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05: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和经营者钻政策的空子,侵占国有资产的现象和行为已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但是,“先行一步”的乡镇企业改制也存在着类似问题。由于乡镇企业转制面广量大,很大程度上侵占国家、集体资产的现象比国企改制侵占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同样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国家和集体资产少受和不受损失。

确实,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搞活了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和十分正确的,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因对政策掌握不准,导致操作程序失误和处理不当,急于求成,为改制而改制,产生了“名售实送”等问题。如此“转制”不仅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要求不相符,而且也有悖于构建和谐社会。如果继续听之任之,熟视无睹,不切实加强管理,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纠偏和解决,势必违背改制的初衷,造成集体资产更大的流失,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乡镇职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风气和党风廉政建设,甚至影响到改革的成败。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一些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显露出来。乡镇企业转制是经济领域改革的必然产物。但是,在乡镇企业转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和经营者侵占国家和集体资产的现象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现已“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普遍性,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针对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存在的侵占国家、集体资产的情况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的问题,日前,我们对乡镇转制企业进行了“回头看”、“回头算”的审计。审计发现,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侵占乡镇集体资产和资产流失的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和突出。

一、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现状

一是对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低估,对无形资产不评估或低估而造成资产流失。有些乡镇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对企业估价过低,导致低价出售,使集体资产流失。如某乡服装厂未按程序进行资产评估便被乡政府以70万元出售,后购买方请中介机构评估,资产达200余万元,可谓一夜成了“合法”的暴发富户。

二是在企业资产出售过程中,未按资产的市场价格出售而造成资产流失。一些乡镇为照顾企业内部职工或者其他关系而有意不按照清产核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或打折出售企业,更不采取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决定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而是低价发包,低价租赁。如某镇造纸厂固定资产890万元,承包给私人每年只“象征性”地收承包金10万元。

三是对出售收入管理不严,缺乏制度,使用不当而造成资产流失。不少企业资产出售款回收大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对到期回收款该收的不收,或者收不回。如某镇企业改制已经4年多时间了,但是应收转制款还有1000多万元至今未收回,虽然也在着力催讨,但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一拖再拖,迟迟不想交,说穿了就是想抵赖窃为己有。有的未到期的回收款也因当时改制时留下的“后遗症”,企业经营者千方百计找借口到时想拒交,因此这些款项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是乱上项目,盲目投资,经营决策失误而造成资产流失。一些乡镇领导为了政绩和面子,不顾市场需求,自以为是,仍逼着企业上项目,搞建设,在“一亩三分地”上“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干预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一些企业急于发展,“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无视自身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不切实际,贪大求洋,对市场缺乏可行性研究,投入资金“打水漂”,甚至于企业开张之时,也是企业关门之日,损失和浪费严重。

五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政府到企业乱报支而造成资产流失。企业虽然改制了,但有些乡镇政府及领导还是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以父母官自居,仍念念不忘向企业伸手,要这要那,一些不合理的开支“习惯成自然”地放到企业开支,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以此而拒交或少交应交的转制款项和各项规费。

六是变卖企业,急于兑现而造成资产流失。一些企业资产明显低估,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一些原企业经营者更是心知肚明,捞肥了一把,但生怕夜长梦多,便找出市场不景气等借口,急于变卖企业,急于兑现,而后拍屁股走人,把企业职工“扔”向社会,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后进行查处时,已是人去楼空,往往是“老牛过河拉尾巴——无济于事”。

当然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原因还有许多,且形式多种多样,但以上这些不能不说是最主要原因。

二、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

1、评估业务不专业。由于转制企业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对企业资产清查评估不得不临时抽调“人马”搞突击,而这些人根本不具备资产评估资格,加之当时能参与资产评估的社会中介机构少,资质低,经验缺,对企业资产评估不按规定操作。有些中介机构为了图省事,评估少规范,导致评估草率。

2、改制程序不规范。一些原主管部门过分强调企业转制速度,放松标准,为动员和鼓励企业和经营者“吃螃蟹”的积极性,手续一减再减,条件一宽再宽,速度一快再快。有的人“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用原则做交易,对国家和集体资产少评、低估现象“睁只眼,闭只眼”,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

3、财务账目不清。少数企业在改制前财务不经过审计或不全面审计,不清查企业的往来,不核实企业的资产,弄虚作假,企业有隐形的账外资产。如有的企业将购置的小汽车、摩托车等贵重商品只作费用列支而不作固定资产登记,甚至将这些资产处置后的资金转到账外,形成“小金库”;有的出于小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千方百计压低企业资产,想方设法夸大企业负债,故意隐匿企业资产,借机达到以少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有的企业改制时对一次性摊销的低值易耗品不作实物登记。

4、资产评估不实。乡镇企业的资产评估一般由乡镇资产评估小组操作,评估结果由乡镇政府确认。由于种种原因资产评估不够全面,往往只注重对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评估,而忽视对企业品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造成评估后企业资产低值、减值,无形资产无价值。

5、资产审批不严。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和评估人员及有关主管部门出于种种原因,轻信企业或经营者的偏面和不实之词,未经有关部门的核准同意,擅自将一些企业应收款项作为不良资产(呆帐)给予核销,将一些应付款(有的实际上已不需要支付),也虚列帐目,同意支付,从而减少国家和集体资产。相关的部门为了使企业改制后能“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对企业申报的损失额悉数审批,甚至对某些不符合核销条件的呆账、坏账也大开“绿灯”,大开方便之门。

6、产权界定不明。由于乡镇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产权边界模糊、债权债务不清、产权归属含糊、产权责任不明。因此在产权界定方面表现出随意性。各方面不是想给企业“输血”,而想给企业“抽血”,都想分一块、占一股,形成了许多“名堂股”、“花样股”,变相减少了集体资产,给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带来难度。

7、产权交易不严肃。有的企业在产权出售或转让时,忽视了无形资产的转让,对资产过多地剥离,或凭藉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及销售渠道而压价购买,造成了存量资产在转让、出售过程中的流失。

8、改制费用大。改制费用无章可循。招待费失控、办公费用、旅差费、补助费、电话费报销无节制,有虚假发票,白条列支的现象;一些中介机构、主管部门不执行对改制企业的优惠政策,高标准和重复收取费用,使改制企业“雪上加霜”。原因在于:一是改制经费开支、使用、管理等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二是改制是完全彻底转换产权关系,因此许多人视企业的资产为“唐僧肉”,且认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于是“借此机会”过来分享“最后的晚餐”。

三、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对策

1、改制目标应明确。乡镇企业的改制不是为了改制而改制。改制起到什么作用,改制须解决什么问题,在改制前就应明确,否则,盲目地改制,效果不但不好,负作用也大。如有的乡镇企业改制,职工入了股,实行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但改制后与改制前没有多大变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多大作用。因此,明确改制的目标非常重要。改制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总的目标,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经济主体。改制中,首先要明晰产权主体,实现产权主体人格化,弄清谁是集体企业的真正所有者,企业的所有者是集体,但应明确这个集体是由哪些自然人或代表组成。其次,确立企业法人产权,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独立经营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乡镇企业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建立法人产权制度。

2、产权界定要合理。

第二篇:国有企业改制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2006/12/

21------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产权转让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有人甚至借改革之名,行侵吞国资之实。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资产每年至少流失800亿至1000亿元人民币。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方式较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操之过急,优惠过多。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有一种错误意识,认为国有企业是政府的负担。觉得只要国有企业退出了,给职工一笔经济补偿费,解除劳动合同,就不用纠缠政府了。为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制,这些地方政府大都制定改制时间表,成立督导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改制。更有甚者,把完成改制当成一项政治任务,给“一把手”下指标、限时间、压担子,否则“乌纱帽”难保。重压之下,为了赶进度,国有企业改制往往走调变样,国有资产很容易被低估贱卖、“合法”流失。

二是自卖自买,暗箱操作。在国有企业产权改制各种形式中,最具争议的是管理层收购(M BO)。这种行为是指:公司的管理人员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公司股权结构,成为公司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之所以成为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在于它是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所有者的缺位问题,还可以解决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问题。不过,在改革实践中,被人称作国有资产“自卖自买”的管理层收购模式很容易走样。虽然经国家有关部门叫停,但仍有许多企业抵挡不住诱惑,偷偷地施行管理层收购。

三是收人钱财,给人“方便”。按照规定,国有企业改制之前,必须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产权转让价格的直接依据。中介机构能否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估,是决定国有资产流失与否的关键环节。但中介机构为招揽客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往往投企业所好,看企业“脸色”行事,与企业联手,低值评估、贬损国资。“收人钱财,给人方便”,审计、评估工作中走过场、造假,使“评估报告”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帮凶”。

毋庸置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而国有资产流失也不是无药可救,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如何防止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呢?我个人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积极稳妥,谨防刮风。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面对困难无所作为不行,急于求成也不行。必须警惕简单化、片面化倾向,防止刮下指标、定时间表之风,防止改革走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要坚持因企制宜原则,从企业实际出发,成熟一个改革一个,不能用行政命令推进企业改制,不能搞“一刀切”,保证改制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要坚持着眼于企业发展、区别对待原则,制定较为具体的改制企业范围,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政策性流失。

其次,民主决策,严格程序。涉及企业改革决策,事前务必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改革能够统筹兼顾国家、债权人和职工等各方面的利益。改制不规范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原因。要堵塞国资流失黑洞,必须规范操作,切实增加改制过程的透明性、竞争性。操作过程中,要把好评估、交易和决策“三道关”:在资产评估工作中要

1引入竞争机制,从有资质的评估公司中选择具体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出资单位进行审查批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充分发挥产权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决定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通过产权市场实现公开、公正、透明交易;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各方面复杂的利益关系,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所以要加强决策的规范性,要求决策过程要民主科学,结果要公开透明。

第三,健全法规,强化监管。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规章制度尚存漏洞、不够完善,有的还缺乏法律效力。所以,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规则和程序,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法规建设,堵塞由于法规缺位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管理层收购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环境。在目前条件下,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可以探索试行管理层收购或控股。中小国有企业试行管理层收购,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法规建设要重点突出以下几点:要限制管理层的持股比例,管理层不得参与具体收购过程,要进场交易、公平竞价,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借款,更不得以拟收购的企业资产作抵押进行融资或贷款。

要健全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产权交易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国有产权的转让必须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认定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实现“阳光交易”;国有产权的转让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间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以杜绝暗箱操作,逐渐形成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市场发现机制;国有产权必须实行竞价交易。

防止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强改制的外部监督制约力量,加大上级督察力度,鼓励广泛的社会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和产权转让不规范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和查处。

(作者:张立强,来源:中华工商时报,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第三篇:浅谈村级资产流失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村级资产流失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村级的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村委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大为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村级资产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笔者调研发现,村级资产流失形式多样,监管难度加大,基层民众呼吁对村级资产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并接受群众监督,还大家一本“明白账”。

关键字:村级资产 债务 村务公开

一、村级资产不断壮大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经营自留地、土地承包、经营土地以及国家贴补等多种方式,村级资产不断发展壮大。以湖北省黄梅县大胜坡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该村村委会利用临近城区的闲臵土地,盖了很多商铺用于出租。除了盖商铺收取租金创收外,位于城市中的村委会还利用拆迁之机抢搭违章建筑,获取拆迁补偿。

与位于城市里的村相比,农村的村委会基本依靠土地来壮大村级资产。对于村民而言,村级资产壮大肯定是件好事,这说明集体为百姓办实事的能力增强了。但村级资产的账目很多时候是一笔糊涂账,基本不对村民公开,平时看到那些村干部好吃好喝,让人怀疑村干部是不是将集体资产据为己有。而且,村级资产壮大了,一旦监管不到位,腐败就可能发生。

二、村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村级资产管理的问题还有不少,需抓住主要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

1、民主理财氛围不浓。目前仍有少数村社干部民主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于村级的重大财务决策,例如大额投资、资金出借等事项,没有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操作(村先要拟订方案,再提交村民组长、党员、老干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座谈征求意见,然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部分村即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是过过形式,缺乏规范的书面依据,经不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撇开程序监督,变村民自治为干部自治。另外,还有部分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感到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不足,规划难定位,项目难落实,老百姓又不理解,万一决策失误又会引起不稳定因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村里还有钱,日子过了再说。

2、制度制约力不够。首先,财务制度执行不严,表现为:第一、集体出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第二、白条收据时有出现,缺少规范的原始凭证;第三、基建工程手续不规范,缺少工程预算、合同和发票,材料发票和发票性质不符,没有决算审计;第四、货币资金与票据管理欠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乡镇规定标准,存在大额现金付款现象,往来票据与收入专用票据混同使用;第五,非生产性开支过大,部分村没有按照预算计划使用。其次,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力,对于会计集中办公审核退回的票据、财务审计意见和乡镇的整改通知书,个别村认识程度不高,不愿理旧账,整改不到位。

3、发包出租过程失范。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已经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发包出租过程存在问题,表现为:第一,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第二,手续欠规范,往往口说为凭,书面合同不全面;第三,收缴欠规范,有的村集体收入少而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严重透支,有的未按合同及时收取租赁款,时间跨度拉长,造成坏账可能性加大。

4、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历史遗留问题表现有二:第一,债权债务长期虚挂;第二,村级财务管理长期不严,制度松弛,问题丛生,成为没有办法解决的糊涂账。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产生的影响极坏:村干部遵守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的诚心不够,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不足。

5、相互制约监督不力。个别村干部习惯于家族经营决策的思维模式,不熟悉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对于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缺少应有的支持,特别是工作繁忙的时候,对于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村级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怕得罪人,看到领导签字同意就难以坚持原则,放弃职守。乡镇领导往往偏面地强调稳定,考虑把事情摆平的多,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问题成疾,群众不满,影响稳定。

三、村级资产流失形式多样

村级资产流失的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一是村委会负责人互相勾结,利用集体资产账目不清,私设小金库,并将集体资产转换成私人财产;二是个别村干部长期私占村级资产,为自己创收谋利:采取资产不入账、提前报废、虚列开支方式等手段,达到侵吞集体资产的目的;三是个别村干部同租赁、承包、购买村级资产的集体或个人通过里外勾结的方式,以远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将村级资产处理掉,自己从中分一杯羹;四是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发展较快,民生工程资金投入逐年增多,而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多是以村为主体进行实施的,也成了一些村干部侵吞集体资产的“机遇”。

此外,一些村干部通过“寅吃卯粮”的方式造成集体资产变相流失。一些村委会将集体土地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承包给个别租户同时,并将协议签定的有效期延长为数十年。这不仅使得其后的村委会少了收入来源,也变相造成了村级资产的流失。

由于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村级资产流失的原因很多,加大了监管难度。首先是村级事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村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长期形成的农村传统管理模式,造成村级事务管理随意性大,村级事务决策权往往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里,自由裁量权过大,村级“三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承包、惠农强农资金发放等重大事务决策缺乏民主性。

其次是对村委会监管不力。有的村支书兼会计、主任当出纳,有的甚至会计、出纳一人兼任。这造成了对村级资产管理的监管不严,而普通民众对村级资产基本不关心,村委会负责人长期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此外,村委会很少有通过正规学习培训的财务专业人员,因此财务管理普遍比较混乱。

其三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虽然上级要求村务要公开,但由于无人监管,村务公开也只是摆摆样子,形同虚设。许多农村的村务公开,大都是大而化之,有许多内容不敢公开。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党员也很少能按党章规定向党组织负责地揭发、检举党支部成员和其他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群众监督更是弱化。

四、加强村级资产监管防流失

村级资产流失给集体造成了严重损失,基层民众表示极大不满,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村级资产的监管力度,防止村级资产流失。

1、把好提高村干部素质关。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具体而言,可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通过举办业务技能培训班,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掌握会计知识和财务制度的专项技能,切实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和培养一支德才兼备农村干部队伍。

2、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村委会的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保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并加强考核;加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尤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项目、重要收支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规范票据使用制度;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村民理财小组、会计站来共同合力监督。

五、实行村务公开破解村级资产监管难题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完善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机制,丰富载体,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村务公开已由公开墙拓展到互联网、显示屏等,让公开内容更加及时、有效。同时,各地并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推行“公开墙+回音壁”模式,确保村务公开的民主规范,打造农村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1、设臵“公开栏(墙)”。将村级财务、重要事务及时公开上墙。推行“点题公开”,即群众想了解什么内容,就向群众公开什么内容,让群众一看便知,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建设“显示屏”。鼓励有条件的村投资建起了电子显示屏,把短期内无法纳入公开栏、公开网或需临时性公开的事项在显示屏上予以公开,既确保了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了公开的时效性。一些地区还开通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网络平台,注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专线电话。

3、开通“互联网”。针对部分群众长期在外看不到公开栏,可以尝试设立了网上村务查询系统和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村民将这些高科技功能生动地概括为“鼠标点一点,村务在眼前。”

4、创新村务公开形式,全面推行村务意见箱等“回音壁”。通过宣传车、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明白纸等形式深入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政策规定,并及时解答、接访群众。

5、督查考核到位,立体监督和明查暗访相结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责任单位向社会公示监督投拆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每年由上级定期组织各责任单位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明查暗访。

第四篇:产权制度改革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产权制度改革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摘要: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的改革是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 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是, 日渐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却在制约着国有资产退出的进程,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了障碍。

关键词: 产权制度;国有资产;管理

一、加强国有资产的评估和核定

1.资产评估的原则。(1)未来收益原则。资产评估应当核定公司价值, 即在根据公司盈利能力、股利发放比率以及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所确定的股东权益资金成本的基础上确定的公司未来价值, 而非目前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股票价值。在评估公司价值时, 还要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有所侧重。(2)贡献原则。根据资产的某一部分对于资产整体的作用或价值来确定该部分资产的市场价格, 该部分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对资产整体效用、价值等的贡献情况。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有效地对资产的某一部分进行科学的评估。(3)市场原则。某项资产具有何种市场价格, 除了其本身的价值外, 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资产评估应该充分考虑该资产由于市场供求关系所导致的市场价格。(4)替代原则。替代资产的价值对资产的评估同样会产生影响。在资产评估中, 接受评估的资产的价值不应超过同种商品的最高售价。(5)外在性原则。资产本身之外的经济或非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资产的价值。如果资产本身之外的经济或非经济因素发生变化的话, 资产的市场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国有资产评估和核定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拥有一些不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不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包括应核销资产损失、核减债权等方面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包括用于城市管理如市政道路、供电、排水、清洁卫生和市政园林等方面的资产, 用于劳动人事、社会保险如离退休人员管理、劳动用工管理和扶贫等方面的资产以及用于其他应由政府负有职责如职工住房管理、学校、医院和托儿所等方面的资产。

在国有资产退出时, 必须先将这些不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从国有企业资产中剥离出来, 以便在国有资产转让时能够正确核定转让的国有资产数额。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可以采取整体出售、租赁经营、无偿移交或委托代管等几种方式。在对国有企业不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的过程中, 政府必须全力介入, 一方面与国有企业共同完成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的核销或核减, 完成对非经营性资产的估价;另一方面, 妥善处置其中的部分非经营性资产(如国有企业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使产权尽快明晰, 完成国有产权退出的过程。

二、国有资产退出实行“二次改制”

1.国有资产退出的第一次改制。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这个原有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信息缺失。无论进行怎样的国有资产评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掌握的信息总是多于政府主管部门掌握的信息。在缺乏相应约束情况下, 很容易出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逆向选择”问题。如何防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故意隐瞒资产或者人为采取措施使国有资产“缩水”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呢? 较好的选择是在国有资产退出时, 在原来的国有企业中仍然保留部分股份, 国资委或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之一而存在。政府在国有企业中保留部分股份, 国资委或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就能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之一。这样可以在国有资产退出中掌握大量的改制信息, 避免原来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可能发生的隐瞒资产的情况。退一步说, 即使在国有企业改制中, 原来的国有企业资产被隐瞒或被人为缩水, 也会因为国有资产部分股份仍然留在国有企业中, 国资委或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是企业的股东之一, 在企业的日后经营中会获得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营信息和资产信息, 从而大大地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 完善原来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保留的国有资产股份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宜过大。一般情况下, 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保留20%左右较为适宜。按照我国普通股份制企业的情况, 20%左右一般不会造成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中处于控股地位, 也就不会影响国有资产退出对于国有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用的发挥。但是, 20%左右的股权比例在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中也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享有重要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能够获得有关资本运营的相关信息, 能够保证国有资产在改制过程中的保值和增值。

2.国有资产退出的第二次改制。在第一次改制中, 保留的国有股份, 能够避免国有资产在改制过程中的流失。但是, 保留国有企业中的部分国有资产, 并不是国有资产退出的终极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 要通过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减持, 有序退出”, 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 在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退出后, 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要进一步减少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比重, 以利于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有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市场化。国有资产退出的第二次改制, 可以采取企业国有股上市交易、转让、租赁、委托经营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 降低国有企业中国有股的比重, 完成国有资产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改制。通过第一次改制, 政府在国有企业中保留部分国有资产, 以存量吸补增量, 减轻国有企业资金压力, 使国有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 促进国有企业的运营进入一个良性轨道;通过第二次改制, 完成国有资产的退出, 促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三、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在国有资产退出中的作用

为了在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保证国有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以及国有资产退出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对于部分国有资产运行的有效性, 引入相对独立的专家学者团队, 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应:

1.国有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专家学者在国有资产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等方面具备专业知识, 是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评估的高素质人才。专家学者在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 可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对原有的国有资产评估进行监督, 从而在技术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国有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专家学者在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 其地位比较中立。因为无论对于国有资产的让渡者还是承接者来讲, 专家学者都不具有利益关系, 是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中立者。这种特殊的中立身份和地位, 使专家学者在国有资产的评估中, 能够避免受到利益的影响和牵制, 尽可能地按照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

3.国有资产评估的有效性。专家学者在国有资产退出中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评估, 一方面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 也可为以后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经营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如前所述, 国有资产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后, 仍然要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经营,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这一方面, 专家学者也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1.交易不公平, 交易方式不合理有些国有企业, 经营良好、发展强劲, 而以低的价格转让给了现任厂长经理与管理层。这种交易的不公平, 往往伴随着交易方式的不合理: 买方的垄断。国企转让、产权

转移市场化运作, 不能事先设定只卖给谁或只允许卖给谁。比如目前推行的管理层收购。如果国企转让只许转让给管理层, 国企作价又往往受管理层的影响或操纵, 那国企定价就不会公平。再就是交易条件, 一方卖, 一方买, 卖方卖的是工厂、资产, 买方支付的应是货币、资金。

2.公众和职工认识的不公平在国有资产转让工厂中, 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少量国有资产流失是正常的, 要完全避免也是困难的。因为国企转让给私人, 私人必然要有一定的利益才会有购买的动力, 否则国有企业产权将难以出手。另一方面的问题是, 有些人可能夸大了这种流失的程度或以不正确的标准去评判交易价格。这主要是人们习惯于商品交换和实物交换, 对于国企这种产权交换也套用商品交换的观念, 就容易错误评价国企交换的得失。这是因为, 企业的交换是产权转让,并非交换企业的物品。而转让企业的能力, 产权的价值不仅仅考虑有形资产, 而且要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与潜在的价值。

1.责任、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晰,导致过高的代理成本。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或集体,日常的管理活动却是由不拥有产权或只拥有非常少的产权的企业管理者完成。资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开必然导致代理成本,又由于其中间隔了三层代理关系:国家或集体、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国家或集体对资产剩余价值的索取权,但却不可能直接进行管理,而管理者并非产权所有者,因此其对企业投

资亏损也不用承担任何财产责任,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对他们的激励作用非常不明显,导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责、权、利的不对称。

2.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资产属于任何人也意味着资产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因此国有企业也被认为是无主财产或所有者缺失的组织。由于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不到位,另外资产的占有与使用具有无偿性,各地区、各部门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力求使得国有资产占有最大化,对国有资产盲目配置扩张,造成资产配置上的极大浪费。

3.许多国有企业并非真正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而是作为政府经济职能的行使手段之一。由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政府为当地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地域保护,国有企业作为当地龙头产业为政府提供高税收,国有企业无法摆脱对政府的依赖,也就无法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效率。政府也因此常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使企业的发展符合当地政府的特殊利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一些国有资产的责权不明,也限制了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潜力与效率。

第五篇: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表现方式、原因及对策

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监察处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原因

(一)在对外投资入股方面:主要是办联营公司,亏损比较大,几乎是办一个亏一个,如建设上海联营公司,经清算,有几百万的亏损,应收款是1千多万;江苏南京联营未清算,对方现在帐都没认。我公司帐上挂400多万等等。凡我公司对外联营的公司,没有一个是赢的,而且亏损金额巨大。

如有一欠款单位,称作A公司,它成立于1993年2月,注册资金为85万元,为独立法人单位。A公司于1994年起与建设集团销售公司发生购销业务关系,当年,也就是1994年就欠销售公司货款达1千多万元。至1998年5月,共计欠款总额达5千多万元。在1998年5月,销售公司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至1999年11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下达“一审判决书”,认定A公司应归还建设销售公司货款4千多万元。另有1千多万元货款因销售公司拿不出对方收货依据而未予认定。该案的结果虽然为公司挽回了部分损失,但仍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1千多万元。而且还用去诉讼费、审计费、保全费、差旅费等100余万元。并且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暴 1

露出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的严重性,发人深省。

在联营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1)盲目决策:如搞联营未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典型的就是某联营公司,在我公司财务帐上反映的是A公司而不是联营公司,我们公司没有任何联营公司的资料,只签了个联营协议,所以我公司去清欠时,A公司说不差我们的款。事情发生后,投资的50%的摩托车,谁都不知道,查无记录。对方以联营公司开发票,A公司提车。

(2)粗放管理,对联营公司只签协议,不考虑后果,也未认真安排人去管过。一般联营我方任董事长,对方任总经理,我方未派一人去管,包括财务,对方帐是怎么做的,钱转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有任何人知道。前几年,摩托车好销的时候,个个批发商都赢钱,而个个联营公司都亏本。

(3)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依法办事。我们有的联营公司董事会都没开过,说不联营就不联营了。不认真组织清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反正损失是公家的,如有一联营公司亏损巨大,现在能够清得回来的,只是零头。

(二)在合同签订方面:这是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1992年,我们建设集团摩研所与南充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摩托车磁电机。由于对方未按时提供合格样品,也因我方基层人员操作不规范,大约在1994年,南充某公司向南充市顺庆法院提起诉讼。官司打到今天,已经历时八年(属技术合同纠纷)。由于对方在丧失主体资格后起诉法院,南充顺庆区法院进行了立案。也由于对方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使这场官司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程序,法院判我方败诉110余万元。由于我方不服,现已进入四川省检察院抗诉程序。此案我们也咨询了曾给江总书记讲过课的龙一飞、李昌琪,他们是国内知名的教授法律专家,他们均认为南充顺庆法院的判决是不合情理的。

在合同签订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1)合同签订人员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但又有权签合同,人家怎么起草,就怎么签,权利得不到保障,违约了人家把你套得巴巴实实的。如前几年,我厂一个加工中心,1000多万设备运回,打开看,有很多零件生了锈,拿回来安装起,就开始维修,修了三年,全是拼装设备。

(2)未充分发挥专业法律人员的作用。很多法律工作是做在出事后,如诉讼等,而不是在事前,包括监察监督,如大的项目,这些人参加不了,无法提供法律服务与帮助。

(3)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在合同覆行中造成损失。

如货物发出时不让对方签收,而是我方帮签字,造成对方不认帐。前面讲的A公司1千多万查不到依据,就是送货不叫对方签收而造成的后果。

(4)合同条款约定不全,不严谨,造成很多漏洞。如产生纠纷,由那个法院受理,未作明确约定,付款方式、收货地点等事是而非,由此发生纠纷。

(5)内部管理极不规范,证据、资料,谁经办,谁保管,不归档管理。如经办人工作调动,资料全没了。上面两个案例,均存在证据、资料找不到的情况。另外,就是没有建立在市场经济上,对方相应的资料。对方的资信情况,根本不了解。如上面举的A公司:在与我厂交易的当年就欠款1000多万,事后才知道对方注册资金只有85万,而且未到位,是个空架子。我方还不断发货,至1000多万,如追究投资主体的责任,投资85万,只能追究85万。但我公司诉讼、审计等费用都花了100多万元,工厂只能赢了官司输了钱。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其后果是给企业带来严重亏损。现我公司在外的债务是几个亿,有的根本就无法挽回,造成公司现在资金困难,职工收入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应采取的对策

(一)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不要个人盲目

决策,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二)管理规范化,制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投资、资金、财务管理,不能只投入,不管理。

(三)严格监督,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包括监事会、财务、审计监督,特别是对公司级及“一把手”的监督。怎么监督,谁来监督,应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四)应加强岗位培训,员工必须持证上岗,在什么岗,持什么岗位证。签合同、决策应持资格证书,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责任心。

(五)签订合同时,必须严格审查对方资信情况,投资应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借款不能借给私人企业,而且要采取高于借款的抵押方式,以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建设集团纪委办、监察处二00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下载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企业产权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

    高校招标采购中资产潜在流失的成因及制度构建【摘要】 目前,以招标方式进行基建工程、设备及服务项目采购已在高校得以普遍实施和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制度缺失和管理上的......

    浅析医保基金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医保基金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集体经济·摘要:被称为参保人“救命钱”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流失的“暗道”,涉嫌医、患、保三方,成因多多;如何遏制基金流失,文章......

    探讨中职生流失成因及控流对策

    探讨中职生流失成因及控流对策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证明

    证 明 兹有我村XXX, 村民XXX,女,身份证:XXXX,于XXXX年XX月XX日嫁入我村,在我村没有享受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待遇,情况属实。 特此证明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其防范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其防范对策王福君内容摘要:国有企业改制提高了资产配置效益和资产的运营效益,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

    农村集体访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集体访的成因及对策当前,农村稳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信访总量有所上升,信访形式由个体访向群体访转化,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增加。要把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集体访,作为当......

    2.7堵住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的暗道

    堵住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的暗道 调查篇之一 数亿元“物业资产”遭村支书贱卖 踢开村民大会,打通街道、县、市各级审批监管环节,将数千村民集体所有的数亿元“保命资产”以......

    强化监督管理防止建筑企业集体资产流失

    强化监督管理 防止建筑企业集体资产流失一、正确认识加强集体建筑企业监督管理的重大意义 我区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是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业务开拓以外向型为主。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