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摘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种新途径。这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创新能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最优化,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地方政府 购买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必然性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完善政府职能发展的必然。政府履行职能是其存在合法性的基础。不过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职能履行中出现了缺位、错位以及越位等问题。为此,十八大以来确立了建设服务政府、有限政府的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而政府从原本的自己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到向非营利组织、企业等社会第三方购买公共服务,是其工作方式的创新,也符合政府职能改革的必然趋势。
社会大众需求的多元化促使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且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地方政府要直接面对数量庞大的基层群众,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完全满足大众的各种公共服务需求,而且若地方政府包揽各项公共服务的供给,必然会产生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且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其实质上是地方政府无法履行自身职能的一个体现。因此,面对群众需求的变化,地方政府需改变原本一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采取向社会第三方购买公共服务的多元方式,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催生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内容之一便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而将政府资源与民间资源整合是政府创新管理的方式之一,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而民间力量的注入也激发了社会管理的活力,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的目标之一是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各种公共服务需求。在新的社会管理体系中,社会要参与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之中。地方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并非是政府不再履行自身职能,而恰恰是政府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承担自身职责的一个表现。这种模式的创新不仅让政府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够鼓励各类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生产领域,推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一些问题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用优化了我国财政资源的配置,减轻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也为公众提供了较为高效的公共服务。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公共服务意识。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中,行政人员缺乏公共服务意识,将追求个人发展放在首位,自我意识突出,这明显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不符。缺乏公共服务意识导致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流于形式,而且在行政审批等方面程序不明、收费混乱,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
公共服务的种类单
一、总量不足。我国人口众多,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论是总量还是种类方面都很难满足群众的需求。如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还有待完善,养老保障并没有实现全覆盖,而且我国一直存在医疗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的问题。在公共服务设施上,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农民很少能够享受其带来的便利,而即便在城市,残疾人服务设施也处于缺乏状态,文化教育服务实施、公共交通系统设施较为紧张。
公共服务成本高质量低。不断降低成本或者在同样的成本下提高产出是现代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却呈现高成本低产出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地方政府组织运转成本高,由于部门间权责不明确、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等问题,政府的大量财政成本都用于维系政府本身的组织运转,而非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其次是政府存在的腐败行为也增加了成本,某些官员热衷于公款消?M,更是将公共资源占为己有,以权谋私,浪费公共资源;最后是政府的一些失误决策也增加了公共服务成本。部分领导官员受自身行政能力限制而盲目决策,带来了公共资源不合理利用或者浪费的问题。另外,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加之行政组织自身运营成本高,这使得政府财政更多的运用到经济领域和地方政府自身,而只有很少部分被投入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尽管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但与公众庞大的需求相比,这些财政投入杯水车薪。此外,地方政府投入公共服务中的诸多资源存在浪费、占为己有的现象,这导致投入与产出不符,进一步加剧了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即便是在政府进行改革购买公共服务后,很多行政人员仍利用手中权力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进行寻租,而社会组织为了盈利将寻租成本计算入公共服务供给成本中,进而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这也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缺乏担责意识。部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者认为其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便是将部分职能交由市场,与此同时责任也转嫁给市场,政府不再为公共服务供给行为负责。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之后,便不再对公共服务的具体供给操作进行关注,加之第三方组织将盈利作为组织运营的最终目标,可能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这导致一些公共服务供给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一旦公共服务出现问题,政府却以第三方供给为由推卸责任,最终使公众利益受到侵害。促进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多措并举
构建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机制。当前我国有关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定仅为行政性法规和条例,法律层次较低且缺乏普遍性的约束,这既不能保障地方政府购买的合法性,也为地方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行为提供了空间。为此我国需要制定有关地方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具体来说,我国要对现有的《政府采购法》进行修订,补充有关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应涉及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范围分类、对供给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资质进行规定,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并对公共服务过程中相关主体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分,解决权责不清的问题。
培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主体。首先,政府要建立起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这意味着政府要破除自身在公共服务市场的垄断地位,将非盈利组织、盈利组织都纳入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范围之内,形成竞争市场,这样才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在培育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过程中,政府应由全面掌控者转变为掌舵者,不再负责所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而是扮演主导者角色,并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进行监督和评价。其次,要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最后,公共服务供给市场的培育要以市场为导向。
强化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尽管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但要想解决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寻租腐败等问题,还需要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这能监督政府与公共服务供给机构的购买与供给行为。首先,政府内部要对公共服务供给过程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包括对公共服务资金使用率、所购买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数量等进行评估,这能起到预防腐败、筛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方的作用,将公共服务财政资金最优化。其次是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这主要包括第三方专业性监督机构、专家监督机制、媒体监督以及群众监督四个方面,全面的外部监督能够形成科学多元的监督体系,提高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作者为四川理工学院副教授)【参考文献】
①詹国彬:《需求方缺陷、供给方缺陷与精明买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破解之道》,《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3年第5期。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第二篇:购买公共服务协议书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协议书
甲方:(购买方)乙方:(服务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定,为保证所购的服务质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项目内容
第二条:服务项目及要求
1.对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培训后获证率达到80%以上。
第三条:项目经费支付方式
项目经费按照甲方当地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或双方协商约定标准确定,元/人(按实际获证人数计算服务总额),培训项目完成结算经费。
第四条:项目绩效评估
乙方承接服务项目后,由甲方和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项目完成后,甲方会同相关部门和社会评估机构对项目的工作绩效、服务对象受益情况等进行评估。
第五条: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义务
1.做好本地富余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和报名工作,对乙方提供上门服务的,协助联系培训场所;2.定期了解掌握项目工作进度;3.协调乙方在提供服务过程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单位;4.为开展绩效评估,甲方应对乙方制定具体的考评意见;5.按协议要求,及时拨付培训经费。
(二)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可要求甲方按本协议的规定按时足额拨付项目经费。2.乙方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应按本协议如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按时、按标准完成项目任务,不得擅自将服务项目委托给第三方。3.提供教学教材、学习资料和操作器材,落实师资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4.做好对学员信息的保密工作。5.负责学员培训期间的安全。6.做好相应台账并整理成册。
第六条: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因违约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第七条: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本协议一式贰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章之日起生效。第十条:补充条款。双方约定以下补充条款:
甲方单位(公章): 乙方单位(公章): 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篇:购买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情况报告
**镇距**县城12公里,全镇56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人口2.5万。域内瓜、果、梨、桃等资源丰富,采摘园、桃花节,观音禅寺、地热温泉等旅游资源,**产业功能区,聚集了一批企业,廊沧高速过境并设立出口,吸引来大批人员,人员大量流动与消费给沿线的各村带来巨大的社会管理和环
境卫生管理压力。如何在我镇当前社会状况下,政府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卫生,确保居民生活环境,是当下我镇政府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镇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经验做法
(一)广泛宣传
全镇每户发放《环卫整治手册》,告之垃圾处理方式,每季度开展环卫“十佳十差”评比,营造浓厚氛围;出动宣传车,送发公开信,确保了环卫整治家喻户晓。发放连心卡片,建立沟通渠道。机关干部下村走访时,将印有自己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村民需要到政府办事或环境卫生出现问题需要反映,随时电话联系联组干部,拉近了干群距离,方便干部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环卫问题。
(二)积极整治
完善集镇环卫管理模式,确保镇容整洁。为探索集镇环卫管理的长效管理办法,我镇多措并举。一方面,我镇克服财政困难,镇村共投入10多万元新增垃圾池100多个,配置垃圾清运车,镇村给予租金补助,租金由镇村每天进行验收考核后拨付。建立“两固定三统一”垃圾处置模式,保证了垃圾处置运转有力,以此实现了镇村垃圾的正常及时清运中转。另一方面,把全镇的环卫管理推向市场化、公司化。自2010年起引进专业保洁队伍对镇村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专业管理,实行整体承包给个人,建立“镇管办+社区+保洁队伍”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模式,即农户将垃圾每日分类入池(桶),村保洁员每1—2天上户收集、科学减量并负责运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
(三)建立长效机制
推行村级专业清扫保洁,建立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村级环卫整治效果,今年我镇创新了工作模式。首先建立队伍。今年3月全镇以村级名义聘请村级保洁员50个,全镇优化党小组为50个,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进行每天的保洁工作。其次严格考核。镇整治办每月组织对各村进行交叉检查,实行考核评比排名,且与环卫下拨经费挂钩。制定了《环卫整治手册》,要求由联组镇村干部与村保洁员每月上户检查并填写检查情况,评出“十佳十差”,并以此作为到镇村办事的前置条件,通过这些办法,全面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全面整治,集镇加强了建管力度,规范了乱摆乱放,实现了街道净化、亮化、美化;全镇各村主干道路、房前屋后、坎边水边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扫,确保了村庄整洁,让群众能够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各村大力完善了环卫设施,实行了环卫“庭院三包”制度,加强了保洁员管理,形成了镇上考核、村级担责的长效机制;淳化了民风,创建了和谐屋场,实现环卫了整体提升,排名保持全县前列。
四、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购买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从国际惯例看,主要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弱势群体福利、社区服务、就业促进、保障性住宅、城市规划、环境、政策咨询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涉及面很广,如何选择侧重是个问题;另外,有的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了,相关政府部门是否该裁员?
二是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钱从何而来?按理说,用财政收入来购买公共服务,但是,在目前地方债务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后能否及时付款,会不会拖欠,值得关注。这是因为,政府是最强势的购买者,而一般社会组织和企业又不敢得罪政府,就容易导致矛盾或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三是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否公平分享?比如,某市对实名出租公共自行车进行试运营,但服务对象须有本市户口。这种因为户籍不同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同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打破人为设置的门槛,如何消除户籍歧视,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道难题。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立足当地实际认真制定并逐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
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并抄送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法规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
况,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拟定购买服务目录,确定购买服务计划,指导监督购买服务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三)严格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确保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接主体应当健全财务报告制度,并由具有合法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严格资金监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年检、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
(四)做好宣传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第四篇: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控(邱逸峰)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控
邱逸峰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州 213025)
[摘 要]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过将公共服务市场化来引入竞争机制,具有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作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近年来为贯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以及为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陆续尝试在教育、养老、就业等领域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作为政府治理变革中的新兴事物,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蕴含着公共服务性质异化、效率不高以及监督乏力等风险,亟需建立相应的防控机制,力求有效规避其不确定性,实现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风险 防控
政府无疑是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其除负有价值导向、安全保卫、维持秩序的责任外,还肩负了政治统治、经济管理、社会协调的社会寄托。政府具有公共属性,其职能是为公众服务,涵盖了社会公众生活的全方位,并且随着社会的改变不断适应与发展。这就决定了政府须为公众福利提供方便,创造条件,甚至通过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政府受自身财力及能力的限制,已经无法单独承担提供充足且优质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及合法性,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应运而生。其具体表现,即通过财政性资金的转移支付方式,将原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立项招标、签订购买合同等形式,将 1 其部分委托给社会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提供,政府则根据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支付一定的费用。有学者曾为其下了定义:所谓公共服务购买,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社会服务,通过合同出租、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转交给私营公司、非政府组织或者其他社会法人团体,由这些团体按照合同要求和“成本一效益”最优方式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则承
1担财政资金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考评的责任。简言之,就是政府支付费用、社会组织承担服务供给,通过合同管理等方式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机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和供给水平由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对公共服务需要共同决定。一般而言其范围涉及教育、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残障服务、社区服务、文化与传统保护、就业促进、保障性住宅和其他社会问题解决等。公共服务供应商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以慈善机构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和事业单位等。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意义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期,推进这一政府治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型转变。
“现代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政府的职能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府存在价值与合法性需要优质的公共服务来实现。”2政府的职能是公共服务,在西方社会已成共识,但在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中,政府的主要职能长期被定位为经济建设,即直接从事经济生产和创造产值。“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提法多少含有这层意思。然而,这些提法并不意味着执政党和政府须亲临市场一线。1995年,上海浦东新区兴建罗山市民体闲中心,通过协商,委托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对休闲中心进行管理以提高体闲中心的管理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这是我国内地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首次实践性活动。此后,各地方政府陆续进行了公共服务购买探索实践,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居民养老、残疾人康复、城镇医疗、社区服务、社会就业等诸多领域。以上事实说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于公共 12唐海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下:98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3-66 事务并不一定要“大包大揽”,应该从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追求GDP转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而不是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密尔说:“一旦政府不去促进个人和团体的活动和力量,却以它自己的活动取而代之时;一旦政府不是为他们提供信息、建议,有时也予以指责,而是让他们戴着枷锁工作,或是叫他们站到一边而自己越厨代庖他们工作时,祸害就开始发生了。……为了让机器更平稳运转而宁肯消除其活的动力,其结果终将使它毫无用处可言。”3,因此,在某些领域政府实在没有必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2、弥补政府供给能力不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相比,因专业性不强且缺少有力竞争,政府自身提供的公共服务少有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征,且通常成本高质量差。所以,国外学术界在进行当代新公共服务研究中,都强调打破过去政府单一垄断的局面,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供给中,其中合同外包最为常见。美国学者萨瓦斯就认为,合同外包制既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具有操作透明的特性。合同外包的正确实施可以引入竞争并且形成制度化,刺激公共服务承接者提高服务绩效。4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重新界定政府、市场、个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公众需求为公共服务导向,引入企业绩效管理方式,从而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供给。
三、目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面临哪些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公共服务和行政效能。但必须看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政府公共服务仍面临一些风险。
1、社会组织自身的缺陷可能导致公共服务性质的异化。
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抱着“甩包袱”的心态,试图通过全面市场化来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结果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加剧了上学难、34约翰•密尔.论自由[M].顾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20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什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0 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除去公共服务支出比重较低的因素,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就是社会组织功能的异化。一般来说,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同于政府机构与市场组织;有特定的使命与目标;其行动不是追求剩余利润的分配,而是为了完成其特定使命。”5一部分社会组织为了迎合政府“经济至上”的需求,改变了价值理念,功利性凸显,而志愿性消减。另外一种情形则更为常见。历史上很多社会组织是从行政机关分化出来,其本身就是政府隶属或延伸、分流的部分,缺乏主体独立性,行政色彩明显,因此难以保证其与政府对等谈判及在合同拟定中讨价还价。这种“半官方”或“隐形官方”性质的社会组织往往专业资质不足、服务能力偏低,降低了政府购买服务成功的可能性。正如萨拉蒙所言:“它们(社会组织)都处于失去与公众接触基础的高度危险境况中,许多组织长期以来己经转变为官僚机构,看来与政府机构6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现实中一直存在着公共服务购买对象范围狭窄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都采取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委托隶属的非营利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社会组织难以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2、地方政府职能扩张冲动及职能界限模糊降低了公共服务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不应该是同一个主体,公共服务提供或安排与服务的生产之间的区别日益重要,7据此,政府的职能应定义为“掌舵而非划桨”,其主要责任是制定政策和规范标准,具体实施部分应交给市场来成,这才是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举。但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受计划经济下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仍不够清晰,不能有效压抑职能扩张的冲动,政府垄断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发展,不利于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哪些服务必须购买,而哪些又是非必须的,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从而在现实中导致地方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时不但支付了应该支付的费用,还有可能支付不该支付的费用,进而形成政府履行职能时新的“缺位”和“越位”。
56王浦动,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4 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的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8 7Vincent Ostrom, Charles Tiebout, and Robert Warren.The Organiza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s:A Theoretical Inquir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1,(4):155-157
3、缺乏有效监督扩大了权力寻租的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失范。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评价公共服务的效率,二是评价公共服务的效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政府与公共服务承接者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在履行时因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对其进行监管,政府很难做到同步监督和有效评价。加上现有制度将监管权分散到了各个不同的主管部门,而这些主管部门又与社会组织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更使得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显得苍白无力。
寻求利益最大化是每个营利组织决策的出发点,其往往会因为利益而忽视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政府将市场引入公共服务的提供,并不一定带来腐败问题,但是在政府与私人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腐败的机会。8私人与官员的勾结必然会导致公共服务价格的上升,最终使消费公共服务的社会公众蒙受利益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约束和制衡,地方政府若仅关注利用市场介入解决财政和投资问题,则在自利性驱动下,有可能出现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产品,化公为私,进而催生“权力寻租”。寻租是“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是那些为维护既得经济利益和对既得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9,正是这些不合理的“自授权”审批和收费项目,导致了公共服务不规范,偏离了公共服务的既定目标,扭曲了公共服务的初衷,一旦形成,则在损害公正的同时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如不加以防控,易导致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利益集团化、刚性化,偏离执政为民的宗旨,更会损害到政府的公信力。
四、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的防控建议
针对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上述风险,地方政府应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决策时重点考虑,行动时加强监管,制度上形成框架,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多元监督评价机制,加强购买绩效评估、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服务能力,综合防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各类风险。
1、树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性政府的施政观念。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自我意识突出追求个人发展,公共服务观念 89王洁.政府购买服务——现代政府公共职能的延伸[J].中国政府采购,2011,(4):19 周云波.寻租理论与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非法寻租问题[J].南开经济研究,2004(3):26 及管理理念与公共服务的要求不符,其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相当一部分属于假公开、走形式,尤以行政审批、行政收费为甚,10这种局面必须扭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大众越来越高的需求,过去那种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单一供给者兼生产者的模式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发展,政府必须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分权、分工,将政府部门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解公众需求、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如此方能使大众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发展整体不平衡、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成本投入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政府公共服务注重投入而不重产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整体属于投入型而不是效率型。11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监管者,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才能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根据依法治国原则,政府一切行为都应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法律缺位不利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的防控,政府为向公众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向社会组织购买这一行为也应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否则,政府行为就失去了正当性。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法律中仍未得到明确的确认,各地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时候只能依靠自行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了作为政府采购供应商的营利组织的资质,却将非营利组织排除在外,可由于公共服务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组织主要还是非营利组织。这种规定上的空白致使各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实践活动中,主要以考量该非营利组织是否合法成立来决定其是否能成为公共服务承受者。然而,具备存在的合法性与具有较高的供给及管理能力是两个概念,法律体系的不完整使得作为公共服务承接者的社会组织并不具备明确的法律依据。
据此,在政府将社会组织纳入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过程中,必须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首要的就是《政府采购法》的修订,应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补充进去,明确规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 1011齐管社.关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几点思考[J].陕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7-18 陈昌盛,蔡欧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9 社会组织所应该具备的标准、服务信息公开等内容,赋予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承接方资质。另外在《招标法》、《合同法》等法律中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同管理和招投标流程。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法律制度,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组织状况,制定与公共服务购买相关的规章、条例及制度,如确定公共服务购买目录、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最后,对相应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包括政府购买的实施细则、采购招标投标办法以及合同监督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对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风险的控制。
3、明确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
当前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普遍存在“竞争性不足”的现象。现实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往往基于熟人关系的非制度化程序,成为实质上的内部化行为。作为购买方的政府常因未能深思所购服务的标准而难以确定合理的价格,导致购买服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据此,在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设计上排第一位的就是推进公共服务决策民主化,促使公共服务充分体现公众意愿,如在确定服务外包合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时,可采用直接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明确汇总公众的真实需求。其次是对招标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包括招标项目标准、招标程序、评标标准、承标组织标准、评标监督机制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公开的信息应当包括:购买前的决策依据、预算资金和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目录;购买中的招投标程序、购买合同的主体资质和合同文本;购买后的合同履行、监督评估等。这些信息应当由政府依职权或依公众申请向社会公开,成为公众知政、参政、监督政府权力的有力保障。12
4、建立起严格的评估监督机制。
由于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果难以界定,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没有进行严格上的绩效管理,但这并不代表公共服务不能进行绩效管理和评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涉及到资金的使用状况、购买程序是否公正、服务质量的优劣等,建立一套多元专业的评估监督体系,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顺利进行的保障。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良好合作,充分体现对公众负责的态度。依照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构建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要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评估,对社会组织的合同 12唐海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下:99 履行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具体来说,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涵盖第三方评估、大众传媒、社会公众以及专家监督在内的多元监督评价机制。
先谈谈第三方评估。第三方监督主要指政府部门委托会计事务所等评估服务机构对购买的服务项目进行专业的监督以及第三方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这些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机构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三方主体具有专业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且对购买的服务项目更加了解,评价体系和测量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因此第三方监督不仅有很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以及社会监督的不足。相对于第三方监督往往受政府部门委托的特点,大众媒体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则源于媒体天然的社会责任。相对于其他监督主体,媒体监督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通过公开报道政府行政活动,促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能有效限制政府和社会组织不当行政行为如寻租等,对建立规范的政社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社会公众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是以其是否满意为标准的,其作为纳税人,不仅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权利,而且有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方式等手段定期就公共服务内容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做出合理解释,对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反应。当然,为了避免“公众无理性”的负面效应,政府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听取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其具体运作状况,适时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
托克维尔提到美国人结社精神时说,“假如公路上发生故障,车马行人阻塞不通,附近的人就会自动组织起来研究解决办法。这些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可以选出一个执行机构,在没有人去向主管当局报告事故之前,就开始排除故障了”。13从这层意义上讲,公共服务的供给并不天然是由政府把控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培育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的自我服务能力,激发社会的活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压力。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提高的公共服务需求,己经是国际社会通用的一种方式,对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促进 13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13 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这种新方式才刚起步不久。由于制度、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难免出现分配不均和腐败等不足。面对购买公共服务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地方政府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不断创新,努力完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唐海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下:98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3-66 [3]约翰·密尔.论自由[M].顾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20 [4]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什关系[M].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0 [5]王浦动,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4 [6]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的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8 [7]Vincent Ostrom, Charles Tiebout, and Robert Warren.The Organization of Metropolitan Areas:A
Theoretical
Inquir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1,(4):155-157 [8]王洁.政府购买服务——现代政府公共职能的延伸[J].中国政府采购,2011,(4):19 [9]周云波.寻租理论与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非法寻租问题[J].南开经济研究,2004(3):26 [10]齐管社.关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几点思考[J].陕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7-18 9 [11]陈昌盛,蔡欧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9 [12]唐海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下:99 [13]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13
第五篇: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己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金华市本级范围选择了陆平范等5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大体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在基本住房保障的服务提供上其满意度存在很大问题。
二、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存在问题
从我市的现实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可分为基础型、广泛型和迫切型等几种。通过本次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我认为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这几项是广大城乡居民当前最关心、最迫切的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人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成为现阶段我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障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构建规范稳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五题问卷。分别为“请问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杂费免收情况”“您本人目前是否参加了以下医疗保险?”“如果您目前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认为自己所参加的医疗保险方式有何不足?”“您参加了以下何种养老保险?”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社会保障基本做的还是可以的,绝大多数公民参加了一项或多项保险,但也有部分偏远山区的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参加保险,或者有参加保险但却对取保方式不甚了解导致错过补偿机会。
(二)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其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着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门科学,它关系一种伦理道德,反映一种文化,是一门管理艺术和操作技术;它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特定和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法定其他公私利益的安全。
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您对您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您认为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等安防设施对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否有帮助?”“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公安见警率如何?”“ 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治安问题主要由什么原因引起?”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我市市民对地区安全总体上是满意的,电子监控设备对公共安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出现事故时对事故的事后调查有很大帮助。当然问题还是有存在的,特别是外来人员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三)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决定着每个家庭的生计。对劳动者而言,就业和再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权利;对社会而言,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而言,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对国家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稳定之基,也是安国之策。
而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当地政府就业服务”“就业岗位获得途径”“希望政府有何种提高就业率的措施”及“影响就业的障碍性因素”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群众对政府就业服务满意度欠佳,表示就业信息严重不足,人们获得就业岗位的途径多数是通过自己寻找或依靠各类广告媒体,极少数是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就业的;民众对政府在就业方面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更多的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多牵线通过召开劳动力招聘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三、关于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思考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有利于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体制,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问题是当前民众最为关心也是最急需政府花力气解决的。当然除了这几个具体问题外,从整体而言,公共服务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地区在无论是资金投入、基础设备还是居民整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农村地区,这种软性差距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最后笔者就依据此次调查后所得到的反馈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高做一点思考,并给出一点小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的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消除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福利政策的工具,虽然不是整体政策的制定者,但却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来源于对地方基层政府的认识。
因此,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转变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调以人为本。
(二)合理布局社会治安,确保百姓安居
公共安全问题若不能妥善处理将给我们带来了广泛的消极影响。
首先,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其次,公共安全问题影响政府公信力,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依照法律办事,不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那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当公共安全问题突然出现时,由于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再加上谣言的传播和信息不畅,和周围公众不安行为的影响,处于对自身和亲人的安全的担心,人们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使恐慌进一步蔓延。„„
因此务必要处理好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关部门到镇、村、社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镇政府、派出所和村委实行“捆绑式”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体系。
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从“抢”、“盗”案件发生的源头进行整治。
充分发挥各村治保会的作用,加强治安人员村里村外各路段的巡查,同时有关部门重视对治安人员的培训,增强治安人员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在多发地段安装治安摄像头。
(三)加大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公共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又满足不了,面临着双向矛盾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社会各界都应倾注力量: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又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展一次科学的社会调查,并透过调查来看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整个调查实践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获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学院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也希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进行更多的类似调查活动,让我们更加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