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国画艺术在现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国画艺术在现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
(2013-01-03 21:54:12)转载标签: 杂谈 ▼
分类:设计知识
浅谈国画艺术在现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 1.国画与服装
中国画,看似与服装不相关连的事物却在当下的一些服装设计师笔下得出精彩的交集,将中国画元素与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及色彩等相融合,使得服装成为中国画文化的另一个展场。今天的国人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强调自我、主张个性、展现文化,服装就是其表达个性的一个重要元素,能突显其高雅的生活品味。
1.1我国国画艺术的渊源及基本特征
我们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搠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先人们在长期的使用石器工具的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了自身的审美情趣,并且开始用红﹑黑﹑白等颜料涂抹各种纹饰,创造了古朴,憨厚的原始绘画,后来经过历史文化的长期凝练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影响,使中国画形成了显著地民族风格。以形写神,点睛传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从秦始皇兵马俑上的残留色彩和秦宫遗址发掘的壁画残片的粗矿笔线,可以窥视秦宫金碧辉煌的色彩和壮美恢弘的气度。
汉代的绘画色彩浓烈,气魄雄浑,形象夸张,所绘线条劲力飞扬。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锦画集中体现了汉时绘画浪漫的构思,华丽的色彩,匀称的线条和传神的形象。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的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相对于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同时,中国画讲求“以情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讲求的是“以形写形”,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求画面的整体概括。如(图一)
图一
中国画的分类可谓是多种多样的,从用色上可分为水墨画和设色画。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写意,工笔和兼工代写,写意中又包括大写意,小写意,写意山水,写意花鸟等。从画科的内容上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界画。山水画可分为青山绿水,金碧山水,浅峰山水,水墨山水,没骨山水等。花鸟画可分为花卉,竹石,蔬果,翎毛,鸟兽,鱼虫等。人物画科又可分为人物,释道,风俗,仕女,写真等。中国画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画幅的形式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裱。
1.2国画艺术风格运用在服装中的典型表现
我们中华民族的服专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的汉代,勤劳勇敢并且充满智慧的中华人民就已经将国画的艺术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汉代服饰--汉服,相对于西方服饰叠浪千层的变化而言,汉族服饰风格,在世界服饰史上是风格明显的,而且相对稳定。汉族服饰风格,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其中,右衽系带、宽袍大袖等基本特征一直延用到宋明时期,直到满清入关,才被迫放弃。汉族服饰,能有如此的生命力,与其无以伦比的美是密不可分的。汉服,可称是世界最美的服饰,自产生到消亡,无论在工艺上,还是美学上,都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霓裳羽衣、敦煌飞天„„无不以其之美惊著于世。在2003年国际小姐选美大赛上,中国小姐王珊,又以汉服中的唐装赢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由此可见,汉服之美,天下共睹。我们提及汉服,常会想到汉服的一些常用元素,如右衽、大袖、系带,等等,但在其它民族的服饰中也有应用(如图二)。例如日本的和服,本是从汉服改制而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妇女的背包,在中国的唐朝也曾出现过。再如满装中最具特色的立领盘扣之类,在明代汉服中也曾出现过。但是这些应用同样的元素服饰,其风格却与汉服迥异。而汉服,自产生到消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制式虽有所变革。但是外 行人,可以很轻易的区分汉服与清装、汉服与和服,却很难辨别某件汉服
(图二)
所属的朝代。为什么?这是因为汉族文化的哲理,自始至终贯穿着汉族服饰的命脉,化为她的灵魂,使她体现出特有的神韵。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阐述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念。它与纯抽象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求于“形似”.还要达到“神似”。画人,不能仅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难仅仅拘泥于自然之真实,更要画出人的精神面貌。这一点就是中国艺术家建立起来的艺术所竭力企求的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重要准则。
必需强调,绘画中表达神韵的方法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它深厚的现实基础。而国画中汉服的表现手法,正是依托于汉服艺术的精髓所在。所以可以推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也是汉服,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而国画艺术主要追求的理念,也正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西方绘画和西服之间的种种联系,再与我们的汉服进行一下对比。西画是以色块为主要构图手法的,以画几何体为学习构型的基础。学习人像素描,都是从人像分面开始学起的。而西服也是通过立体裁剪,将衣料分割成块,并以人体构造为蓝本,拼接成立体构型。这就说明,西方服饰和西画一样,也是以面和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而中国画主要是以线条为造型的基础手法,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并以此来展示国画的神韵。这就使得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的分野。法国的罗丹也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这说明世界人民同样认同线条的重要性。但西方绘画更注重表现体面,在线条的运用和表现上则略显得相对不足。而中国画,却在此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手段,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能巧妙地运用流线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种形象,仅用于表现人物的手法,就有十八种之多,称为人物十八描。可以说,流线艺术在国画中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而国画中的人物十八描画法,正是基于汉族服饰的特色产生的。汉族的传统服饰,以宽袍大袖为主要特色。其中袖子的宽窄长短就很有讲究。一般官员的袖子可以挽回至肘,而袖径最宽时竟有四尺之多,垂下手时几乎可以到地。这种设计,相对于人的体型而言,显然过大了。如果将其平展放置,看上去则平凡无奇,但是当着装者屈臂时,这种大袖就会自然形成褶皱的流线,这种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不停的运动变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活的、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品。而衣与裳的设计剪裁也是如此,用料都远大于覆盖人体的最小需要。但是汉服一旦穿着起来,便会依据着人的身体结构,形成优美灵动的流线,使人的活动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了自然之美,汉服的这种生动的表现力则与国画的惊人的相似。
国画,既有潇洒脱俗的写意画法,又有精益求精的工笔画法;既焦点透视法,也有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以求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这与汉族服饰,即能以人体构造为基础,又不拘泥于人体限制的设计思想一致贯通。所以汉服制作时虽然区别不大,但是穿在不同的人身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穿着,却能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效果。在其它服饰中,如古希腊、印度服饰,也曾追求过线条艺术。尤其是古希腊的服饰,从流传下来的雕塑可以看的出,古希腊人民在服饰的表现上,大量的采用了灵活的流线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相比而言,古希腊、印度服饰都过于简单粗糙,而汉族服饰穿着更合体,制式更丰富,工艺更精美,造诣更高超。这当然与中国悠久历史、广阔的疆域、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完整的哲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当一件西服做好之后,他的体面结格就已经固定了。而人,不过是一个撑起这个结构的”衣服架子”。更有甚者,在西方十六七世纪的贵族女子服饰,为了突出这种体面结构,专门在裙下安装一个半球型的支架,被后人嘲笑为”母鸡笼”。这种违背人体构造,即不自然,也不实用,更无灵动力可言的设计,虽然流行一时,最终还是被淘汰了。但是强调体面结格的思想,依然主导着西方服饰艺术的发展。而和服,在日本称为吴服,是日本学习汉服制式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服饰。它保留了很多汉服的特征元素,如右衽、大袖系带等等。但早已失去了和汉服如行云流水般是神韵。区别于汉服,和服采用小裳收口,下裳紧紧包裹双腿;袖子平整,与臂长相当,多呈方形;腰带较汉服宽圆厚重。尤其是现代和服,在吸收了西方服饰的立体剪裁和熨烫手法之后,更突出衣服上的固定直线,这些都和日本人刻板、固执的民族个性十分相通。而在日本绘画中,这种性格也表现得很充分。这些都与汉族服饰自然洒脱的主体风格大相径庭。这说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自使至终主导着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也不例外。
在此,我想就满清服饰特点和演化过程,进一步谈谈文化灵魂对服饰风格的影响。满清是满族统治的朝代。从清军入关,便强行在中国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男子一律剃发,禁止穿汉服,一律改穿的满装。这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政策,才是导致汉族传统服饰消失的原因,而非自然淘汰。满族在入关前作为一个生产力较为原始的游猎民族,其服饰制作主要是吸收汉族的工艺。例如:丝绸刺绣等,都是游牧民族本来没有的。在后金时,女真人还是裸上身,裹羊皮,涂猪油。只是到了明朝,逐渐学习了汉族文化,才渐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衣饰。落后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急于摆脱文化上的自卑感,所以大量吸收了汉族服饰中华贵的元素。清装力图在最小的面积上,加入尽可能多的华丽图案,创造出了极其复杂纹饰效果。其工艺之繁缛,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例如:清装常用的多彩滚边,本来是从汉服中唐装的圆领演化而来的,但是因为后来不断的加以强调和复杂化,竟成了如十八滚、十八镶等的满族特色元素。
可以想像,地处寒带的民族,宽袍大袖显然不适宜保暖。而用落后的文化和单纯的武力统治数十倍于自己的汉族人,不可能不让满族统治者寝食难安;前朝鲜卑族的汉化消失,更成为他们的”前车之鉴”,使其时时如履薄冰。种种的外部压力,使得这个本来就已经极度自卑的民族,更增加了自闭的心态。所以在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在表观上消灭满汉差距的同时,以达到消灭汉魂,供其长久奴役的目的。”宽袍大袖,以待人宰割乎?”正显示了当时满清国统治者的狭隘。而在狭隘造作的思想文化主导下,是决不可能出现如前代灵动自然的服饰艺术的。2中国元素运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服装设计的民族化问题就开始成为国内服装界探讨的热点,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是“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在此期间,国内服装设计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始了积极的设计探索。及至九十年代,服装设计民族化依然没有淡化,以兄弟杯为核心的高规格设计大赛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界的中国风越刮越猛:越来越多的国外服装设计师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龙、凤、牡丹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且代表吉祥、富贵等美好祝福的手工刺绣图案,贴合东方女性身材韵美的立领、开衩、偏襟,装饰和功能兼具的手工盘扣,以及集天然、舒适、透气、轻薄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丝绸,都成为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所钟爱的创作元素。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元素的提法开始频繁出现于各种媒体,服装、音乐、舞蹈、建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民族化以一种新的形态和视点被提出。
2.1中国元素的概念与类型
中国元素的外延非常宽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众多的类型,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譬如按照历史属性来划分,就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国现代元素等,如国外设计师偏好运用的毛泽东头像就属于中国现代元素;按照地域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国南方元素与中国北方元素,抑或中国东部元素与中国西部元素等;按照民族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国汉民族元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元素等,这也是由于中国各民族都有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按照地位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主流中国元素与非主流中国元素等;按照感知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中国视觉元素、中国听觉元素、中国味觉元素等。属性变量的交叉,又可以形成次一级的界定范围更窄的元素类型,比如中国西部传统元素、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元素等。作为服装设计领域所提及的中国元素,则可以进一步引入另外的分类方法。譬如按照构成学理论划分,分为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等;按照设计要素划分,可以分为色彩元素(中国传统的用色制度、习惯、设色方式等)、图案元素(传统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象征意义,图案的属性、题材、风格、套色、形式等)、工艺元素(加工工艺、编织形式、裁剪方式、缝纫方法、熨烫方法、锁扣方法等)、造型元素(服装的廓形和各个局部的造型)、结构元素(结构的属性、规格、处理等)、材料元素(种类、成分、外观、质地、手感、厚薄等)、部件元素(零部件的种类、造型和色彩等)、装饰元素(装饰的属性、材质、造型和色彩等)、配饰元素(配饰的种类、材质、造型和色彩)、形式元素(形式美原理)等。
2.2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的服装设计层次
在世界服装界掀起的中国热潮中,许多世界顶级时装品牌都在秀场上推出有中国特色的时装的同时,大举进入中国成衣市场:古奇品牌在纽约和北京的广告中都以蓝色调中国风格的裙子为主打产品;乔治•阿玛尼品牌推出旗袍领的衬衫;普拉达品牌和MiuMiu品牌也推出结合盘扣和旗袍领的西式衬衫以及装饰中国旗袍领的棉运动衫等。确实,很多国外设计师设计出了大量优秀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这些服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国外设计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他们只能根据很有限的了解想象中国,用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来演绎中国元素。结果是作品很好看,但很难看到中国文化的意蕴。同样的原材料,加工成什么样的产品,要看加工的目标。这当中原材料的价值和产品目标都是变量。同样,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意境层次。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仿古设计;中国风格设计;纯视觉符号运用。这就决定了中国元素运用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对于仿古设计,中国元素主要是以关系较为固定的元素群的形式出现,以较贴合历史
(图三)
原貌为宗旨。中国风格服装的设计,要求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色彩、图案、材质、配饰等,综合运用,以形成统一、鲜明的中国文化倾向。风格能在瞬间传达出设计的总体特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达到见物生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要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元素的运用就不是孤立的了,它要和其它设计元素构成设计元素群。纯视觉符号运用,是指中国元素可以不体现出中国风貌,而仅仅作为视觉元素融入其它风格,而成为无民族文化指向的符码(如图三)。
此外,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还存在三个层次:表形、达意、造势。“形”是物象的外形与结构,它是表象。“意”是指物象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美好寓意。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在“意”的层面上,中国元素成为各种象征意义的载体,设计师用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形式,把人们内心深处的祝愿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再现了出来。“势”通常指“形”所蕴涵的气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态势和气氛,“势”能传达整个形的精神。在服装设计中,“形”和“意”相对比较好掌握,因为这还是停留在一种对中国元素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层面上。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在研究中国元素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因为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中国元素的精华之后,结合现代西方服装设计理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同时又是国际的现代服装。因此,对于传统艺术的收集、整理、探讨,也不能只关注纹样和形式美本身,应该进一步关注器形乃至整个体系的认识和研究工作。以三宅一生、高田贤三为代表的日本服装设计师运用民族元素所作的许多设计,充分展现了与西方服饰审美体系相异的哲学理念,体现出了东方的服装与人、服装与环境、造物与持续发展的关系。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深入的钻研分不开的。三宅一生在自己撰写的《东西方相遇》一书中曾写到“要挖掘出和服背后潜在的精神”,可见一斑。
2.3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的服装设计思维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以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的设计自然也是如此。创意设计过程,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初步灵感、累积、孵化、启发和验证。虽然不同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尽相同,而且可以相差悬殊,但是启发阶段在每个个案中都是极短的——如同一道光束投射到主题上。一般来说,初步灵感的获得,感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其时间也相对较短。当某个中国元素成为你的设计灵感源或表现趣味点之后,就进入时间相对较长的累积和孵化阶段:收集大量的相关素材、分析比较、打草稿以及冥想。这一过程是各种复杂的、矛盾的、含混的事物并存的时期,感性思维渐居主导地位。正是因为这种状况,一切都不是线性的了,原有的思想、模式、定律都可以被打破,原创性的设计才会破土而出(如图四)。
在累积和孵化阶段,作为理性思维首先就要区分中国元素运用的类型:如果是作为纯视觉符号运用,那么形式感就几乎是设计的全部,中国元素的运用一定要脱离所借鉴原型的束缚。对于传统图案可以较自由地运用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形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达到一种独特的效果。也可以改变配色关系,如将传统的龙纹图底配色变换为黑白关系,龙纹仅仅是龙纹,不具有象征意味,不代表九五之尊,它只是图案。在国外的设计师中,有不少运用中国图案的,演
(图四)
绎非常成功。因为他们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就只是把龙、凤、中国红当作很好的素材来运用。正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的作品倒并不一定说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偏爱。
在设计中国风格的服装时,就要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中国元素的演绎。“中国风格”是世界的视角,词汇本身就说明了国际性,所以中国风格的设计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对于民族和国际的结合,著名画家丁绍光先生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艺术家要在世界画坛上站住脚,必须创造的是既有中国根基,同时又符合世界艺术潮流的中国现代艺术。当然,画还是中国画,根在中国。但画家不能站在某个区域看世界,而要到潮流中去看,找到立足点。只有找到世界的语言,通过它,你的内容和哲学才能得到更好地叙述。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东方的故事,这是唯一可以走通的道路”。同样的,在服装设计思维中,中国元素与服装的世界语言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基于现代视觉审美,作品的张力是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运用元素时,必须从整体考虑,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图案、细节、饰品以及人体形态、化妆都要在一种格调下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可以通过考虑以下两点来实现:首先,控制这些元素使用的形态和量态。荷花荷叶刺绣图案,在形态上可以根据人体作一些变化。还有一些作品仅仅成为中国元素的堆砌,显得凌乱和突兀;其次,对关系元素的把握。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中,作为素材的元素是传统的,而关系元素可以是现代的。因为关系元素控制视觉元素的编排与组合,设计的成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关系元素决定的。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华元素中,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祥云图案和古人为之钟爱的梅花作为我本次毕业设计服装上的主要图案。
2.4祥云
祥云之所以被我大量运用,是因为他不仅是中国元素的代表,而且也代表了近期中国元素的时尚流行潮流。祥云的流行最主要是因为在08年奥运会上它被大量的运用,几乎成了中国的代表,无论在奥运会的宣传海报上,还是火炬和圣火盆上,祥云几乎无处不在,尤其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祥云也被大量的运用(如图五)。
(图五)
将祥云图案运用到毕业设计上的想法就是在观看08年奥运会的时候产生的。08年的奥运会做到了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
素在三个小时内完美的展现。为了寻找设计灵感,我把奥运会的开幕式反复看了三四遍,从中不断寻找设计灵感。因为我的课题是和国画艺术有关,所以,当会场上的巨幅画卷徐徐展开的时候我的思维也被打开了。
2.5梅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陆游的《梅花绝句》道出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梅花的喜爱。所以,我将它运用到此次的毕业设计中,以白色为主基调的服装衬以梅花图案,赋予服装深刻的中华文化情愫,并以鲜艳的梅花图案点缀白色的服装,凸显国画神韵。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愈演愈烈,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吉祥图案,深受世界各国著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装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3毕业设计作品
在我本次的毕业设计作品中,中华元素始终贯穿我的设计思路,每套衣服我都尽量做到将我们中华民族的设计元素展现其中,其中大量的运用中国的传统纹样——祥云,并以梅花作为点缀,将诗情画意的中国画意境融入到本次的毕业设计中(如图六)。
图六
总而言之,我们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艺术底蕴源远流长,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当然会表现在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我们所钟爱的服装设计艺术,深层挖掘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将其运用到设计中是我们接下来的艰巨使命,要本着发扬本国文化艺术的精神跻身世界服装艺术之林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企业的内部质量管控水平对单位的成本效益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现于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实现程度。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一个顺畅而强健的质量信息系统,使供应商、企业各个部门以及分销机构和最终顾客像一个有机整体一样协调运作,这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信息技术质量管理计算机
近年来,企业的效益来源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化、发展趋势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其管理内容涉及了大量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等, 此时如何快速管理供应链,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范经验流程,对多重标准实现有效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等,对企业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个顺畅而强健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对整体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从而在成本、质量和速度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改革的热点。
一、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也是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工程单位质量管理主要有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个过程要素。管理的目的在于使这四个过程要素清晰、流畅,运转高效,与此同时通过养成与管理教育,建立积极、明确的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意识、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等来推进过程要素的完善和发展。
二、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一机器系统。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特有功能。具体是: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外来的情况;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辅助决策功能。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倒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精简大量编写、抄录工作和为传递信息而占据的时间;不仅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工程管理成本,且其信息传递层次少、易重组,同时又具有极高效率。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②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把财务、销售、生产、采购、质量、工程技术等各环节的管理过程整合,形成系统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以工作流程的观点和方式来运营和管理。
③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采购的源头进行质量
管理与控制,同时又通过统计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总成本。
④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与顾客有关过程的及时反馈,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⑤持续改进施工方案和工程质量,对生产、工程过程各阶段的关键及重要参数进行稳定性监控;对过程进行分析,在工程项目质量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工程进度的方案。同时,它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规范监控和管理,并且不断进行预警,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四、应用规划及设计
4.1 应用需求分析
结合企业质量管理要求,首先,必须构建稳定的网络平台,根据保密需求组建局域网及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为信息化建设构建基本平台;其次是设计功能更为齐备的门户网站和内部网站,形成有效、公开的信息发布和监管机制;再次是对资源进行整合,对产品实现及销售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和监管,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生产及管理不断进行优化。
4.2设计思路
建立基于Web平台,采用J2EE架构设计,提供主动式问题处理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上线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好。同时,整个系统要具备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高度安全,同时允许用户进行远程管理。客户价值在于通过监控和分析整个产品周期,从研发、采购、制造、质保、销售及客户服务等过程的质量信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采集平台,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数据中心,帮助企业加强质量问题的监督管理,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并借此建立质量工程和管理体系,实现质量人员从“救火”到“预防”的角色转变,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
争力。
4.3系统设计
整个信息化平台由3个主要层面来实现,以提升竞争面、整合企业内部运作面、风险决策控制面,具体提供包括企业邮局、电子商务、协同办公及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等多个应用模块,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
①局域网区域划分,内部局域网按访问区域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区域:Internet区域、内部网络、公开服务器区域。为管理提供一个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内部网络通过专线与Internet的连接,实现各部门授权用户可以直接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流、查询资料等。通过www.xiexiebang.comnic域名树下的DNS服务器,可以提供DNS服务。
②通信子网的规划,按照企业的核心交换机与各应用部门、单位的距离情况及网络负载情况,选配核心交换机及其他交换设备,并考虑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及兼容性。③分布层/接入层的设计,确定主要传输介质和分布层交换设备,要求交换设备支持光端口模块、支持堆叠、提供线速交换能力、带宽控制、QOS、支持远程管理和控制等,有较高的性价比。对设备应采用级连方式。对信息点密集的地方,在楼宇内进行综合布线,建立水平干线和垂直干线系统,提供百兆交换能力。对于距离过远,地理位置分散,无法进行综
合布线的个别信息点,采用SDSL设备提供长达5~10 km、64 K~2 M交换速度的传输能力。
五、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MIS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否能够顺利推广并实施,最重要的因素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其次需要不断组织跨部门的团队合作,连接企业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反复沟通各级的意见,深入了解现有工作开展流程和管理方式,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和修正。再次,要保证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的普及推广及初期数据和日常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注重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及对信息系统使用的自觉性。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有效的IT系统和高水平的管理咨
询和实施服务,完善的技术平台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运行环境。最后还需要在信息安全上做全面考虑,首先在企业信息关口处架设高安全防火墙系统,其次把一些需对外应用的服务器全部建置在DMZ区,并在整个企业网络内建置防病毒系统,同时内部网络在与外面网络进行信息交换时全部通过代理过滤系统,以保障企业信息化安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单位通过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不断优化信息化过程中的配置决策权及责任框架,扩展信息网络,使质量信息系统不断适应企业要求,发挥其在监督、检查、控制和指导实体的过程中的效能,对协助工程单位达到既定的远景、使命、战略目标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高效运行,是全企业、全过程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质量文档管理、质量审核管理和质量改进以及顾客满意度测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形成企业持续、高效的质量保证能力和改进能力。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帅鹏,刘幼兰.管理实践[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2] 李洁,李宝宏.把信息技术融入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06,(8).[3] 小詹姆斯.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结构、控制与信息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范玉顺.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程控.MRPⅡ/ERP实施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霍国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目录
内容摘要..........1一、质量管理概述...........1二、信息管理系统概述........2
三、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四、应用规划及设计.........34.1 应用需求分析.............3
4.2设计思路.........3
4.3系统设计.........4五、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4六、结束语.........5
参考文献..........5
第三篇: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运用
2010-4-16 13:49【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关注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益处,对内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员工的认同;对外能吸引人才,得到社会的支持,获得资金提供,获得消费信心。所以企业应该运用好公共关系,不断塑造企业形象和产
品形象,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计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公共关系;职能;作用;任务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引发和启动,仍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引入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相应的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也就随之建立了起来。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经过了引进开创时期、适应发展时期、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逐渐成熟起来。1999年,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正式确定公共关系为一种职业,被列入中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第3类;并很快引发了公关职业潮。一时间,公关职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接受性最大、接受面最广的新兴职业之
一。
一、在现代企业中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公共关系也被称为软性管理。美国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莱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其做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以良好的符合职业道德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础工具。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也同
样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不懂公共关系的企业不可能成为现代化企业,不懂公共关系手段和技巧的企业,也不可能成为公众信赖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学习公共关系理论,重视公共关系实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企业家的共识。企业公共关系也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也是企业公共关系。无论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
过程中,运用并发挥好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将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一)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公共关系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有效地制造舆论、强化舆论和引导舆论。特别是企业在营销活动过程中,要运用公共关系,及时地向本企业的公众、广大的顾客、用户传播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和企业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等,赢得公众对组织的信任与理解,引导消费观念,为推进企业市场推广计划营造有利环境。比如农夫山泉就是运用了那些公共关系广告舆论的渲染,为企业争取到大量的消费者。“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是向希望工程捐一分钱……”已深
入人心。如果只是运用商品广告轰炸,获得顾客辨识选购,就不会有现在的知名度和市场占
有率。
(二)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21世纪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的内容已经由质量竞争转向了速度竞争、信息竞争和知识竞争。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信息。
首先,企业可以借助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全面了解社会信息,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市场供求、竞争对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使企业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大环境。其次,要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了解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了解企业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和评价,了解内部员工的思想倾向,了解企业管理中的疏漏问题等。只有建立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渠道,利用好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和活动。
(三)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塑造形象。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无穷的益处,对内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员工的认同;对外能吸引人才,得到社会的支持,获得资金提供,获得消费信心。所以企业应该运用好公共关系,不断塑造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计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在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中以提供咨询建议的方式发挥着参谋作用。公共关系职能机构及其人员可以运用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为企业的领导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做出合理的决策。保证企
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性,减少企业损失。
(四)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任何组织都不能独立的存在,必然与周围的组织或人群发生联系和交往,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公共关系职能部门,运用公共关系交际、协调的手段和方法,与相关的特定公众进行广泛的密切联系和交往,及时沟通,减少矛盾;广交朋友,发展横向、纵向联系,建立友好、合作的社会关系;听取意见,减少社会摩擦,缓和社会冲突,为企业落实经营管理计划搭建对外交往的桥梁。当企业遇到困难,出现危机,也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伊利和蒙牛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经过与各方人士的协调沟通,较平稳地度过了难关。
(五)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遇到但又不可避免的。由于社会组织是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运作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极为复杂,随时可能遇到许多突然发生的、对组织发展不利的意外事件,如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爆炸、火灾、塌方、地震、水灾等等问题。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史蒂文·芬克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每一个当权的人,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并必须为之做计划一样,认识到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也必须为之做准备,这样做并不是处于软弱获胆怯,而是出于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学会与命运周旋。”为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营,企业要发挥公共关系的职能,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和监控,正确对待公众的不满和投诉,解决矛盾,处理危机,满足服务对象的要
求,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公共关系人员在企业运营中的主要任务
目前,在中国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还不是十分明确。一方面随着公关教育的普及,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意识不断加强,公关咨询专家很受青睐,被视为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高智商紧缺人才,另一方面,对这一职业尚没有很规范化,社会很多人对公共关系了解不明确,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不良思想败坏了公共职业。很多的公关人员素质低下,还有待提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编写的公关员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中明确的提出了公共关系职业范畴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关系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主要包括游说、协调和目标性沟通;二是智力、学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包括创意、策划、咨询以及相关事务的随机处理;三是技能和专业劳务的提供,包括采编、设计、传播、主持、布展、礼仪以及面向公众的各种具体服务。根据这一职业范畴,和公共关系的目的——塑造组织形象,公共
关系人员在企业运营中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一)协调企业内外关系,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企业需要借助公共关系部门与社会有关团体、政府部门、中间商、用户以及新闻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地向股东、合伙人、职工等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融洽的关系,为相关的公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信誉度,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
助。
(二)调查和了解公众的态度,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驾驭市场是任何经营企业的最高目的。然而,其基础是要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企业通过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市场竞争状况,了解和掌握社会团体、舆论界及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态度和反映,将这些情况综合整理,及时反映给
企业的决策中心,这对于企业制定和调整经营管理计划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策划公关活动方案,提升企业形象
公关活动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是宣传企业、提升形象、展现企业社会价值的机会。它应根据企业的营销总目标,配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关注点,有选择性地制定和布置公关活动方案,比如红牛的勇闯南北极活动、非常可乐中
国红歌赛活动、汶川地震时很多企业的赞助活动等都是很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
(四)接待来访的顾客,消除顾客的不满
公关职能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接待客户或消费者的来访,听取他们对企业及产品的意见,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不满。为此,企业通常将公关部的地址、电话号码公布于众,由公关部接待来访和参观,解答人们的各种询问。解决好矛盾,避免发生冲突。
(五)辅助企业做好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其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而要实施管理的职能,就离不开公共关系。特别是在内部人员的协调、指挥和控制上,更显现出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更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真正达到了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随着中国公关职业化的进程,公共关系的职业地位将不断提高,公共关系职业将成为
21世纪最受人们尊敬的社会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公关员》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王金兰。公共关系[M]。远方出版社,20033、窦文友。公共关系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4、刘军。公共关系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其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多媒体提供的友好界面、形象直观的情景式学习环境,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艳、音响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考、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生活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插图。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些“死”的资源转化成接近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的交际情景,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充分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以身临其境的直观教学帮助他们加强记忆,引导他们用英语积极思维,也给他们提供了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有利于英语单词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而多媒体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环境,更快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Is it a cat?》时,这课主要掌握动物单词,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里,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这几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下载flash动物图片,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他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叫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上述单词,在单词的操练阶段,我同样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操练,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练动物单词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游戏“What’s missing ?”来操练单词。先把九个动物单词按顺序排在一起,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单词打乱顺序旋转几次以后,只剩下八个 单词,让学生快速说出哪个单词消失了,这样反复几次,不断操练这几个单词,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竞争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一种语言要想学习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要提高听说能力,首要的就是听到这种语言的纯正发音。在语音训练阶段,我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听准确,正确感知标准的发音。为此,我在课堂上多借助于收音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准确清晰的印象,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发音上的偏差,为其流利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模仿秀”的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Do you have a pencil?》时,让学生先看一段Janet和Ben的视频,创造一种真实的氛围。学生观看后,兴奋盎然,跃跃欲试,我趁势指导学生模仿有关用语,使学生很快学会了“Do you have „?”“Yes, I do.”“No, I don’t”等用语,在真实的语境中,我再配合身体语言辅助教学句子May I use it?/OK.Here you are./Thank you.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很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生活用语。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消掉课件中对话的声音,让学生充当角色给课件配音。学生们分别给课件配音,进行得投入,表演得得体,进而利用听到、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表演。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但掌握了句型的具体运用,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好。
五、运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有利于突破句型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探讨、发现,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中有许多教学难点,特别是一些语法,学生总觉得抽象,难于理解,如英语动词时态的区别及应用,在教学中适当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在区分“Tom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和“Tom swims in the river.”这两个句子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 笔者利用电脑在银幕上首先呈现一个男孩正在河里游泳, 然后问学生: “Look!What is he doing now?”学生们很自然地作出回答: “He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当涉及到一般现在时态时, 就连续设计出现几幅图, 呈现男孩周末都去河里游泳的 情景, 让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后, 再提问: “What does Jack usually on weekends?”借助画面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接下来, 银幕上再连续播放不同动作画面, 让学生根据图片迅速造句, 并通过和正确句子的对比来查找自己的问题, 引导他们思考并总结这两种时态中动词、频率副词和时间状语的区别及使用。最后, 再呈现事先做好的对比图和看图说话练习加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就容易理解多了。
第五篇:浅谈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李志斌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工程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人才问题尤显突出。只有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激发人才的潜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激励企业薪酬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弄清员工在怎么样的条件下,会工作得更加有效率。
因此,企业激励机制最根本的作用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二、我国国有企业应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激励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薪酬体制的现状看,存在着平均主义、缺乏内部公平性、发展空间狭隘、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够、留不住人才、手段单
一、薪酬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国有企业不同基层单位的员工,其工作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即使是同一基层单位的不同岗位,其工作性质和劳动特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通过岗位基本薪酬加奖金这一种单一的薪酬分配形式,要达到薪酬分配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正性、激励性的日的是不够的。
(二)职业发展趋于强调“官本位”
在实际应用中,官本位的岗位体系呈两极的阻碍。从普通员工角度来看员工岗位的发展呈刚性。企业中的岗位往往表现为员工岗较多,而管理岗有限。传统岗位设计中员工岗发展的唯一期望就是进入管理岗,否则就只有长期沦落为普通员工。但由于管理岗的刚性及有限性特征,使得员工岗的普通员工对未来通过努力进入管理岗的预期减弱,从而大大挫伤和遏制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到一般管理人员的角度看,管理岗位的变化也呈刚性。管理岗变化空间太小,其变化要么垂直向上,但管理职位非常有限;要么直线向下,沦为普通员
工;但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往往是能上不能下,沦为普通员工的可能性太小,所以管理岗位往往表现为停留不前,缺乏活力,这种刚性特征使管理层新陈代谢不畅,同时也抑制了优秀员工进入管理岗。
(三)员工管理和人才任用上偏离“以人为本”原则
很多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过分偏重技术因素,而忽视人的因数。理念和现实的落差如果长期偏离,就进一步会加大对企业发展的阻力。再次,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约束了企业自由顺畅的按实际需求选用、任用理想的人才。国有企业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才的横向流动,定期举行的招聘活动也难以满足国有企业调整和扩大发展的需求:而在企业内部人员的纵向流动方面,由于晋升和辞退机制尚未理顺,大多数从业人员还只能把行政职务作为唯一流动目标。其次,用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竞争透明和公正。看领导的意图,凭关系,凭资历仍然成为用人的潜规则。同时由于企业自身对人本思想概念的迷糊,“以人为本”往往成为了单一的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才为本,不但阻碍了真正有能力,有专长的人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而且形成张冠李戴的扭曲任命,对员工能力、潜力的发掘形成人为的阻力。
三、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对策分析
(一)改进企业员工激励措施
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包括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必要的工具、完整的工作信息以及公司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等。很多企业只关心员工的工作本身而忽略了为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员工工作时随时可以感受到的。若环境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副面影响,员工会有持续的不满。当员工总可以感觉到环境的不适时,企业无论怎么激励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的。另外,如今已经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员工深知,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必然会被淘汰。所以,对培训的需要已经越来越强烈。针对员工这一需要,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培训体系就很重要。培训员工时要注意,培训只是手段,使用才是目的。只有将使用与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工资不仅是生活的保障,而且也是受人尊重以及个人成就与权力的象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保障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舒适程度,薪酬对于员工的生活质量尤其重要。
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所以,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员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他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但是,仅仅保证公平是不够的。要想有激励效果,还要提高薪酬水平。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形成对外竞争优势,员工会有优越感,认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要想使薪酬系统具有激励性,薪酬系统必须与员工绩效结合起来。绩效薪酬可以把公司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员工为自己目标奋斗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可以达到一种“双赢”的目的。绩效薪酬实施过程中注意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绩效薪酬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三)建立内部竞争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与西方企业相比,最大的差异是经过长期的行政管理运行模式,在企业内部养成了依赖性和求稳怕变的心理,针对这样的心理和实际状态,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建立公正、公平的竞聘上岗机制和员工考核机制,通过职位分析与描述定岗定员,根据考核调整员工的岗位和职责,取消“干部任命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以便为有能力的人提供良好的就职和发展机会。
以江铃集团为例,从2000年开始引入合同制工人,并规定,合同制员工工作满一年后,只要工作业绩突出,即可与江铃固定职工同水平竞争,享受同等的加薪、奖励待遇。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留住优秀的合同制工人,而且对固定工人冲击很大,使那些平时吊儿郎当的固定工渐渐失去了市场。一些企业还创造了动态转换、职位投标、星级评定等灵活的竞争机制,这是向完全市场化选聘和淘汰机制迈出的第一步。一些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不得不进行企业重组和人员精简,使一些富余员工下岗。虽然这种转变是出于被动的原因,但结果也是打破了企业多年的稳稳当当、有福同享的状态,对于那些能够留下的员工是很大的触动,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使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结果也说明了竞争机制对于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性。目前国有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打破内部的僵化稳定状态,通过内部职位的模拟市场化竞争,将自由竞争市场上企业感受到的压力传输给企业员工,通过正负强化激发员工潜力。
参考文献
[1]董伯愈。从中国企业文化特点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师2000,(6)
[2]冯亚明。高新技术人才激励模型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