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时间:2019-05-14 21: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那些信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的使命,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对。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只j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认为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息应用的实践力。按照课题和目的应用适当的信息手段,主要包括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第二。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包括对信息手段特性的理解,对为了评价和改善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评性地处理信息,在接受信息之前,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仅足通过计算机技术训练的,而且应该是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第三,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的理解,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共事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认知工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获取和占有信息是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前提,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工具,是学生发现和获取信息的一种良好途径。第二,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发工具将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探究和发现。第三,作为协作学习和交流的通讯工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和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协作学习常常无法顺利进行,而信息技术为有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第四,作为自我评测和信息反馈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高效和准确的学习评测系统,学生可以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各种问题,为不断进步打下基础。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的创造工具。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基础有力支持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第二,基于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商觉思维。第三,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对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基于汁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可以对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可以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学生在制作关于地理内容的多媒体作品时,需要同时使用计算机、地理、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有关内容。特别是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多门学科聚拢在一起,学生可以学习多学科的交叉性知识。如果有效地使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不区分学科的界限,为了完成某一主题或课题,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轴,经过体验和活动,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创造性、协作性地处理事物的态度,促进“生存发展能力”的形成。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技术和工具,又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桥梁。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

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一定义认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所在。李克东教授在《数字化学习》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实质。年轻学者余胜泉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义上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其实质与内涵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学习情感激励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育模式甚至于教育的组织形式发生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实现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素质性人才。这一定义突出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综合以上大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机地使用和融合信息技术这种工具,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适合信息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勿庸置疑,教师是进行整合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者,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系统设计,课件制作和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等。老师应该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这些基本要求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能力包括: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系统理论等,以及整合的内涵,层次,实质和目标等。

2、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对计算机系统的一般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网页浏览,网上下载,发送接受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的使用等。

3、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的系统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用理论指导来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并将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4、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能力;能够使用一种或几种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能够熟练的实施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中,能够实施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6、综合评价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掌握。

当然,上面的五个方面都是每位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能力。每位教师可以根本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握。而掌握这些能力的渠道可以通过自学,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变化,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以跟上教育技术的前进的脚步。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本文界定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概念,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整合的几个原则,并对整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 整合

我国教育界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多年,教育部长、普通中学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都有所认识。如何把当前中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成为中学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中学和教师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信息技术使用泛化、滥化等无效整合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整合的深入进行。因此,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继续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概念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众说纷纭。国外目前比较权威的且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是: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在我国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界定,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一一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 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祝智庭教授: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 1 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身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习;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或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综观这些观点,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概念源自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由上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我们容易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概念界定。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内容、教学过程融合为一体,综合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能力的形成,以达到培养出符合21世纪社会数学素养要求的社会公民的目标。我们可以说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都可属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二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分类

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把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分为以下几类:

(1)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的整合

数学概念作为反映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的本质特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概念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引入概念,帮助学生组织和建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步骤相整合可以创设多元联系的、拟真的学习环境,因为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产实际这些角度引入概念,更能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提供生活场景的录像,实物图片以及各种模拟物体运动的动画课件,为学生结合现实,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在《椭圆的定义》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来揭示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通过观察、联想、迁移得到椭圆的概念,通过的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椭圆的定义,学生即使不动手实践,也清楚明白地知道了椭圆第一定义。

(2)信息技术与数学命题教学的整合

命题学习也称规则学习。也是指对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数学对象性质等的学习。反映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其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说,应高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在命题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某种情境,将问题开放化或是特殊化,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从而归纳出命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直是通过证明后,再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理解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软件,运用Z+Z超级画板去操作验证命题,使抽象的命题学习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有助于理解性学习。例如在《探索中点四边形和原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先猜想其关系,然后在纸上写上证明过程,并通过现场使用Z+Z超级画板验证猜想。利用Z+Z超级画板的拖动功能可以迅速的画出许多图形,学生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而且拖动中图形的几何性质保持不变,因此学生对技术环境下得到的结论更容易接受,另外反例的构造比较容易,学生很容易从中发现自己猜想的错误。在这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主权去探索,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和证明中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实现了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目标。

(3)信息技术与数学解题教学的整合

数学解题教学是在概念、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各个因素,并通过恰当的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再将实际问题与模型做比照,这样就很容易去解题。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认知环境中,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去探究数学问题,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来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通过运 3 用数学工具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观、动态的表示,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中,操作、观察、实验、猜想、发现等过程都变得具体而清晰,常识错误的成分少了,数学思维的目的性增强了,数学推理的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数学思考的程序也大大增强,这就极大增强了学生通过自主、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地建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后面利用原理来解题就水到渠成了。

解题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这一部分是在教学实践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将陈述性知识逐步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必须要经过一定次数的训练方能使技能形成进而达到自动化水平。比如,整式运算、有理数运算、解方程、解不等式等均属这种类型的问题。不过,美国的程序化教学早就引导学生训练过这一方面。只不过,其理论基础只限于行为主义理论而已。

(4)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程。已要求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得到结论,均由学生自主参与;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主要起支持、协助的作用。在确定具体的选题时,需要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相应的搜索,思考别人的思路、大概的动态。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综合媒体进行协助解答。

三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

1、用数学直观来尽可能表现数学抽象的原则

数学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这也是数学被认为难学的地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应力求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的有效的、直观的认知。适当淡化数学抽象性,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是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根据需要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具体的方式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棱锥体积的推导》的教学中,求导三棱锥的体积需要把三棱柱分割成三个等积的三棱锥,这个分割、合并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学生初接触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还不够完善,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帮助他们建构空间概念,应该把这个问题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图形割补法是研究立体几何常用的方法,但是在黑板上不好实现,如果我们利用计算机实现图形的割补,则省时、效果好而且使用范围广、可扩展。

2、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的原则

由于数学活动的复杂性,而且目前的计算机智能水平远未达到数学教学的期 4 望。所以,应该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既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教学的作用,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还不够灵活,所以传统教学的优势必须要保留下来,如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活跃的讨论气氛等。教师用语言能讲解清楚的就不必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模型、实物就能表现问题时就不必用信息技术,需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不能马上展示具体的直观图,需要让学生动手计算、画图时就不要用信息技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信息技术,哪些适用、怎样用、用多长时间都需要教师好好研究,给出全新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也不能低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方面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表述,利用它可以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而且表述的方式灵活,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等多种方式多种窗口呈现。利用超文本技术可以提供网状树形结构呈现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提高可交互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亲自做数学实验。所以,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支持传统的数学教学,而且还能改造传统的数学教学,创设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数学教学。

3、探索数学结果与探索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机的应用要恰到好处,针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使用。计算机在轨迹形成、测量、精确计算、动态表现任意性以使学生发现规律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优势,对数据和图形的处理能力、计一算机的交互能力对数学都极有价值,这些都是很多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4、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Euler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应该为学生的实验活动和交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感性认识;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实验与交流结合起来能凸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使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具有活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时代感。

四 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的思考

1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对此有两种极端的意见:一种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人提出信息时代的教学应该与粉笔、黑板说“再见”了,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仅是一个问题解答者。而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传统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己经证明这种教学是成功的,为什么要否定 5 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呢?特别是数学教学是以训练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他们担心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两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事实上,教育需要技术融入,信息时代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六十年代美国的“计算机程序教学”的失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我们时常看到不同的教师使用同样的软件,产生的效果却不同,这里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创意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教师的素质比较起来,后者显然是更关键的因素,同时,在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仟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我们也曾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时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点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了,试想:对一位初学者来说,只能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怎能有利于对知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而优秀的板书能科学地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具有概括、完整、合理、持久、易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传统媒体有着计算机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与课本和数学词典不同,计算机不是简单的表述数学知识,利用它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的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这特别适合于表达。与录音机、录像机不同,计算机可以提供可交互的实验环境,于是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

信息技术或许能引发数学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将极大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支持技术、支持环境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它在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1)硬件设施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两种模式:一种基于多媒体教室通过课件的演示来完成教学;一种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因此没有计算机网络硬件为物质基础,整合无从下手。当前对很多学校而言,已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供教师教学演示用,尚未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供学生自主学习用。只有具有整合所需的物质基础,才能进行整合。

6(2)软件设施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从现实来看,尽管计算机网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的软件不足或质量水平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因而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主要选用自制课件作为其使用的主要教学软件,但由于教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很难独立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数学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因此教学软件成为制约“整合”的瓶颈,这也是导致多媒体教学在学校里无法“热”起来的原因。

(3)教师素质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作为普通中学教师,课多任务重,再要求系统地、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学会使用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软件,自如地制作自己需要地课件,能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地计算机的硬、软件问题,这不是每个数学教师能完成的任务。另外整合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一些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改变以前的老的教学模式,重新学习使用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手段,也不是

三、两天的事情。

(4)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制约着整合的进行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道出了中学教师的无奈,学生学业生涯的不堪重负。在整个社会大肆吹捧“考试状元”,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学校的教学只能身不由己地围着学生的升学率在转。整合已经变成好看不好摘的玫瑰花。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只有不再用应试教育的那套标准来评估教学整合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五 结语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况且,这种综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对于目前阶段的授课教师的工作量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及党政部门对高考重视的异化来看,对于整合的未来也是一种隐忧。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又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 [2] 马志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之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 2007.[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一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一一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6]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吴华等.《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原则》[J].数学教育学报,2006,2。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思考与练习

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途径与方法: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

提示: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

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

提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姓名:xx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校:xxxxxxxx

目录

一、摘要————————————————————3

二、正文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背景———————————32、信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原则—————————4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学科教学整合————————————4

(2)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模式—————————————5

(1)多媒体演播模式 ————————————————————5

(2)网络查询模式————————————————————54、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意义———————————5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5

(2)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促进师生互动 ——————6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6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作者】 刘颖;

【导师】 李会章;

【作者基本信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1102班

【摘要】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背景、整合原则、整合模式等方面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阐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In an 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background,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ed model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is, expounds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teaching.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学科整合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背景

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

但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正在走向一种误区:那就是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是多媒体就不够档次一般。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或所谓的样板课而表演,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途径、方式方法、模式就成为最

为迫切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原则

(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学科教学整合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只是一种假设,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情境重新建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知识只有在具体情境的运用中,经过自我创造建构,才能升华为一种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不再被认为是知识的代表,而被看作是一种课堂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引导者。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性等特征获取信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软件建构虚拟教学平台,以探究学习、课题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情境的设计。这种虚拟的教学情境能够发挥其教学探究性,并且这种教学情境在技术的层面可操作性更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建构起一座知识传授者到情景设计者转变的桥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经验体验与外在信息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外在给予的信息越充实、丰富,越能唤起原有知识信息的共鸣点与生长点,知识的意义建构越能顺利地进行。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教师除言语呈现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视频、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更全面地呈现信息。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呈现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信息面窄、呈现方式单一的弊端,扩展了信息量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效度。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技术优势,可以建构虚拟的实验场景,使抽象的实验过程及原理形象化,将一些复杂或者耗时长而不宜课堂演示的实验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在课堂上完成演示,实现实验信息呈现方式多元化的转变,体现出生物实验用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的特征,进而达成教学目的。

例如,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课的教学中,“减数分裂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挂图或剪贴图”的形式来讲解其过程,就会缺乏直观性,学生则很难想象这个连续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低下。但是,利用 Flash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再辅之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去分析,疑难处教师只需略加引导启发。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还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而且可以通过多种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多媒体的交互性可以使练习形式多样化和提高时效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达到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促进学生认识策略的发展的目的,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运用“学教并重”的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时,要注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把这一观念自始自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模式

(一)、多媒体演播模式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处理多样化的信息(包括文 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这一切的。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多媒体技术集动画、图像、音乐等媒体于一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演播模式还是一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大量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教学的延伸。简单的多媒体系统比较经济,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台液晶投影就可以装备一间教室,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小学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运用这种多媒体系统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例如,教师在讲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植物和动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此知识点,还可让同学自己操作,增加其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二)、网络查询模式

网络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网络具有时空不限性,Internet能够让学习者随时上网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能力,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如:在生物的进化一章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探究物种的起源、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例子等,这样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网络查询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增强了学生组织知识的能力,这样,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习效率大大增加了。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使用投影、幻灯片、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手段的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近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异常活跃。

(二)、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就要用到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的特点,如通过电子邮件形式的作业提交、批改,通过网上答题释疑形式的课后辅导等,让师生间的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可以加强学科间资源共享,通过“备课论坛”、“在线讨论”、“教案共享”、“试题下载”等,实现学科间知识流畅交流,没有了办公室和学科的界限,提升了教师个人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多媒体课件中,利用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将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将传统教学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现代信息资源有机整合,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又能培养学生手机信息和处理生物信息,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剑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浙江教学研究,2000.22、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94、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5、张有录 《信息化教学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3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笔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笔记(2009-06-20 08:15:15)标签:教育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 1.1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1.1.1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摘要:主要讲述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目标、基本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A0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黄潭中学 余杰 [摘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来阐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等问题, [关键词]教......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张武臣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能否成功运用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目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 2013年我们大岭中心小学的所有老师都积极地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

    果布戛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培训工作工作总结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安排在2010年3月1日至6月25日完成,培训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培训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