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库区生态渔业促进库区移民增收
发展库区生态渔业促进库区移民增收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成立于1988年的新县,县辖区内有岩滩、大化两个电站库区,发展淡水渔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上级水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努力实施产业化战略,加快新兴优势产业的发展步伐,立足库区水面资源,大力发展库区生态渔业,取得显著的效果。2006年水产品总产量8350吨,库汊拦网养鱼5.3万亩,生态网箱养鱼42万平方米,库区渔民人均增收910多元。生态渔业已成为库区移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党委、政府重视,营造发展水产优势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宽阔的库区水域和众多的库汊、库湾是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电站蓄水后,淹没了大量的耕地,库区群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群众的生活非常困难。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解决移民生活出路、维护库区安定大局出发,积极探讨库区发展的路子。1997年先后在岩滩库区的北景乡进行了拦网养鱼和网箱养鱼试验,项目取得了成功,并迅速地在库区的三个乡镇进行推广,使库区渔业得到快速地发展。同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岩滩库区开展银鱼移植工作,组织当地党委、政府加强管理,银鱼年产量达到200吨左右,为库区移民增收又增加了一条新的路子。在推进生产发展的同时,还加强对产业的管理,实行养殖证管理制度,对使用库区水面的养殖户全部依法办理水面养殖使用证。既规范了养殖,保护养殖者的权益,又能减少纠纷,营造良
1好的生产环境,使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生态网箱养殖从2005年的23万m²增长到2006年的42万m²,增长82.6%。
二、加大科技投入,充实技术力量
从1995起我县先后从水产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调选了26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水产站,每个库区乡镇都配备了2~3名专职水产技术干部,充实基层的技术力量。同时,在我县财政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从库区安置经费中安排10万元左右专门用于库区产业发展培训。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近年来,我县多次邀请区、市水产专家到库区对养殖户授课,充分利用各乡镇水产技术力量,安排水产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分片包干,县水产站也对应包干相关乡镇的技术指导,使渔业生产有了技术保障。水产、扶贫、科技、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结合项目的实施,认真地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平均每年对库区养殖户办培训班8期以上,培训人员1500人次以上。
四、成立水产养殖协会,协调库区渔业生产
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成立库区水产养殖协会,由协会协调生产过程中的苗种供应、技术指导及成鱼捕捞安排等工作,确保各个库汊有计划、有步骤地捕捞,杜绝因一哄而上导致相互杀价的现象出现。同时成立专门的流通队伍,建立销售网络,打开了四川、重庆、贵州、南宁及柳州等地市场。纯天然的大化库区水产品在销售地市场
产生了较好的知名度,产品供不应求,建立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销售之路。
五、树立渔业品牌,以品牌创效益
2004年我县开始实施第五批全国标准化项目《大化北景鱼养殖标准示范区项目》,制定了《北景鱼》、《北景鱼鱼苗鱼种繁育技术规程》、《北景鱼养殖技术规程》、《北景鱼捕捞、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技术规程》等四个地方标准,要求全县的库区渔业都要按这四个标准执行,到2006年实施面积3.9万亩。2006年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验收。由于“北景鱼”是纯生态鱼,不投料、不施肥,鱼类生活在红水河自然水域中,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北景鱼”已成为我县渔业的品牌。
六、加强管理,维护库区渔业生产秩序
严格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顺利实施库区生态渔业开发的重要保证。为防止渔业水域污染、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促进库区渔业生产健康发展,组织人员深入库区养殖点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养殖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积极调解各种渔业纠纷。渔政、公安等部门多方联动,深入库区巡回检查,从严查处电、炸、毒鱼的违法行为,并处理了一批电、炸、毒鱼的不法分子,为库区渔业生产秩序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第二篇:(加快移民安置 促进库区和谐发展
加快移民安置 促进库区和谐发展
---田林县水库移民搬迁调研报告
田林县移民局副局长 蒙洲
田林县水库移民搬迁安臵工作,自2003年初百色水利枢纽拉开移民搬迁帷幕,已经历五年的艰难历程,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月”活动中,重新审视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研究破解移民的突出问题,把握移民安臵区的发展变化,对于搞好移民搬迁工作,妥善处理库区热点难点问题,保持库区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库区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库区移民搬迁安臵的基本情况
田林县水库移民涉及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洞巴三个大中型水库,淹没涉及百乐、旧州、潞城、六隆、八桂、那比、高龙等7个乡镇18个村民委、54个村民小组、1个乡政府驻地和1个畜牧场,需搬迁1个乡集镇、10个居民点1119户4339人,淹没房屋12.08万平方米、土地1.55万亩。自2003年实施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以来,田林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和“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的移民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吃苦耐劳,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移民精神,举全县之力,采取超常规措施,投入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广大库区移民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 工程作出巨大牺牲,如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确保三大库区按时下闸蓄水,库区和安臵区各项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移民和非移民和睦相处,发展协调,生产生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形势较好。
二、移民移出新天地
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变。搬迁前,有的村屯的水、电、路都未解决,运输靠“人挑马驮”,照明用“煤油灯”或微型小水电,吃水是自引山沟水,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如六隆镇的者云、者俄屯;有的村屯道路虽已贯通,也拉通了高压电,但吃水仍困难且不卫生;大部分村屯的屯内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乡间便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搬迁安臵后,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投入1899.41万元、龙滩电站库区投入9281.44万元用于安臵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安臵区基础设施项目及专业设施恢复项目包括场平、挡护、道路交通、人畜饮水、输变电等工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安臵区基础设施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一是改变了安臵区及生产区移民道路交通闭塞状况,为库区移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提供了通畅便捷的运输网络;二是全面解决了安臵区移民和非移民的饮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全部拉通了高压电,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用电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安臵点内道路都是以上泥结碎石或水泥道路硬化,龙滩水电站田林库区百乐集镇和那掌坡移民点还安上了路灯,种上了路树,做到绿化,亮化,美化。五是各安臵点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得到完善,通上了手机、电话和电视。
人居环境得到跨越式提升。在实施搬迁前,者云、者俄、周马、弄瓦屯、百地、八洞的群众大多数都住在低矮的土瓦房内,房屋分布无序、杂乱无章,房屋前后咬紧,采光不流畅,气流堵塞。生活垃圾 随处倾倒,生活污水自然排放,家禽、生畜乱跑、乱窜,脏、乱、差、散现象随处可见,村落人居环境很差。安臵后,水清、电通、路宽、统一布局,房屋排列整齐,排水排污系统完善,家禽、生畜集中圈养,家家户户修建了卫生厕所,增设了垃圾池和公共厕所,脏、乱、差、散现象得到很多改变。
移民素质普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随着生活条件得到的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一新了,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网络等文化建设一步到位,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展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移民新村新面貌。
三、水库移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移民安臵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水库移民搬迁都是非自愿移民,涉及的是社会最基层、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群体,搬迁后自然条件的改变,尤其是与农村移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耕地、山林、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的变化,尤其是劣化,必然会极大地刺激移民的心理;原有生存环境中所依赖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来源被打破,新关系、新经济来源的重建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生活习俗、生产习惯的地域性变化,必然会引起移民心理状态的变化,带来“水土不服”,不习惯、不愉快等消极情绪不断滋长,同时,由于移民安臵规划实施时间跨度长,客观条件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库的兴建极大地带动经济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由于水库移民人数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移民中贫困面较大,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大。库区移民设计年份提前,建设时间跨度长,设计深度不够,在实际实施过程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移民点变更,库区基础设施难于满足移民群众的要求,库区基础设施没有完善,部分在建项目进度缓慢。使得实际投资大大突破审定投资概算。据目前不完全统计,龙滩电站田林库区移民安臵基础设施及专项设施恢复项目审定投资9281.44万元,实际投资12614.93万元,资金缺口3333.49万元;百色水利枢纽库区基础设施及专项设施恢复项目审定总投资1433.4万元,实际投资2183.4万元,缺口750万元。
2、生产安臵举步维艰。水库淹没了库区当地移民群众维系生活、赖以生存的田地,使得长期以来以土地为依托的库区群众丧生了生存的土地。虽然国家扶持重建家园,但短期内,移民的生产、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现行的移民安臵政策都采取有土安臵的办法,广大的农村移民也都愿意进行有土的后靠安臵,这就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由于电站的建设,大量良田被淹,库区的土地资源十分短缺,剩余的土地都是大于25的园林地和荒山,开发成本高,同时这些土地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地方,水源缺乏,灌溉问题难解决,其收成也无法得到保障,目前只能采取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办法。移民人数多、库区资源匮乏,移民致富难。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兴修水库后,淹没耕地多,库区资源匮乏的矛盾更加突出。
3、库区移民后靠安臵点山高、坡陡、林稀,安臵点移民由于资源减少,为恢复生产,必然在坡度较陡的山地进行新的田地开垦、兴修水利、修建道路、推山建房等,如保护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失。随着库区移民人口的逐渐增长,土地承载容量不断减少,将会产生尖锐的人地关系。三大库区移民点全部是以后靠安臵为主,自然条件恶劣,移民生存环境差。由于人多地少,且多被山包水割,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吃饭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几大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4、外迁安臵的移民对新的安臵点和安臵点周边居民都有一段适应的过程,如不能妥善安排好移民的生产、生活,对移民和安臵点周边的居民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5、自然灾害和诱发性灾害频繁,“水库病”多,因灾返贫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水库蓄水,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地质产生一定影响,库区泥沙淤积、滑坡、塌岸、水土流失等“水库病”十分严重,对本人来就很脆弱的基础设施和紧缺的耕地资源破坏十分严重。
6、库区发展观念落后,经济发展不快。由于库区地域闭塞,信息不通,交通落后,移民的发展观念落后。库区的产业大部分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上,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不高;产品大都停留在原始产品的销售上,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加上投入不足,移民经济的总量小。库区缺乏支柱产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移民就业门路狭窄,相当一部分移民自搬迁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后,至今没有恢复,长期处于低谷状态。
7、移民遗留问题多,维护稳定工作压力大。水库移民积累的矛盾较多,长期以来始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难题。近些年来,由于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加上三大库区搬迁安臵标准又不够统一,一些地方移民不满情绪增加,部分移民经常越级上访,甚至引发 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他们生产生活确实非常困难,反映强烈。尽管我县一些惠农政策及库区,但由于资金较少,标准较低,短期内难以全部解决问题,连带影响人群攀比心理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移民自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移民区与非移民区、不同时期移民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大,维护库区安定和移民稳定形势更加严峻。如果不能从全局上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化解移民安臵和后期扶持中存在的矛盾,就难以摆脱一些地方出现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被动局面,就会影响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形象。
四、几点建议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于发展不好、发展不快、发展不够。我们要以搬迁来促发展,以发展来保搬迁。重点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安臵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逐步建立起促进库区及安臵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社会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以促进发展:
1、加快生产开发力度,发展库区及安臵区经济,不断增加移民收入。要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致富移民群众。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必须解决移民群众的口粮问题。对移民能够直接受益、普遍得到实惠的生产开发项目,要优先予以安排和落实。选择一批库区水产养殖、速生经济林等,产业项目实行重点扶持。努力使广大移民每年收入较大幅度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十二五”规划,统筹规划移民项目扶持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其他渠道强农惠农资金,从解决移民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工程入手,扎扎实实地为移民办实事。
3、关注民生,解决突出难点问题。要把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同时加大对移民就业培训的力度,提高移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要着力解决移民基本住房问题,确保住有所居,并注重解决特困家庭的最基本生活。要采取移民自筹、政府补助等措施,引导和扶持广大移民积极参加医疗保障,确保小病有钱治,大病治得起。
4、维护稳定,促进构建和谐库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平安库区”为抓手,以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为契机,加大信访问题解决力度和矛盾调处力度。要大兴调查研究、服务基层之风,掌握和了解移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移民信访的特点,找出成因,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并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解决各种信访难题。
5、依法移民,切实保障移民合法权益。要管好移民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依法依规做好移民工作。
6、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移民干部队伍,为移民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移民工作干部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扬百乐移民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做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真正成为库区移民的服务员。
7、龙滩水电站百乐乡益来安臵点凤凰山移民思想不稳定,建房进 度缓慢,必须在年内组织力量攻坚,尽快完成宅基地分配并组织建房。
8、由于龙滩水电站库区田林至乐业雅场四级路复建未通车,那掌大桥未建成,目前电站已蓄水至375米高程,库区临时便道全部断绝,影响到库区三千多移民及周边二千多群众交通出行问题,提高了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必须增设临时渡口和租用渡船(运行成本每月约5万元),以解决库区群众出行难题,维护库区社会稳定。
9、因物价上涨快,移民建房资金不足。去年以来,各种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快,目前库区移民建房每平米投资约700元,所得个人补偿无法回建房屋。以龙滩水电站库区补偿调概后移民人均所得1.8759万元,按四口之家建160平方米为例,需建房资金11.2万元,共7.5万元,缺口3.7万元。百乐乡直各单位自“停建令”下达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状态,所得的房屋补偿标准很低,补偿投资难以恢复原貌、原功能,如按照现在规划的要求复建,缺口资金较大,而目前缺口的资金尚未落实出处。
10、移民安臵工程设计漏项、变更多,导致资金缺口大,审定投资包不住,解决此项资金问题迫在眉睫。
我县百色水利枢纽移民安臵基础设施项目和专项设施恢复项目设计超前,原《审定本》规划设计预算的标准很低,同时设计漏项多,如新增的基础设施项目就达38项,总投资5240.5万元,审定投资只有4709.6万元,增加530.9万元,而审定的预备费只有217万元,缺口313.9万元。
龙滩水电站民搬迁基础设施工程包含农村移民点基础设施、集镇移民点基础设施、专业项目复建和库底清理四部分,规划审定费 用9281.44万元(其中农村移民点基础设施642.04万元、集镇移民点基础设施4956万元、专业项目复建3612.01万元,库底清理71.39万元),因工程变更(物价上涨和增加项目)和增加移民安臵点(龙滩水电站田林库区那掌坡移民安臵点),至目前为止实际投资实际建安工程费用12614.93万元,资金缺口3333.49万元。
11、百色水利枢纽田林县六隆镇渭阳屯、上仁村上仁、下仁屯受百色水利枢纽淹没的土地面积已错划1378.97亩入云南省实物指标面积,其中上仁、下仁屯民居1304.67亩,渭阳屯面积73.87亩(水电函„2008‟68号),其补偿费也拨入云南省富宁县。虽经艰难协调,争取到150万元,但群众意见很大,而六岩屯又出现类似情况,协调面广、难度大。
12、百色水利枢纽移民群众对当前执行的“调补单价”仍不满,强烈要求按国家新的移民政策和龙滩库区补偿政策实施。田林县同时涉及百色水利枢纽和龙滩水电站两水电工程,并且都是同一年开工建设,但补偿政策和标准不一样,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的土地补偿补助标准是以2000—2002年产值的13倍13351元/亩补偿,龙滩水电站的土地补偿补助标准采用2005年第四季度价格水平,按照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之和16倍19960元/亩予以补偿;百色水利枢纽房屋补偿标准为砖木结构正房268元/平方米、砖混结构正房330元/平方米。龙滩水电站房屋补偿标准为砖木结构正房352元/平方米、砖混结构正房444元/平方米,每平方米相差100元左右。由于补偿标准不一致,库区移民群众意见很大,频繁集体上访,强烈要求按照龙滩水电站补偿政策兑现。建议参照龙滩水电站补偿标准及时进行调概。
第三篇:如何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一、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工作是关键
1.淹没实物指标调查
水库淹没线下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是计算每一项补偿资金数额和总概算的依据,也是认定移民资格和确定移民搬迁与安置项目的依据,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安排任务和资金计划的主要依据,此项工作的细致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移民和成百上千的单位、企业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移民工作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搬迁后库区遗留问题或多或少。总之,对这项工作必须谨慎而又细致,任何马虎或疏忽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受到惩罚。
调查人员必须在被淹没人口和现场作测量、核对和登记工作,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总的要求是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各方认可(户主、村小组、村委会、乡镇、县政府、设计院、业主、监理),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更重要的是调查技术人员遵循规范,地方领导亲自参加,移民亲自参加,对各项调查工作日程建档立案,对县乡认定的困难户注册在案的争取业主安排困难建设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考虑区位优势,如房屋区位价值,街道类别等,人口调查中,长期居住无户籍人员的不确定性,考虑按一定的比例计算随迁人口等等。
2.水库淹没区和移民迁建区的地质勘察
水库库区往往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认真做好受水库蓄水影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坍岸的调查、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关系到枢纽工程安全和库区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地质调查勘察是必须的,不同的设计阶段应当达到不同的调查质量和精度,并采用多种手段勘明地质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治理方案。移民迁建区首先应当避开大中型滑坡和坍岸,对于县城和集镇搬迁,要从长远安全考虑,也可远距离迁移,对于高山峡谷区移民迁建工程,应避让滑坡地段,排除移民迁建工程的“拦路虎”,确保移民安置点的安全性。3.结合库区实际,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XX县是一个多民族和有着特殊地理地质环境的边远县。2008年9月施行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条例》中第二章“移民安置规划”共有14条,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条例》中条数最多的一章,这说明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性,也确定了移民安置规划的法律地位,XX省根据省情制定的“16118”工程结合新条例,制定相应配套政策、规定、标准、措施,研究多种安置方式的产业支撑和政策保障措施,确保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项目按照标准的规划和投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满足工程工期要求。
在实施县城、集镇迁建中,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占地规模、用水、用电、绿地等指标编制规划,以便彻底改变旧城镇拥挤、破旧的状况,让搬迁后的新城镇面貌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同时,防止山区集镇“平原化”,大挖大填,高切坡等诱发新地质灾害,工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要通过技术改造、重组、争取对口支援、招商等,对产品有市场,领导班子强的,要扶优扶强发展一批,对技术落后,亏损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实行破产,规划之前用破产关闭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用补偿资金来保证职工有住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历来是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XX县为山区,好田好地被淹没后,剩余土地资源容量小、坡度大,培肥率低,要想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主要是安置区的土地承载力问题,在坚持250以上坡度必须“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下,安置区内可供开发、改造、调整的土地在可研阶段必须实事求是调查清楚,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方能规划“就地后靠”,否则只能采取“后靠”、“外迁”分开安置方针,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出现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带来的地质灾害,推荐采用“集中安置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案,好处是,一方面便于当地原居民在生产生活上帮扶新来移民,另一方面便于移民尽快融入社会。4.慎重确定补偿标准和总投资
为了补偿受淹单位或自然人的损失,必须在广泛调查研究库区内、邻近地区、全国各类商品重值价格的基础上,慎重确定各类、各种受淹公、私财产的补偿标准,这是一项繁重复杂又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受淹单位和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5.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承担责任
很多地方在政府开始抓移民工作时,没有太多经验,多走弯路造成移民资金的缺失,待基本掌握移民工作,能够得心应手搞好移民工作时,移民工作任务已完成,这就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库区县、乡干部进行培训,只有举全县之力,举全乡之力,才能真正搞好移民工作,县、乡各级、各部门干部就要明确分工,承担责任,坚持“六为主”,即农村移民以乡(镇)为主,县城移民以县政府为主,工矿企业迁建以企业法人为主,国企和专业项目以主管局为主,库底清理以乡(镇)为主,环保以环保部门为主,移民局只能是移民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从移民工作一开始就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移民服务,保护移民合法权益的思想,加强对从事移民工作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水库移民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发挥政策优势,解决好库区移民问题
1.发挥政策优势,妥善安置妥善移民。
200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转发了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快解决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决定采取设立“库区建设基金”等六项基本措施。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同年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解决移民遗留问题,保护移民合法权益的方针政策,使广大移民群众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安置环境和政策环境。实践证明,把移民的生产安置好,是把“移民安置质量”推向一个新的概念和一个更高的标准,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超过搬迁前的水平根本保障。2.注重阳光操作,提高政策实施的工作透明度
移民工作的实践证明,凡是能够把移民政策原原本本地宜传给移民群众,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移民工作就会顺利地推进,凡是对移民政策遮遮掩掩,不能把政策原原本本地宜传给移民的,库区移民就会上访不断,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对库区移民实行补偿对象、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办事程序“五公开”,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媒体等渠道和方式进行公布,真正做到政策精神移民知情、政策实施移民参与、实施结果移民督促,尊重移民的知情权、生存权、申诉权、发展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六权”,让移民群众自已把握自已的前途和命运,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目标。
三、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后扶工作
1.实施办法要完善
移民民生问题是当前库区矛盾多发凸显点,改善民生是移民后期工作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基本途径。我们要不断完善实施办法,积极为移民办实事,如启动特困移民重新安置工作,改善生存环境搬迁安置任务,加大后期遗留问题处理力度。2.扶持方式要创新
要因地制宜,对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库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投资方向应逐步转向产业化扶持发展。同时,也要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确定,产业扶持争取多元化,如“定额补助、实物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推行移民专业协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的资金扶持,对边远地区和山区的移民,把移民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范畴,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打造亮点,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移民的居住环境。3.监督力度要加大
要结合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和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建立移民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后扶规划实施的稽查和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估,强化库区的后扶项目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后扶资金运行安全有效。4.各级领导要重视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移民干部是组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力量和支撑,其素质高低是推动工作的关键。在解决移民经济问题的同时,还伴随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发生许多矛盾。特别是在当今县级移民干部队伍中,至今还没有“工程移民”专业人员从事移民工作,亟待解决的是移民专业人才。同时,着重理顺移民机构机制和编制,落实移民干部的身份待遇,增强移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移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县级各项移民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
第四篇:关于库区生态移民扶贫规划调研的情况汇报
关于新安江库区生态移民扶贫规划调研情况汇报
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十一五若干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通知》(黄政秘[2006]83号)精神,我办及时与市发改委等有关责任单位进行联系,组建专门班子,确定专人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上报市发改委,并到区县进行调研,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新安江水库库区二至十年回水线区域内现有居民12137人,按高程统计二至五年回水线有移民5177人,五至八年回水线有移民3680人,八至十年回水线有移民3280人。目前,他们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得到了较大改善,并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主要问题是九十年代以来水库高水位运行,连年受淹,损失惨重,居住不安定。特别是1999年,新安江水库坝前水位达到108.39米,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外,高山后靠移民14245人,高山后靠移民的主要问题,一是生产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0.1亩,经济收入主要靠茶、桑、桔等经济作物和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二是后靠高山移民居住在库区两边的高山上,山高坡陡,高差大,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甚至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半天,移民子女上小学要步行几里甚至十几里,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1-
吃水难、吃粮难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按居住高程统计,海拔高程200-300米之间6744人,300-400米之间3204人,400-450米之间1458人,450-500米之间1444人,500-550米之间748人,550-600米之间264人,600米以上383人。按人均生产资料统计(含茶桑果园面积),后靠高山移民14245人中,人均生产资料0.29亩以下502人,0.3-0.39亩1262人,0.40-0.49亩787人,0.5-0.59亩1856人,0.6-0.70亩3103人,0.7亩以上6735人。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情况
2、移民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和现状
3、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4、移民搬迁安置规划
5、基础设施规划
6、生产发展规划
7、科技培训规划
三、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努力,新安江库区移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移民遗留问题形成时间长,原因复杂,问题多,特别是一些重大遗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加之近年自然灾害频繁,目前,库区移民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后靠移民生产资源缺乏,生存空间狭窄,贫困面广
2、移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3、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仍待改善
4、浙江省自迁移民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按照以上的思路和内容形成初稿,并请相关部门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有些数据要进一步核实准确,并把初稿反馈给县里,并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共同完成规划送审稿的编制工作。
新安江库区生态移民扶贫规划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市扶贫办人员少、经费紧缺,建议市政府给予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的支持。
同时,由于各地目前正在全力抢抓国务院关于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因此建议库区生态移民规划编制在时间上作些调整。
黄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OO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五篇: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县信访局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应配套的移民安置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水库库区移民上访频繁出现,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发激励的趋势。为全面把握水库库区移民上访维权活动的新动向,正确分析当前水库移民频繁上访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访局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及后期扶持问题的指示,我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切实解决移民信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移民及安置的现状与分析1984
年以来,我县共修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山塘水库53座,水库储水总量达亿立方米,水面覆盖约万公顷。水库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带,用途为灌溉农田。由于水库水面覆盖面广,导致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从移民安置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原地安置262户,占移民搬迁总户数的%,异地安置187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全家外出13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水库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为养殖户的8户;异地移民搬迁户中,城镇人口比率达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处于贫困阶段,有305人是全县今年要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来看,1992年以来,涉及水库移民的信访问题为63件,占信访总量的8%,其中:反映意见的13件,占21%,要求兑现水库淹地补偿的20件,占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占47%。从调研情况来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呈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存条件恶劣。由于
当时重工程建设,轻安置,库区移民仓促搬迁,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库区尚有6多个村只通简易公路,1个移民组不通闭路电视,13个组不通移动电话,没有完全解决人畜自来水供应,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长期制约,库区移民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难于拓展,就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库区蓄水后,留给库区移民的尽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占陆地面积的60%,有12%的地表是无法开垦的石灰岩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劳动力闲置无事,移民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寻找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强劲、稳固的产业优势,辐射的范围比较窄,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四是主观因素制约。除外部条件外,库区移民就业也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局限并满足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不愿面向并投入新的就业。技术素质较低,适合的就
业岗位和领域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贫困,频繁上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资源的制约,移民安置点过于分散。水库工程一般位于山区,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为了分得“口粮田”,移民安置点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限制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投资大,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往往强调移民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仍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持久战”,而不是采用更偏重于移民利益的赔偿标准。由于前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够,后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规划用以安置移民的资源配置与移民实际需求差距大,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提高存在诸多困难,长时间得不到彻底解决。三是受移民掌握先进工农业技术的限制,移民生产水平落后。
水库移民中绝大多数为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移民安置规划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手段,移民二、三产业规划难以付诸实施,移民工业化水平滞后,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与精度的限制,移民规划与实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对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难度。
二、对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维护库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开发山水资源,靠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实现就地安置库区山林、草地、水面资源丰富,生产木材、茶叶、水果,发展鸡、牛、羊、鱼、生猪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产生新的效益。要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带动和促进库区移民推广和运用农
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种养专业户、重点户。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调动移民在现有土地上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同时,要大搞山地开发、水面开发,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确保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二三产业,靠产业升级吸纳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服务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库区移民的非农就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造就“职员”式移民。要依托库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扶植和发展竹木、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订单农业”的合作生产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联接机制,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和方向,指导和管理移民,发展专业生产、合作生产、规模生产,促使移民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二是搞活商贸流通,造就“商人”式移民。任何一个产业的发
展,都离不开活跃的商贸流通,离不开活跃的营销队伍。库区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逐步建立农副产品的专业批发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点、农资供给网点、技术服务网点、信息咨询网点,扩大流通规模,为更多的移民加入商贸流通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造条件。三是发展旅游经济,造就“服务员”式移民。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强的综合产业,是一个“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江口库区是省级风景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一方面要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观光、旅游人员;另一方面要以旅游业搭桥,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并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开辟服务领域,帮助移民由农业生产转为旅游服务。四是实施城镇化战略,造就“居民”式移民。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城市化,减少移民、致富移民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实施《江口水库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及总
体规划》,积极做好库区无地少地移民的异地重新安置,消除移民进入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鼓励和帮助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并在城镇安居创业。、搞活劳务输出,靠外地就业转移劳动力在目前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本地转移和安置能力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是解决库区移民就业、增加移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组织移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拓展就业领域。二要建立健全劳务中介组织,稳妥有序地指导劳动力转移。三要加强外出人员的联系和交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同时,通过外出人员的介绍、引荐,帮助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