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矿山信息化规划方案
数字化矿山信息化规划方案
2009年12月
北京中安达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2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特点.................................................................1 总体规划.........................................................................................1
2.1 2.2 2.3 目标...........................................................................................................1 规划原则...................................................................................................2 指导思想...................................................................................................2 总体功能结构.................................................................................3
3.1 一个平台、五个系统..............................................................................3
3.2 MES系统与ERP系统/DCS系统的关系.............................................4 3.2.1 MES系统介绍.....................................................................................4 3.2.2 MES系统与ERP系统、DCS系统的关系......................................5 3.2.3 MES的主要功能.................................................................................5 5 信息支撑平台.................................................................................7 矿井集中监控(DCS)系统..............................................................7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矿井通信子系统......................................................................................8 基于WEB的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9 安全监控子系统....................................................................................10 矿井供电电网监控子系统....................................................................11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11 矿井主排水控制系统............................................................................12 皮带运输监控子系统............................................................................13 其他系统.................................................................................................13 生产执行(MES)系统....................................................................13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生产计划.................................................................................................13 生产调度.................................................................................................14 资源调度.................................................................................................14 人力资源管理........................................................................................14 维护管理.................................................................................................14 文档控制.................................................................................................14 物料管理.................................................................................................15 动力管理.................................................................................................15 安全管理.................................................................................................15
— 2 — 物流管理系统(MS)......................................................................15
7.1 7.2 7.3 7.4 7.5 7.6 物资管理.................................................................................................15 预算管理.................................................................................................16 成本管理.................................................................................................16 财务管理系统........................................................................................16 销售管理.................................................................................................17 运输管理.................................................................................................17 事务管理系统(OS).......................................................................17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8.10 8.11 行政办公.................................................................................................17 人事劳资.................................................................................................17 合同管理.................................................................................................18 企业文化.................................................................................................18 对外宣传.................................................................................................18 项目管理.................................................................................................18 设备管理.................................................................................................18 招投标管理............................................................................................18 文档管理与知识管理............................................................................19 安全与健康管理....................................................................................19 党政工、教育文卫................................................................................19 电子商务系统(EBS).....................................................................19
9.1 企业信息门户........................................................................................19 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20
10.1 10.2 本系统与煤业公司信息化之间的关系...............................................20 本系统与其他生产矿或者二级公司信息化之间的关系...................22
— 3 —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煤炭企业的行业类型属于资源开采型,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是煤炭行业的主体。与其他行业不同,煤炭行业具有行业自身所独有的特殊性:
(1)源赋存条件的先天性。自然资源是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煤炭企业的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主要由煤田的煤炭种类、煤质成分等自然因素所决定。
(2)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与资源赋存条件相关,煤炭企业的综合成本中,煤层地质情况、企业地理位置、井下灾害程度等都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不像其他行业有较强的可控制性
(3)物流的不连续性。煤炭生产是连续的,但煤炭企业的物流是不连续的,材料消耗与产品不是形态上连续转化,因为有开拓掘进等采煤准备阶段,材料与产品也不具备简单的数量对应关系。
(4)销售方式的计划性。煤炭销售主要是由国家有关部委主持年度订货会,并提出价格指导意见,供需双方一般是年度订货、合同销售、分期发运,高度灵活的市场销售机制并不十分突出。
(5)管理的复杂性。煤炭企业生产条件复杂,作业现场条件差,矿井自然灾害多,生产平衡、安全控制难度大,安全管控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6)产业机构的多元性。大型煤炭企业多发展成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集团型企业,非煤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在煤炭企业已占相当比重。
(7)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传统性。煤炭行业是传统的基础产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制度等方面带有更多的计划经济特点。
(8)企业生存的周期性。所有煤炭企业都有建矿、生产、衰老、关闭的生产周期,信息化建设不能改变客观规律,而应顺应这个规律去设计和展开。
另外,煤炭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信息化建设方面欠账比较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人员缺乏;软件企业较少深入地介入这一领域,缺乏成熟的高可用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总体规划
2.1 目标
用3年时间,建成包括基础信息支撑平台、集中监控系统、生产执行系统、物流管理系统、事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在内的”一个平台五大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产量、增强安全、降低成本、提升管理,增强整体竞争力。
(1)基础信息支撑平台。构建整个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运行平台。提供稳定、高速、安全、随时可用的信息流通平台。
(2)矿井集中监控系统(DCS)。将井下、地面相关生产设备、设施统一监控,各种信息相互验证,保证信息准确性,保证安全、高效。
(3)生产执行系统(MES)。在集中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的安全、高产、高效。通过生产调度系统,将物料供应、设备管理、人员与班组能力管理、生产成本核算等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敏捷生产。
(4)物流管理系统。包括销售、财务结算、物资采购与供应等经营管理子系统。(5)事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人事管理、文档管理、安全与健康管理、党政工、教育文卫、员工培训、办公费用、差旅等子系统。(6)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对外门户、与供应商往来、与客户往来等子系统。
2.2 规划原则
坚持“实用、可靠、先进、经济、开放”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
根据企业信息化规划,以能够满足现在和今后5-10年的功能需要为考察的重点,不仅仅片面追求“最好的”软硬件、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功能的强大性。信息技术是飞速发展的,即使选择现在认为“最好的”软件,也无法确保今后的状况。
(2)成熟性原则
选择成熟的、流行的技术,不盲目追求先进、高成本的信息技术,确保信息化的成功率。
(3)适当的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有助于系统的开发、集成和整合,完全封闭的系统不宜采用。但过度的开放不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还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开放性适当即可。
(4)可升级性和服务性
信息技术转移成本很高。需要选择发展前景看好、能够持续进行系统升级并提供良好服务与支持的软硬件。
(5)性能价格比
构成信息技术的成本由以下方面构成:系统价格、实施成本、系统修改成本、接口成本、推迟实施的成本、升级成本、维护成本。因此,综合考虑性能价格比最大时,“价格”指的成本,而不仅仅是系统价格。
2.3 指导思想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效益驱动”。
(1)总体规划。从整体架构上,系统、完整地考虑整体信息化的需求,将整体分割成若干子系统。兼顾现状与未来发展,兼顾实用性和先进性。(2)分步实施。综合考虑资金、人员、时间等因素,逐步、分步地实施。
(3)急用先行。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4)效益驱动。注重投入产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总体功能结构
3.1 一个平台、五个系统
煤矿信息化内容包括“一个平台、五个系统”:
(1)基础信息平台。构建整个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运行平台。提供稳定、高速、安全、随时可用的信息流通平台。
(2)矿井集中监控系统(DCS)。将井下、地面相关生产设备、设施统一监控,各种信息相互验证,保证信息准确性,保证安全、高效。
(3)生产执行系统(MES)。在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的安全、高产、高效。通过生产调度系统,将物料供应、设备管理、人员与班组能力管理、生产成本核算等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敏捷生产。
(4)物流管理系统。包括销售、财务结算、物资采购与供应等经营管理子系统。(5)事务管理系统。包括行政办公、人事劳资、企业文化、对外宣传、项目管理、文档管理、安全与健康管理、党政工、教育文卫等子系统。
(6)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对外门户、与供应商往来、与客户往来等子系统。
电子商务客户门户供应商门户员工门户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处理系统知识文档管理公文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招投标管理物流管理系统销售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系统物资管理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资源调度文档控制安全管理动力管理维护管理矿井集中监控系统DCS矿井通信网络视频井下人员定位跟踪安全监控矿井主排水控制矿井供电网监控其他监控系统皮带运输监控信息支撑平台
整个系统以生产执行系统(MES)为核心,强调产量与安全的平衡。以生产调度为中心,向上拉动销售与采购,向下指导设备运行与监控;财务预算、成本与核算,衡量生产系统的绩效。
3.2 MES系统与ERP系统/DCS系统的关系
3.2.1 MES系统介绍
MES全称生产执行系统(Manufacture Execute System)。是来源于制造业的一个管理信息化概念。顾名思义,MES系统辅助工厂贯彻和执行生产计划。
魏矿的核心业务是采掘煤炭:将生产作业计划贯彻执行,根据井下各种状况,产生各种调度指令,采掘出来煤矿。
3.2.2 MES系统与ERP系统、DCS系统的关系
首先,ERP系统并不适合于煤炭采掘企业。ERP系统的概念来源于制造企业,关键在于订单拉动生产,全面配置资源,使得高效生产、成本最低。特别适合于复杂的离散生产作业,通过物料编码(POM)系统,将订单分解成若干个零件,进行采购或生产计划。但是,煤炭采掘完全不同于离散制造,不存在订单分解问题;也不同于流程制造业的配方分解。这样,整个ERP系统的强项就发挥不出来。
其次,DCS系统也不能解决煤炭企业生产的问题。DCS系统全称离散控制系统(Distrubition Control System)。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将各种单独的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进行控制。例如电厂的总控。DCS系统的缺陷是仅仅将各种设备的控制集成在一起,与生产作业计划本身缺乏联系。需要人工来将生产作业计划分解成调控指令,在DCS系统中实现控制作业。
对于魏矿这样的煤炭采掘企业,显然,ERP不能解决生产执行的问题,DCS也不能解决生产执行的问题。MES系统是合适的选择。
MES在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DCS)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那么,MES依靠哪些技术、模块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与经营管理、控制系统如何实现协作呢?
3.2.3 MES的主要功能
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MES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企业的连续信息流。它包含了许多功能模块。通过实践,MESA(MES国际联合会)归纳了十一个主要的MES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后来又添加了第十二个功能模块:物料管理功能。
这些功能模块来源于制造企业。有很多模块对于煤炭采掘企业并不适用。因此,我们提出,对于煤炭采掘企业来说,MES系统应该包括如下主要功能模块:
(1)作业详细调度(2)资源分配与状态管理(3)过程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5)维护管理(6)文档控制
(7)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8)物料管理
(9)动力管理(特色模块)(10)安全管理(特色模块)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增加了2个模块:动力管理、安全管理。动力管理主要是管理井下供电、抽水与供水、井下通风等。相比离散制造企业,煤炭采掘的动力供应是主要的能力制约条件。安全管理模块管理正常生产的安全制约条件,例如瓦斯与通风、一氧化碳、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等。
通过上述这些模块有效协作,MES在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在MES上层,则是高层管理计划系统,包括ERP、MRP II。
从时间因素分析,在MES之上的计划系统考虑的问题域是中长期的生产计划(时间因子=100倍),执行层系统MES处理的问题域是近期生产任务的协调安排问题(时间因子=10倍),控制层系统则必须实时地接收作业指令,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因子=1倍)。它们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实现企业的连续信息流。
在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进行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的优化等工作。下图描述了MES在企业中的数据流图。
图MES在企业中数据流图
控制与信息反馈流程以及MES与ERP、设备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图中,计划与控制指令自上而下越来越详细与具体,而由分布在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自下而上经过层层汇总,数据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在信息交互的具体内容方面,MES向上层提交周期盘点次数、生产能力、材料消耗、劳动力和生产线运行性能、在制品(WIP)存放位置和状态、实际定单执行等涉及生
产运行的数据;向底层控制系统发布生产指令控制及有关的生产线运行的各种参数等。下图描述了MES与计划层和控制层的信息交互关系。
图MES与计划层及控制层信息交互 信息支撑平台
信息支撑平台的基本建设目标是为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2)(3)(4)覆盖整个矿区的千兆光纤骨干网络,提供千兆以太网、xDSL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
负载动态均衡的因特网接入;
建立数据中心系统和集团公司、矿厂两级网络管理体系,实现全网分级分布式管理;
综合使用备份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等建立完备的安全防范及管理体系。矿井集中监控(DCS)系统
系统包括调度管理、安全生产监测、煤流控制系统、变电所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排矸系统、压风系统、主扇风系统等各类子系统。主要完成:
生产过程中的实施组织、协调平衡、意外处置、调度指挥和统计分析,理顺生产技术指标、工业参数、操作规程,以落实生产经营计划并形成日报、月报汇总。
对矿上各种监控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通过Web发布,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通过自己的工作站浏览所需的信息,从而为领导的宏观指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总体调度。
采集电力监控系统的数据并根据实际需要形成实时模拟画面、实时监测信息报表、跟踪曲线、历史曲线、报警信息等。
煤流生产系统的实时控制、保护和故障闭锁。
通过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通用接口,把现场总线信号与PC机的某些通用开发平台和应用软件平台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连接传递关系。
下面介绍主要系统的功能。
5.1 矿井通信子系统一个现代化的矿井,其通信系统必须做到行政、调度通信相互补充,有线、无线通信手段相配套,以应急通信作保证,这样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通信网才既能保证煤炭生产、安全、经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又能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才能为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打下基础。所以,新的煤矿通信网将是集安全性、管理性、扩展性、生存性于一身的网络。没有这样一个网络支撑,通信很难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很难适应煤矿发展的需要。
除了行政通信系统、洗煤调度通信系统之外,与生产相关的有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个人应急通信系统等。
(1)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煤炭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面,它是行政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部分,因为煤矿生产规程中规定,在地面如绞车房、中央变电站等重点部位要安装行政、生产两套通信设备,保证在一个系统出现故障,另一个系统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在井下,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则是主要的通信手段,井下各生产环节的信息主要通过该系统来传递。对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要求主要是运行可靠。
(2)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计算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配套的系统种类较多,传输信号制式各异。系统内的各种信息要及时地传递到矿井主调度室,同时部分信息要进入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供有关部门掌握,所以要求生产调度通信系统要有各种可扩展的接口,能够与各系统联网。
(3)井下无线通信系统
作为生产管理人员、电机车司机、皮带维护工和其它流动人员的主要通信手段,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保证了这些人员能够与生产调度室及时取得联系。它具有安装快捷,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局部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系统能与矿井行政、生产通信系统实现组网,特别是当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为井下提供能及时与地面联系的工具,对抢险的组织非常有帮助。
(4)个人应急通信系统
有代表的产品包括井下人员跟踪系统、紧急通信系统(井下BP机)等,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管理人员、矿山救护队、井筒抢修、斜井人车等流动性大以及工作性质较重要的个人使用,尤其适用于井下事故的抢险,是煤矿通信系统应该必备的辅助通信手段。
5.2 基于WEB的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
目前,煤矿井下作业因为远离地面,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所以容易发生事故。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而且能及时发现事故苗子,防患于未然,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有关的第一手图像资料。因此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现代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一些煤矿使用的视频监控系统都是早期的模拟监控,性能和稳定性不高。现在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TCP/IP协议的IP网的应用得到广泛普及。高速宽带主干网的建成和各地区高速接入系统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基于IP技术的各种视频通信应用,如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所以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引入现代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是一种趋势。
根据这种现场条件,建议采用基于IP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获得较好的网络视频传输。在外部环境上,在全局各矿构建一个以光
纤为传输媒介的千兆以太局域网,可以实现语音和视频的快速传输,这为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视频监控的图像在本矿的局域网上传输,这样矿领导、调度室、安检科等在办公室里就可随时通过电脑了解现场的工作和设备运行情况。
5.3 安全监控子系统
监控井下主要的参数,包括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主要风门开关和主通风机、主要设备开停状态等。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整个网络的远端数据采集点,除对本矿井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主要风门开关和主通风机、主要设备开停状态等状况进行监测监控外,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向市级、集团公司网络中心传送监管数据。
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采掘工作图的矢量化,直观准确显示传感器及各种设备的位置和监测数据,瓦斯通风等状况数据一目了然。
采用TCP/IP通信协议,使用FTP或Socket数据包方式统一传输数据格式,实现与网络中心的数据传输并联网运行。
5.4 矿井供电电网监控子系统
煤矿井下供电电网监控系统主要监测井下变电所高压配电开关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真空断路器的开合状态,通过地面计算机控制各配电开关的分合。地面遥控井下变电所高压配电开关复位、合闸、分闸,变电所无人值守,提高井下用电的科学管理化、控制自动化水平。
5.5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
出入口监控: 利用虹膜识别技术,识别出入矿井的职工,通过人员出入信息记录,进行考勤和安全管理。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井下和隧道作业。标签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5.6 矿井主排水控制系统
煤矿井下都有涌水,涌水到一定程度需要用水泵排走。目前排水系统仍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水泵的开停及选择切换均由人工完成,还做不到根据水位或其它参数自动开停水泵,严重影响井下主排水泵房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应该做到自动检测水仓水位和其它参数,控制水泵轮流工作与适时启动备用泵,合理调度多台水泵运行。通过触摸屏以图形、图像、数据、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实时地反映系统工作状态以及水仓水位、电机工作电流、电机温度、轴承温度、排水管流量等参数,并通过通讯模块与综合监测监控主机实现数据交换。
5.7 皮带运输监控子系统
煤矿胶带机集控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矿井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施集中监控,实现系统的综合保护和集中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集控系统与调度电话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调度、监视网络,对整个系统遥测、遥信、遥控。系统完成后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率,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控制设备、通讯模块、打滑、堆料、超温、烟雾、纵撕、灭尘、速度、跑偏、煤位等保护,达到皮带机集中控制与监测系统的要求。
5.8 其他系统
根据需要,还有排矸系统、压风系统、主扇风系统等子系统。这些系统控制井下生产作业中的排矸、压风、风量等系统。生产执行(MES)系统
6.1 生产计划
根据经营计划和生产能力制定年生产计划,分解为月度、周、班生产计划,根据计划下达生产任务,并协调资源配置,保证生产。
6.2 生产调度
建立在矿井集中控制系统(DCS)之上的生产调度是生产执行系统的核心。煤矿生产涉及到众多因素,例如井下通风、运输、供电、排水、设备运行等。进行调度决策的时候,必须实时根据DCS系统提供的参数来下达操作指令,进而影响部分因素,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
生产调度系统严重依赖其他系统提供的数据,例如DCS系统的数据、人员能力、设备能力等参数。生产系统相应产生对于其他系统的操作指令,例如操作设备、人员排班、设备保养等。
对于采掘这样的连续生产过程,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对于事后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6.3 资源调度
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运行,生产所需要的物资、设备、作业队、水电动力要保障供应,本系统向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等系统提出需用计划,由后勤保障系统提供资源的提供。
6.4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人员劳动能力。进行排班。并依据排班进行人工成本分摊。
备注:有关人事管理,例如档案、合同、福利保险、调动、考核等,部分功能在事务管理系统里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
6.5 维护管理
生产能力依赖于关键设备的能力。根据产出状况与DCS系统监测数据,根据生产的忙闲状况,和设备本身性能和养护需求,设定维护计划。
记录维护状况,进行维护知识的管理。以主动维护代替被动维修。
备注:有关设备的采购、折旧等事宜,在物流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实现。
6.6 文档控制
文档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巷道设计图、工艺图等设计图纸的管理控制。另外包括派工单、调度单等管理指令单据的管理。
备注:非生产系统的文档管理在事务管理的相应系统实现。
6.7 物料管理
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辅料。由于作业空间的限制和运输距离的限制,如何保证辅料足够不影响窝工,同时保证辅料不占用过多空间,就成为一对矛盾。
根据生产的进度,可以提前预测辅料的消耗,提前计划。
备注:物料的采购以及供应商的管理、成本结算等功能在物流管理系统相关系统实现。
6.8 动力管理
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动力,包括水泵、供电、排风、提升机、运输机等。备注:与DCS系统集成在一起。对于动力的成本结算在财务系统实现。
6.9 安全管理
通过生产现场监控系统反映上来的动态数据,及时掌握生产安全信息,如瓦斯含量、排风设备运行情况等。通过系统实现:
1.安全预警,当现场监测的数据超出设置范围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示,并启动相应的安全预案,由值班人员决定采取措施;
2.安全记录,记录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问题,并跟踪问题,及时解决,注明结果。
3.安全统计报表,系统自动生成安全月报、年报,帮助分析安全隐患,排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正常进行。物流管理系统(MS)物流管理系统偏重于最终产品的销售、对于物资、动力、设备的采购等,以及对于经营过程的财务核算。
7.1 物资管理
顺畅的物资供应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必不可少要素,通过计算机管理物资的库存、采购、验收、领用、质检、盘点、预测与计划、采购资金调度等。并进行相应的财务结算。
根据系统产生的数据,来进行智能化分析,辅助经营决策。以达到降低消耗、降低采购价格、保证物料质量等目的。
7.2 预算管理
协助实现企业经营的全面预算。根据历年数据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包括工作量、销售收入、利润、生产成本、其他费用等的全面预算。除了年度预算之外,还可以细化到月度、周、班组预算。
通过预算系统与财务核算(成本与费用)系统,对比实际执行状况,最终实现预算到人、责任到人、奖励到人,达到增产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依据。
7.3 成本管理
作为不同于财务系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属于管理会计范畴。按照管理者的要求,确定核算对象(如基层班组),收集核算对象的物料消耗情况,归集成本费用,分摊间接成本,可以使管理者及时动态的掌握核算对象的成本信息,以便监控成本、辅助决策。
通过系统完成以下业务:
1.动态成本信息采集和归集,可以通过基层成本核算员记录发生成本,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从物资、人力、设备等系统直接获取消耗信息,记入核算对象成本;
2.间接成本分摊,将待摊成本按照一定规则分摊到核算对象上; 3.内部劳务结算。
通过以上成本信息,管理者可以实现: 1.动态成本跟踪:
2.现有成本与历史成本对比分析 3.成本与预算对比分析 4.各核算对象之间成本对比分析 5.单位成本与销售单价之间的对比分析
7.4 财务管理系统
对整个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子系统: 总帐 固定资产 财务报表 应收应付 成本核算
7.5 销售管理
处理煤炭产品销售的业务,包括:(1)客户关系管理;
(2)销售产品管理,包括产品价格、产品属性、产品存货情况等的管理;(3)订单管理,各类产品订货情况管理;
(4)销售过程的发货、应收帐款、发票、回款等的业务处理;(5)销售结算。根据销售制度,在销售公司和魏矿之间进行结算。(6)发布市场最新信息;
(7)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后台支持,实现跨地域、跨国家的互联网商务。
7.6 运输管理
管理运输能力(运输车辆)。根据运输能力和客户需求、销售订单,确定运输方案并执行运输。
备注:运输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比较复杂的系统。事务管理系统(OS)所谓事务管理,管理的是国有企业的机关单位、民营企业的”白领”的工作。这部分工作与生产经营直接关系不大,但是属于企业经营中必需的职能,例如行政办公、人事劳资、企业文化、对外宣传、项目管理、文档管理、安全与健康管理、党政工、教育文卫等。
8.1 行政办公
煤炭行业长期是国家垄断性经营行业。带有明显的国有企业性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体制,使得行政效率不高。
通过行政办公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行政办公效率,而且降低行政办公费用。主要包括:公文管理、工作流管理、费用开支控制、知识文档管理、车辆管理、会议与借贷管理等。
8.2 人事劳资
管理员工有关人事劳资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基本人事资料、人事合同、干部、人员调动、福利、保险、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考勤、考评、能力、薪酬、培训与教育、请假与差旅等。
8.3 合同管理
进行合同的审批、合同的台帐、合同执行跟踪的管理,管理合同的基本信息及合同文档,并由系统自动提醒合同管理者进行合同执行的跟踪。提供与客户关系、项目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接口,方便信息的共享查询。
8.4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宣传方面,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身是宣传的重要渠道,内部网站可以对所有人公开。另外,网络也可以促进消息的传递,促进上下沟通。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传递对象、传递量大大增加。
8.5 对外宣传
互联网正在成为对外宣传的中心舞台。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宣传资料的管理,以及借助互联网宣传通道来进行对外宣传。
8.6 项目管理
企业里面有众多独立的项目,需要管理起来。例如基建项目、破产项目、新建矿井、新的规划等。
项目管理是一门成熟的科学,项目管理有3大要素、9大知识领域。管理项目的立项、进度、人员、文档、开支、风险等多个方面。
8.7 设备管理
管理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与保养、调拨、报废、改造、日常检查、校样等作业。建立设备台帐,掌握设备的分布情况。最终保证设备为生产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
最终目的是以综合成本最低,获得整体设备生产能力的提高。
8.8 招投标管理
煤业公司及下属专业公司都会面向市场进行招投标活动,此系统可以辅助客户在招投标中进行招投标准备,招投标项目的管理,并通过招投标项目的总结,评价积累成功经验。系统同时提供与合同管理、客户管理的数据接口,方便信息的共享查询。
8.9 文档管理与知识管理
企业里面的文档包括技术文档、经营管理文档、行政文件、各种往来等。现在的管理现状是各种文档存放在个人的抽屉、电脑、文件柜和大脑里面。
记录煤业公司的公开资料、文件和其他信息,能通过这些资料的积累,从中发现知识、确认知识、进而运作知识,达到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的目的。
知识库建立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上,该系统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它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资料。该系统解决了公司内部知识共享问题。
通过集中文档管理系统,可以将散乱的文档统一、有序地管理起来。管理文档的创建、更新、获取、分发和价值贡献。
8.10 安全与健康管理
煤炭属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行业,事故多发、职业病多发。而且,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本身职工人数多。因此,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安全考核、健康检查等,成为影响职工满意度和健康的重要方面。
8.11 党政工、教育文卫
辅助管理党政工、教育文卫等方面的工作。电子商务系统(EBS)传统上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对外门户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对客户、对供应商)、集团门户系统等几大类。但是,今天的门户系统已经可以完成所有以上系统的功能。
9.1 企业信息门户
建立煤业公司统一的信息门户,实现在不同权限等级控制下的不同人员的信息共享:
企业内部员工、供应商、客户、公众、上级主管部门都可以进入同一个信息门户,看到他们权限范围内可以看到的信息和使用功能。
对公众发布企业介绍,介绍公司的产品、技术能力,展示企业形象,发布企业信息。
对企业内部员工,公布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新闻,并提供内部员工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可以登陆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功能。
对于企业客户和供应商,门户网站也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身份认证,专门向他们提供企业的招标、技术服务等信息。进一步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奠定基础。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10.1 本系统与煤业公司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系统整体架构基于“数字化矿区的思想”,将生产矿的管理系统和煤业公司管理系统纳入统一的架构综合考虑,结构示意图如下:
电子商务系统办公事务管理煤业公司集团信息管理系统煤业公司经营管理系统魏家地矿经营管理系统大水头矿经营管理系统„„魏家地矿生产执行系统大水头矿生产执行系统„„魏家地矿DCS监控系统大水头矿DCS监控系统„„
在上图中,各生产矿的DCS监控系统和生产执行系统完全独立运行,各矿物流管理系统和煤业公司物流管理系统存在指导关系,而办公事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则完全按照集团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在煤业公司与生产矿之间,通过远程接口的方式,提供数据访问。二级单位和煤业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满足集团统一管理的需要。按照企业信息化的多层模型,在各矿和生产单位的底层监控系统和生产执行系统(MES)将采用完全独立实施的模式,上层的经营管理系统按照“保证独立,兼顾集中”的方式,对
煤业公司和生产矿之间存在的“交集”,将统一建设。在办公事务和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方面将按照集团业务的方式进行统一建设,如下图所示
安全监控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生产经营系统生产执行系统DCS监控系统煤业公司魏家地矿基于煤业公司的办公事务系统基于煤业公司的电子商务系统 煤矿信息系统与煤业公司信息系统接口示意一
煤矿和煤业公司信息系统在子系统之间接口,主要是以物资供应、运销管理、行政办公、安全监控为核心的几个子系统之间,如下图所示:
煤业公司财务管理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行政办公管理销售管理XML(煤矿与总部相关业务接口)财务管理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行政办公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矿
煤矿信息系统与煤业公司信息系统接口示意二
煤业公司的相应系统将与煤矿的对应系统之间直接通过XML方式进行数据访问。
10.2 本系统与其他生产矿或者二级公司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本系统与其他生产矿或者公司之间的接口主要通过煤业公司信息系统来进行交换。各煤矿或者二级单位将请求发送到煤业公司,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后,再转发到其他煤矿或者公司。如下图所示:
簇客户煤业公司上级单位协作单位合作伙伴供应商煤一公司供应公司煤业公司企业信息门户企业门户(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煤二公司销售公司职能管理部门Internet信息平台办公事务平台EAI平台F¡ªORP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平台¡-职工医院水电管理处生产矿生产矿供应公司企业企业门户(信息共门户(信息共享平台)享平台)Inter信息net平台OP供应公司企业企业门户(信息共门户(信息共享平台)享平台)Inter信息net平台OP销售公司销售公司职能管理部门专业生产队E办公事平务平台AI台¡MES系FRª统平台DCS监¡控平台-职能管理部门专业生产队E办公事平务平台AI台¡MES系FRª统平台DCS监¡控平台-
与其他生产矿和公司之间的应用接口示意
采用这种应用接口方式有以下的好处和特点:
(1).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各公司只存储本单位的信息。
(2).通过基于门户的方式,提供了对外的数据访问接口,既有利于上级单位的集中管理,也有利于同级单位之间的数据保密。
(3).提高了系统的反应速度,符合极小通讯量的要求。由于局域网的带宽一般较高,充分满足了企业内部经营生产信息流。而通过广域网只传送上级所关心的数据,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占据带宽的因素,提高了整个煤业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速度。
(4).有利于“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效益驱动”的原则,按照分布实施的原则,将一个生产矿做为一个完整的应用单位,先从一个生产矿开始,逐步推广到全公司。在分布实施过程中,只需考虑各二级单位和煤业公司之间的接口,不必考虑二级单位之间的接口,有利于系统的实施。
第二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案
浅议公司信息化发展框架
张健强 企业管理部
【摘要】结合公司实际,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逐步提高公司信息化发展水平。关键字:信息化
发展目标
信息化评估
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设备,实现以信息为中心的经济结构。
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中发展信息化,使其成为支持企业运行和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工具。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意义:
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实现集约化、精心化管理的平台。从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5.7%,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1%,数据往往能够揭示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一是信息技术正在我们国家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接触越来越广泛,依赖也越来越深入,二是信息对经济的贡献也是越来越大。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适时的发展信息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带动经济发展,支持决策执行的有效媒介。
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是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帮助企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
二、公司信息化程度简析及基础:
目前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至少都有一台计算机,但是对计算机的利用除个别部门(单位)外大多都仅停留在office办公方面,即所说的办公自动化(OA);基层单位根据实际,也有一些电子控制设备,但是没有实现共享与集中化管理,所以我们离企业信息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信息化的步伐也应当加快。
当前总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方针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正好给我们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紧抓机遇,稳步较快推进;夯实基础,重点突出,使我们企业信息化的思路。
当然,实现真正的企业信息化,需要最高管理层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以及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
三、信息化发展目标:
实现门户集成、数据集成、流程集成等,使公司工作流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公司全面竞争实力。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
我们要在产品的生产控制、检测、处理等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中,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及装备,实现公司计算机生产监控调度系统与公司综合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公司生产过程的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的自动化,并与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最终实现信息共享与即时调控。
(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 我们能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实践经验,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物资、财务、生产、销售、库存、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管理信息及时进行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处理,实现公司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
从SCM、EDI、CRM、Extranet、Internet、EOS、EPS和物流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系统中选择适合我们公司企业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有效克服时空障碍,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使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
四、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发展内容
根据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目标,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现阶段公司的信息化发展要进行如下工作:
(一)建设公司门户网站,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平台,初步实现门户集成。
开展此项工作是进行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实现三方面信息化目标的必须。以此为中心,带动各个方面的快速、健康发展。并且从当前社会环境来看,提供对外宣传的平台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产品品牌效应。此项工作开分为两个阶段: 1.网站的制作和发布阶段; 2.网站的维护和扩展阶段。
(二)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记录实现计算机统一管控。
目前,公司正在迅速壮大,采用传统的或单一的生产过程管控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即时管控的需要。数据的沟通不及时,掌握不确切,人工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都是影响公司提升管理的瓶颈。效益是一个企业兴盛的关键,生产好坏,又是效益高低的直接因素,管理决定效应,所以在实现门户集成的同时,提高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应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1.明确录入的数据,选择适合的生产监控调度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记录的统一管理与即时传输。
2.数据的记录与及时沟通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同时也可动态监控生产状况和实现数据分析。
(三)稳步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
任何的管理都是人的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唯有人员信息化的水平能与企业软硬件的配置水平相匹配或超越,才能使各方面的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再高的配置也只能发挥最低的作用。
1.教、学结合,循序渐进。让已经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人员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相对较薄弱的人员掌握基础。选派在信息技术方向有可塑性的人员驻外学习,划分任务,确定目标,再而用所学培训其他人员。
2.当内部人员无法满足发展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外引进。
(四)逐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 1.最大程度的发挥已有管理软件的管理决策效用。2.通过引入和自主开发的方式,逐步健全各部室、各单位应配置的管理系统,最终建成覆盖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五、信息化评估
信息化评价不仅是结果的显示,也是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导航系统,项目过程管理的指示器,信息系统控制的仪表盘。通过信息化的评价可以避免IT自身渗透性、驱动力、高增值、高投入、高风险、收益无形性等特点所造成的损失。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能够使生产过程、管理决策、物流配送等更加的智能化、科学化、网络化。同时,在企业宣传,品牌效应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在以信息化带动的条件下,使“加气主业、全面建材、唱响品牌、集中管控”能够顺利实现。
第三篇: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议方案
项目背景
1.1 数字化医院建设分析
人类进人21世纪后,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疗中心”转变。数字化医院建设正越来越成为增强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行为,医院信息化应用与建筑智能化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有效驱动力。
数字化医院的规划与建设包括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影像、设备集成、电子医疗、临床应用、生物信息化、远程医学、辅助医疗等多个学科体系,其建设基础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医院整体规划下的楼宇建筑智能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支撑医院的正常运作,以期不断创新优化医疗流程和模式,提升医院服务品牌。
单独考虑本院,要考虑一个集团,考虑一个区域,眼光要扩大。医院面临很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变革也会带来外部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医疗保险为例,医保部门提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口号,带来的审核就日益严格。同时药品管理部门,包括基本药品目录的实施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将对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成立以后,非常强调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要开展绩效考核,开展管理评价,势必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与物资采购系统成为热点;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客户服务系统,和临床路径应用。
3.医院信息化顺应策略
架构方面,原来医院内部的模块是紧耦合的,从数据库到数据库有很多的接口。现在面临外部这么多复杂的变化,而且同时面临着区域化的前提,基于外部信息,区域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基于管理要求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架构必须松耦合,并建立一个整合平台。
标准方面更加注重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原来可能是一家医院埋头做自己的系统,可能对标准不是非常重要。现在要考虑区域,要考虑很多外部的管理要求,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更加注重标准化,不能只考虑自己医院的建设。
应用方面,从医院来说要加强成本核算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这是经济的命脉。再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导向的电子病历,这是必然的趋势。
1.3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痛”
在医院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验不足、技术更新、医疗政策调整、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暴露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不成熟和历史的原因,许多医院信息化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医院的诸多系统由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构成,进而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
医院的决策者、业务科室和患者对医院的管理、业务和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对在用系统的扩展能力和适应性提出新的挑战,针对系统的更新和改造,带来了原系统的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问题。
数字化医院项目理解
2.1 建设目标、原则及内容
2.1.1 全力打造服务型“医疗中心”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用最新的最先进的IT技术对全院的信息资源(人、财、物、医疗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优化和整合医院内外相关资源为临床及管理服务,提供先进的,便捷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建立区域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本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同质化管理,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医院。将医院打造成南疆乃至全疆的典型化数字医院和“医疗中心”,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人性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系统的每个细节设置都应体现人文关怀,考虑如何设置才能更加的方便患者,方便业务人员,更加人性化。2.集成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由众多不同的系统组建而成,但这些系统必须进行统一的集成,不能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智能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突出智能的特点,减少人工环节,增强自动化的程度,增加辅助支持的功能。
4.无纸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办公、综合统计分析等应用建设使医院各级业务操作逐步走向无纸化。
5.无胶片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立医院放射科数字阅片中心和诊断工作站,临床中心数字阅片室,医生影像浏览工作站等实现全院无胶片化临床模式和管理模式。
6.无线网络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建立无线网络,使用笔记本、平板电脑、PDA、无线病情跟踪器等无线设备实现医生护士查房,库房管理,病人病情跟踪等等,不受空间限制。
2.1.2 通过信息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医院
1、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医院信息化后,可大幅度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各类事务性工作靠手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简化了患者的诊疗过程,优化就诊环境,改变通常“排队长、等候久、6、扩展应用,加强信息服务。
通过对医疗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与扩展,可以为医务工作者、为市民、为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医疗卫生技术是一门应用学科,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经验积累。而医务人员往往受时间和经历的限制,经验总是有限的,要提高水平就必须尽量吸收别人的经验。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通过信息服务,能增加医务人员学习他人的机会,包括提供病人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实时的CT等图像检查信息、远程实时会诊与远程医疗、对某一疾病采用最科学、最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等。
而对于居民或病人来说,既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网查阅他们所关心的一些医疗卫生知识与信息,又能保证其就医信息能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共享,不必在不同的医院重新做相同的检查,还能通过网络就直接查询检查检验结果与费用信息。实现病人的连续性医疗照顾、减少重复性的检验和检查。
2.1.3 建设原则
1.总体架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总体架构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总体规划就好比大楼的地基。在总体规划时,需要同时根据IT技术和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考虑系统可持续发展,考虑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业务敏捷性等。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变化,能够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业务,同时也能够支撑医院规模的扩大。系统框架决定了系统将来的扩展、对业务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标准规范
通过本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基于HL7(国际通用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标准),IHE(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SNOMED(医学系统术语标准)等医疗行业的标准以及卫生部相关标准规范的规范化信息系统。标准规范包括术语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数据规范、接口规范、运维管理规范等。根据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版本,需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整合各种标准规范,同时完善升级目前已有系统的规范化建设。3.全面数字化
数字化医院是指医院所有业务、管理、决策过程的电子化。包括医疗收费、治疗过程、检查/检验、人事、财务、采购、内部办公、领导决策等。
2.2 信息化需求分析 2.2.1 建设核心问题分析
2.2.2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病人健康保健、医疗过程中,病人希望得到得到医疗机构对自身健康的全程关注、希望享受良好、便捷的医疗服务、维持可接受的费用和医疗保障。以病人为中心是医疗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系统设计的目标。医疗机构(医院)、医生、政策制定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都围绕病人为中心进行考虑,为病人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信息的处理过程,协调医疗政策制定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病人的服务关系。下图展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的角度,与病人医疗服务接触最直接的部门是医疗机构。本次系统设计也就是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公开的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本系统中主要考虑医疗价格公开、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体现。医疗价格公开是为了增加收费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2.3 实现全院标准化的、共享的全程电子记录
根据国家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年7月份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病历被定义为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为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与传统局限于某个特定职能科室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临床信息系统不同,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促进临床质量的持续改进为目标,是贯穿完整诊疗过程的一系列支持诊疗的系统的有机整体或综合性系统。
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以电子病历为基础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使之覆盖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所有医疗业务;
2.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充分、及时和正确,基于标准化的电子病历,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合适的地方;
数据的任何操作而影响业务系统,特别是窗口业务的正常运行。系统对业务数据访问的方式和效率不得受业务数据的存储机制的影响,或者说业务数据的存储对于用户访问业务数据的操作是完全透明的,用户访问数据时,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实际存放的地点,更不需要了解业务数据是否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系统需要具有联机在线分析、数据仓库、决策分析等工具,以妥善解决联机事务处理与联机在线分析之间的矛盾,确保在不影响联机事务处理的效率下,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细腻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能够深层次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业务数据。
2.2.6.2 系统维护性与扩展性的需求
考虑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可以与目前的成熟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同时应确保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可操作性,使系统便于用户理解、学习、掌握和使用;要求人机界面友好,具有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方便操作和维护;为适应将来的发展,应为医院提供定制和改造的客户化工具,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裁剪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并提供配置模块和客户化工具,系统能提供简单方便的维护、升级方式,可实现系统框架不变情况下子系统模块或流程环节的更换、再造。
2.2.6.3 多系统间接口与集成的需求
1.与LIS、PACS/RIS系统无缝集成,可向LIS、PACS/RIS发电子申请,并临床医生接收化验、检查报告。
2.与医保中心及各类医疗保险的接口与集成。3.与国家、部委、省、市卫生信息中心系统的接口。4.与财务系统接口与集成。5.与第三方知识库的接口与集成。
6.与多媒体、LED显示屏等各类外部设备的接口与连接,应按照院方要求,无条件承担医院弱电系统中电子公告与门诊分诊系统集成工作,建立和完善患者候诊队列,实现声音及视频提示患者有序就诊,实时发布通知及导医信息。7.满足与医院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的需求。
1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从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考虑当地卫生局、各区卫生局、各医疗与科研教学单位等等各方利益,进行制定。2.遵循国家、当地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规章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各应用系统的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遵循我国卫生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标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起草、送审和发布。3.从国家医药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大局出发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电子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参考卫生行业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支持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制定。4.充分满足本项目建设和发展要求 5.必须有相关的保障机制确保落实
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制定,必须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以保障项目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的落实,确保其生命力和活力。
3.1.3 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原则
1.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本项目的目标和建设内容,以本项目对标准规范的需求为导向,以卫生行业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为指导,以国内外成功的标准化工作经验为参考,规划和编制本项目标准、规范及制度,指导和推动本项目建设;建立本项目标准规范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规范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2.落实工作任务
本项目是本地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是保障工程建设和系统正常运行的科学管理手段。为有效支撑项目的建设,将成立专门的标准规范工作小组,从现实需求出发,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本系统的标准规范,为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3.采标为主,制定为辅
在满足系统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首先考虑采用国家和本地已有的标准规范(如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制定和推荐的一系列标准),其次是修订或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本项目专用的、不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冲突的标准规范。4.充分利用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现有的资源
3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信息及其管理术语。先提出覆盖本项目内容的术语规范。
3.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明确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项目建设和维护阶段基本流程,制订在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验收阶段和运行及维护阶段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有关方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和质量的提高。
3.1.4.2 技术标准规范
1.数据标准
本部分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基础数据的有关标准与规范。2.网络标准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需要制订系统建设规范、系统管理规范。本部分重点考虑与本系统关系密切的业务数据标准与规范。3.安全标准
本部分根据系统安全保障的要求,提供所需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评估等层面的标准与规范。
3.1.4.3 数据代码标准
建设一个连通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平台,标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标准体系和编码规范,不仅可以规范系统间的通讯协议,规范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还可以简化业务流程,减少整个系统实现的难度,提高数据的共享度。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其实交换的精髓就在于集中和标准,集中的星状交换模式带来了线性的交换代价,而交换标准的确立又使得集中的星状交换真正成为可能。
1.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信息非常繁杂,各业务体系、体系之间的数据分类不同,编码
51.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 2.网络安全组织管理规范 3.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及技术规范 4.计算机用户使用规则 5.信息安全人员管理制度 6.技术文档安全管理 7.帐号管理制度
8.场地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9.机房日常管理制度 10.运行维护制度 11.备份恢复制度 12.应急响应制度
3.1.4.6 运营标准规范
主要包括对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系统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1.信息资源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评定质量的指标及评定优劣的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2.安全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系统安全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
3.1.4.7 须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
如前所述,标准与规范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工作却又相对滞后,直接制约了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都正抓紧制定并颁发一些标准与规范。如国际上的HL7、ICD10,国内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这些都为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建设提供了权威依据。
为此,我们要针对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根据卫生系统不同业务需求,制定规范的71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 GB/T6864-1986 12.出国目的代码 GB/T10301-1988 13.政治面貌代码 GB/T4762-1984 14.人的性别代码 GB/T2261-1980 15.婚姻状况代码 GB/T4766-1984 16.健康状况代码 GB/T4767-1984 17.文化程度代码 GB/T4658-1984 18.家庭出身代码 GB/T4765-1984 19.本人成分代码 GB/T4764-1984 20.家庭关系代码 GB/T4761-1984 21.公民身份号码 GB 11643-1999 22.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 GB/T16502-1996 23.党、派代码 GB/T4763-1984 24.社会兼职代码 GB/T12408-1990 25.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 11714-1997 26.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 GB/T4657-1995 2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12404-1997 28.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 GB/T12405-1990 29.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GB/T14946-1994 30.个人身份代码 GB/T14946-1994 A1 31.港澳台侨属标识 GB/T14946-1994 A2 32.学习形式代码 GB/T14946-1994 A3 33.任职方式代码 GB/T14946-1994 A4 34.任职原因代码 GB/T14946-1994 A5 35.职位分类代码 GB/T14946-1994 A6 36.职务变动类别代码 GB/T14946-1994 A7 37.当前任职状态代码 GB/T14946-1994 A8 38.免职方式代码 GB/T14946-1994 A9 39.免 职原因 GB/T14946-1994 A10 40.取得资格途径代码 GB/T14946-1994 A11
971.学校代码 人事部推荐标准 72.专业代码 人事部推荐标准
73.市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代码 DB11/T 003-1991 74.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代码与数据库结构 DB11/T 124-2000 75.其它代码 卫生信息标准
医疗卫生信息是指在那些为医疗卫生行业所独有的信息数据。如疾病分类、药品分类等,国家对这些内容也有正式颁布的定义规范与编码标准,现将有关标准的名称和国家颁布的标准编号与时间汇总如下:
1.疾病分类与代码 GB/T14396-1993 2.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 YY0252-1997 3.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及其正常参考值 WS/T102-1998 4.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GB/T15657-1995 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GB/T16751.1-1997 6.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 GB/T16751.2-1997 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 GB/T16751.3-1997 8.病案首页的填写要求 部颁标准
9.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统计类目与ICD 10 类目对照表部颁标准 10.假肢和矫形器术语 GB/T14191-1993 11.医用放射学术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剂量学设备)GB/T17857-1999 12.齿科材料名词术语 GB/T6387-1986 13.齿科材料、器械、设备测试和操作中的名词术语 GB/T9937-1988 14.医用X 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 GB/T10149-1988 15.血液净化术语 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 GB/T13074-1991 16.轮椅车 术语 GB/T14729-1993 17.助行器术语 GB/T14730-1993 18.尿吸收器具 第一部分:尿失禁类型的术语 GB/T16932.1-1997 19.尿吸收器具 第二部分:产品的术语 GB/T16932.2-1997 20.麻醉呼吸设备名词术语 GB/T4999-1985
13.1.4.9 国外标准
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应用的面也比较广,他们在卫生标准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并实施了不少标准,其中不少被国际上广泛采用。这些标准涉及的范围较广,也比较系统,包括术语、内容、交换与安全等方面。下表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主要用到的几个国际标准汇总如下:
国际标准汇总表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设计思路
结合医院近期的核心要求与重点任务,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参考国内外行业信息化最佳实践,充分发挥现有业务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础成果,探索成本低、实效好、亮点突出的信息化发展模式;逐步推进医院在临床诊疗、医疗质量控制、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有关方面IT规划与建设,引进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带动医院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交流网络化、文档文献资料电子化、知识经验共享化、公益信息公开化,实现医院“管理有序、沟通无障,服务完善”的工作新格局。
3.2.2 技术路线
1.以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架构(SOA)
3组件的合理性。6.数据交换与共享
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大量用到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建立一种统一的接口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接口标准必须满足通用、规范、安全、可扩展的要求;系统内部、系统与外部资源之间有信息的交互和传递,要以应用支撑平台为支撑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3.2.3 总体架构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基于医院的现状,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将医院建设为国内先进的大规模集成化的数字化医院。
图 3-1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根据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多年来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的经验,提供全面的、高效的、安全的、可持续扩展的医院信息系统。
以标准与规范为指导,在符合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信息管理的标准、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按HL7数据交换标准;其中CIS(临床信息系统)按ICD-
10、SNOMED、结构化
53.2.4 业务架构
H-ERP
医院的信息系统业务架构设计包含“服务型医疗中心”、“运营管理”、“临床诊疗”、“行政后勤”、“以客户为中心”和“区域医疗协作”六大业务范畴,这些业务范畴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临床诊疗为医院业务的核心,是各项业务数据的起点,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运营管理将管理者的思想反过来应用与临床诊疗;行政后勤统一管理全院的行政办公,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后勤服务;集团化医院统一管理和监管各个医院的医疗和运营业务,并将统一的管理思想灌输与基层业务实践之中。
1.服务型医疗中心:医院的战略目标是“服务型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运营和管理,因此各类业务范畴、各层业务操作都需要支持医院集团化发展的要求,信息系统建设也应该遵循集团化医院发展的需求。因此我院在医疗方面可以推进优势专科的专科横向整合,推进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审计中心、办公管理、集团监管来进行管理支撑。
2.运营管理:包含基础运营管理和综合运营管理,基础运营管理是指以收费为核心的门诊运营和住院运营,支撑医院日常业务的正常运作;综合运营管理是指对医院人、财、物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3.临床诊疗:支撑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日常诊疗业务,包含临床科室、手术室、治疗科室、检查检验科科室等,以提高医护技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为基本目标。4.行政后勤:支撑医院办公管理和后勤服务管理,促进医院日常办公的电子化、及时化,7
医院统一登录门户主数据管理MPI主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存储主数据共享主数据监管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配置管理服务迁移服务版本主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监视...用户管理授权与认证流程服务数字签名服务总线SSO协作服务日志管理元数据管理信息服务...核心服务代理服务数据模型集成服务HL7引擎ETL数据交换消息处理...接入服务AdapterFTPWeb serviceMQJMSHIS/LIS/PACS/EMR财务HR物资其它 图 3-2: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技术框架示意图
3.3.2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核心功能设计
3.3.2.1 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MDM)是指一组约束和方法用来保证医院内主题域和系统内相关数据和跨主题域和系统的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含义和质量。这是从深层次来说来说明主动主数据管理(MDM)的深度和复杂性,简单的说,主数据管理(MDM)保证你的系统协调和重用通用、正确的业务数据(主数据)。通常,我们会把主数据管理作为应用流程的补充,通过从各个操作/事务型应用以及分析型应用中分离出主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一个集中的、独立于医院中各种其他应用核心资源,从而使得医院的核心信息得以重用并确保各个操作/
93.3.2.4 集成服务
应用集成是以系统集成引擎和HL7引擎为支撑,形成统一的应用集成框架,包括代理服务、流程服务、协作服务、信息服务等,支持不同地域的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方便易用的配置工具,为数据采集和交换提供的基础服务。
系基于SOA的应用集成机制。系统提供应用、服务注册功能,以及这些应用集成服务的统一运行管理功能。可以将医院各种其他应用、服务通过注册的方式,集成到门户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供服务的认证、授权、访问、监控等功能。
3.3.2.5 接入服务
**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包括Adapter、FTP、Web Service、MQ、JMS等,集成平台将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全部按照WSDL描述封装成服务,服务独立于实现服务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之外, 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服务注册至服务目录中,通过不同交换服务的组合灵活支持不同的服务模式,从而为资源共享提供全面的交换服务,解决资源的获取问题。
3.3.3 全院病人唯一信息标识(EMPI)设计
3.3.3.1 EMPI的引入
目前国内到多数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多个软件系统并存的现象,每个软件系统都有一个患者基本信息库,这就造成系统间患者基本信息不一致,或者重复录入,而且患者基本信息不能永久保存。将病人整个诊疗过程为主线,病人诊疗信息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保持连续,具体分析如下所述:
1.在不同时段,病人在院就诊的身份类别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由自费转变为医保、有单位转变为自费/医保等等类型情况,病人信息可能在此期间发生了变化,相对医院信息化管理角度则出现了病人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2.在院内存在不同厂商的业务系统,应用于不同部门,各个系统中的病人信息也不尽相同,从医院信息化管理角度出现了病人信息在各个系统间不能统一。
3.在未来分级协同医疗模式中,医院和与其协同的医疗机构间都存在相同病人的就诊资料,但这些资料的属地不同,有些资料(影像资料、病例资料)需要分属地存储。
13.3.3.3 EMPI共享数据
共享信息包括主ID及其映射关系、资源信息,其中资源信息包括HIS信息资源、LIS信息资源、PACS信息资源、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等与病人检索相关的资源信息。通过主ID、资源信息、规则来定位并获取需要查询的数据。
共享资源信息包括如下: 1.系统ID映射表
2.病人管理信息资源包括患者ID、门急诊/住院费用记录等。3.临床信息管理资源包括患者ID、医嘱、电子病历、病案等。4.LIS信息资源包括患者ID、检验结果报告等。
5.检查信息资源(病理、内窥镜/超声)包括患者ID、检查结果报告和影像文件等。
3.3.3.4 EMPI功能描述
1.创建主索引:当患者在医院首次就诊时,EMPI自动创建一个患者基本信息记录; 2.修改主索引:当修改EMPI内的患者基本信息时,EMPI形成修改日志信息,同时发送数据同步消息给各个软件系统;
3.查询EMPI:EMPI通过基于SOA的服务提供各种查询方法和结果数据;
4.合并EMPI:当发生一个患者有多条EMPI主记录时,可以通过合并操作将多条记录合并成一条记录;
5.权限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可以维护哪些操作员可以操作哪些患者基本信息; 6.日志管理:EMPI提供数据修改日志管理,可以查看一个患者主索引做了哪些数据修改,EMPI同时提供日志清理功能,可以手工、自动清理无用的日志数据。
3确定电子申请单ID,反馈外部系统检查状态及信息。
能够提供注意事项录入模板功能方便用户录入反馈注意事项。
对纸张申请单提供直接录入功能,可以通过病人ID从HIS方提取病人的一般信息,直接录入检查项目等信息;可以增加患者的申请单扫描或拍照等方式,数字化后的申请单可保存在系统中,供诊断医院参考。系统支持多种图像输入设备、包括扫描仪、拍照仪等。
HIS费用接口
接收检查的收费明细
提供补收费用功能 提供对已收费用进行确认
提供特殊情况下的取消费用的确认状态 提供费用统计功能
临床阅片接口
提供临床浏览阅片。
允许通过DICOM的方式直接共享PACS中的图像数据,支持进行3D后处理功能。提供图像显示控件,能够直接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等应用软件中,方便调阅当前病人的相关图像及历史图像与诊断。
提供按人、按病区、按检查类别、按申请医生、按日期等检索能力,能够显示病人所有的检查申请及处理状态
能够显示静态图像,能够支持动态图像回放 支持灰度和彩色图像显示
提供与影像科室诊断影像工作站相同的图像显示和处理能力
经特殊授权的用户可以把图像以JPEG、TIF、AVI格式另存到本地介质 显示病人的文字报告快照
3.3.4.2 与LIS的接口与集成设计
与lIS接口与集成设计中包括与仪器的接口、与HIS的接口、与CIS的接口、与体检系
53.3.4.4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与集成设计
支持与医院内其他系统无缝集成,保证数据不重复维护,业务功能数据不重复输入,并保持数据同步以及界面完善整合。
3.4 医院应用软件功能设计 3.4.1 总体软件功能框图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为了更好的参与应用软件功能设计,先将医院几个主要流程简要阐述,包括门诊业务流程、住院业务流程、检验业务流程和检查业务流程这四大核心医疗业务流程。
3.5 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3.5.1 概述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安全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系统安全设计,首先是针对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需要保护的各类信息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的分析,制定与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相应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建立起包括“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并作为系统配置、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以形成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合理、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并在形成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将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支撑的各种安全服务(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抗抵赖性等)功能,合理地作用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安全需求分布点上,最终达到使风险值稳定、收敛且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
3.5.2 系统安全的设计原则
3.5.2.1 体系化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必须从整体上全面把握系统的安全要求和风险,综合考虑信息网络的各种实体和各个环节,综合使用各层次的各种安全手段,面向全局建立安全体系,统一规划和设计系统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措施,为信息网络和业务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
3.5.2.2 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
可行性是安全体系设计的根本,我们要保证整个安全体系设计在可行的基础上,按照可靠性、安全性的设计原则,提供适合系统需要的安全体系设计方案。
3.5.2.3 开发性、扩展性
必须保证安全系统的开发性以保证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能够集成到安全系统中来,使整
93.5.3.1 物理层安全风险
物理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不可用,而造成网络系统的不可用。例如:设备被盗、被毁坏;设备老化、意外故障;计算机系统通过无线电辐射泄露秘密信息等。
3.5.3.2 网络层安全风险
网络层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的泄露与篡改、中间业务网络的安全威胁、互联网出口的安全威胁。
数据泄露与篡改的安全威胁:同级局域网和上下级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之间存在被窃听的威胁,同时局域网内部也存在着内部攻击,敏感信息可能被侵袭者搭线窃取和篡改。
关键业务网络的安全威胁:一般来讲,关键的业务网络由于提供服务,网络的一端可能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或者很可能与INTERNET网络进行互连,所以业务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开放性成为关键业务网络系统潜在威胁的最大来源。
互联网出口的安全威胁:机构或企业的内部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不可避免地相互联通,这种边界的安全威胁是最大最不可靠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黑客攻击技术,入侵技术也在飞快的发展,这些攻击具有方式多种多样,破坏性较大,入侵工具简单易用等特点,这些都使机构或企业网络系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严重影响业务的进行。
3.5.3.3 系统层安全风险
系统级的安全风险分析主要针对网络中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相关商用产品的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各种商用Unix、Windows、Linux以及各种网络设备或网络安全设备中的专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自身也存在许多安全漏洞。随着黑客的技术手段日益高超,新的攻击手段也不断出现。有的是协议自身的问题,有的是系统自身设计不完善造成的,因此,主机系统本身的各种安全隐患,注定将带来各种攻击的可能性。基于这些主机系统之上的业务也将不同程度的受到威胁。
协议层次安全管理应用层传网链输络路理层层图层数据数据可用访问身份安全保密完整性可控制认证审计性性靠性安全服务物理安全网络平台安全数据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安全管理3.5.4.2 安全体系的组成
安全体系是一个三维结构,他由安全服务维、系统单元维和协议层次维组成。
1、安全服务维
安全服务维从安全服务的角度,表示了系统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保密性:数据存储和传输时加密,防止数据窃取、窃听。2)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篡改。
3)访问控制性:防止非授权使用资源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资源。4)身份认证性:用于确认所声明的身份的有效性。5)安全审计:设置审计记录措施,分析审计记录。
6)可用性、可靠性:在系统降级和受到破坏时能使系统继续完成其功能,使得在不利条件下尽可能少地受到侵害者的破坏。
2、协议层次维
协议层次维由ISO/OSI参考模型的七层构成,与TCP/IP层次对应,可以把会话层、表示、应用层统一为“应用层”。从协议层次的角度来表示系统安全体系的分布。总结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系统单元层
系统单元层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表示了系统安全体系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应用系统
3每个工作日结束和关机前,除将当日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外,还需要将系统中主要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状态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文件名、文件长度、最后修改日期、时间等,在每次开机时,对照检查。
网络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同样面临如何防护系统能够对付不断出现的新病毒问题,典型的做法是建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并不断地升级防病毒软件的版本。
用户信息
在UNIX系统中,文件/etc/group包含了关于计算小组成员的信息。一个工作组即那些共享文件或其他系统资源的用户的集合。用户组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工具。文件/etc/passwd中表项的第4个字段就包含了用户所属组的编号。
另外,用户特别需要注意的时不应该有两个用户拥有相同的用户标识,这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局部安全性,你应该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文件/etc/passwd。应检查以下项目: 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口令 每个用户拥有唯一的用户标识号 用户都被分配给适当的组 主机等价性
在UNIX系统中,TCP/IP协议使你能在每个主机系统上都建立一个文件 /etc/hosts.equiv,它定义了一列特殊的主机,它可以成为节省时间的设备驱动程序,但它同时产生了一些安全性风险。这个文件的目的在于,当一个用户从一个系统登录到另一个系统中时,则目的系统就不再要求他提供口令。这个文件表明对于原来系统上使用相同名字的用户来说,他在目的系统上是等价的。在这里安全性风险显而易见,如果入侵者侵入其中一个系统,那么你就正在授予他全权委托,来访问其他的机器。文件 /etc/hosts.equiv表明了在其他主机上的每个用户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用户,并且可以不用考虑地被允许登录到这个主机。
因为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很重要,所以最好不要使用文件/etc/hosts.equiv。
3.5.6.2 主机系统的安全维护
针对服务器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
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服务器软件的最新版本和修补程序。不断会有一些系统的漏洞被
54.数据一致性维护
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合理性校验,提高原始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数据库本身的机制以及程序中的控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5.数据库审计
通过安全审计记录和跟踪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防止否认对数据库的安全责任。
3.5.7.2 数据传输安全
总的来说,数据网络传输安全的五个基本的安全要求: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证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进程无法窃取信息。在 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里,维护信息机密是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
2.授权:(Authorization.):
授权是确定允许用户做什么的过程。可将不同的特权给予不同类型的用户。取决于认证机制的复杂程度,系统可能根据所持的卡来限制用户的特权。3.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保证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不能改变或者删除信息,从而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被偶然或故意破坏,保持信息的完整、统一。因此,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数据传送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重复。4.原始性证明(Proof of Origin.):
对信息或数据的发送者的进行标示。保证信息被经过标示的发送者所传送,从而避免以前的数据包被重复发送。5.防止抵赖(Nonrepudiation): 保证信息的发送者不能抵赖或否认对信息的发送,当然信息发送前需要对发送者进行安全认证。要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最后的三个安全要求是彼此相关的,数据完整性与原始性证明的区别在于数据是完整的,并不能保证信息不被重复发送。换句话说,数据完整性不能防止反复攻击。哈希散列算法如 HMAC,认证时使用一个经过加密的密钥对于原始性证明来说是合适的,但并不适用于“防止抵赖”。
7算法的使用方法如下:
SSL握手协议用来交换版本号、加密算法、(相互)身份认证并交换密钥。SSL v3提供了多种非对称加密算法(RSA, DH等)来交互加密密钥:
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这就保证了连接的私密性。 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作为层与层之间的认证工具。 消息传输包括用散列函数进行消息完整性检验。
为了降低加密的复杂度,我们将稍稍简化这个过程,非对称密钥对将在用户注册前交换(服务端->客户端;客户端->服务端),每个用户保存自己产生的私有密钥,以及服务端数字证书(或公钥)。服务端用KeyStore保存自己产生的私有密钥,以及所有相关用户的数字证书。以后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更新。
用户的密钥对在用户端生成,用户将自己的公开密钥用某种方式(email、软盘、USB盘等,打印出来等)送达服务端。
服务端的密钥对也由服务端自己产生。
在没有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情况下,我们以社保中心本身作为可信赖的认证签发中心,完成在社保系统范畴内的证书签发工作。
服务端公开密钥制作成证书后与服务端私有密钥一起保存在服务端密钥库中。用户端公开密钥由服务端制作证书后以用户名为别名也保存在服务端密钥库中。服务端的证书也需要用某种方式(email、软盘、USB盘等,打印出来等)送达客户端。客户端保存服务端证书,并由每个用户自行保护自己的私有密钥。
会话密钥的交互在第一次用户登陆的时候完成。由服务端产生一个会话密钥,保存在session对象中,然后用相应用户的证书对这个密钥加密,加密后的数据(会话密钥)放在消息体中。用户端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密文会话密钥进行解密,并保存在内存对象中,在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中,双方可以用保存在内存中的会话密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为了简化,我们事先约定双方所使用的密钥算法(BouncyCastle支持)。非对称密钥算法,选择RSA。
对称密钥算法,我们选择Blowfish.Blowfish 是Bruce Schneier设计的。Bruce Schneier是加密学领域的领头人。这个算法没有申请专利,是免费提供的,不需要提供许可证。Blowfish是64位块密码,作为DES的插入提换,其加密速度比DES快,加密性能也较好,其密钥长度在32位到448位之间。
第四篇:浅谈矿山测量的数字化研究
浅谈矿山测量的数字化研究摘要
矿山测量工作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和绘图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本文从矿山测量图纸数字化和测量数据 数字化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解决矿山测量数字化的问题。采用AutoCad为平台,VsualBasic为编程语言,结合矿山测量专业规范,应用ActiveXAutomation技术对AutoCad进行矿山测量,集成矿山测量CAD辅助绘图系统。以此为应用基础,利用其简单易用、专业应用性强及实现基本数据共享的特点,建立测量数据库,并结合传统矿图的矢量化,实现矿山测量数字化。
关键词矿山测量数字化ActiveXAutomation??二次开发??数据库 矿山测量工作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管理,这些测量数据主要分为数字、图形、文字和表格。矿山测量数字化主要分为实现计算机辅助绘图和全面实现测量资料的电子图表化,即测量图纸数字化彩测量数据数字化。为了实现两方面的数字化和相互数据共享,测量行业大多使用AutoCAD和VB软件进行开发应用。使用VB实现AutoCAD的二次开发的应用技术,主要分面向对象的CAD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1??矿山测量图纸数字化的应用技术
1.1AutoCAD是测量绘图的首选软件
AutoCAD软件作为CAD工业的旗帜产品以其强大的功能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它具有精确的座标系,能够完成各种图形的精确绘制、任意缩放和修改,支持数字化仪的精确输入,在其平台上绘制各种图件可以任意进行加工和修改。AutoCAD具有开放 的体系结构和强大的二次开发环境。它提供了完整、高性能的面向对象的CAD程序开发环境,主要开发语言有VisualLISP,VisualBase,VisualC等。完全支持ActiveXAutomation技术,向外界程序显露了足够多的对象,包括系统变量、控制视图区以及图形中包括图形对象与非图形对象的所有实体单元,允许用户和开发者在几乎所有方面对其进行扩充和修改,我们称之为AutoCAD的二次开发技术。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特别是该软件提供的各种编程接口,为用户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通过二次开发,可以方便地将其改造成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专用软件。
1.2实现对象编程接口的ActiveXAutomation技术
ActiveXAutomation是微软公司制定的通用的、跨应用程序的客户化和集成规范,该技术是OLE 技术的进一步扩展,其作用是在Windows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协调不同的应用程序,允许应用程序之间相互控制、相互调用。它使得AutoCAD可以方便地与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相集成。目前,ActiveXAu??tomation技术已经在Internet,Offic。系列办公软件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AutoCAD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开放结构的CAD平台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二次开发环境。从AutoCADR14版开始,AutoCAD引入了ActiveXAutomation技术。由于Ac??tiveX技术是面向对象的编程接口,完全实现了OLEAutomation,使得其他软件可以方便地访问Auto??CAD,又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用户可以操纵它提供所有的AutoCAD对象,所以许多面向对象化编程的语言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ActiveX与AutoCAD进行通信,并操纵AutoCAD的许多功能。
1.3开放式AutoCAD的ActiveX对象模型
AutoCADActiveX技术提供了使编程者通过编程手段从AutoCAD的内部或外部来操纵AutoCAD的机制,并把各种封装有AutoCAD功能的对象按一定的层 次组成的一种对
象结构,每一个对象代表了AutoCAD中一个明确的功能,如绘制图形对象、定义块和属性等等。这些对象分成图元(Entity)、样式设置(Style)、组织结构(Organizing)、图形显示(View)、文档与应用程序(Document&Application)等类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具有一种层
次的关系,根据它们在AutoCAD中的功能,可以组成一种树形结构,称之为对象模型(ObjectModel)树。AutoCADActiveX对象模型树具有一个根对象??Application ,它包括1个Preference 对象和3个集合对象。在??ocument 集合对象中的??Document 对象代表了当前的图形文件,该对象下面又有Blocks(图块集合对象)、ModelSpace(模型空间集合对象)、PaperSpace(图纸空间集合对象)等子对象,这些子对象又产生下一级的对象,如Circle ,Line 等,对应着AutoCAD中的各种图元命令,分别可以在图块、模型空间或图纸空间创建各种图元。完全开放式的AutoCAD对象模型显示了完整的对象访问方式和对象具体方法、属性,成为应用ActiveX技术实现面向对象程序开发的基础。
2矿山测量资料数字化的应用技术
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语言VBA,VB(VisualBase(简称VB)是Windows的一个面向对象的可视 化开发环境语言,作为面向对象开发高级语言,具有 良好的操作界面,完全可以按照Windows界面设计。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是应用软件内 置式的VB开发工具。由于VB在开发方面的易用 性和具有强大的功能,因此许多应用程序均嵌入该语 言作为开发工具。Autodesk公司也在AutoCAD 814.01版本开始内置了VBA开发工具,同时提供了 适用于VBA开发的ActiveXAutomation对象模型。VB,VBA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主要表现:创建用 户交互性很强的可视化的界面,建立模块级宏指令及 类模块的功能,具有强大数据管理功能,能够使用 Win32API提供的功能,建立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 间的通信。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VBA没有自己独 立的工作环境,而必须依附于应用程序;而VB则不 依附于任何其它的应用程序,具有完全独立的工作环 境和编译、连接系统,是微软公司以最终用户为目标 生产的编程工具。
2.1VB的数据访问接口技术ADO
ADO(ActiveDataObjects)是为Microsoft最 新和最强大的数据访问范例OLEDB而设计的,为 任何数据源提供了高性能的访问,通过其内部的属性 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ADO提供了 完成管理数据系统所需的全部操作的属性和方法,包 括创建数据库、定义表、字段和索引,建立表间的关系,定位和查询数据库等工具,具有完善的数据访问 与管理能力。VB语言对AutoCAD二次开发时,可通过ADOData控件非编程和利用ADO对象编程来访问各种数据库,实现与Access等数据库相连接。
2.2矿山测量数字化应用方案
ActiveXAutomation技术作为微软公司的一个技术标准,是用来协调并且控制不同应用程序中的相 互通信问题。符合此标准的程序会把其应用程序中内置的对象显露出来,从而通过改变其对象的属性就可以实现跨程序操作的设想。测量工作者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借助ActiveXAutomation技 术,可以彻底地摆脱AutoLisp等繁杂的编程工作,可以方便地使用VB、VC等多种面向对象的高级开发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可以操纵它提供所有的AutoCAD对象,包括绘图对象和非绘图对象,完成测量绘图开发,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健壮性、易维护性。测量绘图选择VB编程语言,实现强大的测量数据库管理功能,并可通过ActiveXAutomation与AutoCAD通讯,完成测量图形与测量数据的共享 功能。例如VB程序可以遍历当前的AutoCAD图 形,清点图中所有的测量导线点标注这一对象,建立 导线点标注对象集,并遍历各个导线点对象的图形参 数,可以提取三维坐标、编号等数据,并写入导线
数据 表中。
2.3面向图形对象的测量数据库应用设计
一般单位在图纸数字化中分别建立绘图系统和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CAD绘图系统进行数字化成 图,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测量数据,再借助其他 应用软件进行图形数据与测量数据之间格式转换,间 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使用两个独立的 应用程序进行测量工作管理,效率明显低下,数据共 享程度低。矿数字化系统在设计测量数据库时不是 单纯的要求测量数据管理和测量数据处理,更是直接 面向测量图形应用,称为面向图形对象的测量数据库 应用。使测量数据库和AutoCAD测量图形建立链 接应用关系,可由测量数据库制作测量图形,同时也 可由测量图形提取数据写入测量数据库,实现两者数 据共享。绘图系统中需要设计测量数据库与测量图 形的链接对应关系,设计测量数据库与测量图形交互 应用程序。最终实现由测量数据库的测量数据变化 反映到测量图纸上,也实现测量图纸上图元数据变化 自动更新测量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李兰勋.矿山测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2?罗时恒.地形测量学.冶金出版社,1985.
第五篇: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集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集团以每年4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为了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配合集团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集团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其中集团生产公司使用XXU8总账报表,商贸公司使用XXNc3.0总账、报表;销售业务使用维涛进销存系统,物流仓储使用实达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集团信息化整体部署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存在严重的“集团信息孤岛”现象,快速的业务发展与信息化管理不相适应,这一矛盾随着集团业务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
目前各核算单位虽说都使用了财务软件,但应用层次普遍不深;现有销售业务处理系统,很多是照搬或模拟手工的核算和管理模式,缺乏对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财务总帐、报表不能与进、销、存业务系统一体化结合,业务数据无法达到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销售计划与供应链计划、生产计划无法整体协同,现有的分销物流系统急需优化,更没有形成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
此外XX集团的组织庞大,急需建立一套适应集团整体管理和监控、决策分析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集团和下属机构之间的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协同管理。
集团信息化的软件应用现状,造成了信息的分散、失真和严重滞后,从集团全面管理的角度来看,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落后于集团业务发展的步伐,已经无法与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整合集团资源,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构建一套适应和促进集团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集团内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资源的整合、集团加强对各分公司的关键业务控制力度以快速响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都需要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集团管理理念,对集团信息化建设未来5年进行整体的部署和规划,来建设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整个XX集团的经营信息,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监控;具有功能强大的分析、查询体系,充分适应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全面提升XX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百年XX”奠定基础。
三、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信息化指导原则
XX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应确定为:“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组织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连共享”。本指导原则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1)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组织保障
成立由集团公司COO任组长的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整个集团的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集团信息化委员会,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根据集团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组织编制和修订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委员会制度。集团公司指定一名领导担任首席信息主管(CIO),负责具体领导集团的信息化工作,组织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接受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对全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集团信息中心,作为整个集团的信息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工作。
XX集团的ERP项目组织如下图所示:
领导小组由集团COO担任组长,小组组员由主要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总监组成。信息化委员会成员由系统分部、主要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经理组成。
各信息化项目小组由相关部门的关键用户组成,设小组长或项目经理一名,小组长或项目经理由主要相关业务部门的总监以上领导担任,在集团信息化委员会的领导下,和XX软件的子项目经理对口,负责本子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协调、参与本子项目计划中规定的具体工作等。
建议XX集团建立ERP项目激励和考核体系,以更好地推动ERP项目和管理提升工作。
XX软件公司在XX集团的项目组织和XX集团内部的项目组织类似,设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总体协调人,并根据不同子项目和项目阶段设具体的子项目项目经理和相应的顾问团队、客户化开发经理等,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总体协调人负责分别和XX集团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口沟通协调,XX软件项目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XX软件项目领导小组由事业部相关领导、分公司总经理等共同组成,负责项目高层沟通和高层协调,项目关键决策等。
XX软件项目总体协调人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总体协调各子项目在项目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协同工作,内部其他资源和工作的协调,以及和XX相关领导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对口沟通协调等。
各子项目小组由子项目经理和相关顾问组成,负责具体子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同时整体项目设开发和技术小组,负责各子项目的客户化开发的管理与协调,技术支持等。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属的原则;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集团信息化规划,落实和分解自身的信息化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实用为准绳,以效益为目标,在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集团信息中心统一组织,扎实有效的分步开展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3)统一标准,互联共享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是信息基础标准的建立和统一。XX集团必须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数据库标准、网络系统设计规范、应用系统设计规范、IT基础设施配置规范、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从集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信息分类授权体系的基础上,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要求逐步落实,最终实现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之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同时,使集团内的信息技术队伍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二)综合信息系统整体架构
(三)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实现目标与概预算
1、总体实现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设一套符合XX集团持续发展要求和与其发展能力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与重构集团内部和外部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的协同管理,优化集团的营销体系与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加强集团总公司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加强对下属企业的动态监控能力,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提高集团实时决策水平与准确性,对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手段和保障。
2、阶段性规划
(1)第一阶段规划
第一期实现核心目标:
(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开发基础应用平台
建立一个能够支撑企业应用软件的工作流平台、审批流平台、预警平台、动态会计平台、个性化二次开发平台、系统配置平台、动态建模工具、报表工具、二次开发工具、分析工具并且能够支持异构协同集成,迅速配置IT运营系统与功能模型和数据展现集成,能够高效利用资源,性能稳定和提供安全保障的基础应用平台。
(2)实现整个集团商贸板块所有公司、经营部的集中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体系,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规则与流程,实现财务核算信息的实时、透明、统一,为集团获得经营关键信息知情权,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销售经营数据奠定基础。
涉及软件模块:总账、固定资产、库存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存货集团对账、报表等基础核算功能的集中化、集团化、规范化。
(3)实施商贸业务板块的内部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从产品到最终用户的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和分销体系管理,以达到合理控制成品库存、加强业务流过程监控和业务分析,加速存货周转速度、提高商品及时到货率、客户服务满意度,并与集中财务核算系统无缝集成,满足商贸业务财务一体化运作和管理,实现成品的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管理。
涉及软件模块:销售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客户信用管理、销售管理、返利管理、退货管理、库存管理、内部交易、发运管理模块。并满足业务数据与财务应收应付、存货成本核算及总账的集成;满足集团对销售、库存、运输、价格、返利、成本、收入及毛利的分析管理的需要。
(4)配合商贸供应链管理,对生产板块,先行实施工厂的成品库存管理。对工厂的产成品的出库和入库所有流程进行规范,实现工厂产成品的库存实时和准确信息反馈。
实现包括:规范和优化库存业务流程与管理,工厂成品完工入库业务,一次物流涉及的内部交易调拨与结算业务等;实现一次物流业务在工厂和商贸两个板块的的集成互通应用,从而实现对成品库存的优化管理,充分降低产成品的库存成本和库存占用,更好地实现成品生产与库存的平衡管理。
第二期实现目标:
(1)实施工厂供应链管理与财务集中核算系统,满足工厂业务财务集中的一体化实时运作与管理。
实现包括:
A.建立采购业务管理平台,满足集团集中采购和工厂分散采购的不同采购业务管理要求;
B.实现供应商管理,以及采购合同的管理,实现采购业务的内外部计划与流程的协同,为未来实现供应商协同和进一步建立XX集团的联合库存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C.满足工厂库存管理要求,包括生产领用、消耗性领用等业务。合理管理原材料库存的计划协同管理,合理降低原材料库存占用,同时提供产成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消耗数据,满足集团成本管理中对材料成本归集的数据来源要求。
D.解决工厂的发运管理和运费计算,满足工厂对生产物流环节产生的运费核算和分摊管理要求,实现存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E.集成工厂财务与工厂业务信息,打通财务业务工作流与信息流,实现工厂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业务的数据联查与统计、分析,实现财务对业务的关键节点实时监控和管理。
(2)启动工厂成本核算系统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管理系统从现有供应链及总账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以满足目前工厂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在生产制造系统未启动前,成本资料所涉及到直接与制造有关的数据,皆直接录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待生产制造系统上线后,制造系统会与成本系统集成,届时再调整成本管理的方案。
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的架构图可如下图所示:
第三期实现目标:
(1)实现工厂供应链与采购招投标平台的集成,利用NC的Portal技术,建立供应商门户。
(2)系统支持导入和集成现代物流技术,如物资条码技术、商品条码、箱码、无线扫描、库位管理等,加快物流速度与库存周转率。
(3)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加强人力资源规划与分析,整体提高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分为两步骤分步实现,即先行实现以人事薪酬管理为目标的集团人力资源基础应用阶段;再实现以达到员工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部门的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应用阶段。
本阶段实施人力资源基础应用,主要涉及模块:职务职能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员工调配管理、员工离职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出差管理、加班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政策管理、经理自助、员工自助。
可对现有的人力结构做出系统分析,包括员工结构、更新率、增长率、离职率、流动(异动)率等规划指标。
可满足XX各个部门,各种岗位薪资结构的定义,并能按条件输出工资单,减轻人工工作量。同时,从集团层面能实时统计分析所有分支机构的薪资福利发放情况,各地区岗位实际薪酬水平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集中财务系统需无缝集成,薪资数据直接生成总账凭证。可为财务集中核算提供可靠数据来源。
(4)在完成商贸供应链和工厂供应链上线和推广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业务规范措施,来加强集团对整体供应链运作的管理,并同步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和效益。
第一阶段概预算
第一期:400万;第二期:300万;第三期:100万 小计:800万
(2)第二阶段规划
第一期实现核心目标:
(1)实现集团协同办公自动化管理。
建立集团范围内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并与ERP系统实现部分信息和流程的集成,提高流程和办公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视化。
(2)实现集团报表合并,达到新的会计准则应用要求。包括实现:同时按管理层级的逐级合并和跨越管理层级的一次性合并;跨行业经营的集团财务合并。会计制度差异的调整与外币报表的折算;不平的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核对与自动抵消;自动进行内部利润抵消计算;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自动抵消;复杂股权结构下的股权投资的自动抵消算法。
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成本法核算下的自动合并算法;灵活确定合并范围,或按区域、经营版块进行分部合并报告;留有可供审计的抵消痕迹,支持手工抵消;自定义的分类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在线催报与提交状态管理;B/S结构的WEB合并报表,(3)建立集团商业智能分析系统。
包括:提供元数据模型管理方案、数据存储和同步机制的建立、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帮助集团建立决策支持平台,实现部分核心业务智能决策支持功能。对企业决策层、商贸业务、工厂业务和集团财务所需的分析数据和模型的展现方案,进行智能分析的系统实现。
第二期实现核心目标:
(1)建立符合XX管理特色的销售预测模型。
进行XX集团的销售预测的调研,确定销售预测的流程与业务模型。在计划与信息协同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战略和总体计划,分不同的产品、销售周期和分销渠道建立集团的销售预测流程与模型,预测误差管理模型和调整流程,逐步形成相对准确的销售预测体系,并结合科学的产成品库存分析,实现销售预测到销售计划、库存计划的一体化协同管理,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对市场快速变化的反应能力,降低供应链上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占用和库存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和经营效率,降低集团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和经营风险。
(2)建立XX内部供应链计划体系。在销售预测模型确定的基础上,完成销售预测系统的实施以及与ERP的集成,完善商贸和工厂的供应链计划体系,包括:销售预测、销售计划、库存计划、采购计划及要货计划,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的闭环管理与协同。
(3)启动工厂成本管理的咨询工作,提供目前消费品行业及流程制造行业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针对XX特有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体系,共同商讨确定适应于XX自己的工厂成本管理体系,并提出与成本管理目标相匹配的人事考勤、薪资、总账、存货成本及车间管理的匹配方案,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而言,只有要求其他业务系统的精细化、规范化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和可靠性。
第二阶段概预算
第一期:150万第二期:150万 小计:300万
(3)第三阶段规划
第一期实现核心目标:
(1)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实现多工厂协作的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计划及车间作业流程,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使企业内部资源及物料的流动形成完整的闭环。
包括建立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过程文件;建立生产计划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产作业流程管理,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使企业内部资源及物料的流动形成完整的闭环。
生产系统与财务集中管理、供应链系统以及成本管理系统能形成协同、集成和一体化管理。
生产管理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2)实施和调整、优化成本管理系统。在成本管理咨询方案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关系,并对核心业务流程做出必要调整与优化,以满足集团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
成本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3)实现集团全面资产管理。不仅仅要实现资产核算与统计,而且要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资产的采购到资产报废的整体管理流程。资产的实物管理、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资产的保险租赁与内部资产的调拨等管理。目标实现包括:资产的预算;资产的采购与接收;资产的库存管理;在用资产管理。
XX集团的资产管理架构可如下图所示:
第二期实现核心目标:
(1)实现以员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集团人力资源高级应用管理目标。涉及的模块: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管理、招聘甄选管理、绩效管理。按部门岗位职责为主要考核要素,合理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考核方案,并可灵活设置考核层级关系,构成如360°、270°、180°等不同度数的绩效考核;灵活定义考核方案中的考核人类别权重、考核要素权重、考核指标权重。
并可对员工绩效关键事件进行记录和管理,为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提供员工绩效申诉及处理、绩效面谈记录管理;考核结果与薪资、职业生涯规划及培训相关联;根据考核的历史记录,分析员工及部门业绩的改善情况,从各种角度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建立工厂MRP体系。
基于工厂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的基础,根据物料主数据、产品数据结构,根据销售预测结果和生产状况,通过MRP运算,自动生成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包括产成品、下阶半成品或原材料。运算过程充分考虑经济批量和累计提前期,帮助企业降低存货库存水平,及资金占用,提高生产准时交货率。
(3)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包括:资金结算、网上银行、资金计息、信贷管理、资金预测、资金监控、远程支付。资金系统与应收、应付和总账系统的自动接口;经常性银行、内部结算账户的对账;支持多银行网银接口或服务协议,实现收付款的自动划账;准确及时的集团资金监控和短期预测;定期活期信贷与内部结算处理规则;多种灵活的资金利率计算规则;可依据内部结算规则处理内部结算手续费;本外币分账制;资金预算与支付计划,尽量减少备用金和外币金额;提供内部信用评价以支持对贷款额度的控制;在线的内部结算门户,提供适合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案,确保交易安全。
(4)实现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集团内控体系。
包括:预算目标下达、预算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预算的执行与财务核算,预算分析与调整、预算考核与业绩评价。并且根据咨询方案,对方案提出的财务和业务的内控制度定义的流程进行系统实现。
(5)完善智能决策系统。主要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与数据模型的展现,以及决策层对集团的运营整体的分析数据和模型的展现,实现决策层的科学快速决策和经营管理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同时建立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量化的绩效评估管理平台,实现集团统一的绩效管理和分析评价。
第三阶段概预算
第一期:250万第二期:150万 小计:400万
(4)第四阶段规划
第四阶段实现目标(远期规划)
(1)建立集团的门户网站,进行企业的标准信息披露。
(2)建立集团的电子商务系统。包括:BTOC----实现终端客户网上在线定单、交易、支付,BTOB----上、下游客户的对账和权益确认,网上支付。建立安全认证系统和指纹加密认证系统。
(3)建立集团客户关系管理。包括:集团统一的电话呼叫中心----进行标准的电话售后服务接待和电话导购,网上订单处理与订单协同;集团战略客户数据库管理和张略大客户关怀系统、客户反馈信息管理,集团危机应急攻关处理等,并且建立统一和标准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档案。
(4)实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应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分析,建立企业研发产品数据管理,以及市场竞争对手产品研究数据,竞争对比分析;市场份额、人群、销售趋势等综合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四阶段概预算
该阶段软件投入预计:400万 规划的硬件投入该预算 该阶段投入预计:200万
四、规划实现的总结
整体规划总体投入约2100万元,将能够有效支撑集团100亿以上的销售规模,适应集团5-10年的规模发展,为打造XX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五、本给规划的实施说明
本规划个阶段的项目目标、实施进度、项目周期、项目预算投资将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每个阶段的参与组织是指相应组织中的关键用户,要求是相应组织中的骨干员工或核心领导,熟悉ERP理论和内部管理流程,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期间有大于50%的时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