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

时间:2019-05-12 19: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

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

徐辉 罗会斌

摘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机制必须进行适当的创新。从加大农村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创新农村人才的使用方式,建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创建农民的创业平台,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农村人力资本流失的补偿机制以及创新农村人才信息服务体系等六个视角提出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创新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1.“生产发展”的内涵与要求。“生产发展”就是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其主要内容是要以高效生态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以生物化学和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这就必须从新型农民的培养入手,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在提高农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培训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会使用新农具,新机器,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问技术与海洋开发技术,进而把传统农民提升为现代农民。

2.“生活宽裕”的内涵与要求。“生活宽裕”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从微观角度看,家庭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彻底改善主要依靠农民自身的努力。只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才具备掌握市场信息、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具备就业与创业的能力,才能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3.“乡风文明”的内涵与要求。“乡风文明”主要是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

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乡风文明”要求农民朋友破除农村封建文化的思想,做到通情达理,对他人讲礼貌,邻里问互帮互助、团结共建和谐农村。这就要求农民在追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注重农村的文化建设。通过农村文化建设来达到凝聚、整合、同化、规范广大农民的行为。设施建设,比如乡村公路的硬化,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解决农户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认真治理农村的污水、垃圾乱倒、乱扔现象,清洁家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4.“管理民主”的内涵与要求。“管理民主”就是在“村民自治”的组织原则下,健全村级组织的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等机制和办法。“管理民主”是对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综合考察,是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的组织保障。这一目标对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实现“管理民主”,就要积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尤其是科学的民主参与意识。

从以上二十字方针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和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支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

二、“十一五”以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新观点与做法

1.在农村教育中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靳贞来、李煜(2006)提出将学习型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论应用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产业开发相结合。

2.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的市场体系。郑兴明(2006)认为中国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体系极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也不发达,这构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障碍。大力开发和合理配置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的市场体系。

3.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张红雷、刘光亮(2006)认为,应尽快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推广培训机构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经常性的农民科技培训,送科技下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农业院校应通过函授、辅导、委托培养等途径直接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拓展学科领域,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改造传统学科,积极推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向农村延伸,为农业和乡镇企业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

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科

技创新体系。

4.加强涉农企业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徐小军(2007)提出要加强涉农企业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为新型农民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5.坚持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增加定向培养比例。中央投入大量资金,从2007年起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近年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农村大学生进城求学后回农村服务的意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到农村工作,以支持和带动新农村建设。2007年出台了免费师范生应到农村服务十年的政策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广大农村定向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的创新思路

1.加大农村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指工作中部分人才具有的某种专门技术、工作技巧或拥有某些特定的信息。农村实用人才(农

村土秀才),例如,有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的老农,在农村中具有一技之长的木匠、篾匠、泥瓦匠、花匠等农民,他们就具备农村专用性人力资本,我们要提炼他们的经验并形成文字材料,编成书,供他人学习。将来对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必须掌握相关技术才能取得经营的资格。

2.创新农村人才的使用方式,建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据卡特针巴茨和斯密斯(Katzenbach,J.R&Smith,D.K,1993)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团队化比人力资本的非团队化对经济发展的绩效更好,其大于个体人力资本绩效的总和。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前半个多世纪,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对人力资本个体的研究,直到现在以团队为对象的人力资本研究仍未成为研究的主体。

所谓农村人力资本团队,是指将具有不同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主体,根据资本互补、合力最大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农村人力资本合作团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组织农村人力资本团队或在政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导向下设置的相关模式(如福建的“六员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创建中国农民的创业平台,推动全民创业。在当前农村应尽快创建农村创业风险基金、创业培训平台、优势产业平台及农民创业者协会平台,以解决农民创业中遇到的进入管制、资金约束与创业风险问题,充分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全民创业。

农村创业风险基金的设置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创业培训平台主要是通过培训活动教会农民创业;优势产业创业平台指政府通过发展优势产业以为农民提供创业机会,引导农民创业;农民创业者协会平台是将农民创业者凝聚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互联、互助、互补、互带效应,以老带新、以大带小、以多帮少,进一步激发农民创业激情、提高创业成功率,使先创业者不断做大做强、后创业者少走弯路,深入推进全民创业。

4.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对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一是强调对参与新农村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予以重奖;二是对农村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议上浮一级工资,优先评定职称,优先推荐享受各种荣誉。

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则在评定农村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可以考虑定期召开拔尖人才的表彰大会,以荣誉激励人;还可以对考核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书报津贴;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青年人才作为乡(镇)、村的后备干部,在工作中要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返回家乡工作的,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可以报销其大学期问的学习费用。积极探索从大学生中选任委派村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干部选拔机制。

5.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流失的补偿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青年通过升学或进城打工等途径大大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为这些人才的培养付出了大量的费用,才使他们积累了足够的人力资本,以能够在城市定居或就业,而这些人城市化以后给农村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为城市创造的效益。

6.创新人才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农村人才的交流平台。各级基层政府除了收集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外,更要想办法搭建农村人才的交流平台。譬如可以建立乡(镇)、村的网站,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一个栏目,提供人才的供需信息,为实现农村人才的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2期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农村建设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王杰芳 刘英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民大省,河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河南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素质偏低,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王杰芳,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河南 新乡,453003;刘英杰,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059-0003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国家或组织通过数量控制、素质提高、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并使之与开发对象有机结合,使特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掘、有效发挥和合理使用的过程。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对现有农村人口开展职业培训和进行科技教育,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挖掘其潜力,提升农业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缩小人力资源的城乡差异,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生产发展”这一新农村建设经济目标的根本途径

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要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就得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而这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即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接受了先进农业科技教育,掌握了现代农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农业劳动者能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理性的判断,捕捉市场信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并组织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农村生产发展。

(二)是实现“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生活宽裕的衡量标准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但能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而且能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保障新农村建设社会目标的实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可以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收入。与此同时,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了基本素质的农民也能更好地适应非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收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三)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仓廪实而知礼仪”。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农村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陋习才会逐渐被摒弃,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才会养成;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的逐步强化,团结互助、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才会形成;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民主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其参政议政的意愿和能力才会逐步提升,农村的基层管理才有可能更加民主并形成规范的制度,使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得到保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成因探析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素质较低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104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59.43%。河南农村人口教育水平比较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本省的城市人力资源相比差距非常大,城乡人力资源发展非常不均衡。河南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占到80.2%,而河南城市人口中小学和初中学历所占比重要少得多;河南农村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不及城市的三分之一;河南农村人口中取得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为城市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二)认识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位

1.各级政府认识不到位。虽然早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就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河南省各级政府并未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目标,部分政府官员只关心自己的政绩,在具体实施中急功近利,偏离提高农民素质这一核心,导致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效不理想。

2.农民积极主动性差,自我开发意识不强。囿于自身知识能力和传统观念,河南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缺乏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积极主动性,很多农村父母倾其一生所有供子女读书上学,目标却是孩子能离开农村留在城市工作,导致高素质人才从农村源源不断流向城市。与此同时,由于农村补贴城市,农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农村落后面貌难以改变。

(三)缺乏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河南省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经济较为发达,而广大农村却难以获得资源的优先配置,经济相对落后。根据刘易斯的理论,要想破除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改变河南农村目前的状况,关键是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这就需要加速开发河南现有农村人口。但河南农村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不健全,如缺乏留住优秀师资力量的制度,农民难以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现有的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贫乏,农民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现有的土地制度,无法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也就很难真正保护农民的长期收益。

四、开发河南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广大农村重男轻女观念影响根深蒂固,加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养儿防老思想严重,导致农村超生现象比较普遍。超生及超生处罚一方面使现有农村劳动力由于家庭负担重,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使超生儿童的教育培养水平较低,致使未来劳动力的素质下降。因此,在河南农村地区要积极推广新型生育观念,打破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遏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

2.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开发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必须把握农村教育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建立健全河南农村现行的教育机制,促进农村多种教育形式的协调发展。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要合理布局河南农村地区的教学网点,不应对原有教学网点过多撤并,避免农村适龄儿童因上学困难造成失学;让进城务工的河南农民工子女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能够在就业城市就近入学;河南各级政府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经费;建立诸如农村教师补充制度、跟班学习制度以及优秀教师下乡帮扶等各种激励制度,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素质。此外,还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及农村职业学校等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继续教育,以及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提高认识,注重科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1.政府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各级政府应抛弃形象工程以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第一位,增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河南各级政府还要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农村和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有效规划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积极扶持引导农民走上自我发展道路。

2.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农民生活方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的思想素质决定行为选择。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普及现代文明知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在河南得到大力发展,不断淡化河南农民原有的封闭保守的传统思想。通过提倡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的理念,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和持续的开发。通过有效深入的学习,在河南农民心中树立“知识致富”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努力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实现知识致富。

(三)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制度

1.建立并完善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河南各级政府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投资作用,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的经费保障,满足农民各种培训的需要。

2.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南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切实保障河南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改革并完善河南农村教育体系,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保证农民能够按需参加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实现学有所教。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加深河南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投入,争取把全部农民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来。探索适合河南省情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农村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保证老有所养。改革束缚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打破河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仅为农村劳务输出牵线搭桥,还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拓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领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实践。在河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相互促进的。为实现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本,通过有效开发农村现有的劳动人口,带动河南所有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衡,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覃成林.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力从系统论的角度探索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试图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从而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开发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使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机会和成果能够惠及到全体人民,特别是农民,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实现这一战略任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人力资本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因此,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经济目标的根本途径

中央提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然而,要实现这一切,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

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必须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把他们塑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一新型农民。因此,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一社会目标的根本保障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更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造就亿万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这一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外,还要实现“管理民主”这一目标。显然,没有高素质的农民群众的参与,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是不可能的。在现阶段,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创建乡村民主政治,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运动,这正符合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这一要求。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造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这一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主观制约因素

1、政府官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成功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没有政府的积极主导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事实是,政府官员脑海里往往装着物质资料生产蓝图和“官本位”思想,行动上追求看得见的政绩,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处处皆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各级政府官员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才能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抓手”,着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民的教育投资需求不足。从上文中已知我国农民的教育观念淡薄,这直接导致了农民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投资不足。我国现在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需要大量人才,理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然而,由于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很少,特别是农村地区,结果教育负担基本上落到农民身上。然而事实是,农民对教育投入积极性不高。

(二)客观制约因素

1、人口政策因素。众所周知,我国在建国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的时候甚至鼓励人们多生,这在当时具有其合理性。一是由于受到“人多力量大”传统思想的影响;二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实际情况使然。但是,这种“放任自流”的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有弱化的趋势,计划外生育屡禁不止,特别是农村地区。因此,强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增加了人口控制的难度,给教育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有效制度供给缺失。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许多制度缺失,特别是户籍制度和有效的农村教育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一是户籍制度障碍。我国的户籍附加了太多的社会功能。二是教育制度障碍。农村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师资力量良莠不齐。三是产业障碍。我国的产业状况也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这种结构非常单一的局面,造成农村大量劳动力拥挤在第一产业,农民收入上不去,从而农村的发展也就处于艰难的境地。四是劳动力市场降碍。劳动力市场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流动,配置和利用的客观机制,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调节机制。由于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

西奥多•舒尔茨曾经指出:“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我们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从多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加强党的建设

1、强化政府官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官员必须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对当前我国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要站在“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高度,认真学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理论,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从而增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2、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离不开党的有力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3、改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过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格局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形成了包办一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如近年来出现的“包揽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就是明证。因此,要使农村党组织领导好,完成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必须努力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始终要把握一点: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关健——实施正确的人口政策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加大农村人口调控力度。政府要加强农村人口综合调控,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政府要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要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

2、大力提高农村女性综合素质。发展经济学认为,妇女在农村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65%以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对我国显得尤其重要。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梁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拓宽就业门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经。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稀少,人地矛盾相当突出,农业效益很低,依靠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富裕农民,就必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化和城镇化转移。

(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保证——强化有效制度供给

1、建立中国特色的杜会保障制度与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一要加强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三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2、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配套体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根本的就是要统筹城乡就业,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要统筹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

(五)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基础——切实加强农村教育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明确职责,加大投入,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二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三是推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之,必须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满足农民对教育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2、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农村成人教育担负着农村普及教育和培养农村中、高级人才的重任,只有努力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急需的大批人才,才能加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参考文献:

1、许文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1).3、陆学艺.转型时期农民阶层的分化[A].陆学艺.“三农论”一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

[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谢爱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教育投融资问题[J].特区经济,2006(1).5、王秀梅.中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6、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学生工作处)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农村致富实用手册

郑昌华、罗小凡(中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篇 “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章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章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第五章 “明星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意义

第六章 组织贫困农民建设新的大型城市——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条思路 第二篇 发展新农村建设与管理民主

第一章 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第三章 农村发展与新的治理范式

第三篇 新农村建设以促进致富的现实基础与典型案例

第一章 “后税费时代”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第二章 取消农业税后的乡村治理

第三章 乡村组织难题与农民的灌溉困境

第四章 农业税和农村 土地制度的功能

第五章 村庄的建构与解构

第六章 必须遏制乡村社会灰色化趋势

第七章 乡村灰化的路径与社会基础——以湘南某县金、银镇为例 第四篇 建设好新农村乡镇体制以加快致富步伐

第一章 乡镇政府的职责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改革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

第四章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以乡村组织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

第六章 关于“以钱养事”的认识

第五篇 基层干部体系建设与农村工作

第一章 基层干部依法行政

第二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

第三章 基层干部工作内容

第四章 “三农”问题和农业政策

第五章 基层民主建设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经济发展工作

第七章 基层社会稳定与调解工作

第八章 基层社会优抚和救助工作

第九章 基层人口管理工作

第十章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第十一章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十二章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第十三章基层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

第十四章基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十五章基层干部领导方法和艺术

第六篇 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问题与创新及典型案例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社区本位与农村社区重建

第二章 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与老年组织的发展——以荆门、洪湖、兰考实验为例

第四章 新乡村建设的切入选择

第五章 谁来支付合作成本——对乡村建设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问题的一般分析

第六章 农会组织与建设新农村——基于台湾经验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组织创新

第八章 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组织工作

第七篇 致富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总体思路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第三章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第四章 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

第五章 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

第六章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八章 中国农民的非农化

第九章 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章 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

第十二章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第十四章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十五章改革农村教育制度

第十六章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第十七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八章优化农村扶贫开发模式

第十九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八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一章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模式探讨

第二章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组织若干问题

第四章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对策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创新

第六章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策略选择

第七章 中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路径

第八章 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可持续农业的技术保障

第九章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第十章 农村农业现代化案例评析——山东省农村城镇化

第九篇 新农村农业工业化建设和成功案例、经验

第一章 实施农业工业化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推进农业工业化的保障措施

第三章 国内部分地区发展农业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四章 南通农业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第十篇 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经济、金融关系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体制建设要先行一步

第三章 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篇 新农村新型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及典型案例

第一章 发展观光农业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三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十四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观光农业的类型,特征与增效途径 发展观光农业的目的与效果 如何发展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营销技巧 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 观光农业项目的设计 观光农业项目经验借鉴 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新农村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退耕还林概述 常见经济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常见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的培育技术 常见生态林树种的培育技术 新农村人才资源组织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概况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预测与开发规划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管理 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政府与企业行为 新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及成功案例借鉴 我国农村传统能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 农村小水电的开发利用 小型风力发电技术 国外农村能源建设的经验借鉴 加强我国农能源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沼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典型案例 能源、沼气基础知识 沼气的发酵原理及条件 户用沼气池的设计及建池技术 沼气池的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

第五章 沼气用具及管道的安装与维护

第六章 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第七章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介绍

第十六篇 旅游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第一章 五台山——佛国圣境

第二章平遥古城——华夏第一古城

第三章 乔家大院——九州民俗精华

第四章 皇城相府——北方文化第一巨宅

第五章 同里——醇正水乡

第六章 周庄——中国第一水乡

第十四篇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相关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与新农村民主管理、乡镇体制、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培训、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问题与创新及典型案例;以及致富新农村的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经济与金融关系,与新农村新型农业资源、林业资源、人才资源、新能源、沼气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技术及典型案例;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相关政策。

本书特点:

指导性强——针对“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要求与工作要点指导

过程工作的具体细节、环节,本书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做到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知识与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和新要

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的农村建设的发展活力和致富的步伐。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地方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及其指导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

经验与实践成果精心编写。

便捷性——本书作为工具书,体现了内容全面、查阅方便、通俗易懂、容易掌握、知识新颖

与针对性强的特点。

读者对象:

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村民委员会

各农业局

各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各规划建设局

各市科技局

7-5024-3999-4 :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268页 : 图;26cm

978-7-80662-643-6沼气生态农业实用技术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7173页;19cm7-109-10539-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01页;21cm7-80233-141-2 : 观光农业开发与经营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4页21cm978-7-01-006197-9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 人民出版社, 2007(第五章——第八章)75443170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海南出版社, 2006(第一篇——第六篇)7-80233-151-X退耕还林实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4页21cm(买)978-7-5058-6516-7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132。499页 ¥25 7-5087-1152-1旅游资源开发案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第一章——第二十章)

第五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为全面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发展,山海关区委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抓手,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一、着力提高农村带头人综合素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强化农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村书记、村主任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村干部的培训,提高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围绕提高农村带头人执政能力、创业致富能力,积极推进党员干部“双育”工程,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其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定期例会制度。镇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村书记(村主任)报告重点工作和履职情况。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全面落实轮流值班和请销假制度,为村干部制发《工作日志》,督促记好《民情日记》。围绕落实上述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定期抽查。

二、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深入落实《山海关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积分考核管理办法》,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带动作用,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着力把有学识、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并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领导岗位,为他们发挥才能施展抱负提供一片政治舞台。继续推进“党员学习活动日”、“重温入党誓词”等党性教育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培养造就一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中坚力量。

三、加快农村人才培养步伐

农村人才是农村的宝贵资源,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山海关区努力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步伐。在全区范围内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培养一批转岗就业人才;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骨干专业农民。针对人才培养,开设了“党校课堂”,依托村级党员活动阵地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教育引导农村人才申请入党的政治热情,加强政治素养;开设了“基地课堂”,依托示范基地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大樱桃、有机蔬菜等各类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让产业基地中的种植能手登台讲课;开设“流动课堂”,在乡涉农部门建立专家

联系服务农村人才制度,由专家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各村举办科技人才培训班,及时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在此基础上,起草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围绕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全面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日常管理和实践锻炼,为拓宽农村干部选人渠道打牢基础。

下载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创新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机制科学开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创新机制科学开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罗志宏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自1989年正式实施以来,始终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加大投入力度......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政之道,在于得人。发展之道,也在于得人。选贤任能是历代以来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得人之道,在于“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即广取人才,谨慎选用,勤于教育,严加管束,反映出了古人......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张 辉陈思谦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的现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

    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摘 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生产中“人”的因素,然后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力资源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本文将着重探讨企业人力......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 ,结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通过建立......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思考 字体: 小 中 大 发布: 07-02 11:35 作者: 学术发表网来源: 中国知网查看: 150次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开发 新农村建设 措......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思考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思考 字体:小中大发布: 07-02 11:35作者: 学术发表网来源: 中国知网查看: 150次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开发 新农村建设 措施如何发......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汇编)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强农村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