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5:4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第一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

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做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再难也要做。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第二篇:国际传播笔记doc

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美)福特纳(Forever.R.S.)著;刘利群译,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8 书名原文: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第1章 国际传播简介 国际传播的特点 目的性

国际传播既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即传播既可以有意地跨越国界,也可无意地超越国界进行。

频道

国际传播既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的,公共传播是指大众可以接收到的传播。传输技术

在国际传播系统中,信息的传播渠道可以是无线电菠、电线电缆,或者是影碟、录音带和录像带。

内容形式

国际传播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娱乐、公共事务和由国际广播机构传播的新闻节目;由国际电讯机构如美联社或路透社传送的新闻原始稿;由国际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公司提供的计算机数据和软件;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传送的声讯和电报业务;通过军事频率为诸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样的组织传送的加密信息;以及使馆之间交换的外交信息等。文化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强国可以通过国际传播系统将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包括新闻价值、社会道德和政治经济理念)强加给比较落后的国家。国家间的争议在于有些国家试图保护其自以为源远流长的文化(或博大精深的)习俗及交流方式,有些国家则认为这些习惯不利于跨文化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交流的权利。政治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国际传播都带有政治色彩。传播可以公开带有政治性质,也可以隐含有政治色彩,或者只是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

国际传播与政治历史

1835-1932年:国际会议期

该时期是国际传播技术发展的初期:电报(1837年)、海底电缆(1866年)、电话(1876年)、无线电(1897年)和广播(1907年)纷纷出现。

1933一1969年:政治化和宣传时期

国际传播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以一些国家公开成立国际宣传机关为开端。

1970年至今:多元复杂期

政治化与宣传时期实际上永远不会结束。但是在第三阶段,新的传播科技的应用和许多脱离欧洲殖民地而独立的新兴国家的出现,使得国际传播的环境更趋复杂。此期间,经济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对国际传播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国际协定的作用

有的国际传播活动都是以各主权国家所签署的协议为基础而展开的。

第2章 以理论的角度看地球都市

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 国际传播和社会控制

国内架构和全球架构的比较:要了解社会控制的实践活动首无要了解两种基本架构:国内架构和国际(或全球)架构。在一些国家中,政治和经济的精英分子或政府也许试图用下列方法控制社会大众:他们为社会确定目标,建并强力推行行为准则,决定人们生活中该做些什么、可以买些什么等等。而在国际方面,一些国家或许试图通过影响他国的外交政策、进出口贸易活动、电信和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标准等等来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信息出自由流通和社会控制:控制传播一直是有效控制社会的方法

社会控制的策略:把持传播工具控制社会,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策略。如前面所说,运用假信息和宣传会给人们造成混淆,使人们难以认清事实的真相。有些国家也否认敌对国家所做的报道,或者拒绝证实或否认这些报道,让人们自己去思考。除了上述使人们迷惑的策略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拒绝所有可以接触到的信息。

避免社会控制:殷尼斯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建立在传播媒介之上的所谓的“知识垄断”。然而,他也指出,距离社会权力中心越远,政府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的能力就越弱。其结果是处在社会边缘的入创造出替代性的垄断知识,并最终向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者挑战。

传播理论的中心热点

播理论的中心热点是所传播的讯息(或内涵)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即通过这些讯息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性质。

国际传播理论的象征和意义

国际传播的“效果”

人们并不能凭借以上的观察资料就妄言国际传播的功用甚微。精英们并不一定只通过直接而有效的宣传对非精英群体实行社会控制,他们甚至根本用不着使用这种宣传工具。通过对传播技术的垄断、对国际管理规则的主宰或对节日内容的审查,他们对传播体系的控制可能比公然使用宣传手段更加有效。

效果评估中的人类中心主义 要了解国际传播的效果,必须认识到国际传播巾存在着两个中心方面一首先是人的作用:人使用传播设备,人构成国际传播内容的受众。人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参与、解释和运用信息(讯息)的“终极屏障”。在国际传播系统中,人是主动的,尽管许多人由于欠缺经济能力而被排除在国际传播系统之外。

国际传播的系统化分析

系统化分析着重探讨国际传播流通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包括:技术部分(电缆、录音材料、无线电波等),经济部分(贸易问题、关税、税款、投资策略等),政冶和聋理规财部分(国家主权、国际协定的制定、联盟、地理政治平衡),文化部分(国家和民族的描述、文化产品的依赖和支配等),以及赴会控制(宣传、信息流通、传播权等)。这些部分将国际传播的参与者和各国政府、立法和代表机构、公司和受众连接在一起。

单一传播系统与独立传播系统的比较

统研究既要注意到单一系统的每一部分,也要兼顾到独立系统(独立系统有理由被看作是一个子系统)。单一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用于国际传播的科技

为控制系统,各国在创造、维护和使用系统过程中所依赖的哲学思想(如政治或意识形态)各国通过开发和使用系统,以及通过介入系统运作所寻求的目标 系统的内容(以及创造的理由)开发和使用系统所产生的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后果 单一系统与它的各个子系统和各个部分的关系

系统组成部分所针对的受欢以及系统组成部分的用户一一他们对系统其内容的关注和感知 系统的某些特征也是任何系统分析都必须加以考虑的,这些特征包括: 系统是过程的结果一一既然这样,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 系统是动态的

变化中的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

社会控制和人权

政治主权与传播权的比较

国家操作系统对人民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系统的发展,在国际关系中主宰信息流通的两个基本原则频繁发生冲突。国家不同,社会控制的重点也不同。许多国家重点强调决定传播的政治主权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国家出于自身政治和经济原因要求国际社会承认人民拥有“传播权(right to communicate)寻求信息和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社会控制下的政治的经济政策

较大范围的研究还有两个部分必须考虑。首先,许多国家所实行的政治与经济政策,表面上并没有控制信息,实际上对跨国界的信息流通却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对进口传播产品的限制,对跨国界技术的课税及设置高额关税等。较大范围的研究所涉及的第二部分是秘密传播,特别是秘密广播问题。

理论透视的文化问题 知识产权

简而言之,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大公司可以更有效地支配市场,并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出现了两种意见的争论:一方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协定视为仅仅是大国和富国长期、持续控制小国和穷国的手段,另一方则以信息“自由流通”为由反驳这种说法。

文化帝国主义和霸权

像政治主权一样,文化主权牵涉到抵抗外来影响,发展及保护本国文化的权利和能力。这种政治与文化的关联原则是文化帝国主义争论的基本理论主张。

第3章 国际传播中的科技范畴

在考虑传播的技术因素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项传播技术术语: 频带宽度: 它决定了某段时间之内可传送的信息量一一也就是指传输速度。流动方向:流动的方向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利用度:指人们使用技术的容易程度。

传播特性:短波通讯是国际无线电通讯中最主要的手段,但是,短波信号的质量常常受到以下几项重要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发射机的位置与电力大小,天线的种类,包括其传送增益,以及电离层的情况。频率

卫星通信组织

国际卫星的未来:宽频光纤电缆的出现给国际卫星的未来罩上了一层阴影.结论 应用于国际传播系统的科技仅仅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系统该部分的开发和利用,加剧了系统的复杂化和争议。各国都认为有必要参与到这个系统之中,这意味着它们必须将国内的基本传播设施与国际系统相整合。由于主要的工业大国基本上控制了技术标准的决策权,同时这些国家也是系统技术的拥有国和制造母国,许多国家,特别是贫穷国家,只能在不利的条件下加人国际系统,因为实际上,这个系统并非为了这些穷国的利益而开发,所设计的技术成分也不能满足它们的真正需要。

于是,整合如同一把双刃剑。有时,它可以引导人们建立其他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时,它又为外部信息和娱乐经由国内系统进入内部提供了途径。整合也使国内的信息不平等迸一步加剧(使得信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或向那些无法参与国内传播系统的人提供了访问外部系统的条件,从威胁了中央集中控制基础设施的“知识垄断”。

整合、信息不平等的加剧、其他的获取信息渠道的出现,这一切不仅导致了国内的冲突,还如同催化剂,引发了技术、管理、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国际性分歧。

整合使国内信息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在许多国家,使用基本通讯业务的机会仅限于城市,因为政府并没有进行全国性大规模的系统扩充所必需的开支。

技术上的争论也常常导致其他问题上的冲突,如宣传、人权或文化主权.了解国际传播技术有助于我们认清许多相关问题.它们显示了传播系统中所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并显示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对人们试图将该系统用于促进国际合作, 建设和平,解决人类其他严重问题时所设置的障碍。

第4章 现代国际传播的诞生(1835一1913年)结论

尽管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展了多种合作,以便促进国际传播的发展,但国际传播系统的扩大也引发了各国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激烈竞争。各国想方设法垄断国际传播系统的企图十分明显,即使在各国试图解决系统互连、频率协调以及运用新科技解决旧问题时,也处处可见各国的野心。

有些问题的产生在于战争爆发时欧洲各国之间原有的敌意,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爆发战争;有些则是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所造成的。各帝国千方百计地控制殖民统治权,它们视国际传播为帮助它们实现的的手段,从而反对其用于商业用途的可能性(特别是不在本国之内的商业用途),因为商业用途可能会造成对新传播手段的垄断。

在这段时间里,真正的冲突抗是不应忽略的,国际传播系统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实质性进步也是不应忽略的。

第5章 在战后环境中开发新的潜能(19 l4--1932年)结论

早期的控制新闻的斗争,部分地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国际传播系统的扩展,特别是无线电应用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参战国认识到了传播系统的可控制性。虽然传播步伐加快了,系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但各个国家的大部分活动仍被限制在具体的范围内,电缆必须相互连接,无线电报必须编码,殖民或帝国系统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各国都认为,应将传播限制在本国影响的范围之内。这种想法甚至影响了通讯社的跨国界的活动,导致世界被划分为各个影响范围,并导致追逐民族利益的新闻表达方式.然而,无线电话打开了国际系统的渠道。尽管存在着技术上的限制,无线电话还是使个人的跨国、跨洋谈话交流成为可能。这就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进步和神话,并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

短波广播电台„„正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有些电台处干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其目标是:(1)保持与边远地区的联系;(2)从本民族的立场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本国的民族文化。虽然上述目标是合法的,但是第一个目标的原则巳经在欧洲国家之间引起了磨擦,而第二个目标,即如何区分文化和有目的的宣传。实际上也很难界定。

第6章 国际宣传的辉煌期(1933一1945年)结论

30年代,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强化了国际传播系统,但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瓦解了国际传播系统。把传播当作一种意识形态的武器,这要求各国既要保护这一系统的物质材料,如电缆、转播站及广播设备,又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传播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

尖锐的意识形态导致传播越来越政治化,这就要求许多国家重新思考它们曾经拒绝的东西。英国开始了外语节目的广播。美国将所有的私人国际电台纳入政府监管之下,并开展了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国际广播业务。捷克为了制止德国宣传的侵入,禁止收听国外广播。有些国家通过对国外广播的干扰来保护本国的节目内容。

在30年代,国际传播系统逐渐变成了潜在的(然后成为实际的)战争工具。宣传成为每天例行的公事,信息垄断成为军事斗争必不可少的附属品。私有公司的投资被战争吞没,它们的网络被切断,最后只好将残留的设备运用于战事上。

1939年至1945年间,除了遍布整个欧洲和亚洲的陆、海、空大战外,各国都不忘利用国际传播系统开展攻心战。各国都反对建立和维持对信息的垄断,并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垄断。

传播所带来的一切好处都被战争破坏无遗了,传播失去了它原有的辉煌。战争结束后,战争的最后结局将决定由哪些势力重建国际传播系统。而这些新势力将延续战争中取得的胜利,继续控制传播系统,并因此取得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

第7章 战后新环境:霸权的兴衰(1946—1969年

结论

国际传播系统的发展从初始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都是由世界上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来决定什么是适合的体系。它们设立了传播网络,制定了使用费用,决定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竞争。欧洲帝国等强国,特别是英国,依靠发展和利用传播网络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帝国利用这些网络,成功地将传播通讯运用于政治和经济目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勉强放弃了孤立政策,以国际传播系统为武器和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的战争。

全世界大多数人并末从国际传播系统中获益。这些国际系统只是更有利于帝国政府对广阔的领土及其人民进行集中控制,而不利于他们获得自由。到60年代末,独立国家的数量已超过1946年的两倍。70年代是考验独立国家的年代,这与国际传播系统有关。这些新兴独立国家能否依靠国家的数量和道德力量,令人信服地确立自己的重要地位,使国际传播系统考虑它们的利益?或者说,它们仍将延续以前殖民时期的做法?人们将拭目以待.第8章 全球都市的边缘与核心(1970一1985年)关于建立世界信息与通信新秩序的争议

西方国家被指责为企图保护其目前的信息垄断;社会主义国家则被指责为控制信息流通,阻止不同意见,以及继续执行压制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指责为掩盖因计划不周、管理不善和政治后果与腐败而造成的政治后果与经济后果。西方工业化国家在承认信息的政治力量的同时,(通常是自私地)把信息当作一种商品,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更愿意把信息当作一种社会财富,应平等自由地分享,尽管它带有一种特有“政治矫正性”。

贸易限制对国际传播系统的影响

各种国际决议“保障”了人们行使言论和信息自由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又与国际系统中所需的技术密不可分。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国家使用各种手段限制人们获得这些技术,其目的有的是为了阻断人们获取这些技术的渠道,有的则是为了保护有限的硬通货储备,或为了达到国家经济的既定目标.主权与信息控制

此处所讨论的各种控制信息或绕过控制的方法,都围绕着政治主权的重心即国家合法地行使职权和权力所展开。衿信息可以加强或削弱国家的主权。各个政府或者其反对派都承认,这就是它们试图控制社会上的信息的原因.结论

出现于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的各种新的传播技术增加了国际传播系统的复杂性。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竞争也更为激烈,北半球国家对该系统的控制实质上已从对传统的硬件基地的控制转向对分配和内容的全面控制。

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系统的看法日臻成熟,这也导致国际传播系统更为复杂。由于它们已有能力衡量出这一系统对自身目标的影响, 因此,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要求完全平等。这就引发了对该系统本身和对该系统内在哲学基础两方面的质疑。由于该系统是历史和强权协议的产物,因而建立时并末考虑到当时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已开始引起关注,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很多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一国际系统。政治宣传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较量、价格与税收、信息自由流通与控制、保护既得经济利益与知识垄断等等。同时,新的传播工具和对国际系统资源的新限制也在不断产生。产生于这个时期的复杂情况将继续存在下去,甚至会因为上述变化而加剧。信息富国和信息贫国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全球大都市虽然法满足所有公民的基本通信需求,但它仍会继续发展下去。

第9章 全球都市中混乱的政治与经济(1986年至今)结论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传播系统的潜能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地球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离我们更近。然而,有几种趋势,尤其是信息丰富与信息贫乏国家之间的差异将继续下去的趋势仍然存在。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充足的通讯是经济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这个日益复杂和昂贵的体系中公平地分享机会.有些国家几乎是在恳求给它们机会,以便在国际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尽管人们一再发出这样的呼吁,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仍然拒绝将空中的卫星轨道区或新型通讯服务的频率段留给未来.它们还不断使用更新的科技,增加对工厂、设备和用于国际通讯服务的传输频道的投资.与此同时,为发展一个一体化的而非支离破碎的国际传播系统而做的努力却停滞不前。东西方意识形态的高墙虽然开始崩溃,但南北半球间的经济差距却变得更大。由Intelsat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卫星网络开始分裂,出现了要求欧洲国家内部私有化和整个国际系统商业化的新压力。甚至美国用于系统中的各种软件(录音产品、电视节日、电影和数据等等)的主导地位也开始受到其他国家的企业的威胁。系统似乎迸入了一个不断重组的阶段。竞争来自四面八方,整个国际传播系统的变化之快,令人无法控制。

系统的分裂重组和变化多端本应带来系统内部更多的平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变化依然集中在历史上占支配地位的工业化国家,如欧洲、北美和日本。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南朝鲜、台湾和新加坡加入到这些国家的行列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成为重要的地区或国际控制中心。

那么,对未来将如何把握呢?如果说历史已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的话,那就是,一个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着的国际体系的离心力会继续扩大富国与贫国之间的差距。新的科技将继续扩大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但却无世界公民提供真正的交流权利。地球这个大都市是不可能变成一个小村庄的。

第10章 国际传播系统的未来

当今国际传播系统是下述历史条件的产物:(1)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获得的科学和技术知识,(2)各国之间的政治动态,(3)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4)各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所承受的约束,(5)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传播是一项基本人权? 传播意义重大,信息就是力量,控制则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世界民众在获得传播手段(包括传输与接收)或信息本身的平等使用权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传播和信息的生产、传输和接收方式在不断地成倍增长,但对传播技术及其内容进行集中控制的做法也在加强。

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公众传播的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而影响其国家政策。公共外交可以补充甚至避开政府官方代表之间所展开的传统外交。它寻求使别国的民众建立或改变对该国行为的看法,或者影响公众对该国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意识形态或人民生活方式所持有的见解.公共外交的方式

公共外交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出版书籍,发行电视或电影节目,艺术表演团体或戏剧公司组织巡回演出,举办艺术展览,参加贸易博览会,建立学生交流项目,由一国的研究、政治机构或学术机构派入讲学等等。最明显的一种方式是使用国际无线电或电视广播:各国在这里发生了跨国界的对抗,意识形态在这里互相冲突。宣传活动也在这里进行。第二种方式职是丹尼尔-伯斯汀说的制造假事件来吸引媒体的注意与报道。这些“事件”包括记者招待会,首脑会议、外交部长或经济部长会议,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的内部会议.对公共外交的担忧

两个主要问题影响了公共外交的努力。首无是宣传和干涉一国内政的问题。国际决议历未都谴责宣传,尤其是那些旨在或可能挑起骚乱的宣传。此外,根据国际法,任何干涉他国内政的传播都是违法的。公共外交就其定义来说,旨在影响其他国家的公共舆论.但是, 显而易见的是,不同的国家对某一特定信息或传播策略是否构成干涉或宣传的判断是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对抗几乎不可避免地使人认为对公共外交努力是干涉内政或宣传。公共外交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超级大国之间关系(后来是美国和独联体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趋势。

国际传播法律和法规 然而,南北之间或自由社会与封闭社会之间的利益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偶合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关注贸易问题、文化侵略问题,以及西方通讯社将如何向全世界人民描绘它们等问题。这些关注可能会使它们作出新的举动,如控制信息流通或向记者发许可证,而这正是西方国家所厌恶的。南北在信息使用率上的差距可能会扩大,缩小差距或许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能否认识到应当通过使用新技术来解决信息流通这一历史失衡问题。它或许还取决于发达国家能以何种速度推动创建新的服务,科甩它的技术优势,或车富的信息资源(技术、软件、信息本身)能否被世界各国公平地分享。

结论

在信息控制方面,上述各种潜在的变化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争议。国际传播系统发展的一些趋势要求更多的准入,而另一些趋势则有可能增加对准人的控制。有越来越严重的文化侵略现象,有些趋势有限制文化商品的进口或控制盗版产品的现象。虽然国际传播系统不断演化,但也难以解决自1 8世纪中期以来就困扰该系统的一些问题。当今的传播系统将提供更先进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技术。

不论国际传播系统如何变化,对于全球大多数人来说,麦克卢汉干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村”观念,似乎到公元2000年也只是个遥远不可及的梦想。虽然全世界人民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增加,并将进一步增加。但并不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都参与这种交流,即便在将来,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达到这一点。事实上,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使用国际传播系统百分比例还有可能下降。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地球大都市,在那里,传播系统提供沟通的网络(科技的神经系统),公民通过政府和企业的活动来接触这些传播方式。

发展中国家的前景仍不容乐观。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如此之少“,从影响西方国家的电信业的科技进步中“获取利益简直不太可能”“就目前的人口与电话主线的发展状况来看,第三世界国家要花4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追上西方国家的电话普及率。”在评价发展中国家利用新科技置身于国际传播系统时,德图左斯认为:

新技术会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吗?我认为是的。‘除非富国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使用新技术,不然,信息时代可能会加深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

富有的国家应该谨记,如果它们被信息时代的魅力所陶醉和迷惑从而忽略了为社会创诰有形财富的话,„„信息巨人的实力将化为虚有,并走向灭亡。

第三篇:统计分析与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分析与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我有幸参加《中国国情国力》统计分析与传播能力建设培训。在为期三天学习中,一睹名师风采,聆听大师教诲,让我深感荣幸,受益匪浅。同时,触动很大,感触颇多。

体会一:培训会议成功与否,不在于会务人员多少。《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xx主任带领4名工作人员圆满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全国统计系统精心挑选约有500人参加培训,队伍如此庞大,会务人员少之甚少,从人员报名、往返路线、报到入住就餐、学习安排、邀请名师、课件制作、组织学习等等一系列繁琐工作,由5 人在外地有条不紊地圆满完成,令人惊叹。与云霞主任多次交谈后,深知培训会议的成功在于:会议场所调研充足,会议准备充分,会务人员精良、有担当,课件内容新颖,名师效应凸显。

体会二:培训内容和主讲老师决定了培训后的效果。此次培训以“统计分析与传播能力建设”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 xxx、《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执行总编云霞、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文史教研部教授 xxx、宁夏调查总队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xxx、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研究员 xxx 等知名人士给我们授课,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并声情并茂地给我们弥补知识短板,培训效果良好,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深思后感到:知识学无止境,知识的海洋令人神往;站得高看得远,身处的位置决定视角的高度和思维的广度。

体会三:如何做好《中国国情国力》的约稿。xxx 局长在多次讲话和调研中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统计分析研究,加强预判预警和数据解读”,“全力打造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高端智库”,这充分体现了统计分析研究的重要性。《中国国情

国力》每期都围绕一个当前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约稿 4-5 篇文章,从方方面面进行解读、分析、研究。按照此要求,我们应该每年提前向《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了解到每月主题,根据每月主题,制定调研方案,及早开展调研,组织专业人员对调研结果加以研究分析形成报告,再及时投稿。这样不仅能按时投稿,还能保证采用率,同时也能提高我局在统计系统中的知名度。

这次参加培训班感悟甚多。总之,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不但思考,才能悟明白一些道理,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

第四篇:关于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的情况汇报

关于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的情况汇报

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

(2010年6月)

现就市委宣传部宣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是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后,国家提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尤其是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份,我部历来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认真按照《纲要》的有关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开展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领导,强化协调,通过新闻舆论、阵地宣传、网络宣传、文艺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宣传工作。市直各新闻单位也根据市委宣传部部署,拟定科普工作宣传报道计划,确保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使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明显增多。工作中突出从五个方面着力:

1、着力强化科普知识舆论宣传。我部注重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强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在三明电视台开设《七彩阳光》、《科普大篷车》、《科技之光》等节目,其中《科技之光》从1999年5月开播,平均每年播出13期,每期长度约15分钟,播出3次,设有科技博览、科技与发明、科技资讯等栏目;在三明广播电台开办《科普之声》、《财富乡村》、《电业之声》、《煤气知识》等专栏,其中《科普之声》节目从2002年8月开播,每年平均播出40多期(每周一期),每项5分钟,播出2 1

次,设有科普动态、科技名人事迹、科普知识等栏目;在三明日报开辟《科普天地》专栏,从2007年始出刊,平均每月2期。通过组织办好科普专题专栏节目,开辟专门版面和时段,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有关知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科普意识。据不完全统计,2008以来有823条(篇)相关新闻稿件(含公益广告)被各级媒体刊播,其中三明日报刊登相关新闻稿120篇、专版19个,三明电视台播出103条,三明广播电台播出76条,三明广播电视报刊登98篇,三明侨报52篇。有20多篇相关新闻稿件被《大众科技报》、《福建日报》、《海峡导报》、《东南快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10多条相关新闻被省电视台新闻中心各档栏目播出,有30多条(篇)相关新闻稿件被中国科协网、省科协网、《新华网》、《新浪网》、《福建新闻网》、《福建东南新闻网》、《福建之窗》、《省政府网站》等18个网站转载刊登。

2、着力强化科普知识社会宣传。组织各级宣传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纲要》和相关配套规章,推进科普知识普及。会同有关部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特别是在科技人才活动周、地球日、环境日、电信日、防灾减灾日、人口日、戒烟日、艾滋病日,通过组织街头宣传咨询、图片展、发放传单、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开展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并结合“三下乡”、“四进社区”、社科知识普及和形势政策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科普知识。

3、着力强化科普知识网络宣传。我部高度重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除了利用“12396”星火科技热线、“三明星火网”(http://)等开展远程科技咨询、网上科技信息发布、网上技术指导等服务外,近年又创新手段,开

辟新领域,于2009年4月开设海西数字(三明)科普馆(http://)。该馆是全省第一个数字科普网,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科普门户网,设有11个大栏目,70多个子栏目,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自2009年4月至今共发布7415条信息、文章,2965幅照片。与此同时,我部还积极利用与三明市数字办联合搭建三明市网络科普共建共享平台,召开三明市网络科普共建共享联盟座谈会,市直各机关单位网站、三明日报社、三明电视台、三明广播电台等44家网站建立了科普宣传联盟。

4、着力强化科普知识文艺活动宣传。我部积极利用基层宣传文化中心、理论进基层联系示范点、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文化站等学习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科普社会宣传。同时,牵头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把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列入“三下乡”、百场“文化舞台车”下乡演出和流动广播车“走进墟日”现场直播的重要内容,深入社区、厂矿、农村,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把科普宣传融入培育村镇文化中,融入各项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之中。据统计,2008年以来分别在沙县青州镇、清流嵩溪镇、大田广平镇等地集中开展大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下乡农业科技人员达100多人次,为当地农村群众送去科技书籍资料2.1万册,提供技术咨询约2500人次。

5、着力提高各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一是完善相关机制。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转发或下发《突发和敏感事件新闻处置工作流程》、《三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三明市网络舆情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正式下文公布12个县

(市、区)和38个市直部门单位报送了新闻发言人及新闻联络员,并积极有关业务培训,提升新闻发言人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二是加强组织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地方突发事件新闻应急经验,确立了“坚持正确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信息需求;坚持及时准确,积极引导舆论。坚持公开透明,做到开放有序;坚持统筹协调,明确工作责任;坚持规范管理,依法开展报道”的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原则,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处置实行分级组织协调,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和一般性的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分别确定不同的组织协调机构,协调突发事件相关处置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三是及时发布信息。建立快速畅通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澄清事实、解释疑惑、引导舆论、维护稳定,确保各项应急响应决策措施的有序实施,努力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在我市出现甲流病例后,及时通过《三明日报》等报道我市甲流病例情况及我市采取的措施等,引导舆论、稳定社会。

下阶段,我市各级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单位将继续与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入开展以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职能,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努力营造学习宣传科普知识的浓厚氛围,提升全民科普意识。

1、继续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各媒体通过继续开辟科普知识专栏,发表相关宣传稿件,大力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2、加强网络媒体宣传。通过《今日三明网》、《三明网》等网站网页增设科普宣传专题专栏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快捷的功能,提高科普宣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3、开展科普宣讲活动。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社科宣传周等活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基层开展科普知识宣讲活动,提高公众科普意识。

4、不断提高媒体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新闻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为突发事件处置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5、强化科普宣传工作的社会化。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利用新改建的市区电子大屏幕适时播放科普相关宣传内容,会同有关部门编印科普内容的宣传单,广泛发放到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广大基层群众手中。通过采取多渠道、大范围,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和普及科普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科普知识水平。

第五篇:第五届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

第五届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

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和调研工作,第五届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于近日正式启动。5月1日-7月31日为征集参赛作品阶段: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凡在报纸、杂志、户外等媒体刊登,或是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播放的广告作品(不包括记录片、MTV等),或是在其他媒体(包含网站、手机及其他创新媒体形式)上发布的营销传播活动,均可由广告(代理)公司、制作公司或广告主报名参赛。8月中旬为评审阶段,9月举办盛大的颁奖盛典。

第五届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由21世纪营销全媒体传播平台和香港广告业联会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和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协办;中国4A支持。由金鼎瀚涛(北京)国际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和运营。

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是国内同时颁发给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的惟一奖项。

大奖旨在发掘和表彰那些利用创新思维、创新策略、创新手段以及创新技术有效创造营销传播效果的经典案例,通过弘扬创意传播精神提升中国营销传播的整体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繁荣。

举办四年来,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暨高峰论坛活动得到行业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活动的规格和品质业已成为同类型活动的翘楚。

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在企业及广告传媒等文化创意领域形成了较高的关注和认可,业界对于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暨高峰论坛未来的发展给予很高期望,我们将参考国际活动的组织模式,进一步丰富中国创意传播国际大奖的相关活动,提升参与度及互动性。.

下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浅析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优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做为化育员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它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与行为准则等内容,它如同号角将持有共同理想和远......

    学风建设传播0901

    学风建设总结报告传播0901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学风建设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而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风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为了我......

    能力建设

    武 汉 市 交 通 学 校 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自评报告 2010年8月16日,市发改委下发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转发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武发改社会 [2......

    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本站推荐]

    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和理论阐述。这些部署和阐述蕴含着许多新理......

    龙腾天祥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龙腾天祥 北京龙腾天祥文化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近代收藏品交易的专业机构,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收藏品行业的专业投资企业之一。主营收藏品及高端商务礼品,集策划、设......

    浅谈如何提高国际执法合作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国际警务合作能力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犯罪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近年来为打击跨国犯罪,我国公安机关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推进警务合作战略,加强国......

    PICC媒体传播和品牌建设

    PICC媒体传播和公关宣传 摘要:picc资产从2007年的83亿元长到2009的925亿元的巨大飞跃式发展是有迹可循的,这短期间的变化完全取决于picc正确的媒体传播和公关宣传。不管是公......

    四个能力”建设

    “四个能力”建设: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每周应开展一 次防火检查。 2、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