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03: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第一篇: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摘 要: 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而现今,大学校园内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时有发生。学生的出勤率不能得到保证,成绩自然随之下滑,也容易带给周围学子一股不正之风。恰恰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对周围同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带头作用。我们试图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出发点,将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和学院学风建设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学风建设之路,也进一步提高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主管学院学生入党及党内事务的学生组织,由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构成,是学生工作的核心灵魂。而学风建设,则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风代表着成绩,代表着在校生的学习情况,更代表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所以,学风建设便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

那么,什么是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呢?为什么要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呢?如何才能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呢?

首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服务我院学生学风建设,联系广大师生,以党风促学风,践行党员先进性。我院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将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和学院学风建设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学风建设之路。这还要从学风建设制度说起,我院学风建设制度包括日常考勤制度和学业考察制度两大方面,现介绍如下:

日常考勤制度,是指从本院入党积极分子中选取若干学习成绩优异、有责任心与上进心、对党忠诚、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学风督察员”,学风督察员主要的职责为协助学生党建办公室与任课教师做好对本院同学日常课堂出勤情况的监督,使学院能够及早发现不良现象的苗头并加以遏制,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学业考察制度,是指在所修课程的考试中,对挂科同学进行提醒,对不及格的科目达到一定数量的同学做出学业警示、学业警告、学业留级与学业淘汰的处罚,从而加强对同学们学业情况的监督。

在日常考勤工作中,严格课堂和考试纪律,检查情况随时通报,建立周反馈、月反馈等预警机制,对于周、月学期考勤数据进行公示。对旷课、迟到、早退等非正常出勤的学生,按照有关管理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在开展的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中,要求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在“学风建设”活动中带领全院学生深入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学期中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党员会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各年级学风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定期召开学生代表,老师交流座谈会,并向老师同学汇报各科各班考勤情况,对阶段累计次数较多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警告。听取相关教师对我院学风情况指出的不足和提出的解决办法,讨论分析缺勤同学的学习状态和近期思想动态,以便更好的“对症下药”,及时解决该同学的困惑,提高全院学生出勤率。实施过程中将缺勤记录分为周、月、学期三个时间段进行总结,并在我院公告栏中进行公示。同时在每周学院教师会议上由辅导员老师将考勤记录反馈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及时了解与缺勤严重的同学联系。对于学风督查员贯彻严格责任制,由其入党培养人定期对其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进行考察。

其次,督察员本身意识到自己的带头作用,能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断自省并发现身边朋友的不足,共同改正、进步,真正成为周围学生群体的榜样,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充分带动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考勤制度实施过程中,更多同学发现身边党员与积极分子的改变并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部分还能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学风建设当中,促使大家共同进步。对于小部分仍需督促的学生,考勤制度能成为一种约束力。通过学风督察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各个班级的出勤率,使同学们逐渐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在适应中认识到身为学生的中心任务,找到自己的目标,令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课堂出勤率得到保证,学生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逐步高涨。良好的学习风气得到任课教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这将成为整个学院乃至全校的宝贵财富。

然后,考勤制度的总目标不在于强制同学们不旷课,也不仅仅局限于增加上课人数、提高课堂的出勤率,而是让同学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为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而出勤率则是优异成绩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认真的对待我们现阶段所学习的课程,从学习中体会到知识作为一种财富的必要性所在。最后达到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水平与文化素养,能于就业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高素质人才。考勤制度的实施确实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并存在着良好的前景成果。它的实施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院至整个学校的出勤情况,以提升我们的学习风气,巩固我们的学校管理,增加学校的人才输出。

从我院的实践中我们得出党员素质建设与学院学风建设息息相关。首先学生党员来源于学生,从源头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党员素质的基点。其次由学生党员发挥自身模范作用,带头提高自身学业水平,约束自己行为这些都可以反作用于学生群体。在工作中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想结合的工作方法,在确定的制度运行体制下辅以不确定因素能够让制度更加严谨,更灵活处理突发情况,更具活力。最后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建立一套量化指标,以便在活动初期起能够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实施确实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并存在着良好的前景成果。它的实施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院至整个学校的出勤情况,以提升我们的学习风气,巩固我们的学校管理,增加学校的人才输出。

作者简介:柴桐(1981.7-),男,天津人,就职于天津商业大学,担任2013年天津商业大学党建创新立项课题负责人。

王舒婷(1985.5-),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天津商业大学。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

摘 要: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支部作为凝聚学生的基层组织,有着充分的组织优势,是促进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堡垒。在充分调查了解高校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从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果彰显的角度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彰显学风建设的内外实效。

关键词:学习型党支部;学风建设;氛围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85-02

引言

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学风建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的基层组织和组成单元,不仅承担着教育与管理广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更是集聚优秀能量,在广大同学中实施模范引领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搭建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无缝对接与耦合平台,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方向。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现目前,随着我国党员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的数目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蜂窝式的增长,大学生党建呈现出理论学习不足,继续教育缺失的普遍现状,自身建设和外部建设能力减弱,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发展阻塞

德国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人的行为取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的交互作用,而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内部力场的张力。”[1]可见,动力是人实施行为,开展活动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学生党组织成员承担着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许多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功利主义、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逐渐在线上线下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浮躁心理越加凸显,导致许多基层党支部的内部理论学习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党员的再教育缺失的现状,导致学生支部的监督功能弱化,学生党员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也比比皆是。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脱节严重

中共中央党校在党支部工作问答中表示:学生党支部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相应的学风建设任务。据安徽省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明确承担一定学风建设任务的占28.7%,没有承担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支部采取一定举措促进学风建设的占65.9%,尚未将学风建设纳入党支部建设,且未采取措施促进学风建设的占5.4%,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与学风建设的需求对接状况不容乐观,大都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实效性模范引领和优势辐射功能。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滞后,难以取得工作实效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剖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应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在支部建设中不断谋求学风建设的耦合。

(一)强化支部自我教育意识,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是深化支部改革,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法宝,秉承“模范引导,全员共建”的党支部反哺学风建设基本思路,深入践行“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进行系统学习,深化系列实践,反思突出问题,开展总结研讨”的自我教育实施步骤,多渠道、多层级、多元化促进支部自身净化与能力提升,营造支部内部学习与整体带动的学风建设良好氛围。

1.多渠道奠定学风建设基础

新媒体时代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需摒弃传统观念意识,转变思路方法,线上线下畅通学风建设新渠道,充分调动支部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线下平台的拓展与功能强化。就支部内部建设而言,应结合新媒体时代特色,充分运用专题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班等形式,形成“项目――学习――座谈――实践――研讨”于一体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实践模式,提高党支部成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党员为主导、普通同学参与的学习兴趣小组,学风引导小组,学风督查小组等实体组织,通过参与互动,促进共同提升,从强化支部内部学习到促进外部学风引领共建来实现。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各层级党支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学风建设合力,促进学风建设长效发展。

自上而下形成学风建设合力。高校着眼全局,以党建促团建,以团建带学风,自上而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创先争优与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学校党委层面,应从学风建设的整体构架出发,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学风建设中长期规划,构建学风建设考核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学风建设的目标任务,统领学校学风建设全局。其次,在学院分党委层面,紧密围绕学校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学风建设具体方案与实施步骤,强化师风师德教育,以严谨的教风促进学风共建。最后,在学生党支部层面,应根据支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支部学风建设计划,以多元的形式,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

点面结合促进学风长效发展。学风环境建设对良好学风的养成尤为重要,在党团组织层面,应充分依托学生社团,以朋辈交流型,科技普及型、专业应用型、学术报告型活动,反哺日常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在班级层面,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分科目学习兴趣小组以及学习帮扶小组,将班级全体成员纳入其中,营造全员学习与帮扶氛围。在寝室层面,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建立育教于门学习分享平台,引导学习型寝室文化创建,推动全方位学风创建。

3.多元融合形成学风建设循环

新媒体时代需要从“教、学、管”,“公寓、课堂、图书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教师、家长”三维学风建设体系构建出发,促进党内外学习氛围营造,形成学风建设的良好循环。

党外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党外实践是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是内化课堂学习的关键核心。学生党支部的党外实践,应密切结合课程实践相关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筹划设计与具体实施,在课程实践中将党员的奉献与服务精神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优秀学子、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三个群体的重要作用,相辅相成促进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

党性修养与学习素养相结合。学生党支部的一大重要职责是促进党支部成员的党性修养提升,以党性修养全面提升个人学习素养。在日常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党员的信仰教育、忠诚教育、敬畏教育、廉耻教育以及智慧教育,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与党性提升,反哺个人素养的内化养成。

(二)促进支部建设网络化,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

网络时代推动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改革,也引发了支部建设的重新定位与深度思考,网络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以有序的网络互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拓展学风建设多维途径,任重而道远。

1.搭建网络平台,推动思想引领网络化

2.开设网络课堂,促进学风创建同步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外的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开设党员发展与教育网络课堂,推动学习课程建设网络化尤为必要。一方面,从党员发展来看,在制定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开设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和党员的再教育网络课堂,共享国内相关专家的优秀思想成果,既优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又促进学习的高效反馈。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带动上,党支部应组织引导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施国内外名师网络公开课,作为广大同学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学习途径的重要渠道。此外,在支部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微课比赛,录制学生趣味网络课堂,进行优秀笔记在线展示等活动,实现学风的同步创建。

3.践行网络互动,推动学风构建全员化

在网络时代中,积极践行以支部为纽带的全员网络互动,形成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之间的网络互动循环,促成网络学风建设联动,对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在教工党支部建设上,全体教师应紧密围绕学风建设这一目标,以开设网络公开课为出发点,形成全校范围内的交流群,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相互探讨提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体学校职工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各机关部门之间的在线交流,力争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管理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积极培养支部网络意见领袖,创建在线沟通群,通过交流把握周围同学的思想动态,通过群动态实现思想榜样引领,网络全员化推动优良学风构建。

(三)形成支部成果档案,彰显学风建设成果实效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优秀大学生组成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也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阵地。学生党支部应紧密围绕不同的时代教育主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凝练总结,在学习中深化和统一认识,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党支部组织管理和活动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创建党支部成员档案,党支部组织学习档案,党支部帮扶档案,党支部学风活动档案,善于发掘和树立学科学习,专业竞赛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整理党建反哺学风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扬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和模范功能,促使学生党支部成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三、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加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将自身建设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精神动力与行为示范功能,着力在氛围营造,途径拓展,成效彰显上促进党支部建设与学风建设齐头并进,为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篇: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研究

摘 要:校园安全关系重大,维护校园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要从保护学生安全、促进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和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担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水平的长期有效途径,是强化全民族安全水平的有力保障,已经成为国家防止事故、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校园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合,它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科学成果孵化的中心,它是一个容纳着高密度高知识群体的社会组织。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的安全,关乎学生个人的生命财产、学校的正常运作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校园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作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其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将是全民族安全文化素质提高的关键点和希望所在。

1.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机制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传统安全教育,高校在抓稳定、求安全工作中显现出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

1.1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

正是由于安全稳定工作牵动高校全局工作,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注重加强校园文明宣传、治安巡逻、消防宣传,以及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警示教育,加大了校园安保力量,学校保卫部门本着教育人、引导人、改造人的原则,与相关部门配合,以多种形式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大学生安全知识教程》作为教材,向广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使大学生掌握防盗、防骗、防火、防爆、防劫、防性侵害、防泄密、防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安全知识,通过加强治安形势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校园内外并不安全,了解当前高校校园及社会上的安全状况,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大学校园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

1.2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增强

大学生己作为成年人对象,已经具备承担各种社会和个人责任的条件,他们应该承担起社会安全责任及支配个人安全行为,这是近年来高校通过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贯穿于大学生学习期间典型事件的宣传与教育的结果,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安全自责任感普遍增强。

2.高校学生安全事故主要存在的形式

2.1心理辅导机制欠缺,引发的心理问题

援引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的话说,中国大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若得不到适当指导,会导致敏感孤独,容易产生失败感和焦虑情绪,降低或者完全否定自我,继而产生自杀念头。他呼吁高校健全大学生心理辅导机制,以帮助心理脆弱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2.2有的贫困生可能成为就业困难特殊群体,害怕竞争,极易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心态

目前,高校贫困生增多,约占学生总数的20%。特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0%。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活费用,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打工挣钱,并努力争取奖学金,时时处在工学矛盾之中,承受着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富差距悬殊,贫困生相形见细,自觉寒酸,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加之有时他们在同学中和社会上可能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甚至歧视,部分贫困生会出现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面改变,产生自卑、抑郁、冷漠和嫉妒心理,极易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心态,一旦就业无门,发泄不满情绪,极易产生极端行为,直接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

2.3外出租住房屋,带来安全隐患

校园及周边出现大量出租房屋,学生大量在外租房住,引发治安问题或成为侵害对象,外边流动人口大量进入校园,其中不乏不法分子,他们伺机作案,对校园秩序构成危害;高校周边环境和出租房屋管理混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校园的治安秩序。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加上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猛增,很多人都盯住了校园这个市场带来的商机。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大量不择手段、违规违法经营夹杂其间,“黄、赌、毒”之类丑恶现象不时滋生,一些不良经营者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制力差,引诱学生不良消费和堕落消费。由于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在外居住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致使大量学生在外租房,男女同居、混居。出租房源多为周围农民私房,管理混乱,学生酗酒、斗殴、持刀伤害、搞”一夜情即、争风吃醋或从事盗窃、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既影响了社会治安,又使自身易于受到伤害。一些房主不择手段吸引学生租房,非法为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庇护,给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设置障碍。近年来高校案件频繁发生,屡尽不止。

3.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机制的建立

3.1加强高校校园的组织管理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承担着保障校园安全的具体工作,是做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安全管理组织的建设,积极从组织的视角来探讨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力求通过有效的组织设计以保证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制度,是为实现组织管理目标,按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主要用以维系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并保证组织成员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组织管理制度作为组织管理和组织建设的依据,贯穿着组织建设的全局。根据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二是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三是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四是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组织管理容的理解,针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制度的现状,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创新,二是组织激励机制的建设。

3.2优化学校组织结构

学校管理机构的管理优化主要是通过破除组织内部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

要实现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第一,精简机构,特别是要合并非常设机构,整合职能重合的科室,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第二,权力下放,建立以职能科室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明确校、处、科三级的职责,使职能科室拥有部分决策权,从而能够及时处理各种反馈和问题;第三,办公自动化,学校内部、科室之间应通过使用E-MAIL、即时通讯工具、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网络工具进行沟通联系,增加管理的效率和幅度;第四,实行目标管理,在把决策权下放给各职能科室的同时,实行目标管理,每个科室作为一个工作团队积极地完成所定制的目标,将员工转变为组织的主人。

3.3加强维护校园安全的机构设置

除了要求加强师生员工及管理层的安全防范教育并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外,在各级各类校园内部设置专门的校园安全机构尤显必要。这也是被目前不少学者及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者所探讨和倡导的。

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实行派驻警察机构和学校自己的公共安全部并行的机构设置。鉴于目前日益严峻的校园治安形势,遇到突发事件再拨打110寻求外援往往已不能足以应对,所以要在校园内部设立专门的警察机构,承担着校园——这个小社会的安全保卫、案件侦破等等,作为我国警察机关的派出力量。其人员是《人民警察法》中规定的人员,具有公务员的身份,是正式人民警察。学校公共安全部是学校自身的职能部门,地位相当于过去的保卫机构,承担着校园公共安全的职责,属于整个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一个专门机构,类似于学校的一个科室,不具有执法职能。其组成人员指除国家机关中人民警察之外,承担维护社会安全、可以行使部分警察权而不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员。并且学校警察机构是代表国家维护学校公共秩序,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健康,监督实施法律条例,并拥有相应的行政、司法权力的政府部门。学校警察机构列入所在省市警察机关序列管理。

3.4构建校园与社会的联动机制

3.4.1优化社会环境,保障校园安全

除了学校,社会更是也是高校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环境的状况和急剧变化是影响青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更复杂、更深刻的原因。要减少校园里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特别是暴力伤害事故,首先就要净化社会环境,控制渲染暴力、色情的社会诱因,减少环境对青年人心灵的伤害。其次,要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让校园真正成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3.4.2加强检查督促,保障学生安全

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教育行政机构应充分行使对学校进行监督的权利,通过制定规章等手段,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招生活动、收费和经费使用等问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另外,社会科技、体育、文化场馆、游览娱乐场所以及交通运输等单位在接纳学校组织的学生校外活动中,要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障学生安全。

3.5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目前,各大高校都已开始对学生和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虽然次数有多有少,力度有强有弱,但也已体现出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安全教育的态度,和或多或少明白安全教育之于学校的意义了。不过由于重视程度的有限,虽然各所高校均已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但仍缺少完整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仍停留在仅有的几次讲座上,一次讲座即涵盖了安全教育的全部内容是比较普遍的现状。作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推进程度与着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速度紧密相关。加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步伐,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排、师资的培训、课时和学分的落实等等,实现对师生进行有计划、有体系的安全教育,此外,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过程要做到常规化,一改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从维护高校整体稳定的大局出发,在高校的发展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安全建设问题,尽快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保护能力。具体讲,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的宗旨,着力推进高校大安全建设。当前,安全教育还未正式搬上课堂,高校教务部门还没有将安全教育作为学分排上课表,也就是说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排除在课堂以外,势必影响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要做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就需要考虑将安全教育内容安排到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之中,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被受各界关注,从而使社会各界及大学生自身重视这项工作,由此所产生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第四篇:大数据视野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创新研究

大数据视野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创新研究

摘 要:因市场发展的机遇,在21世纪初兴起了一大批民办高校,这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相应地得到了加强,学生的党建工作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结合自身工作的性质及当前大数据工作的特点对民办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对策如下:一是利用大数据思维改革、整合传统党建模式;二是发展阶段票决制;三是群众监督公示制;四是不合格党员淘汰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数据;学生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36-02

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21世纪初,全国兴起了一大批民办高校,随着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民办大学自身的管理特征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转变党建思路、创新党建形式,已经成为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大数据的出现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一方面,大数据可以破除长期以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大数据有便捷、强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将各种分散的教育资源短时间内整合起来,从而使各种分散的、孤立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一、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高校党建工作和党建阵地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和发展党员的重要阵地和重要渠道。民办高校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也取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学生党建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民办高校一般都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党组织都不是领导核心,而且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都很大,更多考虑的是招生、就业和教学质量。特别在民办高校的初创时期,对党建工作比较忽视,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学校发展党员和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工作一般由辅导员兼职或者几名学生党员协助,这种兼职和协助往往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缺乏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导致学生党建工作比较混乱、难以深入。

2.大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高中落榜生或者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这造成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行为自律能力也不强,多数学生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大部分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也相对薄弱,这都给民办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的入党积极性不高,入党动机也需要矫正和提升,大部分学生把入党作为自己找工作,考公务员等砝码,更有甚者把入党当作是一种荣耀与资本。

3.重数量,轻质量,轻标准。一些高校将加大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力度理解为增加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数量,质量意识有所淡化[1]。很多数高校只重视硬指标和数量,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诸如只重视学习成绩、获奖、德育成绩,以及是否担任班级班干部等这些显在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而对于一些难以量化和不好操作的指标,诸如学生的入党动机、政治素养等下的功夫比较少。民办高校专职党建工作人手的缺乏,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能细致、深入进行和追踪,对入党前后的学生培训往往流于“大锅饭”形式,削弱了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提升效用。

4.缺考评,少惩处。建立党员退出和惩处机制,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党建工作的难点,民办高校也不例外。特别对于那些不合格学生党员,如何清退,考验高校党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从实际党建工作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学生进入学生党员队列之后,秉性暴露,组织思想涣散,无视党员标准等情况,这种情况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信度和信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党员目标管理体系和党员考评体系,从而有效解决党员发展时用劲、转正退步的现象。

5.资金投入欠缺。民办高校是“自给自足”性质的学校,国家及行政不予拨款,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办学的资金没有公办高校雄厚。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始终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沉重压力,以及资金不足、创立时间不长等问题,这就导致民办高校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学校正常运行和硬件设施建设上,而在“软件”上,民办高校尽量减少开支,例如在学校党建方面,既想发挥学生党建的重要性,又想减少资金投入,在人力、物力上都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束缚。

二、大数据对民办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的出现可以整合各种分散的资源,破除“信息孤岛”现象,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查找、补充、完善不足的链条和环节,从而使民办高校在各种工作高度协作的基础上,凸显学校党建工作的应有地位,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1.大数据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带来的机遇。大数据可以便捷、高效地整合各种工作资源,形成高校党建工作合力。通过大数据,高校可以迅速、广泛地将学生党建工作的资源、渠道整合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大数据可以借鉴和分享丰富的资源和成熟的经验。民办高校抓住大数据这个发展的机会,借鉴其他公办高校或兄弟院校资源共享的便利,搞高自身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

大数据将开辟高校学生党建发展工作的新路径。通过大数据,民办高校可以高效、便捷地考察和掌握学生先进分子和学生党员党校培训、义工志愿服务、宿舍管理、综合测评、图书馆系统、校园卡系统、微博、QQ、教师评议等情况,通过动态数据分析和考查学生入党动机和党员发展质量,以利于全方位考察学生先进分子和学生党员。

大数据可以加强决策的针对性和高效性。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查找入党学生以及学生党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大大提升党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增强学生党员发展的实效性。

2.大数据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挑战。大数据对原有的工作方式产生冲击。大数据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数据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基本特征是整合性、便捷性、针对性、高效性以及透明性和公开性,这都对传统党建工作中的部门性、滞后性、过程封闭性以及低效率等产生冲击,要求传统的党建工作机制、机构及工作思路和方式必须调整或改革,甚至是必要的整合、割舍或创新。在这种调整中,如何跟上时代,保持工作机制和方式的与时俱进,以及把传统党建工作中的优秀做法传承到新的大数据工作方式中去,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磨合甚至冲突的过程,需要认真对待和把握。

大数据产生隐私泄漏等新的问题。大数据的兴起无疑要涉及入党学生以及学生党员的个人隐私,怎样保护好学生的个人隐私是一个大问题。况且民办高校很多硬件设施也不到位,对保护好学生隐私也是一大挑战。在运用大数据进行学生党建工作的时候,必须始终树立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意识,特别要有隐私信息被不正当泄漏和不正当使用的危机管控意识和防范措施。另外要加强大数据的管理,在管理经验信息共享的同时,要对管理大数据者进行保密原则的培训。

三、构建大数据民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契合点

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抓紧抓好。随着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更加重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不但关系民办教育的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的发展。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还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成果,转变民办高校大学生工作思路和机制,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

1.利用大数据思维改革、整合传统党建模式。对传统民办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不顺畅的问题,基于网络大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倒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进行整合和调整,形成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的整体联动、各负其责,高效便捷的格局。而对党建中存在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培养环节不科学、奖惩流于形式等具体技术问题,更可以利用大数据的透明性、针对性等特点设置和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2.发展阶段票决制。这是对入党动机效果的进一步验证,投票制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要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制对一个党员成长过程包括推选入党积极分子、确定计划发展对象、发展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这四个阶段都是一个有力的见证。在培养发展党员的每个阶段,培养联系人和介绍人也应该对培养发展的对象这一年来的思想情况、学业情况、政治学习情况等简述概括。在票决制的每个阶段,要成立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应由教师、学生党员和学生群众组成。一般来说,党员投决定票,群众投信任票,但投票都遵循无记名投票的原则。根据票数的多少和比例,依据大数据的分析,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培养考察阶段。当然,要注意的是,党员发展中不可避免存在的“人情票”、“面子票”等问题,这就需要以大数据的客观、精确分析为依据,先在基本原则上杜绝主观成分,同时,要加强制度配备,比如不同学院学生调整投票,还要加强监督,对在投票过程中不作为、不负责的行为要追究,而且要给予一定的处分。

3.群众监督公示制。党员发展工作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群众监督和公示制度,自觉地接受学生的监督。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要及时、广泛的公示,公示内容要尽量全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学习成绩、思想进步情况、群众认可度、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全面、及时地公示和分析。同时,也要利用大数据科技,建立便捷、有效的监督反馈通道,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整合,加以及时、有效的回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学管理。

4.不合格党员的淘汰制。淘汰制是保持党员纯洁性的重要制度,是保持党员自觉性和先进性的有效机制。对那些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强、思想行为退步,特别是通过自己的思想行为给党员队伍抹黑的学生党员,要敢于进行惩戒,敢于把他们清除出党员队伍。

总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核心是“培养教育”。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运用大数据考察和分析学生入党动机、发展进步情况,把制度和机制建设同大数据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党员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的优势,真正在学校建立一批素质高、业务强,思想先进的学生党员,给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文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手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1(32):47-49.

第五篇: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对于高校教育来讲,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需要严格关注的工作重点,且二者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学生党建是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组织保障,引导着思政教育工作,起龙头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反过来推动了学生党建发展。本文探讨了二者的互促作用,并研究了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最后提出将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党建和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内容,但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推动自身发展过程中,往往割裂二者的关系。比如在学生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重党员数量,不重党员思想教育的情况时有发生;忽视学生党支部对党员的模范指引,不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教育中更没有意识到二者的互促性,从而实现二者的完美契合,通过党建工作高效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

一、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促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生党建是推动思政教育游有效开展的前提。在当今复杂的成长环境中,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巨大变化,这导致思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而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高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思政教育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反过来促进党建工作的高效性。

二、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

当前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如下困境:一是党建工作紧“数量”松“质量”。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学生党员数量日渐增多,但党员质量不高,这根源于组织建设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考察。二是重“管理”轻“教育”。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没有实现完美融合,只重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却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影响二者的综合发展。三是党建与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不健全。完善的党建组织队伍和思政教育培训体系才能确保二者顺利开展,而当前高校在此方面有待提升。四是没有认识到二者的异同点,求同存异地实现二者巧妙契合,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三、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强化党建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始终抓好学生党建这一核心工作,是有力推进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开展的关键途径。要想顺利实现二者的契合,明确党建核心地位,抓好抓实党建工作,并将其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严格贯彻与践行很重要。要将思想建设始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与关键任务,在强化学生思想建设的同时,用共产主义理念与信念武装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与道德觉悟。再者,在践行党建工作各个环节融入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例如,要做好学生入党前培训、党中教育、党后管理等各个阶段思政教育工作,并加强考察,运用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党员思想的考核,确保其思想达标。用党的先进性知道思政教育,并用思政教育推动党建发展。

(二)严格对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与监督

面对当下高校党建工作中紧“数量”松“质量”、“管教脱轨”“监督不力”的困境,高校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生党员准入门槛,选拔思想先进、政治素养高的优秀学生。当下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不能单纯为了发展党员而发展,要重置入党标准与条件,既重数量更要重质量。二是对学生党员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与综合水平,及时淘汰那些思想陈腐,不求上进的落后之人。三是要强化对党员发展过程的监督。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强化对党建工作的监督,特别应将重点集中于党员发展,督促党员发展要坚持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原则,确保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还要对党建思政教育渗透的成败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效契合,其基础与前提是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发展好学生党员,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政治觉悟、综合处事能力,时刻保持学生党员思想的先进性。将学生党员培养为高校学生思想的先行者,学习的领头人,生活的服务者,时刻树立先进者标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将学生党员培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成员。基于此,学校要致力于发展学生党支部,发动学生党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党支部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也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党员和一般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提升。学生党支部以及优秀学生党员是链接党与大学生的中间人,在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

(四)正确认识二者区别,实现轻松契合

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也各自拥有自身不同的内容,工作目标的践行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在指导思想、发展任务、实现目标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共通处。要实现二者的有效契合,高校必须意识到二者的异同,正确认识二者区别,寻找相同之处,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二者在各自工作中的互相渗透。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制度与思政教育工作践行机制,发挥学校宣传部、组织部、团委、党委、学工部等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发展与巩固好学生党员,对党员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依此带动整个大学生队伍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建立健全队伍建设,促进双向发展

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促进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双向发展很有必要。高校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作为践行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具体来说,高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建设一支专门致力于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和专家队伍。并适时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这些工作人员要能认真分析工作对象,并透彻研究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循序渐进、科学高效得提升工作效率,教育学生并服务学生。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队伍,用于服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这些学生干部一定要具有政治坚定、思想先进、业务先进、创新意识强的素质,且能轻松联系、引导与感化学生,并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三是建立健全兼职学生党建队伍。选择在学生心中威信高、政治坚定、学习优秀,并具有服务与奉献意识的优秀大学生人群作为兼职党建队伍,充分发挥其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校要充分认识二者不同分割的关系,并基于当下二者发展面临的困境对症下药,通过多种管理手段和教育途径不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毋庸置疑,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方共同努力,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单位:1.西安体育学院;2.西安石油大学)

下载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研究(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的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拓展工作的逐渐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日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载体,而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抓手开展工作,尤其......

    (范乾坤)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互动机制探索

    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互动机制探索 艺术学院范乾坤 摘要:优良的学风对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推进XX跨越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克难攻坚、扎实进取,......

    浅谈当前如何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论文------《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路》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路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

    理念创新何机制建设动力研究(定稿)

    理念创新和机制建设动力研究 【摘 要】公安机关如何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积极适应新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基层公安派出......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保证学生安全。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姑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

    非公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

    开拓创新大胆实践 开创非公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的新局面 尚堂镇自2010年建立非公企业党建指导站以来,在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始终把“服务好企业发......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构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构建 摘 要:高校逐渐将学生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展和年度规划,在此基础上加强领导机制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