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时间:2019-05-14 21:3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篇: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7月23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省长韩长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省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调整经济结构和持续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省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投资拉动工作。要下力气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投入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性水平,发展基础和能力迅速增强。今年以来,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投资任务目标,各地和有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攻坚克难,集中开工建设了一批关系全局的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韩长赋指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不仅是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长远发展的需要。他要求,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一要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必须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和增长水平。重点项目建设是实施投资拉动的主要抓手,对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要加强谋划储备、组织实施和投产达效,逐年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良性增长。把好项目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和环保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支柱优势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三要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和水平。要把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前提,用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谋划和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坚持从源头入手,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实现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把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集中力量抓好“五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省、市、县共同推动,全程跟踪,动态管理,滚动发展,按计划推进。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狠抓项目落实,做到合规建设。加强组织,统筹安排,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机制。按照国家要求,加强项目规范,坚决不上违规项目。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张掖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张掖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必须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在生态背景下建设城市、发展经济,推进张掖向更富特色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水是张掖的生命,这个戈壁滩和祁连山包围的大绿洲居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游河谷,集中了全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和89%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如何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导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巩固以往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持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关系

1、“生态文明”内涵: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表征着人类社会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人类发展史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文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的历史演进轨迹。人们熟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唯有生态

文明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表现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社会重要领域的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基本宗旨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和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致力于探索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又一个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既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观念;又强调生态平等,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观念。生态文明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根本举措,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意义。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写进会议的所有文件中,成为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而取得了世界各国的共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党的十四大以来,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对此作有重要部署。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和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到了我们党的旗臶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以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表明了党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的升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渐深化。

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可知,建立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核心的文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它的必然途径。生态物质文明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生态物质文明的建设,才能使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得以实现。在加强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生态文明的任务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使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可靠的基础和目标。这就是要求我们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正确对待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生态环境状况既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赋予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内涵,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我县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县,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是绝不能走 “先污染、后治理”,“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发展 的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外部趋势,以历史的主动精神去探索符合这三者要求的发展方式,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做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赢得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动权。

张掖市境内祁连山森林、黑河湿地、北部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交错更迭,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全市4.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50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有一半与黑河湿地紧密相连,使张掖在整个黑河生态流域乃至西北生态系统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臵。祁连山生态保护、黑河流域的湿地保护,国家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张掖城郊湿地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初步奠定了张掖在中国西部生态屏障中的战略地位。以黑河生态资源为坐标,借生态经济之道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和眼界放的更远更长。把握好生态环境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发挥好在生态文明省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既是我们抢抓政策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加快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选择,也是立足张掖实际,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从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高度出发,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加大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保护力度,积极争取黑河二期治理工程,把张掖的生态保护好、建设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

张掖市地势低洼,地下水基本满足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但区内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黑河。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经青、甘、蒙三省(自治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桥之要地,素有“金张掖”之美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蔬菜基地。张掖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绿洲就是水资源的承载阈值。在国家主体功能规划中,张掖又是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属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立足这一功能定位,大满水电处广大干部职工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在绿洲背景下发展经济,只有将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建立以绿色经济为主攻方向,以新能源为支撑的经济结构体系,才能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建设,积极推进高新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区委、区政府把农业高效节水作为一项战略部署、一项革命性措施常抓不懈。“十一五”期间,出台了《甘州区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强力推进了我区高效节水农业迅猛发展。我区进一步深化奖补机制创新,形成了“国家补助、地

方配套、农民自筹”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新机制。区水务局及时总结汇编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服务手册》、《农业高效节水运行管理模式推广手册》,提升了科学规范管理水平。

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我区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效节水基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基地,运行管理基地,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科技集成推广基地,学习考察培训基地,充分体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两节、两高、两个促进”,即“节水、节肥;高产、高效;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要求,甘州区全力实施打造示范区工程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大满灌区高新节水项目为例。大满水电处位于甘民公路16公里处,是甘州区三大灌区之一,以引黑河水灌溉为主、井灌为辅,隶属甘州区水务局,辖小满、大满、党寨、碱滩、三闸、上秦6个乡(镇)的48个行政村和11个国营机关农、林场,总人口7.65万人。灌区农作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包括小麦、玉米等,面积约占70%左右,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油料、蔬菜、豆类、啤酒花等,面积占30%。灌区现已建成干渠1条59.7公里;支渠31条201公里;斗渠259条376公里;建成斗渠以上各类建筑物3142座;农

用机电井953眼;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400万m3;小型水电站1座,年发电量25万千瓦时。共承担7处78公里的防汛堤坝和二坝水库的防汛及10个村、1个集镇2.5万人的人畜安全饮水任务。设计灌溉面积33.9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59万亩、林草面积0.61万亩、生态林面积7万亩;石岗墩、南滩、太平堡滩纯井灌面积9.18万亩。集中一切力量全力打造一批具有资源配臵合理、建设标准规范、规模集中连片、整体效益显著,管理现代科学,代表性强的精品工程,引领高效节水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三、立足现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成在持久,贵在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大市,要切实抓好祁连山生态治理、黑河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绿洲城市。张掖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发展滞后,这种工业上的先天不足,反过来又成为生态建设上的后发优势,为建设生态文明大市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意见》提出,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研究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实验区,巩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保护天然湿地,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要按照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求,南部,以祁连山生态保护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争取冰川、森林、草原、湿

地等生态保护项目,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北部,继续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工程,构筑“绿色长城”,保护绿洲安全;中部,加快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天然湿地,建设滨河新区,彰显“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建立生态补偿试验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临的问题、涉及的内容、需要的措施都比较复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积极进行探索,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保证试验区建设科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1、重视整体规划,重点实现区域、流域综合节水突破。示范区坚持超前谋划、前瞻布局,做好示范区的规划工作,积极拓宽节水思路,拓展节水领域,高起点、高水平的编制好规划,充分体现科学性、可持续性。并在示范区规划中明确体现各个观摩点的优势所在,如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成果转化优势、管理优势等,各个观摩点之间相互衔接,与整体示范区形成有机统一。

2、加强面积整合,形成规模效益。统一整合,在面积上形成规模,并且按照“五统一”要求,即统一作物、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收获,通过高效节水农业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3、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推广应用。大胆突破,率先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大节水科技含

量,提高节水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积极与水利厅农水处、科技处、信息中心、水科院等管理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联系,取得技术、人力、智力支撑。示范区整合利用综合控制中心的硬件设备及数据库软件管理系统,将高效节水信息电子上图、机电井智能管理、饮水安全管网监测、防洪预警等电子控制系统集成在综合控制中心,在大屏幕上完成现场控制、调度、演示、观摩等直观工作,利用高科技管理手段,实现对高效节水的在线远程监控、管理

4、加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州政府出台实施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高效节水工程设计、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建设、运行管理等程序,确保工程质量优良。严格按照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农业节水灌溉和农村供水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水利厅“取得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专业承包从业单位施工许可证的企业名录”要求,加大节水材料、施工资质管理,提高高效节水工程建设质量。

5、做好观摩点的美化、亮化工作。结合农村五好建设,将高效节水示范区观摩点选择在土地平整、道路硬化、林渠配套等相关条件较好的地块。并在观摩点处设臵永久性标示牌、示范区整体规划图、介绍图等大型说明图件。在观摩点处规划安排好停车位臵、人员停留位臵等。地面做到砂石化、10

硬化。固定建筑物上书写有宣传节水标语,设臵各种护栏、提示牌等安全警示。

6、加强成果的总结、提升。加强对先进技术、应用成果的总结,从开始建设到投入运行,安排专人注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通过示范区的建设、管理、运行、效益分析等环节,提炼出系统的、完整的技术、数据、图片、软件等资料,为进一步提升完善和在全疆推广做好基础准备。

7、采取集中打造方式,整合项目资金。统筹整合资金,重点对示范区建设给予支持和倾斜,将重点县建设项目、高效节水补助项目、节水示范项目及其他涉农水利投资集中向示范区倾斜,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合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发展高效节水的积极性,大规模开展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再一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明晰水权,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水权转换,建立工业用水对农业用水的反哺机制,多渠道增加高效节水资金投入。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对我们来讲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篇大文章。发挥好生态文明省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为突破口,就一定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崭新实践中迈出生态文明大市建设的新步伐。

第三篇: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建设问题研究

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建设问题研究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宋琳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发挥班子整体功能事关执政基础和政权稳固,事关同德县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是全县各项事业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同德县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两大主题,将干部培养选拔和优化班子相结合,把领导班子整体建设放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解放思想,创新进取,以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大力强化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导向,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在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中,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标准,把组织推荐、单位推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推荐及群众推荐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提高了干部选拔初始提名的质量,做到了多层次选拔、多渠道培养、多岗位锻炼干部,真正把那些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岗位上,尤其对那些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熟悉农业农村和经济工作、勇于开拓创新的干部,优先选拔进了党政领导班子。近两年来在提任的93名科级干部当中,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66名,占提任总数的71%,从基层一线提任干部14名,占提任总数的15%。

(二)加大干部选拔分析研判力度,推动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围绕总书记“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重要论述,加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当中的分析研判力度,注重班子分析,注重年龄、民族、知识结构的搭配,形成了老中轻结合,梯次配备的合理干部结构。将班子分析作为班子配备的前置程序,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培养、选拔和配备,将个别干部调整选任建立在整个班子效能发挥的基础上,改变了急用现找的现象。同时灵活运用非领导职数,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班子成员和工作骨干,适当通过提任非领导职务方式进行激励。

(三)培养选拔民族地区需要的好干部,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科学把握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注重培养“四型干部”,从履行岗位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甄别、发现和任用“好干部”。加大双语干部的招录、培养和储备力度,坚持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按照每1至2年调整一次的要求,采取全县范围内统筹交流或竞争性选拔等方式对后备干部库缺额部分及时进行补充,并建立了120人的科级干部后备库。逐步提高担任党政正职女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的比例,着力培养适应本地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注重从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比较集中的部门以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生中发掘储备优秀人才。结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维护稳定等专项活动,加强干部各层面的挂职锻炼,两年来选派各类挂职干部157名,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整体优化,形成了干部队伍“五湖四海”和各民族干部团结共事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解决了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强化日常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综合运用信访举报、巡视、考察、考核等方式,及时发现干部在思想上、行为上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告诫、督促纠正。下大力气抓好干部监督管理四项制度的落实,依照《青海省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试行办法》对基本素质较好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对担任现职经验、能力不够,但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调整到适合其锻炼成长的岗位。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干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以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问题,执行中组部和省州委组织部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禁令,严格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非领导职数和职级规定,完成了全县超职数配备干部阶段性的整改消化工作。

(五)统筹领导班子配备,加大“双语”干部和四类干部的选配力度。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需要,对群众公认、德才表现较好的一线年轻优秀干部优先考虑的同时,加强对主体少数民族和通晓藏汉双语干部的选配力度,注重老中青干部的合理搭配。既重视培养党员干部,又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非主体民族干部的培养。全县机关单位懂藏汉“双语”人员占63%,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双语”人员占73%,乡镇干部职工中“双语”人员占79%。近年来全县选拔任用的科级领导干部中“双语”干部占到55%以上。在四类干部方面,全县进一步制定了四类干部的培训计划,落实了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相关配套政策,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72%,党外干部占11%,女干部占13%,年轻干部占27%,四类干部的数量比往年有了提升。

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年来,县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班子建设工作坚持以思路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以素质提高推动效率提高,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当前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增强整体功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在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方面:必须解决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通过加快年轻干部的培养步伐、畅通干部“出口”,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从同德县的情况看,全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比较明显,全县440名公务员队伍中,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干部有16人,占4%;31-35岁的干部有65人,占15%;36-40岁干部有112人,占25%;41-45岁干部有132人,占30%;46-50岁干部有91人,占21%;51岁以上干部24人,占5%。一方面干部年龄偏大,另一方面由于干部“出口”不畅,年轻干部进不来。对不称职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办法,缺乏可操作性,干部退出的配套措施不完善,领导干部年龄不到下不来、不犯错误下不来、自己不提下不来现象尚未根本转变。

(二)在领导班子知识结构方面:必须解决知识结构单

一、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强化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文化素质。从全县的情况看,虽然公务员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到99%,但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专业领导人才匮乏,大部分干部所学专业是经济管理、法律、藏语言文学等专业,会计、文秘、工程类专业的干部所占比例偏低,专业人才缺乏。女干部、党外干部总量偏少,后备力量不足。

(三)在领导班子能力结构方面:必须解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这几年,同德县发展步伐加快,一批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推动了同德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在准确判断形势、超前谋划发展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凭经验办事的现象还存在,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

(四)在领导班子气质结构方面:必须解决“性格特点相融性不够”的问题,通过创新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气质性格相容有利于班子团结共事。在配备领导班子时,存在着偏重于成员的德才兼备而忽视了成员气质上协调的现象。有的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

(五)在领导班子成员来源方面:必须解决干部来源单一的问题,按现行的选拔机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绝大多数只能在党政系统公务员队伍中产生,用人视野比较狭窄。由于受体制和身份的限制,事业单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难进入党政领导班子,即便是通过提任等方式进入党政领导班子,但身份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不利于领导班子的优化。目前同德县34名从事业单位通过提任进入党政领导班子的干部至今没有解决公务员身份。

三、推动领导班子整体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增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来说,更要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实际把政治纪律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点,教育引导领导班子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建设,必须注重党政“一把手”的培养选拔。围绕总书记关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重要论述,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培养、选拔和配备。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分工调整,强化领导能力。注重把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干部选派到情况复杂、困难较大的地方去任职,以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领导能力。注重选拔经过多岗位锻炼,经历和经验比较丰富,既熟悉党务又懂经济工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一把手”。从岗位职责的要求出发,合理搭配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实现优势互补并切实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管理和监督。

(三)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建设,必须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合理规模和活力。近年来,针对后备干部年纪轻、学历高、资历浅、可塑性强等特点,同德县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对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的后备干部,通过参加省委党校培训班、省委行政学院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对工作经历单一的后备干部,通过抽调参与中心工作、多岗位交流等方式,丰富阅历,增强在复杂环境处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对基层工作经验欠缺的后备干部,通过组织专题调研、选派基层挂职兼职等方式,熟悉基层情况,了解基层动态。

(四)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建设,必须在人才储备上下功夫。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协调相关单位,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着重办好省州各类示范班,组织举办本级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共事务管理、后备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及藏语口语示范班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升不同类别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在编制岗位空缺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公务员招考和选调生招录的力度,扩大招录比例,着力引进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党政机关干部队伍,逐步提高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在党政机关干部中的比重,优先录用文秘、会计、工程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借助对口援建、交流挂职等工作平台,有计划的组织各类人才互访交流、借鉴经验,分层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源头上解决领导班子履职能力不强及政治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

(五)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建设,必须合理配置干部。选择优秀的领导干部,就为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前提条件。推动科学发展不仅要选拔熟悉党务、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而且要充实熟悉经济社会管理和政府工作的干部,使班子分工合理、专业配套、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整体功能。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注重选拔政治强、民主作风好、领导经验丰富、能够驾驭全局、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选配好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破格提拔,放到重要岗位上使用,使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得到优化,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六)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建设,必须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变化,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深刻总结干部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干部工作自身规律的认识,努力形成符合干部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相关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义可描述成:“一个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在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一个特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美国的汉森、约纳斯(1996)也有相似的定义,他们将可持续能力直接解释为:“一个系统,可以达到可持续状态的水平。

“发展度”以社会财富的增长、理性需求的满足、生活质星的提高为其基本识别。发展度构成了可持续能力的“动力表征”,是可持续能力不断提高的发动机。它的内涵是:(1)社会财富增长的度量;(2)发展质星提高的度量;(3)理性需求满足的度量(4)创新能力培育的度量;(5)文化内涵进步的度量。

“协调度”以环境与发展间的平衡、效率与公平间的平衡、物质与精神问间平衡为其基本识别。协调度构成r可持续能力的“公平表征”,是可持续能力不断优化的调节者。其内涵是:(1)人际、代际、城际、区际之间的协调;(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3)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协调;(4)自由竟争与有序规范之间的协调;(5)开拓创新与有效继承之间的协调。

“持续度”以人均财富的世代非减、投资边际效益的世代非减、生态服务价值的世代非减为其基本识别。持续度构成了可持续能力的“质星表征”是可持续能力不断维系的促进剂。它的内涵是:(1)逼近“三零状态”即生态赤字为零、环境胁迫为零、生态价值与生产价值之比率变化为零;(2)向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充分建立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机制;(3)充分尊重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担负为后代扩大文明积累的责任;(4)逐步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992年里约会议通过的联合国《 21世纪议程》,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有如下的明确阐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其生态和地理条件下人民和体制的能力,具体地说,能力建设包括一个国家在人力、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资源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增强。能力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对政策和发展模式评价和选择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过程是建立在该国家人民对环境限制与发展需求之间关系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所有国家都有必要增强这个意义上的国家能力”。这一概念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能力,即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第二,重视人力资本与体制资本(或者更广义上的社会资本)的积累,强调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对问题迅速反应及解决能力等;;同时也强调体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即不同的体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会有不同的效果;第三,国家所处的自然条件、资源储备等自然系统的供给能力。

归纳起来,可以给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给出这样一个定义:能力建设是指建立国家、地方、机构和个人在制定正确决策和以有效的方式实施这些正确决策方而的能力,它包括人们不断改善能力效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机构、个人在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有努力之总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国情,以及在生态基础、自然状况和地理条件下,如何认识国家发展成本,如何选择国家发展道路和如何进行国家的制度建设。在这方面,中国的决策层在审慎思考各种情况之后,对未来发展道路做出了决断:沿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将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整体体关系置于综合平衡之中,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我国按此决断规划了发展战略、具体行动和一系列的体制保证,使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内容

(1)生态环境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从础,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然而,生态环境问题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表现得较为突出,它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急剧集中,产业集中,社会经济活动强度逐渐增大,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到公众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围其它地区也会带来较大破坏;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还可能大规模改变上地、大气、水体、生物、资源、能源的性质和分布,引起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源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给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分配和利用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干扰全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进程与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是一个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与人民生活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载体,是保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骨架和脉络,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供电供水设施、水利设施、地下管网设施、公众娱乐休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灾害防御设施等,它们在保证一个地区生产资料和产品的顺利流通,以及信息的快捷、准确传输,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保证资源、能源的供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力或遭受破坏,势必会导致区域功能的减退、低下甚至瘫痪。因此,加强从础设施能力建设,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社会与经济越发达,其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就越健全,功能也越强大。

在社会化功能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立健全社会化产业化服务体系,包括工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服务体系、物资服务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旅游餐饮服务体系、购物服务体系、教育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形成社会联动共建机制,增强区域的社会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4)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念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原创动力、国际竟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个球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区域经济和市场的竟争,实质上是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体制的竟争,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体制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依托的。因此,加强科技与体制创新能力建设,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没有人才,发展科技和经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培养人才是发展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首要步骤。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从

地或实验区的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或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把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扩大技术储备,提高科技竟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人民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的参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推动者。因此,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人的问题,从人开始,在人自身上做文章。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人口增长,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并切实解决人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同时,解决人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一方面,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另一方面,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十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文明礼貌新风,不断提高居民的人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增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6)法制与体制能力建设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战略,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后盾,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法制能力建设时,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求,建立健全有关的政策与法令制度,包括产业投入政策、经济调节政策、科学技术政策、组织管理政策、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协调平衡的综合管理政策与法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可持续发展的法制政策的宣传、教育与执法力度,切实把各项政策贯彻落实下去。

体制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体制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体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加强全方位的体制改革,进行体制与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向体制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体制能力建设时,要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体制改革,逐步巩固、完善和深化企业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体制改革、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逐步改革现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因素,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保障关系

科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人类为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全面地了解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可能损害或增进地球生命支持能力等的过程,科学可以提供依据,使社会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制定和选择环境与发展政策,技术则可以提供有力的实施手段。科学技术能使人类弄清地球的承载能力及其各个部分负担的极限,弄清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可能产生的增进或损害自然体系的影响,以及可能招致的自然对人类产生的正负效应,人类离开科学技术的帮助就会失去方向,茫然无措。

高技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高技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中的硬件,它可以在资源、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想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只有依靠高技术这个硬件才能为其作出贡献。高技术能为管理,教育,法制,公众参与提供支持手段。在当代社会要想实现人类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有良好的管理,较高水平的教育,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群众的积极参与,而高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些条件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技术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限制污染;可以在环境保护、防灾、资

源开发等方面大有作为。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保障关系

文化发展对可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阵地意识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当今世界,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发展要通过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虽和振奋精神的功能,调'节社会盾后,整合民族力量,协调社会运行,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其发展目标。

文化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精神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文化发展通过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增强人们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通过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调节相互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活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个稳定的、有序的社会环境。

文化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还具有智力支持作用。文化发展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开发人们的智力,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培养、储备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保障关系

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和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个人与资本存量之间,资本存量、物品与劳务产出、收入分配之间的一种过滤器。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人或组织)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因此,制度创新或制度变迁能够提高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使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得以发挥其功能,从而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

1.从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够保证经济可持续性的经济制度,不仅仅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而且包括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生态生产等领域的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使之都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和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相互增殖,从而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的过程和最终实现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创新。管理既涉及国家层次的管理,又涉及企业的管理。要正确定位各有关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管理功能,引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系统框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和目标模式来研究和解决我国目前发展遇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一条必要和可行之路。

第五篇: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语文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感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有效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实例,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优化

在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指在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融进信息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的方法和途径,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别开生面的变化。我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从以下五个方面极大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促进小学低年级情趣化识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识字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课件与识字巧妙的结合,不仅从趣味性角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认读,识记生字,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字、词、句、文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反复和学生“见面”而自然获得,不知不觉中,生字就掌握了。学习的空间是自主的,学习的形式是有趣的,学生学在其中,练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变识字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识字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极强的特殊状态,也就是他们身心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识字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优化。如教学“星”字时,大屏幕显示星星闪烁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星姥姥,谁能念好我的名字星(xīnɡ),我就和他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练习“星”的读音。(读准星xīnɡ)同时显示星星眨眼的动画。星星眨眼这一富有人性与童趣的设计,令每一位小朋友跃跃欲试和星星交朋友。在教学“暖” 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调动学生诸多感官来识字

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1】。在识字课中,通过听声音,学习“闹钟”、“小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学习“太阳”、“月亮”;通过视频进行动作模拟,学习“洗脸,扫地,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我的做法是: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班级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太阳》这一课是说明文。与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课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开展“天文知识大家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有关太阳系的知识,确定教学内容。课上,由学生主持宇宙探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网上探索。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内容记录在留言板上,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开展交流会,教师进行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及时进行指导。

在集体交流时,我出示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课件,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解说,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下载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 什么是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才群......

    如何优化教学结构

    浅谈如何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摘 要】课堂教学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更加重要。教师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方......

    试谈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能力[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建设新农村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个既现实又......

    SEO结构优化人员需具备的能力

    SEO结构优化人员需具备的能力 结构结构,结是结合之意义,构是构造之义,我们要将SEO中的所有知识和事件以及搜索引擎、网站的动态结合起来,这也是前面的文章中我反复的提到的。在S......

    增强四种能力

    增强四种能力,自我净化是根本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党的奋斗历程中又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

    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 1、 2、 选择耗水量低的作物和品种,减少农业生产总需水量 选择适当的种植制度,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中,依靠区域可用的水资源,能够获取更多的农产品。 3、 选......

    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总结

    以优化烟叶结构为契机,努力提升烟叶质量荷香桥镇现有59个村(居)委会,5.7万余人,现有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2.2万亩;现有种烟村23个、烟农645户。2011年,为了稳定面积、确保烟农增......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伴随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组织结构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事业部制,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型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