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宿州
家乡宿州
一.总体概括 历史
宿州是一座具有 1200 年历史的古城,5000 年前便有人进行开发活动。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具有历史的意义。纽带
宿州市东临洪泽(湖),西接芒砀(山),南濒涡淮(河),北驾故黄(河);襟蚌埠带徐州,望连云(港)接亳(州)商(丘),处在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又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前沿,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要冲。地理位置
北纬 33.18°,东经 111.9°。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1.人口规模:201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约612万人,2030年约711万人。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 110 万人。
2.用地规模:2030年主城区2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110平方公里。3.城镇化水平: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45%,2030年达到 63.5%。商贸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于苏、鲁、豫三省十一个县市接壤,史有“皖北大门"、“徐南形胜"之称,是安徽省的北大门与皖东北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之一。产业
宿州,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条件。与徐州市更是近邻,地理上无缝对接,文化上一脉相承,产业上相辅相连,在徐州的辐射带动下,新的都市形象正在崛起。城市性质:
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安徽省新兴的煤电化产业基地。发展目标:
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将宿州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宜创业与居住的区域中心城市。
1.中国中部地区新兴的制鞋业和纺织服装业基地; 2.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现代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基地; 3.面向华东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 4.省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
5.皖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特点
“一主两星三园 ”大宿城空间结构。“一主”:一个主城,包括中心城区、朱仙庄、桃园,规划用地规模200平方公里;“两星”:两个卫星城镇,包括符离、蒿沟(宿马现代产业园);“三园 ”:三个生态园,包括濉河唐河、芦岭湖、桃园湖生态园。
(1)宿州市中心城区,在汴河以北地区建设汴北新区,沱河以东地区建设城东新区,在南部经济开发区建设城南新区。强化中心城区与周围符离镇、蒿沟(宿马现代产业园)及朱仙庄镇、桃园镇的联系和分工协作,加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衔接,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进行产业和功能布局。(2)蒿沟(宿马现代产业园),中心城区东部的卫星城镇,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以发展机械电子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为主的新城,积极发展配套服务业。
(3)符离,中心城区北部的卫星城镇,是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板材加工、新型建材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城镇。
(4)朱仙庄、桃园,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与城区的道路网、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
(5)三个生态园,规划以水资 源综合利用与水体功能开发相结合、植物种植栽培与城市绿地建设相结合、村庄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产业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生态园。交通
铁路:由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宿淮铁路组成。公路:由国道G206、合徐高速、省道S101、S302等
水运:规划提高新汴河航道等级至五级,建设新汴河蒿沟港口码头。
航空:距徐州观音机场70多公里,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均只200多公里,宿州机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城市概况小结: 优势:
历史悠久。皖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皖东北的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和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 交通便利。公路、水运、航空多种方式组成宿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资源丰富。境内现已探明的矿藏有20 多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 110亿吨。机会:
淮海经济区潜力巨大。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 4省 20 个地、市组成,具有连南融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棋眼”地位。;
徐州都市圈区域合作。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唯一的特大城市与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皖东北的“桥头堡”。
响应和贯彻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的号召,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的希望
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家乡的发展,当然,如今的宿州早已不是赛珍珠笔下的那个贫穷的小县城了,她的发展像雄鹰一样直击云霄。希望家乡有一个好的未来!
2012212600王威
第二篇:我的家乡英文介绍(宿州砀山)
My Hometown
No matter where I am, I find it hard to resist the tempting call of my hometown.Situated at the northern tip of Anhui province, my hometown, Dangshan county, is the junction of four provinces.They are respectively in Anhui, Jiangsu, Shandong and Henan.My hometown is the northern gate of Anhui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Huanghuai plain, and also a bridgehead for the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Dangshan has a long history.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is called Dang city.With the migration of history, in 1950,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government, it would not have been the size of the now.Profit from rich natural humanities landscape, my hometown have been gave birth to the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figures, such as Zhuwen, who is the Ming emperor, famous military Xuexian, famous painter Qibaishi, 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 many people are attracted by the unique scenery in my hometown;one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is Libai.Today, my hometown has also a lot of very beautiful scenery, the most famous is the beautiful Yellow River old river way.This beautiful scenic area is the best place for a holiday in summer.Mention my hometown, have to mention is a pear.The pear in my hometown is well-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Here has the world’s largest pear flower sea.There is a poem that as if the vernal breeze had come back overnight, adorning thousands of pear trees with white blossoms, exception is the pear flower here.I love my hometown.She is where I have lived for 18 years with my patents, my good friends, and my teachers who have supported me.She has almost all my memories.No matter where I would go I will never forget her.Yes, everything that it gave me could be given by other places, but my love won’t be changed, because it is my hometown.
第三篇:宿州市情
宿州市情: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地带,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安徽的北大门。1999年撤地建市,现辖四县一区,6个省级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9787平方公里,人口651.66万。宿州交通便捷,临江近海。境内铁路、公路交织,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特别是京沪高铁通车,标志着宿州昂首迈入高铁经济时代,1小时到达南京、2小时到达上海、3小时到达北京。距徐州观音机场仅70公里,至出海口连云港码头200公里,可通过汴河、浍河直达长江入海。随着这些重大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宿州通江达海、连东贯西的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
宿州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所辖四县一区均为全国著名粮棉大县,素有“果海粮仓”之称,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居全省第一,萧砀百里黄河故道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灵璧、泗县均为全省畜牧十强县,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煤层气探明储量600亿立方,煤炭探明储量60亿吨,占淮北煤田储量的75%以上,开发潜力巨大,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市已发现矿产28种,灵璧石雄居中国四大奇石之首,已然成为宿州的城市名片。宿州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埇桥四县一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51.66万人。
埇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区。全区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188.09万。
砀山县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全县辖13个镇,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46万。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142.91万,辖23个乡镇。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与江苏省接壤。辖6乡13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万亩,人口125.8万。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94.41万人。
宿州经济开发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目前管辖面积23.5平方公里。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是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发展战略,确定马鞍山市与宿州市结对合作。2011年5月14日正式挂牌,2012年元月正式批复为省级经济开
发区。园区规划50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园区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过30万人。
安徽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于2011年6月,位于宿州市汴北新区(下辖5个行政村),紧邻市政务新区,是做为承接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主战场,是宿州市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设立。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逐步发展起来。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披揽前踪,历史似情有独钟,重笔浓墨,在这块土地上写下了许多悲壮激越的诗篇。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在这里绝唱。唐代中叶,宿人庞勋率戎云南的淮北卒起义,回师故里,兵困宿城,鏖战数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迹。南宋时期,这里又是张浚、韩世忠抵御外侮、抗击金兵的“戎马之郊”。清末张乐行的捻军起义,席卷宿州大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在这里拉据。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四师的抗日健儿又在这片土地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陈、粟
指挥的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在这里开辟了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打胜了埋葬蒋家王
正因为如此,雄壮的历史又赋予了这块土地灿烂的胜迹。这里曾是老(子)、庄(子)出入论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游说的轮迹。鄢陵季子挂剑徐公墓以践“心许”的掌故誉贯古今,“鞭打芦花车牛返”作为道德文章的典范,使闵子骞成为孔子高足“七十二贤”之端,闵墓闵祠为读书人膜拜了两千五百多年。当年陈涉筑台誓盟的大泽乡涉故台,如今仍高台岿然游人纷至;缘刘邦藏身避祸而得名的皇藏峪,现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方园50里内山峦叠翠,霞蔚云蒸,千年古刹——瑞云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镶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饮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连寓居的东林草堂;苏轼留下墨宝扶疏亭。宿州市境内的五柳风景区,青山、碧水、珠泉、翠竹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登临怀古,令人壮心不已。砀山县被国家命名为生态县,境内的百里黄河故道,经过多年改造,已经建成果海绿州,春日梨花似雪,秋天硕果飘香,徜徉其间,令人眷恋忘返。所谓地灵人杰。丰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必然会孕育出一代代叱咤风云的威王猛将和“峨冠博雅”的饱学之士。闵子骞、子张、赵孝、桓潭、陈胜及追随其起义的骁将葛婴、朱鸡石,“竹林七贤”中的两位文学家巨子刘伶、嵇康、勇贯三军“鹤立鸡群”的嵇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戴逵、戴禺页、、薛综、恭莹等,五代后
梁开国皇帝朱温、被唐明皇封为辟邪将军的钟馗、明朝开国贤后马秀英、段祺瑞的文胆智囊徐树诤、倾向革命坚持进步的国民党将领李明扬等各领一代风骚。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辈出,一代巨匠刘开渠为中华雕塑之泰斗;画家萧龙士为白石大师之高足,吴燃、卓然、梅纯
一、欧阳龙、薛志耘、郑正等丹青高手为世人所注目。著名书法家刘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艺声远播。著名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作家刘亚洲;著名新闻工作者郑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刘士龙、欧阳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卓有建树,使桑梓生辉父老自豪。今天萧县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国画之乡”,砀山为“武术之乡”,宿州市被誉为“书法之乡”和“杂技之乡”。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大力实施工业扩张、农业提升、城镇扩容三大战略,着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扩张工业总量,着力在推进产城一体中加速城镇化步伐,着力在促进三化同步中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抓主抓重、苦干实干、提速提效、争先争优,稳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宿州特色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百亿元台阶,增长近1倍;财政总收入增长2.2倍;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46%,总额居皖北地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2%和17.2%;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先进位次。2011年,首次荣获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八;三次产业结构调至25.9:41.5:32.6;财政收入83.1亿元,增长29.6%,增速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13.7亿元,增长27.8%,增速居全省第七;实际到位内资702.6亿元,增长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增长16.3%,增速居全省第八。
第四篇:宿州市情简介
宿州市情简介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省会的中心地带,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现辖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和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30万。
宿州历史悠久,自唐始置宿州,其后千余年间一直是历代州府治所。自古钟灵毓秀,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奇石之乡、马戏之乡。境内风光秀美,陈胜、吴广涉故台,刘邦避秦兵的皇藏峪,垓下古战场遗址,虞姬墓,五柳风景区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荟萃。
宿州区位优越,襟连沿海,背依中原,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京沪、陇海铁路和连霍、京沪高速公路纵横贯穿,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宿淮铁路和泗许、明徐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两纵两横”的铁路网正在形成。市区距徐州观音机场仅70公里,新汴河水道入洪泽湖经大运河抵长江入海。
宿州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粮棉生产基地、水果主产区和畜牧业发达地区,素有“果海粮仓”之称。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贡米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宿州矿产资源丰富,煤、煤层气、耐火粘土储量位居全省前列,白云岩、大理石储量为全省第一,灵璧石雄居中国四大名石之首,曾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正成为宿州的城市名片。
优越理想的投资环境、独具特色的政策洼地、不断发展的各类产业、日臻完善的投资载体、日益增强的配套能力,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充满活力的土地更具有发展潜力和更高的投资回报。我们真诚期望各界朋友,更多地了解宿州、认识宿州、投资宿州、支持宿州、发展宿州,共创辉煌。
第五篇:宿州新闻联播2011年总结
《宿州新闻联播》201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宿州新闻联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正面宣传,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呈现出采访量大、优秀作品多的喜人景象。据统计,2011年,共编发新闻288档,编发各类新闻稿件3529条(截至12月10日)。
一、精心报道重大活动,打好舆论宣传战役
在今年的重大宣传活动中,除市第四次党代会和“两会”宣传外,《宿州新闻联播》栏目组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双争”活动、书记大走访、中国中部(宿州)鞋业基地建设、城乡大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中博会、农博会、农交会等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新闻宣传战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宿州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4月份,市委、市政府开展“争创‘四型’机关、争做优秀公仆”活动以来,《宿州新闻联播》作为“双争”活动宣传的主阵地,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双争”活动的情况进行动态新闻宣传和深度报道。并对22家单位的民生幸福工程台帐进行认真梳理,宣传和监督各单位对民生幸福工程的兑现情况。从6月14日起,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栏目进一步加大对“双争”活动的宣传力度,确保每档节目有10分钟的“双争”活动宣传内容,并将节目时长延长至20
分钟。4----6月份,《宿州新闻联播》共播出“双争”活动相关新闻150余条。
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努力推进“中国中部(宿州)制鞋生产基地建设,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围绕此项工作,先后开设了《打造中国中部(宿州)鞋业生产基地》、《聚焦鞋业项目 展示企业风采》等栏目,加大宣传力度,不断鼓舞士气,全力以赴做好鞋业基地建设的相关报道,1—-10月份共编发相关稿件90余条。
3月下旬,我市城乡大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及时开设了“推进城乡大建设 加快宿州大发展”专栏,栏目组记者深入各个城乡建设重点工程一线,对“大建设”的重大活动,以及“大建设”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进行报道,让广大市民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尤其是记者的现场报道,把火热的建设场面展现给了广大观众,让市民身临其境,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视角的冲击力,侧面反映了我市城市大建设的热潮,这一报道方式深受市民的喜爱,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从7月23日开始,开设了《拆违风暴》专栏,坚持每天编发一条相关稿件,用不同视角地反映我市的征迁进度,正面舆论引作用明显,新闻播出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全力推动了我
市的征迁工作。3—10月份,《宿州新闻联播》累计播出各类“大建设”稿件 198条,为城乡大建设、大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自10月14日开始,《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对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书记大走访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并开设了《深入基层大走访 解决问题促发展》专栏。先后播出了《李宏鸣赴埇桥区符离镇沈圩村开展“大走访”活动》、《张曙光赴埇桥区灰古镇八张村开展“大走访”活动》、《“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周勇在泗县泗城镇三湾村走访调研》、《全市“三级纪委书记走、访、转”活动动员会召开》、《本台短评:依靠人民群众 共创美好明天》以及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开展的各种“书记大走访”活动等新闻50余条。并根据李宏鸣书记和张曙光市长的要求,对13个重点单位大走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访,掀起了“书记大走访”宣传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第六届中国宿州黄淮海农资博览会的报道工作中,《宿州新闻联播》栏目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按照台里的安排部署,栏目组抽调精干人员,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开设《办好农博会 服务现代农业》栏目,从农博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到闭幕式以及农博会取得的丰硕成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共发稿33条。
为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宿州新闻联播》栏目,从11月14日开始,开设了“记者在一线”和“记者在一线现场新闻大赛”专栏,每天编发1至2条记者走基层采访的稿件,及时报道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
二、精心开设新闻专栏,为重点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为做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宣传,并使这些宣传形成声势,《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先后开设了《新春记者走基层》、《现场新闻大赛》、《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实施民生工程 建设和谐宿州》、《打造中国中部(宿州)鞋业生产基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城乡大建设 加快宿州大发展》、《争创“四型”机关 推进宿州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示新成就 迎接党代会》、《党代表风采》、《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记者在一线》、《深入基层大走访 解决问题促发展》等30多个专栏。
三、抓好竞赛活动,提高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新闻敏感性,锻炼记者的新闻现场采写能力,《宿州新闻联播》栏目从2月16日开始,举办了“宣酒特贡”杯电视现场新闻大赛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新闻中心各栏目记者积极参加,尤其是《宿州新闻联播》栏目记者,克服人少采访多的困难,主动策划
采访,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的现场稿件,在参加的近百篇稿件的评比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稿件采访记者运用抓拍、实况、同期、主持人出镜等手段,客观、生动地记录新闻事实,极强的现场感,全面突出了电视优势。尤其是一些电视观众只闻其名没谋其面的记者,亲自拿起话筒现场主持,让观众倍感亲切,他们以富有感染力的体态和语言,充分展现了一线记者的风采。现场新闻大赛不仅提高了记者的现场采访能力,而且丰富了《宿州新闻联播》栏目的内容。
四、团队优势 任劳任怨 成效突出
《宿州新闻联播》栏目人员少、宣传任务重,由于制片人在外挂职,部室的工作由三位执行制片人负责,3人团结一致,部室的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良好的宣传声势。今年的电视新闻工作,因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重视,采访和发稿压力都比往年增加了不少,主要领导参加各种活动报道的数量可以说是历年之最,再加上许多指令性的宣传任务,2011年对于《宿州新闻联播》栏目来说,是最为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无论是一线的记者,还是后期的编辑,都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节假日,平时的礼拜天也时常加班,起早贪黑更是家常便饭,大家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由于人员少,最忙的时候,有的记者一天甚至拍过3条新闻。为了赶发主要领导参加的当天上午活动的新闻,采访记者经常中午加班整理领导的讲话录音、撰写新闻稿件,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正是大多数同志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宿州新闻联播》以较少的人员,完成了较繁重的宣传工作任务。
五、做好各县区的组稿工作,让新闻更全面更及时 栏目组加强与各县区兄弟台的联系,认真策划、精心安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阶段性宣传报道计划和约稿活动,及时编发各地报送的新闻稿件。今年以来,共编发各县区稿件1318条(截至11月30日)。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年初的一些设想没能实现。比如说:开设“民生无小事”专栏,继续办好“从黄河故道到汴水之滨”栏目。由于客观原因,这些都没能如愿。
二是由于我们部室几个负责人思想工作没做到位,以至于个别同志产生了吃亏的思想。认为活干的比其他部室的记者多,拿到手的奖金却没比他们多多少,一度想离开部室。
七、明年打算
1、争取把“民生无小事”专栏办起来;
2、继续办好 “从黄河故道到汴水之滨”栏目;
3、在新闻的报道方式上力争取得突破;
4、利用《宿州新闻联播》的资源优势,举办1到2个有影响的活动,提高《宿州新闻联播》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