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三合一改革现状1
基层三合一改革现状:工商主动,食药被动,质监静观其动
我上周在东部某省调研,一位地市食药局局长跟我说:“现在的监管,既要靠党组,又要靠佛祖;平时主要是党组,关键时刻还得看佛祖。”十月初我在东部另一个省为该省地级市、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场监管局局长培训班授课,课后一位县局局长把他写的一叠基层监管现状材料给我,然后问我一个问题:“现在连机构都没了,怎么就是加强监管了?”此外,我还访谈了工商、质监部门的一些干部,有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基层三合一机构改革,工商主动,食药被动,质监静观其动。
可以听得出,大家共同的担忧是统一市场监管改革对食品药品监管力量的影响,关注的核心是监管能力和专业性被削弱,监管任务则不断增加。为回应上述问题,结合调查研究,我从学理角度说三点。
一、基层监管表面上看缺编制,本质上是缺人才。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统一市场监管可以解决基层食药监管编制和人员不足问题,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本轮机构改革的初衷,是要增加基层食药监管的专业人才和提升能力,但三合一补充进来的编制和人员来自其他部门,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补编制原本是加强监管的手段,现在却异化为机构改革的目标,工具理性成为价值理性。
有人可能会说,三合一之后大不了就是1+1+1=3。这种想法太天真,现实情况是1+1+1<1。有的市场监管部门人多、队伍庞大,搞巡查和处罚有一套,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胜任工业产品生产、锅炉、电梯、食品药品等专业性监管。例如,过去食品流通环节发证率很高,那是因为与食品生产和餐饮相比,流通环节的准入门槛和风险都低,可以用简单粗放的方式来管,所以才“看起来很美”。如果让这支队伍去监管专业化高风险的食品生产环节和药品生产经营,非但很难管好,恐怕连原来的市场巡查都没有精力做了。食品药品安全的风险在点上,但三合一的着力在面上,若过分强调用现有机构三合一来实现广覆盖,那就成了“撒胡椒面”,是一种不科学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统一市场监管要统一的是职能,而不是机构。
现在又有一种说法,认为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就是要大幅减少机构数量,这就犯了倒置因果的逻辑谬误。正常逻辑是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才整合,现在的做法却是为了减少机构数量而把不同职能的机构整合到一起。政府管理市场的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秩序,二是活力,三是安全。市场监管部门的定位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但食品药品监管的目标是保障公共安全,两者的层次和定位截然不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的经验都是两类监管部门分别设置。在我国,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即“统一市场监管体系”与“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是放在不同章节中强调;也体现在刚刚发布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食品药品安全与质检工商被作为并列的行政执法类别分开提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七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一事进一门”。这里所说的“事”是指职能,把相同或相近的职能整合到同一个机构。比如一家企业在设立时既要到工商领营业执照,又要到质监办组织机构代码;企业设立后既要接受工商的检查,又要接受质监的检查。上述都是监管市场秩序的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加重了企业负担也浪费了行政资源,不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有必要整合。然而食品药品监管是区别于普通市场秩序监管的另一项职能,因为程序上遵守市场秩序的企业,其产品不一定是安全的,这是风险社会大工业生产的本质特征,典型例证便是合法企业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沟油”。可见,为了减少机构数量而“拉郎配”的做法没有道理。
三、食品药品监管的特殊性既体现在政策制定层面,又表现为监督执法环节。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只要省以上食药监管部门单独设置,仅仅整合地市和县区监管机构不会影响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性、特殊性和重要性,这里就出现一个转移论证的逻辑谬误。食品药品安全的特殊性既体现为物的因素,更体现为人的因素。其表现形式包括恶性利益驱动行为,大工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新型产品的未知危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法、无良、无知并存,因此需要在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着力。食品药品监管在政策制定层面的特殊性自不待言,但这不能同时被用来论证监督执法就可以不特殊。
以美国为例,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特征是垂直管理与属地负责相结合,分为联邦总部、派出机构和地方监管部门三个层面,全部与一般市场监管部门分开设置。FDA总部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心负责产品上市前审批,包括审批食品添加剂和颜色添加剂。派出机构则根据地理区域设置,全美有5个地区办公室(中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和太平洋区),管理20个辖区办公室和135个监督检查站,负责食品、膳食补充剂等生产企业日常监管。例如纽约辖区办公室在港口、机场和国内生产企业密集区设多个监督检查站,负责现场检查、产品抽样等,并执行稽查任务。此外,美国FDA隶属健康和人类服务部,这一体制延伸到基层,各州和市的地方健康和人类服务部门负责餐馆和杂货店的审批和日常监管。可以看到,美国并没有因为联邦FDA单独设置而否定地方监管部门的特殊性。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需要专家做一些事情)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科学精细地测算基层监管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硬件配备,提出明确标准。不能再由个别部门拍脑袋和分蛋糕,我们课题组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研究。
二是利用本轮机构改革契机,系统梳理目前各监管部门职能。到底哪些监管职能属于普通市场秩序,哪些与公共健康安全直接相关,例如饮用水、烟草、食盐和食品包材,争取一次性调整到位,以免将来再折腾。
三是合理划分各级食药监管部门事权,做到能力、资源与权责相匹配。药品监管尽可能体现全国统一性,食品安全监管充分调动地方属地积极性,防止个别地方打着简政放权的幌子把监管事权压给基层。
第二篇:三合一总结
三合一实施的总结
三合一是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是结合公司制度所制订,是通过持续改进内部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它覆盖了公司各部、室、处、分公司和项目部,所有填写的程序资料无须提供给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所以可真实的记录在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公司的企业文化特色,三合一、QC的实施重视,才使我真正了解三合一实施的重要性;
三合一体系共计32个程序文件;经过公司的指导培训后,我认为学习三合一后项目有几个地方得到了改观:
一、各管理人员的连接更加密切,各管理人员交流的机会更多,各各管理人员之间产生一种竞和,既竞争又共同完成三合一;
二、让问题体现出来,不论是工程质量、进度、环境、安生、成本等等,然有就会自动形成思路怎么去改善,如果改善不了怎么办;实际上,三合一教你整改的思路是怎么样的,怎么样去完成;
有了三合一,不会忘记复查、核对,大大减少失控现象;
三、特别是甲方的顾客满意度,一季度一张也是对一个项目部的总结,让旁人看看整个项目部的优缺点,从而可以改正,提升自己;
但项目部也出现了实施三合一的难道,由于刚进人员不知道三合一是什么意思,也没心思去理会他,错误认为搞施工的人,不需要写什么什么,只要现场问题提出来现场整改好了;所以造成三合一参与面不大,造成来检查只是应付应付;所以三合一的意义有点丢失;
今后,与公司沟通,来项目部培训指导,让项目部管理人员了解三合一的内容与意义,调动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把工作做到位,把三合一做到实处;让全员参与项目三合一资料,并与现场实际结合,使项目部的人、材、机、料、环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无锡五爱北B地块项目部
2012年11月4日
第三篇:三合一标语
1、防治“三合一”,是全岛人的共同责任
2、预防和减少“三合一”火灾危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3、消防连着你我他,保障安全靠大家
4、珍惜生命,远离火灾;全面动员,杜绝“三合一”火患
5、消除“三合一”火灾隐患,永保生命安全
6、隐患不除、整治不止,彻底消除‘三合一’建筑火灾隐患
7、“三合一”险情排除早 人员财产方能保
8、贯彻消防法规,落实消防责任
9、远离“三合一”,幸福平安一生
10、‘三合一’须铲除 大家方能得幸福
11、‘三合一’险情排除早 人员财产方能保
12、查封‘三合一’场所停水、断电、搬迁
13、对‘三合一’企业业主 坚决给予警告、学习、罚款、拘留
14、存在‘三合一’的企业 将被罚款5万元
15、不当火灾隐患的守财奴 不当消防安全的吝啬鬼
16、以铁的手腕,坚决取缔“三合一”企业
17、坚决给予“三合一”企业断电、停水、查封等强制措施
18、对“三合一”企业业主,坚决给予警告、学习、罚款、拘留
19、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0、查隐患抓整改,杜绝火灾事故
2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22、人人把好安全关,处处设防隐患少
23、综合治理,保障平安
24、营造安全氛围,创造安全环境
25、安全发展,共建和谐
26、严厉打击生产、储存建筑内人员住宿
第四篇:基层党组织现状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党支部设置形式,部分已不适应农村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情况。目前,农村存在着影响和削弱基层党组织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种:
----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削弱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村级党组织较少直接参与生产经营,而是只是负责一些日常事务,农民很少就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来找党组织,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村级组织对农民的管理范围、内容相对缩小减少。农民经营自主,来去自由,党组织既难掌握其行踪,更难了解思想。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有田有粮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外出赚钱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虽失之偏颇,但说明了农民已“散了心”和党组织凝聚力弱化的现象存在。加之有的村常年不开会,有的想开会也开不起来,教育弱化,管理松懈,使不少农民不关心集体事情,不尽集体义务,党组织既无法可依,又无章可循,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权威。
----村集体经济薄弱,削弱了农民对党组织的感情。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缺少提供服务的手段,办什么事都向农民伸手,致使有些农民感到村支部光会收粮收款、刮宫流产,党支部说话越来越不灵,威信越来越低。
----由于党组织缺少服务的实力和手段,使农民转而依靠宗族势力。对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有的党组织不管不问,有的帮不了干不好。于是农民就转而求助于关系亲近的人,促成了以血缘、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同一宗族的联合,并且因利益息息相关,使得这种联合越来越巩固,逐步形成一股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宗族、家族势力的干扰,导致了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指示的难以执行,也使党组织的权威和影响力受到弱化。
----入世后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基层组织中,村官难选,干部难管,后继乏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导致了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弱化。个别村几乎所有的党员部轮换一遍,始终也未找着合适的人选。
----村级两委关系不协调,削弱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一些村委与村支部比高低,论大小,争权利,这些村出现了党的影响力弱化的倾向,是对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严峻挑战。
第五篇:Xx县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Xx县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乡镇水管站既是乡镇政府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也是最基层的水利机构。在具体水利工作中,承担着宣传水利建设政策,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汛抗旱、水政执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技术服务与科技推广等多项工作任务。乡镇水管站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其工作职能和在政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部分乡镇水管站形同虚设,水管站工作人员占有水管编制,而从事乡镇其它工作的现象,不同程度影响了农村水利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一、乡镇水管站的现状
我县于1986年按照中省相关政策规定,开始设置乡镇水管站,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水利局与乡镇政府双重管理的模式,由县水利局直接管理乡镇水管站的人事、资产、业务和经费。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县乡镇水管站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1998年,按照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将水管站列为乡镇事业单位单独分设,实行乡镇管理为主,县水利局业务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我县设置乡镇水管站18个,岗位编制54个。同时将乡镇水管站整体移交乡镇政府管理,在移交时,县水利局将全县18个水管站拥有站院面积21287m2,办公及生产设施面积4279m2,经纬仪、水准仪、绘图仪等各类仪器58台,汽车1辆,拖拉机、摩托车20辆,价值约500万元的固定资产整体移交给乡镇政府。目前全县仅韦庄水管站的固定资产产权明晰,并由其直接管理经营,其余大部分乡镇水管站的资产由乡镇政府直接进行管理,其办公、住房等由乡镇政府统一安排。2002年撤乡并镇后,全县水管站缩减为14个,岗位编制54个,目前现有人员55人,其中退休2人,内退12人,在岗42人。乡镇水管站工作人员以从事乡镇中心工作为主,同时承担着农村水利建设任务。
乡镇水管站起着县水务局联系乡镇组织开展各项水利工作的纽带作用。乡镇水管站能够积极配合组织开展好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水土流失治理、防汛抗旱、农村饮水、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工作;能够协助查处破坏水利工程、水保设施、违法取水等水事违法行为;能够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较为成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各项水利事务。能够适时开展水利工程运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等,保证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的正常良性运营;能够指导农村发展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适应农村生产力现状和生产方式的项目建设和用水管理体制,进而推动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在具体工作中,乡镇水管站能够起到联系协调作用,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仍需县水务局及其相关业务单位去完成,才能保证政策落实到位,项目建设管理到位,保证群众从水利建设中受益。
二、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水管站的工作实践来看,当前乡镇水管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水利职能难以发挥。乡镇水管站划归乡镇政府后,县水利部门对水管站只保持业务上的关系。水管站工作存在着已经从主要从事水利工作转移到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自身工作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乡镇水管站人员不能按时参加水务局组织的工作调度会和业务知识培训,县乡水利工作衔接难度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计划、任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水管站人员工作敷衍了事,不能提供较为客观实际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的偏差。
二是职工队伍人心不稳。乡镇水管站属管理服务型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全部应由县级财政全额拨付,但在1998年核定编制和性质时,乡镇水管站被确定为差额事业单位,自2001年开始,人员工资不再全额拨付,工作经费全部取消,导致水管站工作人员无法安心工作,个别水管站处于瘫痪状态。同时由于乡镇水管站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晋级晋职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水管站人员更迭频繁,队伍不稳定、难管理等问题,部分水管站业务骨干调离,出现人员空缺,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三是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适应农村水利建设的需要,县水利部门将在乡镇长期从事水利水保工作的水利专干招录为水利员,在当时形势下,对农村水利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这批人员年龄偏大,已基本退出了工作岗位。90年代初期,县水务局向乡镇水管站补充的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由于体制不顺,职工工资福利不能很好的落实等原因,出现了能人“下海”,技术尖子“跳槽”的现象,一些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加之乡镇机构改革时,为消化富余人员,乡镇水管站现有的在职人员由乡镇政府安排,多数工作人员不具有专业知识。目前,我县乡镇水管站现有人员中50岁以上的22人,41至50岁13人,31至40岁的15人,30岁以下的5人,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2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5人,工人中高级工18人,中初级14人,其中属农田水利专业的仅8人。
三、水管机构改革进展情况
针对乡镇水管站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6〕63号《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省水利厅陕水农发〔2007〕1号《关于做好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于2007年3月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调查摸底,了解情况,认真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县域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制定出案了《澄城县基层水管(水保、水产)机构编制方案》,上报市水务局审批。我们的设想是:
1、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理顺乡镇水管机构是县水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水管站的人员选派、工资发放、资产管理、业务指导等由县水务部门统一管理的关系。在全县14个乡镇设立14个水管站,同时恢复成立澄城县水管总站,负责乡镇水管站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县、乡两级水管机构的人员总编制数以澄编发[1998]34号文件下达的54人编制为基础,技术人员配置达到80%以上。
2、创新人事管理制度,优化队伍结构。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乡镇水管站负责人实行公开招聘选派,工作人员从水管站现有人员中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并利用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机遇,从大中专院校中吸收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水管站,优化乡镇水管站队伍结构。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行业特点的水利队伍。通过竞争上岗、目标管理等制度,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有技术专长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安排到重要岗位,把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履行情况作为晋级、晋职、聘任、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促进乡镇水利队伍建设。
3、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县水务部门根据每年年初向乡镇水管站制定下发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对各站工作人员进行半年、年终考评,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同时,乡镇水管站接受乡镇政府日常工作考评,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所在乡镇政府和群众的意见。
四、几点建议
一是由省厅协调省级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进一步明确乡镇水管站具有的公益性质。
二是落实工作经费,加大乡镇水管机构自身建设的补助。按照建设乡镇水管站、水利科技推广站、中心供水站“三位一体”的方案,落实补助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对不同地域的水管站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建设以乡镇或区域为中心的基层水管机构,切实让乡镇水管站发挥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