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

时间:2019-05-14 03: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

第一篇: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

2014年09月27日 16:3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成淑君

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一讲话,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关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也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前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也经历着日渐猛烈的冲击。一方面,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个体本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行其道,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错综复杂的局面。而共同理想、信念的缺失在一部分人中造成“精神危机”或者说“信仰危机”等焦虑情绪的弥漫。另一方面,商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又使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过度消费或快餐式消费的困境,严重“被商业化”,甚至被扭曲和破坏。如社会上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开办的各类“国学馆”、“国学班”等,实际上多数沦为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和幌子。更有甚者,一些封建糟粕又被隔空捞起,死灰复燃。时下热热闹闹的某些“女德班”就纷纷将女性送上了所谓的“自我救赎”之路,它们所大力灌输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自我奴化理念,一下子将女性又送回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时代,使人大有时空倒退之感。而充斥我们身边的以谐音字替换的广告则制造出了大量如“闲妻良母”、“无与轮比”之类的“伪成语”。这些都对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造成了事实上的破坏,产生了不良乃至恶劣的负面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超时代价值、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更是已内化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对滋养人民身心、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文化发展史都证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扬弃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结合时代要求,丰富其内涵,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更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新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民族的高度自我认同和国家的富强兴盛。我国要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激励和整合功能,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青少年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希望,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纠正当前学校所受的西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及时、有效地对他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等人格品质和文化素养方面全方位对其进行熏陶和培养,引导他们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总书记所言:“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近年来,部分经典古诗文在一些中小学的课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武侠小说、西方的著作和现代诗。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重视以古典诗词为标志的古典文化,从根本上涉及民族文化之传承和发扬的百年大计。那些流传百世、历久弥新的经典古诗词和散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经历史长河洗炼与淘涤后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之所在。特别是那些最核心最灿烂的部分,直接构成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经典诗文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中国古典诗文,有着意境、韵律和节奏之美,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传承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气质。经常吟诵,大者,可以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还可以很好地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简练有限的文字传达了无限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叶嘉莹教授就曾说:“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多从古代经典中汲取营养,丰盈的不只是灵魂,更有对家国的热爱。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的心中,让它们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从而为他们培育一个丰饶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第二篇:心中的种子 优秀作文

心中的种子

悠悠夏日,阵阵蝉声,记不起曾几时在这样的情景下来到这里与母亲一起散步。只记得当时自己很小,手被妈妈的温暖包围着,听着蝉声,闻着花香在林间小路上徘徊。突然,我看到前面有一粒种子,便连忙跑过去捡起来问妈妈:“妈,这是什么种子啊?”妈妈听后,轻轻地拿起来思索了一下说:“你看这枚种子新鲜饱满,不如我们把它收藏起来当作自己成长地见证。”我高兴地答应了,并向这枚种子承诺自己以后要做好孩子。

儿时是纯洁的,是天真的,自从向那枚种子承诺后,我力争做一个好孩子。在地上看到一毛钱的硬币,我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擦净上面的泥土灰尘,然后把它交给老师,听到老师的表扬,心里不自觉的产生—种自豪感;当看到街上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街上乞讨时,我会毫不犹豫的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零花钱,听到人家感谢自己也觉得很快乐;当在公交车上时,看到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时,我会立即站起来让座,看到众人赞许的目光,自己禁不住沉浸在喜悦中„„

这一切的一切只因自己对那枚种子的承诺,但是时间迁移,岁月沧桑,自己长大了,懂得多了,儿时的单纯善良和承诺反而不存在了。

当每次看到地上的一毛钱时,自己的耳边就会想起:“这年头,谁还会为一毛钱弯腰,谁还会为一块钱而脏了自己的手呢?”想到这里,自己感觉好像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看自己是否去捡它,可是每一次都怯怯地离开了;当看到路边行乞的老人时,耳边又会想起:“这年头,行乞的都是骗子,有几个人会舍掉尊严乞讨呢。”每一次自己遇见了都会躲得远远的或者是视而不见;当再次坐在公交车上时,让座的勇气消失了,怕听见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怕听见:“没事装什么好人哪”„„

这一次又一次只是因为自己长大了,顾忌多了,爱面子了。虽然一年比一年的阅历多,但是总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

现在想一想也许是自己忘记了那枚种子,忘记了对它的承诺,那枚被我遗忘的种子也许错过了最佳“生长期”,但是我一定努力让它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第三篇:心中的种子经典散文

整个春天最有意义的事情,不是享受桃红柳绿的惬意,也不是泛舟春水的浪漫,享受一杯明前春芽带来的快意是那么的短暂,春风拂面撩起的一缕长发也只是暂时的欣慰,那么春天最有意义的事情会是什么呢,——你不妨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或者在阳台袖珍的花盆里埋下一颗属于这个春天的种子,然后在热切的期盼中等待,等待那颗种子在泥土里慢慢地萌芽,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喜悦呢。

阳光一天一天明亮温暖起来,那颗种子在黑暗的土壤里悄悄地蠕动,全身的细胞在复苏,它们在静静地凝聚力量,寻找那个突破的窗口。终于在某一天,它的努力在种子的某一个点上鼓起一个微小的凸点。又过几日,凸点变成一段强硬的小芽,土层慢慢地松开对它的束缚,它开始强壮起来,顽强地向地面伸张。也许是一个黎明,或者黄昏,它终于破土而出。看着它,你的眼睛里充满了欣喜,你心里有无限的自信。这是你亲手种下的一颗种子,此时在你面前多像一个孩子啊。

也许那是一株花草,也许那是一棵绿植,你都会每天来观察它。因为从它被埋进土里的那一天,你就在悉心地期盼着,关注着。这颗种子不仅仅是埋进土壤里,更是埋进了你的心里,它未出地面时你焦灼,它拱出地面你担心,它枝桠稀疏你着急,它叶黄枝瘦你不安。它的生命已经与你的生命相通共融了。

一个人的心里,如果埋下善良的种子,它就会以善良的姿态面对你,你会感激一切适应种子成长的环境;如果埋下的是私心杂念的种子,得到的肯定是抱怨天地万物的不公。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顺境,善良的人心里会将逆境中的坎坷当做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克服和奋斗,不断地用善良的心态面对一切。

一颗种子在一个春天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人一生中不断前行的缩影。心存善良才会笑对一生中任何经历。一颗种子的生长历程,不就折射着人一生的态度和归宿吗。

别怕累,埋下一颗种子,在等待中修炼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第四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以人文为中心,又涵摄宇宙万物。抬头看,犹如千层宝塔,非登高不能望其远;闭目思,好似万丈深渊,非临渊不能探其究。从古老的《易经》到诸子百家,从正统的儒家经典到儒释道的三足鼎立,无一不注重人格的完美、理想的追求和以修身为本。正是这种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永生不朽的灵魂,酿就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血液,更成就了世界的历史,为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第一。“1986年,英国著名学者坦普尔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是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导下写成的。他在书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是源于中国。他介绍了古代中国的100件发明创造,称之为100个‘世界第一’”。[1]考察这一百个第一,都出自于中国的元代以前。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可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世界级发明创造的人才来的。又如德国教育家卡尔?伯克博士所说:“中国人民勤劳、聪明,为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至今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德国人总说,当我们的祖先还穴居在树林之时,中国人民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倘若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2]卡尔?伯克博士的这段话不仅是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评价,更揭示了一种关系:我们中国的教育不能脱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本质所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几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被荡涤着,变革中的教育也几乎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归宿,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我们的教师上课是为了传达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要求;我们的学生埋头苦干,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即使是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多数时间也是用在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上,而剩下的少部分时间才是用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近期,我在校文教书店做的一次“课外阅读”调查显示:78%的同学在“最喜欢的书”一栏选择了《红楼梦》、《论语》等,然而在“看得最多的书”中选择了英语、计算机等实用书籍的却达到了72%。有同学说:“现在课程紧,又忙着过级,哪有时间读那些‘闲书’啊?这些书又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追逐的只是一个世俗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功利、成功似乎成为人生的全部意义。我们的评判标准也逐渐由过去注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转向注重人的功利取向和社会实用性。我们的很多同学,早已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情感的浪漫,浮躁地追求着个性与自我的貌合神离,趋之若骛地扑向了功利性,高效性的纯工具理性和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正迅猛地吞噬着一切高品味文化。也就是说,教育的这种功利性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了迷惘的境地,导致了我们教育丧失了最为本质的人文性。为此,笔者提供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仅作参考。

一、提倡人文性教育

中国当前的大政方针是以人为本,德法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当前的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与此方针相结合,提倡人文教育,建立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人性”的教育,使教育人道化和人性化,其手段是要加强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坚持科学性与倡导“人文精神”相结合。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人”的基本立场。“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求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当然,我们的“人文教育”不需要口号、呼声,而是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站稳脚跟,使他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良性格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追求“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二、充分挖掘文化宝藏

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宝藏的可利用性,注重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利用。我们的文化,多是以历史典籍、文物古迹、文艺作品等客观形式流传下来并呈现出来的,它是世代人智慧的象征,是中国人坚韧性和创造精神的结晶。我们的教育应该创造这样的条件,让青少年有机会去触摸、去了解、去关注这些蕴含了数千年文化的客观事物,让青少年领略它的璀璨,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它们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或图书馆里的线装书,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并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让青少年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让他们不只是算计事物对于自己的功利价值,而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的归宿与寄托。

三、营造高品味的学校文化环境

高品味的学校文化环境可用“文”、“雅”两个字来概括。“文”体现知识,不仅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而且在整个校园环境都应该体现文化的气氛。学校的历史文物、名胜景观和花草树木该有标牌说明;道路房舍、实用设施和工作规范等有明文指南。“雅”是高雅、雅致。学校要体现高于社会的文明格调。景观布置、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熏陶。总之,校园的环境该使任何人一进入校园便能意识到一种文化,感受到一种科学人文的气息。校园处处传达的是一种崇高广博、自然深邃的文化气息。

四、重视精神文化生活

适时邀请校内外学者、思想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各界名流登台讲演。集人文、社会与自然学科知识和思想精粹,聚时事和人物焦点,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开办一系列面向全校师生的人文讲座。另外,积极倡导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校文化氛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性和科学素质。带动全校各种读书会、沙龙、学生社团等多元文化的文化活动,形成浓郁典雅的文化氛围。

当代青少年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是通常所说的拥有某种职业或某种学历,而是意味着能够运用理性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客观真理、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脑力劳动者。对于当代青少年,他们应该不只算计事物对自己的功利价值,而是更多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他们该不是无条件地顺应时尚与潮流,不是盲目顺从于规范的体制,而是有自己独立的体验能力、独立的人格;他们不该是狭隘的个人主义者,而是有一种博爱的胸怀,对于他人、社会及自然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追求中获得生命的提升、找寻精神的归宿。

总之,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着眼于青少年思想精神的传承与拓展,我们的教育应该大张旗鼓地鼓励精神的充实、人文的追求;应该毫不怠慢地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学子们终身牵系的灵魂故乡、文化家园;应该理直气壮地树立传统文化的权威,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学术殿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注解:

[1]张壮年、张颖震,《中国历史秘闻轶事》,山东济南画报出版社2003年P214。

[2]1998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参考文献:

⑴董广杰,龙的传人与龙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⑵李淑贞,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⑶钟明善,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⑷云慧霞,北大问学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翟启明,西华师大文学院教师;陆燕,西华师大文学院2004级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第五篇: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的意义

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的意义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古代的文明博大精深,浩海如烟。其中以青年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品读《三字经》,心灵得到了净化,个人思想得到了升华,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下面简单的从《三字经》中的几句话来谈谈我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甘肃科兴职业学校会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孩子的立德之基,熟练的专业技能为发展之本,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中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事业。

下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心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最终版)

    关于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 本问卷旨在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了解程度,希望可以引起中学生 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为相关教育工作单位制......

    把感恩留在心中

    主题班会《把感恩留在心中》教学设计 讷河市孔国乡进化中心学校 刘桂兰 设计背景: 由于近年来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不断升级,造就了一个个“小皇帝”一家几......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教学设计参考示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案例及评析【课标分析】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学习内容为:“8.3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大全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长环境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是有联系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植物传播种子的......

    把种子撒在春风里诗歌

    用最虔诚的唇吻你春天的暖阳洒在陌上情犊初开脸上 心上绽放明媚的春光绽放隐秘的想往把种子撒在春风里小鸟张开翅膀飞上向阳的高枝把梦寐托付给雨露阳光撒落在希望的原野上......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综合组赵雅男 一、教材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

    《心中的种子——中国梦》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中午好!我很荣幸我可以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心中的种子——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愿望。时光匆匆,却从不忘历史;岁月如......

    在学生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

    在学生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 ——读《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有感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写了许多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在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方面颇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