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刺降压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技术
针刺降压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技术
1适应症
1.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且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及未口服降压药
物的1、2级高血压患者。1.2受试年龄在18~65岁者。
2禁忌症
本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较高,但在诊治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时需要医生谨慎处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2.1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2.2级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患者慎用。
2.3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忌用。
3技术操作方法
3.1器械准备
3.1.1台式血压计、听诊器。
3.1.2针具: 0.35×75㎜无菌性针灸针。
3.1.3 2%碘酊,75%酒精棉球,中式摄子1把,巴士消毒液1杯。3.2详细操作步骤 3.2.1针刺穴位: 3.2.1.1患者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以患者自感舒适、利于放松、便于医生操作为宜,暴露双足。3.2.2选穴、消毒
选定穴位,先用碘酒棉球在穴位上消毒,然后用75%酒精棉球在碘酒消毒过的穴位上进行脱碘。
3.2.2.1 穴位名称:降压穴(BP-LE12)(jiang ya Point)。3.2.2.2 穴位定位:此穴位于内踝中心点直下4cm处(2寸)。
3.2.2.3 局部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脉、静脉,足底内侧神经。3.2.3 取穴原则及针刺方法 3.2.3.1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3.2.3.2针刺方法:采用2寸无菌性毫针,直刺1~2cm(0.5~1寸)。可行提插捻转,待出现针刺到足底内侧神经,脚拇指触电式针感针感即可出针。3.3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1日,21日为1疗程。3.4关键技术环节
3.4.1定位:降压穴是平衡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核心靶点,首先要明确此穴的定位。该穴位于内踝中点下4cm(2寸)处。
3.4.2针感:触电式针感。这是针刺靶穴到位的针感。
3.4.3针刺特点:主要定位足底内侧神经。对神经能否针刺到位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因此找准足底内侧神经是针刺降压穴的关键。
3.4.4三快针法:必须在熟悉局部解剖定位准确的基础上,要求进针快、出针感快、出针快,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降压穴位置表浅、临床操作安全。
4注意事项
4.1医生注意事项
4.1.1熟悉局部解剖,穴位定位要准确。4.1.2针刺前注意穴位处无菌消毒。
4.1.3针刺时不应刻意地追求操作速度而在没找到针感时即出针,针感的出现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4.1.4治疗过程中,医生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滞针、晕针、出血等意外情况时,按照意外情况处理。4.2患者注意事项
4.2.1 3级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患者慎用。
4.2.2 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忌用。
5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5.1滞针
5.1.1表现:针刺后出针时发现针体与局部组织粘连,针体无法拔出或出针不畅。5.1.2原因分析: 5.1.2.1针刺过程中针体向一个方向进行大幅度捻转,软组织包裹针体。5.1.2.2患者过于紧张,致使局部组织痉挛。5.1.3处理方法:
5.1.3.1针刺过程中加强针感可采用正反方向交替捻转。5.1.3.2患者心情紧张时,要做好抚慰工作,针刺针感不易过强。5.2出血:针刺时出血为一种常见现象。5.2.1原因分析:
5.2.1.1针刺部位血管及毛细血管丰富。
5.2.1.2有时会出现皮下或组织间肿胀、疼痛,这是由于内出血而血瘀皮下或组织间而成。5.2.2处理方法:
5.2.2.1针刺时应尽量避开皮下血管。
5.2.2.2针刺后要注意观察,如局部出现肿胀,应及时用无菌棉球或棉棒按压局部3~5分钟,不要揉动,12小时后肿胀局部可用热毛巾热敷。5.3晕针
平衡针操作速度快,3秒钟完成一个针刺过程,患者刚反应过来已出针,所以发生晕针的很少见,个别也会出现晕针。
5.3.1原因分析:患者惧怕针刺,过分紧张,治疗前尚未进食,或坐位针刺。5.3.2处理方法:
5.3.2.1发生针刺后晕针现象,首次扶患者卧位,头高脚低,注意保暖。可给患者喝糖开水,大多十几分钟即可恢复。
5.3.2.2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可有助手与患者进行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畏惧心理。5.4针感强引起足部不适 5.4.1原因分析:
5.4.1.1针刺时医生给予局部刺激时间过长或刺激量过大。5.4.1.2患者痛阈低或体质敏感型。5.4.2处理方法:
5.4.2.1医生要熟练掌握穴位定位及针刺手法,不能一味追求针感而反复局部提插或捻转针体。
5.4.2.2可针刺位于手腕部踝痛穴进行不适症状解除或缓解。5.4.2.3不予处理者,一般6小时~24小时自行缓解。6不良反应/事件
自平衡针灸技术发明运用至今40年间,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报道。
第二篇:“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概要
“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 针刺 „ 肩痛穴 ‟ 治疗肩痛技术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 疗技术水平, 决定在 “ 十五 ” 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 “ 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 ”(简 称 “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该项目计划在 5年内在全国筛选 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 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 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 针刺 „ 肩痛穴 ‟ 治疗肩痛技术 ” ,系 “ 百项中 医临床实用技术 ” 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 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 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积累近20年的临床 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 “ 肩痛穴 ” ,针刺该穴可以 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 90%。
1.方法简介
“ 肩痛穴 ” 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 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 2寸,偏外 1寸。经过多 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 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 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刺 “ 肩痛穴 ” 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 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3.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 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 — 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 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我们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关节 周围的组织粘连,引起其组织细胞因子、生化介质、炎性物质、免疫反应细胞等浓度的变化,诱导 痛觉过敏和神经受损,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并活动加重。针刺肩痛穴可以
从整体进行调节使机体失衡状态逆转,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排泻, 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产生弹性避让和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当局部肩周组织粘连或形 成斑痕时,则会发生淤血、水肿、缺血而形成恶性循环。平衡针法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临床 获得较好疗效。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时局部取穴反而使患侧疼痛加重,病程迁延,考虑与肩关 节周围组织渗出、水肿、炎症性变的加重有关,取健侧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取健侧肩 痛穴不但可以消肿止痛,减少渗液,而且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调整生理功能,进而具有松解粘连、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因此肩痛穴对肩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疗效满 意。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导致肌肉疼痛、痉挛、粘连,松解组织粘连、减少不良刺激,对于缓解 疼痛十分重要。平衡针刺肩痛穴,通过针刺神经的强烈针感而引起局部肌肉的伸展和随后出现的反 射性肌肉松弛而使肌肉痉挛得到松解,提高了神经肌肉 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通过皮肤神经感 受器的神经传入,输送信息,促使受累的神经复苏功能恢复。因此,临床上不能盲目认为局部按摩 组织粘连,痉挛可以松解,我们在肩痛患者中发现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越在局
部治疗症状越加重,尤其疼痛,功能受限,作为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另一方面,肩痛与肩关节局 部代谢发生障碍,使血液及淋巴的回流受阻,导致在关节周围如关节囊、肱二头肌腱长头及喙肱韧 带发生退行性痉挛有关,这种痉挛长时间发展下去,从渗出液、细胞浸润继而出现纤维化,限制肩 关节的功能活动。实际上,从解剖学上的特点,其周围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平衡针刺神经支或神经 干及神经节段,这对调节本病是十分有效的。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针刺肩痛穴的镇痛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及提高组织痛阈来实现的。在临床实践中,肩痛患 者在发病过程中由于致痛物质 5-羟色胺(5-HT 等的大量生成和释放,而止痛物质 β-内啡肽(β-EP 的减少,疼痛越来越重,功能活动严重受限,平衡针法可以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促进致 痛物质的排泄、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肩痛穴位于足三里偏下 2寸,针刺神经都是腓总神经支 配的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与足三里有许多共同的性质。目前研究表明,足三里对人体许多系统有 明显调节作用。能使三磷酸腺苷酶、单胺氧化酶以及 5-羟色胺等单胺物质含量增加,从而提高痛阈, 加强镇痛效果。肩痛穴对肩痛患者疗效显著,我们对病情、年龄基本相同的 100名肩痛患者用随机法 分为二组。一组用传统穴,一组用肩痛穴, 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肩痛穴治疗组优于传统 穴治疗组,肩痛穴组优良率 82.6%,传统穴组优良率 73.2%。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肩痛的软组织急 性无菌性炎症是肩痛的根本病理,肩关节囊粘连是无菌性炎症后期的病理改变。平衡针灸,既具有 镇痛作用,又可间接地松解粘连,其具体原因在于肩关节周围附着肌腱较多,而肌腱处神经末梢丰 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风寒和反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 性炎症,使患处疼痛而活动受限,炎症代谢产物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广泛粘连,影响肩关节 功能活动,其主要是炎症性反应。平衡针灸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即消除炎症,是治疗本病的根本。4.临床技术操作
(1药品及器械准备: 29#3寸、弹性良好的不锈钢毫针,消毒备品等。(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肩痛取左侧穴位,左侧肩痛取右侧穴位。(3消毒:常规消毒患者的针刺局部及医者的双手。
(4进针:快速进针,针尖直刺 1寸左右,行提插手法,以泻为主,使患者出现局部酸胀麻木 感,并有向足背方向的触电样放射感。
(5出针:快速出针,并以消毒后的干棉球按压针孔 1分钟,以防出血。3秒内完成 1次针刺 过程。疗程:发病 2周以内者,每日针 1次, 14次为 1疗程;发病 2~4周者, 每日针 1次, 21次为 1疗程;发病 4周以上者,每日针 1次, 28次为 1疗程。
5.技术要领(1取穴要准确;(2进针要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 3秒内;(3针尖要刺在腓浅神经上,以患者出现局部酸胀麻木、并有向足背方向传播的触电感为宜。6.注意事项
(1使用一次性针灸针,消毒要严格、彻底;(2针刺前必须检查针具的质量,严禁使用有质量问题的针具,以防弯针、断针的发生;(3 针刺后嘱患者避免肩关节的剧烈活动。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 一针见效;取穴少, 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 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肩痛穴
这是平衡针灸的一个穴位。定位:位于肺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 1/3处。解剖:在腓骨长肌与 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 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除显得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 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滞针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 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 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 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间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 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 间最长,治疗病人血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 98%,一针治愈率 11%,穴位的名 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 降压腰痛与昏厥。
“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 “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 之一 “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
一、项目介绍(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决定在 “ 十五 ” 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 “ 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 ”(简称 “ 百项中医临 床实用技术 ”。该项目计划在 5年内在全国筛选 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
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 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 ,系 “ 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 术 ” 之一。
(二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浙江中医学院陈华德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经过 多年的临床验证而总结出来的,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课题组曾采用耳尖放血治 疗高血压病 360例, 并与口服络活喜片和耳尖放血 +口服络活喜片进行临床对照观察, 发现耳尖放血 +口服络活喜片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最好, 总有效率达到 93.33%;而单纯耳尖放血的疗效又明显高于单 纯口服络活喜片,总有效率达 80%。
1.定义
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重要的针灸疗法,是用采血针点刺耳尖穴放出血液的方法。该方 法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之功。其特点是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无副作用,被广泛地 应用于临床。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1年龄在 18岁到 70岁之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的患者。它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或者面部烘热,烦 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
禁忌症:(1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2年龄在 18岁以下及 70岁以上的患者;
(3身体特别虚弱或有出血倾向者。3.治疗原理
耳尖放血为什么能有效治疗高血压病呢?因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 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 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 “ 耳上角 ” ,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镇肝潜阳、清脑明目之功。研究证明,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 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同 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4.临床技术操作
(1器械准备:一次性无菌采血针、2%的碘酊、75%的酒精、消毒干棉球、止血钳、无菌指套或 手套。
(2体位: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以坐位为佳。
(3 取穴: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耳尖穴在耳郭的上方, 当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4操作步骤: ①按摩耳郭:先用手指按摩耳郭使其充血。
②消毒:医者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指套或手套后(指套一般只戴接触穴位的指头即可,先用 棉球蘸取碘酊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再用酒精棉球擦拭以严格消毒。
③针刺手法:医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 1~2mm 深,随即出 针。
④放血: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郭,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出血量一般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每次放血约 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约 5毫米直径大小。
(5疗程:一般是隔日治疗 1次,一周治疗 3次, 12次(即 1个月为 1个疗程。初次治疗取双侧耳 尖放血,以后两耳隔次交替操作。
5.技术要领
(1针刺前要先对病人的耳郭进行揉按,使其充血;(2注意进针的深度,以刺入约 1~2mm 深为宜,以不穿透软骨膜为度;(3每侧放血 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约 5毫米直径大小。6.注意事项
(1局部要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2刺入的时候要迅速,以防疼痛;(3放血量要恰当;(4挤压要注意方法,不能在局部挤压,要从远端向近端慢慢地轻轻地挤压,以防血肿产生;(5当有血肿发生时要及时按压,应该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出血点 1分钟左右,以防血肿扩大。耳尖放血疗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易学易用的治疗高血压病的 中医针灸疗法。
Ⅱ 参考资料(一高血压病简介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以头痛、头晕、头胀、颈部有扳住感、耳鸣、眼花、健 忘、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为临床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 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多见的基础性疾病。据统计,世界各国的患病率 高达 10%到 20%,属于中医学的 “ 头痛 ”、“ 眩晕 ” 等范畴。
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该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脑血管、心 脏和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造成肢体偏瘫、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高血压病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故学者称之谓 “ 隐形 杀手 ” ,是全世界医学界的一个重大难题。
第三篇: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
第二期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肩痛穴
定位: 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针刺手法:(滞针)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技术关键环节
1.定位准确 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2.交叉取穴 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3.快速进针 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4.快速手法 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5.针感要求 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治疗时间及疗程
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1次,14次为1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1次,21次为1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每日针1次,28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2.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按摩、针刀、局封等。
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特点
1.取穴少,痛苦小。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4.安全性较高。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本法具有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适宜于广大农村,值得推广
第四篇: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王文远 作者单位:100026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1989年曾获全军科技二等奖、“十五”被列为国家级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1.1西医诊断标准
①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②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1.2中医诊断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③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1.3孕妇禁用。2治疗方法简介 2.1操作方法
2.1.1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2.1.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位,即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2.1.3针刺方法
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2.1.4出针快速出针,并以酒精棉球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2.2技术关键环节
2.2.1肩痛穴定位必须准确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穴,属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髁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2.2.2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2.2.3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2.2.4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内。2.2.5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
2.3治疗时间及疗程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1次,14次为1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1次,21次为1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每日针1次,28次为1疗程。
3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晕针是针灸常见的副作用,针刺“肩痛穴”,只需3秒,时间极短,发生晕针的概率很小。病人首次就诊应让其卧床治疗,以防晕针。4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4.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否则会增加新的炎症和水肿。
4.2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推拿按摩、火罐、刮痧、针灸针刀,药物封闭、理疗烤电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4.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觉,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5特点
①取穴少,痛苦小;②见效快、疗效高;③操作简便、易于普及;④安全性较高;⑤突出人体自身平衡。6临床研究结论
①找出了治疗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的专病专穴—“肩痛穴”;②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90%;③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④采用单穴疗法;⑤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肩痛穴治疗组疗效与传统取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⑥无副作用。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篇:原发性高血压教案
原发性高血压教案
原发性高血压
一、课程导入:
导入原发性高血压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什么叫高血压?
什么叫原发性高血压? 3.如何诊断高血压?
二、介绍学习内容和目标。
原发性高血压
(一)概念(掌握)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血管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95%)
2、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是指由某些明确而独立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5%)诊断标准及分类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140mmHg 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90mmHg
(二)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掌握)
分类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80~89 高血压: ≥140 和(或)≥90 1级(轻度)140~159 和(或)90~99 2级(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 3级(重度)≥180 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90 ※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任何年龄的成人,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三)流行病学(了解)
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黑人>白人
我国:北方>南方 东部>西部
城市>农村
高原少数民族患病率高
年龄
性别
我国高血压的特点:“三高”、“三低”
(四)病因(熟悉)
遗传因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环境因素:
1、饮食 摄盐过多(主要见于盐敏感的人群);低钾、低钙、高蛋白饮食; 高饱和脂肪酸;饮酒。
2、精神应激 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视觉刺激;噪声。
3、其他因素
肥胖(BMI、腰围);
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五)发病机制(熟悉)
平均动脉压(MBP)=心排血量(CO)×总外周阻力(PR)
1、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
2、肾性水钠潴留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5、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itance,IR)病理:小动脉、心脏、脑、肾脏、视网膜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
症状:大多无明显症状;头晕、头痛;耳鸣、心悸;视力模糊;鼻出血等。体征:血压升高;主动脉瓣区A2亢进、收缩期杂音;颈部或腹部血管杂音。
(六)并发症(掌握):
1、脑血管的并发症:最常见,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等,多属于高血压急症的范畴;
2、心脏的并发症:高心病、急性左心衰、冠心病;
3、肾脏的并发症: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
4、其他:①眼底改变、视力及视野异常;②鼻出血;③主动脉夹层。
(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熟悉):
常规项目:血脂、血糖、肾功、尿常规、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
特殊检查:动态血压监测、踝/臂血压比值、心律变异、颈动脉内层中膜厚度、动脉弹性测定、血浆肾素活性。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八)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
1.诊断依据:静息状态下,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测量值。但必须是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间隔2min后重复测量2次的血压均值为基准。若两次测量收缩压或舒张压数值相差5mmHg,应再次测量后取3次读数的均值。
2、鉴别诊断: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肾小球肾炎等)
3、心血管风险分层 分层依据:(1)血压升高水平;(2)靶器官损害情况;(3)并发症;
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 5.72mmol/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女<65岁 男 <55岁)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高血压
1级 2级
3级
无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病,或靶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低、中、高、极高危10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及>30%。
(九)治疗要点(掌握): 1.降压治疗的目标值
一般主张控制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老年人 SBP在140~150mmHg,DBP <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2、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1)减轻体重;(2)减少钠盐摄入;(3)补充钙钾;(4)减少脂肪摄入;(5)限制饮酒;(6)增加运动。
3、降压药物治疗
适用于:(1)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未获有效控制;
(2)高血压2级或以上;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5类一线药(1)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速尿、螺内酯。
适应证:轻中度高血压;盐敏感型高血压;和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不全时。
禁忌证:噻嗪类禁用于痛风患者;保钾利尿剂不宜与 ACEI合用、肾功不全者禁用。(2)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倍他乐克、心得安、卡维洛尔。
适应证: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运动所诱发的血压急剧升高。
禁忌证: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慎用。(3)钙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适应证: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和并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高钠摄入;嗜酒;和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
禁忌证:非二氢吡啶类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
适应证: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禁忌证:高钾血症、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酐超过 3mg 者慎用。(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
适应证、禁忌证: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但不引起干咳。降压治疗方案及原则:
(1)小剂量开始;
(2)优先选择长效抑制剂;
(3)联合用药;
(4)个体化;
A、合理的两种降压药物联用方案: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ACEI /ARB;钙拮抗剂 +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 ACEI /ARB。
B、3种降压药物联用除非有禁忌证,否则必须包含利尿剂;血压获得控制后可调整剂量但不能随意停药;
4、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
概念:指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左心衰、ACS、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子痫等。
治疗原则:
迅速降低血压:选用起效迅速,短时间达到最大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①首选硝普钠,直接扩张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②硝酸甘油;③地尔硫卓;④拉贝洛尔。
控制性降压:24小时内血压降低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有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
脑出血:仅当血压极度升高(>200/130mmHg)时才考虑严密血压监测下进行降压治疗,目标值不能低于160/100 mmHg。脑梗死:一般不做降压处理。
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