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文明谈谈看守工作中建设政
谈谈看守工作中建设政治文明
谈谈看守工作中建设政治文明 作者 崔炳华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理性的产物。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看守工作作为我国执法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也有相应的一席之地,探讨如何在看守工作中贯彻落实政治文明建设,对提高民警素质、保证执法质量、保障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都有现实意义。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政治文明研究和政治文明建设将普及到社会政治生活的不同层面,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照亮人类政治发展的大道。
一、政治文明的涵义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的“政治文明”条目:政治文明,即“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在人类历史上,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通过对社会革命改造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形态。在新的社会形态里,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政治统治,需要建立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状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主制度。在这些制度中,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实现程度相应获得新的提高,这就是政治文明进步。” 通过对这段话的辨析,结合对历史上政治文明概念的变迁的考察,我们可以概括出政治文明涵义的基本要素: 第一,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政治意识、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等只是政治文明的构成因素,不能代替政治文明; 第三,政治文明与政治文化有较多联系,但只有进步的政治文化才可称之为政治文明;
第四,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包括静态的进步成果和动态的进化过程两个层面,不能将之视为仅仅是过去的政治成果; 第五,政治文明是一个整体,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
二、政治文明的结构体系与看守工作研究对象
政治文明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政治进步形态,是一个由不同部分构成的协调有序的政治系统。我们可以将政治文明化分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
看守工作也可按研究对象来加以划分。从研究的主体对象(人)看;一类是我们的看守民警;一类是被监管的对象;从研究的客体对象(工作)看:看守所的工作可分公安行政和对监管对象的管理两类。下面,我将结合政治文明的结构体系,探讨看守所不同类型的对象所要达到的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1、提升素质,实践政治意识文明建设
政治之所以蕴含着文明,主要是因为政治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而不是自然发生的。如前所述,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而这种进步状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其次才表现为制度和行为。有了这种精神意识,人们才去建立制度和规范,并运用这些制度和规范去约束人们的政治行为。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政治意识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看守工作中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开展:我认为应该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加以区分。对于看守民警(包括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运用政治思想教育、政治道德教育、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等手段,着重使之养成具有良好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四个方面的文明的政治心理;具备公平、公正、理性、权责一体为核心的政治道德。对于监管对象,我们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使之达到认罪服法,知法守法、积极改造的文明个体。
2、规范看守工作,实现政治制度文明
政治制度是政治意识的承载者,同时对政治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政治制度一旦建立就必然成为政治行为的约束者,而且它的作用也必须通过规范政治行为而体现出来。
在看守工作的建章立制方面,近年推行的警务规范化建设可以说是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富有成效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我认为在制度文明建设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审慎原则。审慎就是负责任,是重分析而非规定。我们应该认识到一项制度不是把人的精力导向某一个单一目标的导管,也不能想象出一个多种用途的渠道来补救这一形象。一项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活跃的事物,自行突 入一个有各种相互作用的力量的领域,以复杂的形式和在不同程度上改造这些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对后果的复杂性掉以轻心,粗制滥造制度。
(2)制度建设的规制功能要合理、合法。政治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给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划定边界。对于看守所而言,任何制度只要是关于民警与监管对象或者是两类不同的工作的,就必然会涉及到权利义务的重新界定。由于在押人员属于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制度建设时,首先要把握好权责规制的合法性,以确保制度不会侵犯客体的权益,具有长远性和可行性。其次,还应该从合理性方面加以考虑,不能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欲望驱动,无视在押人员的合理要求。制度的建立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要经得起公开的考验。
(3)要寻找制衡措施。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博奕的结果,它体现了态势的均衡。在看守所内,这种均衡由于人员权利的不一,其均衡点是偏向于我们的民警这一方的。任何制度如果想长期存在,必然要有制衡,而不能依靠强力和机遇。看守所制度的制衡力来源于外界(人民群众和相关单位)和所内(在押人员)两方面,后者也就是赋予弱势群体对制度的监督权。
3、推进看守工作管理水平,表现政治行为文明
在一定意义上讲,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还不算是政治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才是真正的政治文明。因为没有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就会无从表现出来。
政治行为文明的灵魂是有序。由于政治本身是“众人之事”,因而,任何形式的政治行为都会是一种群体行为活涉及群体的行为。而只要是群体行为,必然就会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因此,有序可以称为政治行为文明之魂。在看守工作中,是否能保证监所秩序井然是衡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看守所工作的有序实际上秩序和自由的完美契合。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对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最大保障,包括对因人员的不同性质而产生的不同层次权利的保护和对违反监所管理规定人员的依法处罚;二是对管理工作权限的明确,杜绝执法和管理中存在的滥用职权现象。
三、如何通过看守工作实践政治文明
我认为看守工作中实践政治文明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法律素质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民警和在押人员普及法律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要求公民法律素质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同步进行、同 时提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一是依法治国要求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作为看守民警,不懂法不知法,何以当家作主?二是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在押人员法律知识贫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何谈起?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公民生产、生活、工作,处处遇法,事事有法,在押人员如果不知法,不具备法律素质,今后走向社会势必寸步难行。
2、要对在押人员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合法权益。看守所在押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为:(1)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2)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3)一审被判处死刑等待执行的罪犯。第一类人员中,还包括部分一审被判处有罪,等待二审裁定的人员;同时判处徒刑的人员以其政治权利是否被剥夺,又可以再细分为两类人员。在监管工作中,我们应该认清这些关押对象权利层次的不同,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合法权利。
当前在看守工作中,在押人员的有部分权益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萎缩:如(1)《看守所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人犯每日应当有一至两小时的室外活动。个别看守所由于场地限制,无法实现。(2)《看守所条例》第十条规定了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进行健康检查;第二十六条规定人犯患病,应当给予及时治疗。但对于关押期间,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权则没有明确规定,其原则似乎是“无病不理”。我认为应该参考正常公民每年对其进行一次身体检查,一方面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监所的安全。
3、赋予在押人员意见表达权。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六大自由或权利,我们可以简称为意见表达权。我国宪法很重视这六项权利,不仅如此,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还制定了许多相关法律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看守所在押人员也是公民(即使被判处死刑,也没有剥夺其公民权),我们应承认他们有表达意见的权利,这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承认他们有意见及意见表达权,就是把人当人,而不是当成能发声但无意见的动物。赋予在押人员意见表达权对于改进我们的工作,防止腐败现象都有监督作用。
4、慎用处罚权。对在押人员的处罚,《看守所条例》规定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违反监规的;第三十六条规定:看守所对于违反监视的人犯,可予以警告或者训诫;情节严重,经教育不改的,可以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经看守所所 长批准予以禁闭。一种是构成犯罪的;第三十七条规定:人犯在羁押期间有犯罪行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情况通知办案机关依法处理。这里主要谈第一种,对违反监规的,处罚应该慎重,尤其是要合乎程序。条例中这条规定的立法本意应该是有两道程序,对违反监规的,首先给予警告、训诫;当警告、训诫后,情节严重,经教不改的,再禁闭。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慎用处罚权,要按照程序走,不能逾越,一步就跳到禁闭。
5、行政透明化。《看守所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人犯在被羁押期间,遵守监视,表现良好的,应当予以表扬和鼓励;有立功表现的,应当报请办案机关依法从宽处理。对此,我支队专门建立了相关的减刑假释细则,但无论是条例,还是细则,似乎都将这条规定视为公安内部的行政审批制度,没有较多地考虑已决罪犯的知情权。而这项制度一方面恰恰涉及到在押如人员自身的最大权益;另一方面对申报减假人员的资格评估,缺乏来自制度外的监督机制。一项行政制度是否合理,除了在制定时要客观、公正合理划分权责外,还需要在执行时有透明的环境和来自制度外的监督制约,才能逐渐完善。
参考资料
1、[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 《新宪政论》
2、[德]克劳塞维茨 《论战争》
3、[美]汉米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3、虞崇胜 《政治文明论》
4、应松年《依法行政十讲》
5、范振雄: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
6、范忠信:生存权、意见表达权与人权
7、洪艳蓉:现代法制中的弱者保护
8、张 方: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篇:谈谈对文明寝室建设的看法
寝室文明建设?
近来,有一句笑谈为“如果你的好朋友好久没给你打电话了,那他一定是忙于打扫寝室卫生了。”
如此调侃,但细细想来,却还真有几分道理。
先说说寝室卫生的要求吧,以下是我接到的通知:
1.玻璃擦干净!湿的擦干后再用干的擦!
2.蜘蛛网不可以有!一个蜘蛛网扣三分!
3.放键盘和主机处不了太乱!
4.桌面和放书的地方不可有灰尘!
5.卫生间顶部的排风扇不可有灰尘!
6.蚊帐要挂好且要统一!要么统一将蚊帐拿掉!
7.杂物摆放要特别注意!
8.被子要叠的美观点,别乱叠!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大家容易忽略的方面,最基本的如扫地,拖地,瓷砖,一个不少......看看完了以上要求,不知你有何感想?
好了,要求看完了,说说领导检查的事。
学校领导要来了,学院领导来了,班主任来了,辅导员来了,宿管阿姨来了,班干部来了,每个人都来一次!!
来一次要打扫一次,来个几次我们就...我认为,这样的寝室文明建设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压力。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开始时我们用10%的努力打扫到得分90%的寝室,而到最后却用90%的努力打扫10%得分的寝室,为何要这样呢,我只能说:得不偿失!!
所以我的要求不高:卫生方面:地扫干净不要灰尘乱飞,垃圾不乱丢,准时倒掉,寝室不要有异味,偶尔来次大扫除。到休息时间后就休息,不影响其他人。我不反对文明寝室建设,但绝不是这样的文明寝室建设。真正的文明,源自于内心,来自于情感。所以领导刻不容缓的任务是丰富下大学生的寝室生活,将楼层里的休息室利用起来,放几张书桌,或是放几副象棋等等,让大家出来交流,不用一直窝在寝室里上网,睡觉等。
最后再强调一遍,我不是反对文明寝室建设,而是觉得大家做的还不够好,大家需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或曲解本人的意思,谢谢。
第三篇: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评审管理办法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评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治淮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结合治淮工程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是指在淮河流域内建设的水利工程(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其工程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得到群众公认,经过淮委主管部门严格考核、评选、命名和表彰的先进单位。
第三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实行自愿申报、逐级推荐、公开评选的办法。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并表彰一次。
第四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评审程序,实行现场考察和测评赋分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创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围绕构建人水和谐环境,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加强工地建设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资金和参建人员的安全。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努力塑造和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持。
第六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的评审工作由淮委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评审委员会负责,委员会由建管处、人教处、财经处、监审处、文明办组成,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委分管建设管理的副主任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委建管处承担并负责日常工作。第二章 文明工地的申报条件
第七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治淮建设项目(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均可申报治淮文明建设工地。
(一)中央投资或中央参与投资、主体工程完成30%以上。
(二)工程建设未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三)参建人员未发生过严重违法违纪事件。
第三章 文明工地的评比内容
第八条 精神文明建设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环境。
(二)创建工作组织严密,氛围浓厚,创建文明建设工地的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健全,创建文明建设工地的规划或办法具体并认真实行。
(三)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保证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的落实。
(四)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安全意识教育,制定并执行劳动岗位和劳动技能培训计划,教育和培训效果明显。
(五)有必要的文体生活设施,职工文体生活活跃,职工精神面貌良好,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六)参建单位及人员能认真落实“三个安全”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无严重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七)参建单位关系融洽、工作协调、无推诿扯皮影响工程建设的现象发生。第九条 工程建设管理
(一)工程建设基本建设程序
1、工程实施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
2、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严格合同管理。
3、工程实施过程中,能严格按合同管理,有效控制投资、工期、质量;验收程序符合要求。
(二)工程质量管理
1、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健全。
2、拥有满足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测的检测设备和人员。
3、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各种档案资料真实可靠、填写规范、完整。
4、工程质量优良,单元工程优良品率达到80%以上(在建工程优良品率达到50%以上)。
5、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及时处理施工建设过程中质量事故。
(三)施工安全措施
1、建立了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和保证体系,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
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的各项规定及标准,并制定了安全保证制度和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工地安全生产制度健全,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施工作业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4、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
(四)内部管理制度和建设资金使用
1、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参建人员按照职责熟悉相关管理制度。
2、建设资金使用合理合法。
3、工人工资按时发放,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第十条 施工区秩序环境
(一)现场材料堆放、施工机械停放有序、整齐,出入运输工具干净。
(二)施工现场道路平整、排水畅通。
(三)施工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建筑、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
(四)施工区与生活区应挂设文明施工标牌或文明施工规章制度。危险区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作业设警示灯)。
(五)办公区和生活区等公共场所整洁有序、保持卫生。
(六)工区内社会治安环境良好,未发生严重的打架斗欧事件,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七)无噪音扰民现象。
(八)能正确协调处理与当地政府和周围群众关系,无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
第四章 文明工地的申报、评审和命名
第十一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负责申报。
(一)委直属项目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直接向淮委申报。
(二)各省(市)负责建设项目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有关省(市)水利厅(局)申报,各省(市)水利厅(局)在初评的基础上向淮委择优推荐。推荐项目数量届时另行通知。
第十二条 文明工地申报材料:
(一)《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申报表》(见附件二)一式叁份。
(二)30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含电子文档)一式叁份,内容包含工程基本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建设管理、施工区环境秩序等。
(三)视频光盘一张,反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和创建文明建设工地的有关情况,要求内容真实、全面、客观,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四)其它能反映工程项目创建文明建设工地情况的资料,如工程建设照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第十三条 评审一般分考核小组现场核查(或委托省、市水利厅(局)考核)和评审委员会评审两个阶段进行。
第十四条 为保证文明工地评选的准确性、权威性,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专家考核小组对申报的文明工地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赋分低于80分的,不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十五条 文明工地现场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施工区环境等3大类,按《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考核赋分表》(附件一)赋分。考核小组核查的程序:
(一)听取工程建设单位或项目法人的汇报。
(二)实地查验工程质量情况和现场管理情况。
(三)查阅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四)查阅文明工地创建工作档案。
(五)依据考核评分表进行赋分。
(六)与申报单位反馈情况。
(七)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核查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初审的建议意见。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在听取考核小组核查情况的报告和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初审意见的基础上,召开评审委员会。评委会进行评议,最后,评委会组成人员投票表决。
第十七条 采用一定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对预选的文明建设工地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公示内容: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的工程名称、项目法人、主要参建单位、创建文明工地的简要事迹。公示的时间一般为7~10天。公示期间无异议或者异议经复核后仍符合条件,予以认定并进行表彰。
第十八条 获得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的单位(工程),由淮委进行通报表彰命名,并颁发“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证书和奖牌。
第五章 文明建设工地的管理
第十九条 文明建设工地实行分级管理,由文明建设工地项目法人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管理,遇有情况变更,及时上报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实行动态管理,凡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其曾获得的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称号:
(一)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二)放松管理,被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通报批评或进行处罚的。
(三)拖欠工程款或工人工资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四)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属淘汰设备、设施、工艺、材料的。
(五)与当地群众发生重大冲突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六章 文明建设工地的奖惩
第二十一条 获得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的单位作为推荐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的重要条件;有关参建单位可参加治淮工程建设作为招投标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第二十二条 获得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的单位(工程),可参照所在地精神文明建设奖励的规定,对所在单位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二十三条 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若发现违规违纪者,将视情节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淮委基建[1998]15号文)同时废止。
附件:
一、治淮文明建设工地考核赋分表
二、治淮文明建设工地申报表
第四篇:治超站设置荣誉墙提升文明建设
近日,马鞍山市G205当涂超限超载检测站办公大楼醒目位置设立的“珍惜荣誉 再创佳绩”荣誉墙,成为备受职工珍视和推崇的一块精神家园。
马鞍山市G205当涂超限超载检测站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当涂县文明单位”、“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G205当涂治超站始终以“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环境一流”为创建思路,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坚持“微笑服务、温馨交通”的工作理念,为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效率高的治超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坚持靠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同时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站点管理制度;以固定站点检测和道路流动稽查相结合,日常治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全方位展开路面治超;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牢记廉洁从业准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参与各项共建及社会公益活动;为了体现人性化服务,站内还设立了多项便民设施,免费为过往司机服务,廉洁、高效、文明的服务受到过往司乘的一致认可;不断完善站区规范化建设,为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面对荣誉,马鞍山市G205当涂超限超载检测站全体职工一致认为,成绩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荣誉让他们深感今后治超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化荣誉为动力,再接再励,倍加珍惜大好机遇,以扎实过硬的作风,以更高更优的工作,团结拼搏,在今后工作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笔记之建设生态文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笔记之建设生态文明
硕5083班3115313016朱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八个专题是建设生态文明,收入了谈话、讲话、贺信各一篇,在其他专题中涉及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美丽中国等内容的文献还有10篇。更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一大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谈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在谈到对人民的责任时,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是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是务林人的神圣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全民义务植树开展30多年来,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增强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他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其中,生态效益、环境损害等指标和实绩是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是新型政绩观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有力举措。
此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山河秀美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生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总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合作。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认真履行好第一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以最严格的监督、最有效的管理保护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