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编号:
毕 业 论 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析《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姓
名: 学 号:
院 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会 计
年 级: 08级 班 级:会计班
指导教师: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关键词..........................................................一 大学生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与了解........................二 《劳动合同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的好处..................2.1试用期不再是 “廉价期”...................................2.2毕业大学生享有对用人单位的知情权..........................2.3用单位在招聘时不允许收取押金,扣押证件....................2.4用人单位不签书面合同的情形................................2.5“先就业,再择业”的条件更加有利...........................三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挑战................3.1《劳动合同法》可能进一步挤压大学生就业市场.................3.2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同样负有告知义务..........................3.3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四 《劳动合同法》施行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长期效应................五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大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及各方的应对之策..参考文献......................................................234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3.1《劳动合同法》可能进一步挤压大学生就业市场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O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蓝皮书认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可能会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限制用人单位的行为,提高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成本来实现的,比如以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也就是承认原来就存在的劳动关系,而现在却面临两倍工资乃至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惩罚。企业的用人成本增加了,压缩员工规模成为许多企业的自然选择,去年发生的以华为“辞职门”事件为代表的多起围绕《劳动合同法》展开的劳资纠纷便体现出企业以裁员应对新法的冲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将更加偏爱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而大学毕业生的特点是首次就业,缺乏就业经验,因此《劳动合同法》可能会对部分实践经验欠缺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障碍。
3.2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同样负有告知义务
在实践中,有的毕业生为了求得满意的工作,伪造学历学位,各种等级等证书,编造虚假经历。这些都是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如同求职者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一样,用人单位招聘时也需要了解毕业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历学位、社会实践经历等,毕业生都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情况,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必提前通知劳动者,也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因为劳动者的欺诈行为遭受了损失可以要求劳动者予以赔偿。
需要指出的是,毕业生对用人单位负有告知义务的仅仅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与从事的工作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情况,如是否正在恋爱,是否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餐饮等法定特殊岗位除外)等,均属个人隐私,毕业生有权拒绝回答。
3.3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情形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是占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是我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此处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但与此同时,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将成为首先被裁减的对象。
四、《劳动合同法》施行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长期效应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规范人才市场和企业用工的根本大法,对于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对求职的大学生,从长期来看,《劳动合同法》对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毕业生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其中的某些条款会保护大学生在劳动合同的建立和终止、试用期、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利益。《劳动合同法》只是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去扣开企业这扇门。一旦进门后,对于毕业生的保护将远远大于以前。
新《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遭遇这样或那样的陷阱。诸如不法企业在三方协议与实际工作条件不符的情况下,强迫大学生要么留下工作,要么收取大学生的违约金;以验证为名,要走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如果大学生单方面请辞,以扣押毕业证相要挟,强迫大学生继续留职或者交赎金;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对于试用期的种种忍气吞声,可有些不良企业,恰恰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约定试用期条款来短期使用劳动者,降低用工成本,实际并没有与劳动者真正建立长期劳动关系的意愿,或延长试用期并只给低廉的报酬,或者找借口对同一个人反复试用,更有甚者在试用期一过,就一脚把大学生踢出门外,让试用期成为“白用期”。对此,北京大学学生就业
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态,养成全方位能力素质,把自己锻造成企业需要的“市场稀缺型”职业人,减少盲目就业导致的劳资双方的损失。而且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诚信,真实、客观地填写自己的求职简历,以免丧失进入很多大公司的工作机会。企业也应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在应签合同之前把好招聘关,将单位的情况详细告知求职者,事先沟通得越充分,事后的纠纷和毁约、跳槽现象就会越少。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学历不断提升,但是素质却有待提高。对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所花的精力比以前更多。目前,整个社会氛围比较浮躁,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应在人才培训、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薪酬福利制度等各方面不断完善,以此留住优秀人才。另外,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合同意味着一种契约,真正有责任心的学生是不会随便跳槽的,这不只是个人诚信问题,它容易让企业形成“社会刻板印象”,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以及今后对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影响。
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身实际理性定位,提高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政府应该把扩大大学生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学校也应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专业设置,不断调整、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符合实际岗位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特别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应更加深入,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意愿降低,说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企业社会的需求有偏差,需要企业和学校更好的沟通,企业在招聘之前应更早介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中来,强化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环节,实现订单式培养。
政府机构的行政调控作用应该强化。在企业对招聘大学生持观望态度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例如对招聘大学生人数占员工一定比例的企业,应给予税收优惠,或对吸收大学生较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奖励,鼓励和促进企业接纳大学生。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也不可忽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稳妥高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对此,保山学院毕业论文
全社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经济法基础.经济科学出版,2009 【2】张宇航.《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西南政法大学法学)【3】未签劳动合同视为无期限合同[EB/OL].千龙网,2007 【4】梁杰珍.《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法制与社会,2008.【5】聂杜艳.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2008.(8)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国际法1022黄宸1003010429
2《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蓝白律所 陆胤律师讲座
早在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刚刚施行后不久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顾晓敏便向会议提交了一份《关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和影响》的书面意见。
在意见中,顾晓敏指出,虽然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用工实习期1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2,打破了以往企业“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的海选战略和通过延长实习期把大学生当成廉价的高质量劳动力的做法。
但是《劳动合同法》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注重,使得用人单位培养员工的成本大大提升,所以在招聘方面显得更为小心谨慎。对于那些“可招可不招”的岗位,企业将更加倾向于通过内部挖潜来解决。
而《劳动合同法》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虽然在某种层面上保护了老员工的利益,减少了因为企业辞退1 《劳动合同法》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2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趁人之危,是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老员工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激化的社会矛盾。但是,企业的岗位毕竟是有限的,企业能够负担的职工数量也是有限的。通过无限期合同让老员工留在公司,势必会减少用人单位招收新员工的数量。出的少,入的自然也不会多。
再就在于《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和企业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的规定,造成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完全不对等。如果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便会由以前强势企业转变为强势劳动者。即,劳动者可以无任何理由,只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违约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先约定服务期的除外)而企业想要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仅要满足林林总总众多要求,还要承担举证责任,即使解除成功,也要每满一年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这样子的不对等,只会让企业在录用人员是更加缩手缩脚,宁愿花高价去雇佣那些有着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熟手,也不愿冒险录用刚刚大学毕业,还没定性,无法做出明显区分的大学生。
再就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们,或者是由于对职场还抱着这样那样的幻想,供职后才发现那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或者是因为年轻气盛,总是乐于体验,乐于尝试,乐于闯荡,很难在第一个供职单位安下心来。
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势必要经过一段长
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学习的奠基阶段。一般只有到第三、四年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给企业带来利润。而资料表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后一年半的离职率达到了60%,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还没有将劳动者完全培养成想要的人才,或者是刚刚带来收益的时候就要面临临场换将的尴尬境地。这让企业很难保持对高校毕业生的录取热情。
另一座隔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大山,就是社保问题。《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条例》也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本条例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由于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方面增添了许多麻烦,更是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行政成本。也在一方面降低了企业招用新员工的积极性。
在就是不得不说的问题,近些年,大学扩招之后,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教材老化,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四年的大学培养出的是一批缺乏实践能力,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人才”。不得不承认他们与社会的差距并不是用人单位所想要和所能接受的。换位思考,假设我们自己是用人单位,与其花不菲的价格去招用那些稚嫩青涩,很难马上上手,却又趾高气扬,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生,倒还不如去找那些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经历过风雨,经受过现实的熟手。
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从填报志愿的时候开始就要认清自己想做什么,并一步步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围绕这个核心的目标去学习,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其次,不要在毕业的时候听信学校关于“先就业再择业”的鼓吹,要重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无论是否跳槽,都要先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做,不要随随便便就想着跳槽,这山攀了那山高,珍惜眼前的机会,把握住你能把握的现在。而不是把自己完全交给跳槽后的那个不确定的未来。
当然,这势必要求我们初次择业要慎重,一定不能饥不择食。只要你是千里马,何愁没有伯乐?
再次,不要妄想通过考研,考博,一年一年的读下去来逃避严酷的现实。如果不是真的有在某个领域深钻下去,从事研究工作的人,这样子的消极逃避,只是在浪费时间和机遇。
另外,自主创业对于我们这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不是一条好路,虽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我们这个年纪,社会经验太少,还抱有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无论是从心计,人脉,看问题的深度和吃苦耐劳的能力方面都还跟创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虽然《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为我们的就业带来了许许
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它给广大劳动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很好的改善了以往那种强势用人单位的现状。法律总是在前进的,而有些难关我们在法律的引导下必须要克服。这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了原本潜藏于和谐外表下的隐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社会前进的一大步。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班级:财务0924学号:姓名:
摘要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大学生就业在短期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它的施行将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能更切实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有关各方应有所动作,合力开创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局面。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大学生就业
由于如今不少大学生为了尽快摆脱待业的状态,在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劳动合同中有关内容重要性的情况下就盲目签约。所以不少职场新人对劳动法知之甚少,面对这些关乎自身利益的劳动法知识,不少职场新人知识匮乏,对社保知识匮乏,初入职场就难免吃亏上当,比如说有些公司企业对使用期内的职员不承担社保,甚至对过了试用期的职工也不承担社保,所以职场新人应该要对劳动法中涉及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防上当受骗。
一、真实案例简述及分析
这是我学姐在求职中的真实案例,学姐在入职时,公司告知她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是没有与学姐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2010年3月15日,公司通知学姐,由于学姐在试用期表现不佳,所以公司决定辞退她。学姐觉得很委屈,因为在试用期内学姐确实努力工作而且自认为表现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学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分析:
公司应当在1月份之内与学姐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由于公司截止到3月15日,仍然未与学姐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而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公司应当向学姐支付2月份的双倍工资。
由于公司与学姐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所以公司与学姐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无效的。在此情况下,公司无权以学姐在试用期表现不佳为由进行辞退。所以,公司辞退学姐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即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所以,学姐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学姐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学姐支付赔偿金。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对于大学生就业既是福音,也有挑战。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维护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将提高,因此在招聘大学生时会比以前更谨慎,甚至挑剔。
新劳动合同法为大学生就业起到“护航”作用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合同法》对他们起到了 “保护伞”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劳动合同的建立、终止,劳动报酬、试用期等多方面,该法给予了不同程度的保障。
例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将促使企业更主动地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再如,社会保险条款成为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到时,学生不用再追着向单位提“三险一金”要求,因为根据新法,用人单位必须履行义务。
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而过去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滥用试用期的问题。有的企业利
用试用期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开始许诺干得好就录用,但试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一个都不留。这种做法现在是违法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要与毕业生签1年零1天合同
《劳动合同法》注重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使他们在招聘大学生时会比以前更加“苛刻”。
以往许多企业先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经过试用期考察后,再淘汰掉其中一部分不合格的毕业生。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些企业可能改变以往“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的策略。企业对于眼前“可招可不招”的岗位,可能会通过暂时从内部挖潜的方式来解决。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会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因为企业必须雇用高素质、能力强的员工,才能降低用人成本,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有高校反映,面对《劳动合同法》,个别用人单位打起“擦边球”,比如针对“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这一条款,有的企业就与学生签订一年零一天的合同,以延长试用期。
目前,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而希望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对于这种现象,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政策,对吸收应届生较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奖励。
三、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要性
劳动合同法,是指关于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等。狭义上的劳动合同法就是指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它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为了规范劳动合同,调整劳动关系,当事人基于劳动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同合同法》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为宗旨的法律的实施,关系到千百万普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劳动关系和谐,必须走法治之路。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工会和行业组织作用;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
三、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意义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情况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中劳动者一方处于弱势地位,因而 《劳动合同法》更加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同时也对保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作出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法律的立法宗旨,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全面推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劳动维权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调查
关于《劳动合同法》劳动维权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xx 实践主题:《劳动合同法》劳动维权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时间:2008年8月 地点:盐城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日对盐城市几所大学的400名毕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0.2%的大学生就业困难,25.2%的大学生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影响了择业,52.6%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上狭隘的人才观阻止了他们的合理流动,30%的大学生被一些盲目提高用人门槛的用人单位挡在门外。
在竞争压力日益扩大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他们。国家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维权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了一定帮助,当然,我们也应该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一件事物。以下就是我们做的关于大学声就业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应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利与弊„„的一些调查总结。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
1.首先,狭隘的人才观阻止大学生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记者在河北省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不允许肥水流入外人田,对大学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 制,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学医药的应届毕业生对记者说,他与山东省几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联系,有两家企业都愿意接收,但因出省指标限制,他无法到山东的药厂就业,至今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一些高校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些地方留住人才、招收人才的动机是好的,但用限制流动的做法不妥当。他们希望政府不应对大学生就业进行过多限制,而应把精力用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上。
2.其次,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把许多毕业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河北科技大学一些同学对记者说,一个只有十几号人的普通日用化工企业,虽然没有任何境外业务,竟然也要求应聘大学生有六级英语水平。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盲目要求应聘者为硕士研究生。不少同学反映,现在大学生多了,一些企业选人的条件也苛刻了,有的企业甚至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盲目招收研究生、博士生为其装门面。许多大学老师和学生希望,用人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把真正学有所长的大学生招收到单位来。
3.除以上两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首先是大学生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影响了择业。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经验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刘成龙对记者说,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大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大学生特别欢迎。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就有些不切实际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岳森说,大学生择业不应盲目提高就业目标,而应以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标准。
此外,大学生不愿离开家乡就业、不愿到基层就业等因素,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及时就业。有关方面和大学生本人,都应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努力排除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障碍。
二、大学生就业应知道的《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知识
大学生在实习、求职以及就业过程中要签订各种协议,如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等,如何在签约时保护好各项权益,这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及时了解和注意的问题。
(一)、实习协议
一般是指在校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进行实践学习,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对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只意味着企业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并不存在着应聘和聘用关系。学生参加实习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实习一般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实习的大学生与学校有着教育的关系,接受实习生的单位不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特别是实习期间的学生并不能享受到工资、最低工资、工伤、社会保险等劳动法法定的保障,双方权利义务基本靠实习协议来自行约定,只受《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合同法》等民事法规的保护。
因此签订实习协议,要明确以下几点:学校、企业及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实习期限、作息时间、工作地点、实习内容以及预期效果;住宿、饮食、劳务费、安全责任、用人单位有关管理规定;发生争议时解决办法等。特别提醒的是企业以提供实习机会收费的做法应当是被禁止的,学生参加这样的实习需要警惕,要做好自我保护,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得到相应赔偿。
(二)、就业协议
是指在校学生毕业前与学校、用人单位3方签订的协议,是为了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3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作为办理报到、迁转档案和户口关系的依据,并起着约束学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后建立劳动关系的作用,该协议受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保护。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明确单位是否具备办理学生落户和接收档案的资格。明确到用人单位报到前有关违约的责任,还要对报到日期、未来劳动合同的期限、试用期、薪酬、岗位、福利等涉及未来劳动合同的内容给予尽量详细的说明。
(三)、劳务合同
学生从事自由职业,如家教、翻译、软件设计等类似的工作,一般要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劳务合同通常意义上是指雇佣合同,是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是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是当事人平等协商一致的结果,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般受雇方只获得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事法规,如《合同法》;合同解除时,双方均可随时根据合同的约定解除雇佣关系。
签订劳务合同时,应本着合法以及平等自愿的原则,要搞清楚合同每条条款的确切含义,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疑问和咨询,在涉及个人利益时,一定不能马虎从事。
(四)、劳动合同
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同时,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这样才构成了双方的劳动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程序、形式以及内容(权利与义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实习期、见习期就是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合同法》还对签约、违约、劳务派遣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限定,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要及时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以便必要时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解决纠纷
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合同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劳资双方发生纠纷时在学校或相关鉴证部门调解不了的情况下可直接诉请到法院,法院处理的依据是《合同法》及其他民事法律,不适用于劳动法;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争议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特别是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又做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
我国今年相继施行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上现行的《劳动法》以及《合同法》等诸多法律都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了重要规定。因此,同学们只有提前对相关法律有所了解,才能在签订各种协议的时候明确其性质及法律适用性,在践行义务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三、《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利与弊
2008年1月1号新的《劳动合同法》的生效,让企业对招聘员工变得非常谨慎。这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有积极作用.滥用试用期得到遏制,学生不再是企业廉价劳动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先签合同再试用,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大学生就业因此有了法律的保障,过去存在滥用试用期的问题。很多企业利用实习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开始许诺干得好就录用,但干了一段后一个人都不留。这种做法在今后都是违法的。而且,大学生只要被雇用就要签订劳动合同,这对于大学生初次就业、灵活就业、稳定就业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如实告知用人要求、工作岗位及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规章制度等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有直接关系的事实情况,这对大学生就业的权益也是一种保护。
但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会更大,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位不能随便辞退员工,对企业用工的规定也更加严格。这将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因此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会比以前更谨慎、理性,严把进人口。大学生将来要争取一个好工作就更不容易了,还会增加随便跳槽的难度。
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劳动合同法》对我们有利的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它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其次,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它的不利的一方面,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更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工作。
第五篇: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 要: 新《劳动合同法》注重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将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指导学习《劳动合同法》,诚信就业,多渠道,多选择的主动就业。从规范就业、保障企业和大学生合法权益等方面讲,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大学生就业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就业市场相关规范建设的促进
《劳动合同法》不仅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而且促进就业市场诚信制度和薪酬激励体制的建立。诚实守信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同时又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起码道德约束.在就业市场中,企业等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就业者的诚信严重缺失。一方面大学生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获得一份工作,不惜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夸大事实。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个个都有一叠荣誉证书、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甚至出现了一个班级里出现十几个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情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用工时,往往是“大量招聘,大量淘汰”、任意延长试用期、降低工资待遇、不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保险等措施来降低企业成本,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要求告知求职者上述事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该劳动合同会因欺诈而无效。用人单位将付出较高的成本。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8条和第86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没有如实告知情况的同样可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诚信不仅是道德诉求的目标,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前提。在《劳动合同法》强制力的约束下,就业市场中的违反诚信行为将会减少,诚信制度将会确立。这对规范就业市场、净化就业市场、保障相关制度的落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才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激励员工,控制人才流失。控制人才流失有许多途径,而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则是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现阶段,企业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来留住新员工的意愿并不强烈。原因是:一是现阶段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这类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进行生产和服务,岗位所需人员替代性强、技术和能力要求低,同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充足,企业只要维持一定的工资水平就可招募到足够的人员进行生产,无须建立薪酬激励机制。二是违法用工收益的存在使得企业无须通过合理薪酬机制激励员工,只需非法盘剥就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我们常见大学生和农民工竞争同一岗位、拿同样的工资的报道。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会遏止这种现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新增成本包括: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破产、解散等原因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试用期成本的增加。同时企业违法用工收益将会被消除。企业想通过不签劳动合同、超时加班、不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手段获取利润将付出更为承重的代价。因此,《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直接导致一批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如山东3O余家韩资企业“半夜潜逃”。一些劳动力密集、边际利润低的外资制造业停止在华的资本性投入,部分企业撤离或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时逢金融危机,这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遇。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提出产业升级换代的战略,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附加值以及低产值、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将会退出市场,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高附加值以及高产值、环保的企业将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力军。这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后果不谋而合,因此《劳动合同法》实施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更加重视招聘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好的员工,更加关注员工的业绩评估和长期激励,增强对员工培训和职业规划,以求能吸引和留住人才,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新一轮产业经济的兴起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充分体现技术与技能价值的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会建立。这种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会使就业市场分化更为明显,大学生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潜在能力和价值将得到认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将会突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
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管理理念与方式变革
新《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大学生就业的权益保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先签合同再试用,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大学生就业因此有了法律的保障。过去很多企业存在着滥用试用期的问题,企业利用实习把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开始许诺干得好就录用,但干了一段后一个人都不留,这种做法在今后都是违法的。几乎每名毕业生都会遇到的有关试用期的条款,劳动合同期限3 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 个月;3 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 个月。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些规定意味着,今后用人单位不能再滥用试用期、使用应届毕业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了。同时,只要被雇用就要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大学生初次就业、灵活就业、稳定就业是有积极意义的。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如实告知用人要求、工作岗位及内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规章制度等与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有直接关系的事实情况,这对大学生就业的权益是一种切实的保护。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挑战。目前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进行管理。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在我国当前的就业体制下,就业协议是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派遣毕业生的依据,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的依据,是确认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的凭证,也是统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后,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和劳动合同的关系及就业协议中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在自主、自愿基础上的进行的,其他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应该进行干涉、限制。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24条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也就是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否签订协议,取决于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态度。这有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就业权和劳动权之嫌。大学生是否就业应以是否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依据,而不是就业协议。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合同。他们在法律的使用、合同的内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及救济的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却以就业协议作为统计毕业生就业的依据,这是和《劳动合同法》立法主旨相抵牾的。同时在实践中,就业协议的存在给就业市场带来很多危机并掩盖了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其一,大学生违约现象严重。毕业生为获得更好的岗位不惜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单位解约,因毕业生违约无需承担劳动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这种现象很不利于就业市场诚信制度的建立。其二,高校为追求高就业率的数据不惜伪造就业协议的签约。伪造就业协议签约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有无劳动关系的存在,也不会真正影响双方是否承担劳动法上的法律责任,因其不是劳动合同。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计的高就业率数据下是高校毕业生无奈的“被就业”的情况。这种数据的统计和就业市场严重的脱节,掩盖了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
已有论者对就业协议的属性和劳动合同的差异提出了质疑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退出三方就业协议。就业协议的签订、生效、履行和违约等事取决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学校对就业协议进行备案、登记。二是就业协议中加入更多的劳动合同的条款,以使各方不敢轻易违约。但就业协议如何完善都不能代替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才是就业的基础。随着和《劳动合同法》相配套其他诸如《就业促进法》、《工资法》、《劳动标准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一个建立在自由契约基础上的完善的、规范的就业市场将逐渐形成。毕业生的劳动者身份将不会再受到质疑。就业协议将会失去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和法律依据。面对就业协议和就业率越来越多的质疑,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将不得不转变管理者的身份,回归其应有的服务本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多的就业培训、更多的就业平台;不得不熨平就业市场和毕业生之间人为造成的障碍,为毕业生迈进职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高校教育方式的变革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劳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更加重视人才的素质,更加青睐有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求职者。以前企业那种在招聘大学生时重学历、重名牌大学背景的倾向开始转变。大学生就业日趋紧张。为了本校的毕业生有更好的出路和更好的就业能力,各个学校都在转变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改变以前那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纷纷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和实际用工单位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力争所培养的学生是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同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其他类型的课程改革在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的是为了学生所学能和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培养模式的改革还是课程的改革都在探索之中,都是为了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但是高校仍是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先进发展方向的地方,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技能的培养,仍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文明承传者。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劳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促使高校认真反思其教育方式和方法,深化其内部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新模式,这将引起一场深刻教育变革。
四、对未来的展望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特征是管理的水平薄弱,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根本无法和世界优秀企业去竞争,这最终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动力。新《劳动合同法》本质上是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更强调认同公司的文化;增强了对员工培训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需要关注员工的业绩评估和长期激励;劳资双方平等对话的人性化管理等等。这些方面的改善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看到的是发展机遇,而不单单是成本。
新《劳动合同法》虽然会客观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但这只是暂时的,从规范就业、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等方面讲,是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的。因此,面对这个暂时性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新的《劳动合同法》从大环境上,消除了劳工的各种顾虑,使劳工能够安心工作,放心去创造价值,这也合乎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劳工、企业和社会负责任的行动,树立威信,发挥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企业界人士应该大力推动新的《劳动合同法》,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随着更多和《劳动合同法》相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劳资市场关系将逐步理顺,并形成良性循环,这将会促使用人单位用工理念、高校培养人才理念和毕业生就业理念发生重大改变。这些变化将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逐步显现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论文得分:
课程论文
题
目 班
级 学
号
合同法论文
无材
0802
200802128055 姓
名 朱 虹 达 指导教师 史 小 艳
二O一二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