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

时间:2019-05-14 04:2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

第一篇: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

【摘 要】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辨析其自我概念的不同,从自我与他者关系中理解中国特殊的文化情境中对自我概念的界定。通过文献综述,得出中国人的自我概念是边界通透、关系化特征明显的情景定义。

【关键词】自我概念;文化情境;边界通透;关系化

关于人的问题是哲学思考的出发点,而人的哲学又源于人对自我的觉知。近代哲学开端于笛卡尔主义的原则――我们自身的自明性是坚不可摧、无懈可击的。从“我是谁”的问题出发,人们定义“我”的概念。苏格拉底把人定义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够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然而,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最自我的理解受到文化的浸染,表现出地域性和层次性的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中国人的自我概念。

一、文化哲学语境中的人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化符号的集合体,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必然带有文化属性。生活在物质生活世界中的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感知并且被感染,这就是一个不断体味自己所处的位置的过程。文化环境影响存在于其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相对于人的生物性而言,人之所以为个体的人,很大程度上缘于人的第二属性――文化属性。

我们以人类文化为依据来定义人。从古希腊的“认识你自己”开始,再到孔德的实证主义,对人的认识从个人意识到普遍主体即――“人类”。“在人类中,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为基础,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惯例为基础。由于我们从历史上懂得了不存在自然的人,即使是最早的人也生活在一种文化中。”中西方人在生活地域的不同,所属文化圈不同,其自我身份的认同不尽相同。查尔斯?泰勒说“一个人只有在其他自我之中才是自我”,人对自我身份归属进行认同时总要以自我以外的他者为参照对象。

因此,要理解中国人的自我概念要有文化差异的视角,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二、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

在古汉语中,是没有“我”这一概念的,汉字的我来源于西方,也不免带有西化的意蕴。而在中国的从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下,中国人对自我的边界定义十分模糊。“我”常常被扩大为“我们”。中国文化坚持“家族本位”,十分重视血缘纽带,个人往往是消融在血浓于水的情感与责任伦理之中。例如有个游戏让人们在信仰、朋友、家人、健康、工作之间选择,大部分中国人会认为家人和朋友是最重要的,甚至超过自己的健康和工作。

中国人不推崇个体的独立于个性的张扬,西方意义上的“自由”往往是中国人眼中的越轨行为,是“出格”的、“不守本分”的。中国传统思想之精髓――儒家思想强调强调自我与他人者相处之道,即人我关系。

(一)边界通透的自我概念

香港学者杨中芳提出,在“自我”范畴内应该区分“个己”与“自己”。西方的自我等同于个己,而中国人的自我包含个己和自己人(重要他人)。我们发现,要理清中国人的自我概念要突破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重新定义自我的边界要进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具体情境。

北京大学杨宜音长期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明晰了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基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她认为中国人的自我是边界通透的虚线圈,进入圈内的家人、密友、近亲和至交等共同构成了自我的范围。

总的来说,中国人自我概念的边界是通透的,“我”不是“我”,而是“我们”,是扩大了的“大我”。

关乎哲学的深层次问题――生死之辩的例子上特别明显。例如许多医生回忆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只有等到亲人离开那一刻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了无牵挂的安心离开。

关于身体――生命的载体的公益性上,愿意死后捐献遗体的中国人很少,其原因主要是捐献遗体需要亲属签字同意,然而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下中国人不愿意自己的亲人“支离破碎”,这也是近代火化的推进过程历尽艰难的原因之一;另一个角度,无偿献血部门就通过“一人献血,全家免费用血”这一条件吸引民众献血,在数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关系化的特征

中国人的自我是关系化的我,在九族五服制度之下的先赋性关系和后天情感驱使下的交往性关系是决定自己人距离自我中心的推拉因素。例如一个人刚出生时由于本能的私性,其自我范围可能是身体的个体,年轻时受到家庭的影响自我概念扩大至包括家人的自己人,通过友情结识朋友以及通过爱情创建新的家庭将自我的边界今年一步扩大„„其与家人(包括后天形成的爱人也算作家人)的关系是你我不分的,中国文化的“和”的宗旨便是一种互为你我的和谐互动状态。

北京奥运会上“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歌词简单响亮,但是中国人的这种兼爱式的“大我”思想真的优越于西方的个体主义思想,真的形成了所谓的“大同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同社会往往是传统统治者对子民安于现状的理想构造,是个乌托邦式的期望。中国人看似无私的“大我”即对自己人的慷慨实质上是对外人“私”,边界通透不一定是没有边界。他者不仅可以被吸引进圈内,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被排斥到圈外成为外人甚至敌人。

因此中国人在身份上面对他人是不公平的,却是有原则的。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冲突的可能。例如老子跟儿子吵架会说“你不是我儿子”,面对陌生人的过分热情中国人有句俗话叫“真拿自己不当外人”。因此,对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不能够作价值的评判,仍然应该坚持文化学中差异与尊重的原则,去除简单的价值归因。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不同的文化情境的影响之下,中西方的自我概念有着不同的概念边界和形成原因。中国人的自我概念是边界通透的、关系化的,要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自我概念理当进入传统的、发展的情境中,浸染本土本真的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知觉体悟。

参考文献

[1]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闫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2] 杨宜音.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08(04).作者简介:宿丹,女,山东青岛人,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第二篇: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人可能有能力做出各种行为,但是

会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哪些来,是受到一个潜在的东西影响的。这个东西,就是人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人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我概念未必是真实的自己,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比真实的自己还要大,因为这个看法会决定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

应,决定对于同一个事件,我们怎么理解,怎么感受,采取怎样的做法来回应。

人们在自我概念的指引下,人们选择表现出某些行为,来确证心目中的那个自己。

自我概念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带来的问题可能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折射出独特的生活方式。

第三篇:自我概念理论

一、《社会心理学》 俞国良一

(一)精神分析的自我观

弗洛伊德:自我的任务是控制,自我是一个组织,围绕着它的有三个方面:现实的环境、本我和超我。自我的任务就是协调和调节本我和外部世界或者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和超我的允许。

阿德勒:创造性自我,指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风格和追求目标。

沙利文的自我观:人际关系理论,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基础,特别是早期的母婴交往中的体验和感知决定着自我的发展。自我系统的出现提供了回避和控制焦虑的方法。,自我系统是指个体的人际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印象。善我、恶我、非我。自我系统是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的产物,其功能在于减轻焦虑,认识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并加以应对和适应。

(二)罗杰斯的现象学理论的自我观

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她们。每个人都一种独特的方式看待世界,这种知觉构成个人的现象场,包括有意识的知觉和无意识的知觉。对行为最重要的觉得因素是有意识的或者能成为意识的知觉。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知觉模式,包括现象场中区分为主格我,宾格我和所有格我的等部分。这个自我是现实的自我,反应了经验,又影响着经验。相对于现实的自我,他还提出了理想的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

(三)自我的社会认知观

1、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个人构念是以个人对周围世界进行知觉,解释和而又赋予意义的方式来实现的。构念是一个系统,有核心的,也有边缘的。自我是运用这些构念的个人或角色。

2、马库斯的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对自己的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认知结构,是“有关自我的认知类化,它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包含在个人经验中有关自我信息的处理。”他证明了自我图式对有关自我信息加工的影响。

3、智能三层次理论对自我的理解

强调自我的认知功能。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库利:自我概念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的。他提出“镜中我”的概念,即自我概念是我们相信他人如何知觉我们的反应。

米德: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成为他人的知觉对象时,人们才会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们具备担当他人角色的能力 即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自我概念是对自身的信念和自我感观的体系化,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图式,由有组织的关于自身信念和态度的集合构成。

我们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

统。也可以称为自我觉知或自我印象。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结构上从混沌到分化,量上维度随着时间不短增加。

福托马斯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修订表的自我觉知项目有: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为、自我总分。

二、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发展前沿》

(一)自我研究的历史

1、詹姆斯:将自我区分为作为经验的客体我和作为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主体我。

客体我是指具有特定身体、情感、智力等特征的被认识的客体,也称为经验我,是经验和意识的主题,是自我知识的总和。

客体我有三个部分:物质的我,源于对躯体的觉知,包括个体的身体、衣物、房屋、家庭、财产等;社会自我,反映个体对两方面的看法,一是个体一位是重要的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二是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精神自我,指直觉到自己的存在和弱点,包括个人的意识状态、特质、态度、气质等。

第四篇: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自我是个人关于自身的认识和观念。归根到底是人们的反身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形成对自身的看法和观念的问题。

自我觉察:即自己把自己当作考察对象,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增资我的目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觉察强调过程,而自我概念更强调通过自我觉察过程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主体我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主动的体验世界的自我;客体我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如人的能力。社会性和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拥有物等。

詹姆斯把客体我分为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这三个因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自己的服装。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

社会我是指我们被人他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社会我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我们的自我是不一样的;

心理我是我们内心自我,他有一切自身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都属于心理我的组成部分。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题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题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罗杰斯的自我差距理论,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

霍妮的自我分为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这是纵向的划分,而詹姆斯的则是横向的划分。

阿德勒指出,“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水平。所谓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

第五篇:自我概念 文档

自我概念与人格培养

内容摘要: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中非常重要又颇具争议的问题,因此,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尤其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论述自我概念的涵义、功能和特征,追溯自我概念测量学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如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因素及类型。

一、自我概念的涵义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人对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是个体把自己当成客体锁做出的知觉,是人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形象的看法和评价。所以它也称自我知觉或自我结构,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这种自我认识能力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有意义并维持有意义的行为。因此,自从詹姆斯(W.James, 1890)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来,自我概念理论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一)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保持个人的想法与情绪或行为一致。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积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引导人采取积极的行动。L.Festiger提出当人们的不同信念和态度之间或那些态度和他们的行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不和谐状态。

(二)决定个体对经验怎样解释

自我概念对经验的解释作用是指个体倾向于按照与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不同的人对于完全相同的经验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自我概念影响着解释经验的方法。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倾向于将每一种经验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在一起。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可能对每一种经验赋予积极的含义。这些积极或消极的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决定个体自我期望的水平

个体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与自我概念相一致,其后继行为也由自我概念的性质所决定。所以说自我概念积极的人,自尊、乐观、健康、成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则自卑、无望、沮丧、孤独。可见,培养个体对自己合理的认识和评价,能使之提出恰当的期望值并倾向于运用可以实现该期望的方式行为。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

(一)建立在单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

Coopersmith 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根据这种理解,他编制出自尊测量问卷(Self-Esteem Inventory, SEI)。这是一种单维建构的测量问卷,没有内部结构维度,Coopersmith用SEI的单项成绩来衡量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与此相似的还有Piers Harris的自我概念两量表,Rosenberg编制的自我概念测量问卷。

(二)建立在多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

Shavelson(1976)是自我概念多维测量的开辟者。Shavelson等人一个多维的自我概念模

型,使自我概念的多维测量成为可能。他把自我概念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一般自我概念,第二层分为学业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第三层具体将学业自我概念分为具体学科(包括数学、英语、历史、科学等)的自我概念,非学业的自我概念又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包括同伴关系、有意义的他人)、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包括体能、外表)。Shavelson的这一理论模型对Marsh,Song,Hattie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自我概念的三个重要特征

1、自我概念是多维的。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自我。有时我们用名字:“我叫小明”,“我的名字是小红”等;有时我们会依靠生理区别和社会类别:“我是女性”,“我来自中国”等;还有时,我们会用技能或者爱好:“我是一个音乐家”,“我是个篮球高手”等。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我:“我是他的哥哥”,“我是温馨社的志愿者”等。最后,我们还会根据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我:“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等。你会发现,描述自我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哪一种才反映了真实的你呢?其实,你的自我概念由很多个部分组成,对你的每一种描述反映了其中一个或多个部分。自我的概念其实是由很多更小的自我组成的。如果你是一个女性,性别只是你自我概念的一个部分,并不代表你的所有。同理,亚洲人、运动员、不可知论者、哮喘病患者等身份,都只是你自我概念的部分。任何一个词都不能完整地描述你。你描述自我的不同方式都只是你自我概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区分自我概念的一种方式是将别人对你所熟知的方面与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方面区分开来。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英厄姆(Harry Ingham)发明了“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它由代表了自我概念的四部分组成内容。根据这个模型,“公开的我”的部分由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特征组成,其中还包括一些你自己知道并能与他人分享的方面。相反,“隐藏的我”的部分由你自己知道,但不便于公开与他人分享的方面组成,包括了过去的情感秘密或痛苦经历等。在乔哈里资讯窗中,“公开的我”的部分表示你自己知道并能向他人公开的自我,而“隐藏的我”的部分则是那些自己知道但不便与他人分享的自我。“盲目的我”反映了别人知道而你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的自我,而“潜在的我”的部分则代表了自己和他人都不了解的自我。乔哈里资讯窗的创新之一在于它指出了存在着未被自己察觉的自我概念。例如,别人可能认为我们不耐心、性情多变,但是我们自己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些特征组成了模型的第三个部分——“盲目的我”。最后,“潜在的我”代表了自己和他人都不了解的自我维度。例如,无论是谁,当然包括你自己了,在真正成为一个家长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一个好家长。同样的,在突如其来的财富或者灾难没到来之前,没有人知道你会对它们做出怎样的反应。乔哈里资讯窗的四个部分的重要性对每个个体来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赖莎对绝大部分的自我有所保留,那么她的隐藏的部分就会更大一些。相反,艾伦被人们称为一本“打开了的书”,也就是说他很少对自我进行隐藏,因此,对他而言,公开的部分会更多一些。而不同的部分可能会随着人们经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当某人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以后,她可能会发现自己也可以变得情感丰富、乐于表达,甚至是拥有很好的幽默感。癌症的经历可能使她的自我从潜在向公开转变。

2、自我概念包括了部分主观成分。我们对自我的了解有一些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例如说,我身高167厘米,有一头黑色的头发,出生在中国的福州,以教书为生。这些方面的自我概念都是客观的,它们以事实为依据而不会根据人们的观点而改变。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改变它们。例如,我搬到浙江工作,把头发染成其他颜色等,都可以改变客观的自我。客观的自我仅仅代表了现实中自我的存在方式。自我的很多方面却是主观的,它更多的由我们对自我的印象所决定,而非基于客观的现实。有一点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人们对自己的评

价往往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有些时候,我们的自我评价会过高。例如,你可能会发现有许多人对自己的智力、特异功能或者世界观有不现实看法。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一个主持SAT的机构)曾经做过这样的一项研究,他们调查了接近100万名美国高三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进行比较。几乎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而这在统计学里完全是不可能的。此外,60%的学生声称他们的能力排在前10%,而25%的学生甚至认为他们的能力排在前1%,而事实上,这两者都是不可能的。有些时候,我们的自我评价又会过低。对那些自尊心不足的人尤为如此。许多研究表明,这样的人常常会夸大失败对他们的影响。3他们经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当他们得到负面的反馈时,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些研究同时表明,具有较低自尊的人往往在临床上伴随着更高的抑郁倾向,这不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冲击,同时也侵蚀着他们的身体健康。相反,那些高自尊的人会弱化消极反馈的影响,他们把消极反馈看成偶然的事件。

3、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对自我概念的获得并非毫无依据。在多数时候,自我概念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慢慢发展起来。我们知道,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了生理特征和成长环境等。自我概念在形成以后就很少发生改变。事实上,当我们形成自我概念以后,倾向于要求别人对这种自我概念给予认同。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你更倾向于与那些对你有积极评价的朋友、同学或同事相处。相反,如果你是一个拥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人,你则更倾向于与那些对你有消极评价的人相处。当我们和那些对我们的评价与我们自我概念相一致的人相处的时候,我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得到强化,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自我概念更难发生变化。然而,自我概念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的成长或者是遇到重大人生事件时,我们的自我概念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有一项研究表明,在14~23岁之间,人们的自信与自尊水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在这个年龄段中,人们的自我概念常常是最为明显的。儿童心理学家杰克·布洛克(Jack Block)和理查德·罗宾斯(Richard Robins)发现,大约80%的人在这个阶段都经历过自尊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件的时候,如信奉宗教或者经历重大疾病时,人们的自尊水平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例如,美美在成为寡妇并失去工作之后,无家可归而不得不住在自己的汽车里面。她如果越适应无家可归的现实,就越会觉得自己为社会所抛弃,同时也越来越不信任从前亲密的人。这样,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向她提供帮助时,她都会感到不好意思去接受。长此以往,她便只愿意和那些同样无家可归的人交往了,因为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加容易一些。健康的自我概念应该是灵活可变的,它会根据生活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每一次重大的事件都会使人们的自我概念发生变化。自我概念更多随着那些发生在人们的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而发生变化。此外,外部治疗也能帮助改变人们的自我概念,通常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自我概念一般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五、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相关研究

随着自我概念理论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测量学技术、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心理学从以往的仅在宏观上笼统的、模糊的研究个体的总体自我价值信念,转向了微观的、多维的研究。

(一)不同群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研究

Marsh(1989)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7~9 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始下降,9~11 年级开始回升,呈U型曲线。

(二)性别差异 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Dusek 和 Flaberty(1981)研究发现,男孩子在男子气概、成就、领导者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而在社会性等方面的水平较低,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

(三)社会教育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教育方面,很多心心理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的发展深受社会教育的影响。Hattie 发现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如父母、教师、同伴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很大。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父母的影响尤为深刻。

自我概念的紊乱

自我概念紊乱 Self-Concept Disturbance 是指个体在怎样感觉、怎样思考或怎样看待自己方面处于或有危险处于消极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包括自我形象、自我理想、自尊、角色行为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变化。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识受到干扰。自我概念紊乱代表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它下面有更确定的种类。最初护士也许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来确认一个具体的诊断是属于长期自尊低下还是自我形象紊乱;因而,在有资料支持更加确定的诊断之前,可以运用自我概念紊乱。由于自我概念紊乱可以包括五个方面(自我形象、自我理想、自尊、角色行为、自我认同)中任何单一的或混合的变化,以及引起这变化的原因是如此的多样,以至于没有“典型”的临床反应支持这一诊断的提出。临床反应表现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一)拒绝触摸或察看身体某一部位;

(二)拒绝照镜子;

(三)不愿讨论身体缺陷、畸形和毁容问题;

(四)拒绝接受康复治疗;

(五)在处理自我治疗方面有不适当的企图;

(六)否认畸形或毁容的存在;

(七)对他人依赖与日俱增;

(八)有流泪、绝望、愤怒等忧伤症状;

(九)拒绝参与自我照料的活动或承担自我照料的责任(自我忽略);

(十)有自毁行为(酗酒、滥用毒品);

(十一)对健康持有敌意;

(十二)畏惧社交往来;

(十三)改变(承担)责任的通常方式;

(十四)评估身体与环境关系的能力改变;原有数据库资料

(一)主要诊断依据:

1.或2.必须存在方可下此诊断。1.对实际的或感知到的身体结构和(或)功能上的改变有口头表示。2.对实际存在的或感觉到的身体结构和(或)功能上的改变没有口头表示。

(二)客观依据:1.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对自己身体有消极的感觉;2.给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失落的部分起名字使之人格化;对丧失的身体部分以非人格化的名称称呼; 3.实际存在的身体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扩展身体的界限以与周围物体相合并;4.拒绝观看和(或)触摸身体的某一部分;5.生活方式有变化;6.对过去的身体的优点、功能、外形表示怀念;有意或无意地遮掩或暴露身体的某一部分;7.失去功能的部分受伤;对变化或失落有偏见;8.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出现变化;害怕被其他人抛弃和拒绝;感到无助、无望或无能为力;9.评估身体和环境之间空间关系的能力发生改变。拒绝验证实际已发生的改变。自我概念紊乱可作为对于健康问题、情景和冲突等各种问题的反应而出现。生理性的、认识和感觉方面的、心理社会的以及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因素。其常见病因如下:

(一)病理生理因素:与由下列问题导致的在外表、生活方式、角色等方面的变化及其他反应有关:身体部位的丧失;慢性疾病;身体机能的丧失;疼痛;严重的创伤;

(二)情境因素(个体的,环境的):1.与由下列问题引发的失败和遭遗弃的感觉有关:离婚、亲人的死亡或与其分离、丧失工作或工作能力;2.与移动不便或丧失身体机能有关;3.与对亲属关系的不满有关(父母关系、配偶关系);

(一)在各种情景下用现实的方式毫无歪曲的评价自我。

(二)用言语表达或展示不断增强的对自我概念的感觉。

(三)展示健康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技巧。

(一)鼓励个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尤其在怎样感觉、思考、看待自我方面的感受。

(二)鼓励个体询问有关健康、治疗、治疗进程、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三)提供可靠信息资料,并且强化已经给予的信息。

(四)引导出他/她希望改变的方面,鼓励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

(五)澄清他/她对自我、照料和给予照料者的误解。

(六)避免负面评说。

(七)提供可谈及隐私的安全环境。

(八)如果需要,请参考自尊紊乱和自我形象紊乱项下的治疗措施。

(九)如果需要,告知他/她可找什么样的社区机构寻求帮助

(一)允许小孩把自己的经历带进特定的情景(Johnson和Saundem,1995;如,有些小孩说打针就像虫子叮咬一样,有的则说他们没有任何感觉)。“

我们做完这个之后,你可以告诉我感觉如何。”

(二)使用具体和可描述性的语言,避免用好或坏来描述行为(例如:“如果你牢牢地握着不动,你可帮我大忙了。谢谢你的帮助)。

(三)把小孩现在和以往经历过的事情相联系(例如:”X光照相和上次的看起来不一样。你这次又必须要牢牢地抓住不动,并且桌子也会移动)。

(四)用一些积极的有关自己的谈话来向小孩传递乐观的情绪(例如:“我今天真忙,我能不能做完我所有的活儿呢?我打赌我会的。”“当你手术完回来,你将需要躺在床上,当你回来后你想要做什么呢?”)。

(五)帮助小孩选择和制订计划度过玩耍时间,鼓励他们做一些能制造出产品的手工艺活。

(六)鼓励他们与同伴和有帮助的大人交流来往。

(七)鼓励他们用个人物件和手工艺品装饰房间。

自我概念的类型

黄希庭等人的研究把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分为三类:一类是自我肯定型,占95.46%,表现为理想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的自我概念通过矛盾斗争达到积极的统一,转化为积极的自我概念;二类是自我否定型,占2.72%,表现为否定现实的自我概念和放弃理想的自我概念;三类是自我矛盾型,占1.82%,表现为理想的自我概念和现实的自我概念难以统一。问题型的自我概念矛盾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扩张型”与“自我萎缩型”。前者表现为过高估计现实自我,过度悦纳自我,常常用理想的自我概念来不合理地取代现实的自我概念,这种学生往往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甚至有反社会倾向;后者表现为极度缺乏理想的自我概念,对现实的自我概念又深感不满,生活得十分消沉、自卑、自暴自弃、自责、自恨、自怨、自贱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自我概念的理论正在快速发展,测量工具不断得到改进,研究层次也较为深入,但由于自我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完全认识它还有许多困难,以至对自我概念的研究还不完全,已有的研究结论有些还存在分歧:第一,对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者已经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一些成就,但还不是很清晰。第二,自我概念究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是许多自我图式的集合,不同的心理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第三,自我概念究竟是主动、动态的,还是像认知派所说的那样是被动、静态的。第四,多维层次模型存在自我概念是否存在层次分布及层次分布是否合理、究竟有哪些具体的成分自我概念、成分自我概念中哪些是主要的、之间的关系如何、低层次向高层次整合和重构的机制是怎样的等问题,还有待心理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国内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有以下几点丞待改进:一是对身体自我概念研究较少;二是缺乏艺术方面自我概念的研究;三是缺乏自我概念的本土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2):36-39.[2]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73-74.[3]Lynda Juall Carpenito:《护理诊断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美)科里·弗洛伊德(Kory Floyd)《沟通的力量:成功人际交往12法》第2章 2011.3.12

下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我概念定义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对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 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是个体把自己当成客体所做出的直觉,是人在内心 深处对于自己形象的看法......

    自我概念量表

    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 这份问卷的目的是帮助你了解自己。问卷上的每一个题目是在描述你的实际情况。 请仔细阅读每个题目,判断该题目所叙述的内容与你的真实情况是否相同。请在......

    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中的一些落差和冲突

    论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一些落差与冲突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中一些常见的落差、冲突现象及其特点,加强大学生对自我概念的了解,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资料来源:应用网络......

    2 自我概念练习题

    《当代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部分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的或最确切的答案。 1. 所谓“自我概念”就是对自己存在状态的(D)。 A认识B认知C体验D 体验和认知 2. 就产......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我概念应用研究综述 ? ? ? ? 摘要: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认识和知觉,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在越来越承认和重视自......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 1.我有能力把学习搞好。 2.学习是我的专长。 3.我总是无法认真上课。 4.我不喜欢上课。 5.我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感到满意。 6.上课的重点我能了解。 7.我的学习......

    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大全

    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 这份问卷的目的是帮助你了解自己。问卷上的每个题目是在描述你的实际情况。请仔细阅读每个题目,判断该题目所叙述的内容与你的真实情况是否相同。请在相......

    5.自我概念评估

    自我概念评估 目 录 1.基础知识 2.自我概念紊乱 3.自我概念的评估 4.相关护理诊断 复习思考题 1.基础知识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自我概念是人们通过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特征,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