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3: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

第一篇: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

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

潘 云 华

[摘要] 建立长三角社会保障转续制度,是长三角实现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前提。统账结合、地方财政“兜底”的社会保障模式,使得长三角社会保障在运转中确立了各自为政的法制环境。加之,难以协调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险及其制卡标准,构成了社保转续的技术性障碍。建立两省一市社会保障的转续制度,其关键的环节在于:建立两省一市的协调机构;统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通过加强信息系统等的建设而建立起社保转续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社会保障;转续制度

一、长江三角洲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建设性基础

(一)两省一市法规或规章的一致是“社保一卡通”的基础

两省一市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以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两个行政法规为基础,已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在参报对象上的一致。例如,2007年8月10日《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参报对象:

(一)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

(二)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三)灵活就业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人员。相应地,浙江省2008年规定:《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的决定》这一地方性法规也做了上述规定。上海市同样如此。

2、在原则的一致。即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做实后的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统筹基金分别管理、分别使用,不得相互调剂使用。

3、在目标上的一致。逐步实行“省级预算、分级负责,省级调剂、分级管理”的省级统筹,并在对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统一制度、统一支付项目、统一计发办法、统一管理规程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缴费)上下限的基准和缴费比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

4、缴费标准的原则一致性。一般都规定: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费率,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用人单位实际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总额高于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以本单位实际参保人员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参保人员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费。其中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个人缴纳8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主为其缴纳12个百分点。用人单位的缴费(包括个体工商户为雇工的缴费)在税前列支;参保人员个人的缴费按照规定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上海市也基本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修改了其养老保险的规章,基本规定与全国一致。但也存在一些特性。如,它规定: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为22%,其中3%记入个人账户,19%纳入社会统筹。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记入个人账户的金额是本人缴费基数的11%。本市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缴纳城镇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30%。其中,个体工商户业主为本人和帮工缴费的比例为22%,个体工商户业主本人及其帮工的缴费比例为8%。

当然,地方标准依然存在。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的缴费基数与养老标准较高。比如,苏州,《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规定:2008年企业职工月缴费基数最低1369元,参保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2008结算年度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统一为1650元。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则要低的多。这种地区差异为全省统筹带来严重困扰。

5、发放标准的一致。一般而言,个人养老金=基本统筹+个人帐户。月养老待遇=(参保人员核准享受养老待遇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储存额÷国家规定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此外,关于过渡性养老金,两省一市等也都能在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取得一致。

6、在转续的规定上也有共通性。浙江省2008年规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的决定》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的,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参保人员在本省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应当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储存额,各地对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得设置限制条件。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保障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的具体办法。“参保人员跨省流动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储存额的转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上海市规定:保参保人员在本市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不转移基金。其中,变动工作单位的,个人账户随同本人转移;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失业的,账户转至原单位所在地的社保中心;重新就业的,从就业之月起账户转入新单位,由所在地社保中心受理审核后继续记账。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时,根据国家规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个人账户中1997年12月底之前个人缴费部分的累计本息和1998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累计本息。本市结合实际情况规定,1993年1月1日以后,职工由外省市调入本市企业时,转移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档案,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中1998年1月1日之前(199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至少应包括1996、1997两年)的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以及1998年1月1日起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计算的缴费额累计本息。

江苏省的规定不是很清晰。江苏省《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参保人员流动,其个人账户和养老保险关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符合本省规定转入条件的,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转入手续。

(二)已经拥有的方案

1、浙江嘉兴、杭州等地与上海的结算办法。2007年1月1日,《上海市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在嘉兴居住期间医疗费用代办报销服务办法(试行)》政府规章规定第三条规定:市社保局作为代办服务机构,设置上海在嘉兴参保人员医疗保险代办服务窗口,明确相应工作人员,提供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咨询,接受委托代办报销医疗费用等服务。第四条规定:委托代办医疗费用报销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由上海在嘉兴参保人员与市代办服务机构签订委托代办协议。医疗费用报销执行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药品目录、诊疗项目以及服务设施标准。委托代办医疗费用报销采用“先收集报销凭证、后返还报销款”的办法,并由上海在嘉兴参保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卡》或《医疗保险卡》、身份证、医疗费用收据、费用清单以及其他医疗报销所需的资料单据。

2008年8月21日,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与上海市医保中心已正式签订《关于沪杭两地委托结报对方参保人员医疗费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杭州和上海的医保部门准备互相在对方医保经办机构设立服务窗口,一个常住上海的杭州人到上海当地的医保定点医院看病,自己先付现金,然后可凭相关票据,到上海医保经办机构特设窗口按杭州医保相关政策结算费用,不用再跑回杭州报销了。同样,一个常住杭州上海的人也可以在杭州办理。

2、无锡与上海的社保一卡通。2003年,经过详细的讨论与仔细的研究,无锡市政府对现有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积极努力与上海实现医疗保险的对接,同时,上海市政府与无锡市政府也于当年签定了《关于实现上海与无锡两地“社会保障卡”互通互用的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办法是:委托上海制卡以统一技术标准;建设无锡的异地数据备份中心;社会保障卡将首先应用于金融、公安、劳动三个部门,并将逐步向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公积金等方面延伸;沪锡两地市民可以持社会保障卡在对方城市自由刷卡。由于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的滞后,无锡与上海的社保一卡通还没有完全实现。

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方案的启示。2008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的课题方案:《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针对我国现有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的分割局面,发改委课题组提出了具有操作性政策建议:借鉴欧盟“分段计算”办法,即分段计算”模式——工作地缴费,分段记录,退休地方发放;在退休前10年左右设定“转入门槛”,以阻断为单纯为养老待遇的提高而进行的职业流动等。

该方案的缺点是: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先实现省级统筹。即在一个省内改变市级、县级统筹局面,全省执行统一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养老金计发办法和统筹项目全省统一,实行统收统支,由省级直接管理。而省级统筹会带来诸多难题。例如,伊春市在省级统筹前,伊春每年退休人员都控制在2000人左右,但省级统筹后,所有的口子都开了。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认为退休一个就减轻一个负担,甚至形成了“一人有了养老金,全家都稳定”的概念,就不再严格把关。这给基金支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长江三角洲社会保障一体化存在的障碍

(一)阻止长江三角洲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因素

1、体制性因素。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国层面上进行统筹不同,目前,中国则以各市县为单位统筹,有学者形象地称之为“小水缸”。与全国一样,两省一市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众多的统筹单位,而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一,保障水平不一,难以协调。劳动者的社保不能自由地在各个“小水缸”之间流动,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要重新参与社保,原有的积累留在了原地,流动的劳动者呈现“一人多个社保关系”的情况,对流动的劳动者极为不利。也许,日前我国有关部门宣布已有17个省(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两省一市)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我们认为,所谓“省级统筹”,应该是省级统收统支、省级财政对社保基金进行财政“兜底”。可是,目前这些实现了“省级统筹”的省份,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省级统筹”,没有能够实现省级统一对社保金“统收统支”。可以说,它们只要仍然以市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它们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了省级统筹。

2、各地政策不统一。以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为例,各地在以下政策标准上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如计发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使用的平均工资基数不统一,有的使用城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有的使用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而行业统筹企业使用本行业平均工资;再如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工资指数,是指职工每一年的缴费工资与对应的当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之比)计算方法不统一,有的计算“统账结合”(即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后若干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平均值,有的计算“统账结合”前若干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平均值,有的计算“统账结合”后至本人退休前各年缴费工资指数平均值。

3、社会保险多种多样。市(县)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呈现覆盖城乡、兼顾内外的特色外,养老和医疗保险险种中还呈现多层次的特色。在养老保险体系中,根据城镇职工、超龄参保人员、城镇老年居民、被征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本地农民,分别设置了如前所述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标准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缴费与待遇相对应的六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在医疗保险体系中,针对城镇职工、超龄参保人员、城镇居民、被征地人员和农民等不同对象,分别设置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缴费与待遇相对应的四个层次的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基金的风险,但却制约了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跨地区转移,提高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这种局面无疑会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产生负面影响。

4、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政府一般都规定:养老基金向统筹外转续,只转个人帐户部分,不转统筹部分。例如,2007年《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中的第四条第三款规定:1.外来务工人员因工作单位变更在本市同一统筹区域内流动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可以续接,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在本市不同统筹区域之间流动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包括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并转移。2.外来务工人员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离开本市行政区域时,要求将养老保险关系转出本市行政区域的,经本人申请、转入地同意,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予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暂不具备转移条件,本人愿意保留个人账户的,由养老保险机构保留其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关系不具备转移条件,本人又不愿意保留个人账户,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累计缴费满12个月及以上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由养老保险机构一次性发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理论界一般认为,转移社保关系时个人账户可以带走,统筹部分由于统筹层次低就带不走,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进入统筹账户的企业缴纳部分是为个人缴的,如果留在缴费地,则个人不能从中受益,这侵犯劳动者的利益。

5、基金管理混乱。社保基金的运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国的社保体系,一般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理事会管理的资金等三个部分。从总体上看,社保基金的监管是严格的。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资金,其管理运用的约束是相当严厉的,1999年之后的主要运用方式基本上是存款与国债等;对于企业年金的运用管理,2004年以后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运用管理规范和制度监管框架。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局部地区的局部违规运用问题,社会影响十分负面。如2006年爆出的上海社保案。

6、既有的地方技术标准的不同是“社保一卡通”难的技术原因。即难“通”的原因之一是各地社保卡制作的技术标准不同。由于缺乏通盘考虑,互通计划性不足,各大城市大多在小范围内统一标准和技术,从而形成了若干个“小圈圈”,比如杭州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嘉兴为“多用途智能卡”,宁波、台州、绍兴、湖州的技术标准依托于银行系统,而上海、无锡又属另一类。这将给对接互通增加额外的转轨成本。

三、长江三角洲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法治均等化的对策

(一)在统帐结合制下坚持地方负责、省级调剂的准省级统筹模式 1、坚持地方负责、省级调剂。目前,两省已经在国务院相关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了这样的目标:逐步实行“省级预算、分级负责,省级调剂、分级管理”的省级统筹,并在对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统一制度、统一支付项目、统一计发办法、统一管理规程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缴费)上下限的基准和缴费比例。但是,由于省级财政统筹可能存在一定的“兜底”的困难和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尚须时日。比如,《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等渠道解决。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可以在不改变省政府规章的基础上、不改变县级统筹的情况下进行初步的改革。

比如,黑龙江省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但各市地的基金仍然放在当地的财政专户里,人员在流动的时候,依然要办理调转业务。各市地的基金之所以仍然放在当地的财政专户里。目的是:为了加大市地的责任,避免市地随意借口减免企业的负担而造成收缴率不足。

2、建设全省大集中数据库,开发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一步集中到省级的一个数据库,省去了市级资源数据库这个层次。为此,要建立自己的机房。自己没有机房,将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设备放在电信运营商处,安全难以保证。当然,数据中心的省级建设和维护以省财政投资为主,各地不需要建设数据中心,不需要购买和开发软件,只需要维护本地局域网和提出业务需求。这使各地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能够摆脱过多的技术困扰和经费压力,也使各项政策得以顺利落实。黑龙江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主任徐树说,社保的政策变化是非常频繁的,每一次变化都要涉及软件的更改,而现在我们不用为此担忧了。最直观的变化是,过去调整养老金待遇时,需要全体社保经办机构人员近3000人工作两个月,还差错不断,现在计算机调整不超过3个小时就全部到位。

3、养老金在省内转续,必须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一并转续。因为在现行的养老金提取公式中,社会统筹是个人养老金的一部分,所以,目前的个别地方为保护地方利益实现的个人帐户转续、社会统筹不转续的做法侵犯了个人利益,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机制的建立不利。

各级政府要考虑农民工就业的灵活性、流动性、不稳定等特征,在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打破转移中僵硬的局面,做到不论是统筹区内还是跨统筹区转移都应全额转移基金,包括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减轻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减少养老保险转移的障碍。这样不仅保护了农民工的权益,也推动各地养老保险的扩面,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是有好处的。

其次,各级政府要从全省乃至全国这个大局着眼,保护流动就业者的养老保障权益。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现象,有一份可以指望的养老保险是每一个农民工的愿望,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的责任不在农民工本身。要提高农民工参保积极性,就要求各地政府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基金平衡。因此,建议要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的基础部分全国统筹。

4、按照符合全国通用标准制造社会保障卡。符合全国通用标准制造社会保障卡在省内统一发放,人们即使在省内调动工作也无须换卡,只需通过业务前台作调转业务,做一下变更即可。目前,江苏省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在全省范围内推进IC卡建设的计划,并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规划,对城镇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中发行新式的社会保障CPU卡,实现社会保障卡的“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在最大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换。并且无锡将于四月在全省率先发行新的社会保障CPU卡。

5、在统一遵守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允许地方标准、地方政策的存在,但必须建立全省的结算中心、调剂中心。由于地方标准、工资标准不一导致的劳动力流动,致使有些地方社会统筹富裕、有些地方吃紧的状况。省可以建立省级结算中心、调剂中心,对因劳动力流动造成的统筹利益的负担增加或减少进行各统筹地区之间的计算、调剂。为了加强省级调剂能力,可以考虑设立2%的调剂金。为什么是2%,而不是更多? 2008年08月6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了课题研究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中认为,“根据以往经验,调剂基金宜保持在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年平均投入总额的2%左右。”事实上,这个百分比可以根据具体的运作进行不断的调整。调剂金可用于补助医疗保险覆盖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补助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标准补贴等。

6、建立地市级单位统筹。为了避免社保的碎片化,如果省级统筹需要缓行的话,那么,市级统筹必须建立起来。因为这符合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而且,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土地,在失地农民是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必须担起社会稳定的责任。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例如,四川省的成都市就建立了市级统筹制度。这说明市级统筹制度还是有经济基础与行政管理的体制支持的。像常州市这样既然能够实现本级统筹区与武进统筹区医疗保险的双向开通,就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建立市级统筹。

7、养老金分段计算、劳动者流入地发放。由于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可行的办法是把个人在流出地的缴费贡献和收益部分,带入流入地,这部分采取流出地的办法;在个人进入流入地之后,采取流入地办法,来处理接续上的缴费、收益、账户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换言之,劳动者账户资金必须反映其流动中的差异、统筹所在地单位缴费贡献、个人在各地应该得到的收益等。再由流入在分段计算的基础上统一发放,地区间利益的增减由省结算中心进行协调、划拨、调剂。这在技术上完全不存在问题,仅仅有一点复杂。

(二)建立两省一市社会保障的转续机制

1、建立两省一市的协调机制。两省一市设立统一的长江三角洲社保管理中心,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与社保相关的法规、规章以及政策,解决可能出现的立法冲突,或许能将立法冲突减小到最低程度。主要职能包括:识别区域法制冲突、确定立法标准、拟定协调方案、分析方案和实施方案;对因劳动者流动所造成的养老、医疗方面的地方利益差别的额度进行结算与提出调剂方案;设立并管理调剂基金。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社保一卡通的关键是信息系统建设。以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新卡为标准,统一发放新社保卡。按照《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的规划,这张新社保卡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记录持卡人各个时期的信息。这张新社保卡主要应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社会保障号码、参加工作时间、1992年底前连续工龄、个人首次缴费时间、个人缴费基数、缴费月数、个人流动情况及其所在地缴费情况、个人记账利率及个人账户与属于个人的社会统筹部分的储存额情况等。同时,应该建立三省市的统一的信息平台,加强三省市的在社保卡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咨询服务、网点系统集成、制卡等方面的业务合作,使新社保卡在三省市可以通用。

3、对劳动者流动需要转移的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部分,由长江三角洲社保管理中心在分段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结算,由流出地政府向流入地政府转移,流出地政府不得的截留。流入地政府则对流动的劳动者(不管流动多少次)进行分段计算、进行加权的基础上,核定个人养老金等的总额,按规定发放。

4、对劳动者为养老金差额而流动设定“转入门槛”。如果劳动者为了享受退休后比较好的养老待遇,在即将退休前从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地方,从而能够享受很好的医疗条件。对劳动者的这种博弈,政府怎么办?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的这方面课题方案认为,应该在退休前10年左右设定“转入门槛”,即退休前10年不得转入,如果需要转入,则必须由个人、或单位缴纳养老金、医疗金的差额部分。这是可行的。如果退休前10年转入,则个人、或单位不必缴纳养老金、医疗金的差额部分,劳动者退休后享受流入地待遇。

(作者系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二篇: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汇总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汇总3篇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

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各级部门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战略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着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创新,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要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着力强化高效协同,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抓得紧,有不少亮点。

一是对党中央战略意图领会到位,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扣紧了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

三是战略实施成果已经显现,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在这次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过程中,一体化机制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发挥了作用。

总的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这说明,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方面落实是有力的。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2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此次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为区域内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片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的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区位优势明显,国际联系紧密,协同开放水平较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进一步增强长三角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将其强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充分激发出来。

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是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

各地需摒弃过去以我为主、各自为政的思维惯性,真正在推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下功夫,通过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发展症结、完善区域政策。特别是要在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等方面做好可持续的制度安排,促进各种要素在区域内顺畅流动,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一体化发展水平。

二是要紧紧抓住“高质量”这个关键。

无论是谋划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建设,还是着眼解决一时一地的具体问题,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顺应规律、稳中求进。既要着眼“有没有”“够不够”,更要研判“好不好”“优不优”,锚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持续推进,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更好释放区域强劲且持久的发展动力。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区域的布局合作和要素合作阶段,深化至体制机制的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深层次阶段。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晰,同质竞争仍较普遍,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现实与隐形的壁垒,城际交通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等。

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通过设立更高层级的协调发展机构,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开展长三角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研究,形成有序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通过完善快速交通和同城化网络,构筑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通过设立环境监管治理制度和生态建设专项基金,构建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同时,要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自由贸易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在此过程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需紧紧围绕顶层规划体系、产业分工协作、创新要素培育、区域交通一体、生态协同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上海长三角龙头作用的发挥,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顶层规划体系

首先,瞄准长三角区域顶层规划设计。注重立足需求,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有序实施,积极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促进空间体系一体化发展。其次,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无缝衔接。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维护时,要重视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的无缝衔接,为融合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再次,提升内部功能板块的能级。为积极呼应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要继续提升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落实“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增长极,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实现区域发展由同质竞争向协同融合转变。

共建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首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其次,培育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树立与新时代和本省实践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实现先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协同攻关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长三角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再次,加强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利用上海的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和资源、产业链等外溢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瞄准国家或长三角地区急需的重点产业领域,加强研究谋划,进行整体战略部署,坚持产业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形成合理分工、协作有序的发展格局。

打造长三角创新功能示范区

首先,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利用区域内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创资源,借助上海科创中心和合肥国家科学城的建设机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系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其次,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打通和长三角其它地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联合建设区域高层次创新载体和研发服务平台,加强科技资源交流共享,开创长三角科技合作共赢新局面。再次,实现创新要素跨区域联动。瞄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打通与上海、浙江、安徽在创新要素流动上的界限,实现科创资源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与上海张江、合肥科学城、G60科创走廊等国家级科学中心的联动,打造长三角创新集群重要连接点,合力建设长三角创新功能示范区,打造世界级创新经济发动机。

建设区域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

首先,加快交通干线骨架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路线、过江通道等主要交通轴线的架设,打造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系统,支撑“1+3”重点功能区发展。其次,实现跨区域交通的无缝连接。通过推进沿海经济带、沿江生态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宁杭生态经济带等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跨省市城际铁路、公交、轨道交通线路有效衔接的协调,实现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无缝连接。再次,完善同城化的交通网络体系。推动与长三角城市间公交一卡通、通关一体化等的全面实施,支持主要城市间开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临沪地区城市加快与上海同城化步伐,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其余城市跻身上海2小时交通经济圈。

构建跨区域生态协同战略区

首先,建立区域生态保护联盟。重点围绕长江、太湖、洪泽湖、大运河等生态重点功能区,以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江生态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与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及长三角其它地区实现区域共享、生态共保,协同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绿色新空间。其次,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以推进“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重点开展大气、水环境、土壤三大治理行动,积极参与长江下游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长三角同流域及其它地区实行多管齐下,联防联治,共同推进长三角江河湖海的生态协同治理。再次,设立生态建设专项基金。重点对跨区域的环境污染防控、环境治理等工作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奖励。健全和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区域环境保护中承担生态功能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予以合理的经济补偿。

实现制度创新的跨区域联动

首先,要积极配合长三角跨行政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的工作,统筹好区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好与其它两省一市的协调工作。其次,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和长三角其它地区联手构建协调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实现区域制度架构的融合。同时,与长三角其它地区相关政府部门一起,协商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和相应举措,完善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和协调性的“长江经济带下游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再次,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与长三角核心区、非核心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支持区域性的非政府社团组织或民间组织发展,不定期地针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和举措开展专题研讨,使企业、非政府组织、居民等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篇: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

2020年8月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各级部门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战略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着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创新,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要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着力强化高效协同,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抓得紧,有不少亮点。

一是对党中央战略意图领会到位,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扣紧了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

三是战略实施成果已经显现,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在这次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过程中,一体化机制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发挥了作用。总的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这说明,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方面落实是有力的。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2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此次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为区域内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片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的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区位优势明显,国际联系紧密,协同开放水平较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进一步增强长三角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将其强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充分激发出来。

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是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各地需摒弃过去以我为主、各自为政的思维惯性,真正在推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下功夫,通过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发展症结、完善区域政策。特别是要在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等方面做好可持续的制度安排,促进各种要素在区域内顺畅流动,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一体化发展水平。

二是要紧紧抓住“高质量”这个关键。无论是谋划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建设,还是着眼解决一时一地的具体问题,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顺应规律、稳中求进。既要着眼“有没有”“够不够”,更要研判“好不好”“优不优”,锚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持续推进,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更好释放区域强劲且持久的发展动力。

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区域的布局合作和要素合作阶段,深化至体制机制的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深层次阶段。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晰,同质竞争仍较普遍,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现实与隐形的壁垒,城际交通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等。

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通过设立更高层级的协调发展机构,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开展长三角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研究,形成有序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通过完善快速交通和同城化网络,构筑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通过设立环境监管治理制度和生态建设专项基金,构建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同时,要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自由贸易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在此过程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需紧紧围绕顶层规划体系、产业分工协作、创新要素培育、区域交通一体、生态协同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上海长三角龙头作用的发挥,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顶层规划体系

首先,瞄准长三角区域顶层规划设计。注重立足需求,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有序实施,积极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促进空间体系一体化发展。其次,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无缝衔接。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维护时,要重视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的无缝衔接,为融合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再次,提升内部功能板块的能级。为积极呼应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要继续提升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落实“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增长极,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实现区域发展由同质竞争向协同融合转变。

共建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

首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其次,培育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树立与新时代和本省实践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实现先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协同攻关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长三角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再次,加强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利用上海的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和资源、产业链等外溢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瞄准国家或长三角地区急需的重点产业领域,加强研究谋划,进行整体战略部署,坚持产业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形成合理分工、协作有序的发展格局。

打造长三角创新功能示范区

首先,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利用区域内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创资源,借助上海科创中心和合肥国家科学城的建设机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系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其次,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打通和长三角其它地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联合建设区域高层次创新载体和研发服务平台,加强科技资源交流共享,开创长三角科技合作共赢新局面。再次,实现创新要素跨区域联动。瞄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打通与上海、浙江、安徽在创新要素流动上的界限,实现科创资源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与上海张江、合肥科学城、G60科创走廊等国家级科学中心的联动,打造长三角创新集群重要连接点,合力建设长三角创新功能示范区,打造世界级创新经济发动机。

建设区域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

首先,加快交通干线骨架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路线、过江通道等主要交通轴线的架设,打造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系统,支撑“1+3”重点功能区发展。其次,实现跨区域交通的无缝连接。通过推进沿海经济带、沿江生态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宁杭生态经济带等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跨省市城际铁路、公交、轨道交通线路有效衔接的协调,实现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无缝连接。再次,完善同城化的交通网络体系。推动与长三角城市间公交一卡通、通关一体化等的全面实施,支持主要城市间开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临沪地区城市加快与上海同城化步伐,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其余城市跻身上海2小时交通经济圈。

构建跨区域生态协同战略区

首先,建立区域生态保护联盟。重点围绕长江、太湖、洪泽湖、大运河等生态重点功能区,以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江生态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与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及长三角其它地区实现区域共享、生态共保,协同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绿色新空间。其次,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以推进“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重点开展大气、水环境、土壤三大治理行动,积极参与长江下游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长三角同流域及其它地区实行多管齐下,联防联治,共同推进长三角江河湖海的生态协同治理。再次,设立生态建设专项基金。重点对跨区域的环境污染防控、环境治理等工作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奖励。健全和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区域环境保护中承担生态功能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予以合理的经济补偿。

实现制度创新的跨区域联动

首先,要积极配合长三角跨行政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的工作,统筹好区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好与其它两省一市的协调工作。其次,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和长三角其它地区联手构建协调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实现区域制度架构的融合。同时,与长三角其它地区相关政府部门一起,协商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和相应举措,完善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和协调性的“长江经济带下游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再次,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与长三角核心区、非核心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支持区域性的非政府社团组织或民间组织发展,不定期地针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和举措开展专题研讨,使企业、非政府组织、居民等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篇:长江三角洲教案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辐射作用。

4、了解长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著名的旅游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讲授

(一)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鱼米之乡

3、江海交汇之地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历史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上海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2)水乡风貌(3)人文旅游资源

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1)有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3)便捷的交通(4)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知道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本区密集的旅游景点。

四、作业布置

第五篇:教案《长江三角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第二课时

嵩县大章镇中

张柏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及重要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具体位置。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描绘长江三角洲水运线路,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讨论,理解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3.通过生活实例分析,理解同城效应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有发现身边的美的地理眼光。2.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和谐的人地观。

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也有大幅度的进步。因此学习中国地区域理相对世界地理比较容易。由于是借班上课,班级性别构成均为女生,因此一方面要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要突出空间能力、人地关系和家国情怀的地理核心素质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进一步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同城效应的含义。

教学过程 全课设计思路

地理新课程标准一直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苏州市刚刚成功举办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我校刚组织完学生去园博会春 1 游,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利用这一契机,结合此活动,设计本课主线,以园博会的吉祥物园园为导游,带领同学们畅游长江三角洲,一路游览,一路完成任务,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更利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构建有效的、最优化的地理课堂。

教学活动

知识回顾:快速记忆上节知识点,学生回答。

【导入】激趣导入:展示苏州园艺博览会吉祥物园园。<慧眼寻找>园博会吉祥物园园身上的江南元素。

<依次解读>园园头上的花是苏州市市花——桂花;园园的衣服上的图案代表苏式园林窗花艺术;

园园淡蓝色的衣服与太湖水相映衬……

今天我们就请园园做导游,带我们去领略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好地方。根据图片,大家猜一猜,园园要带大家去哪儿? <引出课题>长江三角洲(板书)

设计意图:视频中动感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通过图片合照拉近师生的距离,引出本节课的主线,围绕刚刚在苏州举办的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为本课切入点,跟着园博会吉祥物“园园”来畅游长江三角洲,以欢快的气氛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活动】活动一:自然风光游

<学生活动>把书打开到第51页,请朗读好的同学高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静静地听。<老师点评>你的朗读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去探个究竟。就让我们追随园园的脚步,开始长江三角洲的魅力游吧。

<热身运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哪些省份? <判地形>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得出结论:地势低平,平原为主。

<观气候>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降水量图。得出结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寻河湖>出示长江三角洲河湖图。找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得出结论: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感悟>阶段小结长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优越(板书)<插播广告>用江南地区吃鱼时间表点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设计意图:以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一步一步分析出长江三角洲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再通过饭桌上鱼类菜肴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鱼米之乡的名副其实。【活动】活动二:水上休闲

<劳逸结合>出示游览古运河和长江1号邮轮的图片,水上游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项目,我们吹着江风,听着小曲,好不惬意。这时园园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你找一找长江三角洲重要水运线路,并用不同颜色水笔将线路大致描绘出来。

<我绘我图>学生讨论,并用不同颜色的水笔描绘。同学用电子白板上台绘制。

<教师反馈>通过描绘得出结论。内河航运沟通东西部地区;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远洋航运加强对外经济交流。如果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长江比作“箭”,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结论>江海交汇,得天独厚。(板书)<畅所欲言>同学们,我们通过游览已经发现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水运价值,你知道河流对长江三角洲的还有其他影响吗?以围座一圈的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成员交换意见,得出小组的共同想法,并记录在书P51的活动区上。

<教师反馈>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灌溉、养殖、水运、工业、农业、生活用水…… <反向思维>刚才讨论的都是优势,有没有不利的影响? <继续讨论>洪水、水污染……

<情感升级>如果你是园园,看到我们的家园遭到破坏,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学生所思>爱护河流,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以任务式菜单,用园园在带领我们游览中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假设,水运线路的绘图活动体会长三角独特的水运优势,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引申出人地关系和谐的价值观。

【活动】活动三:城市探索游

<航拍图>如果我想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分布,我会用什么样的图?会用白天还是夜晚的航拍图最能展现长三角城市的分布状况呢?接着展示夜晚灯光图,得出结论城市密集。(板书)<圈一圈>再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分类别让学生在图上圈出来,掌握城市的相对位置。

<大数据>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出示2015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前11位的城市以及2015年百强县前5位的城市。找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得出结论经济发达。(板书)<新闻眼>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房价的上涨,以我们苏州2015年房价上涨为例,出示新闻背景资料和抢房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调查来苏州买房的有一半左右是上海人,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上海人通过便捷的交通,能接受苏州的房价和每天的通勤方式。

<出示图片>长三角“1小时”生活圈,高速铁路和公路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听听我们班同学怎么说!请两位同学介绍自己家庭的生活方式。

<同学1>大家好,我叫张志彬。我出生在南京。原来一家三口是住在南京的,爸爸原来在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视野转移到像苏州、无锡这样的二线城市。我爸爸也被猎头公司挖到了苏州工作,我也来到了苏州上学。现在家 在苏州,但是南京还有亲戚朋友。我们有时会坐高铁回南京,现在高铁真的很方便,从苏州到南京只要一个小时,基本上我每次回带一个ipad,一般一部电影还没看完,我就到站了。现在我经常往返于两地,可能周五还在苏州吃生煎包,周六我就在南京吃鸭血粉丝汤了。

<同学2>大家好,我叫李浩。我们一家人分居在三地,我在苏州上学,爸爸在昆山一家沙发公司工作,妈妈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我们一般周末在苏州相聚,爸爸驾车40分钟就到苏州,妈妈开车也只要2小时到家。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上周末,外婆出去旅游,家里没人做饭了,爸爸就接了我一起去上海和妈妈过周末。虽然看上去很远,但因为有了便利的交通,我们其实真的很近。

<引出概念>同城效应。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三角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板书)

设计意图:以航拍图,形象的展示长三角的城市分布状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密集程度;以大数据,搜集最新的城市GDP数据,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达;以新闻眼,当地城市的房价迅猛上涨,引出同城效应的话题,再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方式,理解同城效应的含义。【练习】

《基础训练》p32-35 【活动】总结全课

播放音乐《烟花三月下扬州》

今天我带着大家一路旅行非常愉快,你们积极热情的发言和扎实的地理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节课我将带着大家长三角特色文化游,大家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设计意图:地理课上游览长江三角洲,美的开端导入,美的全程游览,美的音乐结尾,美的悠远遐想……

【活动】板书设计

下载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三角洲社保一体化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地方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衡阳高新经济区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本文主要对衡阳高新经济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与方......

    社保基金问题研究

    自从2001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社保基金入市就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有关要求提交......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规划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内容简介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于2004年经国务院......

    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5篇)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的......

    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研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财政方面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引例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农......

    我国社保制度研究论文

    目 录 目录„„„„„„„„„„„„„„„„„„„„„„„„„„„„„„ I 摘要„„„„„„„„„„„„„„„„„„„„„„„„„„„„„„ II 关键词„„„„„„......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李 晓 燕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的核心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综述[本站推荐]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综述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城乡一体化是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