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少文微博简要解读新刑诉法
陈少文解读新刑诉
【刑诉解读1-级别管辖】
原法第20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新法第20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变化:
1、删除反革命罪,增加恐怖活动案件;
2、删除外国人犯罪案件。解读: 1、96年刑诉法修改时,刑法尚未修改,反革命罪仍然存在,因此保留了反革命罪的表述,此次予以删除,根据国内犯罪情况的变化,增加恐怖活动犯罪。
2、外国人犯罪数量逐渐增多,删除该类犯罪。民诉中曾规定中院管辖涉外案件,后因涉外案件增多,规定重大涉外案件由中院管辖。考察方式:
外国人犯罪案件将不再是独立的判断级别管辖的标准,只有犯罪类型和可能判处的刑罚才是判断是否由中院管辖的标准。如外国人约翰涉嫌侮辱罪,一般应由基层法院管辖,但外国人约翰如涉嫌强奸罪,由于可能判处死刑,则由中院管辖。
【刑诉解读2-回避】 原法第31条:“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新法第31条:“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变化:
将回避申请主体的范围和申请复议的主体范围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扩展到“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考察方式:
回避近年来往往以单选题的形式考察,但难度很大,每个选项涉及一个回避的知识点。今年仍会如此,并且重点考察回避申请和复议主体的范围。例:被告人张某19岁,其父亲由于是近亲属而非法定代理人,没有申请回避权;但如其父亲担任辩护人,则具有申请回避权。
【刑诉解读3-委托辩护人的时间】 原法第33条1款:“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新法第33条1款:“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变化:
将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从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提前到了侦查阶段“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将侦查阶段律师的身份从法律帮助者改为辩护人。解读:
之前,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身份不被承认,调查取证权、阅卷权等辩护活动无从谈起,身份极为尴尬,此次将侦查阶段的律师定位为辩护人,为扩展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扫清了立法上的障碍。另,第一次讯问可聘请辩护律师,也为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埋下了伏笔。考察方式:
会就有关侦查阶段律师诉讼权利的说法进行正误判断,如侦查阶段聘请律师的时间起点是第一次讯问后(错误,应为第一次讯问),侦查阶段,非律师也可以接受委托成为辩护人(错误,只有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成为辩护人)„„
【刑诉解读4-委托辩护人的主体】 原法第33条:“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按照此规定,旧法有权委托辩护人的主体范围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新法第33条增加第3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变化:
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时,有权委托辩护人的主体范围可以拓展到监护人和近亲属。解读:
实践中,一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处于被羁押的状态,其委托辩护人的权利往往无法行使,因此,常常由其家属代为委托,然后得到被告人同意和确认即可,但法律本身并未明确近亲属的委托权,此次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监护人和近亲属可以委托辩护人。考察方式:
仅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同学们需要注意,必须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时”,其监护人和近亲属才有委托权,其他情况仍然不可独立委托。
【刑诉解读5-指定辩护】 原规定:《高法解释》第36条“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一)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二)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新法第34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变化:
1、将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扩展到了无期徒刑;
2、将指定辩护的义务主体从法院扩展到了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解读: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辩护率不到30%。很多被追诉人在没有律师帮助的情况下接受起诉和审判,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必须扩大指定辩护的范围。同时,将指定辩护的诉讼阶段延伸到侦查、起诉阶段,不仅有利于尽早保护被追诉人权益,也可以为律师开拓更大的业务空间。考察方式:
指定辩护历来是司法考试的重要考察对象,尤其是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今年仍不例外,很可能是一道多选题。记忆口诀可以更改为“盲聋哑变成半疯傻,未成年永远(无期)拿枪打(死刑)”。补充:
有同学发现新法没有“未成年”这一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在新法第267条中这样规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因此,未成年人仍然是应当指定辩护的对象。
【刑诉解读6-律师会见权】 原法第96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新法第37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变化:
明确辩护律师持三证(委托辩护为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指定辩护为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法律援助公函)可以无障碍会见,而无需经过批准。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仍然需要经过侦查机关许可。解读:
1、尽管原法规定只有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才需经过侦查机关批准,但实践中,侦查机关往往因侦查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和处理意见需保密而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会见。08年律师法规定辩护律师只要持有三证即可会见,不再需要经过批准,本次修改吸收了这一规定。
2、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和特别重大的贿赂案件,仍然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即使是在西方,对于这些犯罪,也同样会规定权利的例外,卡多佐就认为,如果保护这类罪犯的所有基本人权,权利法案就会成为美国的自杀协议。可以说,这一例外规定是比较合理的。考察方式:
律师法自实施以来,从未在卷二考察过,因此今年与律师法一致的改动之处会是重要考点。同学们应注意两点:第一,三证范围(证明自己资格的执业证书,证明所在单位的事务所证明,证明与本案关系的委托书或法律援助公函),第二,应经侦查机关批准会见的三类罪名。
【刑诉解读7-会见时间】 《六机关规定》:“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在五日内安排会见。”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51条:“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提出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四十八小时以内安排会见的具体时间。” 新法第37条第2款:“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变化:
1、删除了5日内安排会见的情形,一律统一为48小时内安排会见;
2、将《高检规则》中“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的具体时间”的表述改为“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解读:
1、不论案件情形,一律统一为48小时内安排会见;
2、《高检规则》“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的具体时间”将《六机关规定》中“48小时内必须见上面”的立法原意,篡改成“48小时内安排会见的时间”(按此规定,安排律师和嫌疑人几个月后见面也不违法),此次修改重申了立法原意。考察方式:
此处只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较为简单,同学们记住48小时内(不是两天,因为两者期限的起算时间不同)必须见上面即可。
【刑诉解读8-会见监督】 原法第96条:“„„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新法第37条:“„„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变化:
从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侦查机关有权派员在场监督,改为不得监听(意即不得在场监督)。解读:
根据旧法,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监督,实践中则演变成应当派员在场监督,当事人无法畅所欲言,更无法反映程序违法,新法规定不得监听(这是国际公约普遍遵循的最低程序正义标准,侦查人员只能在看得见但听不见的范围内进行监督),以保障律师和当事人的自由交流。考察方式:
只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较为简单。
【刑诉解读9-阅卷范围】 原法第36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新法第38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变化:
将阅卷范围从诉讼文书和技术性鉴定材料拓展到案卷材料(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视听资料等其他证据种类)解读:
根据以往的阅卷范围,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等证据材料都不在阅卷范围,辩护律师既不敢主动调查取证,也无法通过阅卷获取信息,极大的影响了辩护效果。这次修改将阅卷范围拓展到了案卷材料,律师阅卷权至少在立法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考察方式:
律师法将阅卷范围拓展到案卷材料,但由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因此在实践中总是被拒绝适用,司法部08年至今,从未在卷二中考察过律师法对阅卷权问题的新规,此次律师法的规定被刑诉法确认,因此考察的可能性很大。
【刑诉解读10-被告人阅卷权】
原法没有明确规定被告人是否有权阅卷。新法第37条:“„„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解读
1、辩护律师是否可以将卷宗交由嫌疑人、被告人阅览,赞同者认为:这是其知情权的体现,也是辩护律师与被告人通信权的应有之义,反对者认为,被告人阅卷会为其翻供提供便利,本次修订明确辩护律师可以向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其阅卷权。
2、为了防止被追诉人阅卷后翻供,或者与同案犯订立攻守同盟,影响控方证据体系,立法将向其核实证据的时间起点限定为“移送审查起诉之日”,在侦查阶段不可向其核实证据。另外,立法并未明确是向其展示原卷,还是提供摘要或是口述,“核实”二字需要进一步解释。考察方式:
本知识点不会专门考察,只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
1、只能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而不能向其家属核实;
2、只能在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向其核实,在侦查阶段则不可以。
【刑诉解读11-辩方证据开示】 新法第40条:“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解读:
随着律师阅卷范围的扩大,其所承担的义务也随之增加。由于律师可以在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看到控方的案卷材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突袭控诉,辩方将其所掌握的无罪和不负刑事责任的证据提前告知控方,也是避免突袭辩护的需要。这可以看做是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萌芽。考察方式:
考试可能会涉及哪三类证据要告知控方,同学们可以这样记忆:无罪(不在犯罪现场)和不负刑事责任(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精神病人)的证据。
【刑诉解读12-辩护人的诉讼义务】
原法第38条: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新法第42条: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变化:
1、将义务主体从辩护人改为“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
2、删除改变证言的提法。解读:
1、原法第38条与刑法第306条遥相呼应,共同构成对辩护人群体的职业歧视。刑法专门设置以辩护人为主体的伪证罪,这在全世界也非常罕见,而更有可能制造伪证的警察和检察官却没有相应的罪名。废除刑法306的呼声一直都不绝于耳。
2、此次修改将义务主体扩展为辩护人及其他任何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表明立法者已开始意识到306条的不合理之处,是最终废除306条的阶段性成果。其次,删除“改变证言”的表述,是因为并非所有“改变证言”的行为都应禁止,只有违背事实改变证言(伪证)才应禁止。考察方式:本处修改考察可能不大。
【刑诉解读13-追究辩护人刑事责任的回避】 新法第42条新增一款:“辩护人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辩护人是律师的,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 解读:
以往实践中,侦查机关往往主动追究自己承办案件中辩护人的刑事责任,由于立场的对立,其总是带有强烈的报复心理,律师往往因此遭受无端的追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次规定必须由办理辩护人所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辩护人涉嫌的犯罪。考察方式:
本法条可能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如果要用口语来表述法律修改前后的变化的话,之前侦查机关常对律师说“我来办你”,而现在则只能说:“你等着,我找我兄弟去!”此外,如果辩护人是律师,必须要通知其所在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协会。
【刑诉解读14-证据种类】 新法第48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变化:
1、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
2、增加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等笔录类证据;
3、增加电子数据。解读:
1、鉴定结果只能作为法官定案的参考,而绝不能左右法官的裁判,称之为鉴定意见更为科学,避免鉴定人成为事实上的法官;
2、以往的种类无法涵盖辨认、侦查实验等侦查活动所形成的笔录类证据;
3、电子邮件、聊天记录、微博等电子信息按照已有种类无法归类,故增设电子数据。考察方式:
每年都会有一道证据种类的题目(多为单选),一道证据分类的题目(多选),今年应该也不例外,考察电子数据的可能极大。考生需要注意和视听资料(多为动态展现)的区别。如果无法区分,直接选择电子数据,正确概率较高。【刑诉解读15-行政执法中收集证据的效力】 新法第52条第2款新增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解读:
证据合法性要求证据收集的主体必须合法(侦查人员),因此,行政执法人员收集的证据往往无法直接作为刑诉证据加以使用,而必须经过证据转化,重新收集固定。言词证据尚可重新收集,但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往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增加此规定。考察方式:
只会是一个选项,考察角度有二:一是判断“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不能直接作为刑诉证据加以使用”的说法是否正确?二是考察可以直接使用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一般认为,言辞类证据不可直接使用)。
【刑诉解读16-证明标准】
原法仅规定刑事案件的有罪证明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新法第53条第2款:“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考察方式:
1、近两三年,刑事诉讼对证明标准的考试力度明显加大,甚至2010年的卷四大题就是考察在具体案例中如何运用证明标准的理论来裁判案件。对于这类试题,同学们不用担心,只需要把握一个原则——根据以有的证据定案,会不会冤枉被告,如果会,则不能定罪。
2、例1-某受贿案,证人证明被告受贿,被告否认,可否定案?不可以,因为一对一的证据无法排除证人做伪证的可能,可能冤枉被告。例2-甲乙两人没有相约,各自埋伏,朝张三射击,张身中一弹,无法查明是谁的子弹致死,能否定罪?可以,因为两人至少是未遂,不会冤枉他们。
【刑诉解读17-非法取证的手段】 《高法解释》第61条(原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新法第54条第1款:“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变化:
1、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证手段中去除了威胁、引诱和欺骗;
2、在对证人、被害人的取证手段中去除了引诱和欺骗。解读:
立法者认为,引诱和欺骗,甚至某种程度的威胁是讯问的必要手段,如果一概加以禁止,则无法完成讯问任务,因此以“等”字模糊处理,其本意是:一般的威胁、引诱和欺骗为立法所允许,但与刑讯逼供相当的类似手段(如寒冷逼供,饥饿逼供,亲情逼供等)也应禁止。考察方式:
1、由于“等”字含义模糊,司法解释又未出台,实践中何种手段属于应当排除证据效力的非法取证交由法官裁量认定,因此考察可能不大。本人认为,在考试中,应理解为:威胁、引诱和欺骗手段达到了与刑讯逼供相当的程度,仍然可以成为排除的对象;
2、从立法明文禁止“威胁、引诱、欺骗”,到删除这些手段,而以“等”字这样的模糊字眼代替,实际上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如果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加以界定,或最高人民法院迟迟不出台有关排除范围的指导性案例,我对实践中变相刑讯逼供现象的进一步扩大表示深切的担忧„
【刑诉解读18-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 《高法解释》第61条:“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新法第54条:“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变化:
将排除的非法证据范围从言词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拓展到了物证、书证。解读:
1、我国之所以之前规定只排除非法言辞证据,是因为只有言辞证据才可能因为非法取证而影响其真实性,实物证据即使取证程序违法,其真实性一般也不会受到影响。但这种范围大大限制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威慑作用。故而此次扩大了排除范围。
2、但毕竟非法取证对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影响的确存在不同,考虑到查明真相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因此立法对物证和书证的排除作了严格的限定,必须要达到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程度,且无法作出补正或合理解释。
考察方式:
如无意外,此规定今年一定会有至少一道多选题。同学们需要记住三点:
1、物证、书证可排除;
2、不是一律排除(必须达到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程度);
3、不是直接排除(必须先给机会补正或进行合理解释)。注:所谓补正,如补充签名。
【刑诉解读19-非法证据排除的阶段】 新法第54条第2款:“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解读:
第一次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排除非法证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均可成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考察方式:
只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
1、非法证据排除的阶段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
2、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
【刑诉解读20-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庭调查】
原法没有相应规定,实践中,被告方提出遭受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法庭往往不予调查。新法第56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54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5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 变化:
新法和司法解释增加规定,只要提出非法取证行为,必须调查,而不能不予调查。解读:
如果不明确要求法庭必须调查非法取证行为,则刑讯逼供就无法被发现和确认,无法得到应有的程序和实体制裁,因而更加难以得到遏制,此次明确要求必须在实体审判之前进行程序审判,先确认刑讯逼供问题,在排除相关证据后再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考察方式:(重要)
1、对非法取证,现在是“应当”调查,而非不予或可以调查。
2、如果在审理的早期(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提出,则是“先行”“当庭”调查;而如果在审理的结束前提出(法庭辩论结束前),则只要求应当调查,而没有“当庭”的要求。
【刑诉解读21-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 新法第56条第2款:“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予以排除。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解读:
此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必须就非法取证行为提供相关线索或材料,是为了避免没有任何依据的诬告,防止恶意拖延诉讼进程,浪费司法资源。因此,仅仅主张自己受到了刑讯逼供而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其主张是无法得到支持的。考察方式:(重要)
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被告方并非不承担任何证明责任,也不是承担全部证明责任,而是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使法官相信的确可能存在刑讯逼供。
【刑诉解读22-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 新法第57条规定:“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解读:在被告方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之后,证明责任开始转移给控方承担。之所以如此规定,因为控方承担证明责任更为合理,它可以通过对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的方式来证明不存在非法取证的行为,而被告方要证明存在刑讯逼供则非常困难。考察方式:
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由被告方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然后证明责任转移给控方,由其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刑诉解读23-非法证据排除】 新法第57条:“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解读:
本条的亮点在于——不能排除非法取证可能的,应推定非法取证行为存在,该证据不应采纳。这就等于在行为责任(由控方证明取证行为合法)和结果责任(证明不了则推定为非法)两个方面确定了控方的证明责任,疑点利益尽归被告。考察方式:
同学们需要注意无法确定非法取证是否存在时,也应排除该证据。
【刑诉解读24-证人保护】 原法第49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新法第62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检法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变化:
1、明确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存在人身危险的,应当采取证人保护措施;
2、将保护对象从证人扩大到证人、鉴定人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3、明确了证人保护的措施;
4、增加了证人保护的请求权;
5、增加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义务。解读
1:在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中,证人等受到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明确规定公检法应当采取证人保护措施的义务,其中“等”字应理解为:其社会危害性与证人所处的现实危险与上述几类罪名相当的犯罪,而不限于上述几类;
2:在实践中,特定案件中的鉴定人、被害人因为参与诉讼,也可能面临打击报复的危险,将其列入保护对象更为科学和全面。在保护措施中,不公开个人信息,包括在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中使用化名以代替真实的个人信息,但学界认为,应允许律师核对其真实身份;
3: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应防止以此为借口剥夺被告方的质证权,不允许对该证人进行询问。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其中特定的人员是指可能实施打击报复的特定人员,不应理解为辩护律师等人员;
4: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比如:不公开证人的个人信息需要新闻媒体的配合,禁止特定人员接触证人等,需要基层群众组织配合等。考察方式:
考题以多选可能最大,主要有三个命题角度:
1、证人保护的犯罪类型;
2、证人保护的对象: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3、对证人保护措施的理解;
4、证人保护的请求权。
【刑诉解读25-证人作证补偿】 新法63条:“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解读:
我国证人出庭率相当之低,使得1996年建立起来的控辩式庭审方式根本无法落实,法庭上往往直接宣读、甚至是摘要宣读证人证言笔录,从而剥夺了被告方的质证权,为了鼓励证人出庭,除了提供证人保护措施、打消其出庭顾虑之外,还需要建立证人作证补偿制度。考察方式:
对于这一改革,同学们只需要一般了解即可。
【刑诉解读26-取保候审的条件】 原法第51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新法第65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变化:
1、将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监视居住的条件分开规定。
2、取保候审的条件增加两种情形:
第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第二,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解读:
1、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在限制人身自由的程度上有较大区别,但根据原法,其适用条件和对象却没有分别。本次修改,将监视居住规定了不同于取保候审的条件,适用于符合逮捕条件,但因特殊原因不适宜羁押的对象,从而将其定位于羁押的替代措施,以期减少羁押率。
2、新增加的取保候审的两个适用条件,严格而言其实并非新的规定,原法第60条第2款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原法第74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因此,本次修改实际上只是新增了“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这一个适用对象。考察方式:
今年的强制措施改动较大,也很具考试价值,关于取保候审的条件,同学们需要把握两个考察角度:
1、四种适用情形,只需具备其中之一,而不需要全部具备;
2、四种情形应当掌握——第一,有期以下;第二,危险不大;第三,人道主义;第四,羁押期满。
【刑诉解读27-取保候审的义务】 原法第56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新法第69条:“„„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新法第69条第2款:“公检法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变化:
1、增加了一项必须遵守的义务:“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2、增加了若干可选择的义务:不得进入特定场所、不得与特定人员会见或通信、不得从事特定活动、将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解读:
1、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强,人们的住址、单位和联系方式经常变动,因而增加在变动后24小时内向执行机关的报告义务,但,变动不需要经过执行机关批准。
2、根据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体情况个别化地设置了若干可选择的义务,突出了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的针对性。
考察方式:
1、将取保和监视居住必须遵守的义务对比考察;
2、个人住址等变动,不需要经过执行机关批准;
3、对必须遵守的义务以及可选择遵守的义务进行对比考察,同学们可以这样记忆(带有“特定”和“证件”字样的,属于可选择的义务)。
【刑诉解读28-违反取保义务后的先行拘留】 新法第69条第4款:“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解读:
有些嫌疑人、被告人,从其遵守取保义务的情况来看,取保已经不起作用,只能采取更严厉的逮捕措施,但逮捕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也应对其加以控制,而原法在批捕前可否先行拘留规定不明,此次明确规定可以先行拘留。考察方式:
同学们牢记可以先行拘留即可(既不是转为监视居住,也不是应当拘留——如果逮捕手续补办及时,完全可以直接逮捕,而不需要先行拘留)。
【刑诉解读29-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 原法第56条第2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新法第71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变化:
增加了领取退还保证金的手续和文书要求。解读:
原法对于领取退还保证金的凭证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部门规定应当签发《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持此文书领取退还保证金,但执行中,往往拒绝签发,或者相互推诿,拒绝会见,变相不签发该决定书,导致无法领取保证金,因此,此次明确规定领取时应持的文书。考察方式:
此项考察可能不大,至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
【刑诉解读30-监视居住】 原法第51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新法第72条:“公检法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变化:
1、改变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
2、将适用监视居住的对象增加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解读:
1、原法中,监视和取保的适用条件相同,在实践中适用比率较低,无法发挥替代羁押的功能,不能解决羁押率过高的现状,此次修改将符合逮捕条件的部分情形划入监视居住的范围,将监视和取保区分开来,使其真正成为取保和逮捕之间的过渡措施,强化其替代羁押的功能定位。
2、在将原法中符合逮捕条件但不宜逮捕的若干情形划入监视居住的范围之后,新法仍然保留了取保候审的若干情形可以监视居住的规定(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典型地体现了监视作为取保和逮捕之间过渡措施的属性,使得强制措施体系的阶梯性、层次性更为明显。考察方式:
1、监视的适用条件是今年重要考点,同学们务必熟练掌握。至少是一道多选,甚至会结合其他强制措施出任选题。要重点掌握可以监视的情形:人道主义考虑+羁押期限届满两大类,至于第四种情形,采取监视“更为适宜”则不用专门记忆,既然采取监视更为适宜,自然可以采取。
2、注意符合上述情形,是可以监视居住,而非应当监视居住,如果符合本条规定的情形,但可能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的,也可不采取监视居住措施而仍然予以逮捕。【刑诉解读31-第73条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原法第57条第一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新法:“监视居住应当在……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检察院或者公安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但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变化: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并非新创设的制度,早已存在,但只能针对无固定住处的人才能采取,但本次修改,增加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特别重大贿赂三类犯罪,即使有固定住处,只要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都可以指定监视居住。解读1:
这一条被广为批评,人们担心增加了三类犯罪可以无条件地指定监视居住后,本来针对党员才能采取的双规措施,就可以对任何公民任意采取(在规定的时间——监视居住的6个月内,在规定的地点——指定居所)。公民人身自由将受到重大侵犯。解读2:
立法者的理由是,这三类犯罪比较特殊,又是在住处执行会导致同案犯警觉,潜逃或者转移、隐匿、销毁罪证等情形发生,所以,可以对其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解读3:即使是“无固定住处,可以指定居所”也不合理。如,张三在A区有固定住处,但在B区涉嫌犯罪,B区办案机关可否以其在B区没有固定住处而将其指定监视居住?再如,本无固定住处,后由于租放或买房而取得了固定住处,是否还能继续指定监视居住?这些都需要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考察方式:
一般而言,存在巨大争议的条文往往都不是考察的重点,大家了解:一般案件需要无固定住处,才可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三类特殊案件,有固定住处也可指定监视居住,但不得在羁押场所或办案场所,否则就是变相羁押。
【刑诉解读32-监视居住通知家属】
原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后通知家属的问题未做规定,实践中常出现不通知家属,以至家属误以为亲人失踪而报案的情形发生。
新法第73条第2款:“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解读:
无法通知,是指犯罪嫌疑人没有家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家庭住址、通讯方式无法查找或者根据其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不上,以及因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事由造成通讯、交通中断等无法通知的情形。但这些均需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否则很可能被执法人员滥用。解读2:
对于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首先调查其身份,不能不经调查就直接以“无法通知”为由拒绝通知家属。考察方式:
1、只适用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形,不适用于在住处执行的监视居住;
2、只有无法通知的情形才可不通知,不包括“有碍侦查”的情形;
3、必须通知家属,而无所在单位。
【刑诉解读33-监视居住折抵刑期】
新法第74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解读:
原法并未规定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这次修改规定指定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可见,这种强制措施在限制人身自由程度上与一般的监视居住不同,具有类似羁押的特征。但从理论上来看,指定监视居住又与羁押存在区别,因此指定监视居住2日只折抵拘役,有期徒刑1日。解读2:
而在司法实践中,一旦犯罪嫌疑人被指定监视居住,人身自由就已经受到了剥夺,与羁押无异,因此,这一折抵的规定实际上并不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这也正是指定监视居住制度饱受抨击的原因之一。考察方式:
监视居住是今年必考知识点,而本条折抵的计算方式可能作为一个选项考察。同学们应如此记忆:
1、指定监视居住相当于半羁押状态,因此指定监视一日折抵管制一日,指定监视两日折抵拘役和有期徒刑一日。
2、折抵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而非判决生效之日。
【刑诉解读34-监视居住义务】
原法第57条:“被监视的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新法第75条:“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变化:
1、将不得离开“住处”或“居所”的措词改为不得离开处所;
2、增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通信的规定;
3、增加“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的规定。解读:
1、不得通信是指不得与自己居住在一起的家人和聘请的辩护人以外的其他人通信,除了信件往来以外,也包括电话电邮和短信等。
2、外国人在我国犯罪增多,对这些人监视居住需要防止其离境,对中国公民犯罪采取监视居住的,也需防止其逃脱监管,因此增加扣押证件的义务。考察方式:
监视居住义务的考察可能极大。最可能的命题角度是和取保候审的义务对比考察。
1、离开处所要经过执行机关而非决定机关批准,如果是法检决定的监视居住,公安在批准前,还应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2、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是取保的义务,不得离开处所是监视的义务。考察方式2:
3、在取保候审中,扣押证件是选择性义务,并非一定采取,在监视居住中,是必须遵守的义务;
4、取保候审中,只要求将护照和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监视居住增加了身份证件,因为后者活动范围小,不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件。
【刑诉解读35-违反监视居住义务的处理】
原法第57条第2款:“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
新法第75条第2款:“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变化:将以往违反监视居住义务,情节严重的,一律予以逮捕,改为“可以逮捕,也可以先行拘留”。
解读:
1、违反义务情节较轻,可以继续监视居住,情节较重,可以逮捕。之所以由原法的“应当”改为“可以”,是考虑到增加了一种“可以先行拘留”的处理方法;
2、逮捕需要经过一段审批时间,因此,在批捕之前允许先行拘留,以起到同样的剥夺其自由的效果。
考察方式: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这一处修改,考察可能极大。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需要逮捕的,可以先行拘留。”
【刑诉解读36-监视居住期间的监督】
新法第76条:“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解读:
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监控难度大为增加,一些国家采取电子手镯等监控方式加强监视,我国在社区矫正中也开始尝试类似方式,效果很好,故增设此规定。但如需要通过监控通信破获犯罪,则必须遵守技术侦查的相关规定,严格审批,限制手段、对象和期限。考察方式:
一般性了解即可。注意,监控通信只能针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不宜针对其家人。
【刑诉解读37-逮捕条件】原法第60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新法第79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新法第79条第2、3款:“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监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第二篇:专家解读新刑诉法
专家解读新刑诉法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顺利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在1996年进行过一次修订,这是第二次修改。此次刑诉法修改幅度很大,修改内容涉及到100多处,修改比例超过总条文的50%,修正后的条文总数已达290条,并且增加了新的编、章、节,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修”。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在指导思想方面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二是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三是坚持着力解决在惩治犯罪与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次刑诉法修改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需要,着力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符合我国国情和司法实际,有很多亮点和创新之处,是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发展和健全完善。
一、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
本次刑诉法修改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事诉讼法总则,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刑事诉讼活动是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其诉讼过程与诉讼结果均与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息息相关。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为此,本次刑诉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第2条,既有利于彰显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有利于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
本次刑诉法修改在很多具体诉讼制度和程序规定中都注意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例如,在完善证据制度中,明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确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中,完善了逮捕条件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强调检察机关在批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在完善辩护制度中,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完善辩护律师会见和阅卷的程序,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在完善侦查程序中,完善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在完善审判程序中,明确第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规范发回重审制度;在完善执行程序中,增加社区矫正的规定;在增设的特别程序中,设置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等。
二、改革侦查程序,健全强制措施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侦查居重要地位。一方面,由于犯罪的特点,使得侦查在绝大多数案件中成为破获犯罪、确定被告人不可或缺的程序。非经侦查,无从收集固定证据;非经侦查,无从发现犯罪嫌疑人。因此,侦查是起诉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侦查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侦查活动的开展以限制甚至剥夺有关公民的法定权利为代价。侦查权力的任何不当行使或者异化滥用,均可能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犯。因此,健全侦查程序,规范侦查
行为,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任务。本次刑诉法修改,着重完善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必要的侦查措施,同时强化对侦查措施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滥用。其主要内容为:根据侦查取证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规定了口头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适当延长了特别重大复杂案件传唤、拘传的时间,增加规定了询问证人的地点,完善人身检查的程序,在查询、冻结的范围中增加规定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并根据侦查犯罪的实际需要,增加了严格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
强制措施对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按照现代诉讼理念,强制措施应当具有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双重功能。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无论制度设计还是实际运作,均存在功能泛化甚至异化的倾向和现象,如赋予强制措施惩罚教育、刑罚预支、证据发现以及犯罪预防等额外功能,对此应当予以规范和改革。本次刑诉法修改重点完善了逮捕、监视居住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采取强制措施后通知家属的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对逮捕条件理解不一致的问题,本次刑诉法修改将刑诉法关于逮捕条件中“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规定细化为以下情形: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者逃跑。为保证检察院正确行使批准逮捕权,防止错误逮捕,本次刑诉法修改增加规定了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程序,以及在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继续审查的程序。
此外,本次刑诉法修改还将监视居住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规定了与取保候审不同的适用条件,增加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方式,并明确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行刑诉法规定:拘留、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场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被逮捕人的家属。其中,“有碍侦查”情形的界限比较模糊。综合考虑惩治犯罪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需要,本次刑诉法修改对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作了严格限制,明确采取逮捕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家属。同时,将拘留后因有碍侦查不通知家属的情形,仅限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
三、规范司法行为,遏制刑讯逼供
规范司法行为,是我国司法改革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刑讯逼供是司法实践中久禁不绝的一种丑恶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人权,损害司法公信力,而且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此次刑诉法修改,在规范司法行为、遏制刑讯逼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在坚持“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规定不动摇之外,又增加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针对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多发生于将犯罪嫌疑人送交看守所之前的情况,本次刑诉法修改明确规定,在拘留、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增加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并规定对讯问过程实行录音录像的制度。此外,本次刑诉法修改还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对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四、完善辩护制度,扩大法律援助
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强化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长期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等老大难问题,本次刑诉法修改在完善辩护制度方面具有很多亮点,取得长足进步。首先,明确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诉讼的辩护人身份,将现行立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只能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规定修改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期间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其次,保障了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本次刑诉法修改规定,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外,在侦查期间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需经侦查机关批准。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再次,保障了律师阅卷的权利。本次刑诉法修改规定,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均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此外,为贯彻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加强对诉讼弱势群体的特别保护,维护司法公正,本次刑诉法修改还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具体表现在:第一,扩大了法律援助的适用对象。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未成年人和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本次刑诉法修改将此适用对象扩大至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形。第二,提前了法律援助的适用时间。现行法律规定,法律援助只发生在审判阶段,只适用于具有法定情形的被告人。伴随着立法允许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期间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本次刑诉法修改同时将法律援助的时间提前至侦查阶段,明确当犯罪嫌疑人具有法律规定适用法律援助的各项情形时,有权得到法律援助。第三,明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一样,均有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法律援助对象提供辩护的义务和责任。
五、健全审判程序,提高诉讼效率
审判是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和判处刑罚的关键阶段。审判程序的改革完善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头戏,涉及内容广,修改条文多,改革力度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现有程序加以改革完善,包括庭前审查和准备程序、一审普通程序、一审简易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等。二是增设特别程序,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此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和特定范围公诉案件的和解程序,与审判程序有关,但又不限于审判程序。
为更好地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本次刑诉法修改考虑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区分案件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完善审判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第一,调整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完善第一审程序。本次刑诉法修改将简易程序审判的案件范围,修改为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的案件。同时,根据审判工作实际,对第一审普通程序中的案卷移送制度、开庭前的准备程序、与量刑有关的程序、中止审理程序等都作了补充完善。此外,在证据制度部分,为保证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际上是与庭审程序改革相关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根据审判实践需要,对审判期限作了适当调整。
第二,明确第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对发回重审作出限制性规定。一是为保证
案件的公正审理,本次刑诉法修改明确了第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增加规定:上诉人对第一审认定的案件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上述案件等,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二是为避免案件反复发回重审,久拖不决,增加规定:对于因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再次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三是为落实上诉不加刑原则,避免发生在上诉案件中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下级人民法院在重审中加刑的情况,增加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此外,本次刑诉法修改还完善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处理程序。
第三,完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本次刑诉法修改对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作了补充修改,主要是增加规定: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
第四,对死刑复核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为体现适用死刑的慎重,保证死刑复核案件质量,加强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本次刑诉法修改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同时增加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在复核死刑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五,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予以纠正,有利于确保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本次刑诉法修改对现行审判监督程序作了必要的修改补充,主要涉及对申诉案件决定重审的条件,指令原审法院以外的法院审理,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决定,原判决、裁定的中止执行等内容。
六、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监督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初步研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扩展了诉讼监督的范围。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刑事立案监督、刑事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执行监督。此次刑诉法修改,为强化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扩展了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范围,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例如,关于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问题。“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增规定:“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除此之外,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增设了“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程序,尽管不追究相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强制医疗其实质是剥夺了被申请人的人身自由。为了保证强制医疗程序的正确适用,保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利,必须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本次刑诉法修改除了在强制医疗程序注意设置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程序外,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二,丰富了诉讼监督的手段,明确了诉讼监督的效力。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行使诉讼监督权时,因缺乏监督手段或者监督效力不明确而影响监督的实效。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注意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适当增加了诉讼监督的手段,明确了诉讼监督的效力。例如,在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侦查监督方面,“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对于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显然,发现违法行为是纠正违法行为的前提,要强化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首先要保证检察机关的知情权和调查权,因此授权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非法取证行为进行调查核实,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同时,为了改变实践中监督滞后的情况,也为了保障检察机关的知情权,以便适时开展监督,立法明确有关机关在采取某种诉讼行为或者作出诉讼决定时,要将相关行为或者决定同时告知检察机关。例如,“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的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此外,针对实践中监督乏力、监督效果不明确的问题,本次刑诉法修改也作了一些补充性、强制性的规定。例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审前羁押,“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增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且规定,检察机关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后,“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第三,强化了诉讼监督的责任,健全了诉讼监督的程序。
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不仅是国家公诉机构,同时还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因此,检察机关应当妥善处理好所承担的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的关系,着力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合法权益。此次立法修改,注意强化了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能方面的责任。例如,为维护辩护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辩护人依法履行职务,“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进行纠正。”
除了以上内容外,本次刑诉法修改还对证据定义和种类、证明标准、举证责任,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监督管理,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申请回避权,辩护人对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申诉控告及处理机制,中级法院的管辖范围,社区矫正执行等作了补充和完善。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对刑事诉讼法的“大修”,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走向民主化
科学化,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我们期待,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实施,使我国的刑事程序法治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精选模拟题+(刑诉)陈少文
精选模拟题一
一、单选题
1、某侵占案,法院在庭前审查时,发现被告人潜逃,下落不明,法院应如何处理?(D)
A 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B 如果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能够认定被告人无罪,应当判决宣告无罪
C 应当不予受理
D 应当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2、法院在审理某虐待案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在一年前还犯有抢劫罪,法院应如何处理?(B)
A 应当将虐待案与抢劫案一并审理
B 将抢劫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C 中止审理虐待案,抢劫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待抢劫案起诉后一并审理
D 终止审理虐待案,将抢劫案和虐待案一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3、下列关于回避的复议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B)
A 某案件中,被害人以公诉人水平不高为由申请其回避,被法院当庭驳回,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
B 某案件中,被告人以法庭书记员是被害人的老同学为由申请其回避,被决定不回避后,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
C 某案件中,自诉人以审判员是被告人的近亲属为由申请其回避,被决定不回避后,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
D 某案件中,被告人以审判员接受被害人的请客送礼为由申请其回避,被决定回避后,该审判员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
4、在一起故意杀人案中,下列哪个选项的证据既属于原始证据,又属于直接证据?(C)A 杀人所用的刀
B 证人出庭时转述他人曾经目睹的案发经过
C 被告人否认犯罪
D 法庭上宣读的证人证言,内容是亲耳听到案发时被害人的惨叫声
5、王某被指控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关于证明责任的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 王某要提供证据证明财产的来源
B 王某不需要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明责任
C 检察院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财产的来源不合法
D 检察院应当提供证据证明王某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并且差额巨大
6、某故意伤害案,在一审程序中,下列选项中的人员,哪个可以担任陪审员?(D)
A 甲,大学毕业,22周岁,拥护宪法,品行良好,成绩优秀
B 乙,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周岁
C 丙,曾因过失伤害罪受过刑罚处罚,25周岁
D丁,市司法局工作人员,60周岁
7、控辩双方对第一审刑事判决没有提出抗诉或者上诉,但被告人对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中的附带民事部分不服,提起上诉。第二审法院审查后,发现第一审判决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第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 指令下级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刑事部分
B 裁定将全案发回重审 C 对刑事部分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部分同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D 裁定将刑事部分发回重审
8、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中,原审被告人提出反诉,二审法院应如何处理? A 必须调解结案
B 先调解,调解不成,一并作出判决
C 先调解,调解不成,告知另行起诉
D 告知另行起诉
9、公安机关在办理一故意杀人案时,进行了勘验、检查和搜查,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 进行现场勘验,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主持进行
B 物品勘验应当制作笔录,参加勘验的侦查人员和见证人均应签名或者盖章
C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不得强制进行
D 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医师进行
10、检察院在对一起贪污案进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认为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B将案件退回侦查部门补充侦查
C退回补充侦查应当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退回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
D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后,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11、在公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延期审理的情形:
A.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当庭逃跑,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B.被告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合议庭认为确有必要的
C.公诉人要求进行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D.辩护律师当庭拒绝为被告人继续辩护,被告人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
12、对于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都可以进行调解
B 都可以提出反诉
C 都应当开庭审理
D 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13、某县人民法院在审判郑某诈骗案件中,县人民检察院以发现新的事实,证明诈骗行为不是郑某所为为理由,向法院提出了撤回起诉的要求。法院接到该撤诉要求时,合议庭经对本案进行了评议并作出了判决,但尚未宣告判决。法院对该撤诉要求:
A 应当作出不准撤诉的裁定
B 可以作出准许撤诉的决定
C 应当先审查撤诉理由,再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
D 应当先审查撤诉理由,再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决定
14、张某涉嫌绑架罪被提起公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关于本案诉讼程序,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 不得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B 上级法院可以指定某基层法院审理本案
C 张某未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D 一审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
15、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的案件,不需要征求哪种人的意见?()A 人民检察院
B被害人
C 被告人
D辩护人
16、某甲在旁听其弟故意伤害一案时,违反法庭秩序,导致庭审难以继续进行。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种处理是正确的?
A 审判长可以警告制止,如果不听制止,可以指令法警将其强行带出法庭
B 审判长有权决定责令其具结悔过
C院长有权决定罚款1000元或者拘留10日,某甲不服的可以向该法院申请复议、D院长有权决定罚款1500元或者拘留15日,某甲不服的,有权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17、一起故意伤害案,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被害人赵某向法院提起自诉,下列哪种诉讼权利赵某无权行使?()
A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B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C有权自行与被告人进行和解或接受法院调解
D有权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18、关于自诉案件的撤诉,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自诉人要求撤诉的,法院应当准许
B 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变更 C 自诉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 D自诉人是二人以上,其中部分人撤诉的,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
19、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共同犯罪案件进行一审,判处张三死刑立即执行,判处李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处王五有期徒刑10年。宣判后,张三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以量刑过轻为由对王五提出抗诉。对于本案的二审,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抗诉应当由该市检察院提出
B 李四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应当为其指定律师辩护
C 二审法院认为对李四量刑过轻的,不得改判
D 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20、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自诉案件中包括“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一类。对于这类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B 不能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C 可以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D 不能向公安机关控告
21、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有权按照第二审程序提起抗诉的是:
A 第一审各级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B 第一审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C 各级人民检察院
D 第一审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22、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A 公开审理了被告人在开庭时不满16周岁的案件
B 未向当事人告知申请回避的权利 C 量刑不当
D 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3、杨某故意杀人一案,某中院一审判处杨某死刑立即执行。法定期限内,杨某不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该案经高院依照复核程序审理后报最高院核准,最高院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作出了不予核准的裁定,发回高院重新审判。对于此案,高院的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 可以提审此案
B 可以发回第一审法院重新审理此案 C 发回第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应当另组合议庭
D 由审判员三人审理此案
2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所述哪种情形中的罪犯可以适用暂予监外执行?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在执行中,甲生活不能自理的
B乙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时发现乙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儿子 C丙因走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3个月的拘役,在执行中,丙自杀未遂,导致重伤
D丁因贪污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导致全身瘫痪,如果对丁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
25、最高人民法院对已经停止执行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哪种处理是正确的?()
A确认罪犯正在怀孕的,可以依法改判
B确认原裁判有错误,需要依法改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C确认原裁判没有错误,但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依法改判的,应当依法予以改判
D确认罪犯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裁定继续执行原核准死刑的裁判,原审法院接到该裁定后即可执行
26、下列哪种鉴定不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A杨某爆炸一案,被害人对杨某患有精神病的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
B王某故意伤害一案,关于被害人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 C何某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因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D谢某抢劫一案,审理过程中,谢某突患严重疾病,应当中止审理的
27、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B 在法庭上,不得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
C 审判应当公开进行
D 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 解析:
1、D。该题是自诉案件,庭前审查时发现被告人下落不明,应选D。如果是公诉案件,则应退回检察院。
2、B。抢劫罪是公诉案件,不能不经侦查直接由法院审理,所以应将抢劫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选B。
3、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B中被告人不是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只能当庭申请复议一次,故错。D中审判员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故错。
4、非法定理由的回避申请,当庭驳回,不得复议。A非法定理由,故不得申请复议,错。所以本题选C
5、本题选C。虽然是否认犯罪事实,也属于否定性的直接证据。这道题出的不严谨,严格来说,BC都可选
6、年满23周岁,故A错。人大常委会不得担任,但乙是人大代表,故可以。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不可以,故C错。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可以,故D错。本题选B。
7、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选C。
8、在二审案件附民部分审理中,第一审民事原告人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第一审民事被告人提出反诉的,二审法院可以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另行起诉。故选C。请特别注意:在二审程序中,自诉案件的当事人提出反诉的,第二审法院应当告知其另行起诉,没有调解程序。
9、A,专门知识的人可参与,但不能主持。C,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检查可以强制,对被害人不得强制。D,搜查妇女的身体,只能由女工作人员进行。故本题选B。
10、我特别提醒过,只要题目中出现了罪名的信息,一定是关键信息,本题是贪污案,是检察院侦查的案件,不能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故A错。
11、A。这种情形无法确定再次开庭时间,故中止审理。而能够确定再次开庭时间的,往往是延期审理。
12、C,注意第三类公诉转自诉的案件,不得调解,不得反诉,不得适用简易程序/但第一审案件都要开庭审理(不是公开)。
13、在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理由,并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故本题选C。D错在用“决定”。
14、A,本案被判无期,而非死刑,因此可以用普通程序简化审,A错,B,本案可能判无期,不能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即使指定管辖也不能改变级别管辖。B错。C,无期徒刑不是应当指定,只由死刑才是应当指定。C错。D,只要是一审程序(独任庭除外),都可以陪审,不论法院级别和案件类型。本题选D。
15、B。法律规定征求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的意见。
16、违反法庭秩序情节较轻的,应当当庭警告制止并进行训诫;所以A错在“可以”;没有责令具结悔过,B错。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C错。违反法庭秩序情节严重的,经报请院长批准后,对行为人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故D错。本题无正确答案。勉强可将A作为最佳答案。
17、C。公诉转自诉的案件不能调解.18、对于自诉人要求撤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的,应当不予准许。A错。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解除。而不是变更,B错。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故C错。本题选D。
19、A,抗诉的主体应是第一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再审抗诉则应是终审法院的上级检察院),A正确。B,李四被判死缓,属于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B正确。C,李四没有被抗诉,所以不得对其加刑,C正确。D错误。选D。
20、这类案件既可公诉,又可自诉,所以选C
21、D。A错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不能对最高法院提出二审抗诉。
22、A违反了公开审判的规定,应当发回。B违反了回避制度,应当发回。D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发回。本题选C。23、24、只能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拘役两种刑罚,故A和D不选。自杀自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能用,所以选B。
25、A,应当改判,故错。D,必须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命令才能执行,故错。确认原裁判“有错误”,或者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依法改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C错。选B。这题由点难。
26、D。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其他情形没有依据。
27、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 某外国人涉嫌侮辱罪,应由中院管辖B 甲省A市法院与乙省
B市法院对某贩卖毒品案发生管辖权争议,应当直接报请最高院指定管辖
C 自诉案件只能由基层法院管辖
D 两被告人共同抢劫,其中一个被告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另一个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全案应由中院管辖
2、某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林某15岁。本案中,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有哪些?()A 林某
B 林某的胞兄
C 林某的母亲
D 林某的诉讼代理人
3、下列关于证据种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甲乙共同抢劫,甲供述乙除了与自己抢劫外,还有盗窃行为,关于盗窃行为的陈述属于证人证言
B 在某杀人案的犯罪现场发现一张字条,字条内容与案件无关,但根据字条开头的姓名查出了犯罪嫌疑人,该字条是物证
C 在某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出具了诊断证明,该诊断证明属于书证
D 某盗窃案中,在被告人家中找到的从某商场盗窃的录像带,该录像带属于视听资料
4、张三向李四索要借款3万元,李四不还,还将张三打成重伤,共花费医药费4万元。张三有权行使下列哪些权利?
A 要求李四偿还借款3万元
B 要求李四赔偿医药费4万元 C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调解后,李四已向张三赔偿4万元医药费,到审判阶段,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误工费等其他费用 D委托诉讼代理人
5、甲被乙打成轻伤,到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审理,法院认为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可以如何处理?()
A 裁定全案终止审理,并告知甲对附带民事部分另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B 刑事部分判决宣告无罪,民事部分调解结案
C 裁定刑事部分终止审理,并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对附带民事部分一并作出处理
D 刑事部分判决宣告无罪,民事部分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6、下列选项中,哪些期限应当重新计算?()
A 侦查阶段,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B 审查起诉阶段,改变管辖的
C 审判阶段,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D 在审判阶段,对被告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
7、某伤害案,公安机关作出不立案的决定,并通知控告人,则控告人可以:()
A 向法院起诉公安机关
B 要求上一级检察院监督
C 向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D 向法院提起自诉
8、某案,侦查人员在逮捕犯罪嫌疑人时,怀疑犯罪嫌疑人住处可能藏有被盗的赃物,于是决定搜查。那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应当持有并出示搜查证
B.经搜查后,如果需要扣押物品,应当制作扣押物品清单,一式两份
C.搜查时,应当有犯罪嫌疑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D.搜查必须制作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9、下列哪些案件,在作出不起诉决定时由检察委员会决定?()
A犯罪嫌疑人甲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害人受到的伤害为轻微伤
B犯罪嫌疑人乙涉嫌偷税罪,案件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仍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C犯罪嫌疑人丙又聋又哑,涉嫌盗窃罪,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D犯罪嫌疑人乙涉嫌故意伤害罪,经鉴定,被害人受到的伤害为轻伤,但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
10、某贪污案件,一审法院进行庭前审查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 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B 本案曾被法院作出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检察院依据新的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
C 未移送证据目录的,应当通知检察院在5日内补送
D 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者决定不予受理
11、法院在审理二审案件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对于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都应当公开审理
B 二审法院进行审理后,对于事实不清的,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对于适用法律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C在对自诉案件进行二审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自行和解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回自诉,第一审判决、裁定视为自动撤销
D在对自诉案件进行二审时,必要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结案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第一审判决、裁定视为自动撤销
12、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生效后,发现本案第一审的合议庭成员某乙在审理该案时,曾经收受甲妻子的贿赂。对于本案,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有?()
A最高人民法院
B 作为该案第二审法院的高级人民法院 C 该案所在地的省人民检察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13、人民法院审理下列哪些再审刑事案件,依法可以不开庭审理?()
A 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强奸案件
B 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加重刑罚的C 法院决定再审,经两次通知,检察院不派员出庭的 D 原审自诉人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
解析:
1、BC。A,外国人犯罪,不分公诉自诉一律由中院以上法院管辖,故正确;B,管辖争议应逐级报共同的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而非直接报.故错误.C,刑诉中级别管辖可以上提,上级法院可以审判本来应由下级审理的案件,故C错误,D,数罪就高不就低,一罪归中院,全案归中院,故正确.本题错误的说法有BC.
2、AC。有权申请回避的主体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林某本身可以,其母亲可以(因林某15岁,其母是法定代理人,如果林某已满18周岁,其母是近亲属,则不可以申请),本题应选AC.3、AC。A,共犯以外的事实所作的陈述是证人证言,故正确.B,根据姓名查出嫌疑人,还是根据文字,因此是书证,如果是根据笔迹,则是物证,故B错误.C,诊断证明属于书证,正确.D,录象带是盗窃的对象,而不是对犯罪过程的拍摄和记录,故属于物证,而非视听资料,所以错误.本题应选AC。
4、BCD。附带民事诉讼不能赔偿引起犯罪行为的民事纠纷,所以A错误.赔偿物质损失可以,故B正确,审查起诉阶段已调解,仍可向法院起诉,法院是可以而不是应当受理,如果未调解,则法院应当受理,故C正确.D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正确.本题选BCD.
6、ABC。A,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B,改变管辖,重新计算,C,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从决定转化之日起重新计算。D,精神病鉴定不计入办案期限,将来继续计算。所以,本题选ABC。
7、CD。控告人可以找原决定机关复议,故C正确,公安不立案,控告人也可以向法院直接提起自诉,这是公诉转自诉。D正确。至于B,可以请求检察院立案监督,但未要求是向上一级要求立案监督。
8、ABCD。搜查原则上需要搜查证,紧急情况不需要。但本题未说是紧急情况,因此,A正确。B也正确。C,D均正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80和184条。
9、BCD。由检察委员会决定的只有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两种。A,轻微伤不构成犯罪,是法定不起诉,不选。B,存疑不起诉,选。C,酌定不起诉,选。D,酌定不起诉,选。本题选BCD。
10、BD。不在案,应退回检察院,A错误;依据新事实新证据重新起诉,应当依法受理。B正确。未移送证据目录,应3日内补送,C错误。死亡的,应裁定终止审理或者决定不予受理,正确。本题选BD。
11、BD。抗诉案件,一律开庭审理,而不是公开审理,A错误。二审发现事实不清,既可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发回重审,适用法律错误或量刑不当,应当改判,B正确,自诉二审可以和解,一旦和解,要专门撤销原裁判,而不能视为自动撤销,C错误。但如调解结案,第一审裁判视为自动撤销。D正确。选BD。
12、ABD。本案终审法院是复核法院——高院。有权启动再审的是高院本身和最高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检察院),所以,选ABD。
13、CD。注意,开庭审理和公开审理是两个概念。只要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一律开庭,A不选。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加重刑罚的,必须开庭,B不选。本题选CD,不属于必须开庭的情形。
精选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宋某抢劫案,一审原告某便利店,只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但在二审中法院发现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中的刑事部分有错误,应当如何处理?()
A.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B.二审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做出判决,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C.法院应当只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D.法院应当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2、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了被告人王某故意杀人案,但并未当庭判决。后王某在等待审判过程中死亡。而此时法院已经庭审过程中得出王某无罪的结论。试问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A.宣告无罪
B.驳回起诉
C.撤销案件
D.终止审理
3、下列案件中哪项不属于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A.遗弃案
B.虐待案
C.侵犯知识产权案
D.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
4、下列哪种人不能担任辩护人?()
A.吴某是某法院法官,在其儿子抢劫罪被提起公诉一案中
B.张某因犯罪被判处3年,并处罚金5000元。在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尚未缴清全部罚金 C.郑某是某监狱的管理人员,在其父亲故意伤害罪被起诉一案中
D.金某是美籍华人,在其丈夫走私毒品罪被起诉一案中
5、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抢劫罪被某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李某还涉嫌贩卖毒品罪,需要另行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为此该县公安机关应履行下列哪一程序?()A.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B.由公安机关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报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C.由公安机关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D.由公安机关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报同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6、甲因被人抢劫,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以无任何线索,侦破工作无法开展为由,拖着不予立案。甲无奈,只好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人民检察院对该公安局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应当:()
A.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理由不成立的,通知其立案 B.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理由不成立的,建议其立案 C.要求公安机关将案件移交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D.要求公安机关立即破案
7、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发现共同犯罪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对此案件,应当如何处理?()A.中止诉讼
B.将案件退回公安处理
C.在公安采取措施将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后进行审查起诉
D.应要求公安采取措施保证在逃的嫌疑人到案后另案移送审查起诉,对在案的嫌疑人的审查起诉应当照常进行
8、下列关于开庭审理和公开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案件必须开庭审理,但只有一审案件才公开审理
B.所有的一审案件都须开庭审理,但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公开审理
C.所有的一审案件都必须开庭审理,且一般都需要公开审理 D.所有的二审案件有开能开庭审理,但都不能公开审理
9、下列哪项不属于在庭审过程中延期审理的情形:()
A.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当庭逃跑,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B.人民检察院变更、追加起诉而需要给辩护人必要的准备辩护时间的 C.公诉人要求进行补充侦查的
D.律师当庭拒绝为被告人继续辩护,被告人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
10、钱某(美籍华人)因涉嫌在我国领域内贩毒被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则人民检察院应如何处理?()
A.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外交部的意见后,决定是否批准逮捕 C.直接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批捕
D.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并由其征求同级政府外事部门意见后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11、以下关于管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级法院不能将本属于自己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交由下级法院管辖;
B.管辖不明的案件,应当由各人民法院分别逐级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而不能自行协商;
C.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D.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12、张某因盗窃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刑罚期间又犯罪,对于新犯罪行应当由下列哪个法院管辖?
A.A市中级人民法院;
B.张某服刑地人民法院;
C.张某居住地人民法院;
D.由省高院指定管辖法院
13、某县公安对一起盗窃案的嫌疑人张某逮捕后发现不应当采取逮捕措施的,应当如何处理()。
A.应立即释放,并到张某所在单位说明情况;
B.应立即释放或变更逮捕措施,无需获得原批准的检察院同意; C.应在获得原批准的检察院同意后立即释放或者变更逮捕措施; D.应立即释放或者变更逮捕措施,并应通知原批准的检察院。
14、C市人民法院受理陈某盗窃案后,因陈某系未成年人,即指定律师高某作为陈某的辩护人。开庭审理时,陈某以刚刚知道自己的父亲与辩护人高某的姐姐在一个单位且向来关系不好为理由,拒绝高某继续为他辩护,同时提出不需要辩护人而由自己自行辩护。对此,C市人民法院应按下列哪个选项处理?
A.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B.准许陈某拒绝高某继续辩护,但要求陈某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另行为陈某指定辩护人 C.通知陈的近亲属,由其亲属决定是否需要辩护人辩护
D.不准许陈某拒绝高某继续辩护。
15、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两年,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无权对本案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
A.洪山区人民法院;
B.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C.洪山区人民检察院;
D.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16、被告人杨某认为本案公诉人王某对自己有偏见,且措辞严厉,态度恶劣,因此申请王某回避,对此,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B.由本院院长决定;
C.当庭驳回,但允许申请复议;
D.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
17、某市公安局对张某抢劫一案侦查终结时发现其另有杀人嫌疑,但此时对张某的侦查羁押期限已经届满,如公安局决定对张某继续羁押以便对杀人案进行侦查,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该公安局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并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B.该公安局应当报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并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C.该公安局应当自行决定继续羁押,并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D.因为对张某的侦查羁押期限已经届满,故不得对其继续羁押。
18、下列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B.死缓案件复核必须提审被告人;
C.高院核准死缓案件,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D.最高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发回重新审判。
19、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的,第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应当送监执行的第一审刑事被告人是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结前,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应当对刑事被告人暂缓送监执行;
B.可以对刑事被告人暂缓送监执行;
C.应当对刑事被告人送监执行;
D.应当对刑事被告人取保候审。20、张某因盗窃罪被某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宣判后,张某不服该判决,提出上诉,但是在上诉期满后又要撤回上诉,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对其撤回上诉的请求不予准许;
B.对其撤回上诉的请求应当准许;
C.对其撤回上诉的请求应先进行审查,再决定是否准许;
D.交由一审法院处理。
解析:
1、刑事部分先独立生效,如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附带民事诉讼也按再审程序一并改判。选D。老大和马仔的故事。很好选。
2、刑诉15条,已死亡,终止审理,无现有证据能证明其无罪,宣告无罪,选A。
3、用我上课的故事来选,B。
4、A,属于相对排除,由于是被告的近亲属,所以可以担任。B,刑罚未执行完毕,不能担任。C,监狱的现职人员,不能担任。但由于是被告的近亲属,所以可以担任。D,外国人不能担任,但是被告人的近亲属,可以担任。本题选B。
5、另有重要罪行,期限重新计算,自主决定,只需要报检察院备案即可。选D。
6、立案监督,检察院应先让公安说明不立案的理由,理由不成立的,通知而非建议或命令其立案,选A。
7、审查起诉时部分潜逃,对潜逃的被告中止审查。其他人照常进行,选D。
8、开庭是对当事人公开,公开则是对社会和新闻媒体公开。一审必须开庭,但不一定公开。二审可以开庭也可以书面审理。所以,A错误(二审可以不开庭),B错误(一审原则上都公开,特殊情况下不公开),C正确。二审案件也可以公开审理,D错误。选C。
9、凡是不能预见再次开庭时间的,一般是中止审理。选A。
10、这属于外国人的一般犯罪案件,报省级即可,选D。
11、上级不能压低级别管辖,A说法正确。B,指定管辖要先协商,故错误。C上级可以根据情况审判下级案件,上可以审下。C正确。D下级也可以报上级审理,上可以审下。正确。本题错误的说法是B。
12、执行刑罚期间又犯罪,是“新罪而非漏罪”,由服刑地法院审理,选B。
13、释放都应立即,而不用审批,选D。这可以根据常识推断,起码通知一下,也算起码的礼貌。刑诉法73条。
14、未成年人是应当指定,有正当理由才可拒绝,且最后必须有人帮他辩护,再次拒绝,应不予准许。选B。
15、无权提起的是终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挖掉),选C。
16、不是法定回避理由,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选D。
17、另有重要罪行,期限重新计算,自行决定,报检察院备案。选C。
18、死刑复核没有陪审员,A错误,死缓案件复核必须提审被告人,B正确,死缓复核不加刑,C错误,死刑复核事实不清,是必须发回,二审事实不清才是可以发回。选B。
19、选B,这是法律原文规定。
20、上诉期满后撤回上诉,要经过审查。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杨某故意杀害钱某一案,下列哪些人员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
A.钱某的父亲;
B.钱某的女儿;
C.钱某的堂哥;
D.钱某的岳父
2、某县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张某、李某强奸一案不公开审理,法院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该案虽然不公开审理,但仍应张贴庭审公告;
B.在开庭审判时,当庭说明了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C.法院对该案通过阅卷的方式作出裁判,而没有开庭;
D.法院没有公开宣告判决。
3、李某(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了歹徒甲持刀抢劫路人乙的场景,案发后,侦查人员找到李某询问案发经过,关于本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当时有其他路人也目睹了案发经过,就可以免去李某的作证义务; B.李某年幼,不能作本案证人;
C.一般而言,李某证言的证明力应低于其他
4、关于简易程序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共同犯罪案件一律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B.被告人对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但对罪名有异议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C.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审理期限应当从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计算;
D.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为20日,如需要延长,需经院长批准。
5、以下关于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合议庭对于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延期审理,对该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B.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搜查手段调查核实证据;
C.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D.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有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
6、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被害人如对不起诉决定不服,既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B.被害人如对不起诉决定不服,有权向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但不能向法院直接起诉; C.不起诉的决定自公布之日生效; D.被不起诉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不得申诉。
7、下列哪些情形,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A.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B.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C.检察院变更、追加起诉而需要给辩护人必要的时间准备辩护意见的;
D.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8、下列哪种情况,检察机关可以决定先行拘留?()
A.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B.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C.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D.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9、董某因强奸罪被Z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判决宣判后,董某以量刑过重为理由提出上诉,但在上诉期满后又提出要求撤回上诉,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允许董某撤回上诉
B.对上诉案件进行审查,如果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当裁定准 许董某撤回上诉C.对上诉案件进行审查,如果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适用法律错误、量刑 不当,应当允许撤回上诉
D.如果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适用法律错误、量刑不当而不允许撤回上诉 的,应当按照上诉程序进行审理
10、甲、乙二人因共同杀人被一审法院分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无期徒刑。甲提出了上诉,乙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也未对判决提出抗诉。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第二审法院只审查甲的判决部分
B.第二审法院不仅应审查甲的判决部分,也应当书面审查乙的判决部分 但量刑过重,应当依法改判C.在第二审程序中,如果发现第一审对甲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量刑过重,应当改判
D.在第二审程序中,如果发现第一审对乙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11、下列关于补充侦查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适用补充侦查
B.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中,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C.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查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在经合议庭同意 延期审理后,应自行侦查,必要时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D.合议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起诉和 移送的证据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材料的,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12、郭某于2002年与张某发生口角,将张某打成轻伤后逃至其他地方。直至2008年春节回家过年,被张某发现,张某随即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郭某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将郭某拘留,并报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那么对于该案应当如何处理:()
A.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郭某
B.人民检察院应当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C.公安机关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D.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13、如果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到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受贿案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安机关对全案进行侦查
B.由人民检察院对全案进行侦查
C.由公安机关将受贿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
D.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受贿罪,则该案由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14、张某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张某在取保候审期间的下列哪些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
A.未经批准与家人出省探亲,3日后方返回
B.请证人吃饭并要其多关照 C.威胁被害人,并要求私了
D.在传讯时由于交通事故未能及时到案
15、下列哪些自诉案件既可以调解又可以进行反诉?
A.被害人胡某起诉被告人吴某侵占案
B.被害人李某起诉被告人乔某侵犯其通信自由案
C.被告人王某抢劫一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由被害人周某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并开庭审判的
D.被告人钱某重婚案,钱某的妻子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16、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时,发现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将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A.被告人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
B.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C.被告人当庭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D.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17、刘某因故意杀人而被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在交付执行前突然发现刘某怀孕。对此,负责执行的法院的做法错误的是哪些?()
A.立即撤销判处死刑的判决
B.立即进行改判
C.停止执行死刑并且报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D.停止执行死刑并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
18、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陈某抢劫王某财物一案,关于王某的诉讼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有权申请回避;
B.王某无权参与刑事部分的法庭调查和辩论,而只能由人民检察院进行;
C.王某对一审判决不服,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应当抗诉;
D.王某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1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如法院对刑事被告人作出无罪判决,应告知附带民诉原告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B.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一律应当制作调解书;
C.法院为了保证将来判决能够顺利执行,可以对附带民诉被告人的财产进行冻结;
D.法院要求附带民诉原告交纳一定的诉讼费才予立案;
20、某县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张某、李某强奸一案不公开审理,法院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该案虽然不公开审理,但仍应张贴庭审公告;
B.在开庭审判时,当庭说明了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C.法院对该案通过阅卷的方式作出裁判,而没有开庭;
D.法院没有公开宣告判决。
解析:
1、AB。选AB,CD都不是被害人的近亲属。
2、ACD。A,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无须庭前张贴庭审公告,当庭说明不公开审理的理由即可。一审案件必须开庭审理。判决必须公开宣告。本题选ACD。
3、CD。A,任何人了解案情都有义务作证,错。B,年幼也可以作证人,错。多选,则肯定选CD。C,年幼怔言要予以补强,正确,D,未成年证人可以不出庭。本题选CD。
4、ABCD。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才不适用简易程序,A错。只要对事实无异议就可以用,法庭可以辩论罪名问题,B错。C,从决定转化之日重新计算,错。D,不得延长,不够的话转为普通程序,错。选ABCD。
5、法庭调查核实证据是休庭,A错。法院不得搜查,B错。审判阶段补充侦查不得超过两次,正确,D有新的事实,应当建议变更或补充起诉,正确。本题选CD。
6、AC。A可以公诉转自诉,也可以找上一级检察院,正确。B错误。自公布之日生效,正确,被酌定不起诉人可以申诉。D错误。本题选AC。
7、BD。不能预见再次开庭时间用中止审理,选BD。
8、AD。
9、BD。上诉期满后撤回上诉,要审查,标准是一审有无判错。BD。
10、CD。全面审查原则,A错误,本案死刑立即执行,二审必须开庭,B错误。肯定选CD。
11、AD。A阶段只能批准或不批准,没有补充侦查,错。B正确。C正确,审判阶段不能退给公安。D应当建议而非可以建议。选AD。
12、ACD。显然已过追诉时效,不应追究。而既然报请批准逮捕,可见处于侦查阶段,因此撤销案件,同时立即释放。批准逮捕阶段不能退回补充侦查。ACD。
13、CD。先移送,再分工。CD。
14、ABC。出省错误,A错。B干扰证人,不行。C威胁改变证言,不行,D有正当理由。违反义务的是ABC。
15、ABD。公诉转自诉不能反诉。不能调解。C属于这类。其他都不属于。选ABD。
16、ABCD。
17、ABC。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C错误.D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依法已停止执行死刑的案件,确认罪犯正在怀孕的,应当依法改判。而不是负责执行的法院负责.AB错误.本题选ABC.
18、AD。王某是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可以申请回避,A正确,有权参与刑事部分调查和辩论.B错误.C只能请求抗诉,但取决于检察院,错误.D有权委托,正确。选AD。
19、ABCD。无罪判决,附带民诉应调解,无法达成协议一并判决,A错误,当庭执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B错误.没有冻结的方式,C错误.不交诉讼费,D错误.选ABCD。20、ACD。此题重复.选ACD.
第四篇:陈光中解读刑诉法争议条款
陈光中解读刑诉法争议条款
作者:佚名 来源:京华时报 日期:2012年7月16日
3月14日,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以高票通过。这次刑诉法大修亮点不少,如“尊重和保障人权”入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确立,辩护权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引起争议的第73条、第83条等规定并未修改。京华时报就此再次专访新中国刑诉法奠基人陈光中教授,解读争议条款。
京华时报:昨天,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以高票通过,您如何评价这次大修?
陈光中:总体评价是肯定的,在保障人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不足之处也客观存在。
京华时报:您认为有哪些不足?
陈光中: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衔接不够。我国已经签约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公约》,因此在刑事立法上也应跟进。比如无罪推定的原则没有明确写入。虽然有人认为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吸收了无罪推定的原则,但实际上这强调了法院的定罪权,并非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准确表达。
京华时报:这次的亮点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入法,但有人认为在保障人权上,具体条款调整不大,只是“抽象”的进步,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陈光中: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刑事诉讼领域保障人权的核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诉讼权利,特别是辩护权的保障。
此次修法,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是一大亮点,很多问题获得了比较好的解决,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例如:侦查阶段辩护人的地位得到确认,法律援助的范围扩大,提前到侦查阶段,辩护律师会见权有所扩大,凭“三证”不需要经办案机关批准就可以会见,而且不被监听,从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护律师阅卷范围也扩大到所有案卷材料。第二,确立了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三,尤为重要的是,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这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讯问,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遏制刑讯逼供的产生。另外,二审上诉不加刑、针对未成年人的“特别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的适当诉讼化等,都是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
京华时报:刑诉法第73条在社会上争议最大,有人认为是倒退,您怎么看?(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陈光中:我觉得现在的规定有进步。现行刑诉法就规定有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但没有通知家属的规定,当时立法上考虑监视居住就在家里执行,不需要通知家属,漏掉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况。现在明确规定,除无法通知的情形外,都要通知家属,更加规范化、法制化,与之前相比进步了。与一稿相比也有变化,一稿还规定“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也不通知。
京华时报:监视居住可长达6个月。有人认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对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类似于羁押,但是因其不受看守所条例约束,可能导致刑讯逼供大量发生或者“黑监狱”合法化。
陈光中: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也有可能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可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规范,从严掌握,慎重使用。
京华时报:增加的第73条包括很多款的内容,在这个条款上您有什么建议?
陈光中: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折抵刑期上,“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我认为这对被告人有点亏。现在管制多采取社区矫正的方式,自由度很大,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准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我建议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天折抵刑期一天半。
京华时报:还有观点认为,第73条暗含将实践中的“双规”“双指”纳入法制轨道之意,您怎么看?
陈光中:“双规”“双指”是党委纪委采取的措施,具有行政性,与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不能混淆,完全是两码事。
京华时报:有关刑事一审的审限,增加了“因案件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这个条款是否会被任意扩大化?
陈光中:这个规定得不好,有扩大权力的倾向。对一审案件,如果说最高法院一决定,等上半年、一年,甚至于两三年都是合法的,这等于把被告人挂在那儿了,我觉得很不妥当。只能通过以后修改,或通过司法解释,严格限制何谓案件“特殊情况”,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该条款。
京华时报:有关争议条款的问题,能否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解决?
陈光中:能够解决。从长远看,还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对某些规定加以具体化。
京华时报:第83条争议也很大,您怎么看?(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陈光中:我个人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条我支持,表示接受。原因在于,我国强制措施在通知亲属方面有很大的修改,过去无论哪种案件类型都可以不通知,现在仅仅限制在两种案件。
对于恐怖案件,环顾全世界,在程序正义方面都是打折扣的,例如美国的爱国者法。关于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我认为这样规定也不过分。比较敏感的是政治异议人士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我只能说,希望司法当局碰到这种情况,从严掌握使用,应该慎重。但是在立法上把异议人士案件单独分开规定比较困难,毕竟这些案件是极个别的,从严掌握、慎重处理就可以。
京华时报:但有人担心这个条款会导致“秘密拘捕”或无限期不通知。
陈光中:我注意到网络上很关注这个话题。相比监视居住和逮捕的规定,拘留保留了这两种不通知家属的情形,这是因为拘留属于一种紧急性强制措施,在西方相当于无证逮捕。
按照法律规定,拘留的时间比较短,一般最长是14天,在特别情况下可长达37天。这个期限一过接下来就是逮捕或者放人,那还是要通知家属的。
这样规定是为满足打击犯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相并重,现在的规定,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等特殊侦查手段会侵犯个人权利?
陈光中:在司法实务中,由于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和侦破难度,检察院一直在使用技术侦查手段。但由于没有现行法律的支撑,这种手段的使用存在争议。若没有相关规定,技术侦查手段可能被侦查机关滥用。这次修改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加以规范,规定适用的严格程序,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进步。而且也符合我国已经参加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规定。
京华时报:在实践中如何防止被滥用?
陈光中:规定要严格技术侦查的审批程序,但怎么严格没有说明确。秘密侦查规定了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技术侦查由哪一级批准没有规定,我认为这个要卡得更严,是不是由省一级侦查部门的领导批准?
京华时报:有关证人出庭增加了一些规定,但由法院裁量证人出庭,实践中会产生什么后果?
陈光中:现实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很低,大约为1%。这次为扭转这种形势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规定称“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的,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我认为,前面的两个前提条件成立了,除非证人无法出庭,就应当传唤到庭。加上法院“认为有必要”,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太大了,法院掌握证人是否出庭的决定权,很可能导致证人出庭率无法有效提高,实际上会使被告人与证人当庭质证的权利受到很大的削弱。对此我表示担忧。
京华时报:对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处罚,由草稿中的“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改为“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这是不是实质上使强制作证的效力降低了?
陈光中:这个说法不准确。从立法技术上来说,处罚条款在次序上有个加重的关系,先惩戒后拘留是合理的,如果前面加上罚款,就更适宜。(编辑:罗昊)
第五篇:比一比文博教案新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勾)和一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初步知道押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反义词:我们学了很多反义词,现在我们来对对反义词歌。(课件出示)
上对()远对()? 高对()? 黑对()? 有对()
2、游戏:请高的同学和矮的同学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高的同学和老师比身高,哪个高?哪个矮?
3、通过两次比较,我们发现,高矮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 第一课 比一比》。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比一比。
请注意看王老师是怎样书写比字的。一会儿我要让同学起来复述它的笔顺。
好,谁来复述?汉字写法里有先横后竖的原则,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正确地书写它才能体现我们对祖先的尊重。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动物。今天,一个小朋友丁丁邀请我们去他乡下的家里做客,大家想去吗?瞧,这就是丁丁家的小院。看,都有哪些动物在欢迎我们?
2、认识水果。小动物们这么热情地欢迎我们,小院的小主人也是非常的热情啊,早就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一些果子,有(生:苹果)师:有(生:红枣)师:有(生:桃子)师:还有(生:杏子)。
3、哇,丁丁家的小院里的东西真多啊,瞧,有(请生读词语)
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型说一句话吗?【句子训练:有...有...还有...】谁能连起来说一段话。小院里有很多水果,有...有...还有...三、自主识字
1、你们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齐读词语。
3、老师来考考你们,我指到哪个你们就读哪个。
4、小朋友们读得真热闹,词语朋友也玩热了,瞧,它们把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认识它们吗?(生:认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王老师啊,有点粗心,把动物和水果都混起来了,这下小动物和水果们肯定不高兴了。你能把它们重新归类吗?动物有哪些?水果有哪些?
6、为了奖励大家把水果和动物重新归类,丁丁送给我们一些聪明果。这些聪明果上有我们这一课需要认识的12个生字,你们都认识吗?听
清老师的要求:
1、自己读一读,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黄
二十一块田露头,八月金灿灿。
稻谷黄又黄,丰收喜讯传。堆
土堆边像小主人,主人身上多一横。
冬天堆个雪娃娃,娃娃长得多迷人。
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还可以发挥你的想象,自己编儿歌来记字。
(3)(气球组词)瞧,好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啊,气球上的生字宝宝比较孤独,你能给这些生字找好朋友,组组词吗?(4)强化记忆(气球词语)
好,下面我们来个比眼力的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厉害!下面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谁的小火车开起来?
四、学习儿歌,积累量词
1、生自读儿歌。小朋友们刚才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跑到一首儿歌里去了,咱们去找一找吧,请同学们端起书来,自
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确,不添字,也不漏字。
2、儿歌读完了,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儿歌里有几句话吗?一句话的标志是什么?
3、细读儿歌,学习反义词及量词。(1)指名读第一句。
(2)一头黄牛和一只小猫。它们在一起比什么?(大小)(出示课件)(3)大小是一组什么词?(反义词)
(4)你帮它们比一比,一头黄牛和一只猫,那个大那个小?(5)黄牛用头,花猫用只来形容,一头和一只都是数量词。我们来看一看最后一个字,谁来拼一拼它们两个的拼音?xiao niao 发现了吗?他们的韵母都是谁?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朗朗上口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好,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男生读蓝色字,女生读红色字,共同读黑色字。读出朗朗上口的感觉。(6)指名读第二句。
(7)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它们在一起比什么?(多少)(8)你们想想,多少是一组什么词?
(9)小朋友们找一找,找出这句中的两个数量词。
(10)很多只鸭子合在一起我们就叫一群。三个以上的人或者动物聚在一起就叫做一群。比如:读一读(课件出示)这一句有没有押韵呢?谁来说一说?压哪个韵母?又是压ao音。那我们再来分开读一读吧!
(11)指名读第三句。
(12)一个苹果和一颗枣,哪个大哪个小?
(13)这句中的数量词小朋友能找出吗?颗作为一个数量词呢是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比如说(出示课件)还有一个量词也念棵,是一棵树,为什么树用这个棵字呢?
(14)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找出来了。押韵吗?齐读(15)出示第四句。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前三句,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前三句的?(先找一找谁和谁比;找出量词;看看是否押韵;再美美地读一读)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法自己来学习第四句吧!
生自学。谁能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堆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掌声送给勇敢的小 老师!现在请同桌两个互相当小老师说一说。
4、整首儿歌学完了,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从头到尾读一遍。
五、考察
现在老师增加了点难度,有些生字宝宝藏起来了,你还会读吗? 生自己读。指生读。
六、学写生字。
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该让小手活动活动了,出示牛字,这个字念什么?要想把字写好有三个步骤,同学们还记得吗?(一看二写三对照)好,现在进行第一步,大眼睛---看看看,仔细看,你想提醒大家写的时候注意什么?指生说。(悬针竖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
请看老师范写。下面请在课本上描写,练写。展示。练写羊字。
七、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今天比较了大小,学习了量词,还学会了押韵。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考验?要求:出示题目之后,每个人要安静地思考,老师问的时候再举手,能做到吗? 考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