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3:2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

第一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4〕83号 【发布日期】2004-09-24 【生效日期】2004-09-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 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4〕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快全省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了推进全省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确实解决好城镇居民的采暖问题,根据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城〔2003〕148号),并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一)充分认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城镇供热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和社会稳定,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实行供热体制改革,是实现城镇供热市场化、社会化,促进城镇供热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按照“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要求,着力推进城镇供热体制的改革。

(二)加强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确保我省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全省城镇供热体制改革领导组,全面负责我省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协调和领导, 组长由主管城建工作的副省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建设、发展改革、财政、人事、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税务、环保等部门,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各市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领导。

二、理清改革思路,明确奋斗目标。(三)总体思路:按照“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行用热商品化、建筑节能化、服务社会化、计量科学化、收费合理化,建立符合我省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供热新体制。

(四)总体目标:改革用热福利制度,实现“暗补”变“明补”的目标;新建居民住宅全面实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既有居民住宅有计划逐步实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改造;现有的国有供热企业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完成改制工作。到2010 年底以前,全省城市基本完成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

三、改革供热补贴福利体制,变“暗补”为“明补”。

(五)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要逐步推行用热商品化工作, 改变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职工用热制度,由居民或用热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采暖费用采取由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其中政府和单位承担的部分以货币形式,直接发放给职工个人或离退休人员,变“暗补”为“明补”, 采暖费补贴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六)合理负担采暖费补贴。对行政单位及无收入的全额事业单位采暖费补贴由财政负担;对有收入的全额事业单位由单位和财政各分担一半;对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企业由其自行负担。省辖各城市人民政府可参照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省直单位参照太原市发放冬季取暖补贴和增发生活补贴有关规定的通知》(晋人字〔2003〕136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供热采暖费补贴办法。企业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采暖费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可参照当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采暖费补贴方案具体确定。

四、实行分户控制和计量,变“面积”为“热量”计费。

(七)新建筑必须全面实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控制、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分户计量表及温控装置费用计入建设成本。新建筑未采用分户控制、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设计的,要在施工图设计审核,施工许可证发放,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八)对既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工作要做出改造规划。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建设(规划)部门抓紧对城市既有建筑进行登记摸底,并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以2010年底全部完成供热改造为目标,编制供热改造规划。地级城市要在2005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供热改造规划,县级城市要在2005年12月底以前编制完成供热改造规划。

(九)合理解决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改造资金。对既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改造建设及计量、温控装置安装,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行。其中,公共建筑的改造建设资金由产权单位承担,居民住宅的改造建设资金由城市人民政府、供热企业、职工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对行政单位及无收入的全额事业单位的职工住宅改造建设资金按财政30%、供热企业40%、个人30%的比例分担,对有收入的全额事业单位按财政15%、单位15%、供热企业40%、个人30%的比例分担;对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企业按单位30%、供热企业40%、个人30% 的比例分担,其中由职工所在企业负担的改造建设资金列入企业生产成本。改造建设资金的具体标准、办法由各城市建设、财政、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后,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十)认真组织实施。对既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改造工作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供热企业负责改造和实施的具体工作。对公共建筑物的改造,要实现一楼一表、散热器温度可控制调节。对现有居民住宅的改造,要实现分户控制、计量及散热器温度可控制调节,但对确有困难、居民又能达成共识并产生业主代表的情况下,可在一楼一表的基础上进行散热器温控改造, 热费按照各户的热指数进行分摊。对没有进行改造的,供热企业可仍沿用原有管理办法,与其单位签订供热合同,由其单位负责缴交供热费用。

(十一)合理制定供热价格。供热价格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和调整。新的供热价格由以补偿供热服务的基本费用(元/平方米)和为调动消费者节省热能积极性的可变费用(元/热量)两部分组成,可变费用至少占总热费的50%。在供热体制改革的过渡期内,实行供热价格“双轨制”, 对实现分户计量的按用热量计费,对未实现分户计量的仍按面积计费。城镇供热收费价格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省物价局、省建设厅备案。

(十二)科学考虑供热价格成本因素。对向城市供热管网供热的热源,其价格应纳入政府定价目录。对由供热企业承担的对居民住宅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改造费用以及因供热系统改变造成的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建设费用应纳入供热价格构成。对已实现分户控制、分户计量和室温可调节的居民住户,为鼓励其降低回水温度,提高热效率,各城市可根据当地实际给予一定的热费优惠。对居民住宅实行热消耗量为基础的收费体制,建筑物的总热费按照《住宅热费调整系数》合理地分配给住宅单元住户,《住宅热费调整系数》由各城市根据建筑物构造类型和气候特点等因素制定。

五、深化供热行业改革,推行特许经营制度。

(十三)加速事转企步伐,推动供热企业的改革。国有供热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事业化管理的供热单位要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供热企业的改革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国有大中型供热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跨地区经营城镇供热,推动城镇供热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十四)推行特许经营。城镇供热作为重要的城镇基础设施之一, 属于市政公用事业范畴,因此,要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行业改革进程的意见要求,对城镇供热的建设和经营实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市场准入条件、投资和经营者公开招标选择程序、经营协议内容、各方权利和义务以及特许经营权变更终止等,按照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126号令)执行。

(十五)转变政府对城镇供热工作的管理职能。政府的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研究制定供热事业发展规划、规范供热市场主体行为、维护供热市场秩序上来。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城镇供热采暖服务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和评估监督办法,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做好改革相关工作,稳步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十六)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采暖需求。城市供热企业的长期用户,其收入为政府规定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政府财政可以按户发放供暖补贴。每户供热费补贴基数按每户建筑面积60平方米乘以城市平均住宅供热价格计算得出,其中85%由当地财政负担, 剩余的15%由低收入用户承担,由财政负担的供暖补贴可通过建立供热社会保障金来解决。申请人应经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市民政局核实后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集中拨付给供热企业。低收入用户超出补贴标准面积(60平米/户)部分的热费,由其自行负担。低收入用户已交纳应承担15%的补贴标准面积供热费和超出标准面积部分的供热费后,供热企业不得对其关闸停热。(十七)加快城镇集中供热设施的建设。要通过编制供热规划、监督规划实施、强化供热工程建设管理和大力开展污染治理等措施,建立适合本地的节能、高效和环保的供热采暖系统。在城市中要充分利用热电联产或是建设集中区域锅炉房实行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区域,不得另建燃煤锅炉。对较为分散、规模较小或是集中供热管网不能到达的区域的供热系统,要进行整合和改造,建立规模适中和布局合理的节能、高效的城市供热采暖系统。

(十八)完善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对于进行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城市,发展改革部门对供热工程建设和改造的立项审批、资金安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保证采暖费补贴和既有建筑采暖系统改造资金补贴的及时到位;建设和物价部门要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促进分户控制和按热计费推行的收费政策和标准;税务部门对供热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有关税费按规定实行优惠;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污染城市环境供热设施的查处;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重点优抚对象,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的居民等城镇生活困难群众的采暖社会救助政策和供热企业改革涉及的用工和安置等政策。

(十九)加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的宣传。各地要从促进供热体制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供热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保供热体制改革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下,健康、有序地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6〕47号 【发布日期】2006-07-07 【生效日期】2006-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

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6〕47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建设厅、省监委、省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制定的《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七日

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建设厅省监委省纠风办省财政厅

省物价局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

(二○○六年六月)

为进一步解决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省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05〕64号)以及建设部、监察部等七部委《关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建城〔2006〕10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省各地在规范出租汽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个别市、县仍然存在对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要求执行不力、领导重视不够、部门相互扯皮、市场秩序混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循私舞弊、私养黑车,充当非法运营“保护伞”以及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现象和问题,影响了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

二、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方针,以贯彻落实国办发〔2004〕81号文件为主线,以减轻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负担为切入点,以解决出租汽车行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组织机构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山西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和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组(两个领导组合署办公,以下简称省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主要负责全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和全省打击“黑车”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

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各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使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出租汽车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对出租汽车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的行为基本得到纠正,从业人员的负担明显减轻,营运环境明显改善;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出租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公务人员徇私舞弊、私养黑车的行为得到查处;出租汽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诚信和文明创建活动在行业全面开展;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基本得到解决,广大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在对出租汽车行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行业长治久安、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一)严格清理规范针对出租汽车的各项收费。省财政厅会同省物价局对涉及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未经国家和省财政、价格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各市也要对涉及出租汽车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对于符合国家规定的涉及出租汽车的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项目,要本着稳定出租汽车营运的原则,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者减免收费。对涉及出租汽车的政府性基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增加项目、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涉及出租汽车的政府性集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严禁向出租汽车企业和司机进行各种摊派。对涉及出租汽车收费的清理整顿,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对于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要认真查处。各市要在2006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示涉及出租汽车的收费项目、标准及依据。

(二)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为了进一步加大对“黑车”等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改善出租汽车营运环境,对根据乘客需要,往返于本地与外地之间跨区域合法营运的出租汽车,任何部门不得以上公路即视为“公路出租车”等其他理由进行重复办证或罚款扣车。维护出租汽车正常市场秩序,保障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公安部等六部委《关于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建城〔2006〕121号)的安排部署,结合本次专项治理的要求,决定从2006年7月至10月,在全省范围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各市要制订具体的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实施步骤及部门的职责分工与要求。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设、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队伍,统一行动,互相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营造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活动的社会氛围,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的长效工作机制。

专项治理之后,省将从各市抽调部分客运稽查骨干组建联合稽查大队,着行业统一识别工作服,佩带统一客运稽查标志,不定期在全省范围内对客流集散点、风景名胜区、城乡结合部等非法营运车辆容易聚集的地方或场所,组织开展集中性的联合稽查活动。对非法营运的轿车、摩托车、客货两用车和无照营运或伪造营运证照的小客车、驻点营运的异地出租汽车以及其他从事非法营运的社会车辆等进行全面清除;对个别地方出现的有组织的非法营运团伙,要从严查处,坚决取缔;对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私养“黑车”及充当“黑车保护伞”的公务人员要严肃查处;建立健全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执法队伍,完善打“黑”工作机制,使出租汽车营运环境和客运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三)进一步清理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办发〔2004〕81号和晋政办发〔2005〕6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清理规范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所有城市一律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的政策。已经出台的,要对经营权出让数量、金额、期限、审批程序、出让金用途以及经营权转让、质押、权属关系等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非法转让,炒买炒卖、哄抬经营权价格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并抓紧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四)严格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出租汽车企业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程和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企业营运机制。要依法确认出租汽车经营者的各类市场主体资格,坚决制止和纠正企业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车辆挂靠、收取占户费等方式向个体经营者和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的行为,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企业用人、财务、资产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要鼓励和支持经营规范和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理顺出租汽车经营者与驾驶员的劳动用工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出租汽车企业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驾驶员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等保险费,切实保障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支持和鼓励个体出租汽车经营者参加以上社会保险。要严格出租客运市场总量控制,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部分县(市)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重新设立出租汽车企业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经营资格许可证后方可营运。

(五)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管,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要严肃查处侵犯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一些地方公务人员徇私舞弊、私养黑车、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扣车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涉及出租汽车的限时、禁行、禁停、禁止上下客等交通措施和政策,加强规划审批,在新建城市大型公共建筑时,必须配套建设足够的停车车位。现有出租汽车停车车位不足的城市,要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在机场、车站、饭店、宾馆、商场、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场所增建适量的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各级主管部门及出租汽车企业,要教育出租汽车驾驶员模范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自觉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出租汽车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注意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纠正。对不影响安全畅通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要更多地强调宣传教育,不能以罚代管。对出租汽车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不得附加收取公告费、登报费、拖车费、学习资料费、培训费等。对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工作不力,达不到要求而引发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四、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制订方案阶段:2006年7月15日前,各市要根据建城〔2006〕107号文件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2006年纠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晋政办发〔2006〕21号)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关于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完成对本地区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动员部署。

(二)全面整治阶段:2006年7月16日――8月25日,各地要按照统一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清理各项收费、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查处侵犯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和公务人员充当非法营运“保护伞”的行为等各项整治工作。

(三)自查整改阶段:2006年8月26日――9月15日,各市要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所辖县(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县(市)及有关部门要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其限期整改。

与此同时,省领导组要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分组对各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城市,要下达整顿通知书,督促其限期整顿,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全国出租汽车行业清理整顿部际联席会议。

(四)验收阶段:2006年9月16日至10月5日,省领导组对各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城市,要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顿,逾期检查仍不合格者,将在全省范围通报批评并向国家规范出租汽车管理专项治理办公室报告,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切实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

各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要根据当地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同时,工作方案要及时上报省领导组。

(二)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各地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一是要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各市要在每月20日前及时将所辖县(市)的工作进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问题查处及责任追究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向省领导组办公室报告;二是要建立监督检查情况通报制度。凡属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检查和工作督查,均实行通报,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对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省人民政府要组织专项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因出租汽车企业违法经营等原因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加强督查,认真组织验收

按照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省领导组将对全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各市要积极配合省领导组做好督查和验收工作。对在检查和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省领导组办公室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各地的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

附件:山西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名单附件

山西省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

治理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王洪岐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副组长:李俊明省建设厅副厅长

边智慧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

成 员:潘少音省纠风办副主任

张秋明省财政厅副厅长

李执祥省劳动保障厅巡视员

张存登省物价局副局长

张岐云省质监局总工程师

赵 勇省工商局助理巡视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办公室主任:李俊明(兼)。办公室联系人:李昌明、王建民

电话:0351-3580100

传真:0351-3581191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辽宁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办传[1999]36号 【发布日期】1999-04-16 【生效日期】1999-04-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

关于辽宁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

(辽政办传〔1999〕36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建设厅《关于辽宁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9年4月16日

关于辽宁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为彻底改变铁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树立城市新形象,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到2000年对全省铁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任务,特制定辽宁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以全面治理铁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状况为内容,以铁路沿线城市段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其净化、绿化、美化、安全化水平,使铁路沿线环境面貌得到彻底改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工作要坚持专群结合,突击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二、二、整治的主要内容

1.治理环境卫生。彻底清除越冬垃圾、基建残土和废弃塑料袋,消灭卫生死角。

2.整顿路容路貌。铁路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各类牌匾、广告和标志性设施等要设置得当、整治完好。要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等有碍路容观瞻的不良现象。

3.清理违章违法建筑和用地。要拆除和清理铁路沿线两侧30米内的违章违法建筑和用地,搞好市政公用等配套设施建设。4.完成铁路沿线棚户区改造任务。

5.搞好沿线绿化工作。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增大绿地面积,对原有残缺不全的绿地进行补植,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形成铁路沿线的绿色通道。

三、三、整治主要步骤

结合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加大集中突击整治力度。采取专群结合、当地政府与铁路部门密切配合,彻底清除越冬积存的垃圾、残土,清理违章建筑,整治路容路貌,进行必要的植树种草等绿化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治理规划,坚持标本兼澡,清理一片、绿化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逐步拆除违章建筑,大务改造棚户区,调整土地使用功能,做好综合整治,要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巩固和提高其净化、绿化、美化水平。

进一步加大治本工作力度。由地方政府牵头,铁路部门配合,在2000年末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200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铁路沿线城市段整治工作。彻底拆除清理铁路两侧违章违法建筑和用地,完善市政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造绿化长廊和屏障,以绿化带和各种景点将铁路和城市隔开,改善和美化铁路路基自身的景观,使铁路沿线城市段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和风格的一条风景线。

四、四、具体措施

1.要切实加强对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各市、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地区整治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要充分发挥规划、市政、房产、建工、市容和环境卫生、绿化等专业队伍的骨干作用;铁路部门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搞好铁路沿线的区间、城市段的环境清理整顿任务;公安部门负责对民工、个体工商业者等暂住人口的清理整顿任务;工商和卫生防疫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城乡结合部非法经营的个体工商业者加工窝点、露天集贸市场的清理整顿任务;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队伍、公安队伍、工商监察队伍、铁路土地规划监察队伍、爱国卫生监察队伍等行政执法队伍要联合执法,在拆除违章违法建筑和用地中发挥骨干作用;省军区系统积极组织协调驻军及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综合整治活动;宣传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做好综合整治的宣传工作和创建方明社区活动。

3.各市要编制出本市铁路沿线城市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合划分功能分区,明确用地性质,搞好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并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改造棚户区实施计划。

4.建立综合整治责任制。(1)治理范围内的违法建筑、临时占地及有证照的房屋,必须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限定的时间内由地上建筑物所有人、使用人自行拆除或搬迁,逾期不办的,由所在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清除,以料抵工;(2)有证照住宅房屋所有人,有单位的,由单位组织迁出、安置;无单位的,由整治主管部门迁出、安置。负责安置的单位按照其原房屋建筑面积易地安置,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提高一次性安置率。有证照非住宅房屋所有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迁出、安置;违法建筑、临时建筑使用人,有单位的,由单位组织迁出、适当处理;其他违法建筑、临时建筑使用人,一律无条件迁出。

5.制定优惠政策,加快铁路沿线棚户区改造步伐。铁路沿线棚户区改造享受省政府办公厅辽政办发〔1997〕21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对生活困难的铁路、地方职工可实行购建房抵押贷款,一次性付示30%,2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的本息。

6.加强监督检查。省建设厅负责全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沈阳铁路局要负责本系统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检查。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按整治的步骤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收到实效。各地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作为省“绿叶杯”竞赛活动的重要考核依据。省、市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脏乱差严重的线段和突出问题及时曝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创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辽宁省建设厅

1999年4月1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意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7〕110号 【发布日期】2007-12-29 【生效日期】2007-12-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7〕11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农业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省农业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精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广东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先导、体制创新,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总数的比例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十一五”期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0%以上,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1.依托广东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群体。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每个县(包括县级市或有农业的市辖区)发展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每个地级以上市发展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0家以上,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和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2.依托优势产业,结合农产品出口需求,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3.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60%左右,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着重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

4.全面推行农业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产品。积极开展名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力度,力争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二、工作重点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供销关系。积极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加强企业与农村集体的合作,通过一企带一村、一企带多村等形式,在“一村一品”生产、村企合作经营、新型农民培育、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鼓励和支持城镇工商业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城镇具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五)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作。积极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争取上市融资,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

(六)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快建设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结合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到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把当地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优势。

(七)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充分发挥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带动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八)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扶持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实现农民与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结合。

(九)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环节全程监控,加强入市农产品抽查,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档案追溯制度。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把好产品准出关。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对上市农产品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记。

(十)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鼓励科研院所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创新中心和推广基地。

(十一)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实施外向型战略,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广东省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粤台农业合作和粤港农业合作为契机,支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广东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扶持措施

(十二)财政扶持。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扶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到贫困村兴办生产基地、实施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200户以上贫困户的农业龙头企业,可按照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申请财政补助资金,对符合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和申报条件的企业,各级政府应统筹考虑,予以适当扶持。

(十三)税收和信贷支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健全授信制度等措施,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

(十四)科技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申请科技研发经费的项目,有关部门要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十五)用地政策扶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新办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场和设施农业用地,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视同农业生产用地。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土地方式供地。

(十六)加大出口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积极促进园艺、水产、畜禽等优势产品出口。对符合国家外贸发展基金规定支持的农业项目和产品,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外商来广东省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建立生产基地,提升广东省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继续完善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出口保险信用作用。

(十七)加大农产品品牌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品牌评比认定活动。对属于国家品牌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农业自主品牌和产品,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意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2号 【发布日期】2006-01-20 【生效日期】2006-0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6〕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一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统计局

(二○○六年一月)

为做好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各级政府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统计工作是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统计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实施农村统计改革以来,农村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几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机构不够健全,队伍不够稳定,经费难以落实,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弱化,已直接影响到农村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统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高度,将加强农村统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住当前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统计工作健康发展。

二、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统计队伍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前提。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扭转目前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的状况。要根据《统计法》有关规定和乡镇统计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员担任;有调查户的村要配备好辅助调查员。要努力改善乡镇统计员的工作条件,切实做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统计人员开展持证上岗、统计专业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要切实保障农村统计工作必需的经费。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对农村辅助调查员、调查户给予适当补助,原则上辅助调查员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调查户每户每月不低于10元,具体补助标准由县级财政部门确定。农村统计必需的经费按财政体制规定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三、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

健全农村统计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行为,是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各地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章程》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统计管理,完善乡镇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数据质量检查活动,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做好调查网点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可靠。要加快乡镇统计手段现代化建设,配备必要的信息化设备,逐步实现乡镇统计办公室与县统计局联网。要研究制定农村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创优争先、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四、依法统计,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职权,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要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依法统计观念,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法制、司法等部门,要支持和配合统计部门做好统计法规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对拒不履行统计义务,迟报、拒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数据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今后,对外发布和使用的农村统计数据一律以统计部门认定的数据为准。

五、加强领导,进一步优化农村统计工作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统计的职能作用,科学运用统计数据信息指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为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