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

时间:2019-05-14 04:4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

第一篇: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

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

邵建强 何光喜 桑传其 任丽萍

一、千岛湖渔业资源、管理和经营主体情况介绍

1、千岛湖渔业资源介绍

千岛湖水域面积在黄海标高108米高程时为573㎞2,平均水深30.44米,蓄水量178亿立方米,透明度5—10米,PH值7.5—8.0,湖水清澈透明,属国家Ⅰ类地表水,可直接饮用。湖周四面环山,岛上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95%。湖区浮游生物、周丛生物丰富,适宜滤食性、刮食性、草食性等鱼类养殖。

湖中盛产87种鱼类,隶属15个科。其中以鲤科最多,为56种,占总数66.67%。主要经济鱼类为鲢、鳙、银鱼、鲴、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鳡、鳜、青、草等品种。其中人工投放增殖鱼类有鲢、鳙、青、草鱼,产量占60% ;引种增殖鱼类有太湖新银鱼;其他鱼属自然增殖鱼类,以鲤、鲴、鮊、鳡、鳊、鲫居多,产量占30%。

2、千岛湖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介绍

千岛湖大水面的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主要由隶属于淳安县农业局的淳安县渔政站来实施。下辖东南湖区中心站、东北湖区中心站、西南湖区中心站、西北湖区中心站、中心湖区渔政分站和新安江渔政分站,负责日常渔政巡逻执法工作。淳安县水上警察大队负责千岛湖水上治安工作,对千岛湖渔业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尤其是对渔业资源破坏严重的盗捕鲢鳙鱼、暴力抗法、炸鱼、毒鱼行为给予追究刑事责任。

3、千岛湖渔业生产经营单位介绍

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为新安江经济开发建设公司、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直属十三团。1965年浙江省委下发了(65)169号文件,规定:整个新安江水库区域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由新安江经济开发建设公司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杭州市政府[1995]138号和淳安县政府[1999]9号文件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千岛湖水面养殖经营权属开发总公司。公司是千岛湖生态渔业的经营主体。淳政发[2000]171号文件中又明确了新安江水库水域养捕经营权划给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使用。

目前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渔业下属单位有:养殖场,负责投放千岛湖大库的苗种培育工作;捕捞一队,负责大水面的有机鱼捕捞和休闲渔业实施工作;捕捞二队,负责千岛湖水域的野杂鱼收购和对外技术输出工作;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负责水产品的加工、销售工作;生态农产品配送中心,负责以有机鱼为主的生态农产品的收购、销售工作;千岛湖鱼味馆,致力于鱼宴、鱼肴的开发、经营和研究工作;淳安县水产科学研究所,主要进行千岛湖水质分析和科研项目 的研究工作。公司自1962年开始千岛湖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40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建立起“研、养、管、捕、加、销、烹、旅”一条完整的有机渔业产业链。公司每年投放鲢鳙老口鱼种50万公斤以上,1000多万尾,捕捞有机水产品2000吨以上,加工有机水产品1000吨以上。公司探索出了具有千岛湖特色的三级放养模式,总结出的“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合作奖,千岛湖已成为浙江省四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公司生产的“淳”牌千岛湖鲢、鳙、银等10个品种鱼类2000年10月首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有机食品认证,开创了我国有机水产生产的先河。

二、出台政策,实行常年禁渔,规范养殖秩序,加大管理力度,使渔业资源得到很好的恢复

九十年代中期,千岛湖渔业资源受到过度捕捞,加上上游安徽水系输入湖内的N、P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使湖区原有水生生物链失去平衡。98、99连续二年发生季节性、局部水域因浮游生物(主要是鱼腥藻)数量剧增而形成水华,影响水质,给千岛湖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

为保护千岛湖水资源和恢复、增强渔业资源,县四套班子经过反复调查,多次科学论证并借鉴云南滇池、武汉东湖及江苏太湖水污染教训和治理经验,果断颁布淳政[1999]9号文件,即《淳安县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是将中心湖区及威坪港21.75万亩水域(约占全湖宜渔水面的三分之一)划为常年禁渔区,实行三年封库,并规定上江埠以上水域每年4月15日至7月15日三个月为休渔期,保护产卵群体。取缔对千岛湖渔业资源破坏严重的灯光、沉网诱捕渔具渔法和鳜鱼网箱养殖。渔政执法部门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强化渔政、公安等部门的执法管理水平。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千岛湖网箱养殖区域,划定了养殖品种与养殖区域。对从事湖内养殖、增殖、捕捞、经营等渔业生产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渔业资源恢复工作通过公司加大鲢鳙鱼种的投放量,加大捕鳡除害力度和加强渔政管护措施,鲢鳙鱼产量大幅度上升。水治理工作通过综合治污措施和加大投放鲢鳙鱼,利用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的生物治理,降低水体生物含量,透明度大大提高,水质明显优化。为了巩固封库禁渔成果,县政府在淳政[1999]9号文件的基础上又进行修改、完善,出台了淳政[2002]78号文件:规定千岛湖中心湖区和威坪港实行常年封库禁渔,开发总公司在确保合理养殖密度的基础上,实行捕大留小。管理部门也加大了执法管理力量,在常年封库区的宅上、小金山、界首设点管理,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县渔政每年查处渔政案件上千件,有效地强化了日常执法活动,依法行政,文明办案,亮证执法。开展护渔联防行动,与公检法、工商、乡镇等部门一起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偷捕、非法贩运鲢鳙鱼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重大偷捕鲢鳙鱼案件和炸鱼案 件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行为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千岛湖渔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养鱼治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千岛湖有机鱼不仅是经济鱼,更是生态鱼,环保鱼,是保护千岛湖一湖秀水的功臣,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水域环境保护模式。

三、加大投入,开展研究千岛湖鱼与水的关系,为确保千岛湖渔业资源的永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加强千岛湖渔业资源保护,永葆一湖秀水,在中心湖区及城中湖设臵了13道长8500余米的拦鱼拦网,同时加大鲢鳙鱼种的投放量,每年投放千岛湖鲢鳙鱼种(含大规格冬花鱼种)50万公斤以上,1000多万尾,以保证渔业资源蕴藏量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千岛湖渔业可持续发展。

2000年公司下文恢复启动水产研究所职能,开展大库生态渔业方向性研究,实施《千岛湖鱼类资源与水域环境调查》课题,在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帮助下,撰写出《鲢鳙鱼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N、P、浮游生物与鱼产潜力之间的关系》、《现存鲢鳙鱼蕴藏量的估算》、《生态渔业的放养与捕捞》等材料,为政府决策大库渔业养、捕、管提供可操作依据。千岛湖有机鱼产业化项目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千岛湖被列入杭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公司还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水产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农科院、中国工商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有力地推进千岛湖渔业生产、管理与资源保护的相关项目的研究进程。

四、实施以“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集中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库区农民致富,实现水库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公司依托千岛湖有机鱼的品牌优势和销售网络体系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鱼产业化项目,把我县建设成为有机鱼生产大县,打响千岛湖有机鱼品牌,提高千岛湖渔业产值;同时以“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户发展有机鱼养殖业和生态农产品,走上致富之路,增加财政收入。

1、公司以千岛湖80万亩养殖水面为依托,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生产二龄老口鱼种,即公司提供产前冬花鱼种,农户负责养殖和管理,养成的二龄鱼种由公司按合同价收购后投放大库。由此带动库区500多户农民发展有机鲢鳙鱼种养殖业,解决沿库农民的剩余劳动力出路,增加农民收入。

2、公司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罗非鱼产业化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由农户负责养殖罗非鱼,公司提供产前、产中服务,并按订单负责回收罗非鱼。公司建立专门组织,明确责任,负责做好有机绿色罗非鱼养殖生产产前、产中技术服务。制定相关的养殖技术和操作规程,统一苗种、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加工,带动了500多户库区农民发展罗非鱼养殖业。

3、公司依托有机鱼的品牌优势,成立了生态农产品配送中心,配送销售以有机鱼为主要产品的生态农产品,采取订单的形式,收购农户的生态农产品再配 送到200多个城市宾馆、饭店,既做大产业,又带动了库区1000多户农户发展生态农产品生产,解决了农户农产品出路,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千岛湖有机鱼产业化项目,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品牌优势,实施品牌对外扩张

在全力推进有机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渔业附加值,增加渔业效益。

1、改扩建水产品加工车间,创建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公司渔业从求生存、谋发展的角度,顺应市场需求,开发了鱼品加工产业。利用800吨冷库及鱼品加工车间,完成了原1000余平米的水产品加工车间的改造、装璜,按出口产品加工标准又扩建了400余平米水产品原料处理车间及新建一条全不锈钢机械化罗非鱼片加工流水线。改造了果蔬加工生产设备,加工土豆、地瓜、甜玉米、豌豆等。研制出四大系列10余个鱼类加工产品和休闲食品,其中千岛湖“晶龙”牌熏鱼产品获2001年中国浙江省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晶龙”牌银鱼小包装产品获首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绿色罗非鱼已成为我省首批绿色农产品。目前,加工厂已通过HACCP认证和出口卫生注册,成为我县唯一的水产品出口加工生产车间,为接轨国际水产品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已有罗非鱼片、银鱼等产品出口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通过实施有机鱼产业化、鲟鱼产业化、罗非鱼产业化项目,可发展成为我国有机绿色水产品重要加工出口基地。

2、实行品牌经营,打造中国优质水产品基地:随着“淳”牌千岛湖有机鱼品牌市场效应,公司成立了生态农产品配送中心,在开拓有机鱼市场的同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收购农户的生态农产品再配送到各大城市宾馆、饭店,既做大产业,又解决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出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有机鱼销售上,借助中央七台、都市快报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自身探索出活鱼捕捞、暂养、运输技术。2002年千岛湖被列为浙江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淳”牌千岛湖有机鱼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2003年又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千岛湖被命名为中国有机鱼之乡,通过“淳”牌有机鱼原产地标记保护注册。公司颁布实施了千岛湖有机鱼技术标准。公司制定的千岛湖有机鱼系列标准作为淳安县地方标准颁布实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建设项目已被杭州市技术监督局列入市级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2005年千岛湖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级有机鲢鳙鱼标准化示范基地。

3、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发展新安渔文化:依托千岛湖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新安渔文化、中华一绝的“巨网捕鱼”和中国餐饮名店—千岛湖鱼味馆两大品牌优势,结合渔业生产,全面地展现水上渔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特色文化,注重参与性和科普性,把其建设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猎奇、度假为一体,具备吃、住、游、娱功能的综合性特色旅游拳头产品。凡来千岛湖的游客都把到千岛湖鱼味馆吃“淳”牌鱼头作为必备项目。千岛湖鱼味馆在2002年、2003年两 届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上获得了6块金牌。首家千岛湖鱼味馆品牌加盟店—上海千岛湖鱼味馆已于2003年4月开张营业,生意十分红火。开展品牌经营千岛湖鱼味馆,对外输出品牌,建立连锁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依托千岛湖四十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成功的大水面养殖、管理技术和千岛湖有机鱼品牌优势,实行对外输出。千岛湖“淳”牌有机鱼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上规模、有档次、有知名度的品牌,走在淡水有机食品的前列。公司要发展壮大,在做好千岛湖有机水产品基地建设这一核心的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扩展模式,谋求对外发展,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向周边地区(特别是江浙皖地区)扩张,利用公司主导产品 ——“淳”牌有机鱼的品牌优势、丰富的有机水产生产技术优势、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网络优势以及千岛湖鱼味馆的品牌优势,对外输出和复制有机渔业产业化模式,实行有机鱼的对外扩张战略,采取合资、合作以及订单等多种形式,扩大有机鱼生产基地和配送品种,发展我国有机水产事业,扩大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品牌、规模产业的社会带动效益、品牌辐射延伸效益和超值创利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施品牌多元化、系列化战略,开展资本经营与无形资产经营,为做大、做强、做全主营及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努力打造我国有机水产龙头企业。

目前,公司已成为浙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40年的实践证明,千岛湖的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生态渔业战略,建立有机鱼产业化,发展罗非鱼产业化项目,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带动作用和品牌辐射作用,有力地推进整个千岛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带动数千乃至数万户农民发展有机渔业生产,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增加财政收入;还对发展有机农业、环保、旅游业、制水业等相关产业都具有推动作用,有力地提升了千岛湖的知名度,促进全县整体经济发展。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二00五年七月十九日

摘要:该文着重介绍千岛湖渔业在四十年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所探索出的一条有机渔业产业链发展模式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发展之路,为全国各地大水面发展有机渔业提供成功的模式。

关键词:有机渔业 发展模式 千岛湖 作者介绍:邵建强,男,1971年9月出生,汉族,浙江淳安人,工程师,专科学历,工作于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杭州千岛湖,通讯地址为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排岭南路55号,邮政编码311700,联系电话为0571-64826990。

第二篇:金湖渔业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及发展措施

金湖渔业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及发展措施

唐玉华

金湖县地处江苏省中部,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县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20平方公里,境内水面广阔,水资源丰富,为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渔业生产上,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带动之路,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将渔业培育成年产值达15亿元的优势产业。

一、产业现状

1.区域特色逐步显现。金湖县水产养殖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性,集中连片规模养殖成为特色。湖泊网围养殖面积11.3万亩,主要分布在高邮湖区7.5万亩,宝应湖区2.1万亩,白马湖区1.7万亩,其中,龙虾、河蟹生态养殖效益明显,为全县优质龙虾、河蟹的主产区。池塘养殖面积7.4万亩,近一半集中在“两带四区”,即沿老三河养殖带0.47万亩、沿朝阳河养殖带0.38万亩、夹荡养殖区0.35万亩,以常规鱼为主;郭家荡养殖区0.8万亩、陈家圩养殖区0.55万亩、闵桥联圩养殖区0.6万亩,以虾、蟹养殖为主,是高效渔业集中养殖区域。网箱养殖面积61万㎡,主要分布在高邮湖、宝应湖围栏养殖区内。

2.养殖结构逐步优化。随着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金湖县的高效渔业面积逐年增加,养殖效益逐年提高,特种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增加,为渔业总产值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水产养殖品种除常规鱼类外,特色水产品主要是河蟹、龙虾、甲鱼、鳜鱼、青虾、黄颡鱼、黄鳝等。全县河蟹养殖面积14万亩,甲鱼养殖面积0.2万亩,龙虾养殖面积3万亩,蟹塘套养鳜鱼、青虾养殖面积8万亩。养殖模式不断调整和优化,特种养殖由过去河蟹单打一,发展为河蟹龙虾、河蟹鳜鱼、河蟹黄颡鱼等多品种养殖并进,形成了以河蟹、龙虾为主导品种,以鳜鱼、黄颡鱼、黄鳝、泥鳅等为特色品种的优势产业。2011年,金湖县高效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占养殖面积的48%。

3.科技体系支撑有力。在现代渔业发展过程中,科技贡献份额大幅度提高,“池塘黄颡鱼套养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龙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优质河蟹链式开发”等科技项目的带动、辐射,加快了金湖县渔业的发展进程,定期组织开展的送科技下乡为广大渔民送上了科技知识,科技入户工程使得示范户、养殖户常年得到了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全县水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网络日趋健全,防疫治病、技术推广、生产监管等工作开展有条不紊,为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工、流通与休闲渔业发展迅速。金湖县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社48个,有水产经济人300多人,建设休闲渔业点三个,水产品加工企业金湖县水产食品福利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200吨,产值0.2亿元。加工、流通与休闲渔业总产值达3亿元。

5.渔业机械制造不断壮大。通过增加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金湖县小青 1

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金湖县渔业机械有限公司、金湖县渔业养殖设备厂、金湖县渔网厂、金湖县荣盛渔网厂等,主要生产增氧机、投饵机、渔网等,年总产值近2亿元。

6.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002年,金湖县开始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建设,2003年建成省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整体推进示范县。先后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2个9万多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2个,水产品质量建设步上正轨。

二、产业优势

金湖县水产业基础与周边县区相比,一是养殖环境优越。金湖三面环湖,水资源丰富,全县人平水面1.7亩,如果水产养殖亩增效益500元,就可带动全县人均增加收入270元。二是龙虾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县滩涂资源丰富,沿湖镇村适合龙虾养殖的水面众多,大多数是自然养殖,与外地虾源相比,因本地养殖的龙虾品质好,深受南京、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居民的喜爱,在本地周边地区销售更是供不应求。三是河蟹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河蟹是我县传统特种养殖产业,因靠近湖区优势,河蟹的质量和口味在苏北地区屈指可数,特别是苏南太湖地区河蟹养殖面积压缩,河蟹产业北移,苏南的河蟹供应商从我县寻求出口河蟹货源,给我县的河蟹养殖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四是特色小品种养殖优势明显。黄鳝、黄颡鱼、泥鳅等特色小品种养殖是将来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出口日本、韩国水产品的特色品种,这些小品种也正是我们沿湖镇村发展的优势品种,而且资源丰富,养殖条件优越,只要合理引导,将来能发展为我县的优势水产业。

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渔业产业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干群认为抓渔业不如抓工业,渔业产业投入大、风险高,不如发展工业快,对渔业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引导、指导、服务。

2.发展渔业产业的基础保障有待加强。基层技术指导、防疫治病等服务力量不强,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薄弱、水产品销售市场建设滞后,影响了产业的稳定、高效和发展。

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成长不快。从总体上看,现有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带动能力不强,销售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4.品牌效应滞后。无公害品牌虽然数量不少,但真正叫响的不多。在品质上与其它地区的驰名品牌产品相比不分上下,但价格落差较大。

5.资金投入不足。总体上看,除政府扶持奖励资金外,绝大部分投资由渔民自筹,多元化投入机制没有形成,产业发展

四、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以产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提升组织化程度为抓手,强化水产科技指导服务、水产科技培训服务、水产苗种调供服务和渔业法律服务,突出产业基础建设和产品质量建设,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渔业,调优养殖品种与结构,合理利用渔业资

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五、总体目标

到2015年,金湖县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8亿元,其中:水产品生产9亿元、渔业工业4亿元、加工、流通与服务业5亿元。

1.水产品生产。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3万吨,比2010年增长8.7%;其中养殖产量达4.7万吨,比2010年增长12.7%;特种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增长30%。实现总产值9亿元。

2.渔机渔网。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增加企业发展后劲。提升渔业机械、渔网、渔用饲料生产企业的实力和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渔机渔网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

3.加工、流通、休闲、服务业。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培植1-2个水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一个水产品批发大市场,提升市场批发交易量,充分发挥现有水陆交通方便的优势,辐射里下河地区、面向苏南、沪浙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和餐饮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太明龙虾店、水上餐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三产业发展。到2015年,渔业三产总值达到5亿元。

六.发展与建设重点

1.大力发展主导品种。推动优势水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强主导品种的发展,一是扩大优质河蟹养殖规模。金湖县河蟹养殖历史悠久,河蟹品质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久负盛名,我们要利用江苏省河蟹产业北移的有利时机,发展大规格河蟹养殖,特出金湖三面环湖的地理优势,力争闯出金湖河蟹品牌。二是发展龙虾产业。金湖县湖泊众多,发展龙虾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抓住目前龙虾市场俏销的机遇,大力宣传推广,通过政策扶持,促使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蟹塘套养鳜鱼养殖面积。鳜鱼质优价高,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较好,经过近几年的宣传推广,养殖技术成熟,被养殖户普遍接受认同,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加大推广力度,力争使养河蟹的水面都套养鳜鱼。

2.扩大基地建设规模。为实现“十二五”水产品9亿元产值目标任务,发展高效渔业,扩大规模养殖基地是关键,根据金湖县不同养殖环境,推广相应的养殖模式,发挥水面最大养殖效益。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区养殖要在大规格河蟹养殖的基础上,发展河蟹龙虾混养,河蟹套养鳜鱼养殖面积,在湖区网围区域继续走网箱养殖的路子,除了养殖常规的草鳊鱼外,还要在鲈鱼、鳜鱼、黄颡鱼、黄鳝等特种品种上求发展,通过基地建设带动湖区产业的发展。内塘和低埂高围养殖要加强对现有鱼鳖混养、龙虾养殖、鱼虾蟹混养、池塘网箱养殖黄鳝及颗粒饲料主养草鳊鱼、鲫鱼、黄颡鱼等高效养殖模式的推广力度,同时适度推广新起的斑点叉尾鮰养殖,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引导高效水产业的发展,以提高金湖县水产业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向。

3.加强市场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要求,在沿湖渔业镇村,通过加快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繁荣渔区经济,带动渔业二、三产业发展。扩大现有黎城水产批发市场的规模,提高水产品的批

发量,扩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范围,拓宽金湖县水产品对外的流通渠道。同时,利用高邮湖畔的下河口新建渔港和水陆交通方便的优势,再建设一个能够辐射里下河地区、面向苏南和沪浙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使金湖县水产品对外流通渠道进一步扩大。

4.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实践表明,龙虾养殖前景看好,“十二五”期间将在沿湖镇村进行由点到面的推广,到2015年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稻田精养和蟹塘套养。巩固提高河蟹产业,在规格、品质上求突破,同时全面实施蟹塘鳜鱼套养,提升养殖效益,到2015年大规格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积极发展特色小品种养殖,以鳜鱼、黄颡鱼、黄鳝、甲鱼等为重点,到2015年特色小品种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

5.强化品牌创建工作。金湖县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2个,面积9万余亩,注册各类水产品品牌17个,目前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开展市场运作。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将成为金湖县今后一阶段特色水产业工作的重点。将充分发挥无公害生产基地的优势,重点开展涂沟、前锋两个渔业重点镇水产品品牌的策划和运作,叫响 “白马湖”、“鸡鸣荡”等品牌。

七、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主导特色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现,成立县镇两级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渔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主导产业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负责主导产业计划的实施,全力做好主导产业服务工作和科技指导工作,建立严格的工作机制,把特色水产业推进工作纳入相关镇和牵头部门的责任目标,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努力将特色水产业打造成有影响力的高效农业产业。

2.强化政策扶持。按照“树立一批典型、带动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板块”的思路,从资金、信息、技术上对有经济头脑、事业心强的规模大户和养殖大户予以扶持,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发展规模连片大户为重点,通过大户带小户的形式实现广大渔(农)户联动,促进规模镇村、连片区域的发展,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县财政将每年给予适当扶持。对水产品加工企业,政府将通过协调银行贷款、给予财政支持等扶持政策,鼓励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提高金湖县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对渔机渔网等生产企业,通过返还地方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3.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外地的资金和技术,通过技术改造和完善管理,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强特色产业和重点养殖大户的扶持,对蟹虾养殖200亩以上和稻田、低洼地养殖龙虾25亩以上的重点户,由政府用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投入,镇村集体要在进排水渠道、交通等公共设施上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养殖户在塘口清淤、塘埂维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共同提高养殖基础设施

标准,为“十二五”水产业规划的实施提供基础保证。对于渔机渔网、水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和服务、休闲行业,要通过入股、吸纳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企业的发展后劲,使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

4.推进高效外向渔业。以实施高效主导品种规模化养殖示范工程为抓手,做大一批高效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市场效益亩平2000元以上的高效渔业面积确保达到15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75%以上,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企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特色。突出河蟹、龙虾、鳜鱼等优势品种,积极开展水产品推介促销活动,做好渔业对外招商引资,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力争“十二五”末金湖县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有较大的提高。

5.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压缩湖区养殖面积和捕捞,做强做优养殖,突破加工,发展流通和休闲渔业,努力构建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相配套的、结构合理的现代渔业体系。到2015年,金湖县养殖业产量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优化养殖品种和结构,突出淡水特种高效品种养殖,坚持生态养殖、集约化养殖并举,做大做强优势主导品种,促进水产养殖业高效规模化发展。针对金湖县的实际,积极发展渔业现代化物流、培育流通主体、开拓连锁经营、配套销售、定点服务、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规范市场主体,示范化高效交易平台,拓展渔业发展领域,加强对白马湖休闲渔业的指导扶持,规划和开发荷花荡休闲渔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渔业的有机结合,促进金湖县渔业发展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6.创新渔业创新体制。采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发展上规模、有档次、强带动的省市龙头企业,增强其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新型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水面流转机制,提高渔业规模经营水平和渔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基地与农(渔)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推广和发展“订单渔业”、“合同渔业”,通过内联外引,到2015年,力争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渔(农)户的比例达60%以上。加大水产品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源头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健全“生产准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到2015年,金湖县95%以上的大宗水产品质量安全达到无公害地方或国家标准,同时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为渔业发展提供市场、技术、资源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7.促进科教兴渔。强化水产科技指导服务、水产科技培训服务、水产苗种调供服务。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渔业,加强引进、消化、集成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渔业。建立健全渔业原种体系,规化好现有的4个市、县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培育壮大现有的水产良种企业,提高自繁良种覆盖率。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渔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主导,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抓好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项目”的实施,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和示范面,“专家带大户、大户带小户、渔(农)户带渔(农)户”,提高科技入户水平。加强水产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实施渔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渔业科技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地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努力提高渔(农)

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和从业技能。

8.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水产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政府部门将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组织上给予引导,资金上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合作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水平,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等运作机制,促进合作组织稳定发展,引导经济合作组织与养殖户合作,增强合作组织的辐射力、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形成规模更大、效率更高、实力更强的合作组织,努力提高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渔业发展、渔(农)民增收。

第三篇:生态有机农业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也称为布伦特兰报告书)中所载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全球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响应,并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起来。

1993年10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发表了《ASLA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视角下的可持续环境和发展理念ASLA提出:景观是各种自然过程的载体,这些过程支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健康的景观之上的。因为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综合体,不断地进行着生长和衰亡的更替,所以,一个健康的景观需要不断地再生。没有景观的再生,就没有景观的可持续。培育健康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恢复大量被破坏的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便是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专业目标。

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70年代后,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加之生态系统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1991年5月,马世骏和边疆共同拟订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是因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其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

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对于生态观光农业的概念,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各地学者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且表述各异。在此文笔者的研究中,将生态观光农业归属与生态农业范畴。可表述为: 在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建立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上,再通过市场定位、旅游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科学管理等,使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带来更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此外,在笔者理解中,“生态观光农业”还应包含另一层含义,即生态观光,也可称生态旅游。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在越来越多以旅游活动为主要破坏污染原因的案例出现后,人们意识到旅游业的增长应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生态旅游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它对于生态观光农业的旅游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两个含义,生态观光农业园便能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良胜循环体系。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是指在调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观光农业园生态农业系统的生产特色与结构,并根据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趋势,综合协调观光农业园的总体布局、功能结构,促使生态观光农业园与当地自然环境系统大背景的融合与共生,并结合观光农业园的地域、文化、旅游特征进行设计的构想和安排,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是生态观光农业园发展与运营的基础。生态观光农业园要永续发展经营,进行可持续的、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条件。

第四篇:某地区渔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范文)

某地区渔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一、渔业基本情况

**省分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渔业资源比较丰富,2003年,全省渔业总水面683万亩,其中可利用养殖面积370万亩,可利用种植水生经济植物水面150万亩。共有池塘堰坝40.5万个,水面180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水面的48.6%;水库2338座,渔业可养殖水面164万亩,占全省可养水面的44.3%;湖泊111个,水面6.5万亩,占全省可养水面的1.8%。宜渔沿黄沿淮背河洼地及农村“三荒两废”面积200多万亩,宜渔稻田300多万亩。全省鱼类有129种,60余种为经济鱼类,水生动物近400种,主要水生经济动物有16种。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了39万吨,利用水面300万亩,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5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5%。我省渔业的发展特点和标志是:

(一)各级领导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各级政府和领导非常重视水产业的发展。自198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的意见》(省委[1985]41号),《关于大力发展水产业的通知》(豫政[1992]37号),《关于**省水产业“八五”后三年和“九五”规划调整意见的通知》(豫政[1993]88号)等文件,对我省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3年省政府专题研究我省水产业发展问题,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副省长同志亲自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确定每两年召开一次省政府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经常看水产、问水产、抓水产,给我省水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水产品种丰富,渔民收入逐年增长,渔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多年来,我省较丰富的水域、滩涂和低洼宜涝荒废地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在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援建的2814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韩国贷款在沿黄低洼易涝荒废地开发建设连片商品鱼基地的带领下,全省新开挖鱼池50多万亩,使沉睡多年的荒滩废地变废为宝成了高产鱼池。水库网箱养鱼发展方兴未艾,全省网箱养鱼超过10万只,其中丹江口水库1万只,鸭河口水库近3万只,鲇鱼山水库2万只。莲藕种植和鱼莲共养面积20余万亩。200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39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公斤,渔业人口达到62万,20多年增加了50万。养殖品种日益丰富,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发展到目前的近40个增养殖品种,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发展十分迅速,2003年全省名特优新养殖面积达到135万亩,名特优水产品产量、产值占总产量、总产值的比值已达到40%和50%。2003年全省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52.4亿元,如果加上水生植

物种植、水产流通领域、休闲渔业等方面的实际收益,全省水产行业总产值将达到90多亿元。在20多年的渔业改革和发展中,广大渔农民群众得到了很大实惠,2003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5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2000多元,渔农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近20万户、60多万农民通过发展渔业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并涌现出一批渔业专业村。现在,渔业已发展成为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

(三)渔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省各级渔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550个,人员1500多人。多年来,各级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全省渔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水产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领域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黄河鲤鱼的人工选育已成功进行到第七代,罗氏沼虾人工繁育取得成功,中草药防治草鱼“三病”药物的研究取得新进展,三文鳟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繁殖、俄罗斯鲟鱼工厂化养殖、多种罗非鱼集约化养殖以及以色列杂交条纹鲈引进和养殖等技术在我省都得到成功应用和大面积推广。1989年至2000年,连续10多年实施了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12项,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多年来,全省共开展水产科研课题和技术推广项目200多个,获得省部级奖励50多项。渔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养殖单产大幅度增加,沿黄大面积集约化养殖鲤鱼平均亩产1吨以上,全国首屈一指。

(四)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多年来,我省着力抓好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建设大型骨干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渔业主产区为重点,建设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渔业重点县为依托,建立遍布城乡的水产集贸市场。据统计,全省共建有各类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51个,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水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市亚宏水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冷冻)和**市柳林水产品批发市场(淡水鱼),都是国家级水产品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水产品年交易量分别为50万吨和10余万吨,年交易额分别为12亿元和4亿元。水产品市场体系的快速发展,带起了一大批相关行业和从业人员,据统计,仅**市郊就有105家“拉鱼队”,活鱼运输车238辆,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

(五)渔业二三产业逐步壮大

一是渔用饲料行业,目前全省渔用饲料厂家已发展到75家,年生产能力达110万吨,年产值近20亿元;二是渔药产业初具规模,渔用药物生产厂家已有6家,年生产量1000吨,渔药品种达33个,年产值1亿多元;三是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全省已有水产加工企业22家,大多分布在渔业主产区**市,生产的鱼类软包装、鱼縻制品、烤制品、熏制品、休闲食品等水产加工制品22种,投

放市场,供不应求。据统计,目前全省水产加工制品年生产量1200吨,产值5000万元。四是积极与生态旅游、观光相结合,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规模的休闲垂钓场150家,仅**市就有大型专业垂钓场18家。**市每年举办“大闸蟹美食节”,往年游乐人数日最高曾达到3万人,年收入上千万元。利用黄河故道开展渔业生态旅游,年产值达到800多万元,城湖实行垂钓与举办商务会议、大型体育赛事、旅游观光等活动相结合,年收益达500万元。渔业二三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全省渔业的全面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六)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

2003年,平顶山市向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出口银鱼300吨,创汇210万美元;信阳光大水产公司出口克氏鳌虾、螺蛳、银鱼、青虾等水产品,创汇109万美元;**丁店水库向韩国销售鲜活彭泽鲫鱼30吨,创汇2万美元;濮阳范县泥鳅向日本、韩国出口500吨,创汇31万美元;安阳的美蛙(蛙肉、蛙皮)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创汇27万美元;民权河蟹养殖基地与韩国达成了出口意向。2003年全省水产品累计出口1100吨,创汇420万美元。

(七)建立了以《渔业法》为基干的渔业法律体系,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观念逐步形成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正式颁布实施后,我省地方性渔业法规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先后颁布实施了《**省〈渔业法〉实施办法》、《**省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省〈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实施细则》、《**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目前全省已组建各级各类渔政监督管理机构102个,渔政执法人员1050人。各级渔政管理机构强化渔业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有力地维护了渔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渔业管理机构不适应渔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国内陆省份中我省渔业资源属较丰富的省份,但在行政机构设臵上,与兄弟省相比,省级机构设臵规格明显偏低,而且人员编制少,任务重。在市县级水产行政机构设臵上,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设臵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渔业行政执法机构设臵上也存在较多问题,18个省辖市渔政管理机构有11个为事业编制,其中还有3个为差额补贴单位。县级渔政管理机构有103个为事业单位,其中还有25个为差额补贴单位,31个为自收自支单位,工资无保障,更谈不上办案经费。而且渔政执法装备简陋,执法手段落后,严重影响渔政执法的开展。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县、乡基层水产服务体系薄弱,大多无机构、无人员,造成渔业技术棚架。

二是经多年的引导和资金重点扶持,我省的水产苗种体系建设虽有较大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省渔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市场前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水产苗种更是供不应求;渔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渔业效益提高和渔农民增收面临较大的难度。

三是渔业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配套设施严重缺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旱、涝自然灾害,渔业损失严重。

四是我省渔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水产龙头企业和拳头品种少,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五是有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渔业作为一个行业但还没有真正被提升到一个产业的位臵。长期以来,渔业发展资金一直没有增加,渔业科研、技术推广经费缺乏,重点课题项目不多,技术储备不足,对今后渔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三、渔业发展思路

我省水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优势产业带建设和特色渔业发展,发挥水库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莲鱼共养,狠抓渔业综合开发,实施放心鱼工程,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实施科技兴渔和依法治渔,力争水产品产量2005年达到45万吨,2010年达到70万吨,优质水产品达到一半以上,水产行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1、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抓好产品结构调整,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为重点,提升特种水产养殖业,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不断扩大规模。重点扩大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武昌鱼、河蟹、美国鱼回鱼、青虾、南美白对虾、甲鱼、泥鳅养殖等,使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由目前产量占总产量的30%左右,2010年达到50%以上。着力打造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我省的这两个拳头品牌,争取占领省内市场,进军全国市场。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认真开展淡水产品加工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水产熟食品加工、方便速食的半成品和小风味食品加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和扶持都市渔业、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与旅游业、餐饮业相结合,不断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使目前渔业二三产业的产值不足总产值的20%,到2010年达到40%以上。

2、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和创汇企业

一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到2010年力争催生5~10个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到2010年出口创汇力争达到3~5亿元。三是以渔农民得利为目的,完善利益机制。

3、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抓好苗种体系建设。抓好农业部批准立项的**省黄河鲤鱼良种基地、**省光山青虾繁育基地及**省水产良种基地三个项目的建设,争创一流工程,使之真正成为全省渔业“种子工程”的龙头;强化省级苗种基地及市、县重点水产苗种繁育场的建设与管理,使我省优良苗种自给率达到75%以上。二是加强渔业信息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政策、市场、价格、品种和技术等信息的发布,引导渔农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渔业结构。三是加强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以大型水产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中产区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的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水产品流通网络。四是加强渔业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4、认真抓好优势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渔业

沿黄地区,池塘标准高,生产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适宜于集约化单品种的高产养殖。重点发展黄河鲤鱼、武昌鱼、美国鱼回、加州鲈鱼集约化养殖。沿淮地区,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坑塘众多,主要为农村自然坑塘,生产条件较差,适宜于发展生态养鱼。如渔农结合、渔菜结合、渔牧结合、种草养鱼等,重点发展以草鱼、武昌鱼、黄鱼桑鱼等为主的多品种混养模式。豫北地区,重点发展淇河鲫鱼养殖,尤其是安阳、鹤壁为淇河鲫鱼的原产地,尽快形成规模。我省的特色渔业近年来有所发展,虽然规模较小,但活力很强,今后要加强引导,扩大影响,尽快形成规模,富民一方。

5、开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大力发展水库渔业

我省水库养殖面积占全省养殖面积的近一半,而产量仅占养殖总产量的15%,其资源优势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是组织开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要摸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养殖、管理技术方案和生产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移植、增殖和放养,在移植中重点推广价格高、市场好的银鱼、池沼公鱼和香鱼,加强对原有经济鱼类的保护,划定禁渔区,制订禁渔期,合理放养花、白鲢和草鱼等人工养殖鱼类,对凶猛鱼类加强捕捞强度,提高放养效益。三是积极引导“三网”养鱼。四是对在建和将建的大、中型水库如盘石头水库、燕山水库等,配合水利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水产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工作。

6、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水生种植业

我省有稻田800多万亩,适宜于稻田养鱼的有300万亩。稻田养鱼,互惠互利,水稻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养鱼增加了效益。规划2010年发展到2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以莲藕为主的水生种植业发展迅速,全省已达20余万亩。计划2010年水生种植作物达到50万亩,年产值可达15亿元。

7、实施放心鱼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

一是广泛宣传贯彻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全面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从渔用水源水质、鱼苗质量、鱼药、饲料、病害检疫等,严把各个关口,严禁劣质水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大力推动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对无公害基地建设给予支持和扶持,力争2010年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90%以上。

8、开展黄河渔业资源调查,保护和恢复名贵鱼类资源

一是组织开展黄河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状况调查。二是重点调查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鲤鱼产卵场变化情况。三是开展黄河鲤鱼、黄河鱼同鱼、开封鱼危、刀鱼齐等名贵鱼类放流的尝试。四是在水库加强渔政管理,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

9、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渔业技术含量

一是抓好“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渔业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展,开发、储备一批先进实用的渔业新成果、新技术,为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对渔业技术推广机制进行调整,广泛开展渔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渔业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用技术的普及。三是抓好渔业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使科研成果通过现有的技术推广手段,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进一步搞好渔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五是要打破自我封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渔业对外开放,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与转化。

10、加强渔业法制建设,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继续抓好《渔业法》学习、宣传、贯彻的同时,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配套有关法规。二是加强渔政执法队伍作风建设。三是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大鲵、黄缘闭壳龟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及黄河鲤鱼、淇河鲫鱼、青虾等名优养殖品种资源进行认真调查,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努力争取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四是加强渔业水域的执法管理,继续坚决打击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维护渔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

2020 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对于丰富城乡群众菜篮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养殖结构和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我镇生态渔业发展,根据省生态渔业发展相关会议精神及《省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2020 省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黔渔领〔2020〕1 号)、《贵阳市生态渔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贵阳市 2020 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筑渔领通〔2020〕1 号)、《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 2020 年稻田生态渔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开农发〔2020〕39 号)文件精神,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0 年实现全镇稻田综合种养面积 800 亩,产量 40 吨;实实现全镇生态渔业产值 80 万元。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稻田养鱼模式是生态渔业的重点,镇属有关部门、各村要做好农户的技术指导,适宜稻田养鱼的稻田要充分利用起来。各村要按照《镇稻田养鱼目标分解表》(见附件)中的目标任务落实好稻田养鱼工作,细化到组、到户,具体到田块,通过稻+N 模式养殖鲤鱼、小龙虾、泥鳅、蟹、鳖等品种,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二)大力推进鲟鱼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我镇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鲟鱼等冷水鱼产业的资源优势,镇属相关部门、各村要加强指导,统筹开展好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利用,大力发展鲟鱼等冷水鱼产业。

(三)适度推进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镇农业中心要谋划构建高产池塘养鱼模式,引进池塘内循环、高位水池等高产池塘养殖模式,镇国土所、镇生态保护站要指导开展好土地使用,环保设施等相关工作。

(四)大力推进品牌和销售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镇富硒资源优势,利用好富硒品牌,打造富硒生态渔业,谋划产销对接,积极对接超市、企业等销售主体,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做好线上线下销售工作,确保生态渔业效益,真正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五)全力做好水产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例行检查、监督抽查机制,加强对水

产养殖投入品的监管。

(六)全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聚焦产业革命“八要素”,发挥生态渔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选择好水产养殖模式,搭建好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三、实施进度

(一)组织实施阶段(2020 年 5 月-11 月 30 日)

镇属相关部门、各村要按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逐项抓好落实。5 月 15 日—20 日,发动宣传;5 月 21 日—31 日,完成本村稻田养鱼目标任务到户到田块统计工作;6 月 1 日—5 日,指导完成耕田、开挖鱼沟、安装防洪防逃设施等工作;6 月6 日—30 日,指导完成栽秧及鱼种投放工作;7—9 月指导、加强生产管理等工作。

镇农业中心要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确保苗种放养科学合理,成活率高;并协调帮助各村鱼种供应及发放工作。同时抓好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工作,大力开展好市场推荐和联系收购工作,确保产品销路。

(二)总结验收阶段(2020 年 12 月)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2020 年省生态渔业产业发展评估办法》,镇经发办、镇农业中心等部门组成统计工作组,到各任务村开展稻田养鱼和其他生态渔业产业统计、测产,并总结全镇生态渔业成绩,细化下一工作目标及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领导。成立镇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生态渔业发展,积极推进全镇生态渔业发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镇属相关部门、各村要明确牵头领导,落实人员,成立生态渔业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抓好本行业、本辖区生态渔业发展工作。

(二)强化资金整合。积极对接上级财政部门资金,组织企业、合作社申报绿色产业扶贫投资资金,将更多生态渔业项目列入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库。要探索“权证抵押+渔业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农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导、经营主体自筹、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做好生态养鱼发展的宣传动员工作,特别是稻田养鱼,要充分调动老百姓养鱼的积极性,让老百姓清楚明白稻田养鱼的优点优势,做好动员工作,把稻田养鱼在全镇推动起来。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好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结合农村三变工作,示范带动,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要抓紧联系苗种供应商,下好订单,确保苗种供给。要结合苗种供应情况和辖区气候条件,采取“稻+鱼,稻+蟹、稻+虾、稻+鳅、稻+鳖”等多种养殖模式,以确保任务完成。

(四)强化渔政管理。严格执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毒、电、炸、盗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非法捕捞生态鱼行为;加强水产苗种、渔产品质量安全、捕捞过程中天然鱼类资源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五)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为确保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生态渔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镇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对各部门、各村的生态养鱼工作推进的各个阶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镇党委、镇政府。对在生态渔业工作中推进不力、履职不到位、推诿扯皮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下载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千岛湖有机(生态)渔业发展与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崇明县位于上海北部、长江的入海口,由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组成。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面积88平方公......

    渔政队伍建设与渔业发展

    渔政队伍建设与渔业发展 摘要:随着渔政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渔政人员的素质和战斗力问题日渐被摆上议事日程。对渔政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管理形势,必须......

    县生态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海上明珠”和“富裕魅力和谐**”为根本目标,勇于解放思想,敢于超越自我,用海纳百川的胸怀、气魄和意志,树立新理念、......

    发展库区生态渔业促进库区移民增收(精选5篇)

    发展库区生态渔业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大化瑶族自治县是成立于1988年的新县,县辖区内有岩滩、大化两个电站库区,发展淡水渔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关于发展休闲渔业[范文模版]

    关于发展休闲渔业摘要:本文探讨了休闲渔业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国内外和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对我市市休闲渔业发展内外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阐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

    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试论

    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试论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并且向多方面渗透,城市由单纯静止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取向趋向于更新的全面......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素有“千湖之省”、“渔米之乡”的美誉,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几年来,无论从规模渔业、水产品加工和出口、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还是......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