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

时间:2019-05-14 03: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

第一篇: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

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 作者: 胡军 发布时间: 2010-10-19 15:22:0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总结“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

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加快转变。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此,十七届五中全会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强调了“四个更加注重”,表明我们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坚持科学发展的决心。而在未来五年中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上,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了“五个坚持”的具体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总结我国“十一五”实践基础上得出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战略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

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有的困难,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是对以往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的坚持和巩固,框定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政策。在坚持这一总的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局面”的具体方针,并从产业发展体系上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新思路、新策略,为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确立了“风向标”,设定了“路线图”。

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全会提出“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总结“十一五”经验、顺应社会关切提出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一项重大的调整,表明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改革成果要让人民共享的制度。

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经济催生文化,文化拉动经济,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因素。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全会在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同时,把推动文化产业视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对人们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等课题指明了方向,对未来五年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从而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把文化大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就是要求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锲而不舍地拓展领域、加大力度。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突出强调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要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这为今后五年改革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决断。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国际经济出现的新形势,提出优化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等要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的根本保证。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此,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把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摆在重要位置,牢牢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不放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配班子、选干部、带队伍、聚人才、强组织,做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两者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治国方略的大政方针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推进“十二五”规划的落实,离不开正确的方向,需要凝聚各方合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国内外环境。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就是坚持基本的政治制度不变,这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并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坚持这些重大内政外交政策,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创造有利条件。

“世异则世异,事异则备变”。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透射出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看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使“十二五”规划更加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美好期待,体现出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通过未来五年的发展,一个政治文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篇:从五中全会公报看中国改革走向

从五中全会公报看中国改革走向

会议公报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外界普遍关注的改革集中体现在这段话里。由它可以看出今后五年,中国改革的总体走向和实施重点及策略。于中国改革的总体走向,可以用“一体、一核心、两翼、两配套”来概括。

所谓一体,是指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促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核心,改革的核心仍然放在经济领域,即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两翼,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配套,是指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公报里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这句话内涵比较丰富,关键词有两个:“更大决心和勇气”和“全面推进”。“更大决心和勇气”显示了中国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极大难关,必须寻找继续发展的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则表明中国的改革已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必须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地进行配套改革,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经济继续科学发展,确保民众享受更多发展的实惠。

关于中国未来五年改革的实施重点和策略,与此前公众对某些方面改革的热烈期待相比,尚有差距。

将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和核心,不出预料。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历届政府的共识,这一点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无法撼动。关于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使用“加快”一词已经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对这两类改革的重视,事实上近些年来来,在社会文化领域,改革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因此这样的表述具有常态意味,也不出乎公众的预料。

由此得出两个基本判断,经济体制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力度不仅不减,还要加强;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仅不会放慢脚步,而且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进一步加快节奏和步伐。

唯有政治体制改革,公报只一句话提及,且使用了“积极稳妥”这一具有很强的保守色彩的用语。这种表述与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中国改革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整体经济水平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经济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但落后、僵化的政治体制越来越起到限制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中国经济等各方面改革遭遇瓶颈难关,也与此具有密切关联,亟需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高层领导人在会前就政治体制改革多次表态,表明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也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和民众的期待,迫在眉睫,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此次中央全会并未如公众预期的那样,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方面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新观点、新措施。“积极”表明的是态度,相当于说,这件事很重要,我知道了,我会重视它的。“稳妥”则表现了内心活动,意思是说,这件事虽然重要,但有可能导致“不稳定”、“不妥”,因此在推进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可见,在此次全会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内部分歧依然很大,未取得重大突破,维持现状及渐进改革主张占据了上风。

对“不稳定”的担忧有三个层次:一是担忧改革触及核心利益调整,引发执政党内部分裂和动荡;二是担忧改革失控,对现存体制带来毁灭性影响,恰如当年苏联的遭遇一样;三是担忧改革是否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成果难以承受,或使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变质”威胁。这样就会造成“不妥”的结果:由此出现社会整体动荡,政权面临危机。对政治体制改革,观念和态度务须积极,但免于改革自身失控、防范党内分裂和社会动荡,确保执政党领导下的政权稳定,则是此次中央全会发出的更明确更重要的信息:它是底线,不容触犯。

第三篇:论文 从十七届五中全会看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其十二五规划中所强调的经济发展方向无疑给中国的保险业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公报中突出了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后两点是为保障和民生服务的。

这份公报将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党执政的目标,也体现了未来我国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全会指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让居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更加无后顾之忧。

这对我国保险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不仅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肩负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如今国家注重民生发展,也为我国保险业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

在接下来的十二五中,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会有显著提升。对于目前收入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将会促使其增加对于医疗保健等保障方向的需求,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医疗保险等险种的需求。而对于目前收入接近小康水平的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刺激他们对于消费的支出,增加财产尤其是固定大件财产的支出,这也就增加了对于财产保险的需求。

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到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就是收入要加大向中西部以及农村倾斜的力度,保证公平的收入。这也就意味着中西部及农村的收入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刺激对于农业保险等险种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保险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保险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历了08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经历了伊春空难,每一次对于中国保险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而这次在金融危机两年之后,在国际的经济形势不明朗而我国的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在国家出台十二五规划的利好消息下,我国保险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谋求自身最大的发展呢?

首先,我国保险业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我国保险业应立足于保障和服务民生,提供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保险产品。这一点在目前看来我国保险业做的还不够充分,或者说还没有这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应该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养老险、医疗险等险种,建立与社会保障互补的全社会多支柱的完善的保障体系。注重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发展民生保险,帮助弱势群体享受公平的保障待遇,体现保险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注重民众需求,开发适合民众需求的保险产品。第一,针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发适宜的保险产品。稳步发展“三农”保险,积极开发适宜低收入人群的保险险种,做到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保单简明、理赔简单。推出适合新农村建设以及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险产品,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第二,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教育程度,应有不同侧重点。对于各种收入水平在增加收入背景下的不同保险需求,要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保险产品,将民众对于保险的需求切实转换为保险消费。

总之,我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着绝好的机遇,只要能明确自身的定位切实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将会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

第四篇: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看2011国考常识判断热点

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看2011国考常识判断热点

近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公报为今后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全会公报也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复习的重要参考,华图顾老师希望通过本文能对考生从宏观上把握常识判断复习热点。

1、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知识补充]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2、…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知识补充]

(1)历史上主要的金融、经济危机:1929-1933年大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从泰铢贬值开始,席卷亚洲蔓延至世界)

(2)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

(3)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思考:我国现在实行的相关政策是什么)

3、有力应对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

[知识补充]

(1)地震的成因(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海地扩张学说);近年国内外的主要地震(汶川、玉树、海地、智利);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地震(邢台、唐山);地震的相关概念(震源、震中、震级、烈度)

(2)泥石流: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4、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知识补充]

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上海世博会会期5月1日-10月31日,中国国家馆日(10月1日);吉祥物(海宝)

5、“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知识补充]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现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6、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知识补充]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橄榄型社会建设(“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

7、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知识补充]

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转变消费观念,完善信贷政策,大力发展信用消费。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解决消费瓶颈问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不同消费群体,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方便居民消费。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知识补充]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家电下乡工程

9、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

[知识补充]

(1)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启动,至2010年整10年,西部省份包括全部少数民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的设立)

(2)区域发展规划(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

(3)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

10、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知识补充]

(1)人口数量(中国第一,印度第二),现在进行的是第6次人口普查

(2)人口老龄化问题(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进入老龄化,中国在2004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

11、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知识补充]

(1)国内今年发生的自然灾害: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海南洪灾

(2)水利工程:葛洲坝、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

第五篇: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看国考常识判断热点

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看国考常识判断热点近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公报为今后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知识补充】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2、„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知识补充】(1)历史上主要的金融、经济危机:1929-1933年大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从泰铢贬值开始,席卷亚洲蔓延至世界)

(2)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

(3)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思考:我国现在实行的相关政策是什么)

3、有力应对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

【知识补充】(1)地震的成因(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海地扩张学说);近年国内外的主要地震(汶川、玉树、海地、智利);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地震(邢台、唐山);地震的相关概念(震源、震中、震级、烈度)

(2)泥石流: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4、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知识补充】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上海世博会会期5月1日-10月31日,中国国家馆日(10月1日);吉祥物(海宝)

5、“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知识补充】“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现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6、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知识补充】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橄榄型社会建设(“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

7、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知识补充】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转变消费观念,完善信贷政策,大力发展信用消费。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解决消费瓶颈问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不同消费群体,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方便居民消费。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知识补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家电下乡工程

9、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

【知识补充】(1)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启动,至2010年整10年,西部省份包括全部少数民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的设立)

(2)区域发展规划(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

(3)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

10、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知识补充】(1)人口数量(中国第一,印度第二),现在进行的是第6次人口普查

(2)人口老龄化问题(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进入老龄化,中国在2004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

11、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知识补充】(1)国内今年发生的自然灾害: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海南洪灾

(2)水利工程:葛洲坝、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

下载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五中全会公报看未来五年发展的“不变之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看国考常识判断热点[共5篇]

    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看国考常识判断热点近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公报为今后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全会公报成为考生申论复习的重要参......

    从五中全会看中国发展走向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孙承斌 邹声文)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

    农机化发展未来五年规划

    农机化发展未来五年规划1、未来五年农机化发展的环境条件未来五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加大扶持“三农”政策,使农业机械化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

    港澳舆论:五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港澳舆论:五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日出版的香港和澳门各报以大量显著篇幅刊登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消息及公报内容,并纷纷配发社评或时评解读全会议题。舆......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 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被重点提及,其发展也备受关注。中投顾问文化......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 ——支行“我的工行我的梦”演讲发言稿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

    从6?18看海西地区未来科技发展新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从6•18看海西地区未来科技发展新方向 作者:葛守江 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第07期 初次走进第11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

    从十二五发展纲要看大学生未来五年的就业方向

    从十二五发展纲要看大学生未来五年的就业方向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200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00万,2003年,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