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点学校

时间:2019-05-14 03:5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重点学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重点学校》。

第一篇:福建省重点学校

福建省重点中学名单

资料来源:福建省教育厅信息,资料截止时间为09年,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请以福建省教育厅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省属学校

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

福州市

省一级达标学校12所:

福州一中、福州二中、福州三中、福州四中、福州格致中学、福州八中、福州高级中学、师大附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连江一中、连江尚德中学。

省二级达标学校17所:

屏东中学、福州十一中、福州十八中、福州华侨中学、福建师大二附中、福州外国语学校、闽侯一中、闽侯二中、闽侯三中、闽清一中、福清二中、福清侨中、福清三中、永泰一中、长乐侨中、平潭一中、罗源一中。

省三级达标学校31所:

福州延安中学、福州铜盘中学、教育学院附中、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福州第七中学、福州第十中学、福州第十五中学、福州第四十中学、福州市鼓山中学、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州亭江中学、闽清二中、闽清高级中学、福清融城中学、福清虞阳中学、福清元洪高级中学、福清高山中学、福清元载中学、永泰二中、永泰三中、长乐二中、长乐七中、长乐高级中学、连江第二中学、连江第五中学、连江华侨中学、连江黄如论中学、平潭城关中学、罗源民族中学。

泉州市

一级达标中学:

泉州一中、泉州五中、泉州培元中学、泉州七中、晋江一中、晋江养正中学、晋江季延中学、南安一中、南安国光中学、安溪一中、永春一中、惠安一中、南安华侨中学、南安侨光中学、德化一中、石狮石光中学、石狮一中、泉州市城东中学

二级达标中学:

惠安荷山中学、南安诗山中学、南安南星中学、安溪铭选中学、永春华侨中学、永春三中、晋江毓英中学、晋江侨声中学、晋江南侨中学、南安三中、惠安三中、惠安嘉惠中学、南安五星中学、南安成功中学、南安新侨中学、丰泽

城东中学。

三级达标中学:

惠安四中、惠南中学、南安二中、南安鹏峰中学、安溪蓝溪中学、安溪六中、安溪八中、安溪沼涛中学、安溪俊民中学、永春一中、德化县二中、德化三中、石狮市永宁中学、泉港二中、泉州九中、泉州马甲中学、晋江首峰中学、晋江陈埭民族中学、晋江英林中学、晋江二中、晋江平山中学、惠安五中、惠安崇武中学、南安市第六中学

宁德市

省一级达标高中:宁德一中、古田一中、福鼎一中

省二级达标高中:寿宁县第一中学

省三级达标高中 :宁德市高级中学

南平市

省一级达标高中名单:南平一中、建阳一中、邵武一中。

三明市

省一级达标高中名单:

三明一中、三明二中、尤溪一中、大田一中、永安一中、三明九中、沙县一中、泰宁第一中学

省二级达标高中名单:

永安市第三中学、永定县金丰中学

漳州市

省一级达标高中名单:

漳州一中、龙海一中、龙海二中、漳州三中、长泰一中、云霄一中、诏安一中。

厦门市

省一级达标高中名单:

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六中、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集美中学、厦门科技中学、同安一中、厦门翔安一中、厦门湖滨中学、厦门松柏中学、厦门十中、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

莆田市

省一级达标高中:

莆田第一中学、莆田第二中学、仙游第一中学、莆田第四中学、莆田第五中学、莆田第六中学、莆田华侨中学、莆田第十中学、莆田第八中学

省二级达标高中:莆田第十二中学、莆田第二十四中学、省三级达标高中:仙游金石中学(民办)

龙岩市

一级达标高中:龙岩一中、龙岩二中 武平一中、上杭一中、长汀一中、漳平一中、永定一中

第二篇: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切实贯彻落实“创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针,推动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稳定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及学科发展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解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凝聚、稳定人才队伍,培养学术带头人。

第二章 申报重点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三条 申报对象:依托省内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建设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

第四条 研究方向:实验室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应符合国家、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第五条 人才队伍:应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开拓创新精神强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实验室有一支高水平、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开发队伍,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

第六条 硬件建设:实验室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原值)不低于700万元,并能统一管理,具有开放式使用、提供共享服务条件。

第七条 科研能力:实验室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近5年内主持的国家级科技项目不少于2项,省部级项目不少于5项(其中2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800万元以上或人均在研科研经费不少于5万元/年。

第八条 组织条件:实验室依托一级法人单位,且已正常运行2年以上,其研究内容具有适当的学科交叉(一般要有两个以上二级学科支撑),依托单位能为组建实验室提供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条件保障。第九条 支持与投入: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行政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连续投入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不少于300万元。第三章 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实施和验收

第十条 符合以上条件的单位,按规定的格式填写《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并附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报告,依托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签署配套经费及条件保障支持等意见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一条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合格后填写《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此件作为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文件和购置设备、验收的主要依据,由省科技厅审批后正式实施,采取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的工作方式,其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

第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根据计划任务书组织建设,每年年底以书面方式向省科技厅汇报建设进展情况和填报《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表》,以作为评价建设项目、拨付计划建设经费、运行经费和验收的依据。

第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完成建设任务后,应及时向省科技厅提交验收申请。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验收与其财务决算验收、固定资产验收同时进行。验收时除提交验收申请、重点实验室建设总结以及有关资料外,应同时提交财务决算、固定资产验收清单及审计报告等。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授予《福建省XX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匾牌。

第四章 重点实验室的经费和资产管理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采取省科技厅专项资助、依托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自筹方式共同筹集。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考核滚动拨付。依托单位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匹配经费必须按照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期限到位,否则将停拨以后建设经费。建设项目超预算部分,由依托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自筹解决。

第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技术软件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人才引进与培养、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室运行补助以及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其他经费支出。省科技厅拨付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按照《福建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和合同约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单独设帐,独立核算,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按期报送决算报表,接受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的运行费主要由依托单位承担。省科技厅每年根据财政预算安排和对重点实验室运行的考核评价情况等确定补助与否和补助金额。实验室运行补助费,用于补贴实验室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及学术交流活动等费用。

第十八条 由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拨款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单独登记造册。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五章 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由行政主管部门聘任,报省科技厅备案,任期为三年。重点实验室主任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八个月。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成立学术委员会,负责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及开放课题的确定等学术工作,学术委员会由年龄结构合理的5—9人组成,其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本实验室及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1/2。学术委员由依托单位推荐,经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依托单位聘任,并报省科技厅备案。学术委员任期3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开放力度,仪器设备应对外开放使用,提高其利用率。重点实验室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和交流,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对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均应署重点实验室名称,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结构调整、重组的,须由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和相关学科专家的论证,可以进行调整、变更和重组,并报省科技厅备案。调整、变更和重组后,确有需要更名的,经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再报省科技厅审核批准。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省科技厅报送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重点实验室必须接受省科技厅定期考核评价。原则上,凡验收合格的重点实验室,均须参加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工作委托中介机构按不同领域,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省科技厅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考核评价优秀的实验室予以奖励;对考核评价差或连续两次考核评价末位的实验室,取消重点实验室资格。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2年7月6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省重点公共实验室管理的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根据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需要,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为基础,为更好地促进学科交叉,充分发挥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上的优势,本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并通过部分资助、合作科研、提供仪器使用和技术服务等方式,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提供资助。欢迎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研究的人员在资助领域范围内提出课题申请,也欢迎科研人员以访问学者身份自筹经费到本实验室开展短期研究。

一、研究方向:实验室以天然高分子、功能高分子、通用高分子为研究方向。开展高分子结构、加工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应用基础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为天然高分子的综合利用及高值化、高分子的功能化、通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和加工 2.天然高分子基纳米材料

3.光电磁高分子功能材料合成和加工 4.稀土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 5.新手段、新方法合成高分子研究 6.高分子新型催化剂研究 7.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研究 8.耐热芳香杂环高分子材料

9.生物活性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 10.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三、优先支持课题

1.信息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器件制作 2.生物质高分子的综合利用新技术 3.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4.光电磁高分子功能材料合成和加工

四、主要研究设备

根据建设项目特色和研究方向,在现阶段,拥有实验室面积2400M2,仪器设备1500万元。实验室由以下三个实验室单元构建。1.高分子材料制备实验室:

目前实验室购置脉冲激光发生器,为在微区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提供设备基础,已购置微波反应系统设备,为在微波条件下高分子聚合、改性、接枝、嵌段、纳米微晶和无机晶须的制备以及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反应等提供实验手段;已建立了涂料性能测试实验室,为涂料的研究提供技术跟踪手段。实验室将为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访问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基础实验设备。

2.高分子材料性能表征实验室

已经配备偏振光热台显微镜、差热分析系统、凝胶高效液相色谱仪、热重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扩展系统、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源测量仪、LB膜、椭偏仪和光学分析系统等,可为功能材料的光、电、磁性能和热机械性能及其流变性能等,提供整套的测试手段。

上述仪器设备体现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特色,这些仪器的购置和配套将极大地提升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研竞争力,将为本省高分子材料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3.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

配备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塑料注射成型机、炼塑机、压力成型机、转矩流变仪和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本实验室以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为基础,面向生产实际和科技开发,面向相关企业,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提供研究和中试平台。

第四篇: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标注版

201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14年1月22日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

初步统计,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3428.76亿元,增长1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18.67亿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26.87亿元,增长22.2%;外贸进出口总额1693.5亿美元,增长8.6%,其中,出口1065亿美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8亿美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4元,增长12.2%;城镇登记失业率3.55%;人口自然增长率6.19‰;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实现。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稳增长调结构深入推进

扩大内需扎实有效。继续打好“五大战役”(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8月初开始,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启动“五大战役”,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突破。这“五大战役”分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95亿元,向莆、厦深铁路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铁路新增运营里程543公里、总里程达2820公里,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563公里、总里程达4057公里,港口新增通过能力2200万吨、吞吐量达4.53亿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245万千瓦、总容量达4260万千瓦。省级跟踪管理的“三维”项目共3567个,全年完成投资5097亿元。完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举措,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点线面”攻坚继续深化。积极扩大消费,强化各类展会经贸功能和市场运作,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集聚区初具规模,文化、旅游、信息、健康消费等成为新热点。

政策扶持积极有力。在有效实施近两年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促进工贸企业增长、开拓产品市场、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通关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融资、用地、用工等服务保障,全年结构性减税23.4亿元,取消、降低和减免收费1.12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

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以升级淘汰落后,以改造代替关停,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实行差别化电价,工业增加值增长1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5%,全省千亿产业集群达8个。出台支持建筑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和“营改增”试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6%。加快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5%,远洋渔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创新平台持续扩展。支持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1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3个。加快打造“6·18”虚拟研究院,第十一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合同项目4379个、总投资968亿元。加强“数字福建”建设,水资源环境监测、北斗卫星综合应用、电子证照共享应用等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开展专利提升行动,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23%。

(二)“三农”工作不断加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粮食总产量达664.36万吨。培育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2万家,覆盖所有特色优势产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全省拥有蔬果温室大棚147万亩,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95%,现代农业示范区持续发展,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覆盖所有涉农县市区。

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大水网规划和“十百千万”水利工程,新增12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解决400.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3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批大中型水库、引调水和防洪防潮工程加快建设。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农田基本建设,有效灌溉面积继续增加。农业“五新”深入推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政策倾斜,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形成12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小额贷款贴息、职业技能培训等帮扶到户措施成效明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20万人。

(三)改革开放增创新优势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加强统筹谋划、部门协同,改革方案有效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率达98%,农民承包地流转率达24.5%。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森林综合保险参保率超过90%。

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有序展开。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沙县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拓展,全省新组建村镇银行22家、小额贷款公司28家,86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13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5.8%。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9.7%。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7.2%。社会组织管理实行直接登记。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在我省顺利实施。

开放型经济纵深拓展。实施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出口品牌发展等扶持政策,开展口岸通关“三个一”试点,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方式创新,出口、进口增幅均保持全国十大外贸省市前列,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3.5%。成功举办第十七届“9·8”投洽会及侨资项目对接会,全省新批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0个,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45.9%。“双延伸”工作有序推进,闽港澳侨合作进一步深化。外事工作对经贸服务力度加大。援藏援疆援宁工作深入推进。

闽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平潭综合实验区基本具备全面开放开发条件,产业指导目录、对台小额贸易免税商品目录、营业税优惠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相继获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平潭至台北、厦门至高雄和台南客滚航线开通,泉州赴台“个人游”启动,通过福建口岸赴台旅游人数达21万人次。海运直航邮路和首条大陆直达台湾本岛海底光缆正式启用。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后续协议,实际利用台资增长87.6%,闽台贸易额增长7.4%。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科技、文化、教育、民间信仰等领域交流交往取得积极成效。

(四)民生改善力度加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保障,城镇新增就业65.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53万人,月最低工资标准增加120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参保率为96.8%,71.91%的县市区建立高龄补贴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有序展开,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覆盖所有职业人群。城市低保月平均标准增加50元,农村低保省定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9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5.36万套、基本建成11.95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省级财政超收资金全部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58所,增设农村附属幼儿园1834个班。21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86%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标准化办学,87.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双高普九”全面实现。支持高校和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7%,76%的县级职教中心实现标准化。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161张,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展开,公共卫生和应急处置工作扎实有效。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新增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泉州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省市县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新闻出版广电事业持续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我省运动员创造了参加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成绩。

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有效应对“苏力”等强台风和暴雨袭击,落实预案、靠前指挥,早部署、早转移,累计救助受灾群众386.35万人次,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定实施防震减灾工作纲要,避灾点、避风港、救援力量建设得到加强,抗御自然灾害设施逐步完善。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行多元调解与和谐征迁,化解信访积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10.4%。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制定实施大学生士兵优待政策,所有设区市均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生态省建设持续推进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重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深化水源保护和“六江两溪”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大气质量保持优良。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设,10个县市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全面推广长汀经验,按照“进则全胜”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73万亩。深入推进“四绿”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六)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86件、省政协提案803件,办结率均为100%。坚持依法行政,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11件地方性法规,制定出台14件省政府规章。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31项、减少12.7%,行政审批和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稳步推行。坚持“四下基层”,改进文风会风,厉行勤俭节约,全省性文件数量比上年下降14%,“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3.5%。加强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推行“马上就办”,拓展绩效管理,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基层医疗和教育设施相对滞后、人才不足;山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现象比较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一些工作人员宗旨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4年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按照省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任务。

上述预期目标切合我省实际,体现省委“三个必须”的要求,我们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维”项目,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投资关键作用、出口支撑作用,全力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一)增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促进工业稳定增长、提质增效。抓好500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行动。启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垂直细分行业、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平台建设,拓展新型结算业务,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建立国企、民企、外企产业联动机制,推广企业“手拉手”活动。落实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11条政策和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9条措施,形成以税收贡献、技术创新和生态效益为导向的产业促进机制。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石化产业推进“两基地一专区”建设,扩大规模,延伸中下游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新增长点项目建设;汽车产业重点突破发动机、新车型和生产规模;船舶产业引导开发专精特新产品;机械装备产业向高端拓展,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不锈钢产业集中壮大“三基地一园区”;稀土及有色金属产业完善开采、分离、冶炼、应用产业链,发展下游精深加工;建材产业深化水泥行业对标,推进玻璃产业链配套,促进石材、水暖、陶瓷向现代产业转型;纺织鞋服产业加大开发差别化纤维、高性能鞋材,发展高端鞋服产品;食品加工产业提升精细加工、产品包装、市场开发水平;造纸产业推进临港大型制桨造纸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能源产业调整电源结构布局,推进天然气管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医药产业积极引进先进企业,加快发展中医药特色产品,开发生产新药、新型医疗器械;建筑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企业,支持总承包企业发展,推动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

强化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的项目安排、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远程资源、近程服务”,加快建设“6·18”虚拟研究院和海峡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投入运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着力突破核心技术,促进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稀土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动力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创业孵化、技术交易、评估咨询等科技服务。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才。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大型港口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综合园区、配送中心,完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拓展信息服务业,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促进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国家数字家庭示范应用产业基地。积极扶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设计、创意咨询、商务会展、检验检测等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培育跨区域、跨行业旅游集团,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重视发展医疗保健、养老家政、养生休闲等服务业,促进健康消费与文化、体育、旅游、保险等互动发展。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优化信贷投向,扩大直接融资,创新信托、融资租赁、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深化厦门、泉州、平潭和沙县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支持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来闽设点展业,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鼓励发展产业链、商业圈、企业群融资,完善小微企业增信机制;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推进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新兴产业,扶持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建设立体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设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着力打造海洋特色品牌。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合理保护和开发岸线资源,科学开展填海造地,推动海域、无居民海岛收储和招拍挂,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

(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新增30万吨粮食产能规划,拓宽引粮入闽渠道,加快粮食储备现代化仓容建设,支持粮油生产流通企业发展。抓好保质保量的耕地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有效治理耕地抛荒。加强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超对接,确保市场供应量足价稳。支持推广使用有机肥,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巩固提升“一区两园”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园艺、畜禽、林竹、水产等种养业设施化、集约化。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机械装备,推进无土基质栽培等现代技术应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创新农田水利最后1公里建设管护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业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广经营权入股、经营权信托、土地托管等流转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居住证制度,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优先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启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9.4万套、基本建成8万套。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在推进莆田、石狮、德化、光泽、邵武、晋江等不同主题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强化海峡西岸城市群主体形态,支持福州闽江口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厦门市投资环境国际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加快福州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县城扩容提升,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大力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城乡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五千工程”。增加城市停车场,提高透水率,拓展城市片林,保护湿地。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加强和改善城镇管理。推进“三规合一”“多规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加强“三区四线”管控。总结推广“大城管”经验,稳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试点,所有市县建成数字城管系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城市公共设施,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发展绿色建筑,强化建筑市场和质量管理。统一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坚决遏制“两违”蔓延势头。

(四)更加积极主动扩大开放

保持外贸平稳增长。优化外贸扶持措施,推广“三个一”通关模式、无纸化通关等成功做法,加快建立与外贸方式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积极组织企业赴境外重点市场参展办展,推进境外福建商品营销中心建设,提高国际市场开拓实效。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退税等服务。推进外贸行业商协会改革发展,提高市场风险预警、应对贸易摩擦能力。

推动利用外资重点突破。将省级权限内的外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注重“选商”“引智”,明确招商重点和方向,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依托“9·8”投洽会打造全球投资促进服务基地,整合全省招商资源,健全专业化投资促进机构,培育国际化招商队伍,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鼓励有条件企业加快“走出去”,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

密切闽港澳侨合作。继续做好“双延伸”推进工作,完善闽港、闽澳合作机制,扩大在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充分调动包括闽籍乡亲在内的海外华人华侨力量,汇聚侨心侨智侨力。用好外事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五)拓展闽台合作广度深度

扩大投资贸易领域。重点落实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赋予我省先行对台开放的15项试点政策,推动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一批项目对接落地。实施产业对接升级计划,加强与台湾百大企业及高科技中小企业合作。以共建平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为重点,密切与台湾六大工商团体等行业协会常态化联系,促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闽台双向投资。

强化闽台亲情纽带联系。办精办好第六届海峡论坛。深化闽台乡镇对接,加强同名村联谊和宗亲交流。推进向金门供水工程建设。实施便利民众往来政策,推动漳州、莆田、龙岩等地列入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密切青年社团合作,扩大人才交流,推进对台交流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祖地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

提升平潭开放开发水平。落实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及部际联席会议议定事项,促进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发挥“分线管理”特殊政策效应。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组团建设,完善市政功能配套。立足对台、面向国际开展招商,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和旅游休闲等产业。加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合作,发挥海上客滚航线快捷通道作用,打造两岸贸易往来和物流中转的重要枢纽,推动与台湾更深融合。

(六)构建民生保障安全网

增进扶贫开发实效。坚持开发式扶贫,健全专项扶贫、对口扶贫、社会扶贫机制,加大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持政策落实力度。鼓励沿海和山区共建产业园区,推动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造福工程”搬迁20万人。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水库库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有效增长。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推进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统筹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100所公办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新增城区学位7万个。支持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带头作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管办评分离,健全教育评估和监测体系。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老年教育。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具有时代内涵的乡规民约、祖训家教等文化载体。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兴建和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购买机制,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鼓励创作文化精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促进国有文艺院团发展。重视文物工作,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实施文化产业“310”行动计划,培育传媒出版、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和新兴文化产业。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支持筹办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公共体育场馆一律向社会开放,发挥老体协作用,发展青少年和老年体育。

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水平。调整优化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全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400张以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配备使用。推动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提高配送企业集中度,降低配送费用。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达标建设。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金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严格按照“路线图”依法处理信访事项,推行信访公开听证制度。深化“平安福建”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健全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废止劳教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建立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和“清剿火患”专项行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推进“诚信福建”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闽解放军、武警部队改善训练和保障条件,落实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和退役军人,深入推进爱民固边,增强海防、人防能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碧水蓝天绿色家园。加强主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完成“四绿”工程65万亩。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推进养殖业、石板材业和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抓好重点排污行业废水深度治理,推动建设“六江两溪”流域1公里范围内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严控工业废气排放,综合整治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扬尘,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推进机动车尾气整治,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保护近岸海域环境。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环境监管,提高防范环境风险能力。

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严把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节能,实施重点减排工程。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开展节能量、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研究开发碳金融产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

完善生态省建设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以小流域、坡耕地、崩岗为重点,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完善环保监管“一岗双责”。

三、全面深化改革,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融资和用工等方面加强服务。支持泉州市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带动力强的战略投资者参与省属企业改制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完善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稳妥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推进全省工商业用电同价,开展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天然气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审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登记事项,提高管理效能,营造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环境。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整合优化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在我省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继续精简各种检查评比活动,有效治理社区和村级组织摊派多、台账多、会议多、牌匾多等弊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层级和专门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协商,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和效率,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机关与所属企业、所办院校、所管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三公”经费。推行政务公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要“四下基层”“马上就办”,以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当好公仆;要令行禁止、克己奉公,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改革开启新征程,时代赋予新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福建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重点学校(范文)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 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 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 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 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112所“211工程”高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 矿业大学有两个校区,实际高校为116所。北京(26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上海(9所)上海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天津(3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江苏(11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河南(1所)郑州大学 2013郑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本科一批(重点)文科565分 理科568分 体育类转科 文科384分 理科326分 本科二批 文科522分 理科523分 体育类转科 文科360分 理科316分

本科三批 文科493分 理科496分 艺术类转科 文科313分 理科313分

高职高专一批 文科437分 理科436分 艺术类转科 文科240分 理科240分 高职高专二批 文科300分 理科300分

湖北(7所)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高校名单(共116所)

广东(5所)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共1所)广西大学

四川(共5所)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6所)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新疆(1所)新疆大学

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39所985工程

教育部公布的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名单。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

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 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北京 8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天津 2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辽宁 2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 1 吉林大学

黑龙江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 4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 2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 1 浙江大学

安徽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 1 厦门大学

山东 2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2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 3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广东 2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 1 重庆大学

四川 2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3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 1 兰州大学

下载福建省重点学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重点学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二ΟО六年三月 本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主要定位于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对......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临床专科建设是体现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培育我省临床专科优势,提高医学科技竞争能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

    福建省高考语文名著补充重点范文

    名著补充重点 1、《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述本性”中写道“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

    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 简报第三期 福建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工作办公室编二○一○年六月九日 编者按:2010年6月3日至4日,我厅在福州召开设区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各地市教育局分......

    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

    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 简 报 第10期 福建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2年7月2日 我省进一步强化暑期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日前,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

    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

    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简报第5期 2007年5月5日[工作交流] 三明市教育局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三明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把“安全教育日......

    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

    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2012年5月31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

    学校重点工作总结

    毕店镇第一小学教育重点工作汇报 1、 对于个别教师参与有偿家教为题。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分别多次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要求,并且排查摸底,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