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点工作方案及当前进展情况
青海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
工作方案及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试点工作方案内容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和青海省环境保护厅《2011年青海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规范全省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我厅在充分征求了各单位意见后于2011年5月制定并印发了《青海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工作方案》。
该工作方案的目标是,贯彻实施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审查、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探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具体办法,促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状态下发挥有效的应对作用。按照应急预案管理“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开展备案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备案登记制度和应急预案数据库。
试点单位和企业由省环保厅在全省范围内选择石油、化工、焦化、氯碱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工作。试点工作阶段,州(地、市)级环保部门为属地备案登记机关,省环保厅为上报备案登记机关。2011年完成第一批18家试点企业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工作,其中
— 1 — 12家实行两级备案(即属地备案和上报备案),6家实行属地备案。实行上报备案的企业应经属地备案登记机关签署初审意见后,报省环保厅按规定进行审查、备案登记。各地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扩大试点工作范围,拟扩大试点的企业名单应当以书面形式报省环保厅。
本方案对各州(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六项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是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按照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各地重点行业企业实际,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方案,逐步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建立重点风险源档案和数据库,不断规范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二是要严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求。各州(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企业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由企业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在试点工作阶段,缺乏预案编制能力的企业可以委托符合条件并经省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备案的单位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三是要实施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制度。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试点企业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编制单位应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草案进行修订。
— 2 — 四是要实施环境应急预案申报制度。列入试点的重点风险源应当在通过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评估之后,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在30日内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登记。
五是实施环境应急预案审查制度。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备案登记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备案登记机关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依据专家评审意见独立作出审查意见,决定是否予以备案登记,对同意予以备案登记的应出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六是落实应急预案管理的奖惩制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管理的规定,试点企业所在地区将应急预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列为环境执法检查和企业上市环保核查的重要内容。对应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而未完成备案的企业,各级环保部门将不得受理其新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工作分为准备、实施、验收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省环保厅向各州(地、市)下发《青海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范围、要求和目标。各州(地、市)按照本地区环境应急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任务、要求及流程安排,并报省环保厅。实施阶段,省环保厅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及相关企业的环境保护负责人和应急管理
— 3 — 人员进行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督促并指导试点单位编制相关环境应急预案;监督重点企业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各州(地、市)环保部门督促属地重点企业到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总结验收阶段,各州(地、市)环保部门自行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试点工作,并推荐预案编制、评估、备案、演练等工作落实情况好的典型企业,上报省环保厅,省环保厅组织对试点工作进行考核,组织各地进行交叉互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召开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与推广会议,对应急预案管理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二、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总体顺利,各州(地、市)均按要求上报了本地区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领导,明确了工作任务。其中西宁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新增了5家试点企业。
今年5月,省环保厅组织召开了2011年青海省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各州(地、市)相关业务负责人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认识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突出重要性,行政管理人员明确了管什么和怎么管,企业负责人明确了预案备案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西宁市15家试点企业中,有6家为上报备案企业,其他为属地备案,现有13家企业完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其中2家已通过专家评审;海东地区2家试点企业均为上报备案— 4 — 企业,;海西州4家试点企业中,有3家为上报备案企业,现有1家企业已编制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报请评审,另3家企业预案正在编制过程中;海北州1家试点企业已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正在报请评审;果洛州1家试点企业应急预案正在委托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该企业也在本月进行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第二篇:消防工作试点工作方案
市农村消防工作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消防工作滞后状况,改变“农村消防力量薄弱、农民消防知识缺乏、农村火灾多发”的三农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全面推进我市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决定在镇对农村消防工作搞点。现将农村消防工作试点计划制定如下:
一、建立领导组
领导组组长:副组长:
组员:
二、内容
1、建立农村消防组织:
根据《消防法》有关规定,各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并成立镇农村防火安全委员会,各村都要设消防安全办公室,由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分别担任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镇分管政法的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任镇防火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公安、供电、农业、妇联、共青团、水厂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消防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镇防火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制订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措施以及考核标准,制订居民、村民防火公约。村民委员会也要相应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或消防办公室)。镇村企业都要根据公安部61号令要求,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对本单位的消
防安全职责。
2、认真开展农村防火宣传:
镇防火安全委员会每年要制订防火宣传工作计划,要针对农村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和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防火宣传。如利用镇广播站、农村学习室、活动室、政务公开栏等宣传场地建立消防宣传阵地。在主要街道和建筑物悬挂、张贴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警示牌。要将《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纳入当地普法教育总体规划。和中、小学联系,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公安消防部门或派出所到学校上消防知识课,专门对中小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教育内容除消防法规外,主要是炉灶的安全使用,液化气的安全使用,家庭用电安全,生活用火(主要指吸烟、点蚊香等)安全,饲养棚的防火安全,汽油的安全管理,发生火灾怎么办等内容。对重大节日、收获季节、冬防期间,更要加强防火宣传教育。
3、加强消防队伍建设:
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消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派出所已建立治安消防联防队的基础上,各村、企业都要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员要选择年富力强、思想好、乐于为民做好事的中青年参加。各村的义务消防队活动点(活动中心)应配备一些简单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有条件的最好能配备消防泵。义务消防队活动中心要有人值班,要设有电话,以便做到及时接警出救。其经费来源可通过多钟途径。并对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地使用手中的武器。同时各消防队还要制订灭火作战计划,做到一旦发生火警,忙而不乱,确保灭火战斗展开。
4、搞好乡镇消防规划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镇、村要依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好农村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把民宅及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等纳入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在镇所在地,按国家规定要求,在城镇道路旁和居民区的市政水网上安装消火栓。同时考虑到农村灭火的需要,要保持好原有的天然水源,有的还要对原有淤塞的河沟进行疏通,以保证消防用水。
5、落实消防经费保障
消防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能确保消防机构正常运转,有必要建立消防基金会。消防基金主要用于购买消防器材以及对消防人员的适当补贴。消防基金会经费的来源:政府财政拿一点(亦可作为政府扶贫资金),保险部门从保险返还费中拿一点,一些效益好的企业适当支持一点,对受灾单位适当收取一些救火费用,发动广大职工群众捐助消防基金。对消防经费要建立专门帐户,加强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篇:社工试点工作方案
儿童福利院开展社工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根据市民政局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现就我院开展社工试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积极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氛围,利用社工力量促进儿童福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向民间社工组织购买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是分类试行,稳步实施。先在青少年心理及社会适应性教育、残疾儿童康复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展社工制度体系试点探索,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其他社会工作领域,要加大研究力度,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实施。二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在工作中,既要坚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又要考虑现有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专业培训的力度,确保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顺利进行。三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中,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优秀成果,更要充分体现我院实情,尽快建立起符合我院实 1
际的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评价、使用、激励体系。
三、开展试点的工作领域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引入社工岗位。
1、儿童福利院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成长的主要状态。目前我院青少年既有与普通青少年成长的共同性问题,也有机构养育所特有的特殊性问题,如:情绪与行为、网络成瘾、与寄养家长冲突、厌学逃学、不务正业、对前途没有信心、无法正视孤残的特殊身份、自杀倾向等。因此我院青少年教育、就业、心理、社会适应和娱乐等方面都需要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需要他们以专业的社会服务去具体解决青少年问题。
2、社工岗位人员配置
目前,我院14岁以上儿童有71人。以每10名青少年需要配置1名社工计算,共需要配置7名社工(3名社会工作师、4名助理社会工作师)。
3、社工岗位主要工作内容
(1)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福利院的儿童来源复杂,由于被家人遗弃,情感受到严重创伤,在社会上流浪沾染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多种形式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建立自我控制能力和较强的行为管理能力。
(2)心理及认知辅导
福利院的儿童很多进院时年龄偏大,错过了早期教育开发的最佳时期,他们的心理情绪问题十分复杂,对社会和成
2年人几乎都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同时,又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身份,产生自卑感,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和斗志。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很难融入正常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社会工作者协助青少年开发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协助各相关部门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减低情绪性紧张和非理性反应。
(3)生涯发展辅导
每个人的才能是不同的,在生涯辅导过程中发现并发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才能,还可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以实现个体生涯的发展目标。
(4)人际交往辅导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我院青少年与寄养家长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日益突出,社会工作者面对青少年问题时,不仅要解决青少年本身的问题,也必须从其寄养家庭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有效的介入。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青少年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得到提高。
(5)行为偏差矫正服务
目前,我院部分青少年有厌学逃学、好吃懒做、求新求异、不务正业等现象,并对自己未来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信心不足,成为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社会工作者强化青少年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对社会的
3认同程度。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
(6)残疾青少年的医疗、教育、社会、职业康复 残疾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身体残疾的原因,导致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存在困难,很多不能进入学校学习。需要社会工作者积极为青少年创造就学、就业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意识,妥善处理学业、职业压力,促进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二)在残疾儿童康复领域引入社工岗位。
一个专业的康复团队,是由康复治疗师、引导员、医生、护士、家庭主要照顾者和社会工作者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其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儿童福利院的残疾儿童,大部分都表现为生理、心理和身体组织构造或功能方面的缺损和丧失,需要生理、心理或精神方面的治疗和康复。残疾儿童像健全儿童一样也会经历生命历程,有着共同的需要和发展,在各个发展阶段会有一些特定的问题需要给予关注。例如:有的残疾儿童由于生理(组织)的缺陷、损伤而难以像一般人那样生活;有的残疾儿童由于智力或精神方面的缺损或异常,不具有常人一样的思维能力和方式;更严重的是,残疾儿童因为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而遭受社会的歧视和排斥,遭遇的是双重痛苦和不幸。
2、社工岗位人员配置
目前,我院残疾儿童人数为650人,在引入社工岗位试点阶段,挑选60名在我院接受系统康复的残疾儿童作为服
4务对象,以每10名残疾儿童配置1名社工计算,需要配置社工6人(其中社工师2人,助理社工师4人)。
3、社工岗位主要工作内容
(1)医疗康复
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辅导。
(2)教育康复
帮助残疾儿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教育康复工作可以促进残疾儿童智能的增长,最后能进入社会生活并参加工作,对许多残疾儿童来说,他们虽然有残疾,但头脑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应该有和正常人一样受教育的权利。
(3)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儿童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儿童享受与健全儿童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4)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康复辅导的重要工作之一,社会工作者根据职业康复内容与工作程序,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儿童给予辅导,帮助他们获得就业的机会,并稳定地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5)组成“社工+义工”的联动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上很多热心群众和团体要求到福利机构做义工,但是由于义工的服
5务需要我院工作人员统筹管理和服务培训,在目前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腾出人手带班服务。因此,建立“社工”带“义工”制度,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模式,构建社工、义工联动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义工招募、建档、培训、表彰、激励机制,开发和规范义工服务基地和项目,使义工真正成为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和专职社工的补充力量,逐步建立一支参与面广、服务功能强、作用发挥好的义工队伍。
(三)社工岗位总体设置情况
综上所述,我院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及残疾儿童康复社会工作领域中,共需设置社会工作岗位13个,其中社工师5人,助理社工师8人。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将成立社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社工试点工作管理办公室,附设在院办公室内,安排专人负责与社工机构协调管理事务,并负责社工岗位的日常工作管理,确保上下协调、信息畅通,促进各项试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篇:信息化试点工作方案
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信息化工作推进方案
为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精神,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我校提出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国际化、全国著名、世界知名学校,全面实施完美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当中,全面实施数字化智慧校园战略。为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和应用内容
(一)硬件建设
在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对现有设备提升改造,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重视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之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发展需要,重点建设。
(二)资源建设
在充分整合利用国家和青岛市、青岛开发区教育数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际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共享;加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不断引进,更新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符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三)应用和管理
学校要不断提升数字校园应用、管理水平和效果,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建立起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带来新的变革,形成新的突破。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校长领导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和创新应用,从而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能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预期效果和目标
(一)利用数字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使学生与家长互联、电子阅览、进行虚拟实验、获取学习资源、利用网络个性化学习、学习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活动变得轻松自如,无论在家、在校、在外,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区,都得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师组织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都将变得更加简单、更加人性化,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三)教师能够通过数字校园随时获取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随时随地与家长、同事、学生在线交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技术上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进度安排
(一)、到2014年底全面完成校园各项网络系统的提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学校教育城域网数字光纤带宽扩容为1000M。(2)全校实现无线安全覆盖。(4)完成特色功能教室的建设。
(二)到2014年底完成数字校园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对现有数字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对现有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校园安全监控、校园广播、家校互联、计算机网络教室、设备资产管理等各种应用系统与数字校园应用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整合。
(2)完成对学校现有教育管理、教师常规管理、设备资产、安全监控、校本课程等各种数字资源的整合,全部导入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3)完成对教师的数字校园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力争做到全体老师对数字校园管理平台能够熟练进行操作。(4)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网络学习、安全管理、智能化家校互联等各种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加快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与数字校园的融合。
(三)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使学校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络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
(1)依托国家、市、县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完成对数字校园各种管理、教育教学、家校互联、安全监控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
(2)完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广大师生在学校内所有需识别身份的场合全部采用卡来完成。
(3)完成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虚拟班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在线培训等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和资源的建设。
(四)到2016年底,通过试点工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利用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校园和针对数字校园各项专题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探索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经费投入、日常经费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机制。
(2)探索利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建立师生成长电子档案、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社区等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的有效模式,并建设完成校本课程数字资源库和选修课程资源库。
(3)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校园平台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
(4)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校园平台加强校际协作、家校互联协作、学校和社区、社会间远程协作的方式方法。
青岛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014年12月8日
第五篇: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龙岗村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要大规模优化配置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资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在三汊镇龙岗村开展“农村改社,以企带社”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试点工作。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孝南实际,制订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兼顾各方利益,探索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巩固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
试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三权”分离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不变,由改制后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行使。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不变,以股份方式占有,享有保底、分红等权利。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集中到土地股份合作社。
(二)市场运作原则。对集中起来的土地,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寻求理想合作伙伴,整体发包给龙头企业等有农业经营能力的规模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三)互利共赢原则。土地股份合作社要代表股民的意愿和利益,与承包的龙头企业对等协商、互谅互让、互利互惠,使农民、集体、企业、国家都能受益,实现多方共赢。
(四)依法办事原则。在《宪法》和《物权法》的框架内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依法自愿为基础,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严明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阳光操作,稳步推进。
(五)民主协商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民主制订操作方案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民主决定合作社重大事项,建立合作社资产运营和收益分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
(六)以人为本原则。以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土地权益为重点,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正当利益,尤其要注重弱势群体的利益,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二、试点内容和工作步骤
农村土地经管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农村改社,以企带社”,即选择春晖米业所辐射或带动较大的龙岗村进行试点,村里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到合作社,按股获取保底及分红收益;经营权由合作社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对等协商,整体流转到春晖米业;春晖米业按协议取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后,统一规划,自主开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企业与合作社共存共荣。
龙岗村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从2010年9月15日开始,至2010年12月10日结束,具体工作分为七个阶段:
(一)组织准备阶段(9月15日--9月25日)。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组建试点工作专班并驻村开展前期工作;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各方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印制相关统计表格。三汊镇和龙岗村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好每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9月26日--10月7日)。印发宣传材料,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分别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村 “两委”会、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层层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做好少数农户的思想工作,维护试点工作大局,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三)权属登记阶段(10月8日--10月25日)。工作专班进村入户,核实土地,分类登记。全面查清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和农户耕地面积,承包地面积和非承包地面积,计税面积和非计税面积,旱地和水田面积等,确保权属明晰、面积清楚。
(四)流转配股阶段(10月26日--11月6日)。在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确保90%以上的农户土地流转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期限为2011年至2028年,由流转农户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签订全省统一监制的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对确有困难不愿流转的农户,可采取土地置换办法,单独划片种植,确保流转土地集中连片,没有“插花田”。对已流转的土地按农户土地占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总面积的份额折股或按土地面积折股。流转面积和股权份额都应当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流转面积据实测算,因弓口不一和土地整理等原因增加或减少的面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同增同减、同进同出的原则分摊到农户,或直接收归集体所有。
(五)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建章立制阶段(11月6日--11月15日)。以村“两委”为基础,吸纳股东代表,经民主选举,在村一级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内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每届任期均为3年,可以连选连任。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所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股东大会审议,并经三分之二股东同意方可通过。董事会是合作社的日常机构,由5-7人组成,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和董事若干人,其候选人采取民主推荐和组织提名相结合的办法产生,获得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数方可当选。董事长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监事会是合作社的专门监督机构,由3-5人组成,其中必须有2名以上普通股东代表,其成员不得与董事会成员交叉,不得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其选举产生方式与董事会相同。土地股份合作社经乡镇审核、区人民政府审批成立后,应及时报区经管局和工商分局登记、注册、备案,并向全体股东颁发股权证书。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要根据《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重点是土地经营权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董事会必须定期向全体股东报告合作社运营情况,合作社对外流转土地都要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合作社收益必须依据章程按股分配。土地股份合作社要以财政部、农业部有关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财会制度为基础并借鉴股份制企业财会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会制度。合作社的财务应实行委托“双代管”制度,财务预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必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乡镇经管站备案。
(六)企社合作阶段(11月16日--11月25日)。土地股份合作社按市场规律将土地整体流转到春晖米业,签订全省统一监制的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春晖米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连接机制。春晖米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合同议定事项,对流转进来的土地统一规划、自主开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与合作社共存共荣。
(七)整理档案和检查验收阶段(11月26日--12月5日)。对每个阶段的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清理、归类、登记造册并妥善保管,在此基础上搞好自查整改工作,缺什么补什么,确保一次性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并为召开全省现场会做好准备。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奖补制度。龙岗村农户土地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由区政府给予合作社每亩50元的一次性奖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对今后有组织大规模长时期流转的,区政府酌情奖励。
(二)建立扶持制度。区直涉农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为土地流转提供系列化优惠服务。一是科技扶持。实行农业科技人员业主联系制度,把春晖米业作为当前农技推广的重点,为业主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防虫治病、机械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项目扶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化农田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土地整理等农业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春晖米业,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三是建设用地扶持。春晖米业直接用于种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如简易工棚和晒场、仓库等,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农业临时用地手续,免收相关费用。四是信贷扶持。允许春晖米业以流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发展主导产业。
(三)逐步建立保障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助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逐步从农保向低保、社保转变,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接轨。二是优先保障“全流户”和 “贫困户”。对土地全部流出的农户和贫困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和工商等部门优先纳入保障范围,并给予失地农民待遇,在经商税费、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减免照顾。三是加大土地流出户劳动力的转岗就业培训力度。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等项目资金,对流出土地的农民进行多形式、多项目的专业技能培训,向社会广泛推介就业岗位,提高农民转岗就业和稳定就业的能力。同时,春晖米业应当优先返聘土地流出户的农民到自己经营的企业就近就地打工,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当地农民致富。通过以上保障措施,增强农民流出土地的 “安全感”,稳定农民心理预期。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经管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由区长杨军安同志任组长的“孝南区农村土地经管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领导小组成员为区委办、区政府办、宣传部、监察局、农办、经管局、发展和改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工商分局、技术监督局、农业局、水务局、水产局、林业局、综改办等区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管局。同时成立试点工作指导组、督查组、工作组和工作队。区里将从各相关部门抽调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组成5个工作专班,驻村指导工作。三汊镇和龙岗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驻村开展工作。经管部门要加强全程业务指导和跟踪督办,区直各部门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结合自身职能,积极支持,协作配合,确保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