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21: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

第一篇: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

贴近生活,弘扬个性

—小学生习作之我见

双堡小学

何学东

在批阅小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很空洞,像记流水账,内容不具体,说空话、口水话、套话,缺乏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把握指导方法,学生缺乏习作素材,无内容可写所致。学生不会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如何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呢?又如何把作文叙述得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贴近生活,广泛阅读

1、努力营造环境,给学生创造习作的基本素材。在校园内,可组织学生布置教室,设计学习园地,筹划班队活动,参加节日活动,群体竞赛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在校外,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春游、野炊、扫墓、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在校内外活动中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阔视野,加深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就可以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日记来记录生活,表达生活感受,为习作积累素材。

2、多阅读课外书是习作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想,总结别人的写作技巧。我们还应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和为考试而写作的功利化的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阅读有关课文的小资料、童话故事、名人名言、科普读物、儿童诗歌等等,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开阔思路。

二、积累词汇,言必达意

作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真实,才能使人感动。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必须要准确、实在、恰如其分。学生习作在有了材料和好的立意的情况下,拿起笔来往往喜欢滥用华丽的词藻、激昂的语句,恰恰适得其反,文章就表现出华而不实。要解决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出现的这一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有记录好词语的习惯,培养造句的能力和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可以从熟记名言警句、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造句写片断等多方面进行训练,要求把积累的词语、佳句灵活地运用,能写出通顺、连贯、具体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从而达到具体、生动、形象的写作效果。

三、认真审题,确定中心

审题与确定中心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的关键。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确定这篇文章的中心。

1、这篇文章写的是谁?

2、赞扬什么品质?

3、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培养审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训练学生给课文的段落加小标题的办法,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用加以下几个小标题来进行分析,确定中心:

1、前进受阻;

2、坚决请战;

3、冲向暗堡;

4、英勇献身;

5、战斗胜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审题、确定中心的能力。

四、紧扣中心,组织材料

平时学生搜集、积累的作文素材是很多的,要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归类的作文素材便于习作运用时选择,否则学生容易生搬硬套、东拉西扯,使文章中心不明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启发学生按作文题目的要求,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从积累的作文素材中筛选真实、新颖、有意义的材料,有计划地安排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学生具备了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习作就能达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初稿完成,注重修改

学生习作,在初稿完成以后,常常表现出完事、满足、喜悦等心理,以为这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至于文章是否达到了习作要求,存在什么不足,是否还要修改,怎样修改,自己心中无数。往往忽略了作文中最重要的过程-修改。作文过程是反映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两方面都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完整,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表现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要使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对照习作要求进行检查,做到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己修改的能力。启发学生认真逐句、逐段阅读习作,从读中发现问题。如,文中的标点符号对不对,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是否写跑题。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文章符合习作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改”的能力和习惯,克服传统作文中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

六、弘扬个性,激发兴趣

1、提倡写作语言的个性化。所谓“个性”是体现了学生个体独特的观察、思考和创造,是习作的基础。提倡小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化,就是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有位学生写学洗碗时奶奶一直在旁边观察,他对奶奶说:“奶奶,奶奶,你不要看了,我自己慢慢洗,肯定能洗干净的。我不太会洗,你在这儿看让我多不好意思啊!”此处的个性化语言使表达更显得真实和诚恳。

2、用喜欢的方式写喜爱的内容。学生作文就是还学生的自主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写作,让学生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比如:带学生去春游,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后确定了自己写作的话题和角度。有的学生写记叙文《记一次春游》、《一次有意义的春游》、《春游趣事》,有的写抒情的文章《美丽的春天》、《祖国好,家乡美》,有的写诗歌《春之歌》等。所写作文不拘一格,新颖独特。

总之,教学作文就要解放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把想象和自由发挥的乐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感而发,随情而抒,不拘一格,不论章法,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精神产品”。

第二篇: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之我见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之我见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马家桥小学:赵剑飞

【摘要】语文教师在学生习作评价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多数情况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对小学生习作评价方法有了自己认识见解:即要改变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运用习作成长记录袋的多元化评价,让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在学生交流展示习作的活动中进行多元评价,从而使习作评价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评价方法 主体多元 成长记录 交流展示 正文: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师的难题,特别是习作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而不见成效,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这样的: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们只关注成绩,忽视对评价作文中过程 “亮点”,更不会体验分享教师作文评价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要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达到想写、会写、写好的地步,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参加贵阳市《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育多元化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课题中,专门对小学习作多元化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一些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现着笔与大家交流,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一份喜悦。同时让他们在回望中对未来的习作之旅更多了一份热情与期盼。在习作作品收集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评出“最佳习作作品收集明星”,给予学生表彰奖励,如一本故事书等,提高积极性。

2、好词佳句经典诗文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重积累,并把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经典诗文分类制作成卡片形式存入档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涉猎各类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做人、作文的品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检查评比活动,评出“最佳好词佳句收集能手”“ 好词佳句最佳朗读明星”“ 好词佳句最佳阅读明星”等,用发喜报的形式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积累兴趣,为习作积累素材。

3、获得表扬及获得奖项作品。把自己得到表扬和获得奖项及发表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作品封面附上自己所获证书,发表的作品,把刊物或报纸收集起来,整理存档,记录下自己习作成长之旅,以鼓励自己不断进取。到学期结束时,根据学生习作获得奖项多少评出“习作小明星”,给予表彰、表扬。

三、在学生交流展示习作的活动中进行评价

孩子是在表扬中得到呵护成长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展示的优点,得到大家的赞扬。如果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活动平台,让他们去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开掘,学生的习作潜能就会开发。

1.欣赏。

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教师在学生互改习作中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去发现、去捕捉一些典型的例子去大加赞赏。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小组推荐,选择写得好的作文,或全篇或片段,进行朗读分析,让同学们欣赏。

第三篇:习作教学之我见

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之我见

宁强大安小学 张晓霞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在习作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以前大有不同,堪称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餐”与“点心”,一正一辅,互为补充

教材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8道习作“正餐”,依次为: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一个熟悉的人;写一幅选的或者画的秋天的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一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编一个童话故事;自由习作。除“正餐”外,教材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同时,“小练笔”与习作“正餐”也有密切的联系,在日积月累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贵在平时。如果仅仅依靠数得清的几次习作训练,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的习作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这一点上,“小练笔”是一个积极的有益的革新。

二、荤素搭配,花色繁多,营养全面

前些年,作文教学比较讲究限定体裁和题材。新课改的来临,给作文教学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吹走了许多禁锢和限定,也吹走了许多的抱怨和无奈。作文,重新开始恢复了自由身,并且日益活跃,越来越体现出它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从教材的8项习作训练中,就不难看出:作文教学的脸正悄悄地在改变。

(一)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

8项习作训练,涵盖了写人、事、物、活动、地方、童话等多项练习,打破了许多旧教材三年级侧重写物、四年级侧重写事、五年级侧重写人的逐级排列的顺序。而且,作文的内容与同组中的课文有关联,使得同组中的课文都成了优秀的范例;作文的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联。

(二)形式上,从呆板走向灵活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了、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他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五》这样的习作训练,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你讲我听、你指导我写的僵化局面,打破了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使习作成为一种综合性活动,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同样的,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单单是作文技巧。

(三)评价上,从一元走向多元

作文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学生写,老师批的传统格局还有很大市场。教材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把习作的实际读者,从老师扩展到学生,再扩展到父母,甚至延伸到其他人。交流的方式除了读给别人听,请别人提意见修改,还有装订成习作集或者把作品展示在教室里等。学生写作文,除了要表达内心的感受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动机是获得别人的赞同。教材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和享受成功的需要,自然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三、就地取材,自助用餐,形式自由

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三年级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或是从课文中生发出去,或是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与相应的季节等相关事物相结合,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大餐”,学生自然爱吃。至于“吃”的方式,也留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写一个吸引你的地方,可以写与众不同的,也可以和别人写同一个地方;可以 写曾经去过的地方,也可以写没去过但很想去的地方。《语文园地八》中的习作训练,更为开放,不规定内容和范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没有丝毫的学习负担,因为供选择的路多了,自然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了这道“大餐”,的确是学生的大幸,但如何用好这道“大餐”,让它发挥最佳的功效,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了。

(一)加足“作料”

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读和写的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但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如,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既然是小练笔,便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自由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等。不过,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做好预设。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会。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习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在加强多写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语言的积累。教材中多处出现读读背背抄抄优美句段的练习,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多读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二)吊足“胃口”

没有好的“胃口”,纵然是山珍海味也是枉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作文的起步阶段,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许多小手。所以,我认为: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显示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4 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化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自己小时候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模仿意识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需要处理的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殊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信任是相互的。教师的才华和责任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更应该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作文的潜能。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第四篇: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之我见

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很多教师认为:农村位置偏僻,缺乏城市热闹的人文地理环境,接触的新鲜事物少,所以农村的孩子视野小,见识少,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城里孩子的精彩,有创意。我认为,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习作指导上方法得当,农村孩子一样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在十六年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有以下几点切身体会。一、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当前,农村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敷衍了事,只图交差。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从以下三方面去抓,比较容易收到效果。

1、以教材为本,激发写作兴趣

教材里的文章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们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结合教材有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抓住大榕树的大、美等特点,通过真挚的感情、华丽的词句描绘,让读者多么想去亲眼目睹“鸟的天堂”的神奇啊。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去观察:我们农村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你能不能选一处,抓住它的主要特点,把它的美写出来,让大家也想去看看。有了动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真的去细心留心家乡各个美丽的景点,把家乡最美的一幅幅画展示出来给大家。

2、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写作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来源于自身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农村小学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的见识确实少了一些,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事物,抓住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素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兴趣。在一次习作课中,我组织了一个“小记者采访”活动,在课堂上我要

求每个小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老师。我把采访要求讲了,就让学生向我发问。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我一一热心地作了解答。活动结束后,我没有要学生马上写作文,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采访校长,把采访的过程写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很感兴趣,所以积极性很高,那次的采访稿都写得不错。除此之外,我常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游览美景、做好事、到田地里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等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纠正方言,教会说话

很多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语言不规范,与标准的普通话不相吻合,语无伦次,错字、别字百出,语病、句病连篇,这些都是教师头痛的作文问题。为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纠正方言,教会说话,确实是迫不及待。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从这些途径入手:提倡说普通话,书面语言常挂口中,摒弃方言,以规范其语言表达;教师课堂语言要简洁规范,注重学生课堂语言的完整性,以免说三漏四;多读范文、多背诵妙句佳词,培养语感;课堂多让学生多练口头作文,及时纠正方言语病;学生勤于练笔,多写日记、周记。

三、多渠道练习写作,帮助积累素材

1、丰富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写作也一样,只有阅读过大量的课外优秀文章,学生才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写起文章来才会才思如泉涌。因此,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他们到图书馆去借来读,我还在班级上设立了一个读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如果在网上或报上看到什么好文章,我也会带到班上与同学们共享。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有的学生在半路上捡到一张旧报纸也会津津有味地看半天。

2、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对我们说他们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有一种“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的远见认识,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累素材。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课文,积累课本中的题材,还要联想课文与生活中的人或事物,甚至让学生想象、推理可能有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

养成一遇到、或看到好玩的、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就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文章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各种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脑、动口、动手、动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

3、严要求,多表扬

每次习作,一定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严要求,是从反面刺激学生多写。多表扬是从正面鼓励学生,哪怕有一点突破,或会用几个学过的优美词语、句子,或者引用恰当,或者开了个好头,结了个好尾。

4、抓住偶发事件,即兴作文

我也常常让学生即兴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巧妙灵活地把握学生间、课堂上等偶发事件,引导学生将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作文。有一次,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我发现黑板没擦,我一言不发地站着,学生们不知道我怎么了,我指了指黑板,他们才恍然大悟。有一个小个子男同学上来擦黑板。他由于个子小,要跳起来才能擦到,他的动作诙谐有趣,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灵机一动,要求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在这次习作中,有许多平时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写得很精彩,他们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都描写得很到位。同学之间相互争吵,找我告状,我什么都没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暖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一行字,要同学自己处理。然后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下来。类似的作文写多了,学生习作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四、指导学生修改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常常鼓励学生在多写的同时多修改,养成自觉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我在指导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突破关键,掌握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我就从一个实例的训练中掌握方法规律,围绕文章主题,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修改同桌的作文,让他们体会到怎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农村的孩子也很聪明,如果能常抓不懈,他们也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第五篇: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的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打造习作的兴趣链,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

一、从日记入手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习作中去,要从日记入手。

1、首先把自己的生活纳入习作视野,写自己的学习与玩乐,写自己的哭与笑。其次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对自我的每一次新发现,都将为习作拓展一片天空:如对自己内心的新发现:有烦恼、有快乐,有缺点、有特长,有答案、有新疑惑等等。学生对自我的每一次新认识,就是一次新的超越,就会迎来一段新的成长。时刻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造自我,是每个人永恒的主题,也是写不尽的话题,把这些写进日记中,表达真实鲜活的感情。教师不可把学生日记当作习作一样来要求,一定要还日记的本来面目:只为记录发生的事情,不为写成文章;只为渲泄情感,不为表达“主题”;只为记事传情,不为字斟句酌等等,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逐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习作写什么”的问题。纠正对待日记的传统做法,切忌以“检查”的名义了解学生日记,更要避免对学生日记“字斟句酌”式的批阅,而应重在以欣赏的眼光加强对学生日记所录内容的引导,努力使其更宽泛、更丰富、更有童趣,建立起“生活材料仓库”,为学生积累习作内容作准备、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作铺垫。

2、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

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习作的难度。

二、打造习作的兴趣链

1、命题激趣。新颖有趣的命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并具有自由拓展空间的题目以引导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写小动物,命题为《我喜欢的──(写小动物)》《小狗汪汪》《小猫咪咪》《好讨人喜欢的──(写小动物)》,如写人物,我就命题为《我最喜欢的──》《------的老师》《------的小伙伴》(写人物),如写玩具,我就命题为《我心爱的玩具》《好„„》《哇!多——》这样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出发,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乐写,就能写出生活的情趣来,写出有趣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来。

2、情境创趣。多元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形象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鲜活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和李白坚教授的前作文理念,比如在作文之前,我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启发学生能动地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然后再对选材、立意、开头、结尾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有话会说。如《拉不开的书》这一篇习作,是记叙观察实验的,要求学生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写下来。我先提出要求:(1)学会观察。要仔细观察实验,听清实验前教师的介绍,看清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时老师或同学们的神情、动作,还要体会自己看实验时的心理变化。(2)列好习作提纲。(3)习作时要注意用词造句。不仅要把自己在实验时诧异、紧张、惊奇、兴奋等神情写具体,还要写好实验前、后老师、同学的动作、语言和神情等。我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看老师做实验,很想知道这两本书到底能不能拉开,教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热烈。然后找两组学生上台表演,这两组同学

都是同学们信得过的,被称之大力士的,他们能亲历到实验之中,有真切的心灵体验。我还引导学生自己给习作自定题目。“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上让他们有看、有听、有说、有演、有小组内的讨论,而后有写,淋漓尽致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在课堂上我听到了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听到了学生真切的内心感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自定的题目有《科学的奥秘》《神奇的书》《有趣的实验》《书的秘密》《科学的实践》等。

3、范文导趣。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作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每当我教到精美课文时,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晏子使楚》我就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写《有趣的比赛》《激烈的讨论会》,要求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读了《桂林山水》我就指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谋篇方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黄河大观》《雪花洞》《美丽的小河》《家乡的早晨》;读了《燕子》我就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外形、动作来描写小动物,学生写了《我家的大公鸡》《我的伙伴小狗汪汪》;读了《小站》我就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描写环境,学生写了《教室》《我的小天地——卧室》《小书房》„„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自然就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

4、竞赛促趣。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习作比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我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评选出两篇佳作,然后再在班内评比,评出一等佳作两篇,由教师我亲自在班上读,二等佳作四篇,由学生自己在班上读,佳作均张贴在教室的“佳作欣赏园”里,一周一次,一月一总结,前五名的学生将得到由班委会名义发放的、有教师我亲手题名的喜报,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

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把喜报拿回家,他自己高兴,家长也高兴,他与家长的对话,他们彼此的动作、神态也为孩子提供了新的素材,这样就实现了学生习作兴趣链的对接,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也是在为其他学生注入习作的兴奋剂。如》有表兄妹的例子。

5、实践凝趣。“人有两件宝,有手又有脑”。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体会到,引导学生在习作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信心的好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习作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当校园小记者,办手抄报;组织学生举行优秀作文讨论会,集体评价作文;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配插图等等,让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动手、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凝聚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6、想象生趣。《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要求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力抓住可以触发想象的每一契机,诱导学生通过描述自己的独特体验而触发丰富的想象。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续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学完《凡卡》后,引导学生写《凡卡醒来之后》,学习《穷人》后,指导学生续写《穷人》。续写《穷人》。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是想象作文训练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写童话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跳好“续写→仿写→创写”三步曲。例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我就指导学生写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学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后,我就指导学生写学了《再次相见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学习了《龟兔赛跑》后,我就指导学生写《龟兔第二次赛跑》《龟兔第三次赛跑》;学习了《群鸟学艺》后,我就指导学生写《小燕子学艺》《小猫学艺》等等„„极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获取童话王国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创作的欲望,习作兴趣的种子就会在童话的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7、词语添趣。“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大力推进、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把这一方法运用到习作教学实践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设计一组词语,让学生把一组毫不相连的词语编写成有一定情节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集体合作,自主习作。比如把“星星、铅笔、狗熊、天花板、小溪”这组词语,编写成小故事,增强学生想象能力。

三、评价多鼓励

1、教师对待学生习作的态度,已经成为左右学生习作兴趣的核心因素。以挑剔的目光放大不足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往往让学生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越写越没意思;后者却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诚于嘉许,乐于称道”,教师的赏识应该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中最重要的加油站。

2、多就原貌,少动刀斧。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实现《新课标》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平视学生,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在对待学生习作上,努力给学生一片舒展自我个性的空间,要坚决反对字斟句酌、刀砍斧凿、体无完肤的修改,尤其要反对训斥和嘲讽。即使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与要求相悖,也应采取“换题目以适应(保留)内容”的办法,尽可能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汁原味,以增强学生表达的信心。

3、从 “作文园地”着手,努力避免让少数学生作文长期“占山为王”现象。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只要符合训练初衷,就要遍插红旗,以资鼓励。同时,还要在引导学生最广泛地开展“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上下功夫,鼓励学生每月制作一期手抄报,将自己积累的作文、周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每小组一周制作一期“作文园地”,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都有机会和兴趣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四、学生间互评互改

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技巧。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唐朝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是最好的证明。学生合作,相互修改作文。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在个人修改完自己的作文后,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从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展开作文的集体修改活动。这一次修改是小组的四名同学一起合作逐篇修改四人的作文。作文修改中,他们一起读彼此的作文,共同商量、讨论修改意见。从中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修改完后,学生们都发现自己的作文比原稿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从而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了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五、隐化目标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非“创作”,要求绝不拔高。从篇幅上讲,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段,凡要求写一两句话的,就绝不要求写几句话;凡要求写一段话的,就绝不作成篇的要求;从表达上讲,绝不能要求学生文笔之美、词藻之丽、立意之高、言论之精辟;培养目标上讲,绝不是为了培养未来作家。对一些困难生还要主动增设平台,减缓坡度,甚至适当降低目标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考试得高分的应试念头,不仅要想得到、说得到,而且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得到。学生没有了沉重的负担感,就会萌生无穷的表达兴趣。

下载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贴近生活,弘扬个性—小学生习作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中高年级习作贴近生活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习作贴近生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自参加课题“小学中高年级习作贴近生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脚踏实地......

    小学生习作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 东方小学余雪如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训练,能较快提高作文能力。但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要遵循课程规律和学......

    激活习作课堂之我见

    激活习作课堂之我见 牛佛镇罗井小学校 王 静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激活习作课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创新习作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生活和写作......

    快乐习作个性表达

    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第九小学语文教师 刘燕 女 30岁汉族 快乐习作 个性表达 学生是个性的群体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思维,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解放学生的手脚,启发他们用心感......

    小学生习作2

    从现在做起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曹老师。是她,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爱家乡,要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中国人。两年过去了,老......

    小学生习作 感恩

    感恩 在六年级小升初的特殊阶段,常常听到周围同学们的抱怨声:累死了,学习真没意思,上学也没意思,真没意思啊„„我也时常向妈妈抱怨:“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真没劲!”妈妈总是说:“......

    写话、习作目标之我见

    浅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占得分值甚大,也可见,写话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我见 ———观摩习作课有感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小学张红 2012年4月23日—4月26日,我有幸倾听了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小学语文专委会举办的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