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观与科学发展观

摘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主要对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基础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思维模式。辩证思维模式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二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法。科学发展观是以和谐统一规律为核心的生态思维模式。生态思维模式是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界的无机物质、生物、人类、信息、思维多个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主要对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基础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进行了分析。

正文:

一.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思维模式。辩证思维模式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二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系统事物的重心向两端和两极发展的比较简单的问题,而不适用于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以和谐统一规律为核心的生态思维模式。生态思维模式是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界的无机物质、生物、人类、信息、思维多个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解决两极对立问题,而且适用于解决系统事物的重心从两端或两极向中点和中间部分发展的多因素复杂系统问题。科学发展观已经超越了唯物辩证法,是划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思想,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二.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基础

首先,对于传统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对其进行了批判,对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鲜明的批判反思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在反思中建立起来的。所谓唯物辩证法就是指以唯物论为基础,揭示事物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斗争引起的,它从来都不崇拜任何东西,它是一种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和存在方式就是“批判”,离开了批判,辩证法就不存在了。

其次,在事物普遍联系中,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而这正是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根本要求体现出来。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普遍联系,其将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时要求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要注重其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和协调。从理论意义上讲,人们通过实践对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本质规律进行正确认识,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从实践意义上讲,就是要求人们对实践的指导采用科学理论来进行,对实践方式和实践手段等的把握要按照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本质规律来进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再次,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发展”问题的思考是通过联系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来实现的,这正与唯物辩证法永恒发展相符合。传统发展理论只注重经济增长,对此弊端科学发展给予纠正,其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也就是说,同一事物的简单和单纯数量的变化并不能成为发展。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把当前发展、利益与长远发展、利益相结合,防止为了当前的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唯物辩证永恒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科学发展观中被充分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从中国百废待兴的实际国情出发,强调目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强调发展应该是经济与政治、法律,经济与教育、科学的综合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也有了新的发展,江泽民适时的对发展概念作了新的扬弃,认为发展是指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人民共同富裕的均衡发展。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作为新一届的领导人胡景涛同志又对发展概念进一步的完善,旗帜鲜明的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实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和平的保证;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觉得幸运者,都是强者;公平正义是财富合理分享保证。实际上,没有公平也就没有真正的民生;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稳定。而传统发展观所强调的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观点以然指明,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一事物脱离了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就无法存在,更无法发展。因此,事物的发展应该是兼顾的、对称的。社会的发展也必须是协调的,这样的的社会也才是和谐的。现如今,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已经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比如,教育的不公平、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的差别悬殊等等。因此,只有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只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关心人们之关心的问题,才能实现全体人民诚信友爱、社会安定、共享原则,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将社会的公平正义落到实处。

(三)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各区域有着各自的特色、各自的侧重点,并且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全面协调的互助机制,促进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也逐步完善了区域间的互动机制和合作机制。随着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才合作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同时进行拓展,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各区域的产业分工合作,同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在这个基础上,也逐步完善落实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区域合作机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优势而政策支持度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又形成了相互统一的支持,从而形成了全国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兼顾城乡发展。从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战略,统筹产业发展,构筑产业支撑,端正发展观念,推进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建设的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对以往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运行、管理与财政投入,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由无到有,再实现覆盖面由小到大、待遇水平由低到高,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逐步消除本地劳动力与外地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差距,协调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推动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有序进城和定居,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这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战略。

(四)实现节约环保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就是永恒发展,也因此可以理解为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而科学发展观也着重强调我们所以说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由于我国自身的特点,必须选择经济增长方式,而节约环保发展的实现是需要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能源、生态问题都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进行的,对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是在能源资源严重缺乏和生态环境严重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生态环境压力要远远大于国际水平,而人员的使用量却很小,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浪费能源资源较为严重。

(五)实现创新竞争发展

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这是各国发展的普遍性即共性。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资源结构、人均资源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不尽一样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各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的不一样性,即各国发展的特殊性即个性。因而各个国家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普遍性中寻求一种符合各自国家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而自主创新思想就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科技制高点,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从而为竞争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1、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路线是: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前形成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路线坚持了()

A.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联系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C.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2011年南京模拟)2011年6月12日,首届广西青少年读书节开幕。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静思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减,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抓住机遇 6.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7、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防微杜渐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著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

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近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 ②量变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事物必然发生质变

③只要事物发生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 ④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成语与“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B.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C.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D.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11.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A.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5.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表示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与“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第三篇: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背诵原理和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

① 自然界是发展的。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僵化、静止的观点。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总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⑴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⑶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

①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和考验。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⑵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第四篇: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兴义中学

陈国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运动与物质(2)运动与静止(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4)发展的实质(5)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理解:

(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4)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

(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2)深刻理解国家各大政方针

二、【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4、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四、【方法】:

讨论、讲述、尝试记忆、结构图记忆 导入新课:

讲台上游走15秒,提起学生注意力,以孙宇威事例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观点中,发展观是重要的一个板块,(08年考了“驼峰路线”,10年考了国内企业的逆势而上,都是用内外因分析)今天我们把散乱的发展观知识作一个整理。教学互动、学生参与,以红色衣服的同学为主,进行分组提问。(打乱发展观前后顺序、以学生回答为主线展开讨论)

1、物质和运动

点到为止,学生获知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运动物质不能存在即可。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分析清楚为什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即可,指出世界唯一不动的就是动,引入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哲学命题,不能两次进入河流上因为运动的绝对性,能够进入运动的河流是因为有相对静止的状态。

3、发展的实质

让同学对比老师、杨校长、同学之间谁新谁旧,引出发展的实质及判断新旧的正确和错误标准。

4、发展的原因

讨论后产生因果关系原理及方法要求。观音“自己救自己”、“二战死囚被吓死”、“就业的 思考”、“中国企业在危机中如何生存”、“分析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内外因。

5、发展的状态

理解量质变的关系和方法要求,“愚人吃盐”、“笨人吃饼”、“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学习如春起之和,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思考:事物的变化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质变上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上新事物的产生,因此,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6、发展的趋势

一路顺风和人生的荆棘密布都是只看见了一个方面,不符合事物前进新和曲折性关系原理,明确个人和国家出现的困难和麻烦上暂时的,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但必须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

课堂探究:(1)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3)简要回答怎样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4)“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5)“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每天上午九点就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精力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用脚来回蹭地,日久天长,竞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人们称之为“马克思的足迹”。马克思孜孜不倦40年才成就了这部鸿篇巨著。

试分析“马克思的足迹”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及对青年人成才的启示。

答案:(1)“马克思的足迹”表明了一切事物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会实现事物质的飞跃,所以,要重视量的积累。马克思经历40年的潜心刻苦研究,搜集、分析大量材料,才写出名著《资本论》,就说明了这一点。

(3)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变成效国之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须向马克思学习,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德、智、体各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同时要坚持抵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害的坏思想、坏行为,做到防微杜渐,健康成长。

本课小结:从整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讲述了发展的实质,原因、状态和趋势。

第五篇: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二、事物发展的趋势(途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原理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在细化考法才写3点)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了落后的,汲取了积极的,增添了新内容(3)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走向灭亡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面对挫折和挑战

三、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统一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总: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基础上开始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下载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选择题 1.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塞翁失马,......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事......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一)发展的定义 1.(2013·福建卷)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_。 2. _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_到_的运动过程中。 3. _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基本原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5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大角度题目(4大点:特点、实质、趋势+途径、状态)——大角度入手;三步走 如下:3W题型各一例 例1、(15分)(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1.是发展的 (1)表现: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创新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