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2014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14江苏“改革年” 大刀阔斧谈改革)
解读2014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14江苏“改革年” 大刀阔斧谈改革)
2014年预期目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2014年江苏省政府报告全文有72处提“改革” 从百姓最期盼的改起
细心的代表注意到,“改革”是报告中的一大热词。
现代快报记者数了一下,在26页的报告中,共有72处提到了“改革”。在江苏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罗志军的讲话中有34次提到“改革”一词。由此可见,改革是2014年江苏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李学勇在报告中强调。
改革从哪儿入手?报告也给出了“答案”,即回应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全面展开改革工作布局。
报告要求,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整体设计,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制定科学有序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十个方面一起推进发展和改革
改革的同时,发展也要跟得上。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坚持发展和改革一起部署、协同推进,并具体列出了十个方面的工作。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 突出提质增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抓住扩大开放新机遇,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展开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据了解,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文化建设并没有作为单列的一条,后来根据征求、讨论的意见,将其列为第9条,包括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文化风气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
解读
今年,再次提出要加大力度治理雾霾;
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建设,加快宁镇扬同城化步伐;
今年,江苏省“三公经费”将不到9亿元,将实现连续七年“三公经费”零增长;
今年,要大力推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关键词:生态
关键词:医卫关键词:城镇化 大气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
去年,江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灰霾”,今年,再次提出要加大力度治理雾霾。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生态文明在报告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李学勇提出,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铁腕治污,科学治污,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煤炭消耗总量控制,集中整治燃煤锅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落实重点行业大气排放规定,严格防控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速淘汰老旧车船,着力提高建筑施工防尘控尘水平,坚持秸秆禁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离田收储等措施。
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去年,江苏省和各个市都相继出台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过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各地标准不一,同样AQI指数300多,有的启动橙色预警,有的启动红色预警,有的要停课,有的不用,比较混乱。另外,跨区域污染的现象也存在,比如秸秆禁烧期,南京查得严,并没有发现火点,然而一度空气中也能闻到烟味,环保部门分析可能是受了周边其他地区影响。今年将完善省市两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
水环境方面,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加强淮河、长江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好生态红线区域,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环境价格改革。
关键词:医卫 今年启动“单独二孩”政策
在医药卫生体制方面,今年将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不低于80%、70%和75%。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关键词:城镇化
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不动产统一登记
进一步加强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建设,加快宁镇扬同城化步伐,积极支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保障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并参加升学考试。有序推进户籍、住房等领域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
关键词:职能转变
近期再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事项
改革,是这份报告中的最大亮点。深化改革也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学勇说,要推进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凡是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都要退出或转移。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在已 有简政放松工作的基础上,近期再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事项。但是并不意味着放了就不管,同时还要强化行政审批后续管理。
关键词: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在去年基础上再压缩5% 据江苏省财政厅去年9月30日公布的“三公经费”汇总情况,江苏省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总额为9.2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80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69亿元,公务接待费2.72亿元。数据显示,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较2012年决算总额9.49亿元下降了0.28亿元,降幅为2.95%。而实际上的压缩远不止于此,去年全省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昨天,李学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为此,他提出,今年的“三公经费”在去年明显下降的基础上再压缩5%。
按照李学勇省长的要求,以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计算,2014年江苏省“三公经费”将不到9亿元,将实现连续七年“三公经费”零增长。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江苏省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压缩经费全部用于增加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李学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强调,要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他说:“坚持廉洁从政,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切实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推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基因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总理用1小时45分钟的时间做了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的2000多名代表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同时仔细的聆听了本次报告。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我们会有哪些新的期待?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约评论员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共同评论。
一届政府,五年工作,总理报告拿出怎样的成绩单?承前启后,换届之年,翻翻账本,盘点家底有多厚?
潘增旗: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天在京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政府工作报告。说到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几个数据大家备受关注。今年经济的增速设定在7.5%左右,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在900个人以上。说到今年的工作,一个重点就是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上来。温总理表示,7.5%左右的经济增速实现起来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定下了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放到提高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质量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冯燕(全国人大代表):总理的报告我用六个字来谈一下我的体会,平实,简谱,亲民。朱立秋(全国人大代表):调结构转方式,民营经济是一个主要力量,因为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部分民营经济占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激发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如果把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转型政策,我想那么我们国家的转型就真的有动力了。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扶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李东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过去五年的发展进步,让大家印象深刻,经济总量来说,我们已经做到从前的第二位。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是,居民的这种生活水平很大的改善,我注意到一个数字,就是在五年前我们百户人,私人的这种汽车保佑量是6台,五年以后是21.5台,等于说差不多增长了3倍。
李一飞(全国人大代表):其实说到底,教育是第一民生,从一连串掷地有声的数字让我们充满了希望,非常的振奋。对今后的教育我倒觉得,钱已经不应该是最主要的问题和矛盾了,我觉得政府应该解决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真正的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辜胜阻:这一次报告体现了代表和委员对民富国强的重大期待
我在现场开会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代表和委员对国强民富的期待,特别是总理在讲到很多民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鼓掌,掌声最长的一次是讲到我们国防的时候,那个掌声最长,这体现了老百姓一方面关注民生,另一方面关注我们国家的实力,我们国家的强大。我总的一个印象就是这一次报告,体现了代表和委员对民富国强的重大期待。从长期来看,很多掌声可能集中在民生,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还有就是国家的强大。最大的特点是总结这一届五年来的政府工作,它这个时间跨度是以前的报告所没有的,以前都是一年,这一次是五年,这次是换届报告最大的特点。
马光远:大家期待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因为辜主席是人大代表,在现场,当然我也在第二个现场,就是在微博上,大家讨论的非常
热烈,每一个人都很关注,我看到很多人主动地、不断地把自己认为的关健词拎出来。比如说过去五年的这个成绩单怎么样?这个报告对我来讲,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字化的解读,把很多的数据,包括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比如说GDP从26.6万亿到超过50万亿,51.9万亿,那是整体的综合国力在增强。再比如说谈到民生的时候有很多的数字,包括医疗改革取得的成绩,教育经费的投入达到4%等等都用数字来解读,所以这个成绩单是一个在政治交接过程中,上届政府做的一个全盘的成绩。
当然从这个成绩中,我们看到,如果我们把这个成绩看成一个资产负债表的话,那么既有好的成绩的一面,就是取得一些重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什么呢,还有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包括结构调整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的这种失衡,不可持续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一些社会矛盾也很突出等等,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全面的。刚才辜主席讲了现场的掌声很热烈,我想这个热烈一方面是对过去五年成绩的一个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对未来五年或者说未来十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一个重大期待。
辜胜阻:污染治理的根子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让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工作
我觉得7.5%的这个指标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觉得7.5%相对过去的目标来讲,因为过去都是保8%,那么现在我们不再保8%了,变为7.5%,我觉得这个7.5%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是稳中增长,不让它到6%,不让它到5%。还有一个是强调增长的质量,现在我们自然环境的瓶颈太大了,所以现在我们要保障环境,那么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调结构。
最近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高度关注,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工业化,我们要反思,我们可能太粗放了。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城镇化,我们也需要反思,像北京现在十面“霾”伏,那么很大的问题可能是很多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集中在北京,人口都跟着资源走,还有产业,我们把如此众多的工人都集中在有效的空间里,所以这跟城镇化失衡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污染治理的问题,所以根子还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它讲到我们国力的时候有几个重要指标,一个是GDP超过50万亿,这个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还有一个制造业已经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大而不强,在强的问题上,我们可能下一步要做好制造业,关键是做强。还有一个出口是世界第一,我们的教育涉及的人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特别这一次最感到振奋的是,我们教育的投入已经占到GDP的4%,这是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政府投入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么现在总投入已经超过两万亿;还有一个就是外贸,进出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那么这都是体现我们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我们在人口结构方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5岁,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2%,所以就是一方面我们的国力在不断地增强,这是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的问题;另外一个还有很多民生的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再有就是不彻底的城镇化,现在有2.7亿人是实现了地域的转移,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职业的转变,从农业到非农产业,但是没有实现身份的转变,他们还是农民工,没有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半城镇化,半城镇化里还有很大的空间,那么下一步的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怎么样改变这种半城镇化的局面,让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是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重点工作。
马光远:主要是调结构 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
7.5%事实上相对于我们目前50万亿的经济规模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我们以前是一个小船,跑起来快没关系,但现在是个航空母舰;第二,我们最主要是要质量,我们要为调结构留出空间,只要不要太慢,那么保持一个比较适中的速度,到2020年达到我们所预定的再翻一番的目标,人均收入再往上翻一番,我们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现在可
能这个速度是还得刻意的往下压,我们不要太快,主要是调结构,主要还是改变我们以前的发展模式。
民生领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医疗、社保,特别在农村领域的投入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本身跟我们的期待来比较的话,比如说社保水平,整体的覆盖面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水平,整体的社保水平可能还比较低。再比如说,城镇化的水平,我们从数字本身来看,超过52%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我们以前一直是个农业社会,50%是一个线,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突破。
辜胜阻:只有把政府自身的改革做好了 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总理在对新政府的建议中提了4条,那么第4条建议是提出来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那么深化改革一方面需要勇气,另一方面需要智慧,有些改革如果没有智慧,像我们的房地产调控那是考验政府的智慧,还有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如何协调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协调好这个关系,也要考虑政府的智慧。所以智慧对于改革来讲非常重要。
总理在第4条建议中讲到了经济改革,关于经济改革一共讲了5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怎么处理好各种市场主体的关系,重申了十八大报告的三个平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个现在太重要了,就是不同的所有主体之间如何实现三个平等,这个是第一个,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要打破垄断,构建一个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接下来讲了财税体制的改革,讲了金融体制的改革,还讲了事业单位的改革,最后讲到分配制度的改革。这几项经济改革讲完了以后,重点讲了政治改革和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我觉得当前要推进经济改革,那么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要,刚刚闭幕的二中全会实际上对几个改革和政府职能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谋划。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如何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最重要,只有把政府自身的改革做好了,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才能顺利地推进。
马光远: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主要手段和途径就是改革
事实上,这几年我们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都会看到把民生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当然改革的主题也很重大,但是整个来看,你会发现很多的民生问题事实上本身就是一个改革问题。比如说中国的城镇化问题,怎么样把农民真正的实现市民化,那么你要给他市民的待遇,这是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改革问题。再比如说医疗体制的改革,我们看到在数字里面有建议,比如说从多少钱提到多少,一些病必须纳入基本医保等等,但这需要医疗体制的改革。再比如说社保,怎么样提高统筹,把目前的统筹水平提高到全国,打破全国的地域限制,这都需要改革,也是很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觉得,无论是过去五年也好,还是未来五年也好,如果说民生真正成为一个重大主题的话,必须通过改革,那么这个改革有些可能比较容易,但是有些来讲,我觉得可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能很复杂,所以可能还需要五年、十年,真正的去推动。所以我们谈到民生的时候,为什么老是跟改革弄到一块,因为现在要解决民生的最主要手段,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改革的手段来解决。
马光远:最大的期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最大的期待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定要从今年开始,不能再往后拖了,也就是说,我们从这个时候下决心脚踏实地,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让我们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我想这样的一个进展是给所有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个真正的信心,这是我最期待的。
第三篇: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一70次提到改革
201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报告中
近70次提到改革
报告摘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二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三是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
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六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代表声音
郑楚光:
财税、经济增长应同步
在报告中提到的重点推进改革的领域中,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郑楚光最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在他看来,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灶吃饭”,使财力过度集中在中央,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宏观税负偏重,这将导致国富民穷。分税制还导致中央、地方的事权划分不清,中央财政资金宽裕,地方财政较紧,却又要承担中央的项目。郑楚光认为,对财税体制进行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央财力要适当下移,尤其是
税收与地方分配比例,应加大地方比重,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制财税体制。他还建议,财税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长逐渐趋于同步。
蒋明麟:政府转变职能是关键
“这些重点领域的改革,需要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深化,同步推进。但要做出成效来,有些工作一年难完成。”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告诉记者,作为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些目标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是第一位的。他提出建议,要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精兵简政,否则难谈控制三公经费。
蒋明麟也关注到了户籍改革。一方面,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牵涉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养老等配套问题,政府要提供创业税收、贷款、土地批租、工商登记等政策扶持。同时,户籍的问题也很重要,比如中小城市的户籍要进一步放开,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北上广深,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此次报告中着重提到深化价格改革,“价改事关控制CPI涨幅的目标,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毕竟我国人均水电资源有限,阶梯式价格的改革与节能减排有关。”对此,蒋明麟委员分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必然引起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需要慎之又慎。
安纯人:国企贱卖让部分人获暴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认为,国有经济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剩余,但产生的收益却没有形成规范的全民分享机制。国有资本收益被少数人占有,个别国有企业的贱卖使一些人获得暴利,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增多。他很关注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他表示,国有企业职工享有补贴、津贴、奖金、实物分配等名目繁多的制度外收入。除此之外,垄断行业的高就业壁垒让普通人难以进入,部分单位已经成为世袭制。安纯人建议,对国有单位、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进行约束调控,建立与经济增长联动的工资增长机制,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迟福林:分配改革越拖越被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牵动改革发展全局,对于协调重大利益关系、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提振社会对改革的信心意义重大。为此,需要把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改革的重点,并建议年内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迟福林认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调高、提低、扩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思路,但至今仍未有一个总体的改革方案出台。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不宜再往后拖,越往后拖越被动。
张国俊:削减税负让利企业个人
报告中提到“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
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来自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认为,税收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入分配的效果。他介绍,普通工薪阶层已经成为(个人收入所得税)直接缴税的主体。而本应多交税的高收入群体,却可以通过将个人收入纳入公司运营成本等多种手段,来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他建议,应大范围地消减税收幅度,将政府介入的税费留给企业和个人,让他们按照市场逻辑自行处置。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2年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其中包括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和加强廉政建设等。(石善伟、李栋、任朝亮)
专家视点:今年特别强调政府改革
“今年的报告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务实坦诚。第二,注重民生。第三,改革为本。”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副编审邓聿文昨天对记者说。
他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改革,报告中近70次提到改革,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7项改革任务,比
较全面但重点不突出。
“今年提改革非常不同。第一,谈到改革的时候用了一段前沿式的话题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强调为什么改革,遇到了什么问题。另外,今年的改革特别强调政府改革的重要性。今年谈改革不单单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讲,其他章节也谈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系改革,深化价格改革以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两个方面。”“有一个改变要特别注意收入分配方面,建立公共资源收入上的全民共享机制,这个是以前没有怎么提过的。我们讲公共资源全民分享机制,公共资源是全民的,但是过去公共资源的收入并没有全民分享,现在把这个明确了下来。”邓聿文认为,今年对改革的强调特别多,与两会之前社会对改革的呼吁有关。
第四篇:永兴县教育系统大刀阔斧进行人事改革
永兴县教育系统大刀阔斧进行人事改革
2012年暑期,永兴县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从已尘埃落定的50名城区教师公开招考,到部分校长岗位竞聘,再到12所超编中小学985名教师岗位竞聘,掀起了永兴教育系统人事改革的高潮。
部分校长岗位竞聘
今年,永兴教育系统因6所乡镇中小学合并、个别校长岗位空缺及少数学校管理松弛,教学质量偏低,部分校长岗位需要调整,县教育局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后,县委书记袁卫祥、县长谭建上的高度重视,县委袁书记指出,要利用部分校长岗位调整这一契机,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将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精、懂管理、作风硬朗的同志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根据袁书记的指示,永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永兴县2012年暑期部分校长岗位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袁卫祥、县长谭建上为顾问,县委副书记邓武魁为组长,县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华军,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蒋利民,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李亮学(常务),县人大副主任王根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一之为副组长的校长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长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由县委组织 部牵头县编委、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具体实施校长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此次竞聘工作,县委县政府如此高度重视,在我县历史上尚属首次,也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教育工作的关爱之情。
2012年8月17日,在永兴一中学术报告厅召开了“永兴县2012年暑期部分校长岗位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动员大会”,对校长和教师竞聘上岗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由此,我县新一轮教育人事改革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012年8月20日上午,经个人申报、资格审查合格的41人参加了角逐9个校长岗位的竞聘演讲大会,为保证竞聘演讲的公平公正性,我县特从长沙市请来9名专家评委进行当场评分。
竞聘演讲后,立即对参竞校长岗位人员进行了民主推荐,参加推荐的人员为县教育局股室负责人以上干部及全县各学校校长,推荐票数当场公布,参竞人员当场就知晓了自己的竞聘演讲、民主推荐结果情况。结合2012年上期学校教师对学校领导班子及股级干部的民主测评分数、竞聘演讲、民主推荐三项个人得分,按照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了14名入围考察对象。
8月21日,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竞聘领导小组派出考察组深入学校对入围人员德、能、勤、绩、廉和个人教学业绩进行了考察,经计算个人竞聘演讲(占总分的40%)、民主推荐(占总分的30%)、民主测评(占总分的20%)、考察(占总分的10%)四项得分,等额确定了9名校长拟聘对象,现正在公示期。
校长竞聘上岗的推行,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参与竞聘的人数较多,悦来乡中心小学3位副股级干部全部参加了本校校长竞聘;二是对在任校长的触动很大,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三是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校副职干部的积极性;四是纪检监察自始至终参与并实施全程监控,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教师意愿,校长选拔任用不再是过去“教育局说了算”,能有效防止校长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发生。
超编学校教师岗位竞聘
前些年,由于教师不断流向城区、城区周边及交通沿线学校,导致边远山区学校严重缺编,不得不采用“支教”的办法来解决缺编学校的教师问题,这种“脚痛医脚,手痛医手”的做法存在许多弊端,一是部分支教人员工作责任感差,支教期间“混日子”,工作不负责,严重影响了受援学校的教学质量,二是产生了“支教经济”,令派出学校苦不堪言。三是超编学校的教师大都不愿意支教,有的还未派到支教学校,就想法设法请病假。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永兴县2012年暑期部分校长岗位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方案》,对超编学校实施岗位竞聘,以一劳永逸解决“超编与缺编”的矛盾。
在”永兴县2012年暑期部分校长岗位竞聘和教师调配工作动员大会”后,全县12个超编学校立即成立了学校教师岗位竞聘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教师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宣传教师竞聘上岗的精神,县教育局派出了12个教师竞聘上岗工作指导组,深入学校指导教师竞聘上岗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教师竞聘上岗工作采取“两条退走路”的方式进行。一是鼓励超编学校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对主动申请调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的教师,可按申报时间先后优先选择农村缺编学校。对超编学校的教师自愿申请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满3年后,经考核合格的可调回原单位,也可根据本人意愿留用。同时,工作期间享受进城考试加分优惠政策。在评先、评优、晋职、晋薪时,对在边远山区学校工作的教师按一定比例予以倾斜。二是进行学科岗位竞聘。根据本校编制和学科情况设臵竞聘岗位,在确保本校学科教学的需要的前提下,对富余学科教师实行公开述职、全体教职工民主测评,结合教学质量、教学教研成果、师德师风考核、考核、获得荣誉以及教龄、校龄等因素综合计分,超编的教师流向缺编学校。教师学科岗位竞聘后,今年将有172名超编学校教师调往缺编学校工作,加上今年招聘的140多名特岗教师,边远山区缺编问题将得到解决,“支教”将成为永兴的历史。
至目前,由于宣传到位,学校工作措施得力,教育局派出的指导小组深入学校工作,教师竞聘上岗工作稳步推进,效果明显。到8月22日,湘阴中学已完成教师竞聘分流工作,永兴三中、香梅学校、柏林中学接近完成竞聘分流工作。(李小平)
第五篇:公车改革解读
热点解读:公车改革,地方之前咋试点
2014-07-18 10:25: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编者按:货币化补偿方式减少公车使用、安装GPS定位系统监测公车使用„„这些都是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公车制度改革的尝试。公车改革呼吁多年,虽然国家的顶层设计方案迟迟没有出台,但各地争相试点,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虽然地方的车改有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但其改革的积极性值得肯定,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不仅节省了财政开支,抑制了“车轮上的腐败”,还提升了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形象。更有意义的是,各地的改革实践为全国的公车制度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为公车制度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指导意见》提出了这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地方政府而言,今后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推出各省的车改方案,并按照《指导意见》规范车改的措施和做法。
如何真正杜绝公车私用? 【地方探索】
为了杜绝公车私用,各地在探索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用车手续,还加强了监管措施。
沈阳浑南新区处理掉多余车辆,保留60台公车,组建浑南新区机关公务用车车队,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公务用车使用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8:30—下午5:00。其余时间,所有公车必须入库。各部门用车时,都要填写线路、借车用途等信息。每辆公务车上都配有GPS,可随时监控车辆行驶线路,杜绝公车私用。公车返还时,按公里计价付费。公务用车由车辆调度指挥中心统一管理,每辆公车都安装了GPS定位监控及车辆刷卡计费系统,实现全程定位、24小时监控、轨迹回放。
安徽铜陵则采取货币化手段,各单位统一取消专车,改为向车改范围对象发放货币补贴。为了监管车辆使用情况,沈阳浑南新区、云南丽江、广东惠州等地为公车安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沈阳浑南新区的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调度中心的大屏幕,每辆公车当天的行程、路线,现停放在什么地方,一目了然。“纪委开通的公车使用监督平台24小时有人值班,一旦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车辆离开单位,值班人员就会收到提示。”丽江市古城区纪委书记文金海说。惠州市纪委常委、车改办主任吴素青介绍说,今年惠州市纪委将市直1191辆公务车辆纳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控公车使用情况。
此外,丽江、惠州、沈阳浑南新区都在公车车身喷涂了标识,便于群众监督。【专家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公车标识管理和集中使用是加强公车管理,规范公车使用的好方法。他说,比如,日本在一座城市设几个公车服务中心,需要用车的公务员可以通过网上或者电话预约服务。
公车改革到底能省多少钱? 【地方探索】
从各地的改革探索来看,公车改革大幅度降低了车辆运行成本,从源头堵住了公车私用,提高了公车使用效率,突出了节能减排效果,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在沈阳浑南新区,车改第一年,节省公务用车费用1542万元,减少临时聘用司机67人和在职正式司机100人,减少经费1030万元。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浑南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亚洲告诉记者,车改前,每辆公车(含特业车)单日平均里程62公里,年平均里程2.23万公里,年耗油量3298升;车改后,公车使用效率提高,非工作时间一律入库,每辆公车单工作日平均里程42公里,年平均里程1.09万公里,年耗油量1616升,单车行程减少一半。据统计,实行车改后,公车平均每天出车98台次,出车率约为163%。
惠州市车改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惠州实行公务用车改革10年来,各车改单位公车总数从4757台下降到2352台,车辆减少52%,拍卖、报废处理2405台,改革前的公车经费开支为33615万元,改革后开支23576万元,经费开支下降29.9%。
铜陵市原先70多家单位应配备公车260辆,按每车年均费用10万元计算,每年需支出2600余万元。而实施车改之后,铜陵市2012年市财政负担的车改费用约1891万元,节支率在27%左右。
会不会出现“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地方探索】
在云南丽江,一名公务员告诉记者,公车严格管理后,如何保证突发事件用车仍有难题待解:“公车节假日封存后,遇到突发事件如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使用首先得请示领导,不仅麻烦,也不好意思老去找领导。”他说,为了省去麻烦,不少时候都会“私车公用”。“周末遇上突发事件,即便经过批准允许使用公车,公车司机也休息了,驾驶员需要先回单位开车再去接具体办事人员,机动性上还是有欠缺。”丽江市政府秘书长肖忠万告诉记者。
而由于公共汽车、出租车以及自行车存放站等相关公共交通服务目前还不完善,丽江公务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还不太方便。“尤其是到公共交通没覆盖的边远山区,还是必须使用公车。”
【专家观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认为,现在公共交通的社会化服务可以基本保障公务员的出行了,此外与1998年那时相比,有私车的公务员比例大幅度提高,拿了交通补贴,也应当用在公务上。至于会不会出现公务员“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现象,他认为,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同样级别的干部,拿的工资都一样,‘能少干就少干’的现象多吗?这样的公务员还想进步吗?但要经常去边远地区、去农村出差的公务员,应当切实考虑保障他们的用车问题,特别是去一些现在公共交通网络还没有覆盖的地方,可以考虑组建公务车队或包租出租车。如果组建公务车队,也要按市场规则运营。”宋晓梧说。
如何防止“补贴照领,公车照用”? 【地方探索】
除上文所述的监督措施外,记者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经济开发区采访时发现,车改后,该单位车改留下来的4台公车是1辆皮卡和3台小面包。工作人员说,今后公车报废后更新,也一律只允许购买面包车、皮卡这类车,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效地防范了基层领导干部“补贴照领,公车照用”的情况,留下皮卡车,看谁还“专用”。而原来开发区管委会共有12台公车,运行维修费用加司机人员工资每年近百万元。
今年1月,惠州市纪委还将公车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情况全市通报,曝光公车使用管理过程中违规违纪的17个单位和5个县区;2013年以来,惠州市纪委根据随机抽查和群众举报,从严纠正了6个单位不按规定发放车改补贴的现象。
【专家观点】
竹立家认为,社会监督是防止“补贴照领,公车照用”的重要力量,此外,纪委等部门也要负起监督责任。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必须严惩。
现有公车怎么处置?司机怎么办? 【地方探索】 在安徽铜陵,各单位多余车辆由行管局核实、收储后,公开拍卖。沈阳浑南新区参加车改的344台公车,全部封停上收,由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处置:除保留60台车队公务用车和73台消防、安监、防疫等特业用车外,其余车辆采用拍卖、报废等方式处理。
实行公车改革10年来,惠州有120名专职司机转岗,安徽铜陵也对原有驾驶员进行了分流安置。
记者了解到,沈阳浑南新区车改涉及的司机只保留公务用车司机15人,解聘临时工司机67人,其余人员全部转岗。在云南丽江,“年纪较大的可以提前退休,愿意自主创业的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文金海说。
【专家观点】
竹立家认为,相关部门随后还会出台一些关于公车拍卖的措施,保证公车拍卖的公开透明。至于司机,“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他说,各个机构都有一些后勤和服务部门,可以让司机转岗到工勤岗位等。“我个人认为很好消化,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