,这就是当今学生个性的体现。

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课本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坚持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正确关系的体现。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给思想上“松绑”,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

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

总而言之,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这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觉进行思想转化,有了缺点要自尊、自重,遇到困难要自信、自强,犯了错误要自督、自制,日常生活要自立、自理。不能光凭规章制度和抽象的政治说教,必须有生动活泼、丰富多样适合少年特点的活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而收到实效;另一方面,从学生来看,也只有在多种活动中才能提高认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感、磨练意志、锤炼性格,实行在教育者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卢秀安.《现代心理学纲要》广州出版社1994/7

[2]李方,叶瑞祥.《教学与班主任技能训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

[3]华南师大教育系.《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好范文整理)

第五篇:善用体态语 让学生愉快学习

善用体态语

让学生愉快学习

金城江区第九小学

韦慧初

人际间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语言行为,二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在英语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自然地使用体态语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中有55%来自面部表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流,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与学生交流交往的活动中,除了运用正规的语言外,体态语言的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一.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语言 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优、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我任教4个年级4个班,每班人数50个左右,所以有时不得不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每走进一个班,我看见教室里的纪律有点乱,我就表情严肃地看着那些讲话和捣乱的学生。此时下面的学生就会鸦雀无声,静静地观察,看着我下一步表情。接下来,我面带笑容开始讲课,对于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就会给他鼓掌,并点头示意他坐下;回答问题不对的学生,我会给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对于上课做小动作的学生,我会轻轻地走到他面前,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他。这样既保持了课堂的“静”,又能使学生在不言中领会老师所想、所盼,逐步达到请发一下。

二.体态语能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好比一个演员的演技,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对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体态游戏—看动作,猜词语(look and guess)。这个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教师在台上根据所学的单词表演一个动作或发出相关的声音,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教师可以用“Really?”或“Maybe.”来回答他们,通过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在叙述It’s an angry dog.时,可以将两手耷拉在两耳旁边,同时摇头,并露出愤怒的神情,学生从教师的表情中就可以想象到:How angry the dog is!这样不仅滚动式地回忆了大量的单词,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结果也丰富多彩。虽然有的想象合理但缺乏创意;有的新颖但不合理„„但对于不同的想象,教师都不该持否定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情绪,面带笑容、情绪饱满地进入教室,真诚地问候学生,每堂课要自始自终尽量多地进行鼓励,运用体态语、以成就感带动他们学习,激励他们家人到各个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

三.体态语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体态语是教师用一些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将枯燥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手段,因此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我都尽可能多的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但是小学生刚刚起步,很难听懂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乐趣,所以,这就需要运用恰当的体态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的意思。

如:教学生“draw,drink,listen,fat,thin,short,tall"时教师要妙用体态语,表情丰富,语气要灵活。我手拿一支粉笔,在空中乱画表示“draw”;手作圆圈像杯子一样,往嘴

边送表示“drink”用右手放在耳边表示“listen”掌心向下,上下移动表示“tall,short”胳膊相围,扩开与收缩表示“fat,thin”。在教课文“Is this your pencil-box?”时,可边做动作边谈:Is this your bag?(指着书包问学生)What's in it?(把书包打开看一看)Look!A book.(眼睛一亮,拿出一本书)Is this your pencil-box?(手指着课桌上的文具盒问学生)Yes,it is.(点点头)这样进行几遍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讲讲大致意思。虽然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掌握课文内容,但这样最起码给了学生初步印象,让学生有目的性并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聚精会神听课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

四.体态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组织、优化教学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紧奏的节奏,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假期性手势并自觉的变换身体姿态、视线和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许多课堂用语,如: Stand up!Sit down!Come here!Go back to your seat!Close your book!Open your book!Good!Clever!Clap your hands!Sit down straight!等,不能马上被学生理解。学生通过教师手势的暗示性作用,如: Stand up!可以双手手心稍向上提;Sit down!双手手心稍稍向下;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Go back to your seat!手指指着学生的位置; Close your book!我拿起书把书合上; Open your book!我把书打开;Good!Clever!我伸出大拇指;Clap your hands!我鼓掌;Sit down straight!我把右胳膊放在左胳膊上坐好。又如:需要安静时,将一食指放在双唇前并说:“嘘”;需要学生听录音时手指耳朵并点点录音机;需要学生两人一组操练时(固定搭配)可伸出两手指做旋转状......简简单单的手势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

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深厚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个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学会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优势。

下载让经典诵读裸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  2013.1.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经典诵读裸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 2013.1.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诵读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写写帮推荐)

    让诵读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南一小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特色工作总结引言:种下行为的种子,可以收获习惯之果;种下习惯的种子,可以收获性格之果;种下性格的种......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理念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著......

    让工作成为愉快的带薪学习1(5篇)

    让工作成为愉快的带薪学习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甘于现状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无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一定要抓紧每一秒钟的时间来学习,要明白学习不是“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胡华国 重庆市大足区昌州小学 摘 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在语文素养上......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小主人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小主人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固兰小学吕瑞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临河四小史冬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低、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要切......

    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最终版]

    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里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